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会流涎
孩子为什么会流涎
孩子流涎原因: (1)生理性。由于婴儿的口腔浅,不会控制口腔的唾液。在新生儿期,唾液腺不发达,到第5个月以后,唾液分泌增加;6个月时,牙齿萌出,也会刺激唾液分泌增多,以致流涎稍多,这些均属生理现象。 (2)病理性。病理性流涎是指婴儿不正常地流口水,常有口腔炎、面神经麻痹,伴有小嘴哨斜、智力下降等。
导致小儿流口水的起因是什么
婴幼儿时期流涎的原因很多,有的在出生后2-4个月开始流涎,以后越来越多,特别是在5-6个月时更加显著。这是因为初生时唾液腺还没有发育好,到3-4个月以后发育逐渐成熟,唾液分泌也就逐渐增加,到5-6个月出牙时又刺激了局部的神经,使唾液腺分泌更多,而这时小儿尚不习惯于吞咽唾液,再加上口腔又浅,所以唾液不断往外流,这是正常生理现象。
随着年龄渐长,到孩子能吞咽过多的唾液后,这种现象会自行消失。家长不必紧张,也不必治疗。如果3岁以上仍流口水应结合智力发育和动作发育来综合衡量。如果生长、智力和动作发育都落后,那么流口水便是智力发育落后的一种表现。口腔咬合不正,口部闭合不良,也易造成口水外溢。否则就不一定有问题。
如果本来唾液不多,短期内突然增多,或已能吞咽过剩唾液,一度已不流涎,而以后又出现流涎,则要观察小儿有无哭吵、发热,再看看口颊粘膜是否充血,有无溃疡或白点。如果出现面部瘫痪,或有其他神经系统变化,造成脸部及口腔肌肉运动失调,影响孩子的吞咽、咀嚼就容易发生流口水。应请医生进一步检查病因,以便进行治疗。
咽喉中的腺样体肥大,或严重的过敏性鼻炎常须张口呼吸。吞咽口水的动作较少,口水外溢的情形较常发生,便应针对这种情况进行治疗。
生理性流涎
(1)食物刺激小儿生后4-6个月,多数以母乳为主要食物。这一时期的小儿口中没有牙齿,舌短而宽,两颊有较厚的脂肪层,面部肌肉发育良好,颌骨的粘膜增厚凸起,这些结构特点都对吃奶时捉住乳头和协调吸吮动作十分有利,此时唾液腺的功用不大,唾液分泌量少。4-6个月后,单纯母乳喂养已不能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开始添加辅食,食物对神经、唾液腺的刺激较强,使唾液腺分泌功能增强,唾液明显增多。
(2)乳牙萌生乳齿萌生时会对牙龈感觉神经产生机械性刺激,使唾液腺分泌更多唾液,而此时小儿口腔较浅,吞咽反射不灵敏,不能及时将过多的唾液吞下,导致唾液在口腔内不断蓄积而外溢。随着乳牙的萌出,唾液的分泌量会逐渐转为正常,同时牙突也逐渐形成,腭部慢慢增高,口腔底部逐渐加深,能够容纳更多唾液,加之吞咽动作逐渐训练成熟,能够将唾液及时咽下,流涎自然止。
病理性流涎
(1)母乳喂养时间过长有些母亲错误地认为母乳喂养的时间越长越好,将母乳喂养延长至1岁以后,甚至在断奶以后再添加辅食。这种做法不利于小儿脾胃的正常发育,中医认为,涎为脾之液,脾胃虚弱,失于调摄,故而流涎,且常伴有消化不良。
(2)腮腺机械性损伤有些孩子的父母和亲友出于喜爱,经常捏压孩子的面颊部,这种做法容易造成腮腺的机械性损伤,导致唾液的分泌量大大超过正常小儿,从而出现流涎。
(3)口腔炎症很多口腔炎症如卡他性口炎、细菌感染性口炎、疱疹病毒引起的口炎等,均可刺激唾液腺分泌旺盛而导致流涎,此时流出的唾液多为黄色或血色,气味臭秽,常伴发热、烦躁不安、拒食等症状。
神经系统疾病
