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病机制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病机制

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一)肺血管阻力增加的功能性因素: 缺氧、高碳酸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使肺血管收缩、痉挛,其中缺氧是肺动脉高压形成最重要的因素。引起缺氧性肺血管收缩的原因很多,现认为体液因素在缺氧性肺血管收缩中占重要地位。缺氧时收缩血管的活性物质增多,使肺血管收缩,血管阻力增加,特别受重视的是花生四烯酸环氧化酶产物前列腺素和脂氧化酶产物白三烯。白三烯、5-羟色胺(5-HT)、血管紧张素Ⅱ、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等起收缩血管的作用。内皮源性舒张因子(EDRF)和内皮源性收缩因子(EDCF)的平衡失调,在缺氧性肺血管收缩中也起一定作用。

缺氧使平滑肌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增加,细胞内Ca2+含量增高,肌肉兴奋-收缩偶联效应增强,直接使肺血管平滑肌收缩。

高碳酸血症时,由于H+产生过多,使血管对缺氧的收缩敏感性增强,致肺动脉压增高。

(二)肺血管阻力增加的解剖学因素: 解剖学因素系指肺血管解剖结构的变化,形成肺循环血流动力学障碍。主要原因是:

长期反复发作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支气管周围炎,可累及邻近肺小动脉,引起血管炎,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纤维化,甚至完全闭塞,使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

随肺气肿的加重,肺泡内压增高,压迫肺泡毛细血管,造成毛细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肺泡壁破裂造成毛细血管网的毁损,肺泡毛细血管床减损超过70%时肺循环阻力增大。

肺血管重塑:慢性缺氧使肺血管收缩,管壁张力增高,同时缺氧时肺内产生多种生长因子(如多肽生长因子),可直接刺激管壁平滑肌细胞、内膜弹力纤维及胶原纤维增生。

血栓形成:尸检发现,部分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存在多发性肺微小动脉原位血栓形成,引起肺血管阻力增加,加重肺动脉高压。

此外,肺血管性疾病、肺间质疾病、神经肌肉疾病等皆可引起肺血管的病理改变,使血管腔狭窄、闭塞,肺血管阻力增加,发展成肺动脉高压。

在慢性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机制中,功能性因素较解剖学因素更为重要。在急性加重期经过治疗,缺氧和高碳酸血症得到纠正后,肺动脉压可明显降低,部分患者甚至可恢复到正常范围。

(三)血液黏稠度增加和血容量增多: 慢性缺氧产生继发性红细胞增多,血液黏稠度增加。缺氧可使醛固酮增加,使水、钠潴留;缺氧使肾小动脉收缩,肾血流减少也加重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多。血液黏稠度增加和血容量增多,更使肺动脉压升高。

心脏病变和心力衰竭

肺气肿的并发症

1、自发性气胸

自发性气胸并发于阻塞性肺气肿者并不少见,多因胸膜下肺大疱破裂,空气泄入胸膜腔所致。若患者基础肺功能较差,气胸为张力性,即使气体量不多,临床表现也较重,必须积极抢救。

2、呼吸衰竭

阻塞性肺气肿往往呼吸功能严重受损,在某些诱因如呼吸道感染、分泌物干结阻塞、不适当氧疗、外科手术等的影响下,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可诱发呼吸衰竭。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阻塞性肺气肿伴有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时,肺泡毛细血管床破坏等,均可引起肺动脉高压。在心功能代偿期,并无右心衰竭表现。当呼吸系病变进一步加重,动脉血气恶化时,肺动脉压显着增高,心脏负荷加重,加上心肌缺氧和代谢障碍等因素,可诱发右心衰竭。

4、胃溃疡

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可并发胃溃疡。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慢性肺心脏病的注意事项

我们常说有的病三分治疗,七分靠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也同样如此。这种病不易治愈,但是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调养基本能够稳定病情不会恶化,那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注意事项都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分享下文。

