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湿热的中药有哪些 薏苡仁杏仁汤清热利湿,宣畅气机
去湿热的中药有哪些 薏苡仁杏仁汤清热利湿,宣畅气机
原料:冬瓜仁,薏苡仁,杏仁各20克。
做法:先将薏苡仁洗净,再用少许清水浸泡5-6小时。将泡好的薏苡仁和冬瓜仁,杏仁一起入锅,加水约1500毫升。用大火烧沸,再改中火煎煮至薏苡仁开花熟透即可,每日一剂,分多次温服。
冬瓜仁味甘,性微寒,可入肺经和大肠经,不但能清肺化痰,而且还能清热利湿,对于肺脏湿热所致的咳嗽最为有益,薏苡仁更是清热除湿的能手,杏仁最能补肺,三者同用,可其清热除湿,养肺止咳,对于湿热型咳嗽很有效。
健脾胃的方剂都有哪些
1、三仁汤
组成:杏仁15g,滑石18g,通草6g,白蔻6g,竹叶6g,厚朴6g,苡仁18g,半夏10g。
功用:宣畅气机,清利湿热。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邪在气分。
2、胃苓汤
组成:五苓散3g、平胃散3g。
功用:祛湿和胃。主治夏秋之间,脾胃伤冷。
3、防己黄芪汤
组成:防己12g、黄芪15g、甘草6g、白术9g。
功用:益气祛风,健脾利水。主治卫表不固,风水或风湿。
三仁汤的材料和做法
三仁汤,中医方剂名。为祛湿剂,具有宣畅气机,清利湿热之功效。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肢体倦怠,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临床常用于治疗肠伤寒、胃肠炎、肾盂肾炎、布氏杆菌病、肾小球肾炎以及关节炎等属湿重于热者。
组成:杏仁、半夏、飞滑石、生薏苡仁、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
用量:杏仁、半夏各15g,飞滑石、生薏苡仁各18g, 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各6g。
用法:甘澜水八碗,煮取三碗,每服一碗,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肢体倦怠,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
以上介绍了三仁汤配方的做法,希望有兴趣的人士可以了解一下这种保健养生汤的制作方法,这种保健养生汤是非常的不错的,这种汤品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能够实现清热解乏的作用,很适合在夏天食用,所以,有兴趣的人士可以制作一份。
白带发黄吃什么 多吃白果仁
敛肺定喘,止带浊,缩小便。用于痰多喘咳、带下白浊、遗尿尿频。
食疗方-三仁汤
食材:白果仁10个,薏苡仁50克,冬瓜仁50克
做法:将上药水煎,取汤半碗,每天1料。
功效:三仁汤具有宣畅气机,清利湿热之功效,对于湿热引起的白带发黄有比较好的作用。
什么人不适合三仁汤
【组成】杏仁15克 飞滑石18克 白通草6克 白蔻仁6克 竹叶6克 厚朴6克 生薏仁18克 半夏15克。
【用法】上药用甘澜水2升,煮取750毫升,日三服。
【功用】清热利湿,宜畅湿浊。
【主治】湿温初起,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谈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
【方解】
君:杏仁—苦辛,宣利上焦肺气,气化则湿化。
白蔻仁—芳香化湿,行气,调中。
生薏仁—甘淡,渗利下焦湿热,健脾。
三仁合用,能宣上、畅中、渗下而具清利湿热,宣畅三焦气机之功。
臣:半夏、厚朴—辛开苦降,化湿行气,散满消痞。
佐:滑石、竹叶、通草—甘寒淡渗,利湿清热。
配伍要点:
