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的抢救流程 人工呼吸
心脏骤停的抢救流程 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是借助抢救者用力呼气的力量,使气体被动吹入肺泡,通过肺的间歇性膨胀,以达到维持肺泡通气和氧合作用,从而减轻机体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1、在保持呼吸道通畅和病人口部张开的位置下进行,
2、用按于前额一手的拇指与食指,捏闭病人的鼻孔,以防止吹入气体从鼻孔漏出。
3、抢救中自身深呼吸一口气后,张开口贴紧病人的嘴(要将病人的口部完全包住)。
4、用力向病人口内吹气(吹气要快而深),直到病人胸部上抬。
5、一次吹气完毕后,应立即与病人口部脱离,轻轻抬起头部,观察胸部,吸入新鲜空气,以便作下一次人工呼吸。同时松开捏鼻的手,以便病人从鼻孔呼气。
6、每次吹气量不应过大,否则可能造成肺泡破裂及胃胀气。对于小儿患者,急救者可用口将口鼻包紧吹气;如有口腔外伤或者其他原因不能进行口对口通气时,可采用口对鼻通气。
心脏性猝死治疗的基本生命支持
心脏骤停发生后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和尽早除颤,是避免发生生物学死亡的关键。 一旦诊断心脏骤停,即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包括基本生命支持、高级基本生命支持和复苏后处理,可避免猝死。
基本生命支持包括以下四方面:
(1)开放气道一旦确诊心脏骤停,立即就地进行心肺复苏,同时呼救。将患者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松解衣领、裤带,使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内异物,如假牙、粘液和呕吐物等。一手置于患者额部,另手抬举下颌,使其头部后仰,颈部伸直,避免舌下坠阻塞气道。
(2)人工呼吸迅速确定呼吸是否停止。如无自主呼吸,即行口对口人工呼吸。用手捏住患者鼻孔,深吸气后贴紧患者口唇外缘用力吹气。先吹气2次,每次1000~1250ml。在人工呼吸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胸廓运动,参照其胸廓起伏情况控制吹气量。避免发生胃胀气而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如患者出现胃胀气,应将其侧转并压迫上腹部,排出胃气后继续进行心肺复苏。
(3)胸外按压检查颈动脉搏动,如动脉搏动消失,立即胸外按压。操作者两手掌重叠交叉置于患者胸骨中下段,双肘关节伸直,利用身体重力有节奏地垂直向下按压,将胸骨下段压下4~5cm为宜,按压后放松,使胸廓复原。按压频率约80次/分左右,同时观察有无颈动脉搏动。按压部位不宜过高或过低,切忌按压胸骨下剑突处。按压节律均匀,切忌用力猛击造成胸骨或肋骨骨折和血、气胸等并发症。胸外按压连续进行,直至心跳恢复。如需描记心电图、心内注射或更换操作者,间断时间不宜超过15秒。
(4)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同时进行如一人进行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之比约为15:2,如三人进行心肺复苏则约为5:1。
心脏病急救方法
数心脏骤停发生在医院外的不同场合,因此开展群众性的心脏复苏知识与技术普及教育、建立完善的社会急救体系格外重要。一旦确诊为心脏骤停,抢救者应当机立断、分秒必争,迅速采取十大抢救措施:
1、头部后仰气道通畅
患者一旦心脏骤停,应立即对其进行捶击复律或咳嗽复律,捶击部位为胸骨中下1/3交界处,捶击1~2次后,部分患者可瞬即复律。如患者意识并未丧失,仍处清醒状态,可嘱患者用力咳嗽,提高胸内压,同时还要注意清理患者呼吸道,保持气道通畅。
