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山姜的注意事项
食用山姜的注意事项
《纲目》云:“山姜,生南方。叶似姜,花赤色,甚辛;子似草豆蔻,根如杜若及高良姜。”又引苏颂云“山姜花、茎叶皆姜也,但根不堪食,是与豆蔻花相乱而微小耳。花生叶间,作穗如麦粒,嫩红色。”果实供药用,为芳香性健胃药,治消化不良,腹痛、呕吐、噫气,慢性下痢。在浙江、福建亦有报道以该品代砂仁用。根茎性温,味辛,能理气止痛,袪湿,消肿,活血通络,治风湿性关节炎,胃气痛,跌打损伤。
现在你知道山姜怎么吃最好了吧!山姜的吃法虽然简单,但是效果却很好,主治脘腹冷痛;肺寒咳嗽;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劳伤吐血。
山姜的功效与作用 温中散寒
山姜,性热、辛、无毒,《贵阳民间药草》中记载山姜“温肺,散寒。”可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等病症。
山姜的功效与作用 温中散寒
山姜性温,直接食用或煮水喝能驱散体内寒气,有温中散寒的作用,在《贵阳民间药草》中也有记载:“山姜根茎及叶:温肺,散寒,止咳。” 适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冷痛等病症的缓解治疗。
山姜的功效与作用 活血散瘀
山姜对呼吸和血管运动中枢有兴奋作用,能促进血液循环,有活血散瘀的功效,适宜用于跌打损伤、月经不调、劳伤吐血之症的缓解治疗,尤其是手脚冰冷、寒性冷痛的经期妇女,服用一碗红糖山姜水能很好驱寒暖胃,缓解经痛。
汗斑怎么治才能根除 配方一
材料:鲜山姜20g,酸醋100ml;
用法:将山姜洗净、捣碎,置于酸醋中浸泡12个小时;
先用肥皂水洗净患处,用棉签蘸药水涂在患处,每日一次。
砂仁与艳山姜莫混淆
砂仁与艳山姜都是姜科植物,但不同属,使用时不可混淆。
艳山姜与砂仁都是姜科植物,因此,有不少地方将艳山姜当成砂仁来用。
依据《中华本草》记载,对艳山姜与砂仁做了比较。
一是药物来源不同:
同为姜科,但一个是山姜属,一个是砂仁属。
二是用药部位不同:
一个用成熟的果实或种子;一个用根茎和果实。
三是性味归经不同:
砂仁药性辛温,归脾胃肾经;艳山姜辛涩温,归经不详。
四是所含化学成分不同:
砂仁果实、种子含挥发油、微量元素;艳山姜果实含黄酮类物质,根茎含挥发油。
五是药理作用不同:
砂仁抗血小板凝剂、对消化系统有作用、有明显镇痛作用,能明显减少小鼠抗体细胞数;艳山姜目前尚缺现代药理研究。
六是功用主治不同:
砂仁具有行气调中、和胃醒脾、化湿消滞、止痛安胎的功效。主治腹痛痞胀,胃呆食滞,噎隔呕吐,寒泻冷痢,妊娠胎动,为醒脾调胃要药。艳山姜温中燥湿,行气截疟,主治心腹冷痛,雄腹胀慢,消化不良,呕吐泄泻,疟疾。
山姜的功效与作用
1.对离体胸管平滑肌的影响山姜小剂量对豚鼠小肠无影响,大剂量呈抑制作用,和山姜对乙酸胆碱和氨化钡引起的大鼠肠管紧张性、强直性收缩均有部分始抗作用,和山姜的挥发性部位,可使兔肠管轻度兴奋,然后转入明显抑制,张力降低,收缩频率减慢,振幅减少,并随着浓度不同能部分或完全拮抗乙酸胆碱、氯化钡引起的肠管兴奋和痉挛。
2.抗溃疡作用 山姜水煎剂灌胃对幽门结扎型、应激型及利血平型大鼠实验性胃溃疡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对蚓噪美辛(消炎痛)型胃溃疡作用不明显。它能增加胃液及胃蛋白酶活性,降低总酸度与游离酸度,对高体胃条有短暂收缩兴奋作用,随即转入抑制,降低胃张力和抽抗乙酸胆碱引起的胃收缩。
3.抗菌作用体外试验,山姜煎剂对结肠炎耶尔森菌和摩根变形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是1/160(抑菌力达中度),最低杀菌浓度(MBC)是1/80(杀菌乃为低度),对福氏痢疾杆菌的抑杀菌作用分别是1/40和1/10,属低度有效,对肠毒素型大肠杆菌均不表现抑、杀菌作用。
4.毒性小鼠灌服山姜25g/kg(最大容积)1次,观察3d均未见小鼠中毒症状和死亡。大鼠每日灌胃山姜热浸液1.62g/kg,连续30d,结果各组间体至增加光明显差异。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病理检查无特殊异常。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肺;胃经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祛风;活血。主脘腹冷痛;肺寒咳嗽;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劳伤吐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捣烂调酒搽;或煎水洗。
【附方】1.陶弘景:腹中冷痛,煮服甚效。2.《本草拾遗》:去恶气,温中。治中恶霍乱,心腹冷痛,功用如姜。3.《草木便方》:解大毒,行血消瘀,透筋骨。治风湿四肢麻木,煎服;中风顽痹,煎汤洗。4.《峨嵋药植》:治无名肿毒。5.《贵阳民间药草》:根茎和叶:温肺,散寒,止咳。6.《四川中药志》:根茎:治劳伤吐血,跌损瘀血停滞,月经不调。
