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教育独二代父母必看注意事项

教育独二代父母必看注意事项

特点一:4-2-1的家庭模式

独二代宝宝的家庭模式一般都是4个老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父母2人和1个宝宝。

从成长角度来讲,“独二代”的家庭关系更单一,他们不知道“舅舅”、“姑姑”为何物,也不知道“表哥”“表妹”。更没有机会在家庭获得与同龄人相处以及在同龄人和成年人之间周旋的经验,没有机会向兄弟姐妹学习和借鉴,即便是在青春期叛逆最需要的时候。

对策:早早让宝宝进入社交圈。不要老是把孩子关在家里,多多请社区里的孩子,邻居的孩子到家里做客,鼓励孩子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交朋友。平时在电视里,动画片里,看到小朋友有矛盾的情节,还可以和宝宝讨论,如果是自己会怎么做。

特点二:独生子女做父母,准备好了吗?

月月是一个半岁宝宝的妈妈,她半年前生下女儿,就把自己的父母接到北京帮自己带孩子。她常感到自己和女儿就是妈妈的两个孩子,基本上妈妈负责所有的照顾小婴儿的工作,而自己还是要经常出去约会、跳舞,回到家还要在妈妈面前撒娇一会儿,然后再逗一逗孩子,烦了就到一边去干自己的事。月月感到自己和孩子的关系怎么也不如自己的妈妈和孩子的关系,心里酸酸的,同时又觉得孩子是个负担,不知道该怎么办。

对策:不管是不是独生子女,既然做了父母就要承担起父母的责任,做出父母应有的牺牲。如果妈妈觉得自己还没有准备好,可以在奶奶,外婆等的协助下,多和宝宝在一起,多与宝宝交流,自然就会多一份责任感和耐心。

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特点三:社会压力越来越大

一岁娃居然报名三个培训班,一年动辄近万元的“高价早教”受到年轻父母的追捧,一些包尿布的宝宝也在各展台间穿梭,课外教育正向低龄化发展。这些想象已经屡见不鲜。的确,当今的社会竞争越来越大,父母会对独二代宝宝有更高的期待,加之当今社会处在知识爆炸的年代,爸爸妈妈不免有拔苗助长的心态。

对策:让宝宝自由发展,切勿拔苗助长。也不要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宝宝身上。

怎样教育孩子独立

怎样教育孩子独立

1、怎样教育孩子独立之尊重并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一岁的孩子就有了独立意识的萌芽,他们什么都要来一个“我自己”,自己拿小勺吃饭,自己搬小凳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不仅要独立臆穿脱衣服、洗脸洗手,而且还要自己洗手绢、洗袜子,自己修理或者制作一些玩具,甚至还想自己上街买东西,自己洗碗。对于孩子正在增长的独立意识,家长一定要予以重视,并支持、鼓励他们:“你只要好好学,一定能做好!”千万不能泼冷水:“你还小,干不了!”

2、怎样教育孩子独立之帮助孩子克服依赖的心理

家长的过分宠爱,反而使孩子原先自己能做的事情也会不愿意去做,碰到一些困难就喊爸叫妈,完全依赖他人。因此,父母、长辈必须改变包办代替的做法,使孩子克服依赖他人的心理。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应当帮他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

3、怎样教育孩子独立之给孩子一个困难自己去解决

困难家庭的生存环境,为孩子创造了艰苦锻炼的条件。但是现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在顺境下如何成功的教育孩子,的确是当前急需探讨的问题。有经验的家长多是想办法给孩子设置一些困难,而且不限于生活方面的困难,让孩子去解决,从而培养孩子的能力和优秀品质。

4、怎样教育孩子独立之给孩子一个权利自己去选择

把有些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但是要在事前为他提供有关情况,帮他分析各种可能,并且还要教育他,如果是自己选择了,自己就要负责任。如果家长带孩子去少年宫报名,可先让她看看小组活动,本来家长的意愿是让孩子学钢琴,可是发现她在舞蹈组门口看得出了神再也不走了。此时,家长可尊重孩子的选择,但要求她对自己的选择要负责,一定要坚持一个阶段,把舞蹈学好。

培养孩子独立的好处

1、帮助孩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像是让孩子自己穿衣服、洗脸、脱鞋子、吃饭、整理玩具等,会增加孩子对世界的认知,并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在孩子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还能增进肌肉发展和动作协调,也能提高孩子题解决的能力。

2、培养孩子独立负责的态度

孩子如果能够独立完成一些事情的话,那么他在生活中就会比较独立,当孩子发现,只要自己一个人也能完成一些事情后,也容易变得有自信,这对孩子培养负责独立的态度也很有帮助。

3、孩子会变得更坚强

一个在父母保护下成长的孩子,以后遇到困难会怎么面对呢?大概会跑回去请父母帮忙吧。而遇到父母也帮不了的问题,就只能被困难打倒。而从小就能够独立的孩子,就算面对困难也会努力依靠自己的力量撑过去,就在这一次次的磨练中,孩子会变得越来越坚强、强大。

怎样教育孩子感恩

1、让孩子从感恩父母做起

父母应该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艰辛。如今不少孩子聚在一起往往吹嘘自己的父母地位怎样显赫,怎样日进斗金,却不愿讲父母真实的工作状况。事实上很多孩子根本不知道父母工作的辛苦,更不知道父母的钱是何等的来之不易。

2、父母要在孩子面前学会“示弱”