1、在药物治疗方面,要避免合理用药,不滥用药,不长时间使用抗生素,还可适当注增强射免疫的制剂,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2、平时适当的活动锻炼,不宜过度劳累,可多做一些中等强度的有氧活动,慢跑、散步,打太极拳,注意以不劳累为原则,可以锻炼心肺功能最佳。

3、保持情绪稳定,过激的情绪变化也会导致病情加重,家属要关心慰问加重老年患者,让他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减少不良情绪不利于身体的恢复。

4、注意肺心病患者的饮食调理,补充优质蛋白,比如蛋类、奶、鱼等,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增强体质预防感染和营养不良。

以上就是关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注意事项,相信通过以上几点的简单介绍大家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一定要遵守以上几点,适度运动,控制情绪,在饮食上要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心力衰竭疾病的分类有什么

分类一:根据发病机制分类

专家表示,根据发病机制分类,心衰可以分为收缩性心衰和舒张性心衰。通常后者发生在先,进而发生收缩功能障碍。收缩性心力衰竭的特点是心脏增大,收缩末期心室容积增加和射血分数下降,也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力衰竭。舒张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心室松弛性降低。

分类二:根据发病过程分类

心衰有哪些分类?根据发病过程分类,心衰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前者因急性的严重心肌损害或突然加重的负荷,是心功能正常或处于代偿期的心脏在短时间内发生衰竭或使慢性心力衰竭急剧恶化。后者有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一般均有代偿性心脏扩大或肥厚及其他代偿机制参与。

分类三:根据临床表现分类

心衰还可以根据临床表现分类,主要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左心衰竭是指左心室代偿功能不全而发生的心力衰竭,临床上较为常见,以肺循环淤血为特征。单纯右心衰竭主要见于肺源性心脏病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以体循环淤血为特征。左心衰竭后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负荷加重,长时间后,右心衰竭也继之出现,即为全心衰竭。

肺心病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最常见者为慢性缺氧缺血性肺源性心脏病,又称阻塞性肺气肿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指由肺 部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高,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伴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一类心脏 病。我们在生活中要怎么判断这个病症呢?这个就要从症状上来分析,所以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个病症的主要症状。

1长期反复咳嗽、咳痰。每到寒冷季节病情加重,咳嗽加剧,痰量增多、变浓或呈黄色。

2稍微活动如上楼梯或快步走路时,感觉气短、呼吸急促、心悸、心前区疼痛、乏力、胸闷等症状,休息后可以好转。

3指端、口唇及口唇四周呈青紫色。心率加快,心律不齐。人感觉心慌,容易疲惫,运动容易导致头晕和感觉心脏不舒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什么意思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指肺、胸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 循环阻力增高,造成右心室肥大,最后发生心力衰竭的一类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我国北方地区常见的一种心脏病,以东北地区发病率最高。绝大多数是从慢性支气管炎、隱塞性肺气肿 发展而来的。此病常年存在,但多在冬季由于呼吸道惑染导致肺 功能衰竭和心力衰竭。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因

支气管及肺部病变(85%)

以慢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引起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最为常见。COPD是老年肺心病最主要的病因,其次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重症肺结核,尘肺,慢性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包括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和继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肺部放射治疗,结节病,过敏性肺泡炎,嗜酸性肉芽肿,隐源性弥漫性间质性肺炎,肺泡硬石症等。

胸廓运动障碍(5%)

较少见,严重的脊椎后,侧凸,脊椎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胸膜广泛粘连及胸廓成形术后造成的严重胸廓或脊椎畸形,严重的胸膜肥厚,肥胖伴肺通气不足,睡眠呼吸障碍以及神经肌肉疾病如脊髓灰质炎,可引起胸廓活动受限,肺受压,支气管扭曲或变形,导致肺功能受限,气道引流不畅,肺部反复感染,并发肺气肿,或纤维化,缺氧,肺血管收缩,狭窄,使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发展成肺心病。

