麻疹的症状有哪些
麻疹的症状有哪些
1、前驱期:刚患麻疹到出现疹一般需要3~5天。人体会出现发热、咳嗽等上呼吸炎、粘膜炎、病毒血症、口腔粘膜斑,医生一般通过这些症状判断是否为麻疹。麻疹粘膜斑会在口腔粘膜告第一齿处,出现灰色的点,粘膜斑在出现后2—3日就会消失。
2、恢复期:半周后,发烧开始退去,全身症状和痛苦得以减轻,皮疹渐渐消退留下色素斑,大约半个月就会全部消去。
过敏性荨麻疹症状
过敏性荨麻疹症状一:我们比较多见的过敏性荨麻疹症状都是一些全身性的注重。比如畏寒、眩晕、恶心、发热、关节痛、疲劳、多汗、头痛、呼吸困难等。过敏性荨麻疹症状主要是发生在人们身体受压部位,如掌、臀、跖、上背,少见于面部。
过敏性荨麻疹症状二:风团的出现,一般发生在过敏性荨麻疹患者皮肤受压后4-8小时局部发生风团,皮损持续时间为8-72小时,平均20小时左右。
过敏性荨麻疹症状三:常见出现皮损现象。皮损为大的红斑,深部水肿,中央血管受压呈白色。皮损很少扩展到受压以外的部位。
过敏性荨麻疹症状四:皮肤深部发现水肿现象。如果用拇指和食指挤皮肤,皮肤可呈橘皮样外观,表明皮肤深部有水肿。
过敏性荨麻疹症状十分明显,我们在看了上面的知识介绍之后,对于过敏性荨麻疹症状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发现自己的肌肤不适合之后,一定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诊断,看看是不是过敏性荨麻疹,要是的话,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才行。
过敏性荨麻疹症状
过敏性荨麻疹的症状的问题备受关注,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过敏性荨麻疹的症状不尽有助疾病的鉴别诊断,同时也是及时就诊的信号。那么过敏性荨麻疹有哪些症状呢。有关方面的专家指出,过敏性荨麻疹的症状不尽有畏寒、发热、多汗等全身症状,同时也有局部症状。
过敏性荨麻疹的症状全身症状
全身症状是过敏性荨麻疹症状表现的特点,除我们熟悉的畏寒、发热、多汗、眩晕、恶心外,还包括头痛、关节痛、疲乏、呼吸困难等方面的症状。由于这些症状与其他疾病的症状具有相似性,所以在诊断的时候要注意结合发病的部位后者是相关实验室检查。
过敏性荨麻疹的症状局部症状
发病部位局部出现风团,同时表现为瘙痒、红斑、深部水肿皮损的情形。另外,局部还会出现灼痛、烧灼、刺痛感,其发病部位通常以跖部和头部皮损较为普遍和常见。随着局部症状的持续,不排除会影响到局部周围肌肉关节疼痛和不适感。
通过上面的介绍,想必很多朋友对过敏性荨麻疹的症状的问题有所了解。皮肤科方面的专家指出,由于过敏性荨麻疹症状与其他疾病具有相似性,所以为避免错诊和漏诊的情况的发生,所以要全面检查,进而更好的消除改善缓解荨麻疹症状,避免疾病危害。
急性荨麻疹症状
急性荨麻疹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炎症,以急性发作为特征。病发时患儿全身瘙痒并起风团。具体症状表现如下:
1、患儿皮肤出现红斑、水肿,并在此基础上出现密集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等,泡破后出现糜烂、渗水、结痂、脱屑等,自觉瘙痒,搔抓可以引起糜烂、脓泡、出血、苔癣样变等,另外可以从原发部位向周围扩散,泛发全身,形成红皮病。
2、皮疹为风团、潮红斑,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常突然发生,成批出现,数小时后又迅速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但可反复发作。风团可相互融合成大片皮损,或成地图样损害。