如果父母总能把每件事做得又快又好,那么孩子就没有机会插手帮忙。久而久之,孩子便习惯了接受,他所有的需要都被父母无条件地满足了,理所当然地认为什么事情都应该先满足他,认为别人的给予都是应该的。

3、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孩子学会感恩

家庭是孩子的主要活动场所,孩子经历着、感受着家庭的一日生活所带给他们的一切体验。如果父母能很好地利用这一契机,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识恩、知恩,培养他们的识恩、知恩的能力和心向,必将取得很好的效果。

独带独的家长如何教育孩子

“421首长”普遍是隔代教育

20年前,还没有80后这个称呼,独生子女们叫“小太阳”,意思是全家都围着他们转。而现在,80后的子女则有另一个称谓:“421首长”——“4就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2就是父母,1就是孩子自己。”

像这样的是普遍情况,其实父母和孩子的亲情,在孩子年幼时才是形成的最佳时期。由于80后的隔代教育现象很普遍,在平时很多亲子活动中,我们很少看到孩子对父母有太多的依恋和亲热,只有爷爷奶奶才能喊得住这些小朋友。

这就是“独带独、谁怕谁”。

80后父母育儿理论多于行动

其实我接触到的80后父母,对教育娃娃都很有想法,因为他们很多是高学历,这也是这代父母的特点之一。他们很容易接受一些新的教育理论和概念,幼儿园老师日常和他们沟通也比较容易。

但仅仅是停留在理论阶段,真正需要动手去培养孩子时,许多家长就打退堂鼓了。在幼儿园里最常见的一幕是,80后家长面对哇哇大哭的孩子,不知道该怎样去哄、觉得烦。最后干脆交给老师自己离去。有时候看到孩子父母无助的眼神,都觉得难受。

新办法

该给80后家长“补课”

独生子女的家长如何教育好下一代?不光家长要补课,幼儿园也应针对新情况,改进服务方向;这应该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让各界来关注和研究

越来越多的80后开始为人父母,伴随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怎么去面对并解决,最终让这两代独生子女都能健康地成长、和谐地生活?胡园长说,这应该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让各界来关注和研究。

专家呼吁,各个幼儿园以及专门的科研机构,应该迅速成立相应的课题组,对这一现状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结合80后的特点,总结并制定一些科学合理的育儿方案。同时,幼儿园应该定期给80后家长“补课”,和他们一起讨论怎么去和孩子相处、怎么去教育孩子。同时幼儿园也应该针对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对本身的服务进行延长,比如制定灵活的接送时间、多开展亲子互动活动等。

亲子教育究竟该教育谁

从理论或者实际来看,父母家长本身也有很多错误的或者是片面的经验,我们把这种自己认为非常合理的经验灌输给孩子,让孩子少走弯路,少受到伤害。导致的结果是一代不如一代。孩子在父母经验的灌输中失去了体验自己生活的机会,没有了发展自己思维和辨别能力的机会、错失了发展自己生活观念的能力。一切变得亦步亦趋。——孩子何时能够用自己的眼睛看事情、何时可以用自己的脑子去做判断?

亲子教育究竟该教育谁?

之一

看到有人质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这句话,引发我对亲子教育的思考:亲子教育仅仅是父母教育孩子吗?亲子教育究竟该教育谁?先来谈谈我的看法。

主控性

在所有的关系中,说到控制,只有两种处境:1 势均力敌。 2 强弱分明。在亲子关系中,这两种情况也是存在的。虽然有所侧重,而最多的是第二种——强弱分明。父母明显是强势,孩子是弱势。形成的关系就是领导和部属的关系。从孩子一出生开始,孩子就是受控于父母的。也就是说,父母的意识决定了孩子的处境。孩子不可能自己去关灯,自己吃饭,自己走路。自己穿衣服.....几乎孩子一切都是由父母的知识和意识决定的。

父母是孩子的监护人。就说明孩子是被保护和监督的对象。而监督和保护是为了孩子可以更好的成长,以便在将来可以做更好的、最好的自己。这足以说明孩子的被动地位。在这个阶段,父母的监督和保护能力就决定孩子未来的成长状况。如果父母监督不好,保护不好,将导致什么状况?

比如,在孩子刚学走路的时候,他需要的是体验自己的身体和感觉,使用自己的五感,锻炼自己的身体的各种生理和心理反应。但他不会告诉你说,爸爸妈妈,我需要锻炼我自己的身体和感觉。如果父母不懂孩子的需要,他们会怎么做?孩子在地上爬的时候,父母会赶紧抱起来,用背带掉着孩子走路。当孩子在饭桌上用勺吃饭把饭洒了一地的时候,父母会着急得喂孩子吃饭。当孩子学习走路的时候,为了防止孩子摔倒,父母会拉着孩子的手走路。是的,孩子吃到饭了,孩子在走路,可是,孩子不是孩子。他被要求快速成长,成长到符合父母的认识。

