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出血鉴别诊断
大便出血鉴别诊断
1.痔核或肛裂,肛瘘
(1)是便血常见病因之一,尤其是内痔出血甚为多见。
(2)血色一般为鲜红,且与粪便不相混,也不含有黏液,多数情况下表现为大便后滴鲜血,尤在硬结大便时更易发生。
(3)肛裂患者排便时常有疼痛感。
(4)肛门视诊及指检常可确诊。
(5)肛门镜或直肠镜检查有利于诊断,可直接窥视到痔核等出血灶。
2.细菌性痢疾
(1)急性期常有畏寒,发热,下腹部隐痛等症状,大便常为脓血样,每次量不多,常伴有里急后重感;慢性期为间断性发作的黏液,脓血便。
(2)大便常规检查可发现大量脓细胞,红细胞及巨噬细胞;大便培养可发现致病菌(痢疾杆菌),但慢性期大便培养的阳性率不高,仅15%~30%。
(3)结肠镜检查可见病变黏膜呈弥漫性充血,水肿,溃疡多较表浅,且边缘常不整齐。
3.阿米巴痢疾
(1)大便多呈果酱样,或呈暗红色,量较多,常伴有脓性黏液,患者多有发热,腹胀,腹痛及里急后重表现。
(2)大便常规检查可发现成堆的红细胞及少量白细胞,如找到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有确诊价值。
(3)结肠镜检查可见黏膜充血,但水肿不显著,溃疡一般较深,常为口小底大的烧瓶样溃疡,溃疡间黏膜正常,病变可发生在大肠的任何部位。
4.血吸虫病
(1)有疫水接触史,常表现为慢性腹泻,大便呈脓血样或为大便带血。
(2)常有血吸虫病的其他临床表现,如肝脾肿大,全血细胞降低等。
(3)B型超声波检查可发现肝纤维化。
(4)结肠镜检查可见直肠黏膜有粟粒样黄色结节,有时还可见到溃疡或息肉等,直肠黏膜活检可发现有血吸虫卵。
便血诊断鉴别
便血诊断鉴别
诊断
1.临床表现。
2.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3.出血量的判断:血便的次数与量,根据血便的次数与数量来估计便血的失血量不甚准确,但血便次数多,每次的量也多,无疑是出血量大的指标,此外,如果患者排出鲜红色或暗红色血便,甚至排出凝血块也是出血量大的佐证,患者每次血便量少,次数少,甚至数天才解1次者,提示出血量较小;若红细胞在肠道内破坏,血红蛋白与硫化物结合而形成硫化亚铁时,粪便可呈黑色或称柏油样便。
4.出血是否停止的判断:经积极治疗后,患者血便的次数与量明显减少,提示出血减轻,当患者数天不排便或排出黄色便时,常提示出血已经停止。
5.便血诊断的确立:诊断便血时应尽可能地排除上消化道出血,一般而言,根据病史,体征与出血的特点可作出初步判断,有溃疡病或肝硬化病史者提示上消化道出血可能性大,而有炎症性肠病史者则提示便血可能性大,柏油样便或黑便伴呕血者,一般均为上消化道出血;而仅有便血者,便血的可能性稍大,但不少十二指肠溃疡者可仅表现为便血,此时,需根据病史,症状及体征以及血便的特点等进行分析,以判断是上消化道,抑或便血,虽然上消化道大出血时,因出血量大,血液在肠道停留时间短,也可经肛门排出暗红或鲜红色血便,但此时患者一般会有呕血并存,故鉴别常无困难,有发热,白细胞升高,血尿素氮显著升高者,常提示出血部位较高,即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较大,鉴别有困难时,可插入鼻胃管至胃内,如抽吸出含咖啡渣样或暗红色胃液 ,则提示为上消化道出血;如抽吸出无血液而含胆汁的胃液,则可排除上消化道出血;如抽吸出无胆汁,且清亮的胃液时,则只能排除食管与胃出血,尚不能完全排除十二指肠出血,最可靠的鉴别方法是胃镜检查术,可立即确立或排除上消化道出血(胃镜到达十二指肠降部仍未见有出血时,基本可排除上消化道病变)。
6.便血的病因诊断: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与体征,部分便血患者,其病因可作出初步诊断,例如,患者有痔核史,每次都表现为大便后滴血或血与粪便不相混(血液附着于粪便外),血液呈鲜红时,应考虑痔核出血,年轻患者,当血液附着在粪便的外面,与粪便不相混时,还应考虑有左半结肠息肉的可能;当患者有排出黏液,脓血便时应考虑肠道炎症,溃疡性病变,如同时还伴有里急后重者,还应考虑有直肠癌的可能,但是确诊仍需依靠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