3、自觉瘙痒,可伴有腹痛、恶心、呕吐和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少数有发热、关节肿胀、低血压、休克、喉头水肿窒息症状等。
4、急性病人往往呈红色浮肿片块,有的急性皮损上可有水疱、大疱,称大疱性荨麻疹。有的中央可有紫斑发生,称紫斑性荨麻疹。粘膜也可受累,口唇肿胀,或咽峡部肿胀而造成喉头水肿,致使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皮损往往在数小时内消退,但此起彼伏,不断发生新的损害,严重的大片出血性皮损也可在数天内消退。
5、全身可有发热,一般在39℃以内,如在39℃以上,就应注意病人有无急性化脓性感染,或败血症。呼吸症状可有哮喘与呼吸困难。肠道可有腹痛或胃脘胀痛。有的还可有腹泻。严重全身性风团病人还可有血压下降、头晕、胸闷等症状,极少数还可发生休克反应。应及时给予治疗。大多数病人仅有风团瘙痒症状,而无其他症状。
急性荨麻疹一般在1-2周内可以自然痊愈。家长需要及时发现症状,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季节性荨麻疹发病症状
季节性荨麻疹发生时皮肤上起风团、红斑,有麻刺感、灼痛、发热,反复发作,伴有剧烈搔痒,在睡前、或晨起有加重。荨麻疹发生较快,数小时内逐渐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但可反复发作,甚至1日可发作多次。大多数病例可以找到明确的原因。多突然发病,常先有瘙痒,很快出现大小不等淡红色或苍白色风团,呈椭圆形、圆形或不规则形,数目不定,可局限或泛发全身,风团的大小和形态不一,可融合成大片。季节性荨麻疹症状往往在一两小时或几小时内最多1~2天内自然消失,但别处常有新损害陆续出现,季节性荨麻疹症状已消失处在24小时内一般不再发生新损害。症状消失后,皮肤恢复正常,有时有暂时的色素斑而称为有色素沉着荨麻疹。季节性荨麻疹症状的大小及数目不定,可出现于任何部位的皮肤,粘膜。风疹块引起剧痒,针刺或灼热感,但各人的程度不同,严重的病人有头痛、发热等全身症状,尤其急性季节性荨麻疹病人可发热达40℃左右,血压可降低甚至发生昏厥和休克,须及时处理,大多数病人只有发痒的季节性荨麻疹的症状而无其他症状。
麻疹症状表现
1.典型麻疹可分以下四期
(1)潜伏期
约10日(6~18天)。曾经接触过麻疹患儿或在潜伏期接受被动免疫者,可延至3-4周。在潜伏期内可有轻度体温上升。
(2)前驱期
也称发疹前期,一般为3~4天。表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①发热见于所有病例,多为中度以上发热;②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以眼症状突出,结膜发炎、眼睑水肿、眼泪增多、畏光、下眼睑边缘有一条明显充血横线(Stimson线),对诊断麻疹极有帮助。③麻疹黏膜斑,在发疹前24~48小时出现,为直径约1.0mm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开始仅见于对着下臼齿的颊黏膜上,但在一天内很快增多,可累及整个颊黏膜并蔓延至唇部黏膜,黏膜疹在皮疹出现后即逐渐消失可留有暗红色小点;④偶见皮肤荨麻疹,隐约斑疹或猩红热样皮疹,在出现典型皮疹时消失;⑤部分病例可有一些非特异症状,如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等。但体温稍有下降。婴儿可有消化系统症状,呕吐、腹泻等。
(3)出疹期
