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倒笃菜的历史典故

倒笃菜的历史典故

传说,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战火连天,百姓生活贫苦,睦州(富春郡,今建德)百姓家家户户都用大瓦缸腌制九头芥作为日常菜肴的风俗,但是当时人们在腌制时却无法避免菜烂在缸里,往往辛辛苦苦腌好一坛菜却要倒掉大半坛。

孙权的母亲吴国太是睦州人,她聪慧端庄,心灵手巧。她当年虽然居住城中,却也自己动手腌制九头芥,为了防止菜在腌制过程中烂掉,她将腌菜坛子倒过来摆放,使腌制时的废液自然沥出,这样一来,她家腌制的菜就再没有烂掉过了。这个方法被当地百姓形象地称为“倒笃”,“倒笃菜”就这样在吴国太的巧手下诞生了。这个方法在江南流传了近千年,至今仍为百姓所采用。

倒笃的简介

倒笃菜是浙江建德市农村传承了几百年下来的传统农家菜,通过手工腌制而成。倒笃菜制作所用的原料是我们俗称的“九头芥”菜。传统手工制作是将“九头芥”经过清洗、晾晒、堆黄、切割、加盐揉搓、倒笃、发酵腌制等一道道工序加工成为倒笃菜。倒笃菜这一普通的农家菜,通过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努力变成了“名菜”,创造这一奇迹的建德女子名叫潘秋梅。为使这一传统工艺发扬光大,惠及千家万户,潘秋梅不辞辛苦,深入农村,走访老农,经过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和挖掘,通过自己反复琢磨和研制,将此传统工艺和现代加工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秋梅倒笃菜标准化生产作业流程,从而使该产品品质有了质的飞跃,既确保了倒笃菜原有纯正口味的特色,也大幅度提高了生产能力。

2017年冬至放假吗

由于2016年冬至不是法定节假日,所以今年冬至不放假!

历史典故: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清明节扫墓有什么意义

清明节扫墓有先人追思之意。

扫墓的习俗在秦朝的时候就有了,源于上古时期的春祭活动,由春祭向祭祀祖先转变,是中国人每年春季都会进行的一项活动。

历史典故

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清明祭祖,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

倒笃腌制

用木棍把切碎并加盐揉搓脱水后的“九头芥”菜用力笃进坛里,且必须结实笃紧装满。然后,将腌菜的坛子倒置过来的方法进行干腌,发酵数月后腌制完成,再通过烹饪即可成菜。

这种倒笃腌制的方法避免了营养成分的流失,达到特有的原质风味,鲜香脆嫩,保鲜不变质。

腌制工序仍采用传统的古法发酵形式,保持倒笃菜的原质风味;对其他工序流程则作出了一定的改变,并且引入自动切割、清洗、脱水、揉制、搅拌流水线和全自动杀菌线等。

青团平时可以吃吗

可以。

青团是清明节的一种传统食物,是根据历史典故所慢慢流传下来的食物,其口感软软糯糯、香甜十足,其中还包有很多的馅料,是很多人都爱吃的食物,青团在清明节吃是一种饮食习俗,具有祭奠先人的意思,青团作为一种食物,其平时吃也是没有问题的,并不会带来什么特殊的含义。

青团是用新鲜的艾草制作,制作青团的艾草一般是使用者两种,一种是艾蒿,另外一种是黄花艾,这两种植物并不是一年四季都有,所以青团也会有一定的季节性和区域性,平时吃青团没有问题,但是需要判断青团是否添加了人工色素,不要购买到色素青团。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春祭活动,随着时代的变迁,清明节也持续到了如今,清明扫墓、祭祖、踏春游玩的习惯也就一直传承了下来。

历史典故

1、《淮南子·天文训》中讲:“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文中的“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

2、《岁时百问》:“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水晶虾饺的历史典故

虾饺最早出现在广州郊外靠近河涌集市的茶居。那些地方盛产鱼虾,茶居师傅再配上猪肉、竹笋,制成肉馅。当时虾饺的外皮选用粘(大)米粉,皮质较厚,但由于鲜虾味美,很快流传开来。城内的茶居将虾饺引进,经过改良,成为广州的名点,历久不衰。 虾饺在制作上较为讲究,将澄面、生粉制成虾饺皮;鲜虾洗净去壳吸干水分压烂搅拌成肉胶,肥肉切成细粒,用开水烫至刚熟,再用清水浸过,使肥肉既爽而又不致出油;加入鸡蛋白、细笋丝、味粉、麻油、胡椒粉等配料,经冷冻后制成虾饺蒸熟。虾饺片薄而半透明,皮内鲜饺馅料隐约可见,形似一梳香蕉。由于外形美观,味道鲜美爽滑,美味可口,深受海内外食客赞誉。近十年推出的鸡粒虾饺、蟹黄虾饺等新品种更受食客的青睐。