(1)实验室检查:大便检查如发现阿米巴滋养体或血吸虫卵,则有利于阿米巴痢疾或血吸虫病的诊断;大便常规发现有红细胞,脓细胞时,则提示肠道有炎症性病变,大便培养有利于发现致病菌;如考虑系血液病导致的便血,则应作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因子等检查,必要时应作骨髓象检查。
(2)肛门指检:对便血患者应作为常规检查,肛诊可发现内痔,息肉或直肠癌及狭窄等病灶。
鉴别诊断
1.痔核或肛裂,肛瘘
(1)是便血常见病因之一,尤其是内痔出血甚为多见。
(2)血色一般为鲜红,且与粪便不相混,也不含有黏液,多数情况下表现为大便后滴鲜血,尤在硬结大便时更易发生。
(3)肛裂患者排便时常有疼痛感。
(4)肛门视诊及指检常可确诊。
(5)肛门镜或直肠镜检查有利于诊断,可直接窥视到痔核等出血灶。
2.细菌性痢疾
(1)急性期常有畏寒,发热,下腹部隐痛等症状,大便常为脓血样,每次量不多,常伴有里急后重感;慢性期为间断性发作的黏液,脓血便。
(2)大便常规检查可发现大量脓细胞,红细胞及巨噬细胞;大便培养可发现致病菌(痢疾杆菌),但慢性期大便培养的阳性率不高,仅15%~30%。
(3)结肠镜检查可见病变黏膜呈弥漫性充血,水肿,溃疡多较表浅,且边缘常不整齐。
3.阿米巴痢疾
(1)大便多呈果酱样,或呈暗红色,量较多,常伴有脓性黏液,患者多有发热,腹胀,腹痛及里急后重表现。
(2)大便常规检查可发现成堆的红细胞及少量白细胞,如找到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有确诊价值。
(3)结肠镜检查可见黏膜充血,但水肿不显著,溃疡一般较深,常为口小底大的烧瓶样溃疡,溃疡间黏膜正常,病变可发生在大肠的任何部位。
4.血吸虫病
(1)有疫水接触史,常表现为慢性腹泻,大便呈脓血样或为大便带血。
(2)常有血吸虫病的其他临床表现,如肝脾肿大,全血细胞降低等。
(3)B型超声波检查可发现肝纤维化。
(4)结肠镜检查可见直肠黏膜有粟粒样黄色结节,有时还可见到溃疡或息肉等,直肠黏膜活检可发现有血吸虫卵。
5.溃疡性结肠炎
(1)是一种病因未明的非特异性结肠炎症,病变呈反复发作,缓解过程,迁延不愈,发作期有腹痛,腹泻,常伴有里急后重,本病常最早侵犯直肠与乙状结肠,尔后病变可向上逐步漫延,直达回盲部;少数患者其病变可从右半结肠开始,再逐渐向左半结肠蔓延,大便一般为黏液脓血样便,重者可为血水样便。
(2)大便常规检查可见红细胞,白细胞,但粪便多次反复培养无致病菌生长。
(3)病变活动期,结肠镜检查可见黏膜呈弥漫性充血,水肿,浅表小溃疡,黏膜脆性增加,触之易出血;黏膜活检,病理如发现腺体杯状细胞减少及发现隐窝脓肿,对诊断有帮助,慢性期者肠道有时可发现炎性息肉,病程长者肠壁有增厚表现。
(4)X线钡剂灌肠对诊断也有帮助,可见到黏膜皱襞消失,结肠袋消失等表现。
(5)抗菌治疗效果差,而柳氮磺胺吡啶或5-氨基水杨酸,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可缓解病情。
中风的诊断方法与鉴别诊断
一、中风的诊断方法:
(1)一般根据病史、年龄、发病情况及明显的脑神经定位症状可以作初步诊断。
(2)初步区分出血性或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一般活动中或情绪过激中起病多为出血性;安静中起病,病程发展相对缓慢者多为缺血性。
(3)颅脑CT或核磁共振检查可以确诊。
(4)若考虑急性脑血管疾病而无条件行CT或核磁共振查检、或不宜搬动的病人,可以进行腰椎穿刺术,做脑脊液检查可以确诊。若压力高呈均匀血性者为出血性,压力不高且脑脊液无改变的为缺血性。
(5)症状突然发作,在1分钟内达到高峰,一般时间不超过15分钟,个别可达2小时,症状持续不超过24小时,发作停止后体征与症状完全消失,不遗留后遗症,为急性脑血管短暂缺血。