多在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体温可突然升高至40~40.5℃,皮疹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出疹顺序也有特点:始见于耳后、颈部、沿着发际边缘,24小时内向下发展,遍及面部、躯干及上肢,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病情严重者皮疹常融合,皮肤水肿,面部水肿变形。大部分皮疹压之褪色,但亦有出现淤点者。全身有淋巴结肿大和脾肿大,并持续几周,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可引起腹痛、腹泻和呕吐。阑尾黏膜的麻疹病理改变可引起阑尾炎症状。疾病极期特别是高热时常有谵妄、激惹及嗜睡状态,多为一过性,热退后消失,与以后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无关。此期肺部有湿性罗音,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
(4)恢复期
出疹3~4天后皮疹开始消退,消退顺序与出疹时相同;在无合并症发生的情况下,食欲、精神等其他症状也随之好转,体温减退。皮肤颜色发暗。疹退后,皮肤留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7~10天痊愈。
麻疹的症状和治疗 麻疹潜伏期症状
麻疹从人体感染麻疹病毒都出现临床症状的潜伏期一般在6-21天作用,在潜伏期患者可能没有麻疹症状表现,但是在潜伏后期便可从患者口鼻排出病毒,具有一定的传染能力。极少数患者在接触病毒后的短时间内就可出现低热或者一过性皮肤出疹症状。
大多数慢性荨麻疹病人只有发痒的风疹块
慢性荨麻疹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疾病,由于慢性荨麻疹是荨麻疹的一种,所以不同类型的慢性荨麻疹会有不同的表现。常见的慢性荨麻疹的症状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对慢性荨麻疹的介绍。
主要的慢性荨麻疹症状都有哪些呢?具体的慢性荨麻疹症状如下:
第一、风疹块的大小及数目不定,可出现于任何部位的皮肤,粘膜。风疹块引起剧痒,针刺或灼热感,但各人的程度不同,严重的病人有头痛、发热等全身的慢性荨麻疹症状,血压可降低甚至发生昏厥和休克,须及时处理,大多数慢性荨麻疹病人只有发痒的风疹块而无其他症状。
第二、风疹块往往在一两小时或几小时内最多1~2天内自然消失,但别处常有新损害陆续出现,风疹块已消失处在24小时内一般不再发生新损害。风疹块消失后,皮肤恢复正常,有时慢性荨麻疹有暂时的色素斑而称为有色素沉着荨麻疹。
第三、慢性荨麻疹:皮肤划痕试验部分病例呈阳性反应。
第四、常找不到病因的疾病,慢性荨麻疹患者常不定时地在身上、脸上或四肢发出一块块红肿且很痒的皮疹块,经常越抓越痒,越抓越肿。慢性荨麻疹的发作次数从天天数次到数天一次不等。
麻疹症状
1.典型麻疹
(1)潜伏期:一般为10天±2天(6~21天),感染严重或经输血获得感染者潜伏期可短至6天,接受过免疫制剂(全血,血清,免疫球蛋白等)或曾接种过麻疹疫苗而发病时,则潜伏期可延长至3~4周,在潜伏期末1~2天已可从上呼吸道分泌物中排出麻疹病毒,有些患者于接触麻疹患者数小时后,可出现暂时性轻度上呼吸道症状及低热,甚至有一过性皮疹,但甚罕见,麻疹典型病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前驱期,出疹期和恢复期。