(1)中枢性神经系统疾病唾液腺由交感神经和舌咽神经支配,主管它们的神经中枢在丘脑,因此丘脑的各种损伤和病变都可能导致流涎,如CO中毒、脑炎等。
(2)周围性神经系统疾病面神经麻痹的患儿由于局部神经功能减退或消失,影响到唾液腺的分泌调节能力,也会出现流涎。
先天性疾病
一些先天性疾病三体综合征、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也常有流涎现象,同时伴有智能低下、反应迟钝、目光呆滞、哭闹无常、舌头伸出口外等症状。这是因为唾液腺由交感、吞咽神经所支配,主管上述神经的中枢神经受损,故而造成流涎。
过敏性体质孩子身体四大表现
表现部位一:皮肤
皮肤上的过敏表现通常在孩子出生后不久就出现了,主要是湿疹和脂溢性皮炎。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发生在孩子身上的皮肤病,它的主要症状就是皮肤表面长出很多红斑或者小丘疹,而且有明显的渗出来,如果我们用手来挠抓的话,会使得皮肤表面溃烂,而皮肤溃烂的地方也会流出黄色液体而结痂。
湿疹常发生于孩子的头部和面部,比如额头、双颊、头顶部等,也有可能蔓延至全身。得了湿疹的孩子会感到患处刺痒,因而会焦躁不安、哭闹不止,影响孩子的睡眠。如果护理不当,极有可能使患处皮肤感染化脓,形成脓疱疹。
脂溢性皮炎的主要症状是孩子的头顶一直有结痂。
表现部位二: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的过敏症状一般为:孩子出生以后经常放屁,并且声音响亮,还经常打嗝。有些孩子还会出现生理性腹泻,一天大便6-7次,为稀便,主要原因是乳糖不耐受或者对动物蛋白过敏。添加辅食以后,孩子的这些症状就会明显改善。
表现部位三:黏膜
眼睛:眼睛黏膜的过敏主要表现为过敏性结膜炎,孩子一般在1到3个月的时候,就会出现揉眼睛或者用额头在大人的身上或衣服上蹭的习惯,而且还经常是眼泪汪汪的,一出门或者一刮风就会流眼泪,严重的话还会造成鼻泪管堵塞。
4岁左右,孩子会出现弱视或者近视,严重者也会出现频繁眨眼睛,检查会发现孩子眼睑充血明显,有卵石样突起,严重者有结石形成。
鼻子:鼻黏膜的过敏,主要表现是揉鼻子、抠鼻子、打喷嚏、流清鼻涕或者鼻塞。6个月以前的孩子因为鼻子堵塞,吃奶的时候常哭闹,晚上睡觉爱翻滚。请家长一定要注意!这个症状很容易和缺钙相混淆,但补钙没有效果。如果孩子反复不好,合并感染,就会出现鼻窦炎和腺样体肥大,此时孩子会睡觉咬牙、说梦话、流口水甚至打呼噜,早上起来有口臭,但喝水或者刷牙以后就会消失。
气管:支气管哮喘,主要表现是反复?作的咳嗽和喘息,喘息的声音就像猫喘气,有“嘶嘶”的声音;容易反复患气管炎、肺炎,或者出现慢性咳嗽,特别是运动以后或者吃巧克力以后咳嗽。
表现部位四:心脏
过敏性心肌损害,最初的表现是孩子不爱睡觉,入睡困难,晚上睡觉的时候容易出汗,特别是刚入睡的半小时到两个小时。
之后的表现是孩子不爱走路,经常要人抱,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精力充沛,而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就耍赖,没有精神。1-2岁的孩子会出现频繁地咬人或者其它攻击行为,2乣5岁的孩子会出现口吃,8岁以上的孩子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多动、马虎和驼背现象等。