二、中风的鉴别诊断:
对于急性脑血管疾病,首先必须对本病各种类型进行鉴别,后与其他类似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1)局限性癫痫:各种类型的局限性癫痫,易与短暂性缺血发作相混淆。大多数局限性癫痫继发于脑部病变,其脑电图检查可发现局部脑波异常,临床上常可发现其他神经系统体征,特殊检查可以发现脑的病灶。
(2)昏厥:与短暂脑缺血发作鉴别。前者呈短暂意识丧失,而后者无意识障碍,通过病史询问及血压检查可以区别。
(3)老年性痴呆:与缺血性脑血管病鉴别,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年龄较大,无明显定位症状,但可有精神症状,颅脑CT或核磁共振可以鉴别。
(4)颅内占位性变:与缺血性脑血管病鉴别,起病缓慢,呈渐进性,颅脑CT或核磁共振可以鉴别。
(5)病毒性或散发性脑炎:与脑出血鉴别,前者较年轻,有感染,精神症状等前驱症状,多无高血压史,可作脑脊液检查以确诊。
(6)颅脑外伤:明显病史,但须查明外伤与出血的发病先后与因果关系。
(7)颅内肿瘤出血:与脑出血鉴别,前者在脑出血前常有进行性加重的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等慢性颅内压增高征和肢体无力,麻木,局限性癫痫等局部脑症状或病史,颅脑CT或核磁共振可以确诊。
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危重指标有以下五个方面,请看内容介绍:
(1)起病急骤,病程进展迅速,很快出现深昏迷。
(2)持续血压升高,一般降压药无效,甚至舒张压常在18.6kPa(140mmHg)以上。
(3)瞳孔不等圆等大或针尖样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呼吸改变,呈潮式呼吸、点头样呼吸或呼吸表浅。
(4)短时间内出现超高热(中枢性发热),体温高达40℃以上,对降温治疗无效;或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者。
(5)颅脑CT或核磁共振证实大量脑出血或大面积脑缺血者。
眼睛充血鉴别诊断
(1)急性结膜炎
病因:为细菌,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流行性眼病,传染性强。 症状:起病急,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患眼有刺痛,痒,异物感,重者有畏光及灼热感,视力一般不受影响。
症状:眼睑红肿,结膜充血,分泌物多为细菌性,黏液性或脓性。早晨起来眼睛被分泌物封闭。病毒性感染的分泌物多为水样,且可伴有角膜病变,耳前,颌下淋巴结肿大及压痛。
治疗机理:本病有很强的传染性,应预防隔离,毛巾,手帕不要相互使用,脸盆用后应冲洗干净并消毒。保持眼部清洁,分泌物多时可用清水冲洗,局部滴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如有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应结合内科治疗。
(2)急性虹膜睫状体炎
病因:虹膜睫状体的发病原因很复杂,大多病因不明,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以及结核,梅毒,病毒感染等有关。
症状:眼睫状充血或混合充血,角膜后有沉淀物(简称kp),房水混浊,虹膜肿胀,瞳孔缩小或不规则,对光反射迟钝,部分虹膜与晶状体发生后粘连;眼压一般正常,但有时会增高或降低;视力下降伴有明显的畏光,流泪,疼痛,疼痛可放射到眉弓,颞部及额部。
治疗机理:积极寻找病因,对病因进行治疗。局部用1%阿托品眼水扩瞳,热敷,激素眼水滴眼或球结膜下注射,严重的患者需全身静脉注射或口服激素以及服用消炎痛类药物。
(3)角膜炎