水晶虾饺的饮食禁忌

1、虾仁

(1)不宜与猪肉同食,损精。

(2)忌与狗肉、鸡肉、獐肉、鹿肉、南瓜同食。

(3)忌糖;果汁与虾相克,同食会腹泻。

2、肥膘肉

猪肉不宜与乌梅、甘草、鲫鱼、虾、鸽肉、田螺、杏仁、驴肉、羊肝、香菜、甲鱼、菱角、荞麦、鹌鹑肉、牛肉同食。食用猪肉后不宜大量饮茶。

哪些人不宜食用倒笃菜

健康的身体与日常的饮食是密不可分的,但是一定要结合自己身体不同时期的症状去搭配才能更加的健康,其中倒笃菜是很多人不清楚是否适合自己的食物,下面一起看一下哪些人不适合吃倒笃菜。

副作用

无副作用

禁忌人群

无特殊禁忌

任何一种事物都有自己不同的营养价值和属性,根据身体的情况搭配好食物我们能变得更加的健康,上面就是对哪些人不适合吃倒笃菜的介绍,通过了解以后我们就能够让自己拥有健康年轻的身体。

倒笃菜炒田螺头

1、买回来的生田螺头用面粉和盐搓洗干净

2、把田螺头切成小丁,准备食材

3、油热后爆香大蒜沫,然后下入田螺丁,大火快炒

4、烹入黄酒,炒匀

5、入倒笃菜炒匀

6、加水没过菜,盖盖焖5分钟放入青椒盖盖焖1分钟

7、收汁放蘑菇精适量出锅

对于我们吃货来说最美好的事情就是可以吃到独特的美食,尝遍大众美食,吃可以适当发泄一下负面情绪,不过也要吃的健康。上面为您介绍的这几款简单易学、好吃、健康的倒笃菜的做法,您可以试着在家也能做出饭店的味道!

相关推荐

疙瘩汤的起源及历史故事

菜品典故:相传很久以前,一位老妇人去看望已嫁他乡的女儿,到了中午该做饭时,女儿却犯了难,按说母亲来了该做点儿好吃的孝敬母亲一番,可是母亲来的突然走的匆忙,吃了饭就要往回赶路,一来自己来不及准备,二来婆家的日子也过得紧巴,这可做点儿啥呢?女儿灵机一动,有了办法。她把家里仅有的一点儿白面盛到碗里,加入丁点儿的水,用筷子搅拌成小碎疙瘩糊进锅里,又搜寻一些土豆、萝卜、鸡蛋、大葱、香菜等放入锅内,煮熟后烹了一勺油花,加入盐等佐料,便做成了一锅不稠不稀香喷喷的汤饭,小心翼翼地端给娘亲要娘亲吃,不料母亲品尝后赞不绝口,

有关清明菜的历史

每年4月时,重庆的老人都会采最嫩的清明菜和着糯米做成清明粑。如今的清明节除了延续扫墓的习俗外,清明菜更因清明粑的淡出而少为人知,只有在中药铺中听见它的学名“鼠曲草”时,才会被人从记忆中重新拾起。 相传在南宋,元兵入侵潮汕地区,百姓流离失所,饥寒交迫之时,发现荒野之中有一种野草不但具有特殊的香味,还可以充饥裹腹,它便是清明菜。 中医认为,清明菜性味甘,平,归肺经。《本草纲目》中就写着清明菜有“调中益气,止泄除痰……去热嗽”的作用。在黄河流域及南方各省是清明菜生长最多的地方,田坎、荒郊便能轻易寻得它的踪迹。

大头菜的典故

据说大头菜的渊源也与孔明有关。 诸葛亮居住隆中时,有一次小染疾病,他到山上去采药,发现一种像箩卜的东西,挖起来一看又不是箩卜。只见这东西拳头大小,上大、下小,咬一口一尝,不苦不涩,细品一下,还有点辣甜。他想,地上百草能养人,这种东西若没毒,不也是好菜吗?于是,他就挖了几个带回家,叫妻子炒了一盘,想尝尝味道咋样。谁知,菜一上桌,全家人一尝,都称好吃。问叫啥菜,诸葛亮想了想说,就叫“大头菜”吧。从此,诸葛亮一家经常吃大头菜。 有一年风调雨顺,诸葛亮种的大头菜长得又肥又大,秋后收了一大堆。襄阳人储存剩菜的办法就

