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病人小心中暑
三高病人小心中暑
俗话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此话虽然并非金科玉律,但专家告诫,上了年纪的老人确实经不住连续气温高、气压低、排汗不畅、呼吸困难的折腾,尤其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三高”病人,在炎热的夏季非常容易诱发“脑卒中”,又叫“热中风”。从合肥市几大医院临床收治病人的情况看,70岁以上老人“热中风”的比例,明显高于冬季的“脑中风”。
为什么炎热天气下“三高”病人容易“热中风”呢?专家指出,高温之下,人体通过排汗调节体温,汗出得多,血液黏稠度就会增加,输往大脑的血液受阻变缓,此时如果活动量稍大,需氧量增加,强迫心脏泵血供氧,于是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动脉血管承受不了负荷,“热中风”的可能性当然就随之增加。
专家指出,炎热天气下,“三高”病人一定要注意补充水分,一日三餐要以稀为主,以素为主,多吃芹菜、百合、木耳、蘑菇、茄子、西红柿、黄瓜、苦瓜等维c含量丰富的蔬菜,适当补充盐分,但高血压病人不可吃得太咸,糖尿病人吃水果要适量,尤其是西瓜不能敞开来吃。有过中风史的病人,要“盯牢”身体的各种异常变化,一旦发现头晕、头痛、半边肢体发麻、全身疲乏无力等,均是“热中风”前兆,要及早送医院抢救。老人外出一定要有家人陪伴,并尽可能带上“救心丸”等对症药物和饮用水以及遮阳散热的伞、帽、扇子、毛巾等,以防不测。
人为什么会中暑 心脏疾病引起
在热天里,由于要散发身体多余的热量,身体的血管就必须扩张,这个时候人体的皮肤、面部都发红、发烫。心脏为了适应这种大量的循环需求,就必须加倍的工作。有些人的心脏不能应付这种繁重的任务,发生循环衰竭而晕倒。这种情况称为“中暑衰竭“。如果心脏本来有病的,例如:高血压、心脏病等患者更容易中暑。
高温下心血管病人忌情绪中暑
炎热的夏季,人们往往易动“肝火”,出现心烦、急躁、发怒等情绪。心理学家将这些症状称之为“情绪中暑”。 研究表明,高温天气会影响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从而给人们的心理和情绪带来负面影响。据测算,在正常人群中,约有16%的人会在夏季发生“情绪中暑”。特别是患有心脑血管病者,由于“发火”还容易造成心肌缺血、血压升高,甚至会因此发生猝死。
只因“又跌了”突发心梗
2008年3月12号上午11点多,60多岁的老股民谢伯倒在了杨家坪银河证券公司的交易大厅里,再也没有醒过来。就在此前一个多小时,谢伯购买的股票飘绿。据抢救谢伯的120医生说,谢伯可能死于心肌梗塞,疑与股票下跌、情绪激动有关。心理专家提醒股民,年长者、身体状态不佳者、经济情况不理想者,最好是有保留地投入股票市场,否则很可能无法承受股市涨跌的刺激。
据一位知情人介绍,上午股市开盘以后出现大幅度震荡下跌,许多股民都非常着急,死者在座位上边说“又跌了”边起身去饮水处接水,再回到座位后就没了动静。后来有人摸了摸他的手,才发现全身冰凉。当120医生赶到现场,经过检查,发现老伯已经停止了呼吸,并初步判断是死于心肌梗塞。
医生提示:患有冠心病、高血压这些疾病的老年人,是非常不适宜炒股的,因为股市涨跌很容易引起情绪剧烈波动,对健康相当不利。若必须要前往证券公司,记得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等救急药物。
压力、抑郁、孤独其实很伤“心”
国际医学界首次提出有力证据,证明工作压力大、抑郁、孤独感都和心脏病有强烈的关联。
瑞典临床心脏病专家萝森瑞(Anneke Rosengren)在1项研究中比较了立陶宛和瑞典两国50岁以上男性的健康状况,结果发现立陶宛男性罹患心脏病变的机率是瑞典人的4倍。
萝森瑞指出,这两组受测对象的健康状况没有太大差异,胆固醇含量、肥胖度和抽烟习惯等也都类似;不过立陶宛男性的工作压力较高、自尊却较低,出现沮丧症状的比例是瑞典受测者的两倍以上。
测量心理压力不像和量血压那么容易,很难将潜在的有害心理社会因素逐一列表;不过医学界正试图测量敌意、焦虑等人格因素,以及工作量等外在因素对心脏病的影响。她说,社会支持人脉较差也可能会影响身体健康。
萝森瑞在研究中还发现,工作技能较差的工人患心脏病的风险比专业人士还高。