到了四岁、五岁,开始上幼儿园。开始学习。孩子没有自己选择的能力,选择老师、学校都是父母的责任。孩子没有能力说不喜欢,没有能力说不喜欢老师、不喜欢同学。现在的孩子四岁开始就选择特长培训。专业是家长说的,老师是家长选择的。同样现在的培训也是鱼目混珠,父母的眼光也决定了孩子学习的效果和前途。我做的是儿童美术培训,而在美术教育上就有两种观念,一种是好看就是美术,一种是不一定好看,但有故事和个性,有思考。很多家长选择的是好看但不动脑的模仿绘画,认为美术就是画面好看,孩子被培养成只会听话的机器。孩子即使不喜欢,他也不会反抗,因为父母认为是对的、好的。而在另外的以孩子的认识和思考为主的绘画中,因为画面效果不好看,父母认为不好,就要求换班级,结果,孩子很喜欢这样的教学,可是,他自己不能做主。

到了七岁,孩子上一年级,在课堂上由于犯“错误”,被老师骂成“小笨蛋”。孩子敢不敢去跟老师争辩?他只能告诉家长,父母就是他的依赖。很多时候,按照孩子的理解方式是很合理的,在成人那里就是不合理的,所以,孩子就经常是错误的。同时,孩子不能争取、也不敢争取自己表达自己感觉和认识的权利。而父母才有这个能力。

所以在控制和能力上,父母是主控的。在企业,领导的思路决定了企业的成功或消亡。同样在亲子关系中,是父母决定了孩子是否成长合理、是否健康、是否快乐。

合理性

上面说到了决定权的归属。既然是决定权在父母,那么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否合理,也就是说作为孩子的监护人,你的权利行使是否正当合理就更决定了孩子的成就和孩子的幸福快乐。

1、以成人为中心的教育

故事1:有一个孩子,父母是高级知识分子,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被送到奶奶处,由奶奶代管。孩子在5岁的时候,父母读完研究生课程回来接孩子一起住。晚上,母亲给孩子讲了个大灰狼的故事。结尾是小兔子把大灰狼给赶跑了。孩子在最后问:“为什么大灰狼是不好的”,母亲很生气,觉得这种问题孩子都不知道,一个耳光打过去“那还用说?”

我不知道孩子有什么错?不用说一个孩子,我们几个人还能见到狼?

故事2 :有个孩子在家里做语文作业,有个题目:用“蓝”组词。孩子组词为“蓝波”,妈妈生气地问:“老师教你这样组词吗?”书本上是蓝色,蓝天,从来也没有听说过蓝波,你怎么这么笨?孩子说,我去海边的时候,看到很多波浪,水也是蓝色的,波浪也是蓝色的呀。妈妈说,不对,没有这么个词语。快点改成蓝色。

孩子为什么越来越笨?学习了知识忘记了智慧。

这种教育思想是很普遍的。父母只根据自己的知识来教孩子,强制性的灌输教育。想当然的思路。父母不考虑孩子的思维和智力的发展,把孩子等同于成人来教育。教给孩子的东西不是孩子需要的,而是父母以为孩子需要的。现实中父母不会让5岁的孩子去做8岁孩子的体力活。而在思维上,父母可能会要求5岁孩子像10岁孩子一样“聪明”。

2、自我为中心的教育

我们来看同一件事情,不同父母的处理以及这种处理对孩子造成的影响。

两个男孩子为了一件小事情打了起来,双方互不相让。最后都带了点伤。当两个孩子各自回到家,父母看到了伤。

A父亲:怎么这么笨,打不赢他吗?你可以用石头砸他呀,还可以用你的皮带打, 我的儿子怎么可以被人欺负?明天我看着你和他打一次。

B父亲:一点小事情犯不着打架。伤了人对你对他都不好。以后让着点,学会和人友好相处。

结果:可能产生两种结果,要么,第二天两个小男孩再打架,双方父母都出面,讲道理或者大动干戈。要么B方息事宁人,忍让为主。如果是第一种势必造成孩子很坏的心理印象,一旦在未来遇到问题和争执不能解决,就使用武力,发展的结果就是伤害甚至犯罪。如果是第二种,孩子A也免不了陷入暴力的困绕和陷阱中,B孩子就可能很消极,觉得父母不能保护自己。也可能很平和(父母引导得法)这是父母的两难境地。

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爱。无论父亲怎样处理,在父母的意识里都是在爱自己的孩子,都是保护自己的孩子,或者说都是为自己的孩子好。由此父母用自己的意识来解释“爱”这个字。而这个自我意识却把孩子引到了不同的地方。因此,爱就有了很多种解释和表现。打是爱,骂是爱,纵容是爱,虐待也被解释为爱,管教是爱,严格是爱,溺爱也是爱。总之,所有父母对孩子的行为都是“爱”孩子的。

3、社会为中心的教育

不是反对社会中心性教育。本来孩子成长就是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我要说的是,阶段性和时间性。我们现在是过早的教育孩子适应社会的要求了。包括很多父母让孩子独立,懂礼貌、尊重成人等。我就这几个方面来说说我的理解。

这些能力和规范都是要教给孩子的。同时,我认为应该看时间性。在孩子中间尤其是很小的四到五岁的孩子,经常会因为争东西玩或者吃而打架、哭闹。我们家长会很着急的“教育”孩子哥哥应该让弟弟,男孩子应该让女孩子。中国古代经典故事“孔融让梨”是家长的法宝,百讲不厌。而孩子依然不懂,也不买帐。孩子的脑子里只要那个玩具,那样东西。他们还没有那么理智。他们也还不会懂得“分享”。

