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交替如何预防小儿呼吸道感染
夏秋交替如何预防小儿呼吸道感染
烈日炎炎的夏季渐行渐远,伴随的是天气的变化加快、温差变化幅度也较大。面对天气的多变,由于孩子的防备和调节功能较弱,容易受天气影响而生病,最常见的就是呼吸道方面的疾病。
专家说,每到夏秋之交就是儿童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
入秋以后,昼夜温差加大,忽高忽低的气温很容易造成孩子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疾病主要是由于病菌在呼吸道内引发感染导致的疾病,主要包括扁桃体炎,其主要表现为扁桃体肿大、化脓;急性咽炎,孩子会出现咽部充血水肿、进食困难、流口水、哭闹等情况;急性感染喉炎,会出现“喉鸣”(就是发出呼呼的声音)甚至呼吸困难。再严重一点的是肺炎,表现为咳嗽、多痰、气喘、发烧等,严重的还会引发心衰和呼吸衰竭。
专家说,呼吸道疾病都会有一些相似的症状,比如咳嗽、嗓子疼、鼻塞、流涕、发烧等表现,家长要特别留心。
专家表示,夏秋交替是一个阳气逐渐消退、阴气逐渐增长的过程。但在杭州,暑气持续时间较长,暑热、暑湿还积聚在人体内。因此在这个时节,孩子饮食应遵循“消暑湿,防秋燥”的原则。既要消暑湿,又要防秋燥。中医建议,孩子可多吃荷叶粥,不但可以清暑湿,还有养脾胃的作用。此外,淮山、莲子也能健脾益胃,可用于煮成粥或煮水给孩子喝。绿豆汤由于寒凉、伤脾胃,不主张孩子在这个时候多喝。
除了消暑湿,在中医看来,夏天是“长”的季节,秋天则是“收”的季节,而秋季与人的肺和大肠关系密切,因此入秋应该收敛肺气,不能让肺气太旺。专家说,耗伤肺气可能导致呼吸道疾病,而略带酸味的食物可有效收敛肺气,孩子在这时可多吃。如煮菜时可适当多加点食醋调味,还有山楂、五味子、乌梅等,蔬菜方面多吃西红柿。这时候孩子不宜吃姜等性辣的食物,煎炸食物更要少吃为妙。
说到对儿童呼吸道感染疾病的防治,三位呼吸道专家说,要想避免和减少呼吸道感染疾病,最根本的招数还是加强锻炼、增强抵抗力。无论哪个年龄段的孩子,不论在什么季节,都应该鼓励他们适当参加运动,增强体质。尤其是到绿色植物较多的公园去散步、活动,呼吸清新的空气。尽量少去或不去人员流动大、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商场、车站、游乐园、集市等,以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家中如有人发热、咳嗽、咽喉部疼痛等,最好不要接触孩子。
小儿哮喘患者这个季节应注意花粉刺激
清明小长假的最后两天,医院门诊量出现井喷,其中小儿呼吸道疾病患者明显增加,特别是哮喘患儿。专家提醒,外出踏青要当心花粉等过敏因素,预防小儿哮喘发作。
引起哮喘的原因有许多种,一是过敏,包括花粉等吸入物,如尘螨、动物的皮毛等,还有食物,如海产品、牛奶、蛋类等;二是感染,尤其是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也是诱发儿童哮喘的重要原因。春天是哮喘的高发季节,家长一定要格外小心孩子的饮食起居。
为此,儿科主任医师提醒大家,对那些哮喘的老病号,在春天这个季节要尽量减少外出,更不宜让孩子在室外进行体育运动和休闲活动。如果外出,最好使用防尘口罩,以有效减少或防止灰尘进入呼吸道和肺部器官,引起哮喘发作。
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防治
(一)病原体
1.病毒: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90%左右。
2.细菌:细菌感染多为继发,因为病毒感染损害了上呼吸道局部防御机能,致使上呼吸道潜伏菌乘机侵入。少数为原发感染,亦可为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
(二)诱发因素
1.解剖、生理特点,表明防卫能力差。
2.处于长发育价段全身及局部免疫功能低下。
3.疾病影响
(1)先天性疾病:常见的如兔唇、腭裂、先心病及免疫缺陷病等。
(2)急性传染病:如麻疹、水痘、猩红热以及流行性腮腺炎等。此外肺结核变为常见诱因。
(3)营养性疾病:如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以及小儿腹泻等。
4.环境因素
(1)卫生习惯及生活条件不良:如住处拥挤、通风不良、阴暗潮湿、阳光不足、家长吸烟、护理不周以及呼儿平日缺乏锻烁防御功能更低下。
(2)气候骤变,如寒冷易引起鼻部粘膜舒缩功能紊乱,有利于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二、临床特点
上呼吸道感染其基本症状为发热及上呼吸道卡他症状,而其症状表现轻重与年龄及感染程度有关。
(一)不同年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
1.三个月以下婴儿:发热轻微或无发热。因鼻塞及鼻塞所致的症状较突出。如哭闹不安、张口呼吸、吸吮困难、拒奶、有时伴有呕吐及腹泻。
2. 婴幼患儿表现:(1)全身毒症状较重,病初突然高热39.5-40℃,持续1-2天,个别达数日,部分患高热同时伴有惊厥;(2)一般鼻塞、流涕、咳嗽或 咽痛等症状较重;(3)常伴有拒食、呕吐、腹泻或便秘等消化道症状;(4)体检除发现咽部充血外无其他异常体征。