病因:大多数角膜炎是由外来感染引起的。轻微的角膜外伤常是感染的诱因。常见的致病原为细菌,真菌,病毒等。另外角膜免疫功能不全或营养不良均可引起角膜炎。 体状:患眼疼痛,异物感,眼睑痉挛,怕光,流泪,视力骤降等。
症状:不同病因引起的角膜炎各有特点,但基本症状为眼睑痉挛水肿,结膜充血明显,球结膜混合充血伴水肿,角膜出现混浊或溃疡形成,角膜后可见沉淀物,前房内可有积脓等。
(1)急性结膜炎
病因:为细菌,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流行性眼病,传染性强。 症状:起病急,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患眼有刺痛,痒,异物感,重者有畏光及灼热感,视力一般不受影响。
症状:眼睑红肿,结膜充血,分泌物多为细菌性,黏液性或脓性。早晨起来眼睛被分泌物封闭。病毒性感染的分泌物多为水样,且可伴有角膜病变,耳前,颌下淋巴结肿大及压痛。
治疗机理:本病有很强的传染性,应预防隔离,毛巾,手帕不要相互使用,脸盆用后应冲洗干净并消毒。保持眼部清洁,分泌物多时可用清水冲洗,局部滴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如有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应结合内科治疗。
(2)急性虹膜睫状体炎
病因:虹膜睫状体的发病原因很复杂,大多病因不明,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以及结核,梅毒,病毒感染等有关。
症状:眼睫状充血或混合充血,角膜后有沉淀物(简称kp),房水混浊,虹膜肿胀,瞳孔缩小或不规则,对光反射迟钝,部分虹膜与晶状体发生后粘连;眼压一般正常,但有时会增高或降低;视力下降伴有明显的畏光,流泪,疼痛,疼痛可放射到眉弓,颞部及额部。
治疗机理:积极寻找病因,对病因进行治疗。局部用1%阿托品眼水扩瞳,热敷,激素眼水滴眼或球结膜下注射,严重的患者需全身静脉注射或口服激素以及服用消炎痛类药物。
(3)角膜炎
病因:大多数角膜炎是由外来感染引起的。轻微的角膜外伤常是感染的诱因。常见的致病原为细菌,真菌,病毒等。另外角膜免疫功能不全或营养不良均可引起角膜炎。 体状:患眼疼痛,异物感,眼睑痉挛,怕光,流泪,视力骤降等。
症状:不同病因引起的角膜炎各有特点,但基本症状为眼睑痉挛水肿,结膜充血明显,球结膜混合充血伴水肿,角膜出现混浊或溃疡形成,角膜后可见沉淀物,前房内可有积脓等。
白带带血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血性白带,白带中混有血液,血量多少不一。应警惕是以下疾病的可能:
1、宫颈息肉:宫颈息肉是慢性宫颈炎表现的一种,主要症状是白带发黄、白带异味、白带带血等;
2、急性阴道炎:主要症状是白带增多,呈黄水样或脓性,有臭味,感染严重时,可出现点滴阴道流血;
3、重度宫颈糜烂:主要症状是白带增多,颜色发黄,粘稠并有臭味,还伴有外阴瘙痒,性交时会出血,腰骶酸痛、痛经等;
4、老年性阴道炎:临床表现阴道分泌物增多呈淡黄色,严重的可有血样脓性白带;
5、子宫颈癌:性交后有少量出血或阴道分泌物增多;
6、子宫内膜癌:临床表现为不规则出血,出血量时多时少,未绝经妇女可能月经量多持续时间延长,绝经后妇女出现绝经后出血。
胃出血诊断鉴别
急性胃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原因,约占70%左右。引起急性胃出血的常见疾病是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癌、出血性胃炎及口服阿司匹林、考的松等药物引起的急性溃疡,严重烧伤和大手术等引起的应激性溃疡等。
1、呕血和黑便:凡出血后因血液刺激引起恶心呕吐的,便可有呕血表现。若出血后立即呕出,血液呈鲜红色;若血液在胃内停留一段时间,经胃酸作用后再呕出,则呈咖啡渣样的棕褐色。血液除吐出外,更多的是从肠道排出。由于血红蛋白经肠内硫化物作用形成黑色的硫化铁,所以,排出的血液一般都是柏油样黑便。只有当出血量大,血液在肠道内通过很快时,排出的血液才呈暗红色,或偶尔呈鲜红色。一般而言,当出血量大时,有黑便又有呕血;当出血量小时,常常仅有黑便。如果出血部位在十二指肠,呕血较少见。
