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常见病心律失常预防大于治疗
老人常见病心律失常预防大于治疗
(1)保持精神愉快
中医认为七情活动对机体生理功能起着协调作用,但七情太过,超过人体自身调节的范围,则脏腑气血功能紊乱,而导致疾病。
七情之中,唯有喜属于良性刺激,喜为心志,笑为心声,经常保持乐观的情绪对健康是有好处的。若长期忧郁、恐惧、悲伤、忧愁,则易气机失调而致病。
故应做到少私寡欲,养心敛思,处世达观,消除嫉妒,加强道德修养,舒畅情志,宜移情易性,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念。
(2)选择适当的居住环境
人与自然是有机的统一体,生活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影响重大。适宜的生活环境可保证学习工作的正常进行,促进健康长寿。人类适宜的生活环境应有,洁净的水源,新鲜的空气,充沛的阳光,良好的植被,室内宽敞适中,光照调和,自然通风良好。
(3)有合理的起居作息
起居有常是养生的基本要求,只有做到起卧有时,生活规律,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养神气,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衣着调摄与身体健康有密切关系。着衣制装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并掌握适度,使其具有防护、保健作用。
(4)劳逸适度
劳逸适度是保证机体气机通畅,血脉调达,五脏安和的重要环节。贪逸无度,过度劳累,均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通而致病。因此,应做适当的体育锻炼。
(5)饮食适宜
饮食要全面调配,因人而宜,五味调合,营养全面。就餐注意定时、定量、卫生,注意避免过度油腻、厚味、生冷。多食益气养血、益心气、养心阴的食品,如小米,大枣,鸡蛋,红糖,龙眼,胡桃,鱼等。同时戒烟酒。
心律失常是心源性猝死的主因
每个人的一生中几乎都会经历心律失常,更多见于有病变的心脏。轻度心律失常可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对人体不产生危害;少数严重心律失常因发生突然,救治成功率低,是发生心脏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
我国现阶段存在的心律失常预防和诊治的主要问题是,多数人“不认识、不重视、不治疗”,民众对心律失常这一常见疾病的知晓率严重低下,治疗率和控制率更低。归咎原因主要有:中国各地医疗水平参差不齐,宣传教育不完善,从而人们对心律失常的认识普遍不足,并且产生了两种偏差或称两个极端,一种是过度紧张,从而造成过度治疗;更多、更严重的是未予足够重视,全民救治心脏性猝死的知识和技术几乎为零。
心悸、胸闷、晕厥等都可能是心律失常的症状。恶性心律失常不仅出现在某些疾病的危重阶段和生命的临终时刻,也可伴发于常见病或出现在常规的诊疗过程中,甚至发生在健康人。严重的心律失常可导致心脏性猝死。
大多数心律失常可以通过症状和心电图以明确诊断。心律失常的高危人群包括冠心病人尤其合并心功能低下,以及曾有过心梗和猝死经历的患者。目前最常见、门急诊诊治率较高的心律失常是房颤。
中山医院宿燕岗副教授列举,房颤的人群发病率高达0.8%~1%,我国约有800万房颤患者,房颤反复发作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的还会损害心功能,导致脑中风,使致死率、致残率明显增加。自上世纪80年代末期,运用导管射频消融技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取得满意效果后,射频消融术现已成为部分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首选方法,效果明显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
最严重的心律失常是心脏性猝死(SCD),SCD是指死于不可预知的循环骤停,往往由于心律失常所致,在症状发生的1小时之内死亡,如经治疗(如电除颤)后逆转而未发生死亡,称为心脏骤停(SCA)。在对死因的统计分析中提示,SCD仅次于癌症的死亡人数,其中约80%的SCD是由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室速或室颤所致。
中国每年约54万人死于SCD,全世界每年约300万人发生SCD,其救治成功率却不足1%。即使在发达国家,在有良好救治设备和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的条件下,SCD的救治成功率也低于5%,因此其预防远重于治疗。
效果最显著的预防是患者在没有遭遇心脏猝死事件前,但已被确诊是心脏猝死高危人群后,就进行预防性治疗,如植入ICD(体内除颤器)等;次之则是在发生心脏猝死等严重事件之后再植入ICD,这是预防心脏猝死的首选方法。
2008年公布的一系列国际指南也充分肯定了ICD作为心脏猝死一级预防的重要地位,对心脏猝死的一二级预防研究也已证实,对心脏猝死的高危人群进行有效预防可明显降低其心律失常性死亡率和总死亡率。