3.三岁以上患儿多不发热或低热,个别亦有高热,伴畏寒、头痛、全身酸困、食欲减退,一般上呼吸道的其他症状明显,鼻塞、流涕、喷嚏,声音嘶哑及咽炎等。部分患儿可合并脐周及右下腹疼痛,这种腹痛可能与肠蠕动增强、肠系膜淋巴结炎及肠蛔虫骚动等有关。
(二)两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
1. 咽结合膜热:为腺病毒感染。多在春夏季发病,可在托儿所及幼儿园造成流行,其临床特点,以2-3岁幼儿多见。常有高热,热型不定,咽痛,单侧或双侧眼睑红 肿及眼结合膜充血,两侧轻重不等(无化脓)。耳后,双侧颈及颌下淋以结肿大,咽充血,偶有腹泻。病程3-5天,亦有长达7天,偶有延至2-3周者。
2.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病原体为柯萨奇A族病毒。临床特点:多见于婴幼儿,高热、婴儿流涎增多,吞咽不适,表现为拒奶、烦躁、爱哭闹。幼儿可诉咽痛,咽部有特 征性病变,初为散在性红疹、旋即变为疱疹,直径约2-4mm,破溃后成为黄白色浅溃疡,周围有红晕,数目多少不定,主要分布于咽腭弓、软腭、扁桃体及悬雍 垂上。发热在2-4天后下降,溃疡一般持续4-10天。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偏低,早期中性粒细胞稍增高。合并细菌感染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可增高。
幼儿呼吸道感染的预防
1、避免诱因
避免受凉、淋雨、过度疲劳;避免与感冒患者接触,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年老体弱易感者更应注意防护,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时应戴口罩,避免在人多的公共场合出入。
2、增强体质
坚持适度有规律的户外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与耐寒能力是预防本病的主要方法。
3、免疫调节药物和疫苗
对于经常、反复发生本病以及老年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可酌情应用免疫增强剂。目前除流感病毒外,尚没有针对其他病毒的疫苗。
如何预防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幼儿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感染,有先天和后天两方面的因素。先天原因是孩子出生是早产或难产,使肺部发展不完善或抵抗力不足;后天原因是新生儿肺炎后,治疗未彻底导致反复发作咳嗽,甚至哮喘。大部分孩子还是由于后天失调而造成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感染。
1、注意饮食:现在儿童大多喜欢吃洋快餐,并以各种饮料代替喝水,造成脾胃功能失调,肠胃积滞。中医认为易生内热,孩子的呼吸系统抵抗力很薄弱,这样稍一感冒,就会内外相挟,导致咳嗽、哮喘,所以很多发病都是饮食不当造成的。
2、增强体质:无论是先天因素还是后天原因,增强孩子体质是最重要的,一要让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有些家长怕孩子感冒,稍一天凉,就不让出屋,这样不仅不能减少感冒,反而使孩子一点抗病能力也没有,一出门就感冒。所以坚持户外锻炼非常重要,只是要少去人口过于密集的商店等场所,同时还要注意调整孩子的膳食结构,少吃油炸高脂高糖食物,多吃新鲜蔬菜。
有句俗话说得好:“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就是说对孩子一不要喂得过饱,以防积食;二不要穿得太多,免生内热,再加上适量的锻炼,孩子体质增强后,感冒自然就会减少。如果感冒了可以用中药少吃西药,更不要动辄就用抗生素,以免造成耐药性及副作用。你可以每日或隔日给孩子捏脊,每次捏5—10遍,捏脊治疗可调节胃肠功能,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小儿呼吸道感染如何防治
据有关资料表明,在儿科门诊病人中,约三分之二患呼吸道感染;在住院病儿中,有三分之一患呼吸道疾病;在婴幼儿死亡原因中,有三分之一是由于呼吸道疾病。可见呼吸道疾病是小儿发病率高、危害性大的常见病、多发病。这是由于小儿呼吸器官发育不成熟,比较娇嫩,对环境变化适应能力差,自我保护功能处于低级阶段。
例如,小儿鼻腔中没有鼻毛,鼻腔小而短,鼻道窄,血管丰富,当发生感染时,容易发生鼻道堵塞。鼻和耳可通过耳咽管相通,而婴幼儿的耳咽管宽、直而短,呈水平位,当患鼻咽部炎症时,细菌易通过耳咽管引起小儿中耳炎。由于气管、支气管壁的粘液分泌不充分,粘膜干燥,影响了气管粘膜的纤毛运动,削弱了纤毛清除进入气管的灰尘、细菌的功能,容易诱发细菌感染。