小组会议主席史维堡(Karl Swedberg)表示,他从临床经验中发现,会发生血管壁增厚的病患大多是社会压力较大的失业抽烟者;虽然年纪较大的人发生心脏病的风险较高,但心理社会压力高的年轻人也容易罹患心脏病。
与会的心脏病专家无法确定心理社会因素如何引发心脏病。不过过去曾有研究发现,肾上腺体和神经系统会分泌1种"压力荷尔蒙"。
紧张心理也可招来“隐性杀手”
在传统观念中,认为肥胖、酗酒等是造成高血压发病的主要原因,但专家指出,通常不大容易引起人们注意的不良心理因素,实际上也是导致高血压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年轻人之所以会成为高血压症候群,与此原因不无关系。升学、工作和生存压力的增大,竞争激烈,长此以往,容易导致肾上腺素过多分泌,引起血管收缩,最终诱发高血压。还有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心理状态极易在巨大工作和生活压力下难以承受,天长日久,血压也会逐渐升高。
长期从事精神紧张度非常高的职业人群,如果缺乏体育锻炼,也会轻而易举被高血压套牢。预防高血压要适时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状态,心态决定一切。
心脏病人应戒“焦”戒“躁”
对于心脑血管病病人来说,如果出现“情绪中暑”,不能等到发作时才去医院,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服药,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只要按照医生的处方及时用药,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如戒烟戒酒、控制体重、规律起居等,不但能够预防疾病,还可以减轻疾病程度,病人的生活质量也完全有可能恢复到患病前的水平,甚至比以前更健康。科学的饮食是治疗疾病的基础,合理的锻炼是康复的重要手段,而平和的心态则是疾病治疗的重要保障。因此,心脑血管病病人应注意远离焦虑、急躁的心态。
另外,预防“情绪中暑”,首先要特别注意静心养生,遇事戒躁戒怒,心平气和;其次要顺应夏季昼长夜短的特点,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计划和生活节奏,适当放缓进度,尤其要注意保证睡眠。另外,在封闭的空调房里不要呆得太久,居室要注意通风,并尽可能地参加一些户外体育活动。
“吃喝穿戴”防止中暑
炎热的三伏天,人们都感觉到热、憋闷、很多人有晕乎乎的感觉。医生提醒,炎热的天气里,一定要小心中暑。
中暑原因有三种
中暑是人体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出现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症状的总称,是热平衡机能紊乱而发生的一种急症。可以分成三种:
一种是在闷热的房间里容易出现的热射病,病人会感觉到头痛、头晕、口渴,然后体温迅速升高、脉搏加快、面部发红,甚至昏迷。
第二种是日射病,如果人们在烈日下活动或停留时间过长,直接在烈日的暴晒下,强烈的日光穿透脑组织的充血、水肿;由于受到伤害的主要是头部,所以,最开始只有头部温度增加,高的时候可以达到39℃以上,然后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继而可以出现昏迷及抽搐,但提问不一定升高。
第三种叫热痉挛,人在高温环境中,身体会大量出汗,丢失大量盐分,使血液中的钠含量过低,引起腿部甚至四肢及全身肌肉痉挛。
中暑症状有轻有重
在中暑的时候也有轻重不同的临床表现,高温环境下,人们首先可以出现“先兆中暑”,表现为多汗、口渴、无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动作不协调等。这时,如果及时转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如果上述症状严重,患者的体温升高到38℃以上,面色潮红或苍白,大汗,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心率快,血压下降有可能是轻度中暑,需要及时处理,并休息几个小时。
重度中暑时,大多数患者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昏迷。此前患者常有头痛、麻木、眩晕、不安或精神错乱、定向力障碍、肢体不能随意运动等,皮肤出汗停止、干燥、灼热而绯红,体温常在40℃以上。