血管性病变(2%)

甚少见,累及肺动脉的过敏性肉芽肿病,广泛或反复发生的多发性肺小动脉栓塞及肺小动脉炎,以及原因不明的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均可使肺小动脉狭窄,阻塞,引起肺动脉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负荷过重,发展成肺心病,偶见于肺动脉及肺静脉受压,如纵隔肿瘤,动脉瘤等,也可见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其他因素(5%)

反复肺部感染、低氧血症和毒血症可能造成心肌损害和心律失常,甚至发生心力衰竭;原发性肺泡通气不足及先天性口咽畸形,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亦可导致肺源性心脏病;其他尚可见于肺切除术后和高原性缺氧等,这些疾病均可产生低氧血症,使肺血管收缩反应性增高,导致肺动脉高压,发展成肺心病。此外,铍中毒,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播散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等也可诱发该病。

发病机制

1.发病机制:慢性肺胸疾患的肺毛细血管床破坏使血管床面积减少,气流阻塞引起的缺氧和呼吸性酸中毒可致肺小动脉痉挛,慢性缺氧所致的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和血黏稠度增加等因素,均可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右心负荷增加,发生右心室肥厚扩大,发展为肺心病。

(1)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AH)是慢性肺心病的一个重要的病理生理阶段,肺动脉高压早期,如果能及时去除病因,或适当地进行对症治疗,有可能逆转病变或阻断病变的进一步发展;肺动脉高压晚期,病变处于不可逆阶段,治疗困难。

①肺血管器质性改变:反复发生支气管周围炎,间质炎症,由此波及邻近的肺小动脉分支,造成动脉壁增厚,狭窄或纤维化,使肺毛细血管床面积大大减少,肺循环阻力增大,长期肺循环阻力增加,可使小动脉中层增生肥厚,加重肺循环阻力,造成恶性循环,在影响肺动脉高压的因素中,肺血管床面积的减少虽有一定作用,但如程度较轻,范围较小,则肺动脉压力的升高不明显,只有当肺毛细血管床面积减少超过70%时,肺动脉压力才明显升高。

严重COPD出现明显肺气肿时,肺泡过度充气,使多数肺泡的间隔破裂融合形成肺大疱,也导致肺泡壁毛细血管床减少,肺气肿的肺泡内残气增加,肺泡内压也增高,压迫肺泡间壁的毛细血管使之狭窄,此外,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呼气相明显延长,可达吸气相的5倍,呼气时肺泡内的压力更明显升高,压迫肺间壁血管和心脏,使肺动脉的血液不能顺利地灌流,也可影响肺动脉压。

此外,肺血管性疾病诸如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反复发作的肺血管栓塞,肺间质纤维化,尘肺等,均可引起肺血管狭窄,闭塞,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发展为肺动脉高压。

②肺血管功能性改变:缺氧性肺血管收缩,这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而深入的机制,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A.体液因素:肺部炎症可激活炎症细胞包括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释放一系列炎症介质,如组胺,5-羟色胺(5-HT),血管紧张素11(AT-II),以及花生四烯酸(AA)代谢产物,包括白三烯,血栓素(TXA2),前列腺素F2(PGF2),前列环素(PGl2)及前列腺素E1(PGE1)等,除PGl2和PGE1引起肺血管舒张外,上述其余介质均引起肺血管收缩,然而,肺血管对低氧的收缩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局部缩血管介质和扩血管介质的比例,如缩血管介质增多,比例增大,则可导致肺血管收缩。

B.组织因素:缺氧可直接使肺血管平滑肌膜对Ca2 的通透性增高,使Ca2 内流增加,肌肉兴奋-收缩偶联效应增强,引起肺血管收缩,肺泡气CO2分压(PAC02)上升可引起局部肺血管收缩和支气管舒张,以利于调整通气/血流比例,并保证肺静脉血的氧合作用,缺氧后存在肺血管肾上腺素能受体失衡,使肺血管的收缩占优势。