心律失常的病因有哪些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跳动的频率失常的一种疾病,心律失常除了本身心脏产生病变外,还由多种原因引起,为了加深大家对心律失常的认识,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心律失常的病因,希望大家能够细心阅读。
1.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炎,心包炎,心肌病,心内膜炎等,由于心脏的窦房结和传导系统受病变的侵害,很容易发生心律失常,所以心律失常几乎见于各种类型的心脏病。
2.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紊乱,水,电解质失衡 心脏的神经和内分泌系统调节紊乱,心脏的离子平衡失调等;除心脏因素外其他各种原因引起的低氧血症介导的心肌乏氧,全身及心脏局部酸碱平衡的调节障碍等,具备了心律失常的离子和代谢所必备的基础,形成心律失常的条件因素,因而常常诱发心律失常的发生。
3.药物的影响:多种药物可以引起心律失常,比如非保钾利尿药,洋地黄类药物,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氨力农和米力农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或者经过改变离子通道,或者稳定细胞膜,或者改变心脏的不应期,或者作用于心脏的受体,达到防止或终止心律失常的目的,但是,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也有致心律失常的作用,如果应用不当,也能介导心律失常,甚至死亡。
4.全身性或其他系统疾病:如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代谢疾病,创伤,手术,心脏导管检查等都可以引起心律失常的发生。
5.正常人:在情绪激动,惊吓,忧郁,饮酒,饮浓咖啡等会发生窦性心动过速或期前收缩,健康的老年人比青年人更容易发生心律失常,一般讲人的一生总会有心律失常发生。
以上就是心律失常的原因,相信通过这篇文章的介绍,大家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心律失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对于心律失常的预防也应该多方面,希望大家能够在了解病因的前提下预防疾病。
室性心律失常预防
1、预防诱因
一旦确诊后病人往往高度紧张、焦虑、抑郁,严重关注,频频求医,迫切要求用药控制心律失常。而完全忽略病因、诱因的防治,常造成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常见诱因:吸烟、酗酒,过劳,紧张、激动,暴饮暴食,消化不良,感冒发烧,摄入盐过多,血钾、血镁低等。病人可结合以往发病的实际情况,总结经验,避免诱因,比单纯用药更简便、安全、有效。
2、稳定情绪
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精神放松,不过度紧张。精神因素中尤其紧张的情绪易诱发心律失常。所以病人要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避免过喜、过悲、过怒,不计较小事,遇事自己能宽慰自己,不看紧张刺激的电视、球赛等。
3、自我监测
在心律失常不易被查到时,病人自己最能发现问题。有些心律失常常有先兆症状,若能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可减少甚至避免再发心律失常。心房纤颤的病人往往有先兆征象或称前驱症状,如心悸感,摸脉有“缺脉”增多,此时及早休息并口服安定片可防患于未然。
4、合理用药
心律失常治疗中强调用药个体化。而有些病人往往愿意接受病友的建议而自行改药、改量,这样做是危险的。病人必须按医生要求服药,并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有些抗心律失常药有时能导致心律失常,所以,应尽量少用药,做到合理配伍。
5.定期体检
定期复查心电图,电解质、肝功能、甲状腺功能等,因为抗心律失常药可影响电解质及脏器功能。用药后应定期复诊及观察用药效果和调整用药剂量。
6.生活规律
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保证睡眠。因为失眠可诱发心律失常。运动要适量,量力而行,不勉强运动或运动过量,不做剧烈及竞赛性活动,可做气功、打太极拳。洗澡水不要太热,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养成按时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饮食要定时定量。节制性生活,不饮浓茶不吸烟。避免着凉,预防感冒。不从事紧张工作。
心律不齐的原因是什么 心脏疾病引起
缺血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疾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变,高血压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及先天性心脏病等,都可引起心律不齐,其中心肌病变是引发心律失常的最常见病因,而且多是严重的心律失常。