宝宝总是流口水该怎么办
人在幼儿时期,都会有口水过多的情况,北方人管这个叫流哈喇子,一般家长都会给自己的孩子戴上特制的围嘴,以免口水弄湿了衣服。虽说幼儿涎液过多属于正常情况,但实际上,它也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因素是因为随着新生儿慢慢长大,唾液也逐渐增多,再加上小孩子口腔浅,也不太会及时吞咽过多唾液,因此便出现流涎的情况,但程度不会太重,所以不必过于担心。如果是病理性的,家长就要及时给孩子诊断治疗了,这就是中医里所说的“流涎症”。
流涎症即流涎不收,又叫做滞颐,是小儿口水过多,经常流出口外的一种症状。它的诊断依据是,常见于3岁以内的小儿,除了涎液不断,浸湿两颐和胸前外,幼儿口腔内和嘴角周围还会出现小米粒大的红疹,或是发生溃疡、糜烂等,同时伴有发热等症状。
脾脏虚冷涎多,就要多给患儿吃一些有温和健脾作用的食物,比如虾、羊肉、韭菜、花生、核桃等。只有把脾的阳气升起来,体内多余的水湿之气经脾阳运化才能除去。我们可以煮点生姜甘草汤给孩子喝。用生姜3片,甘草9克,加水300毫升,文火煎至150毫升,给幼儿频频饮服。每天1剂,连服5~7天。生姜辛而散、温,益脾胃,善温中降逆,可以止涎唾,在这里起主导作用。将甘草搭配进来,是因为甘草味甘性平,清热生津益气,可以起到辅助作用,使生姜温而不燥。这样,两者就有了一个温润行气,化燥祛涎的功效。
但相对于脾脏虚寒导致的流涎症,有的患儿却是由于脾胃积热造成的。也就是说,流涎不收的根源在脾,但要加以辨证分型才能取得治疗效果。脾胃积热表现出一系列热证的特点,有流涎黏稠,双颊肤色红赤、痛痒,口角红赤糜烂,面赤唇红,啼声响亮,小便发黄,大便秽臭或燥结等。而一直流黏稠的口水,就是由于脾胃湿热之气向上熏蒸造成的。这时要吃一些清热养胃、泻火利脾的食物,像绿豆汤、丝瓜汤、梨汁、西瓜汁就是不错的选择。还可以试试青果石斛茶:新鲜橄榄7只(打碎),鲜石斛9克,加水400毫升,用文火煮成150毫升,给幼儿频频饮服。每天1剂,连服5~7天。用于脾胃积热,清除壅滞熏蒸于口导致的小儿流涎症。
在治疗的同时,家长还要做好护理措施。比如要及时擦拭幼儿口腔周围浸湿的皮肤,每天要用清水及时清洗,让孩子的脸部和颈部保持干爽,防止患湿疹。如果出现湿疹和糜烂,要及时去医院诊治。最重要的一点还得提醒大家,就是不要总等问题出现了才去心疼孩子,急着找方子、看医生,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管好孩子的脾胃。要知道,幼儿脏腑娇弱,对食物性味的敏感程度更强,吃得过于寒凉或温燥都不好。并且,作为母亲也是有责任的。譬如妈妈饮食过于辛辣或肥腻荤厚,喂奶时乳汁就会把这种温燥之性传给孩子。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家长需要注意很多细节。
小儿流涎起因
婴幼儿时期流涎的原因很多,有的在出生后2-4个月开始流涎,以后越来越多,特别是在5-6个月时更加显著。这是因为初生时唾液腺还没有发育好,到3-4个月以后发育逐渐成熟,唾液分泌也就逐渐增加,到5-6个月出牙时又刺激了局部的神经,使唾液腺分泌更多,而这时小儿尚不习惯于吞咽唾液,再加上口腔又浅,所以唾液不断往外流,这是正常生理现象。
随着年龄渐长,到孩子能吞咽过多的唾液后,这种现象会自行消失。家长不必紧张,也不必治疗。如果3岁以上仍流口水应结合智力发育和动作发育来综合衡量。如果 生长、智力和动作发育都落后,那么流口水便是智力发育落后的一种表现。口腔咬合不正,口部闭合不良,也易造成口水外溢。否则就不一定有问题。