冬菜的历史

天津冬菜始于清代乾隆年间,发源于天津市静海县南部,京杭运河两侧一带,是中国传统出口食品,被誉为我国四大咸菜之一。长城牌冬菜秉承传统工艺,色泽金黄,香味浓郁,味道鲜美,长期以来在海内外享有极高盛誉。相传在清乾隆年间,河北省沧州“艺丰园”酱园,用白菜加盐,拌以糖蒜,做成“什锦小菜”出售,首创“素冬菜”。后来,天津大直沽“广茂居”酱园又改制“五香冬菜”,专销台湾和香港地区。此后大直沽的东泉居、东露居酱园和大直沽酒店等也生产冬菜。1920年,大直沽义聚永酒店在静海县纪庄子就地采购白菜,设场切菜,把天津制作冬菜的技

红菜苔的历史

武汉的名菜菜苔。红菜苔,据说原仅产于武昌洪山一带。其营养价值较高,脆嫩爽口,别具风味。菜苔别名菜心,是十字花科薹属种、白菜亚种中以花苔为产品的变种,1年生草本植物,当前已是中国出口港澳及东南亚的重要蔬菜之一。它营养丰富,含有钙、磷、铁、胡萝卜素、抗坏血酸等成分,丙种维生素比大白菜、小白菜都 高。且色泽艳丽,质地脆嫩,为佐餐之佳品。洪山菜苔,尤以洪山宝通寺之卓刀泉九岭十八凹一带出产的品质最佳。优质红菜苔只产在洪山,若迁地移植,不仅颜色不同,口味也有差异。民国初年,黎元洪离开湖北,到北京当大总统时,每临冬天,

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的寓意有哪些

历史上关于粽子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粽”字本作“糉”,芦叶裹米也。从米,葼声。西汉把粽子做为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枭羹”。《史记》“孝武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没有持续下来。锉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粽子应该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了。 200年后南朝梁文学家吴钧在《续齐偕记》中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

立秋吃什么传统小吃

1、山东吃渣 山东地区会在立秋节气时,做一种叫“渣”的小吃,主要材料是豆沫和青菜,当地的人们认为,在立秋的时候吃渣可以预防疾病,有谚语云“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说的就是这种习俗。 2、天津咬秋 咬秋,就是提前一日将家里的瓜、蒸好的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面晾一个晚上,在立秋当天吃下,当地的人们认为,立秋咬秋有清除暑气、避免痢疾发生的作用。 历史典故: 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 3、江南吃秋桃 秋桃,即秋天的桃子,此时的桃子甜度高、

腌笃鲜鸡笃鲜河笃鲜

腌笃鲜里的笃,是一个动词,就是小火慢慢煮的意思。江南方言里“煮”这个词发音发不出声来,煮就是笃,煮一会儿,就是“笃忒一歇”。腌肉和鲜肉,加上竹笋放在一起笃忒一歇,就是腌笃鲜。 想想也很鲜吧。而且做也不难,南风肉切块,五花肉切块,出一潽水,加葱结、姜片和黄酒小火慢笃。煮至半路,捞出南风肉,加入切成滚刀块的竹笋。为什么要捞出南风肉呢?如果腌肉一直煮,就枯而无味,汤则变得太咸。竹笋,别以为舍得放笋尖就是好,做腌笃鲜的竹笋,要用中段,口感最佳。 竹笋要挑这样的,象牙一样。 漂亮的南风肉 有的地方用腌肉鲜肉笃香莴笋

蒲菜的历史

蒲菜为香蒲科植物香蒲TyphalatifoliaL.嫩的假茎。又名深蒲、蒲荔久、蒲笋、蒲芽、蒲白、蒲儿根、蒲儿菜,为香蒲科多年生植物香蒲的假茎。贵州俗称水蜡烛,因为该植物生长于沼泽地、植物花絮形似蜡烛故而称之为水蜡烛。 蒲菜历史 蒲菜,俗称草芽,为香蒲的嫩茎,蒲菜入宴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周礼》上即有“蒲菹”的记载。明朝顾过诗曰:“一箸脆思蒲菜嫩,满盘鲜忆鲤鱼香”。“蒲菜佳肴甲天下,古今中外独一家” ,这是在江苏淮扬地区广为流传的民间歌谣,起源南宋抗金名将梁红玉留下的一个动人传说。南宋建炎五年,金国十

腊肠的菜品历史

腊肠是一个非常古老的食物生产和肉食保存技术,指将动物的肉绞碎成泥状,再灌入肠衣制成的长圆柱体管状食品。 中国的腊肠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腊肠约创制于南北朝以前,始见载于北魏《齐民要术》的“灌肠法”,其法流传至今。中国灌肠腊肠不加淀粉,可贮存很久,熟制后食用,风味鲜美,醇厚浓郁,回味绵长,越嚼越香,远胜于其他国家的灌肠制品,是中华传统特色食品之一,享誉海内外。腊肠的类型也有很多,主要分为川味儿腊肠和广味儿腊肠。主要的不同处就在于广味儿是甜的,川味儿是辣的,而湖南地区则有咸味而非辣味的腊肠。在湖南省张家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