小儿心律失常到底怎么样预防好呢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常因心肌本身受到损伤而诱发,因此完全预防心律失常发生有时非常困难,但可以采取预防诱发因素、稳定情绪、积极治疗原发病、生活规律等方式来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心律失常的常见诱因包括吸烟、酗酒、劳累、紧张、激动、暴饮暴食、消化不良、感冒发热、脱水、低血钾、剧烈运动、服用药物等。患者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避免这些可能诱发心律失常的因素,往往会比服用药物更简便、安全、有效。
稳定的情绪、精神放松可以有助于预防心律失常。精神因素往往会通过机体神经、内分泌调节而诱发心律失常,所以应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避免大喜大悲,愤怒,不计较小事,遇事能宽慰自己,不要做紧张刺激的事情,避免刺激神经。
对于患有心脏疾病及其他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的疾病应积极治疗,疾病得到良好的控制,未来发生心律失常的风险会显着降低,同时应生活规律,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保证睡眠。失眠容易诱发心律失常,可以短期应用镇静安眠药治疗。饮食要定时定量,饭后不能立即开始剧烈运动。
生活要规律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保证睡眠。因为失眠可诱发心律失常。心律失常预防要运动要适量,量力而行,不勉强运动或运动过量,不做剧烈及竞赛性活动,可做气功、打太极拳。洗澡水不要太热,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养成按时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饮食要定时定量。节制性生活,不饮浓茶不吸烟。避免着凉,预防感冒。不从事紧张工作,不从事驾驶员工作。
稳定的情绪,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精神放松,不过度紧张。精神因素中尤其紧张的情绪易诱发心律失常。所以病人要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避免过喜、过悲。过怒,不计较小事,遇事自己能宽慰自己,不看紧张刺激的电视,球赛等。
致命性心律失常有哪些
一、什么是正常心律与心律失常?正常人心脏跳动的信号由窦房结发出并传递到心脏的各个部分,使心脏的各个部分顺序、协调而有规律的跳动,称之为窦性心律,频率60~100 /分。如果心脏跳动的信号由其它部位发出、或传递异常,或频率过快或过慢就叫做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最常见的一种临床现象,每个人都会有心律失常发生。心律失常的种类包括窦性心动过速,过缓,停搏和窦房传导阻滞,房性早搏、过速、扑动、颤动、房内传导阻滞、心房静止,室性早搏、过速、扑动、颤动、室内传导阻滞、心室停搏,房室交界性早博、过速与传导阻滞。大部分心律失常如最常见的偶发房性早搏或室性早搏,对人体影响不大,都不需要特殊处理。
二、什么是致命性心律失常?严重的有致死可能性的心律失常称为致命性心律失常,主要包括室速、室颤和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如窦性停搏、严重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和心室停搏,轻者引起患者晕厥、抽搐,重者如果抢救不及时,特别是心跳停止超过5分钟者可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或死亡。致命性心律失常的防治也是心脏性猝死的防治,是全球范围内一个严重的尚在研究和探讨中的临床医学课题。
三、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常见病因:
1、室速、室颤的常见原因:室速、室颤占心脏性猝死原因的90%左右,室速、室颤的发生机制仍然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最主要的机制是心室心肌的自律性升高或者折返运动,其中早期后除极(EAD)和晚期后除极(DAD),是最主要的细胞电生理机制。
引起室速、室颤最常见的疾病有:(1)冠心病和缺血性心肌病包括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冠脉综合症,心肌梗塞后的各种室性心律失常等;(2)心力衰竭所致的猝死;(3)心肌疾病包括心室肥厚、扩张性心肌病所致的室性心律失常;(4)长QT综合症等,先天遗传性疾病所致的心脏猝死。
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有:缺血或冠心病;心肌疾病;慢性心衰;EF<40%;心脏过大(心胸比例大于0.6);及已知和未知的遗传性疾病。
2、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缓慢性心律失常主要指:病态窦房结综合症,尤其严重的窦性停搏 (>3~5秒)、窦房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慢于40次/分;严重的室内传导阻滞 ,如三束支阻滞或严重的完全性左束支阻滞(QRS>140ms);和由缓慢性心律失常诱发的室速、室颤。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研究的比较清楚,最常见的病因是老年人退行性传导系统疾病,成年人冠状动脉疾病,青年人心肌炎或心肌病。
