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宝宝低血糖症是怎样造成的
新生宝宝低血糖症是怎样造成的
有些婴儿比常见的婴儿早产,而此类婴儿通常蛋白质贮存不足,糖原异生功能低下。代谢率高,糖分的需要量多,又补充不足,所以导致婴儿低血糖。而此类婴儿可多服用糖类高的食物加以补充。代谢缺陷得到相应的调整,婴儿也得到相应安全保障。所以,早产的父母要特别注意,对于早产的宝宝,要多加呵护,多补充蛋白,糖类。减少低血糖概率的发生。
小宝宝刚出生的时候,有些可能会有些许的内分必失调,而内分必失调呢也会导致低血糖的发生。做一些适当的调整,宝宝也一定会健康,妈妈爸爸们也不用太担心。健健康康的宝宝,是每一个爸爸妈妈的心愿。儿女的健康才是妈妈爸爸放心的保障。所以,大家一起加油做个好的,健康的宝宝。
新生儿低血糖症护理
新生儿低血糖系指新生儿全血血糖<2.2毫摩尔/升(40mg/分升)者。在新生儿期较常见,其发生率在足月儿中约占1‰—3‰,早产儿占43‰,SGA儿可达60/‰临床分早期过渡型、继发型、典型或暂时性低血糖症、严重反复发作型等4型。由于新生儿脑细胞代谢需要大量糖,血糖过低可导致脑细胞不可逆的损伤。因此不论有无症状,对于新生儿低血糖都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诊断要点]
一、病史
1.母亲多有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史。
2.患儿有红细胞增多症、ABO或Rh血型不合溶血病、围产期窒息、感染、硬肿症等病史,尤其是早产儿多见。
3.也可见于高胰岛素血症、遗传代谢缺陷病如半乳糖血症、糖原累积病患儿。
二、临床表现
1.症状多发生在生后数小时至一周内,表现为嗜睡、拒乳、震颤、呼吸暂停、阵发性青紫、昏迷、眼球异常转动、心动过速,有时多汗、苍白和体温不升。
2.也有表现激惹、兴奋和惊厥,以微小型和局限型惊厥为多见。
3.另有一大部分为无症状性低血糖,尤其多见于早产儿。
三、辅助检查
1.血糖测定:是确诊和早期发现本病的主要手段,对有可能发生低血糖者应于生后第3、6、12、24小时监测血糖。
2.胰岛素测定:正常空腹血浆胰岛素一般<71.8毫摩尔/公斤。胰岛细胞增生症或胰岛腺瘤患儿可增高。
3.糖耐量试验:
4.胰高血糖素耐量试验:
5.其他检查:根据需要可查血型、血红蛋白、血钙、血镁、尿常规与酮体,必要时做脑脊液、X线胸片、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呼吸暂停、惊厥为主要表现时需与低钙血症、颅内出血等相鉴别。
[治疗原则]
一、预防
比治疗更为重要,对可能发生低血糖者从生后1小时即开始喂10%葡萄糖每次5—10ml/kg,每小时1次,连续3—4次;生后2—3小时提早喂奶。
二、补充葡萄糖
1.对低血糖患儿,立即用25%葡萄糖2—4ml/公斤,按lml/分钟的速度静滴,随后继续滴入10%葡萄糖液。
2.如不能维持正常血糖水平,可将继续滴入的葡萄糖液浓度改为12.5%—15%,以8—10mg/(kg.分钟)的速度滴入。
3.如血糖已>2.2毫摩尔/升1—2天,则改为5%葡萄糖液滴入,以后逐渐停止。
4.在血糖稳定以前,每日至少测血糖1次。
三、激素疗法
1.肾上腺皮质激素:如用上述方法补充葡萄糖后,仍不能维持血糖正常水平者,可加用氢化可的松5—10mg/(kg.日),或强的松1mg/(公斤。日),至症状消失、血糖恢复后24—48小时停止,一般用数日至1周。
2.胰高血糖素:0.1—0.3毫克/公斤肌注,必要时6小时后重复应用,也有一定疗效。
3.肾上腺素、二氮嗪和生长激素:仅用于治疗慢性难处理的低血糖症。
四、治疗原发病
新生儿体温过低怎么办
新生宝宝低体温是指核心(直肠)体温低于35℃,会出现体温过低、体表冰冷、反应低下等特征。低体温不仅可引起皮肤硬肿,并可使体内各重要脏器组织损伤,功能受累,甚至导致死亡。宝宝体温过低时,可以尝试以下的做法:
1、新生儿居室温度一般应维持在18—22℃。
2、新生儿的衣服、包被最好选用新棉花和柔软舒适的棉布制作,以保证良好的保暖性。
3、爸妈要经常摸一摸宝宝的四肢,如果发现手脚冰凉,表明保暖不够,可以增加棉被或使用热水袋保暖。
4、保暖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将新生儿抱在怀里,以自己的体温为新生儿保暖。
5、如果在采取了一定措施后,宝宝的体温仍然很低,爸妈要应立即送宝宝到医院诊治
饥饿性低血糖到底是怎样的