药用辛开苦降淡渗以宣上、畅中、渗下,
使湿热之邪从三焦分消,调畅三焦气机。
1.急性黄疸性肝炎:用本方去半夏、厚朴、滑石,加丹参10g,茵陈、虎杖各15g,重症时剂量加倍,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本病72例。结果:痊愈64例,显效7例,无效1例。 2.胆囊炎:以本方为主方,畏寒口苦者加柴胡、黄芩;胁痛者加延胡索、郁金;腹胀呕吐者加藿香、佩兰;黄疸者加茵陈;厌油腻者加山楂、麦 三仁汤
湿热体质吃什么药
湿热体质一般要分湿重还是热重,主要的治疗药物有以下几种:
1、湿重
以化湿为主,可选用六一散、三仁汤、平胃散等。
(1)六一散
成分:滑石、甘草。
功效:清暑利湿。用于感受暑湿所致的发热、身倦、口渴、泄泻、小便黄少;外用治痱子。注意事项:若阴虚,内无湿热,或小便清长者忌用。孕妇忌服。
(2)三仁汤
成分:杏仁、白蔻仁、薏苡仁、飞滑石、白通草、半夏、竹叶、厚朴。
功效:清利湿热,宣畅气机。注意:杏仁用量不宜过大,常用量为15g,过量后易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
(3)平胃散
成分:苍术、厚朴(姜制)、陈皮(去白)、甘草(炙)。
功效:燥湿健脾,消胀散满。脾虚无湿或阴虚之人,症见舌红少苔,口苦而渴,或脉数者,都禁用。
2、热重
清热为主,可选用连朴饮、茵陈蒿汤,甚至葛根芩连汤。
(1)连朴饮
成分:制厚朴、川连姜汁炒、石菖蒲、制半夏、香豉、焦栀、芦根。
功效:清热化湿,理气和中。
(2)茵陈蒿汤
成分:茵陈蒿、栀子、大黄。
功效:清热利湿退黄。
(3)葛根芩连汤
成分:葛根、黄连、黄芩、炙甘草。
功效:清泄里热,解肌散邪。
在化湿或清热的总原则下,再根据某些特殊表现选择相应的中药,如湿疹、疔疱加野菊花、紫花地丁、苦参、白藓皮等;关节肿痛加桂枝、忍冬藤、桑枝等;腹泻甚至痢疾加白头翁、地榆、车前子等;血尿可加小蓟草、茅根、石苇、扁蓄等。
中药苡仁的功效
1、中药薏苡仁甘补淡渗,又兼补脾健脾。对水湿内停之疾患,兼有脾虚者尤相适宜。治小便不利、水肿、脚气,常与猪苓、茯苓、木瓜等配用,亦可与粳米煮粥食。治脾虚泄泻常与党参、白术、茯苓等配伍,如参苓白术散。
2、中药薏苡仁能祛湿除痹,兼可舒筋,适用于湿邪留滞肌肉筋脉之风湿痹痛、筋脉挛急。因其性寒尤宜于湿热痹痛,常与苍术、黄柏、牛膝等配伍,如四妙散。亦可与防己、络石藤、桑枝等同用。《食医心镜》单用薏苡仁为末煮粥,日日食之,治久风痹痛,筋脉挛急。若偏于寒湿者,则配麻黄、杏仁、甘草等,即麻杏苡甘汤。
3、中药薏苡仁寒清淡渗,既能清热,又能排泄痈脓,对于内痈脓成者皆相适宜。用治肠痈脓成,可配附子、败酱草、牡丹皮等,如薏苡附子败酱散;用治肺痈吐脓,可配苇茎、冬瓜仁、桃仁等,如苇茎汤。
中药薏苡仁用法参考
中药薏苡仁有滑胎作用,孕妇慎用,孕妇慎用,清热利湿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用量:10-30克。
三仁汤的方义
本方是治疗湿温初起,邪在气分,湿重于热的常用方剂。究其病因,一为外感时令湿热之邪;一为湿饮内停,再感外邪,内外合邪,酿成湿温。诚如薛生白所言:“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温热经纬》)。卫阳为湿邪遏阻,则见头痛恶寒;湿性重浊,故身重疼痛、肢体倦怠;湿热蕴于脾胃,运化失司,气机不畅,则见胸闷不饥;湿为阴邪,旺于申酉,邪正交争,故午后身热。其证颇多疑似,每易误治,故吴瑭于《温病条辨》中明示“三戒”:一者,不可见其头痛恶寒,以为伤寒而汗之,汗伤心阳,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二者,不可见其中满不饥,以为停滞而下之,下伤脾胃,湿邪乘势下注,则为洞泄;三者,不可见其午后身热,以为阴虚而用柔药润之,湿为胶滞阴邪,再加柔润阴药,两阴相合,则有锢结不解之势。故治疗之法,惟宜宣畅气机、清热利湿。方中杏仁宣利上焦肺气,气行则湿化;白蔻仁芳香化湿,行气宽中,畅中焦之脾气;薏苡仁甘淡性寒,渗湿利水而健脾,使湿热从下焦而去。三仁合用,三焦分消,是为君药。滑石、通草、竹叶甘寒淡渗,加强君药利湿清热之功,是为臣药。半夏、厚朴行气化湿,散结除满,是为佐药。