8种人容易中暑
和普通人相比,有一些身体素质较差或有其他疾病的人更容易出现中暑问题,所以在炎热的天气里自己和家人就更要注意。
老年人 由于皮肤汗腺萎缩和循环系统功能衰退,肌体散热不畅。
孕产妇 因为怀孕或产后体力消耗大,身体虚弱,如果逗留在通气不良、温度较高的室内,就容易中暑。
婴幼儿 各系统发育不够完善,体温调节功能差,皮下脂肪又比较多,对散热不利。
心血管病患者 炎热天气会使心血管病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心血管的负荷。尤其是心脏功能不全的,他们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而积蓄,所以容易中暑。
糖尿病患者 机体对内外环境温度变化反映迟钝,虽然热量已经积蓄在体内,但病人的自觉症状却出现得较晚,引起中暑。
感染性疾病的患者 因为细菌或病毒性感染可以使人体产生内源性致热源,让机体产热加速。炎症还能使机体释放出一些物质,使血管痉挛收缩,更不利于散热而容易中暑。
营养不良的人 因为营养素的缺乏使血压下降,反射性地引起血管的收缩。他们还容易反复腹泻,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导致中暑。
服用抗组织胺药、抗胆碱药、安眠药等的人 血管收缩,使体温调节中枢发生障碍,容易中暑。
应对暑热小贴士
1、喝水:喝的时候要慢慢喝,不要渴了就猛喝;要喝温开水,不要喝冰水;要定时饮水,不要等口渴时再喝;要喝烧开过的水,不要喝生水;要喝新鲜温开水,不要喝“陈”谁;还可以多喝加淡盐的温开水。
2、喝一些稀释的电解质饮料:要远离酒精、咖啡因和香烟。
3、慢慢地适应气温的转变:从事户外活动的时候要放慢速度,不要逞强。
4、及时散热:当过于炎热的时候应该用冷水冲淋头部及颈部,让水分蒸发帮助散热。
5、留意体重变化:中暑有可能导致身体在连续几天内逐渐虚弱,所以如果出现体重在数天内直线下降的情况,应该加以留意。
6、外出戴帽子:夏天外出要戴帽子减缓头颈吸热的速度,特别是秃头或发量不多的人。
7、外出不要打赤膊:以免吸收更多的辐射热,通风的棉衫和赤膊相比更有消暑的作用。
8、穿浅色的衣服:棉花及聚酯合成的衣物最为透气。
9、多吃各种瓜类:冬瓜利尿消炎、清热解毒;丝瓜解暑祛风、化痰凉血;苦瓜祛暑清心;黄瓜种的纤维素可以排除肠道中的腐败食物,降低胆固醇;南瓜补中益气,消炎止痛。
10、多吃凉性蔬菜:番茄、茄子、生菜、芦笋等等。
11、多吃苦味菜:有利于泄暑热和燥暑湿,苦瓜、苦菜、苦丁茶、苦笋都是夏季防暑的上乘食品。
12、多洗澡:帮汗水离开人体。
13、保证充足睡眠: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不宜在炎热的中午强烈日光下过多活动。
心中有“数”好避暑
入了伏,要避暑,心中要有四个“数”,天气预报常常听,科学数据记心中。
1、气温指数:研究表明,盛夏的气温每升高1℃,都可能对身体弱者或老年人产生不良影响,因而气温的高低本身就有警示作用。比如33℃时,人就会有热的感觉,这是防暑降温的起始温度。35℃时,人体赖以散热的辐射、对流、传导形式逐渐减弱或停止,蒸发(出汗)便是最重要乃至唯一的散热方式。因此,此时应及时补足水分及钾、钠、镁等电解质。37℃,一级警报!一些人,特别是体质较弱者的心肺会不堪重负,可能出现意外,这时应该进行物理降温和药物防护。医学家认为,当气温升高到38℃,或虽然气温是35℃,但湿度过大时,便是可能发生中暑、心脑血管意外的天气。这种天气状况下,人的皮肤血流量会增加3倍以上,心输出量增加50%——70%,因而可以使心衰的发生率增加1倍,使心脏病的死亡率增加1.5倍。
2、中暑指数:有的电台、电视台在进行气象预报时,常报告中暑指数。中暑指数分5级,到了第4或第5级,即“易中暑”或“极易中暑”时,人们就该采取相应措施以防中暑了。
3、疾病风险指数:有的电台、电视台在进行气象预报时,常报告疾病风险指数。疾病风险也分为5级:少、偏少、一般、偏多、多。疾病包括呼吸道感染、哮喘、脑溢血、脑梗死、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八种常见病。当听到这些疾病的风险指数是“偏多”或“多”时,应倍加防范。
4、室内调节最佳温度:室内温度调节是抵御酷暑高温的重要措施。调节到多少为好?根据日本医学专家的研究,最适宜的室内空调温度是:穿西装打领带,最适宜的平均温度为24.4℃;上着短袖衬衣,下着薄面料裙、裤的女子,适宜温度为27.8℃,男女平均有2——3℃的差别。总的来说,最适宜的空调温度为27——28℃,不应低于24℃。此外,室内温度还应随室外温度的变化进行调整,以室内外温差小于5℃为宜。
