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针刺听会穴怎么操作

针刺听会穴怎么操作

听会针刺方法

取穴法:坐位,耳屏切迹前方0.2-0.5寸,在听宫下0.5寸。

简易取法:先取听宫穴,由听宫直下,耳屏前下凹陷处,与耳屏间切迹相平,用手掐按,该处张口时有一凹陷,闭口时则关闭,该处即是本穴。

进针方向:从前外斜向后内与矢状面成45°。

进针深度:直刺微向后斜,进针1-1.5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1-3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针刺点周围有微痛。

作用主治

听会属胆经,穴在耳前凹陷处,针之能使听觉得以聚会,故本穴具有疏通气机闭塞,清泄肝胆湿热,祛风邪开耳窍之功,用于治疗耳鸣,耳聋,耳内疼痛,下颌关节脱位,牙痛,腮肿,口眼歪斜。

注意事项

1.听会若刺之过深,有时会出现一时性头晕,提针后即可消失。

2.若进针过快,或用捣针术,易伤血管引起出血或内出血,若血随针孔而出,急闭之,易于形成皮下瘀血或血肿,几天后可自行小时。

3.该穴因位于耳前,深部有颈内动,静脉,故直刺不宜过深,以防刺伤颈内动,静脉。又因其深部为耳腔,组织较多,不可用粗针强刺激,以免伤及耳部组织,引起内耳深部疼痛。

4.若张口取针刺,留针不宜过久,且留针期间不可让患者张口过大或说话,以免弯针,折针。如留针过久,患者常因长时间张口疲劳而闭口,也容易发生弯针,折针。若张口针刺,留针时应让患者口中含棉垫,使之不能闭口。一般情况下,闭口时耳前也会出现凹陷,闭口针刺会相对安全。

5. 听会位于面部,不宜使用对皮肤刺激强烈的灸法,如瘢痕灸或直接灸,引起瘢痕,影响面部美观;况且针刺本穴主治耳病,齿病,其症大多由于肝胆火旺,痰或上扰,风热上扰,肝经湿热,温邪所伤,阴虚火旺,胃火上炎等因所致,所以不宜艾灸,更不宜针上灸和艾炷直接灸,以及隔姜,隔附子饼和化脓灸,以免灼伤耳窍,助火伤络,加重病情。

风府穴针刺怎么操作

风府针刺方法

取穴:坐位,俯头,背项正中线,枕外粗隆下2横指,第1颈椎水平。

简易取法:正坐伏案低头,或俯卧位,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处取穴。

进针方向:与项部冠状面成90°,直刺。

进针深度:针0.5-1.0寸,留针20分钟;禁艾炷灸,艾条温和灸3-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酸胀在附近,如捣针即向捣针方向放射。

功能主治

风府穴为风邪入侵之门户,又主治中风舌缓等风疾,具有祛风散邪,醒脑开窍,清热泻火,镇静安神之功。用于治疗中风不语,半身不遂,感冒风寒,头痛,项强,眩晕,鼻衄,咽喉肿痛,呕吐不止,癫狂。

注意事项

风府穴正对颅腔内的延髓和小脑,因此针刺该穴要十分谨慎,才能防止意外发生。

1.严格掌握进针的深度,直刺时男性均值为36.83mm,女性为30.96mm;症见刺向鼻尖方向时,男性均值为42.22mm,女性为40.90mm;针尖向口方向刺入时,男性均值为44.43mm,女性为40.90mm。因此本穴的针刺深度控制在1中指同身寸左右为宜,超过1.5同身寸以后其危险系数不断加大,2同身寸为针刺该穴位绝对不可逾越的危险深度。

2.要注意针刺方向,一般针向鼻尖方向较直刺安全;针尖向口部较直刺和针尖向鼻尖为安全;而针尖向喉结时则多会碰在椎骨上,不易进入椎管。

3. 要仔细体会施术时的手感,在针刺风府过程中,容易遇到两种阻力,一种是坚韧而有弹性的阻力,为项韧带,黄韧带或寰枕后膜阻挡之故;如果针下再出现空松感觉时,即说明针尖已进入椎管内膜外腔处,此时不可轻易深刺,应缓慢送针;而是紧接空松感之后(深约1.5寸时),如针下再遇到柔软的阻力时,即说明针尖已刺到硬脊膜处,病人可出现上下放散的酸胀感,此时更不宜再深刺,应立即停针。另外,针刺风府严禁提插和大幅度捻转。