C.神经因素:缺氧和高碳酸血症可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通过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加,使肺动脉收缩。

③肺血管重建: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肺血管改变主要表现在小于60μm的无肌层肺小动脉出现明显的肌层,大于60μm的肺小动脉中层增厚,内膜纤维增生,内膜下出现纵行肌束,以及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性基质增多,使血管变硬,阻力增加,这些肺血管的结构改变称为血管重建(remodeling),其机制可能系在缺氧等刺激因子作用下,肺脏内外产生多种生长因子,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变化。

④血容量增多和血液黏稠度增加:COPD严重者可出现长期慢性缺氧,促红细胞生长素分泌增加,导致继发性红细胞生成增多,使肺血管阻力增高,COPD患者还存在肺毛细血管床面积减少和肺血管顺应性下降等因素,血管容积的代偿性扩大明显受限,因而肺血流量增加时,可引起肺动脉高压。

(2)右心功能的改变:慢性肺疾患影响右心功能的因素主要为肺动脉高压引起右心后负荷增加,右室后负荷增加后,常因心室壁张力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冠状动脉阻力增加,血流减少;以及肺血管输入阻抗增加,顺应性下降而损害右心功能,此外,低氧血症对心肌尚有直接损害,右室在慢性压力负荷过重的情况下,右室壁发生肥厚,以克服增加的后负荷,从而维持正常的泵功能。

当呼吸道发生感染,缺氧加重或其他原因使肺动脉压进一步增高而超过右心室所能负担时,右心室排出血量就不完全,收缩末期存留的残余血液过多,使右室舒张末期压增高,右心室扩张加重,最后导致心力衰竭。

2.病理

(1)肺部主要原发性病变:尽管导致慢性肺心病的病因多种多样,但我国慢性肺心病的肺部主要原发性疾病绝大多数为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肺气肿。

(2)肺血管的病变:慢性肺心病时,常可观察到:

①肺动脉血管的管壁增厚和管腔狭窄或闭塞。

②肺泡壁毛细血管床破坏和减少,这不仅是慢性肺心病的表现,也是加重和促进慢性肺心病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③肺血管床的压迫,肺广泛纤维化,瘢痕组织收缩,严重肺气肿等均可压迫肺血管使其变形,扭曲。

(3)心脏病变:慢性肺心病时,心脏的主要病变表现为心脏重量增加,右心肥大,右心室肌肉增厚,心室腔扩大,肺动脉圆锥膨胀,心尖圆钝,光镜下观察,常见心肌纤维呈不同程度的肥大性变化,表现为心肌纤维增粗,核大深染,呈不规则形,方形或长方形,心肌纤维出现灶性肌浆溶解或灶性心肌纤维坏死或纤维化,心肌间质水肿,炎细胞浸润,房室束纤维化,小片状脂肪浸润,小血管扩张,传导束纤维减少,急性病变还可见到广泛组织水肿,充血,灶性或点状出血,多发性坏死灶,电镜下可见,细胞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肌节溶解或长短不一,糖原减少或消失等。

慢阻肺会引起肺心病吗

copd是可以导致肺心病的,而且是导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最常见的原因。

肺心病是由于支气管、肺组织或者是胸廓肺血管的病变,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导致肺动脉高压,继而产生右心室的功能和结构的改变。它分为急性肺源性心脏病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最常见的原因就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也就是简称的copd。

心源性猝死原因 肺源性心脏病

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主要是由于支气管-肺组织或肺动脉血管病变所致肺动脉高压引起的心脏病。根据起病缓急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而引发心源性猝死的主要是急性肺源性心脏病。