炎炎夏日小心中暑3种症状
一、中暑的具体症状:
1、发热,乏力,皮肤灼热,头晕,恶心,呕吐,胸闷。
2、烦躁不安,脉搏细速,血压下降。
3、重症病例有头痛剧烈,昏厥,昏迷,痉挛。
二、中暑的分类及对应症状:
1、先兆中暑:高温环境下出现大汗,口渴,无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等,体温不超过38℃。
2、轻度中暑:上述症状加重,体温在38℃以上,面色潮红或苍白,大汗,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心率快,血压下降等呼吸及循环衰竭的症状及体症。
3、重度中暑:
①中暑高热: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调,散热困难,体内积热过多所致。开始有先兆中暑症状,以后出现头痛、不安、嗜睡、甚至昏迷,面色潮红,皮肤干热,血压下降,呼吸急促,心率快,体温在 40℃以上。
②中暑衰竭:由于大量出汗发生水及盐类丢失引起血容量不足。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血压降低,呼吸快而浅,神志不清,腋温低,肛温在38。5℃左右。
③中暑痉挛:大量出汗后只饮入大量的水,而未补充食盐、血 、钠及氯降低,血、钾亦可降低。患者口渴、尿少、肌肉痉挛及疼痛,体温正常。
④日射病:因过强阳光照射头部,大量紫外线进入颅内,引起颅内温度升高(可达41~42℃),出现脑及脑膜水肿,充血。故发生剧烈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耳鸣、眼花、烦躁不安、意识障碍、严重者发生抽搐昏迷,体温可轻度升高,上述情况有时可合并出现。
这样吃苦瓜小心中毒
吃得苦中苦,真的能让苦夏不苦吗?苦味食物容易有毒,你知道吗?
苦瓜
苦瓜多在七、八月份成熟,是备受人们喜爱的夏季时令蔬菜,因含有罗汉果苷和苦瓜素等成分,而具有特殊的苦涩口感,也是很多人最常吃的‘苦’。
从苦瓜中提取出苦瓜多糖、苦瓜素、类黄酮等成分,它们在体外和动物试验中被证实具有一定的降血糖、降血脂、抗病毒、抗肿瘤等作用。也因此,苦瓜常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多种功效’的‘神奇蔬菜’。但事实并没有这么神奇。
请记住:提取物的作用,不能等同于吃苦瓜就特定功效。
吃苦瓜并不能把糖尿病吃好
比如临床试验的结果,有的支持‘苦瓜降糖’,有的却发现苦瓜和安慰剂的作用并没有显著区别。因此,苦瓜作为蔬菜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但是日常食用苦瓜不可以治疗高血糖或者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仍需遵医嘱进行治疗。
小心苦瓜籽中毒
苦瓜籽,含有一些成分可能会引起人的不适造成中毒。在食用苦瓜时,需要将苦瓜籽剔除干净。
苦瓜,在动物试验中表现出了较强的抗生育作用,包括使小鼠的精子不能正常作用、引起怀孕小鼠的早期和中期流产等。不过,这种抗生育作用,目前并没有在人体上得到证实。
炎炎夏日小心情绪中暑
气温升高 自杀率上升
人的情绪与外界环境有密切联系。一般来说,低温环境有利于人的精神稳定,一旦温度上升的幅度增大,人的精神、情绪就会产生波动。据报道,英国伦敦精神疾病研究所研究了1993年1月到2003年12月日平均气温与日平均自杀率的关系,发现日平均气温超过18℃,自杀的人数就有所上升;日平均气温每上升1℃,自杀率就增加3.8%。
高温引起自杀率上升的原因可能与心理、生理或社会因素有关。研究人员说,高温使一些人变得过于兴奋、富于攻击性和冲动。
在高温天气里,除身体会中暑外,人的情绪也会中暑。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气象条件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就明显增强,这时人容易情绪失控,频繁发生摩擦或争执的现象,这种情况就是“情绪中暑”,又叫夏季情感障碍综合征。
心态平和 避免“情绪中暑”
“情绪中暑”的人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一是情绪烦躁,常会因微不足道的小事,与家人或同事闹意见,而自己则觉得内心燥热,头脑糊涂,不能安下心来思考问题,经常丢三落四忘掉事情。