中医针灸治疗耳聋穴位在哪

1. 肝火上扰

主症:卒然耳鸣耳聋,耳鸣如闻潮声,或如风雷声,耳聋时轻时重,每于郁怒之后,耳鸣耳聋突发加重,兼有耳胀耳痛感,或有头痛眩晕,目赤口苦,心烦易怒,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弓玄数。

治法:清肝泄热开窍。

取穴:听宫、耳门、翳风、中渚、听会、太冲、行间。

方义提要:听宫为局部取穴,可疏通耳部经络气血;耳门、翳风、中渚属三焦经,听会属足少阳胆经,均通于耳部,取之可疏通手足少阳之经气。取太冲,行间以清肝泻热。

随症选穴:兼感风热之邪加外关、风池。

操作要点:听宫、耳门、听会针刺要深,刺时令病人张口,可刺入1.5寸左右,行捻转法,使耳内有针感后即出针。余穴均用泻法。

2.痰火郁结

主症:双耳鸣响如蝉不断,有时闭塞如聋;胸脘痞闷,痰多,二便不爽,舌台腻,脉滑数。

治法:清化痰浊。

取穴:听宫、耳门、翳风、丰隆、内庭、外关。

方义提要:本方取听宫、耳门、翳风,以开耳窍之壅塞;取丰隆、内庭,清热化痰,和胃降浊;取外关以疏通少阳经气,使耳复聪。

随症选穴:胃纳不佳加足三里。

操作要点:取听宫、耳门时,令病人张口,针刺如前。余穴皆用泻法。

3.肾精亏损

主症:耳鸣、耳聋经久不愈,夜间较甚。兼见头晕目眩,腰背酸痛,遗精滑泄。舌质红或淡,脉细弱。

治法:补肾填精。

取穴:肾俞、肝俞,关元、三阴交、听宫、听会。

方义提要:本方取肾俞、肝俞、肝肾同补,加关元,充实下元,填精益肾;三阴交调补三阴之不足;听宫为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听会属足少阳胆经,取之以疏调少阳,开通耳窍。

随症选穴:遗精加精宫、太溪;阳痿加命门。

操作要点:取听宫、听会穴时,令患者张口,针刺如前。余穴施以补法,并可配合灸法。

4.脾胃虚弱

主症:耳鸣乍轻乍重,遇劳则甚,久延则成耳聋,面色少华,头晕神疲,四肢乏力,纳食不香,大便溏薄。舌苔薄白,脉细。

治法:健脾益气升阳。

取穴:睥俞、气海、足三里、百会、听宫。

方义提要:本方取脾俞、足三里以调脾胃而补中气;取气海以培补元气;取百会以升清阳之气;听宫为局部取穴,可疏通耳部经络气血,宣通耳窍。

随症选穴:便溏加天枢,食欲不振加中脘。

操作要点:施以补法,并可配合灸法。

血海穴针刺怎么操作

血海的针刺方法

取穴法:坐位,膝关节半屈,大腿前面股内侧肌内侧缘,髋骨上方2寸处(平梁丘水平)。

简易取法:

1.仰卧床上,用力蹬直下肢,髌骨内上缘上约2横指处鼓起之肌肉(股内收肌)的中点即是本穴。

2.坐位,屈膝成90°角,施针者利于患者对面,用左手掌心对准右髌骨中央,手掌附于其膝盖上,拇指尖所指处即是本穴。

进针方向:从前向后背侧直刺与皮面成90°。

进针深度:直刺,深1-2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酸胀向髋关节。

针刺血海的功效

血海又名血郄,为足太阴脾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发,为脾血归聚之海,并善治血分病证,本穴具有祛风清热,调和气血,宣通下焦,行血活血之功,多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阴部瘙痒,疼痛,气逆腹胀,湿疹,荨麻疹,丹毒诸症。

注意事项

血海穴穴下有较大的血管,忌用粗针重刺,重刺可能伤及血管,引起皮下瘀血,血肿;孕妇慎针刺该穴。

中极穴针刺怎么操作

中极针刺方法

取穴:仰卧,脐与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连线上4/5与下1/5交界处,相当髂前下棘水平。