肺心病到底要注意什么

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主要是由于支气管-肺组织或肺动脉血管病变所致肺动脉高压引起的心脏病。根据起病缓急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临床上以后者多见。本病发展缓慢,临床上除原有肺、胸疾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外,主要是逐步出现肺、心功能衰竭以及其他器官损害的征象。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慢性支气管、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肥厚、扩大,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急性肺源性心脏病主要是由肺动脉主干或其主要分支突然栓塞,肺循环大部受阻,以致肺动脉压急剧增高、急性右心室扩张和右心室功能衰竭的心脏病。按其功能的代偿期与失代偿期进行分述肺心病常反复急性加重,随肺功能的损害病情逐渐加重,多数预后不良,但经积极治疗可以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1.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提倡戒烟。

2.积极防治原发病的诱发因素,如呼吸道感染、各种过敏原,有害气体的吸入等。注意防寒保暖。

3.选择合适的体育锻炼方法,如打太极拳、散步等。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异常,造成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扩张、肥大、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患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随年龄增长而患病率增高。寒冷地区、高原地区、农村患病率高。其原发病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最常见。急性发作以冬春季多见。常因呼吸道感染而诱发肺、心功能不全。治疗以控制感染,改善通气,合理氧疗为主,必要时可应用利尿、扩血管药或慎用小量强心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因

一、支气管、肺疾病。以慢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最为多见,约占80%-9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其次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重症肺结核、尘肺、慢性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结节病、过敏性肺泡炎、嗜酸性肉芽肿等。

二、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严重的脊椎后、侧凸、脊椎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胸膜广泛粘连及胸廓形成术后造成的严重胸廓或脊椎畸形,以及神经肌肉疾患如脊髓灰质炎。

三、肺血管疾病。累及肺动脉的过敏性肉芽肿病,广泛或反复发生的多发性肺小动脉栓塞及肺小动脉炎,以及原因不明的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

肺心病伴左心室肥大并不少见,肺心病也可出现心肌复极异常和缺血性ST-T心电图改变,尤其是老年人。左心室损害既可是肺心病时高血细胞比容、高黏血症、高血容量、支气管-肺血管分流、反复感染毒血症-低氧血症-心力衰竭时外周血管收缩等引起左心室负荷增加所致,也可能系并存冠心病或高血压心脏病之故,这可以根据上述鉴别要点甄别。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症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常见有心力衰竭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肺性脑病及心律失常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上消化道出血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心力衰竭

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失代偿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以右心衰为主其诱因绝大多数为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中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为25%~70%。

肺部感染

是慢性肺心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最多是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和致死的常见原因之一其中肺炎链球菌流感杆菌感染是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的主要病原体。

呼吸衰竭

是指由于多种疾病引起的肺通气和(或)通气功能障碍导致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和临床表现的综合症可出现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引起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的表现。

肺性脑病

是呼吸衰竭发展到严重阶段发生严重二氧化碳潴留和缺氧所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包括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及过度通气所致的脑部症状等在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中肺性脑病发生率为20%病死率高达46% 。

心律失常

慢性肺心病患者合并心律失常较常见其发生率约为17.2%~36.8%可有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窦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等。

休克

肺心病发生休克者不多约占7.4%但一旦发生预后凶险病死率达72%。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常在酸中毒低氧血症及并发细菌性感染时细菌毒素的作用引起毛细血管内皮受损和组织损伤。

上消化道出血

肺心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约占5.7%左右病死率高达92% 。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在肺心病的急性发作期由于肺部感染等因素导致呼吸功能不全或心功能不全可同时或相继发生脑肾肝胃肠等多器官功能不全易产生多器官功能衰竭在肺心病患者中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病率为30%~50%此时病情多危重变化快其病死率约达50%以上是慢性肺心病的主要死亡原因。[4]