广泛性肝病可引起饥饿性低血糖(非心源性肝硬化病人引起低血糖罕见)。非糖尿病病人中出现自身免疫性低血糖罕见,发病机制不清楚。在胰岛素抵抗的糖尿病病人出现的胰岛素受体抗体及黑棘皮病有时出现的胰岛素受体抗体,有类似胰岛素的作用,可诱发饥饿性低血糖。
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有时出现饥饿性低血糖,一般无特殊原因。胰岛素治疗中的糖尿病性肾病的病人,由于胰岛素降解减少及对胰岛素需求减少,可出现低血糖症。任何年龄的恶液质和内毒素休克病人可出现饥饿性低血糖症。伴生长激素和皮质醇缺乏的垂体功能低下病人可出现饥饿性低血糖症。在非糖尿病病人中,艾迪生病(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引起低血糖罕见,但在饥饿时可出现,在Ⅰ型DM病人中发生率增高,经常出现低血糖症及对胰岛素需要量减少。
伴早发Ⅱ型DM的反应性低血糖特点是肾上腺素神经症状出现在进餐后4~5小时,在开始餐后高血糖持续一定时间后,出现异常低血糖。这是因为胰岛素分泌时间延迟和过度分泌造成的。有些医生对此有异议。
饮食性低血糖症是另一类反应性低血糖症,常发生在有胃肠道手术史病人(胃切除术,胃-空肠吻合术,迷走神经切除,幽门成形术),食物进入肠道加快,肠道对食物吸收亦加快,进餐诱发的胰岛素分泌反应增强,常出现在进餐后1~3小时。特发性饮食性低血糖见于未曾有胃肠道手术病人,十分罕见。
低血糖的病因有哪些
低血糖症是血葡萄糖浓度低于正常的一种临床现象,常见的原因有胰岛素瘤,特发性功能性低血糖症。在正常情况下,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受血糖浓度调节。当血糖下降时,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减少甚至停止。胰岛素瘤组织缺乏这种调节机制,虽然血糖明显降低而继续分泌胰岛素,使血浆胰岛素浓度绝对过高,从而使血糖下降。低血糖多在服糖后2小时~3小时出现。
特发性功能性低血糖是由于情绪不稳定,各种精神刺激、忧虑、焦虑诱发、血管舒缩不稳定而致使神经体液对胰岛素分泌或糖代谢调节不稳定,或因迷走神经紧张性增高使胃排空加速及胰岛素分泌过多,胃大部分切除、胃空肠吻合术、伴有或不伴有迷走神经切除的幽门成形术时,进食后食物迅速移至小肠,结果导致食物的迅速吸收,促进胰岛素过早分泌。低血糖多在服糖后2小时~4小时出现。
低血糖的病因主要有:
(一)空腹低血糖:见于
1. 葡萄糖利用过度:
(1)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瘤;肥胖型糖尿病人的新生儿(母亲有高胰岛素血症);药物(如过量应用胰岛素、磺脲类降糖药、水杨酸盐、心得安、双异丙苄胺、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胰岛素自身免疫性低血糖。
(2)肿瘤:如巨大间质瘤、原发性肝癌、胃肠道肿瘤及淋巴肉瘤等。
2. 葡萄糖生成不足:
(1)内分泌疾病: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甲减等。
(2)肝糖原累积病。
(3)严重肝病及肝淤血。
(4)晚期肾病。
(5)半乳糖血症(因半乳糖1磷酸尿嘧啶核苷转化酶缺陷,使半乳糖不能转化为葡萄糖)。
(6)其他:长期酗酒(抑制糖原异生);脓毒血症;饥饿;恶液质;剧烈运动等。
(二)餐后(反应性)低血糖:见于
1.功能性低血糖(情绪不稳定和神经质,中年女性多见)。
2.滋养性胰岛素功能亢进 :如胃切除手术的一倾倒综合症;幽门成形术及胃空肠吻合术后。
3.儿童特发性自发性低血糖。
4.轻型早期糖尿病(胰岛素峰值延迟)。
(三)药物(诱导性)低血糖症
1.降血糖药诱导性低血糖症:
①胰岛素用量过大或相对过大或不稳定性糖尿病;②磺脲类降血糖药,尤其是格列苯脲(优降糖)较多见;③双胍类和α-糖苷酶抑制剂降血糖药较少见。
2.非降血糖类药诱导性低血糖症:
常见有柳酸盐类,抗组胺类,保泰松,乙酰氨基酚,四环素类,异烟肼,酚妥拉明,利舍平,甲巯咪唑,甲基多巴,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酒精性低血糖症等,约50种药可诱发低血糖症。
小儿低血糖症的预防
新生儿大脑发育快,需要消耗大量的葡萄糖,如果来源不足或生成障碍,引发低血糖的话往往造成严重后果,轻者智力发育迟缓,重者可出现智力低下、白痴。宝宝体内血糖浓度越低,持续时间越长,脑损伤程度越重。因此,预防低血糖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小儿低血糖症?