2、出血引起的全身症状:若出血速度慢,量又少,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仅在长时间出血后出现贫血。若出血量多又快,则可出现心慌、出冷汗和面色苍白,甚至血压下降等急性失血表现。
3、原发疾病的症状: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溃疡病、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癌、食管癌或十二指肠癌、急性胃粘膜损伤出血等。若为溃疡病出血,则出血前常有上腹疼痛史;若为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则有肝硬化病史及肝硬化的临床表现。
便血的鉴别诊断
由于引起便血的疾病甚多,以下仅就常见的疾病作简要的鉴别。
1、痔核或肛裂、肛瘘
(1)是便血常见病因之一,尤其是内痔出血甚为多见。
(2)血色一般为鲜红,且与粪便不相混,也不含有黏液,多数情况下表现为大便后滴鲜血,尤在硬结大便时更易发生。
(3)肛裂患者排便时常有疼痛感。
(4)肛门视诊及指检常可确诊。
(5)肛门镜或直肠镜检查有利于诊断,可直接窥视到痔核等出血灶。
2、细菌性痢疾
(1)急性期常有畏寒、发热、下腹部隐痛等症状。大便常为脓血样,每次量不多,常伴有里急后重感;慢性期为间断性发作的黏液、脓血便。
(2)大便常规检查可发现大量脓细胞、红细胞及巨噬细胞;大便培养可发现致病菌(痢疾杆菌),但慢性期大便培养的阳性率不高,仅15%~30%。
(3)结肠镜检查可见病变黏膜呈弥漫性充血、水肿,溃疡多较表浅,且边缘常不整齐。
3、阿米巴痢疾
(1)大便多呈果酱样,或呈暗红色,量较多,常伴有脓性黏液,患者多有发热、腹胀、腹痛及里急后重表现。
(2)大便常规检查可发现成堆的红细胞及少量白细胞,如找到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有确诊价值。
(3)结肠镜检查可见黏膜充血,但水肿不显著,溃疡一般较深,常为口小底大的烧瓶样溃疡,溃疡间黏膜正常。病变可发生在大肠的任何部位。
4、血吸虫病
(1)有疫水接触史,常表现为慢性腹泻,大便呈脓血样或为大便带血。
(2)常有血吸虫病的其他临床表现,如肝脾肿大、全血细胞降低等。
(3)B型超声波检查可发现肝纤维化。
(4)结肠镜检查可见直肠黏膜有粟粒样黄色结节,有时还可见到溃疡或息肉等,直肠黏膜活检可发现有血吸虫卵。
5、溃疡性结肠炎
(1)是一种病因未明的非特异性结肠炎症,病变呈反复发作、缓解过程,迁延不愈。发作期有腹痛、腹泻,常伴有里急后重。本病常最早侵犯直肠与乙状结肠,尔后病变可向上逐步漫延,直达回盲部;少数患者其病变可从右半结肠开始,再逐渐向左半结肠蔓延。大便一般为黏液脓血样便,重者可为血水样便。
(2)大便常规检查可见红细胞、白细胞,但粪便多次反复培养无致病菌生长。
(3)病变活动期,结肠镜检查可见黏膜呈弥漫性充血、水肿、浅表小溃疡,黏膜脆性增加,触之易出血;黏膜活检,病理如发现腺体杯状细胞减少及发现隐窝脓肿,对诊断有帮助。慢性期者肠道有时可发现炎性息肉,病程长者肠壁有增厚表现。
(4)X线钡剂灌肠对诊断也有帮助,可见到黏膜皱襞消失、结肠袋消失等表现。
(5)抗菌治疗效果差,而柳氮磺胺吡啶或5-氨基水杨酸、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可缓解病情。
6、肠套叠
(1)排出黏液血便,常不含大便。腹部有时可触及套叠的包块。
(2)X线钡剂灌肠检查不仅可明确诊断,还可达到治疗的目的。
7、直肠癌
(1)是常见的癌肿之一。凡35岁以上的患者,患有慢性腹泻或有反复发作的黏液脓血样便,伴有里急后重,经一般抗炎等治疗无效时,应考虑有直肠癌的可能。
(2)直肠指检可发现病灶,对诊断甚有帮助。直肠癌多表现为肠壁上有不规则、质硬的肿块,具有压痛,肿块表面常凹凸不平;指套上常带有黏液、脓血。