二是心境低落,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了,觉得日子过得没劲,对同事和家人缺乏热情。此种情况清晨稍好,下午变坏,晚上更甚。
三是行为古怪,常会固执地重复一些生活动作。“情绪中暑”者除表现为情绪不稳、焦躁易怒外,同时还伴有头胀痛、胸闷、心跳加速和睡眠不好等症状。
防治“情绪中暑”,应从下面几方面去做。
一是静心养生,越是天热越要“心静”,以避免不良刺激。
二是心理纳凉,可采用“心理暗示”和“心理纳凉”等法调整情绪,想象自己处于大自然之中,绿树摇曳、飞泉漱玉,使你心旷神怡、心平气和。
三是调整起居,保证充足的睡眠。四是注意饮食调理,多食营养丰富的果蔬和蛋白质,并适当食用姜、葱、蒜、醋。
耳朵痛小心中耳炎
第一:预防感冒
研究发现,大多数的中耳炎都是由于身体感冒所导致的。感冒的时候咽鼓管就会不通气,这样就容易渗透进入耳朵中,出现渗透性中耳炎。夏天正式感冒的高发季节,平时一定要注意保养。
第二:不要让水进入外耳道
平时在洗澡洗头或者是有用的时候,一定要避免耳朵进水。如果耳朵中进水了,那么应该立即用棉签将耳朵中的水分吸出,这样能够更好的保持外耳道的干燥以及清洁。
第三:尽量不要掏耳朵
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掏耳朵的习惯,认为这样能够令耳朵中更加的干净。小编建议大家在掏耳朵的时候最好不要用尖锐的物品进行,并且一定要保持器皿的干净。科学家告诉我们,成年人的外耳道距离鼓膜的位置仅仅只有三点五厘米,所以很容易受伤。想要清洁耳朵,那么可以用棉签进行清洁,并且力道不能够太大,也不要深入。
第四:注意休息
如果长时间进行工作或者是保持同一个动作,这样很容易导致耳朵中的一些血管神经受到压迫,也容易导致耳朵痛的情况出现。平时要学会放松自己,坐下来的时间不能够超过一个小时,进行适当的运动,同时放松颈部。
高温天气小心情绪中暑
据悉,每年夏天医院的心理门诊都会收治一些情绪中暑的病人。邱宜斌说,情绪中暑来源于生活、工作、情感等方面的压力,当累积到一定程度,就容易被高温“引爆”,作出一些极端的事情,如骂人、打人等。每年夏天都有不少人中招。
出现情绪中暑会有哪些表现呢?一般来说,人的情绪稳定性下降,不良易感性增强,容易烦躁、暴躁、紧张、心神不定,常会因微不足道的小事发火。还有的人会出现情绪低落,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容易悲观。还有的人会出现睡眠质量下降、食欲下降等身体不适。如果在高温天气持续出现了上述类似症状,应及时请专业人士进行鉴别,介入处理。
邱宜斌说,三类人群要特别当心情绪中暑:平时工作和生活压力较大者;平时情绪起伏较大者;不善于沟通者。高温恶劣的外部环境更容易激发负面情绪的现象化,原本就比较暴躁的人,高温无疑是“火上浇油”。
耳朵痛小心中耳炎
耳朵疼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最为常见的原因就是耳朵发炎了,导致各种病变,例如中耳炎就是其中的一种。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一起说说耳朵痛是怎么回事,来了解下吧!
耳朵痛是怎么回事
专家介绍,耳朵痛很有可能是耳朵中隐藏了某一些的疾病,最为常见的一种就是中耳炎,它会导致中耳部分或者是全部都出现发炎的情况。症状主要表现为耳朵内部疼痛,身体出现怕冷发热的情况,小便的颜色也变得发黄或者是发红,身体出现便秘以及嘴巴发苦的情况,同时听力也会下降。如果身体出现了这些情况,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
如果是身体出现了中耳炎,那么耳朵就会疼痛,特别是患有急性中耳炎的患者,耳朵会出现持续性的隐隐作痛。如果是慢性中耳炎患者,那么耳朵的疼痛情况就不是那么的明显。在疼痛的情况下,还有可能伴随有耳朵闭塞以及闷胀感。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大家可以选择按压住耳屏,这样能够缓解闷胀感,同时疼痛也会减弱。
一般情况下,耳朵痛还会伴随有听力下降以及耳鸣的症状。这个时候一定要学会每天检查自己的身体,例如一只耳朵听力下降的情况是比较难引起注意的,平时一定要注意身体状况。
除了一些突然感觉到耳朵疼痛的情况,也有一些人在吞口水的时候也会感觉耳朵痛,这是怎么回事呢?