抢救者可一手置患者前额用力加压,使患者头部后仰,另手托起患者下巴,使头颈部后伸,保持下颌尖、耳垂与地平面垂直,以畅通气道。
2、人工呼吸反复进行
如患者自主呼吸已停止,应迅速做人工呼吸,以口对口人工呼吸最好。抢救者以拇指与食指捏紧患者鼻孔,然后深吸一口气,紧贴患者口唇做深而快的用力吹气,反复进行,每分钟16~20次。
3、挤压心脏重建循环
以剑突为定位标志,将食、中两指横放剑突上方,手指上方的胸骨正中部位即为按压区。抢救者一手掌根部放在按压区,另一手放在前一手背上垂直用力按压,每分钟80~100次,按压应平稳、均匀、有规律,避免用力过度,以免造成肋骨与胸骨骨折。
4、抢救药物及时应用
常用药物有利多卡因、溴苄胺、硫酸镁、普鲁卡因胺、碳酸氢钠、肾上腺素、阿托品等,可根据患者病情,及时应用。
5、心电监护不可或缺
心电监护仪的监测要贯穿于抢救全过程,即使复苏成功也要继续监护,应将患者送入监护病房,连续监护至少48~72小时。
6、治疗“室颤”迅速妥当
迅速恢复窦性心率是复苏成功至关重要的一步,一旦心电监测确定为心室颤动或持续性快速室性心动过速,应即刻用200焦耳能量进行直流电除颤。
7、血气尿量动态观察
在抢救的全过程中,要动态观察生命体征、血尿常规、水电酸碱以及各项生化指标、血气分析等数据变化,以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8、减低代谢要降体温
心脏骤停后脑组织急性缺氧,必然导致缺氧性脑损伤,甚至出现脑水肿。此时应积极降温,可降低颅内压和脑代谢,提高脑对缺氧的耐受性,减轻脑水肿。降温应及早进行并以头部降温为主,一般降至32℃为宜,可用冰帽、冰袋物理降温,必要时可加用冬眠药物。
9、集中治疗纠正异常
心脏复苏成功后,仍不能松懈,应进一步强化治疗,包括维持有效的循环、呼吸功能,预防再次心脏骤停,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防治脑水肿及急性肾衰与继发感染等。
10、保护脑肾预防猝死
心脑肾都是人体重要的器官,脑复苏是心脏复苏最后成败的关键,部分患者虽心肺复苏成功,但终因不可逆转的脑损害而致死亡或遗留严重后遗症。因此,抢救措施除降温外,还包括应用脱水剂甘露醇、高压氧疗以及防治抽搐(常用安定静脉注射)。
发生煤气中毒后,首先应该怎样处理
家庭中煤气中毒主要指一氧化碳中毒、液化石油气、管道煤气、天然气中毒,前者多见于冬天用煤炉取暖,门窗紧闭,排烟不良时,后者常见于液化灶具漏泄或煤气管道漏泄等。煤气中毒时病人最初感觉为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软弱无力,当他意识到中毒时,常挣扎下床开门、开窗,但一般仅有少数人能打开门,大部分病人迅速发生抽痉、昏迷,两颊、前胸皮肤及口唇呈樱桃红色,如救治不及时,可很快呼吸抑制而死亡。
主要采取:煤气中毒的现场急救原则
(1)立即打开门窗,移病人于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的地方。查找煤气漏泄的原因,排除隐患。
(2)神志不清的中毒病人必须尽快抬出中毒环境,在最短的时间内,检查病人呼吸、脉搏、血压情况,根据这些情况进行紧急处理。松解衣扣,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鼻分泌物,一旦发现心跳骤停者,应立即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作出心脏体外按摩。
在正常室温下,心脏骤停3秒钟之后,人就会因脑缺氧感到头晕;10至20秒钟后,人就会意识丧失;30至45秒钟后,瞳孔就会散大;1分钟后呼吸停止,大小便失禁;4分钟后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由于心脏骤停,患者立刻失去知觉,已处于临床死亡阶段。一般人的最佳黄金抢救时间为4—6分钟,如果在4分钟之内得不到抢救,患者随即进入生物学死亡阶段,生还希望就极为渺茫。因此对于心脏骤停的病人,不要“争分夺秒”地去医院,应就地抢救。