肺心病到底要注意什么

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主要是由于支气管-肺组织或肺动脉血管病变所致肺动脉高压引起的心脏病。根据起病缓急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临床上以后者多见。本病发展缓慢,临床上除原有肺、胸疾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外,主要是逐步出现肺、心功能衰竭以及其他器官损害的征象。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慢性支气管、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肥厚、扩大,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急性肺源性心脏病主要是由肺动脉主干或其主要分支突然栓塞,肺循环大部受阻,以致肺动脉压急剧增高、急性右心室扩张和右心室功能衰竭的心脏病。按其功能的代偿期与失代偿期进行分述肺心病常反复急性加重,随肺功能的损害病情逐渐加重,多数预后不良,但经积极治疗可以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1.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提倡戒烟。

2.积极防治原发病的诱发因素,如呼吸道感染、各种过敏原,有害气体的吸入等。注意防寒保暖。

3.选择合适的体育锻炼方法,如打太极拳、散步等。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饮食

知柏地黄汤加味方可有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具体做法如下:

材料:黄柏、山药、枸杞子、泽泻、茯苓各15克,知母、五味子、丹皮各10克,冬麦、沙参、紫河车各20克。

做法:上诸材料煎取药汁,每天1剂,分2次服用。

知柏地黄汤加味方金水共滋,肺肾相润,对呼吸道感染有很强的免疫作用。

饮食上要注意的就是补充营养,清淡饮食,如果可以的话建议长期家庭氧疗,建议戒烟。

相关推荐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预防护理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大多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并发肺气肿的后果,因此积极防治这些疾病是避免肺心病发生的根本措施。应讲究卫生和增强体质,提高全身抵抗力,减少感冒和各种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一、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预防: 1、由于绝大多数慢性肺心病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并发肺气肿的后果,因此积极防治这些疾病是避免慢性肺心病发生的根本措施。 2、讲究卫生,戒烟和增强体质,提高全身抵抗力,减少感冒和各种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呼吸道感染是慢性肺心病患者发生呼吸衰竭的常见诱因,应积极予以治疗

肺心病是什么病

肺源性心脏病我们简称为肺心病,但是我们在护理肺心病的患者的时候我们需要知道给予患者什么样的护理措施最好,肺心病的患者因为会出现呼吸困难,所以我们在接诊这样的患者的时候需要在遵医嘱的情况下给予患者吸氧或者是休息的护理,具体的我们还得知道肺源性心脏病是一种什么疾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或和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 在肺、心功能代偿期主要症状是咳

慢性肺心病患者的科学饮食

慢性肺心病的食疗方法: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指肺、胸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引起肺循环阻力增高,造成右心室肥大最后发生心力衰竭的一类心脏病。慢性肺心病是多发于老年人,绝大多数是从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发展而来的。临床以呼吸困难、发绀、胸中痞塞、心悸、浮肿为主症。 它属于中医学“支饮”、“心悸”、“喘咳”等范畴。认为主要是由水饮之邪,影响于心肺而发病。根据其症状特点,分为寒湿袭肺、痰湿犯肺、疾热壅肺和心肾阳虚四个类型。 痰热壅肺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症见咳嗽痰黄稠,气喘,胸膈烦闷,动则心悸

肺心病是一种什么疾病

肺源性心脏病我们简称为肺心病,但是我们在护理肺心病的患者的时候我们需要知道给予患者什么样的护理措施最好,肺心病的患者因为会出现呼吸困难,所以我们在接诊这样的患者的时候需要在遵医嘱的情况下给予患者吸氧或者是休息的护理,具体的我们还得知道肺源性心脏病是一种什么疾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或(和)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 在肺、心功能代偿期主要

肺气肿的症状表现

1.自发性气胸自发性气胸并发于阻塞性肺气肿者并不少见,多因胸膜下肺大疱破裂,空气泄入胸膜腔所致。若患者基础肺功能较差,气胸为张力性,即使气体量不多,临床表现也较重,必须积极抢救。 2.呼吸衰竭阻塞性肺气肿往往呼吸功能严重受损,在某些诱因如呼吸道感染、分泌物干结阻塞、不适当氧疗、外科手术等的影响下,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可诱发呼吸衰竭。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伴有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时,肺泡毛细血管床破坏等,均可引起肺动脉高压。在心功能代偿期,并无右心衰竭表现。当呼吸系病变进一步加重,动