进针方向:从前下向后上与腹壁成50°。

深度:进针0.5-1.0寸,留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胀向生殖器。

禁忌:在膀胱充盈时,中极穴不能深刺;孕妇不宜刺灸该穴位。

针刺中极的作用

中极为任脉经腧穴,为足三阴经之会极处,内为胞宫,精室所居,有培下元,助气化,调血室,温精宫,理下焦,利膀胱,清利湿热的作用。

功能主治

功能:益肾培元,调经止带。

主治:肾气不足,肾阳亏虚之遗尿,疝气,月经不调,阴挺,癃闭,遗精,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湿热下注之小便频数,带下,阴痒诸症。

风门穴针刺怎么操作

风门的针刺方法

取穴法:在背部,平第2,3胸椎棘突间水平背正中线外侧1.5寸,即旁开2横指。

简易取穴:俯卧,大椎穴往下推2个椎骨,其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指,中指)处是穴。

进针方向:从背后向腹侧直刺,与背面成90°。

进针深度:针0.3-0.5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2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酸向周围。

功能主治

风门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为督脉,足太阳之会,督脉为阳脉之海,足太阳可交通一身之阳,故其祛风通络,解表清热之力强,针之可疏散风寒,宣泄邪热,调理肺气,止咳平喘;灸之振奋经气,紧密腠理,固表强卫,以预防伤风感冒。多用于治疗伤风感冒,时行感冒,咳嗽,气喘,项强背痛,胸中烦热,风眩头痛,中风,水肿,荨麻疹,百日咳。

注意事项

1.针刺风门时,沿肋骨长轴向前内斜刺,不可与肋骨长轴垂直刺入,因其内侧的肌肉较丰厚,较为安全。

2.穴区生面及外侧部肌肉较薄,不可深刺,避免刺伤壁胸膜及肺,造成气胸。

3.忌进针过快,过猛,穴深部为肺脏,直刺过深,可损伤肺脏,造成气胸。

4.肺气肿,肺结核等肺病或风心病等心脏病患者,忌重刺本穴,这是由于长期肺病或心脏病患者抵抗力减弱,局部组织脆弱,重刺会损伤正气,且使组织损伤,不易修复,造成意外事故。

5.年老体弱患者,肌肉瘦薄,进针时,防治押手按压过重,使组织深陷,导致针刺过深,从而超过欲刺的深度,伤及肺脏。

迎香穴针刺怎么操作

迎香的针刺方法

取穴法:坐位,双眼平视,鼻唇沟内缘,鼻孔水平外侧0.5寸。

进针方向:从前向后与面部成90°。

进针深度:可达0.5-0.8寸,可刺入提上唇鼻翼肌,或针尖向四白穴透刺,深0.5-1寸,可达眶下孔处。留针20分钟;禁艾炷灸,艾条温和灸2-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向鼻孔方向发胀。

作用主治

迎香为手阳明大肠经腧穴,又是手,足阳明经之会穴。穴在鼻旁5分处,刺之可通鼻窍,增进嗅觉功能,具有散风邪,清肺泻火,通利鼻窍之功。常用于治疗急慢性鼻炎,鼻窦炎,鼻出血,面神经麻痹,面痒,面肿,胆道蛔虫症,便秘等。

注意事项

1.由于眶下孔有眶下神经,眶下动,静脉,因此迎香透四白时不宜针刺过深。

2.迎香所在部位肌肤浅薄,针感较强,不宜使用过强的刺激手法;又因该穴皮肤浅薄,平刺或斜刺时可刺向上迎香方向,但内部有鼻甲,不宜使用粗针深刺,否则容易导致出血。

3.忌消毒不严:因迎香穴处“危险三角区”范围内,若针具消毒不仔细,可能会导致感染,造成颅脑病变。

4.迎香位于面部,肌肉薄弱,深部又密布神经血管,故不宜使用化脓灸或直接灸,但若属于寒邪所致的鼻疾,可使用轻微的艾条悬浮灸。

针刺颊车穴怎么操作

颊车的针刺方法

取穴法:坐位,双眼平视,下颌角前方,下颌枝后缘前一横指与下颌体下缘上一横指交界点。

简易取法:

1.上下齿咬紧时,一隆起的咬肌高点处是穴。

2.以食指第1指指关节宽度,由下颌角前上方量1横指处是穴。

进针方向:从上斜向下内直刺与水平面成85°(或从后刺向口角方向)。

进针深度:直刺0.3-0.5寸,或斜刺头地仓2-3寸,或向上齿或下齿方向刺,留针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局部有酸胀感,并向周围扩散。