独立。我遇到很多的父母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过早让孩子失去了爱的温暖。有位母亲,孩子三岁上私立幼儿园,很早的离开了父母。到5岁时候,独立性很强,不用父母管,不用父母说,你说也没有用,他自己知道怎么做,不要你管他。回答教师的问题,不管懂不懂,第一个举手回答。谁敢笑话他,指着你骂。当然这是个极端的例子。可以知道的一点是,过早独立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和“爱”。这类孩子很孤独和无助,自我保护意识严重,警觉性高但很不合群。到了7岁左右,孩子的独立意识也不强。还有很强的依赖性。真正的独立性的成长要求来自12岁——18岁,这个阶段的孩子不愿意你干扰他们。也就是青春期。我认为,只要孩子心理有安全感,任何时候他都是独立的。独立不是身体,而是心灵。没有安全感的孩子即便到了成人,他也很难独立成长。

懂礼貌,尊重成人。这是对孩子伤害最大的一点。因为让孩子懂礼貌、尊重成人,事实上就是对孩子的感觉和情绪说“不”。孩子的感觉比成人要敏感得多,情绪也是很自由。不懂得控制。当孩子不喜欢某个人,他会很直接的表达出来,不会压抑。他不喜欢什么感觉的时候,他也不会压抑。

当我们要求孩子尊重的时候,孩子就跟自己的感觉说再见了。他必须压制自己的感觉。他不喜欢成人的行为,为了尊重,他不能表达。当他被要求懂礼貌的时候,他就失去自己的情绪。我们见到很多孩子哭泣着、言不由衷的说着“对不起”,很烦恼的跟父母的朋友说“再见!“叔叔阿姨好!”,我们是否知道这些话语的背后藏着深深的不理解、隐藏着极大的怒气?很多时候,我们也知道这一点,但我们认为,孩子就是应该这样。我们要求孩子尊重我们的时候,我们自己是否尊重孩子?

4、错误的前提

在NLP身心语言程式学里有很多的前提假设。在亲子关系中我们也有个假设,我们假设父母是永远正确的。而我们没有去证明这个假设是否正确,我们只是在用,不停的用,而且还发展了。那么,既然是假设,它就有错误的可能。

假设父母是永远正确的,那么,孩子就应该是永远被教育的。我们怎样来证明这个假设呢?

从上面的探讨中,我们可以知道,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把错误教给了孩子。我们有句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的动机是天下最好的,但是否是最有效果的,这就值得去怀疑了。

一个孩子卡在了水沟中,这个孩子的邻居和孩子见到了,孩子很快要去帮助卡在水沟里的那个孩子,邻居马上阻止了,他

父母必看的10条教育

1、这样回答孩子

白人孩子问:为什么司机伯伯的肤色与我们不同?母亲答:上帝为了让世界缤纷,创造了不同颜色的人。到目的地黑人司机坚持不收钱,他说:小时曾问过母亲同样的问题,母亲说我们是黑人,注定低人一等,如果她换成你的回答,今天我定会有不同的成就。

2、名人育儿经

孩子:世界如高山,父母在山顶,注定你不会生活在山脚。父母的位置决定了孩子的起点。但穷富、成败没有世袭,我奋斗我成功才是真理。起点影响结果,但不会决定结果。能力、态度、性格、抱负、经验和运气才是人生事业的重要推手。人生之战,人人有求胜意志,只有做好谁备的人才会赢!

3、父爱对孩子很重要

美国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能够取得成就20%取决于后天努力,80%又决于父亲。作为孩子生命中“重要他人”,同样一句肯定的话如果爸爸说出来对孩子的影响力会是妈妈的50倍。妈妈对孩子的影响是你能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而爸爸则是塑造孩子对生命的看法,关系到人格的形成。

4、亲子关系13大戒率

一戒过度保护;二戒过分宠爱;三戒拔苗助长;四戒过分专制;五戒脸孔严厉;六戒忽略孩子优点;七戒忽略孩子说话;八戒嘲笑挑剔;九戒无益的唠叨;十戒乱发脾气;十一戒低估孩子的能力;十二戒以偏概全;十三戒对孩子漠不关心。爸爸妈妈们,你们可不要不当回事哦!

5、教会孩子8件事

1:公平——游戏时遵守规则;2:感激——谢谢别人的好意;3:助人——在需要时帮助别人;4:凉解——原谅他人的过失;5:诚实——把真话告诉大家;6:尊重——对别人心存敬意;7:慷慨——乐于同他人分享;8:友善——友好对待周围的人。

6、放手去爱

父亲对他的孩子说:攥紧你的拳头,告诉我是什么感觉?孩子攥紧拳头:有些累!父亲:试着再用些力!孩子:更累了!有些憋气!父亲:那你就放开它。孩子长出一口气:轻松多了!父亲:当你感到累的时候,你攥得越紧就越累。——很简单的道理,学会放手才会轻松。

7、给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

当孩子编织美丽的梦想时,不要用你眼中的现实去纠正他。如同纪伯伦所说:孩子虽是借你而来.却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他爱,却不可给他想法,因为他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你执意把孩子引上成人的轨道,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正是在粗暴地夺走他的童年。——周国平

8、教孩子学会利用身边的资源

一小孩搬石头,父亲在旁边鼓励:孩子,只要你全力以赴,一定搬得起来!最终孩子未能搬起石头,他告诉父亲:我己经拼全力了!父亲答:你没有拼尽全力,因为我在你旁边,你都没请求我的帮助!——你全力以赴了吗?回头看看身边的资源是否真的全部为你所用!