肺性脑病能引起头痛吗

肺性脑病又称肺气肿脑病。高碳酸血症、co2麻醉等是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功能衰竭的常见并发症。 临床表现:多见于50岁以上有慢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多数在慢性肺功能不全的基础上由于感染、创伤、镇静剂应用等原因引起。 早期头痛、头昏、精神怠倦、记忆力减退、工作能力降低、兴奋、烦躁不安、胡言乱语、忧郁,后期嗜睡、昏沉、昏迷。另外有呼吸困难、紫绀,还可以有消化道出血、各种心律紊乱如心室颤动、心脏骤停及肝肾功能损害等。 (1)加强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预防感冒和呼吸道感染。 (2)加强对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不能吃什么

肺心病患者饮食应以清淡素食为主,中医历来主张素食养生,百姓常说“鱼生火,肉生痰,青菜萝卜保平安”,当今世上许多长寿老人的养生秘诀,大多也是以素食为主,肺心病患者体力差,活动少,易发生便秘,又由于消化功能障碍,食肉食则不易消化。 饮食有酸、甜、苦、辣、咸五味之分,不同的疾病对五味有不同的禁忌,如呼吸困难、咳嗽者应忌食辣品;伴心功能不全者宜低盐饮食。 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患者,应进低脂饮食。中医讲,过食肥甘厚味,易助湿、生痰、化热;过食生冷食物,易损伤脾胃阳气,以致寒从内生;偏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又能使肠胃积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症

1.自发性气胸 自发性气胸并发于阻塞性市气肿者并不少见,多因胸膜下肺大疱破裂,空气泄入胸膜腔所致。若患者基础肺功能较差,气胸为张力性,即使气体量不多,临床表现也较重,必须积极抢救。 2.呼吸衰竭 阻塞性肺气肿往往呼吸功能严重受损,在某些诱因如呼吸道感染、分泌物干结阻塞、不适当氧疗、外科手术等的影响下,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可诱发呼吸衰竭。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阻塞性肺气肿伴有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时,肺泡毛细血管床破坏等,均可引起肺动脉高压。在心功能代偿期,并无右心衰竭表现。当呼吸系病变进一步加

肺气肿会引起并发症吗

1.自发性气胸 自发性气胸并发于阻塞性肺气肿者并不少见,多因胸膜下肺大疱破裂,空气泄入胸膜腔所致。若患者基础肺功能较差,气胸为张力性,即使气体量不多,临床表现也较重,必须积极抢救。 2.呼吸衰竭 阻塞性肺气肿往往呼吸功能严重受损,在某些诱因如呼吸道感染、分泌物干结阻塞、不适当氧疗、外科手术等的影响下,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可诱发呼吸衰竭。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阻塞性肺气肿伴有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时,肺泡毛细血管床破坏等,均可引起肺动脉高压。在心功能代偿期,并无右心衰竭表现。当呼吸系病变进一步加

肺心病的病理变化

4.1 肺部病变 除原有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间质纤维化等病变外,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时肺内主要的病变是肺小动脉的变化,表现为肌型小动脉中膜肥厚、内膜下出现纵行肌束,无肌性细动脉肌化。还可发生肺小动脉炎,肺小动脉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增生以及肺小动脉血栓形成和机化。此外,肺泡壁毛细血管数量显著减少。 4.2 心脏病变 右心室肥厚,心腔扩张,扩张的右心室使心脏的横径增大,并将左心室心尖区推向左后方,形成横位心,心尖主由右心室构成。心尖钝圆、肥厚。心脏重量增加(图1)。右心室前壁肺动脉圆锥显著膨隆(图2)。肥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