作用主治

颊车为足阳明胃经之穴,该穴可熄风清热,开关通络。《甲乙经》认为该穴可以治疗“颊肿,口急,颊车痛,不可以嚼。”《千金方》认为该穴可治疗“久风,卒风,缓急诸风,卒发动不自觉知,或心腹胀满,或半身不遂,或口噤不言,涎唾自出,目闭,耳聋,或举身冷直,或烦向恍惚,喜怒无常,或唇青口白戴眼,角弓反张始觉发动。”现代临床用于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牙髓炎,肩周炎的治疗。

常用配伍疗法

1.配风池,合谷,太阳,四白,下关,地仓,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通络,治疗风邪入络之口眼㖞斜,面痛等。

2.配下关,承浆,合谷,水沟,针刺泻法,清热开关,治疗热极生风之小儿惊风,牙关紧闭,口噤不开等。

3.配合谷,曲池,下关,内庭,劳宫,针刺泻法,清热泻火,消肿止痛,治疗风火或胃火颊肿,齿痛等。

4.配翳风,风池,下关,大迎,合谷,中渚,针刺泻法,清热解毒,利咽止痛,治疗热毒蕴结之痄腮,咽喉肿痛等。

5.配商阳,内庭,天突,廉泉,针刺泻法,泄热开音,治疗实热失音。

6.配复溜,太溪,针泻颊车,针补复溜,太溪,滋阴补肾,清热通络,治疗肾虚牙痛。

相关推荐

脾俞穴针刺怎么操作

脾俞针刺方法 取穴法:俯卧,平第11,12胸椎棘突间水平,背正中线与骶棘肌外侧缘之间的中点(背正中线旁1.5寸)。 简易取法: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为第2腰椎。由第2腰椎往上摸3个椎体即为第11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指,中指)处是穴。 进针方向:从背侧向腹侧直刺,与背面成90°。 进针深度:取俯伏或俯卧位,向内斜刺1.0-1.5寸。 感觉及放射方向:局部有酸,麻,胀感,并向腰部放射。 针刺脾俞的作用 脾俞穴为脾之背俞穴,乃脾气输注背部之处,具有益气养血,温阳健脾,和胃降逆,祛湿利水,消食化滞之功,是

针刺隐白穴怎么操作正确

隐白针灸操作手法 进针方向:从足背向足底直刺与足背面成90°。 针刺深度:正坐垂足或仰卧,沿拇趾爪甲根及爪甲内侧缘所作直线交点处,斜刺,向上,进针0.1-0.2寸,或点刺出血,留针15分钟;温和灸5-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微痛放射到附近。 作用主治 隐白为足太阴脾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处,为井木穴,水为木之母,本穴又为子穴。具有扶脾益胃,温阳救逆,调和气血,启闭开窍,急救苏厥,清心定志,镇静安神,升举下陷,收敛止血的作用,多用于治疗惊风,失眠,梦魇,腹胀,气喘,热病鼻衄,胸中烦热,呕吐,不欲饮食,尿血

丰隆穴针刺怎么操作

丰隆针刺方向 取穴法:侧卧,髋骨下缘至踝关节横纹之中点水平,即胫骨前缘外侧1.5寸,胫骨与腓骨之间。 进针方向:从外侧向内直刺,与外侧面成90°。 进针深度:直刺1-1.2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8-15壮,或温和灸10-2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有酸胀感,向上放射至大腿根部,下至外踝。 作用与好处 丰隆属足阳明胃经络穴,别走足太阴,能沟通脾胃两经。脾为生痰之源,故本穴有清降痰浊之功,为治痰之要穴,可用于治疗痰饮,咳喘诸症;本穴又有和胃气,宁神志,清热化湿之功,用于治疗风痰头痛,头昏眩晕,倦怠思卧,咳嗽