1、早开奶。生后半小时内开始喂奶,24h内每2小时喂1次,夜间不少喂。
2、补充葡萄糖。对可能发生低血糖的宝宝,生后1h即开始补充葡萄糖。
3、输注葡萄糖。体重低于2kg、窒息儿、复苏困难或时间长者,应尽快给予5%~10%葡萄糖液2~6ml/kg。此时输注葡萄糖液浓度不应太高,以防止高渗血症和高血糖症。
对于经常有低血糖症晕倒小儿,应适度多给予含糖量高的食物,或者一日进餐4~5次,或者在孩子睡前或夜里醒来时让喝一杯奶或糖水,以预防饥饿导致低血糖。
第一次喂奶的最佳时间
宝宝生下来2小时之内是第一次哺乳的最佳时间,这是因为除了上述初乳的好处以外,新生宝宝吸吮乳头,可以引起新妈妈的神经反射,促进乳汁分泌和子宫恢复,减少产后出血。因此,早喂母乳对新生宝宝的健康和新妈妈身体的恢复都有利。
早喂奶还可以预防小儿低血糖的发生,减轻生理性体重下降的程度。所以,只要新妈妈情况正常,分娩后即可让新生宝宝试吮新妈妈的乳头,让宝宝尽可能早地吃到初乳。
在新生儿出生后20~30分钟时吸吮能力最强,如果未能得到吸吮刺激,将会影响以后的吸吮能力,而且在出生后1小时是新生儿的敏感时期,是建立母子相互依恋感情的最佳时间。
即使妈妈暂时没有初乳,也应该让宝宝吮吸,这样既能培养感情,也能促进乳汁尽早分泌。
新生儿第一天喝多少奶 新生儿第一天低血糖如何喂奶
如果新生儿出现低血糖症状,则需要给婴儿要喂养一些代乳品,需要注意的是在喂孩子喝代乳品之前,要先让宝宝吮吸妈妈的乳头,这样才能刺激宝宝对乳房的吮吸兴趣,促进乳汁的分泌,减少之后母乳喂养的阻力。
低血糖是怎么回事
胰岛素:
胰岛素注射过量或注射后摄食量过少、活动量相对过度,均可产生典型的急性低血糖反应。
磺脲类药物:
这些药物引起低血糖的程度与药物半衰期、代谢速度等有关。当患者有饮食减量、肝肾病变、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时,均应警惕出现低血糖的可能。
乙醇:
连续大量饮酒而其它食物摄入较少时可产生低血糖。若在长期饥饿状态下大量饮用乙醇,甚至可因严重低血糖导致死亡。
其它:
糖尿病患者及正常人大剂量应用醋水杨酸可使血糖降低。应用心得安和其它B-受体阻滞剂也可发生低血糖,接受胰岛素治疗的同时应用心得安者更易导致严重低血糖。可诱发低血糖的药物还有巴比妥、戊双脒、甲氧西林、四环素、氟呱啶醇、沙利度胺、PAS及BAL等。此外,对肝脏有毒性的物质如氯仿、辛可芬、扑热息痛、乌拉坦、新胂凡纳明及杀虫剂1605等均可引起低血糖。
低血糖病因很多,据统计可多达100种疾病,近年来仍在发现其他病因,本症大致可分为器质性低血糖,(指胰岛和胰外原发病变,造成胰岛素,C肽或胰岛素样物质分泌过多所致);功能性低血糖(指患者无原发性病变,而是由于营养和药物因素等所致);反应性低血糖(指患者多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迷走神经兴奋,使得胰岛素分泌相应增多,造成临床有低血糖表现)。
10314例尸检中证实44例(0.4%)为胰岛素瘤,正常人血糖受多因素调控,如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腺,肝脏,胃肠,营养,以及运动等因素等,升糖激素有胰高糖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素及一些胃肠激素等,降糖激素仅有胰岛素及C肽,血糖升降还可受很多生理因素的影响,如禁食48~72h,剧烈运动,饮酒,哺乳可致低血糖,新生儿及老年人血糖往往偏低等,低血糖也可由长期糖摄取不足或吸收不良引起,肝糖原储备减少,肝糖原分解酶减少,促进血糖升高的激素不足,胰岛素与C肽或其他降糖物质增多,组织消耗血糖过多,以及一些中毒因素如水杨酸和蘑菇中毒等皆可诱发低血糖综合征。
低血糖症不是疾病诊断的本质,它是糖代谢紊乱的一个标志,凡确系血糖水平低于正常范围内者,可诊断为低血糖症,但其病因的诊断则比较困难而且较为复杂,常见的低血糖症分为:
1.空腹(禁食性)低血糖症
(1)内分泌代谢性低血糖:
①胰岛素或胰岛素样因子过剩:
器质性胰岛素分泌增多。