9、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啥

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唤醒,是种教育手段。父母和教师不要总是叮咛、检查、监督、审查他们。孩子们一旦得到更多的信任和期待,内在动力就会被激发,会更聪明、能干、有悟性。——德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

10、父母应以身作则

一个父亲能为他孩子做的最好事情,就是好好爱他的妈妈。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人生导师,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在孩子以后的成长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育儿的过程中,父母除了要扮演好严父慈母的角色外,也需要换一种方式去爱孩子、教育孩子。

孩子最喜欢这几类父母

智慧一、懂得孩子需要什么

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孩子怎样才会"好"。如果说"好"意味着成功和幸福,那么,孩子需要具备什么素质才能争取到自己的成功和幸福呢?

许多父母把教育目标锁定在“考大学”上。事实上,并非只有上大学才有机会,也并非上了大学就一定有机会。只注重学历的追求,实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健康的人格、积极达观的态度、适应环境和把握机会的能力才是人生幸福的最基本的保障。

智慧二、懂得自己的言行对孩子意味着什么

不必刻意观察,孩子就感受到我们太多的东西,不必刻意模仿,孩子就模仿了我们太多的态度。我们想要怎样并不重要,孩子从我们的行为中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才重要!在孩子面前,我们不应该不加思考地生活和做事,我们必须小心,必须考虑自己这样做对孩子意味着什么。

智慧三、懂得该怎样去做

知道做什么,叫做有方向;知道怎么做,叫做有能力;没有方向,努力和速度没有意义;只有方向,没有方法,方向本身没有意义。父母并不好当,但是必须当好。凡事都有解决的办法,我们不可知难而退,必须探究如何解决。请参看“没办法的时候怎么办”部分。

智慧四、懂得做人就是做父母

既然教育是为了让孩子将来能够更好地生活,那么,生活就是教育的方向。我们在生活中需要的,就是孩子将来需要的;现在考验我们的,将来也会考验孩子,我们面临的烦恼、挑战和机遇,将来孩子统统会面临,虽然时代气候不断改变,但是与人相处、消化压力、抵抗惰性和软弱、克制欲望、自我推销、打开局面、把握机遇等基本问题是亘古不变的。我们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做好自己,不仅为孩子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更传递给孩子一个积极的态度,所以,我们做人的时候,也是在做父母,我们生活的过程,无时无刻不是对孩子的教育。

父母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是家庭教育成功最重要的条件之一。父母通过对孩子提出要求以及朝夕相处,无时无刻不向孩子渗透着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价值观和人生观决定了孩子的人生方向和感受世界的方式。

生活中,父母通过自己的做法给孩子示范,根据孩子面临的具体情境向孩子提出建议和要求,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家庭氛围和生活环境,以此来实现对孩子的教育。所以,生活的边界就是教育的边界,生活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

智慧五、时代特性告诉你如何教育独生子女

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从一定意义上说,现在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了“独生子女时代”,因为独生子女家庭逐步成为家庭结构的主流。这一变化正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社会和家庭生活。那么,在独生子女时代,我们如何做父母,是现在的父母们不得不深思的一个问题,因为独生子女对家庭来讲,教育成功与否都是百分之百的事,要么成功,要么失败。在充满竞争的社会,我们的广大独生子女家长,更应该学会做称职聪明的父母。我们分析独生子女教育成功的家庭得出,称职的家长都有以下几点共性。

独带独是什么

所谓“独带独”,是指父母是独生子女,小孩也是独生子女。根据抽样统计,入园新生的父母中80后所占比例已达到56%,未来三年内这个比例更可能增至80%。随着80后家长正在成为幼儿园里的主流家长群,幼儿教育进入了“独带独”时代。

进入“独带独”时代,80后家长在孩子教育上面临的一大困惑就是教育理念上的冲突。80后家长都十分年轻,看上去就像是小朋友的大哥哥大姐姐一样,完全不会给人明显的父母与子女间的感觉。

此外,80后家长学历普遍较高,对孩子教育常有自己的见解,但他们工作压力比较大,带孩子的时间非常少,这样新的幼儿教育问题随之而来

怎样培养独生子女的智力问题

1、独生子女真的都自私吗?

有人认为,独生子女就是自私。根据我们观察的结果,并非完全如此。大部分独生儿童都比较慷概,善与其他小朋友交往。

其主要原因是:

(1)独生儿童与外界接触机会比较多。独生儿童,在家里居中心地位,被称作“掌上明珠”。家里来了客人,父母想法要他来招待、出头露面或者当众表演一番。客人们为了主人高兴,也一定要给予表扬和鼓励一番。父母外出游览,走亲访友也必然要带上自己这唯一的“宝贝”。这样就有助于儿童对社会的了解,可以广泛地接触到各方面的人和事,交往能力就得到很好锻炼。

(2)独生儿童受教育的条件比较好。多子女的父母,虽然把每个子女都当作自己的连心肉,都关心,都爱护,但是,毕竟精力有限,不可能都全面照顾到、照顾好。而独生子女就不同了,父母可以把感情和精力投入这唯一的子女身上,使他们能更多、更好地得到精神和情感上的满足,不易产生优愁、烦恼、焦虑的情绪,所以,独生孩子性格活泼开朗、为人大都善于交往。由此可见,儿童是否会养成自私心理,并不在于独生不独生,主要在于教育和环境的影响。如果父母教育方法正确,不论是独生儿童还是非独生儿童,都会养成好的品德。

2、独生子女真的依赖成性吗?