四、致命性心律失常的防治:
1、室速、室颤:室速、室颤的预防首先是积极防治其基础心脏疾病。
室颤的处理是心律失常的最急诊的处理之一,室颤一旦发生,立即体外电除颤。如发生心脏骤停,则按心脏骤停常规处理。
室速的处理一般先用药物复律,其中应用最多的是静注氨碘酮或者利多卡因。如果室速药物处理效果不好,且伴有血压下降者应积极电复律。
室速/室颤的药物防治占重要地位,二者有复发的倾向,是猝死的主要原因,在防治上同样重视病因治疗和消除诱发因素。不同病因的室速/室颤在防治上有不同的选择,而且在预示室颤危险分层上的各项指标也有不同的意义;但不论哪项指标,它们的敏感生、特异性、实用价值都有限。因此室速/室颤的远期防治是一个难题,而且要个体化选择防治方法。从总体而言,对器质性心脏病伴室速/室颤者,体内自动除颤器(ICD)优于氨碘酮。因此经济条件允许下,室速/室颤复发者宜植入ICD;没有经济条件者,选用胺碘酮。
ICD防治心脏性猝死和室速、室颤的效果是肯定的。凡有心性猝死病史者或者有室速、室颤者均为ICD植入的适应症。目前ICD具有分层治疗功能即:Ⅰ、起搏功能——当心律缓慢时具有起搏器的功能进行按需起搏;Ⅱ、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功能——即超速抑制自动复律功能;Ⅲ、低能量电复律——即用 2~5J的能量将适性心动过速体内复转为窦性心律;Ⅳ、自动电除颤的功能——即确诊室颤存在时自动用10~30J的自动放电将室颤复律为窦性心律。
2、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症状轻微者,一般情况下先用阿托品、654-2或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治疗,任何器质性的、不可逆的和药物治疗无效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均为人工心脏起搏器治疗的适应症。起搏器的选用以DDD起搏器或其它生理性起搏器为宜,对缓慢心律失常伴心功能不全者,尤其QRS综合波大于0.12~0.14秒者应植入双心室或者右室双部位起搏器。
缓解胸闷气短的方法是什么?
胸闷气短怎么办
对于因心律失常、肺气肿、哮喘、肺不张、肺梗塞、气胸、支气管炎、气管炎、肺心病、气管狭窄、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等疾病因素引发的胸闷气短,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并积极的治疗;行善堂中医心脏交感神经节生物阻滞术在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快速心律失常有较好的疗效;对于因情绪过于激动、过度劳累、气压过低等功能性因素引发的胸闷气短,则要注意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到气压过低的环境,努力注意保持良好的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劳累,适当的加强体育锻炼,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等,努力消除胸闷气短症状。
胸闷气短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心律失常:
最常见原因。正常人心跳节律规整,频率适合生理需要。休息时跳动慢些,运动时跳动加快;儿童跳动快些,老人跳动慢些。心脏的规律跳动靠其特殊组织“窦房结”发出的微弱电信号的规律刺激,若这种电信号的产生和传导出现问题,心跳就会过快、过慢或不规律,这就是心律失常。
左心衰竭:
多见于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膜病等。先兆症状表现为睡眠时喜欢把枕头垫高,常被胸闷憋气搅醒。突然发作的夜间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典型症状。
呼吸系统疾病:
患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时,通常受阻导致肺泡扩大、弹性减退,肺功能受损,常见于慢性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鸣喘、肺结核等,表现为呼吸困难,稍一活动则加剧咳嗽,痰不易咳出,应及早治疗。
肺栓塞:
多见于心瓣膜病,如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症状,需警惕。冠心病冠状动脉供血不全时,老年人常感胸部憋闷,最好及时做心电图检查。肺癌、晚期肺结核、矽肺、支气管哮喘等都有气短的症状。
心律失常预防有妙招
心律失常预防有妙招
心律代表着心脏的节律,通俗讲就是心跳。正常人的心脏按照一定的节律稳定而有规律地跳动,心跳频率为60-100次/分钟。当心跳的频率过快或过慢,又或者心跳的节律不规律时,即发生了心律失常。想要完全预防心律失常发生有时非常困难,但可以采取适当措施,减少发生率。
明确预防诱发因素