便血应做哪些检查
1 进行大便带血情况的诊断。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诊断,首先就是弄清便血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其次就是分清便血性状、出血方式、颜色和出血量;最后就是注意便血伴发症状
2 进行便血的鉴别。便血鉴别一般是通过两方面进行鉴别,一般的鉴别主要包括大便形状和颜色以及通过年龄进行鉴别。
3 具体了解便血引起的疾病。内痔、肛裂常在大便后出血;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结肠憩室、阿米巴痢疾、结肠息肉病等常呈反复、间歇性少量便血;中晚期结肠直肠恶变可为持续性少量便血。
便血诊断鉴别
1.临床表现。
2.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3.出血量的判断:血便的次数与量,根据血便的次数与数量来估计便血的失血量不甚准确,但血便次数多,每次的量也多,无疑是出血量大的指标,此外,如果患者排出鲜红色或暗红色血便,甚至排出凝血块也是出血量大的佐证,患者每次血便量少,次数少,甚至数天才解1次者,提示出血量较小;若红细胞在肠道内破坏,血红蛋白与硫化物结合而形成硫化亚铁时,粪便可呈黑色或称柏油样便。
4.出血是否停止的判断:经积极治疗后,患者血便的次数与量明显减少,提示出血减轻,当患者数天不排便或排出黄色便时,常提示出血已经停止。
5.便血诊断的确立:诊断便血时应尽可能地排除上消化道出血,一般而言,根据病史,体征与出血的特点可作出初步判断,有溃疡病或肝硬化病史者提示上消化道出血可能性大,而有炎症性肠病史者则提示便血可能性大,柏油样便或黑便伴呕血者,一般均为上消化道出血;而仅有便血者,便血的可能性稍大,但不少十二指肠溃疡者可仅表现为便血,此时,需根据病史,症状及体征以及血便的特点等进行分析,以判断是上消化道,抑或便血,虽然上消化道大出血时,因出血量大,血液在肠道停留时间短,也可经肛门排出暗红或鲜红色血便,但此时患者一般会有呕血并存,故鉴别常无困难,有发热,白细胞升高,血尿素氮显著升高者,常提示出血部位较高,即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较大,鉴别有困难时,可插入鼻胃管至胃内,如抽吸出含咖啡渣样或暗红色胃液 ,则提示为上消化道出血;如抽吸出无血液而含胆汁的胃液,则可排除上消化道出血;如抽吸出无胆汁,且清亮的胃液时,则只能排除食管与胃出血,尚不能完全排除十二指肠出血,最可靠的鉴别方法是胃镜检查术,可立即确立或排除上消化道出血(胃镜到达十二指肠降部仍未见有出血时,基本可排除上消化道病变)。
6.便血的病因诊断: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与体征,部分便血患者,其病因可作出初步诊断,例如,患者有痔核史,每次都表现为大便后滴血或血与粪便不相混(血液附着于粪便外),血液呈鲜红时,应考虑痔核出血,年轻患者,当血液附着在粪便的外面,与粪便不相混时,还应考虑有左半结肠息肉的可能;当患者有排出黏液,脓血便时应考虑肠道炎症,溃疡性病变,如同时还伴有里急后重者,还应考虑有直肠癌的可能,但是确诊仍需依靠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
(1)实验室检查:大便检查如发现阿米巴滋养体或血吸虫卵,则有利于阿米巴痢疾或血吸虫病的诊断;大便常规发现有红细胞,脓细胞时,则提示肠道有炎症性病变,大便培养有利于发现致病菌;如考虑系血液病导致的便血,则应作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因子等检查,必要时应作骨髓象检查。
(2)肛门指检:对便血患者应作为常规检查,肛诊可发现内痔,息肉或直肠癌及狭窄等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