人体血液中有一种免疫物质叫IgA,是呼吸道抵抗感染的重要因素。但新生儿血中缺乏IgA,生后3个月开始逐渐合成,1岁时血中IgA 约为成人量的13%,12岁时才达到成人水平。新生儿出生时可从母亲血中得到一种抗感染的物质叫IgG,但出生后母体供给停止,多在半岁后全部消失,以后随环境中各项刺激因素才会逐渐产生,至7岁时血中IgG 达到成人水平。所以婴幼儿血中抵抗感染的免疫物质不足,也是婴幼儿易患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原因。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疾病,一个健康儿童平均每年可患4至6次(平均45天至2个月一次)。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种类繁多,如病毒、细菌、霉菌、原虫等。上呼吸道感染大多由病毒引起,占上呼吸道感染病源体的80%至90%或更多。
常见致病病毒有副流感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肠道病毒、流感病毒及腺病毒等。一些细菌也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细菌为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及嗜血流感杆菌或葡萄球菌。下呼吸道感染以细菌和支原体引起者占多数,病毒感染者比上呼吸道感染减少。细菌感染中以肺炎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流感杆菌、大肠杆菌等较常见。较少见的为绿脓杆菌、厌氧菌。病毒感染则主要是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近来由于抗生素、激素的广泛应用,许多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为霉菌,或者为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对由细菌、支原体感染引起的上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可口服抗生素美欧卡,每日总量每公斤体重50毫克,分3次口服,连服7~10天,都能取得较好疗效。
对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要加强护理:(1)保持孩子居室的空气新鲜,并有一定的湿度和温度(室温18至22℃,湿度60%);(2)多次适量给孩子饮温开水或淡盐水,以保持呼吸道湿润,保持口腔卫生,利于痰液咳出;(3)饮食应以易消化、富于维生素和热量为好,但一次不宜吃得过饱;(4)给孩子翻身拍背,帮助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必要时吸入 温热水蒸气,使痰变稀易于排出。口腔深部的粘痰可用手指或棉棒挖出。
对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预防:(1)在冬春季节或疾病流行时,不要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如百货公司、商场、车站等空气混杂、人员众多的地方;(2)家中有患感冒、气管炎咳嗽者,要注意和婴幼儿隔离,如戴口罩,抱孩子或给孩子喂食时先洗手;(3)不要在孩子活动场所、居室吸烟。吸烟不仅污染空气,而且还可以影响肺的发育和抵抗力;(4)按时注射防疫针。有一些传染病如结核、麻疹、百日咳等都是呼吸系统传染病,这些病只要及时做好免疫接种,打好防疫针,是可以不发病的。若不注射防疫针,一旦发生结核、麻疹、百日咳,常常继发呼吸道感染,这时治疗则较麻烦。
小儿感冒是由于什么病毒引起的
(1)鼻病毒
是普通感冒最重要的病原体,约有50%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由该病毒引起。可致上感、支气管炎及中耳炎。
(2)呼吸道全胞病毒
至今已鉴定有2个主要血清型和9个亚型。它是婴幼儿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多见于新生儿和6个月以内的婴儿,可引起小流行。该病毒对婴幼儿呼吸道有很强的致病力,症状较重,可有鼻炎、高热、喉炎、咽炎,还可表现为细支气管炎及肺炎。但对年长儿童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明显减少。
(3)流感病毒
分甲、乙、丙三种血清型。甲型可因其抗原结构发生较剧烈的变异而导致大流行,估计每隔10~15年一次。乙型对人类致病性较低,流行规模较小且局限。丙型只引起人类不明显的或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一般只造成散发流行。该病毒主要引起小儿呼吸道疾病中的上感,也可引起喉、气管、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
(4)副流感病毒
分1、2、3、4四种血清型。1型称为“红细胞吸附病毒2型”(HA2),2型称为“哮吼类病毒”Ⅰ型(HA1)。这两种往往引起细支气管炎和肺炎,也常出现哮吼。其中1型是儿童喉气管支气管炎的主要原因。3型经常导致肺炎和细支气管炎。4型称为M-25,似较少见,难以检出,可在儿童及成人中发生上呼吸道感染。
家长朋友们,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小儿感冒不容忽视,应及时预防和治疗,避免不必要的炎症发生。小儿感冒不及时治疗的话,严重的话将会导致小儿肺炎的产生,所以请大家要引起极度的重视!