【各家论述】1.《本草拾遗》:山姜根及苗,并如姜而大,作樟木臭。2.《本草图经》:山姜花、茎叶皆姜也,但根不堪食,是与豆蔻花相乱而微小耳。花生叶间,作穗如麦粒,嫩红色。3.《纲目》:山姜,生南方。叶似姜,花赤色,甚辛;子似草豆蔻,根如杜若及高良姜。今人以其子伪充草豆蔻,然其气甚猛烈。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功能主治
温中燥湿;行气止痛;截疟。主治心腹冷痛;胸腹胀满;消化不良;呕吐腹泻;疟疾。
药理作用
大草蔻叶的水、醇提取物能抑制离体蛙心,收缩离体豚鼠肠管,对蟾蜍腹直肌无作用,对小鼠毒性很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种子或根茎3-9g;种子研末,每次1.5g。外用:适量,鲜根茎捣敷。
实用价值
编织品
台湾原住民排湾族及鲁凯族采用艳山姜的茎状叶鞘,于花期前采收晒干后,提取纤维以编织成绳索、置物蓝、盘、篓、凉席或草席等编织品,北方澳渔民则编织成大绳索以绑铁锚。
食用价值
早期台湾原住民平埔族中的西拉雅及马卡道族人,用作包裹粽子,台湾南部居民亦称艳山姜为肉粽叶仔,同时亦有于枕垫传统糕粿及麻薯 ,味道与竹叶不相似。嫩茎可作姜的替代品。另外,在四川泸州以及重庆与贵州部分地区,用艳山姜叶包裹黄耙。
观赏价值
花叶艳山姜叶片宽大,色彩绚丽迷人,是一种极好的观叶植物。衬托在蜡石下,给人生机盎然之感。种植在溪水旁或树荫下,又能给人回归自然、享受野趣的快乐。
汗斑怎么治疗你了解吗
如何治疗汗斑-偏方治疗
在汗斑的治疗方法中有很多人用汗斑偏方来治疗汗斑,民间也流传很多治疗汗斑的偏方,如西红柿治疗汗斑、山姜治疗汗斑等。
西红柿是天然抗氧化剂,里面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蕃茄红素。维生素C可以预防感冒、治疗坏血病。蕃茄红素它是可以使西红柿变红的天然色素,它在人体的作用类似于胡萝卜,是一种很强的抗氧化剂,但是对于皮肤表层的病毒是无能为力的。
山姜为姜科植物的根茎,是一种药材,山姜具有温中,散寒,祛风,活血之功效,在使用山姜治疗汗斑偏方时建议在听医生所说的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使用。
偏方治疗汗斑在医学上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建议患者一定要谨慎使用。使用不当可能导致毒副作用。
如何治疗汗斑-中药疗法
中药一般多采用白附子10g,五倍子30g,硫黄20g,枯矾15g,用锤子捣烂成沫,再用食醋均匀搅拌成糊状,这种治疗方法往往需要坚持的时间很长,很多患者难以坚持,患者可使用汗斑组合疗法替代治疗。
如何治疗汗斑-汗斑组合疗法
对于如何治疗汗斑,尚康医师建议您使用汗斑组合疗法,汗斑组合疗法是采用外用祛风燥湿润肌皮肤膏+抗氧化剂。其外用润肌皮肤膏主要是采用高度浓缩分子间隙更小,能够有效的渗透皮肤底层、打通毛孔间隙、清除病毒、修复肌肤。并且是中国皮肤病协会认定产品。获得国药准字号!而口服抗氧化剂不仅能淡化现有汗斑遗留色素,而且能抑制糠秕孢子菌密度增加。
山姜的营养价值 降血压、降血脂
山姜中所含的山姜素有抗菌、抗氧化、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止吐、镇痛等作用。
山姜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山姜可以和家姜食用吗
适量吃可以。
家里常吃的生姜,其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的功效,常用于风寒感冒,脾胃寒症,胃寒呕吐,肺寒咳嗽,解鱼蟹毒,搭配山姜同吃,可以增强其热性,加强散寒、化瘀、杀菌等作用,但不宜多吃,以免助火伤阴,对健康不利,而且需注意热盛及阴虚内热者忌吃。
山姜食用方法
材料:山姜15克,粳米50克。
做法:将山姜洗净,放入煮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开火煎30分钟左右,然后去渣取汁,备用。将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倒入备好的药汁,一起熬煮成粥即可。
用法:空腹服用。
功效:温中散寒。治胃寒作痛或寒霍乱、吐泻交作、腹中疼痛等。
材料:粳米100克,羊骨500克,陈皮6克,山姜6克,生姜6克,草果3克。
做法
(1)将羊骨洗净并锤破放入铝锅内;
(2)加入生姜、食盐、山姜、草果、陈皮及适量清水;
(3)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熬熟,滗出汤汁,待用;
(4)将粳米淘洗干净后放入锅内,加入1000克羊骨汤;
(5)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熬煮至粥熟即成。
功效:具有健骨强腰之功效,适用于虚劳引起的腰膝无力、骨质疏松等症。
材料:山姜70克,藿香50克,黄酒500毫升。
做法:先将山姜用火炙出焦香,打碎,藿香切碎,置砂锅中,加入黄酒,煮至三四沸,过滤去渣即成。
功效:本品具暖胃散寒,芳香化浊,理气止痛之功效。适于胃寒呕吐,脘腹冷痛,霍乱吐痢者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