如果本来唾液不多,短期内突然增多,或已能吞咽过剩唾液,一度已不流涎,而以后又出现流涎,则要观察小儿有无哭吵、发热,再看看口颊粘膜是否充血,有无溃疡或白点。如果出现面部瘫痪,或有其他神经系统变化,造成脸部及口腔肌肉运动失调,影响孩子的吞咽、咀嚼就容易发生流口水。应请医生进一步检查病因,以便进行治疗。
咽喉中的腺样体肥大,或严重的过敏性鼻炎常须张口呼吸。吞咽口水的动作较少,口水外溢的情形较常发生,便应针对这种情况进行治疗。
三步教你判断孩子是否过敏体质
过敏体质孩子的症状,主要表现以下4个方面:
(1)表现部位一:皮肤
皮肤上的过敏现象通常在孩子出生后不久就出现了,主要是湿疹和脂漏性皮肤炎。
湿疹主要症状为皮肤表面出很多红斑或小丘疹,有明显渗出,如果用手挠抓,会使皮肤表面溃烂,皮肤溃烂处会流出黄色液体而结痂。湿疹常发生于孩子的头部和脸部,比如额头、双颊、头顶部等,也有可能蔓延至全身。得了湿疹的孩子会感到患处刺痒,因而会焦躁不安、哭闹不止,影响孩子的睡眠。如果护理不当,极有可能使患处皮肤感染化脓,形成脓皰疹。
脂漏性皮肤炎的主要症状是孩子的头顶一直有结痂。
(2)表现部位二: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的过敏症状一般为:孩子出生以后经常放屁,并且声音响亮,还经常打嗝。有些孩子还会出现生理性腹泻,一天大便6~7次,多为稀便,主要原因是乳糖不耐症或对动物性蛋白质过敏。添加副食品以后,这些症状就会明显改善。
(3)表现部位三:黏膜
眼睛:眼睛黏膜的过敏,表现是过敏性结膜炎,孩子大约在1~3个月大的时候,就会出现揉眼睛或者用额头在大人的身上或衣服上磨蹭,经常眼泪汪汪,一出门、一刮风就会流眼泪,严重的甚至会造成鼻泪管堵塞。4岁左右,孩子会出现弱视或者近视,严重者也会出现频繁眨眼睛,检查会发现孩子眼睑充血明显,有卵石样突起,严重者有结石形成。
鼻子:鼻粘膜的过敏,主要表现是揉鼻子、抠鼻孔、打喷嚏、流清鼻涕或者鼻塞。6个月以前的孩子因为鼻塞,吃奶的时候常哭闹,晚上睡觉爱翻滚。请家长一定要注意!这个症状很容易和缺钙相混淆,但补钙没有效果。如果孩子反复感冒,合并感染,就会出现鼻窦炎和腺样肥大,此时孩子会睡觉磨牙、说梦话、流口水甚至打呼,早上起来有口臭,但喝水或者刷牙以后臭味就会消失。
气管:支气管哮喘,主要表现是反复发作的咳嗽和喘息,喘息的声音就像猫喘气,有“嘶嘶”的声音;容易反复患气管炎、肺炎,或者出现慢性咳嗽,特别是运动以后或者吃巧克力以后咳嗽。
(4)表现部位四:心脏
过敏性心肌损害,最初的表现是孩子不爱睡觉,入睡困难,晚上睡觉的时候容易出汗,特别是刚入睡的半小时到两个小时。
心肌受损之后的情况是孩子不爱走路,经常要人抱,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精力充沛,而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就耍赖,没有精神。1-2岁的孩子会出现频繁地咬人或其他攻击行为,2-5岁的孩子会出现口吃,8岁以上的孩子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过动、马虎和驼背等现象。
宝宝什么情况下流口水要治疗