A.胰岛素瘤,腺瘤,微腺瘤,癌,异位胰岛素瘤;B.胰岛B细胞增生;胰岛细胞弥漫性增生症;C.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Ⅰ型伴胰岛素瘤;D.胰管细胞新生胰岛。
相对性胰岛素增多:A.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糖素减少;B.糖尿病肾病和(或)非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的晚期;C.糖尿病分娩的新生儿;D.活动过度和(或)食量骤减。
非胰岛B细胞肿瘤性低血糖症:A.癌性低血糖症,诸如:肺癌,胃癌,乳癌,胰腺癌,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盲肠癌,结肠癌,肾上腺皮质癌,类癌等;B.瘤性低血糖症,诸如:间质细胞瘤,平滑肌肉瘤,神经纤维瘤,网状细胞肉瘤,梭形细胞纤维肉瘤,脂肪肉瘤,横纹肌肉瘤,间质瘤,嗜铬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高恶神经节旁瘤等。
②抗胰岛素激素缺乏:常见脑垂体功能低下,垂体瘤术后,垂体瘤放疗后或垂体外伤后;单一ACTH或生长激素不足;甲状腺功能低下或黏液性水肿;原发性或继发性,急性或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多腺体功能低下。
(2)糖类摄入不足:
①进食量过低,吸收合成障碍。
②长期饥饿或过度控制饮食。
③小肠吸收不良,长期腹泻。
④热量丢失过多,如:妊娠早期,哺乳期;剧烈活动,长期发热;反复透析。
(3)肝脏疾病性低血糖症:
①肝实质细胞广泛受损。
②肝酶系糖代谢障碍。
③肝糖原消耗过度。
2.餐后(反应性)低血糖症
(1)1型糖尿病早期。
(2)胃大部切除术后,又称饱餐后低血糖症。
(3)胃肠功能异常综合征。
(4)儿童,婴幼儿特发性低血糖症(含先天性代谢紊乱)。
(5)特发性(即原因不明性)功能性低血糖症及自身免疫性低血糖。
3.药物(诱导性)低血糖症
(1)降血糖药诱导性低血糖症:
①胰岛素用量过大或相对过大或不稳定性糖尿病;②磺脲类降血糖药,尤其是格列苯脲(优降糖)较多见;③双胍类和α-糖苷酶抑制剂降血糖药较少见。
(2)非降血糖类药诱导性低血糖症:常见有柳酸盐类,抗组胺类,保泰松,乙酰氨基酚,四环素类,异烟肼,酚妥拉明,利舍平,甲巯咪唑,甲基多巴,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酒精性低血糖症等,约50种药可诱发低血糖症。
4.无症状性低血糖症。
新生儿要警惕低血糖
一、新生儿容易发生低血糖:
1、低血糖症常发生于出生时糖原储备不足或继发于高胰岛素血症,由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糖原储备不足,除非他们接受维持性的外源性葡萄糖输注,否则易发生低血糖症。
2、由于胎盘功能不足而导致宫内营养不良(表现为小于胎龄儿)的新生儿,也缺乏糖原储备,如果持续存在围产期窒息缺氧,他们所有的糖原储备将在无氧酵解中被迅速消耗,糖原储备不足的新生儿在生后最初几日的任何时间可发生低血糖症,尤其是喂养时间间隔延长或摄入营养素不足的新生儿。
3、新生儿大脑发育很快,需要消耗大量的葡萄糖,如果来源不足或生成障碍,就容易导致低血糖。新生儿低血糖造成的后果严重,轻者智力发育迟缓,重者可出现智力低下、白痴,甚至发生脑性瘫痪等疾病。血糖浓度越低,脑损伤程度越重。因此,预防新生儿低血糖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二、新生儿低血糖的诊断标准:
新生儿低血糖症一般指:足月儿出生3天内全血血糖<1.67mmol/L(30mg/dl);3天后<2.2mmol/L(40mg/dl);低体重儿出生3天内<1.1mmol/L(20mg/dl);1周后<2.2mmol/L(40mg/dl)为低血糖;目前认为凡全血血糖<2.2mmol/L(40mg/dl)可诊断为新生儿低血糖症。
三、怎么预防新生儿低血糖呢?