一旦确诊后病人往往高度紧张、焦虑、忧郁,严重关注,频频求医,迫切要求用药控制心律失常。而完全忽略病因、诱因的防治,常造成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常见诱因:吸烟、酗酒、过劳、紧张、激动、暴饮暴食,消化不良,感冒发烧,摄入盐过多,血钾、血镁低等。病人可结合以往发病的实际情况,总结经验,避免可能的诱因,比单纯用药更简便、安全、有效。
稳定的情绪
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精神放松,不过度紧张。精神因素中尤其紧张的情绪易诱发心律失常。所以病人要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避免过喜、过悲。过怒,不计较小事,遇事自己能宽慰自己,不看紧张刺激的电视,球赛等。
自我监测
在心律失常不易被抓到时,病人自己最能发现问题。有些心律失常常有先兆症状,若能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可减少甚至避免再发心律失常。心房纤颤的病人往往有先兆征象或称前驱症状,如心悸感,摸脉有“缺脉”增多,此时及早休息并口服安定片可防患于未然。
有些病人对自己的心律失常治疗摸索出一套自行控制的方法,当发生时用以往的经验能控制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发作后立即用刺激咽喉致恶心呕吐,或深呼吸动作,或压迫眼球可达到刺激迷走神经,减慢心率的目的,也能马上转复
合理用药
心律失常治疗中强调用药个体化,而有些病人往往愿意接收病友的建议而自行改药、改量。这样做是危险的。病人必须按医生要求服药,并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有些抗心律失常药有时能导致心律失常,所以,应尽量少用药,做到合理配伍。
定期检查身体
定期复查心电图,电解质、肝功、甲功等,因为抗心律失常药可影响电解质及脏器功能。用药后应定期复诊及观察用药效果和调整用药剂量。
最后,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保证睡眠,因为失眠可诱发心律失常。运动要适量,量力而行,不勉强运动或运动过量,不做剧烈及竞赛性活动,可做气功、打太极拳。洗澡水不要太热,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养成按时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节制性生活,不饮浓茶不吸烟。避免着凉,预防感冒。不从事紧张工作,不从事驾驶员工作。
导致胸闷的因素
1、心律失常
最常见原因。正常人心跳节律规整,频率适合生理需要。休息时跳动慢些,运动时跳动加快;儿童跳动快些,老人跳动慢些。心脏的规律跳动靠其特殊组织“窦房结”发出的微弱电信号的规律刺激,若这种电信号的产生和传导出现问题,心跳就会过快、过慢或不规律,这就是心律失常。
2、左心衰竭
多见于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膜病等。先兆症状表现为睡眠时喜欢把枕头垫高,常被胸闷憋气搅醒。突然发作的夜间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典型症状。
3、呼吸系统疾病
患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时,通常受阻导致肺泡扩大、弹性减退,肺功能受损,常见于慢性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鸣喘、肺结核等,表现为呼吸困难,稍一活动则加剧咳嗽,痰不易咳出,应及早治疗。
4、肺栓塞
多见于心瓣膜病,如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症状,需警惕。冠心病冠状动脉供血不全时,老年人常感胸部憋闷,最好及时做心电图检查。
引起胸闷的常见原因
1、心律失常:最常见原因。正常人心跳节律规整,频率适合生理需要。休息时跳动慢些,运动时跳动加快;儿童跳动快些,老人跳动慢些。心脏的规律跳动靠其特殊组织“窦房结”发出的微弱电信号的规律刺激,若这种电信号的产生和传导出现问题,心跳就会过快、过慢或不规律,这就是心律失常。
2、左心衰竭:多见于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膜病等。先兆症状表现为睡眠时喜欢把枕头垫高,常被胸闷憋气搅醒。突然发作的夜间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典型症状。
3、呼吸系统疾病:患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时,通常受阻导致肺泡扩大、弹性减退,肺功能受损,常见于慢性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鸣喘、肺结核等,表现为呼吸困难,稍一活动则加剧咳嗽,痰不易咳出,应及早治疗。
4、肺栓塞:多见于心瓣膜病,如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症状,需警惕。冠心病冠状动脉供血不全时,老年人常感胸部憋闷,最好及时做心电图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