有人说,独生子女就是懒惰,依赖性强。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不公正的。

当然,由于环境影响和父母教育方法不当,独生子女中确实有慵懒、依赖性较强的,但这不是主流,而是支流。只要父母教育方法得当,不是什么事都包办代替,不成为孩子依赖的对象,而是有意识地让孩于在实际生活中多锻炼。独生儿童是可以变得很勤劳的。另外,独生子女由于不存在攀比和互相依赖的问题,他们会很自然地把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主动承担起来,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勤劳勇敢的品质。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笔者曾在虹桥机场遇到一个来接孙女的老人。老人告诉笔者,他的孙女独自一人从美国佛罗里达州来爷爷家度假。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到上海,光是飞行就需要十多个小时,还要在中途换机。而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小女孩才8岁。

  笔者问老人:“孩子这么小,出远门你们放心吗?”老人说:“孩子要放养,因为毕竟以后他们还是要到社会中去经历风雨的。父母再不放心,也不能替孩子解决所有事情。生命是他们的,生活也是他们的。我们可以爱他们,但不能代替他们生活。”

  这位老人温文尔雅,一看就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很快,他的孙女出现了,拖着一个比她自己还大的箱子,一点也不娇气。她看到了爷爷,高兴地跑了过来,看到笔者的时候,很自然地打招呼,“Aunt,NicetoseeyouoIamSantt)ro”看来这个孩子的独立能力真的很强啊。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教育首先要引导孩子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美国教育家罗伯特博士也提出,现代孩子教育有十大目标,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独立性。一个孩子在长大后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具备独立性,要具备能够独立思考、选择、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以这些为基础,才能应对各种生活的挑战,否则是很难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老鹰把自己的孩子推下山崖,推到风中,这是一种大爱。因为这是培养小鹰独立性的前提。在小鹰嗷嗷待哺的时候,老鹰不辞辛苦觅食喂食。当小鹰的翅膀能够抗击风暴的时候,老鹰就毫不犹豫地将小鹰赶出家园。因为老鹰明白,爱不能代替生活。物竞天择,这是人类社会和动物世界都遵循的真理。没有独立性就没有参与竞争的条件。父母可以爱孩子,为孩子的成长创造尽可能多的有利条件,但是父母不能代替孩子去竞争。所以说,父母一方面要给予孩子爱,另一方面父母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爱和独立性不能画等号,独立性比爱更重要。

  孩子的独立性不是立等可取的,而是在生活中逐步培养起来的。要培养独立自主的孩子,父母就应该多为孩子创造锻炼的机会,不要事事包办,也不能在关键时刻舍不得放手。一般来说,孩子在两岁后,父母就应该帮助孩子逐步学会自己吃饭、穿衣、收拾玩具等,通过做这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帮助孩子逐渐树立独立意识。可惜的是,很多父母没有意识到培养孩子独立意识的重要性,他们自愿成为孩子延长的“手”“脚”“眼睛”和“嘴巴“,不愿意放手。

  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父母千万不能操之过急,不要因为孩子没有做好某件事就让孩子重新回到自己的羽翼下。对于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对于孩子任何独立的尝试,就要坚决放手,只要孩子付出了努力,即使结果不理想,父母也要给予及时的认可和赞许,让孩子的独立性得到肯定和加强。

  另外,孩子需要一定的空间,去锻炼自己的独立能力和应对生活变化的能力。当一个孩子得到充分锻炼后,独立性得到提高,他就会有信心去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坦然面对生活中的风雨。

  专家支招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和成年人一样,他们需要有机会来自己作决定,来锻炼自己的决策能力,体会自主选择的快乐。所以无论父母怎样担心,也应该给孩子充分的选择权,从小就培养好孩子的决断能力。例如,父母可以让孩子自己决定穿什么样的衣服,而不要根据自己的喜恶来强迫孩子;可以让孩子选择自己的业余爱好,而不要根据自己的愿望和理想安排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

理财的意义远在钱外

理财教育绝不是仅仅教孩子“在钱的问题上做文章”,而是包含了多方面的教育和多种能力的培养。

首先,理财教育能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质。理财教育在教育孩子掌握正确的理财方法、形成科学的理财观念的同时,还包含了许多思想品德的教育。比如:通过了解金钱与父母工作的关系,让孩子懂得父母挣钱的艰辛,进而珍惜别人的劳动,产生孝敬父母、回报社会的情感和行为动力;懂得只有付出劳动才会有所收获,从而养成爱劳动的行为品质等等。

其次,理财教育能提高孩子辨别和分析事情的能力。当孩子面对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和名目繁多的促销活动的时候,孩子需要作出符合自身情况的判断和选择;当孩子欲用自己手中的钱购物的时候,需要再三考虑购买的必要性,并对商品的价格、质量等进行考察。因此,成功的理财教育能让孩子对社会上的部分商品价格有一定的了解,在购物时,能先分析商品,再做出正确的消费判断。这样,孩子在得到物有所值的商品的同时,还提高了孩子的分析和辨别能力,并且一个有正确的理财观念的人,就不会因为金钱而迷失自己。

另外,理财教育能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幼儿阶段就有了独立意识的萌芽,并逐渐产生自我意识与自我表现欲。如果父母让孩子从小学会科学理财,让孩子从支配自己的零花钱开始做起,比如在购物消费时让他们自己作出判断,拿主意,便为其提供了锻炼自立能力的好机会。