(2)前驱期:一般持续3~5天,体弱及重症可延长至7~8天,而曾接种过麻疹疫苗或有被动免疫力者则可短至1天,此期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包括眼结合膜)炎症的卡他症状,有发热,咳嗽,流鼻涕,流眼泪,畏光等,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不适,发热常日低夜高,逐日升高,可达39~40℃,婴幼儿可发生高热惊厥,年长儿或成人常诉头痛,头昏,乏力,嗜睡,咳嗽渐加重,多半为干咳,因上呼吸道黏膜炎症常下延至喉部,气管,支气管,咳嗽往往带嘶哑声,年幼儿甚至出现呼吸急促和困难,常伴胃纳减退,甚至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体格检查可见口腔及咽部黏膜充血明显,发病后2~3天可在第一磨牙对面的颊黏膜上出现科氏斑,为麻疹前驱期的特征性体征,有麻疹早期诊断价值,此种细小口腔内疹,呈白色,为0.5~1mm针尖大小,散在于鲜红湿润的颊黏膜上,初起时仅几个,很快增多,且可融合,扩散至整个颊黏膜,以及口唇内侧,牙龈等处,也偶见于眼睑结合膜上,极少发生于硬,软腭,斑点数目少时易在日光下见到细小白点,周围红晕,数目众多时可融合成片,仅见充血的颊黏膜上有细盐样突起颗粒,科氏斑一般维持2~3天,迅速消失,有时在出疹后1~2天还可见到,个别患者在前驱期开始时见到颈,胸,腹部出现风疹样或猩红热样或荨麻疹样皮疹,数小时内就消退,称为前驱疹,有时在腭垂(又称悬雍垂),扁桃体,咽后壁,软腭处可发现棕红色斑点,出疹期初迅速隐去。
(3)出疹期:起病后3~5天当呼吸道卡他症状及发热达高峰时开始出现皮疹,常在见到科氏斑后1~2天,首先从耳后发际出现淡红色斑丘疹,渐及头部前额,脸面,颈部,自上而下扩展至胸,腹,背,最后达四肢,直至手心脚底,2~3天就波及全身,皮疹以斑丘疹为主,开始时颜色鲜红,压之退色,大小不等,平均直径2~5mm,分布稀疏分明,至出疹高峰时皮疹数目增多,聚集融合成片,色泽也渐转暗,但疹间皮肤仍属正常,偶见小疱疹或细小出血性皮疹,病情严重时,尤其伴有心肺衰竭时,皮疹颜色可突然转暗,并快速隐退,随出疹达到高峰全身中毒症状加重,体温进一步升高,可达40℃以上,精神委靡,嗜睡倦怠,或终日烦躁不安,咳嗽加重有痰,唇舌干燥,咽极度充血,眼睑浮肿,分泌物多,颈部淋巴结及肝脾肿大,肺部常闻干,湿啰音,胸部X线检查,可见纵隔淋巴结增大,肺纹理增粗,普种疫苗前年代成人较少患野毒株麻疹病毒引起的自然感染,出疹期中毒症状成人常比小儿为重,皮疹也都密集,但并发细菌感染似较婴幼儿为少。
(4)恢复期:在单纯麻疹患者,当皮疹和中毒症状发展到高峰后,体温常于12~24h内较快下降,随之患者精神好转,呼吸道症状减轻,但咳嗽常可延续较久,食欲大大好转,一般体温下降后2~3天皮疹按出疹顺序依次消退,留下浅棕色色素沉着斑,伴糠麸样细小脱屑,以躯干为多,2~3周内退尽,若无并发症,单纯麻疹自起病至疹退一般病程为10~14天。
2.非典型麻疹
根据麻疹病毒基因差异,毒力强弱,进入人体数量多少,以及患者年龄大小,健康状况,营养优劣,免疫力的高低等,麻疹的临床发展过程除大多为典型麻疹外,在部分病例尚可呈现以下非典型表现。
(1)重型麻疹:大多由于患者体质弱,有其他疾病,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或伴有继发性细菌感染等,使麻疹病情加重,如中毒性麻疹,因麻疹病毒感染严重,起病不久即出现高热40℃以上,伴有严重中毒症状,往往神志不清,反复惊厥,呼吸急促,唇指发绀,脉搏细速,皮疹密集,呈暗红色,融合成片,皮疹可呈出血性,形成紫斑,甚至伴发内脏出血,呕血,咯血,便血等(出血性麻疹),有时皮疹呈疱疹样可融合成大疱(疱疹样麻疹),有些年幼体弱小儿麻疹皮疹疏淡,未能出透,未及手足心,或皮疹突然隐没,体温下降低于常温,面色苍白或青灰色(中医称白面痧),四肢厥冷,大多因心功能不全或循环衰竭引起(休克性麻疹),心率快速,脉搏细弱,呼吸不规则或困难,并发重症细菌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或其他病毒性肺炎(腺病毒性肺炎)等也常属重症,常发生心力衰竭,病情重危,病死率高。