怎样预防小儿呼吸道感染
首先应该找到有无引起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疾病,或者鼻子和咽喉部位有些什么不舒服,多吃富含维生素、铁、锌、钙的食物,比如新鲜蔬菜、水果、鱼肝、血、肉类等。
要合理的吃东西,让小儿进行适当锻炼,多到户外呼吸清新的空气,多晒太阳,促进钙质吸收。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千万不要以为冬天一到就穿个四件五件,那样相反会让小孩子的抵抗能力减弱。
不易消化的食物应该少吃,容易上火的食物也要尽量不吃,因为上火会引起咽部发炎从而促使呼吸道反复感染。稍威有一点感冒小症状的,比如流一点青鼻涕,可以锻炼一下小孩的抵抗力,不吃药物如果能够康复,那说明呼吸系统就更加有防预能力了。
秋季怎么预防小儿呼吸道感染
(1)平时要加强体格锻炼,多到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锻练适应冷空气刺激,衣被不要太厚。
(2)加强营养,多吃水果与新鲜蔬菜,不要偏食,少吃零食,尤其要控制冷饮。
(3)。加强室内通风换气,每日开窗2~3次,每次通风15分钟,通风时将孩子抱到避风处,避免吹着孩子。
(4)集体机构中,如发现感冒,应早期隔离患儿,如有流行趋势,可用过氧乙酸或84液将居室喷雾消毒。
(5)秋冬呼吸道感染流行期间,嘱咐家长少带小儿去公共场所,以免招致传染。
(6)每年应给小儿注射流感疫苗。目前国内常用的是流感灭活疫苗,通常是三价疫苗(2个甲型流感株、1个乙型流感株),其安全性好、免疫原性强而不良反应少。
怎样预防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1.感冒流行期间,不要带孩子到人多拥挤、空气浑浊的公共场所,更不要让孩子接触感冒患者。
2.家人患感冒时,应尽量减少与小儿接触,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清洁流通。
3.把家中的门窗关紧后用醋熏蒸,必要时,可用过氧乙酸喷雾或乳酸熏蒸消毒。.