尽快使病人就地平卧,迅速掏出咽部呕吐物,以免堵塞呼吸道或倒流入肺,引起窒息和吸入性肺炎。并为患者做胸外心脏挤压和人工呼吸:解开病人的衣领及腰带,使之平卧,抽出枕头,垫在肩下,使患者头部后仰,然后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施行者一手将患者的口张开,另一手捏紧患者的鼻子,深吸一口气,向患者口中吹气,吹毕再用两手按压患者胸部,协助呼气。人工呼吸常与胸外心脏挤压同时进行,可每按压胸部5次吹气一次;如果急救者只有一人,同时兼作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挤压,则每按压15次,较快地连续吹气2次。病人躺在地上或硬板床上,或垫木板于其背下,施术者将左手掌放在病人胸骨中下端1/3处,右手掌重叠于左手背上,两手十字形交叉,两臂伸直,借体重力量加压,每分钟有节奏地挤压。
(3)呼叫120急救服务,急救医生到现场救治病人。
注意点:入室后感到有煤气味,应迅速打开门窗,并检查有无煤气漏泄或有煤炉在室内,切勿点火,开灯。
犯心脏病如何急救
1、头部后仰气道通畅
患者一旦心脏骤停,应立即对其进行捶击复律或咳嗽复律,捶击部位为胸骨中下1/3交界处,捶击1~2次后,部分患者可瞬即复律。如患者意识并未丧失,仍处清醒状态,可嘱患者用力咳嗽,提高胸内压,同时还要注意清理患者呼吸道,保持气道通畅。抢救者可一手置患者前额用力加压,使患者头部后仰,另手托起患者下巴,使头颈部后伸,保持下颌尖、耳垂与地平面垂直,以畅通气道。
2、人工呼吸反复进行
如患者自主呼吸已停止,应迅速做人工呼吸,以口对口人工呼吸最好。抢救者以拇指与食指捏紧患者鼻孔,然后深吸一口气,紧贴患者口唇做深而快的用力吹气,反复进行,每分钟16~20次。
3、挤压心脏重建循环
以剑突为定位标志,将食、中两指横放剑突上方,手指上方的胸骨正中部位即为按压区。抢救者一手掌根部放在按压区,另一手放在前一手背上垂直用力按压,每分钟80~100次,按压应平稳、均匀、有规律,避免用力过度,以免造成肋骨与胸骨骨折。
4、抢救药物及时应用
常用药物有利多卡因、溴苄胺、硫酸镁、普鲁卡因胺、碳酸氢钠、肾上腺素、阿托品等,可根据患者病情,及时应用。
5、心电监护不可或缺
心电监护仪的监测要贯穿于抢救全过程,即使复苏成功也要继续监护,应将患者送入监护病房,连续监护至少48~72小时。
心脏病急救方法
心脏病急救方法
数心脏骤停发生在医院外的不同场合,因此开展群众性的心脏复苏知识与技术普及教育、建立完善的社会急救体系格外重要。一旦确诊为心脏骤停,抢救者应当机立断、分秒必争,迅速采取十大抢救措施:
1、头部后仰气道通畅
患者一旦心脏骤停,应立即对其进行捶击复律或咳嗽复律,捶击部位为胸骨中下1/3交界处,捶击1~2次后,部分患者可瞬即复律。如患者意识并未丧失,仍处清醒状态,可嘱患者用力咳嗽,提高胸内压,同时还要注意清理患者呼吸道,保持气道通畅。
抢救者可一手置患者前额用力加压,使患者头部后仰,另手托起患者下巴,使头颈部后伸,保持下颌尖、耳垂与地平面垂直,以畅通气道。
2、人工呼吸反复进行
如患者自主呼吸已停止,应迅速做人工呼吸,以口对口人工呼吸最好。抢救者以拇指与食指捏紧患者鼻孔,然后深吸一口气,紧贴患者口唇做深而快的用力吹气,反复进行,每分钟16~20次。
3、挤压心脏重建循环
以剑突为定位标志,将食、中两指横放剑突上方,手指上方的胸骨正中部位即为按压区。抢救者一手掌根部放在按压区,另一手放在前一手背上垂直用力按压,每分钟80~100次,按压应平稳、均匀、有规律,避免用力过度,以免造成肋骨与胸骨骨折。
4、抢救药物及时应用
常用药物有利多卡因、溴苄胺、硫酸镁、普鲁卡因胺、碳酸氢钠、肾上腺素、阿托品等,可根据患者病情,及时应用。
5、心电监护不可或缺
心电监护仪的监测要贯穿于抢救全过程,即使复苏成功也要继续监护,应将患者送入监护病房,连续监护至少48~72小时。
6、治疗“室颤”迅速妥当
迅速恢复窦性心率是复苏成功至关重要的一步,一旦心电监测确定为心室颤动或持续性快速室性心动过速,应即刻用200焦耳能量进行直流电除颤。
7、血气尿量动态观察
在抢救的全过程中,要动态观察生命体征、血尿常规、水电酸碱以及各项生化指标、血气分析等数据变化,以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8、减低代谢要降体温