汤药疗法治疗扁平疣效果佳
(1)紫草消疣方
清热解毒,祛风消疣
专家意见:治疗扁平疣,风热毒邪蕴阻,扁平丘疹,病程缠绵。
准备原料:紫草、苍耳子、天花粉、乌梢蛇各15克。
自己动手:每日1剂,加水煎煮2次,药液混合,早、晚温服。
秘诀告诉你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紫草、苍耳子、天花粉均有抑菌、抗病毒作用;乌梢蛇有抗炎消肿作用。
(2) 麻杏苡甘方
宣肺利湿祛疣
专家意见:治疗扁平疣,风热客表,皮疹初起,粟粒至黄豆大小扁平隆起,色淡红或正常皮色。
准备原料:麻黄、甘草各8克,杏仁10克,薏苡仁60克。
自己动手:每日1剂,加水煎煮2次,药液混合,早、晚温服。
秘诀告诉你
方中麻黄宣肺解表、利水消肿,杏仁润肺滑肠,薏苡仁利水消肿、健脾祛湿,甘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麻黄有抑菌抗病毒作用;杏仁有抗炎、杀菌、抗肿瘤作用;薏苡仁具有增强体液免疫功能的作用;甘草有抑茵、解毒、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3) 祛疣汤
清热解毒,理气活血
专家意见:治疗扁平疣,热毒瘀阻,皮疹较硬,色褐或暗红,无痒痛,病程较长。
准备原料:木贼、香附、板蓝根、薏苡仁各12克。
自己动手:每日1剂,加水煎煮2次,药液混合,早、晚温服。
秘诀告诉你
方中木贼疏散风热,香附理气解郁,板蓝根清热解毒,薏苡仁健脾清热。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理气活血祛疣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木贼有抑菌、抗病毒作用;香附有抑菌、抗炎、解热作用;板蓝根有抗病毒、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薏苡仁有增强免疫和抗肿瘤作用。
湿热体质如何调理
1、湿重
以化湿为主,可选用六一散、三仁汤、平胃散等。
(1)六一散,成分:滑石、甘草。功能主治:清暑利湿。用于感受暑湿所致的发热、身倦、口渴、泄泻、小便黄少;外用治痱子。注意事项:若阴虚,内无湿热,或小便清长者忌用。孕妇忌服。
(2)三仁汤,成分:杏仁、白蔻仁、薏苡仁、飞滑石、白通草、半夏、竹叶、厚朴。功效:清利湿热,宣畅气机。注意:杏仁用量不宜过大,常用量为15g,过量后易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
(3)平胃散,成分:苍术、厚朴(姜制)、陈皮(去白)、甘草(炙)。功效:燥湿健脾,消胀散满。脾虚无湿或阴虚之人,症见舌红少苔,口苦而渴,或脉数者,都禁用。
2、热重
清热为主,可选用连朴饮、茵陈蒿汤,甚至葛根芩连汤。
(1)连朴饮,成分:制厚朴、川连姜汁炒、石菖蒲、制半夏、香豉、焦栀、芦根。功效:清热化湿,理气和中。
(2)茵陈蒿汤,成分:茵陈蒿、栀子、大黄。功效:清热利湿退黄。
(3)葛根芩连汤,成分:葛根、黄连、黄芩、炙甘草。功效:清泄里热,解肌散邪。
在化湿或清热的总原则下,再根据某些特殊表现选择相应的中药,如湿疹、疔疱加野菊花、紫花地丁、苦参、白藓皮等;关节肿痛加桂枝、忍冬藤、桑枝等;腹泻甚至痢疾加白头翁、地榆、车前子等;血尿可加小蓟草、茅根、石苇、扁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