(2)轻型麻疹:大多因体内对麻疹病毒有一定的免疫力所致,如6个月前婴儿尚留有来自母体的被动免疫抗体,或近期注射被动免疫制剂,或以往曾接种过麻疹疫苗,以及第二次感染发病者,都可表现为轻症,轻型麻疹潜伏期可延长至3~4周,发病轻,前驱期短而不明显,呼吸道卡他症状较轻,科氏斑不典型或不出现,全身症状轻微,不发热或仅有低中度热,皮疹稀疏色淡,病程较短,很少并发症,但病后所获免疫力,特异抗体上升滴度与患典型麻疹者基本相同,现已证实麻疹也有不少隐性感染或无皮疹型麻疹,只能依据病后血清特异抗体增加来证实。
(3)异型麻疹:主要发生在以往接种过麻疹灭活疫苗者,当接种4~6年后再接触麻疹急性期患者,就可引起异型麻疹,潜伏期为7~14天,前驱期可突发高热,达39℃以上,伴头痛,肌痛,腹痛,乏力等,而上呼吸道卡他症状不明显,可有干咳,多半无流鼻涕,眼泪,眼结合膜炎等,多数患者无典型科氏斑,起病后2~3天出现皮疹,从四肢远端腕部,踝部开始,向心性扩散到达四肢近端及躯干,以下身为多,很少扩散到乳头线以上部位,偶见于头面部,皮疹一般呈黄红色斑丘疹,有时呈2~3mm大小的小疱疹,有痒感,消退时不结痂,皮疹偶呈瘀点,瘀斑或荨麻疹样,常伴四肢水肿,呼吸道症状虽不严重,但肺部有时可闻啰音,X线检查可见肺门淋巴结肿大及肺部片状阴影,此种肺炎可反复延续1~2年,有些患者可表现为肝,脾肿大,肢体麻木,无力和瘫痪,也可临床上不出现明显皮疹,而有其他脏器病变症状,本病最重要的诊断依据为恢复期麻疹血凝抑制抗体及补体结合抗体滴度急剧上升,有报告异型麻疹患者都未找到致病的麻疹病毒,流行病学资料也指出本病无传染性。
本病发病机制目前认为是在宿主部分免疫的基础上产生对麻疹病毒超敏反应所引起,有研究指出灭活麻疹疫苗缺乏F蛋白抗原(灭活疫苗采用的甲醛破坏了F蛋白),故不能在人体中诱导抗F蛋白抗体,致使接受灭活疫苗者缺乏阻止麻疹病毒入侵和在宿主细胞内扩散的功能,而只产生H蛋白血凝抑制抗体(HI),接种灭活疫苗数年后HI抗体逐渐下降,当再度接触麻疹病毒时HI抗体在早期就迅速上升,10天即可高达1∶1280,但因缺乏F抗体不能阻止病毒在细胞间传播,而引起异型麻疹。
(4)孕妇和新生儿麻疹:易感孕妇患麻疹病情相对较重,有报告54%因原发麻疹肺炎及其他呼吸道并发症住院,孕妇患麻疹虽不像患风疹易使胎儿发生畸变,但常在妊娠早期引起死胎,稍晚可引起自然流产或死产和早产,患麻疹的孕妇分娩前可经胎盘将病毒传给胎儿,使刚出生的新生儿也可发生麻疹,病情轻重不等,但往往无明显前驱症状而发疹较多,故主张给患麻疹母亲所产的新生儿在出生后就采用被动免疫,注射特异的免疫球蛋白。
胎儿可经胎盘获得来自孕母的麻疹抗体,取得被动免疫力,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国际上广泛采用麻疹疫苗后,育龄妇女由于对麻疹病毒的免疫力大多来自疫苗所诱导,其麻疹保护抗体的滴度大多低于患自然麻疹后获得的抗体滴度,怀孕后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的抗体也少,出生后婴儿麻疹抗体滴度很快下降至保护水平之下,故新生儿和小婴儿麻疹患病率较普种疫苗前有所上升,一般病情不重。
(5)免疫低下者患麻疹:无论患先天性免疫缺陷或继发性免疫低下(如肿瘤患者,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者,营养不良免疫力衰弱等),若发生麻疹常患重症,病死率也较高,有报告肿瘤患者的麻疹常不出现皮疹,而一半以上可发生麻疹巨细胞肺炎,并容易并发脑炎,临床不易得出确切麻疹诊断,只能依靠从受感染组织中找到麻疹病毒抗原,以往未患过麻疹的免疫低下者,特别是细胞免疫低下者,如遇到感染期麻疹患者,应采用特异免疫球蛋白进行足量被动免疫,越早越好,以预防发生麻疹或至少减轻病情,即使已接受过麻疹疫苗者也应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