1、产妇提前补充葡萄糖
剖宫产的新生儿较自然分娩的新生儿更容易出现低血糖,这与孕妇禁食时间长和术中补盐多于补糖有关。对此,术前给孕妇注射5%~10%葡萄糖,可提高其产时血糖浓度,有利于改善宝宝对糖的需求。
2、产妇要合理进食
孕妇合理进食是预防新生儿低血糖的关键措施。自然分娩的产妇在产程前后应适当进食,少食多餐,以富含热量的流食、半流食为主,如果汁、藕粉、稀面条、稀饭等。当产妇因情绪紧张、焦虑而缺乏食欲或畏惧进食时,可给予5%~10%葡萄糖静脉注射。
3、尽早开奶
无论是自然分娩还是剖宫产的产妇,都应及早开奶,尽可能在产后30分钟就给孩子喂奶,同时产妇也应根据自身情况尽早进食,以降低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
4、及时哺乳
及时哺乳是预防发生低血糖的重要一关。对足月儿,一般生后半小时即可哺乳,如无奶需多吸吮,及时纠正并使其维持正常血糖水平。对半乳糖血症婴儿,应停止给乳类食品,而给予不含乳糖饮食。对亮氨酸敏感的婴儿,应限制蛋白质摄入,对先天性果糖不耐受症的婴儿,应限制蔗糖。对有糖原代谢病的婴儿,可坚持喂奶,以保证营养与能量。
5、定时监测血糖
新生儿低血糖在早期(血糖在1.7~2.2mmol/L之间)往往无症状,但可能引起脑的损伤。因此,在新生儿出生后的24小时内,必须加强血糖的监测,最早1次应在出生后的30分钟进行,随后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第1、2、4、6个小时各检查一次。如果发现血糖低于2.2mmol/L就应给予补充葡萄糖。
低血糖的原因
低血糖的原因第一点
低血糖病因很多,据统计可多达100种疾病,近年来仍在发现其他病因。本症大致可分为器质性低血糖。 (指胰岛和胰外原发病变,造成胰岛素、C肽或胰岛素样物质分泌过多所致);功能性低血糖(指患者无原发性病变,而是由于营养和药物因素等所致);反应性低血糖(指患者多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迷走神经兴奋,使得胰岛素分泌相应增多,造成临床有低血糖表现)。
低血糖的原因第二点
10314例尸检中证实44例(0.4%)为胰岛素瘤。正常人血糖受多因素调控,如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腺、肝脏、胃肠、营养、以及运动等因素等。升糖激素有胰高糖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素及一些胃肠激素等。降糖激素仅有胰岛素及C肽。血糖升降还可受很多生理因素的影响,如禁食48~72h,剧烈运动,饮酒,哺乳可致低血糖,新生儿及老年人血糖往往偏低等。
低血糖的原因第三点
低血糖也可由长期糖摄取不足或吸收不良引起。肝糖原储备减少,肝糖原分解酶减少,促进血糖升高的激素不足,胰岛素与C肽或其他降糖物质增多,组织消耗血糖过多,以及一些中毒因素如水杨酸和蘑菇中毒等皆可诱发低血糖综合征。低血糖症不是疾病诊断的本质,它是糖代谢紊乱的一个标志。凡确系血糖水平低于正常范围内者,可诊断为低血糖症。但其病因的诊断则比较困难而且较为复杂,常见的低血糖症分为:①空腹(禁食性)低血糖症;②餐后(反应性)低血糖症;③药物(诱导性)低血糖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