因此,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让孩子熟悉、掌握一些基本的金融知识,从短期效果看是养成孩子不乱花钱的习惯,从长远看将有利于孩子更早养成独立生活的能力。

五类父亲影响子女职场前程

“问题父亲”对儿子的影响

超级成功型父亲

如果你是超级成功型父亲的儿子,你可能会表现出一种“受阻性”——出于对父亲的叛逆心理,你的工作表现可能会远远不及你真正的能力,你在事业上可能不会取得太大的成就。

“计时炸弹”型父亲

如果你是“计时炸弹”型父亲的儿子,你可能会拥有一种不同寻常的取悦他人的能力。乍一看来这种能力对你的工作会有帮助,但是事实上在工作中你可能过分专注于取悦他人,而不敢与他人有直接的冲突或者提出异议。

被动型父亲

如果你是被动型父亲的儿子,你可能在情感表达上会有障碍。在一个工作和生活并不太分明的工作环境中,能否与同事有足够的情感交流十分关键。

缺席型父亲

如果你是缺席型父亲的儿子,你在与男上司合作以及和其他公司高层人物互动方面可能会出现障碍,你很容易对上司产生敌意和愤怒。而且,你可能会有打击同事的倾向,并且常常会有愤怒情绪。

如何做一个好的父亲?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许多父亲拘泥于所谓教育的内容和原则,而忽视了教育的时机和方式,把与子女的关系搞得很僵。

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家长向子女传递情感的过程。

有位父亲曾对我说:“养不教,父之过。随时随地纠正和教育孩子是我做父亲的职责。”他15岁的儿子却说:“我觉得父亲从来就没有喜欢过我,在他眼里,我浑身都是毛病,我的存在使他没有了快乐。”当一个父亲把管教孩子只看成是一种责任、怕别人说自己不尽责时,就会失去对孩子的爱和沟通能力。这样的教育缺乏良好关系的认可。越是这样,越能把孩子“逼上梁山”,产生逆反心理。

在多数家庭里,父亲热衷于扮演权威的角色,使教育成为一厢情愿的事,随着孩子的成长,这样的权威会受到挑战。心理学家认为,父亲首先要与孩子分享情感,不能总是充当指导者。此外,教育孩子必须有良好的亲密关系作基础,关系的影响力大于教育的内容。

父亲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的最好时机是孩子两岁以后。这时,父亲可以像一个“讨厌”的第三者,进入母子关系圈中。在西方,让两岁的孩子拥有单独睡房已是一种促进儿童心理成长的共识。中国的孩子跟母亲可以睡到很大。不夸大地说,许多儿童的心理问题都是因此而产生的。

第二个关键时期是孩子6岁时。这时,父亲要积极参与家庭的互动和规则的建立。独生子女给家庭关系带来许多挑战,父母与孩子需要相互形成一种情感三角,才能使家庭关系得到平衡。父亲要对孩子好,必须先和太太感情深厚。

第三个关键期是孩子的青春期。比起母亲来,在外惯了的父亲更易于接纳和认同孩子的独立。在传统文化中,父亲常常是家庭的边缘人,他们乐于闯天下,把孩子留给母亲。这样的父亲喜欢回来诱导成年的男孩离家,和他一同涉难犯险,体味人生。由于独生子女的关系,现代父亲更多地扮演了非传统的角色,使孩子失去了自然的同盟者和很好的领路人。现代父亲的潜意识中怕失去唯一的孩子,他们怕孩子长大后与他们分离,因而甘愿听凭孩子在一片黑夜迷茫般的内心困惑中摸索着成长。

相关推荐

解决隔代教育问题的基本方法

方法一:祖辈家长和孩子的父母对孩子教育的思想认识应统一。 两代人往往对教育孩子存在认识上的差异,如年轻一代比较注重孩子的智力培养和个性发展,而祖辈家长们则看重做人的道德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虽然祖辈家长对孙辈有溺爱娇惯的毛病),这就需要两代人相互沟通,统一认识,择善施教。还应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暴露教育方面的分歧,维护孩子父母的威信。 方法二:祖辈家长要注意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尽量用现代科学知识抚养教育孩子。 方法三:两代人协商建立必要可行的家规,同时也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度和独立性。 方法四:祖辈家长要

怎样教育孩子的性问题

性启蒙与家庭关系 人在婴儿阶段便面临了一个重要的性问题:性身份的确定。这个问题在出生的头两三年里,同母子关系的性质密切相关。为了防止性身份障碍或性倾向问 题的发生,必须处理好母子关系,尤其是在这个关键性的成长阶段,以保证性心理的正常发展。母亲与婴儿(尤其是男婴)的接触既不能过少,也不能过多。 正如需要建立母子联系一样,逐步地解除这种关系也十分必要。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顺利地脱离母亲的直接庇护,建立自己独立的人格,因此,孩子稍 大一些以后,就应当适当地少抱,多让孩子自己活动,以便孩子独立和正常成长。这种母子

世界上最经典的9大家教法

1、蒙特梭利的敏感期教育 这一风行欧美,先进、科学、完善的学前教育法,其独特魅力源于对儿童的充分研究与了解,遵循儿童的敏感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发展孩子的独立、自信、专注、创造等能力,为将来孩子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蒙特梭利的教育方法唤醒了孩子内在的引导力量,挖掘出了孩子的无限潜能;同时,还帮助父母“学习做父母”,让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 2、卡尔·威特的早期开发教育教育富有独特见解的卡尔·威特是德国的一位牧师。他认为天才取决于后天的教育,孩子的教育必须与孩子的智力曙光同时开始,并用自己的理论印证于儿