专家告诉我们,一般导致耳朵痛的原因都是由于中耳炎导致的。而一般情况下我们将中耳炎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于感冒所导致的化脓性中耳炎。另外一种则是不流脓的中耳炎,这个时候仅仅是感觉到耳朵闷闷的,并且听力也会下降容易出现耳鸣的症状,这种症状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耳咽管中出现了炎症,导致耳朵中的压力变化,所以出现中耳炎。第二种情况就会导致我们平时在吞口水的时候也会耳朵痛了。
吞口水也会耳朵痛这种中耳炎大多数都是由于细菌感染所导致的急性情况。想要能够快速的令身体恢复健康,那么选择抗生素是一个非常棒的治疗。另外,最好能够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常见的就有头孢类以及青霉素这些。如果想要能够再快一些,点滴也是一个好方法。
耳朵痛怎么办
上面我们和大家介绍了身体出现耳朵痛的主要原因,最重要的一种就是中耳炎。那么,平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耳朵痛的情况呢,日常又需要养成哪些良好的生活情况,具体如下:
想要治疗中耳炎,小编建议大家孔能够选择一些保守的治疗方法,这样更加的安全一些。例如使用双氧水来清洗耳朵,并且适当的服用一些阿莫西林等。除了西医的方法之外,也可以选择中医,使用牛黄解毒丸等,平时也要多喝水,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少碰具有刺激性的食物。
日常需要注意的事情如下:
第一:预防感冒
研究发现,大多数的中耳炎都是由于身体感冒所导致的。感冒的时候咽鼓管就会不通气,这样就容易渗透进入耳朵中,出现渗透性中耳炎。夏天正式感冒的高发季节,平时一定要注意保养。
第二:不要让水进入外耳道
平时在洗澡洗头或者是有用的时候,一定要避免耳朵进水。如果耳朵中进水了,那么应该立即用棉签将耳朵中的水分吸出,这样能够更好的保持外耳道的干燥以及清洁。
第三:尽量不要掏耳朵
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掏耳朵的习惯,认为这样能够令耳朵中更加的干净。小编建议大家在掏耳朵的时候最好不要用尖锐的物品进行,并且一定要保持器皿的干净。科学家告诉我们,成年人的外耳道距离鼓膜的位置仅仅只有三点五厘米,所以很容易受伤。想要清洁耳朵,那么可以用棉签进行清洁,并且力道不能够太大,也不要深入。
第四:注意休息
如果长时间进行工作或者是保持同一个动作,这样很容易导致耳朵中的一些血管神经受到压迫,也容易导致耳朵痛的情况出现。平时要学会放松自己,坐下来的时间不能够超过一个小时,进行适当的运动,同时放松颈部。
耳朵痛的原因有很多,想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平时一定要注意耳朵健康,不要经常掏耳朵,同时避免耳朵进水。生活中也要保持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休息,这样才能够远离耳朵痛的情况。
最容易中暑的三个部位
眼睛晒“中暑”
别的地方都遮住了,可眼睛还肆意地接受着周围的强光。小心!眼睛也会“中暑”。眼睛长期暴露在强烈的光线下,不仅会增加未来患白内障的风险,还可能引发干眼症。杨威提醒,最好选择有随光渐变能力的墨镜,这样保护眼睛,效果更佳。
后脑勺怕阳亢
后脑勺也是一个容易被阳光炙烤的部位,而且它似乎对热不太敏感,经常头发都晒得很烫了,自己还未察觉。杨威说,血气往上走,头上汇集了督脉、太阳经和膀胱经,是阳气极旺盛的地方,要是再让阳光这么一烤,很容易出现阳亢,进而发生头晕,甚至突然晕厥。所以,别以为后脑勺扛晒,还是打把伞,或戴顶帽子保护一下吧。
小腿惧冷风
小腿不容易被阳光直晒。可是,如果一热一冷的话,小腿也会受不了。外面气温高,小腿的毛孔都打开了,突然进入到冷气室内,可能会发生邪气入侵,并淤阻于体内,导致脉络不畅,于是小腿就会有麻木、疼痛的感觉。杨威建议,从脚向膝盖按摩小腿内侧,可以帮助疏通血脉。另外,坐着的时候,应该将小腿放高一点,更有利于血液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