4.如果哺乳期的母亲的母亲患感冒,可尽可能用肥皂洗净双手后带上口罩喂奶;若有发热,可将奶挤出,煮沸后再喂。-
5.要提高小儿上呼吸道免疫力,增强抵抗上呼吸道感染的能力。另外,在气候多变的季节,家长应加强对小儿的护理,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由于活泼好动,容易出汗,衣服不要穿的太多,更不能按成人尤其是老年人的标准,而应适时、适温调节。
6.冷水洗脸。每天用冷水洗脸,可增强耐寒能力。人受冷空气刺激时鼻腔黏膜收缩,呼吸道纤毛蠕动减慢,血管收缩,使分泌物减少,可引起抵抗力减弱。
7.葱根熬汤。大葱有散寒解表之效,葱白还有通阳作用。治疗感冒用带须的葱根洗净熬汤,开锅10至15分钟即可饮用。
8.盐水漱口。每日早晚、餐后用淡盐水漱口,以清除口腔病菌,治疗口腔疾病,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卫生习惯。在流感流行时此法有预防作用,仰头含漱使盐水充分冲洗咽部效果更佳。
9.热水泡脚。天冷时人的四肢末端较冷,每晚用40℃至50℃的水泡脚15分钟。泡脚时水要没过脚面,水凉了可再加入热水,使人对温度能慢慢适应,不应一次倒入太烫的水,以免造成低温烫伤。
10.按摩鼻沟。两手对搓,掌心热后按摩迎香穴(位于鼻翼外延平行线与鼻唇沟外缘相交处,手按此处发酸)3至5分钟,可以预防感冒及在感冒后减轻鼻塞症状,也可防治鼻炎
怎样预防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一、 对婴儿要加强衣着护理,合理喂养,按时添加辅食,加强体格锻炼,多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增强小儿对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要根据气候变化适当增减衣服,防止忽冷忽热。
二、 积极治疗佝偻病、营养不良和其他慢性疾病。
三、 在呼吸道传染病好发季节,不能带孩子随意串门,减少交互感染的机会。
四、 对易感小儿不妨给予预防性投药。如:
贯众15-25克水煎服,每天2-3次,连服2-3天;
板蓝根、双花、连翘水煎服。室内保持空气新鲜;
可用食醋熏蒸法消毒室内空气,每立方米空间为10毫升加水1-2倍,在炉火上煮沸熏蒸至全部汽化为止。每天一次,连续数日;
在感冒流行季节时,可给孩子注射免疫球蛋白或感冒多价疫苗,都能减少该病的发生。
夏秋交替宝宝要注意预防疾病
冷热交替容易感冒
夏秋交替,昼夜温差较大,小孩抵抗力较差免疫力低下,极易感冒,一般病人没有寒冷的感觉,只是发热,出汗多但是不解热,引起感冒的主要原因是贪凉,加上天气忽冷忽热的反复,极易诱发感冒和复发。朱华提醒,夏秋交替特别注意不能因为贪凉就大吃冷饮、洗冷水澡、久吹空调,加大感冒的机会,另外,要注意饮食合理调节,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保证足够的睡眠休息,增强抵抗力。
夏秋交替是一个阳气逐渐消退、阴气逐渐增长的过程。在这个时节,孩子饮食应遵循“消暑湿,防秋燥”的原则。冷热交替时节,孩子要适时注意衣物的增减,被临时的暴雨淋湿之后要迅速擦干头发,换上干净衣物。
抵抗力太低引发呼吸道感染
夏秋交替时节也是呼吸道疾病高发时节,小儿身体机能还未发育健全,抵抗力较低,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孩子要想避免和减少呼吸道感染疾病,最根本的招数是加强锻炼、增强抵抗力。无论哪个年龄段的孩子,不论在什么季节,都应该鼓励他们适当参加运动,增强体质。尤其是到绿色植物较多的公园去散步、活动,呼吸清新的空气。尽量少去或不去人员流动大、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商场、车站、游乐园、集市等,以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家中如有人发热、咳嗽、咽喉部疼痛等,最好不要接触孩子。
暑湿导致小儿腹泻
夏秋交替,暑湿较重,容易引发腹泻,很多人以为秋季腹泻是因为饮食不洁,不注重卫生等外界原因所引发的。其实腹泻原因不仅因为饮食,漫漫夏季的暑湿长期停留于身体之中也是重要原因,加上室内外温差大,又吃了寒凉食物,使得腹部处于内外冷热夹击状态,引发腹痛、腹泻。
立秋后,气温仍持高,湿热天气,对于抵抗力较弱的孩子,在消暑的同时,要注意保护脾胃。减少冰镇食物的摄入,以清淡、常温食物为主,多吃如冬瓜、萝卜、薏米等,特别注意要少吃冷饮,空调间与室外温度不宜相差过大,保证睡眠充足,提高身体抵抗力。
夏秋交替宝宝易上火
在夏秋交替季节,宝宝体内水分流失较多,便秘、上火很多见,这与吃的食物成分有密切关系。宝宝便秘是因为粪便过硬,而这是由于粪便中的不溶物质引起的,此不溶物质主要来自肠道中不能吸收的棕榈酸和硬脂酸结合钙质形成钙皂所致。因此,如果婴幼儿食物中含有较多的棕榈油酸和硬脂酸(皆属长链饱和脂肪酸),排便便会较硬。
因此,为宝宝挑选配方奶粉要尽量选用精制植物油配方,宝宝喝了不上火,大便稀软,钙质和脂肪吸收好,有助婴幼儿骨骼发育和能量的吸收利用。应当避免含有棕榈油、全脂奶粉或乳脂等成分的婴儿配方奶粉,否则易使大便变硬、次数减少,甚至上火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