宝宝几岁上幼儿园好

专家分析: 多角度综合考虑宝宝入园时机 目前社会上还没有任何机构证明宝宝何时入园更科学、更合适,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综合考虑,做出一个相对合理的结论。从父母的角度来考虑:父母应具备送宝宝上幼儿园的心态。当为宝宝选定一家幼儿园,送宝宝上幼儿园时,父母应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安排好接送宝宝的时间。尤其是家中的老人,更要安排好自己的业余生活,不至于不看护宝宝,自己空虚,时不时打电话问宝宝在园情况或者到幼儿园看宝宝。成人的心理没调节好,将影响宝宝的入园情绪,也干扰老师的正常教学。 从幼儿园的角度来考虑:幼儿园是教

解析中国式家教两大通病

传统的中国式家教有两大通病:一是过分溺爱,孩子成为全家人生活的重心。尤其是独生子女时代,不少家庭培养出了一批小皇帝和小公主,性格变得任性而脆弱。二是过分严厉,甚至信奉棍棒教育,觉得孩子是打出来的,父母打孩子天经地义等。 这两种通病存在的共同问题是,不研究孩子的心理健康,不讲教育科学。何克教授说,传统的中国式家教该到补心理课的时候了。 选择“能以互补” 何克教授认为,现在的独生子女本身存在很多心理问题,主要是没有小伙伴造成的情绪孤独、性格怪僻等。对此,家长要多加开导,并设法召唤心地好而 诚挚的儿童,与自己的

父母是权威还是朋友呢

一个角色都是有偏颇的。权威的意思是父母说了算。讲权威的父母往往对小孩管教很严。孩子一有错就责骂或惩罚。若父母只强调权威,而忽视孩子心理上被爱和被认可的需要, 就可能使父母和孩子处在对立面上,从而阻碍父...相关:◇ 父母要在爱与管教中平衡 >>详细◇ 半权威式家教 >>详细◇ 夫妻育儿搭配 严厉VS放任 >>详细◇ 树立你作为母亲的权威形象 >>详细 世界上最难承担的角色恐怕莫过于为人父母了。天下可能没有哪一位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今后事业有成,生活幸福。但如何才能有效地教育好孩子呢?按照中国传统

爸爸妈妈谁的教育责任重

我们先提出我们的观点:教育子女的责任,要由父母共同承担,哪一位都不能轻弃自己的责任;同时,父亲和母亲要为对方承担教育责任创造条件,不应单方独揽“大权”;只有在父母共同承担教育责任,对子女的教育影响力和谐互补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全方位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那么,孩子祖辈呢?他们的教育责任是父母教育责任的延伸。尽管有不少家庭祖辈承担着对孙辈的大量的养育任务,然而据笔者调查,孩子父母的总体影响力在83.3%—88.5%。家庭教育专家们的共同建议是:孩子,尽可能多的时间由父母自己带,不宜过分地依赖孩子的祖辈们。 在现

母亲教孩子自立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家庭教育观念与方式。我曾经地日本早稻田等大学进行过创造性研究、中国人与日本 人心理比较研究,对日本家庭教育作过观察。日本的家庭教育有如下突出特点: 一、 重视礼仪教育 日本家庭教育非常重视对子女的礼仪教育。母亲做好了饭不告诉孩子吃,孩子是不能自己先吃的。孩子在吃饭前,必 先说一声“那就不客气了”。孩子离家或归家都有一套礼仪规矩。孩子每次出门都要和母亲、父亲说一声“我走了”;每当回 家进门都要说一声“我回来了”。日本孩子文明礼仪行为已成为他们的习惯。 二、 重视对孩子的自立教育

育儿之时这些“不要”要谨记

一、父母教育孩子须知 1.不要整天围着孩子转 父母教育孩子,陪伴孩子长大的过程中,不要整天围着孩子转,应该多给自己一点自由,多给孩子一点空间,否则很容易导致孩子过度依赖父母,那么以后孩子就会比较难适应新的环境。 2.不要过于严厉批评指责 父母教育孩子不要对孩子过于严厉地进行批评指责。被适当表扬着长大的孩子,身心健康比经常被批评指责长大的孩子要好得多 ,所以作为家长的,想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身心健康的人,那么平时就不要经常对孩子过度严厉批评指责。 3.不要为了孩子失去自我 父母教育孩子也不要为了孩子就完全失去

小孩任性怎麽办

任性,从心理学来看,是小孩意志薄弱,缺乏自控力的表现。它是当今独生子女的一个普遍现象。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得分析清楚孩子任性的原因。事实上,孩子的任性都是成人教育不当造成的。面对孩子的最初的要求,很多父母都是不加思索的给予满足,而从未考虑过小孩的需要是否合理;面对小孩的不合理的要求,又有多少父母不都作出让步。可以说,父母的溺爱使小孩有了“成功”的经验,从而一步一步形成了任性的性格。 那麽怎样才能克服小孩的任性呢? 一、“解铃还需系铃人”,父母不要百依百顺。要严格要求小孩,决不迁就。尤其要对小孩最初的不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