心脏骤停后脑组织急性缺氧,必然导致缺氧性脑损伤,甚至出现脑水肿。此时应积极降温,可降低颅内压和脑代谢,提高脑对缺氧的耐受性,减轻脑水肿。降温应及早进行并以头部降温为主,一般降至32℃为宜,可用冰帽、冰袋物理降温,必要时可加用冬眠药物。
9、集中治疗纠正异常
心脏复苏成功后,仍不能松懈,应进一步强化治疗,包括维持有效的循环、呼吸功能,预防再次心脏骤停,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防治脑水肿及急性肾衰与继发感染等。
10、保护脑肾预防猝死
心脑肾都是人体重要的器官,脑复苏是心脏复苏最后成败的关键,部分患者虽心肺复苏成功,但终因不可逆转的脑损害而致死亡或遗留严重后遗症。因此,抢救措施除降温外,还包括应用脱水剂甘露醇、高压氧疗以及防治抽搐(常用安定静脉注射)。
突发心脏骤停抢救别等医生
在正常室温下,心脏骤停3秒钟之后,人就会因脑缺氧感到头晕;10至20秒钟后,人就会意识丧失;30至45秒钟后,瞳孔就会散大;1分钟后呼吸停止,大小便失禁;4分钟后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由于心脏骤停,患者立刻失去知觉,已处于临床死亡阶段。一般人的最佳黄金抢救时间为4—6分钟,如果在4分钟之内得不到抢救,患者随即进入生物学死亡阶段,生还希望就极为渺茫。因此对于心脏骤停的病人,不要“争分夺秒”地去医院,应就地抢救。
一旦发现心跳骤停者,应尽快使病人就地平卧,迅速掏出咽部呕吐物,以免堵塞呼吸道或倒流入肺,引起窒息和吸入性肺炎。在患者心前区用拳叩击,拳击力中等,连续3-4次,心跳可能因此而恢复。如果拳击数次无效,应立即改为胸外心脏挤压和人工呼吸:解开病人的衣领及腰带,使之平卧,抽出枕头,垫在肩下,使患者头部后仰,然后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施行者一手将患者的口张开,另一手捏紧患者的鼻子,深吸一口气,向患者口中吹气,吹毕再用两手按压患者胸部,协助呼气。
人工呼吸常与胸外心脏挤压同时进行,可每按压胸部5次吹气一次;如果急救者只有一人,同时兼作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挤压,则每按压15次,较快地连续吹气2次。病人躺在地上或硬板床上,或垫木板于其背下,施术者将左手掌放在病人胸骨中下端1/3处,右手掌重叠于左手背上,两手十字形交叉,两臂伸直,借体重力量加压,每分钟有节奏地挤压60-80次,以可摸到动脉搏动为有效,注意不要用力过猛,以免肋骨骨折。
如何急救心脏病人
1、头部后仰气道通畅
患者一旦心脏骤停,应立即对其进行捶击复律或咳嗽复律,捶击部位为胸骨中下1/3交界处,捶击1~2次后,部分患者可瞬即复律。如患者意识并未丧失,仍处清醒状态,可嘱患者用力咳嗽,提高胸内压,同时还要注意清理患者呼吸道,保持气道通畅。
抢救者可一手置患者前额用力加压,使患者头部后仰,另手托起患者下巴,使头颈部后伸,保持下颌尖、耳垂与地平面垂直,以畅通气道。
2、人工呼吸反复进行
如患者自主呼吸已停止,应迅速做人工呼吸,以口对口人工呼吸最好。抢救者以拇指与食指捏紧患者鼻孔,然后深吸一口气,紧贴患者口唇做深而快的用力吹气,反复进行,每分钟16~20次。
3、挤压心脏重建循环
以剑突为定位标志,将食、中两指横放剑突上方,手指上方的胸骨正中部位即为按压区。抢救者一手掌根部放在按压区,另一手放在前一手背上垂直用力按压,每分钟80~100次,按压应平稳、均匀、有规律,避免用力过度,以免造成肋骨与胸骨骨折。
4、抢救药物及时应用
常用药物有利多卡因、溴苄胺、硫酸镁、普鲁卡因胺、碳酸氢钠、肾上腺素、阿托品等,可根据患者病情,及时应用。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措施 复苏抢救
若出现心跳骤停时,应立即进行心脏按压,并同时行人工呼吸,及时复苏抢救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