听会是什么意思 听会配伍疗法

1、听会穴配迎香穴:治耳聋气痞; 2、听会穴配耳门穴、听宫穴:治下颌关节炎; 3、听会穴配颊车穴、地仓穴:治中风口眼歪斜。

针刺天柱穴怎么正确操作

天柱的针刺方法 取穴:坐位,平第1,第2颈椎棘突之间水平,项正中线外侧2横指,相当项肌隆起外侧缘。 简易取法:低头,后发际正中直上5分出是哑门穴,哑门穴旁开约2横指,项部大筋的外侧缘处是穴。 进针方向:从背侧向腹侧直刺与项部冠状面成90°。 进针深度:在斜方肌外缘凹陷中直刺0.5-1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2-3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局部酸胀,可向头顶部扩散;若进针深度超过1寸时,可刺到枕大神经和头后大直肌(枕大神经为第2颈神经的后支组成,头后 直肌由第1颈神经纤维组成的枕下神经后支

针刺地仓穴怎么正确操作

地仓针刺方法 取穴法:坐位,口角水平外侧延线与鼻唇沟延线的交界点。 简易取法:正坐平视,瞳孔直下垂线与口角水平线相交点是穴。 进针方向:取侧坐或侧卧位,向颊车方向透刺,或向迎香穴透刺。 进针深度:向颊车透刺1.5-2.5寸(治疗面瘫);向迎香穴透刺1-2(治疗三叉神经痛)。留针20分钟。艾条温和灸5-1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局部或半侧面可有酸,胀,痛感。 作用主治 地仓穴位足阳明胃经穴,并为该经与手阳明大肠经,阳跷脉相会之处,有祛风扶正,通经活络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小

针刺承山穴怎么操作

承山针刺方法 取穴法:伏位,小腿后面正中线。腓肠肌肌腹最突点 下缘。 简易取法: 1.腘横纹中点至外踝尖平齐处连线的中点是本穴。 2.直立,足尖着地,足跟用力上提,小腿后正中,肌肉紧张而出现“人”字形,“人”字尖下凹陷处即是本穴。 进针方向:从屈侧面向伸侧面与小腿曲面成90°。 进针深度:直刺,深1-2.5寸,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局部可有酸胀感,有时扩散至腘窝;深刺时,有麻电感向足底放射。 作用主治 承山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本穴具有舒筋活络,通调腑气,凉血止血,和肠疗痔

阴陵泉穴针刺怎么操作

阴陵泉针刺方法 取穴法:坐位,在绯肠肌内侧缘,胫骨内髁下缘1横指处。 简易取法:坐位,用拇指沿小腿内侧胫骨内缘(胫骨内侧)由下往上推,至拇指抵膝关节下时,胫骨向内上弯曲之凹陷即是本穴。 进针方向:从内向外与小腿内侧面成90°,直刺。 深度:针0.5-1.2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2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局部可有酸胀感,可向下扩散。 针刺阴陵泉作用 阴陵泉为足太阴脾经腧穴,合水穴,有健中宫,助运化,调水液,利水湿,消水肿,止泻泄之力,用于治疗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水肿,小便不利,

针刺颧髎穴怎么操作正确

颧髎的针刺方法 取正坐仰靠位,沿目外眦直下,平迎香穴高度,即平鼻翼处取穴,直刺0.3-0.5寸,留针15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 针刺颧髎的作用 类属:属手太阳小肠经。 作用:祛风清热,通络止痛,消肿解痉。 主治:口眼歪斜,眼睑瞤动,牙痛,颊肿,目黄,耳鸣。 配穴:配颊车,下关治疗颊肿;配合谷,列缺,地仓,下关治疗口眼歪斜。 应用:临床用于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鼻炎,鼻窦炎,牙痛的治疗。 注意事项 1.颧髎穴在面颊部,针刺当在面颊的皮肤和肌肉处,如果针刺过深,则可穿透面颊,直达口腔内部的上牙龈,故禁止直

针刺翳风穴怎么操作

翳风的针刺技巧 取穴:坐位,耳垂根部后方凹陷,即下颌支后缘后0.5寸处。 简易取法: 1.将耳垂向后捺,耳垂的边缘即是本穴。 2.头侧向一边,领颈部胸锁乳突肌鼓起,该肌肉前,耳垂后凹陷中即是本穴。 进针方向:从外下向内上刺向外耳道,与矢状面成60°。 进针深度:斜刺,从后外向内下方刺0.5-1.5寸(治疗聋哑病),或直刺0.5-1寸(治疗面神经麻痹和腮腺炎),留针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微痛。 作用主治 翳风穴属手少阳三焦经,手,足少阳之会,故具有舒肝利胆,通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