乳牙出齐后流口水即为流涎症,通常由于小儿患口、咽黏膜炎症及面神经麻痹、脑炎后遗症、呆小病等疾病时,唾液过多不能下咽而引起口涎外流,此时应治疗原发病才能治愈。
宝宝流口水,称为流涎,大多属正常生理现象。随着脑发育的健全,流涎便较少发生。吞咽功能及中枢神经进一步完善,就不流口水了。?口腔内有炎症以及消化不良等原因引起的,必须进行诊治。孩子患感冒、伤风,呼吸不畅时,常用口呼吸,也会导致流口水。还有个别孩子,因大脑智力发育不全或有内分泌系统病变,也可表现为流口水,这时应到小儿科就诊。对于流涎的孩子,特别要注意个人卫生:应该用干净柔软的手帕或纸巾擦掉口水。衣领、衣襟要勤换、勤洗。
宝宝流口水期间,家长要为其勤换衣服,用柔软的手帕或纸巾擦口水,保持下颌清洁干燥,以防止口水刺激皮肤引起皮肤炎症。若宝宝的唇周、下颌及颈部皮肤发红、糜烂甚至脱皮,家长应用温水帮宝宝轻轻清洗,保持干燥,然后在局部涂上软膏。
小孩子经常流口水怎么办
幼儿涎液过多属于正常情况,但实际上,它也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因素是因为随着新生儿慢慢长大,唾液也逐渐增多,再加上小孩子口腔浅,也不太会及时吞咽过多唾液,因此便出现流涎的情况,但程度不会太重,所以不必过于担心。如果是病理性的,家长就要及时给孩子诊断治疗了,这就是中医里所说的“流涎症”。
流涎症即流涎不收,又叫做滞颐,是小儿口水过多,经常流出口外的一种症状。它的诊断依据是,常见于3岁以内的小儿,除了涎液不断,浸湿两颐和胸前外,幼儿口腔内和嘴角周围还会出现小米粒大的红疹,或是发生溃疡、糜烂等,同时伴有发热等症状。
脾脏虚冷涎多,就要多给患儿吃一些有温和健脾作用的食物,比如虾、羊肉、韭菜、花生、核桃等。只有把脾的阳气升起来,体内多余的水湿之气经脾阳运化才能除去。我们可以煮点生姜甘草汤给孩子喝。用生姜3片,甘草9 克,加水300毫升,文火煎至150毫升,给幼儿频频饮服。每天1剂,连服5~7天。生姜辛而散、温,益脾胃,善温中降逆,可以止涎唾,在这里起主导作用。将甘草搭配进来,是因为甘草味甘性平,清热生津益气,可以起到辅助作用,使生姜温而不燥。这样,两者就有了一个温润行气,化燥祛涎的功效。
但相对于脾脏虚寒导致的流涎症,有的患儿却是由于脾胃积热造成的。也就是说,流涎不收的根源在脾,但要加以辨证分型才能取得治疗效果。脾胃积热表现出一系列热证的特点,有流涎黏稠,双颊肤色红赤、痛痒,口角红赤糜烂,面赤唇红,啼声响亮,小便发黄,大便秽臭或燥结等。而一直流黏稠的口水,就是由于脾胃湿热之气向上熏蒸造成的。这时要吃一些清热养胃、泻火利脾的食物,像绿豆汤、丝瓜汤、梨汁、西瓜汁就是不错的选择。还可以试试青果石斛茶:新鲜橄榄 7只(打碎),鲜石斛9克,加水400毫升,用文火煮成150毫升,给幼儿频频饮服。每天1剂,连服5~7天。用于脾胃积热,清除壅滞熏蒸于口导致的小儿流涎症。
在治疗的同时,家长还要做好护理措施。比如要及时擦拭幼儿口腔周围浸湿的皮肤,每天要用清水及时清洗,让孩子的脸部和颈部保持干爽,防止患湿疹。如果出现湿疹和糜烂,要及时去医院诊治。最重要的一点还得提醒大家,就是不要总等问题出现了才去心疼孩子,急着找方子、看医生,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管好孩子的脾胃。要知道,幼儿脏腑娇弱,对食物性味的敏感程度更强,吃得过于寒凉或温燥都不好。并且,作为母亲也是有责任的。譬如妈妈饮食过于辛辣或肥腻荤厚,喂奶时乳汁就会把这种温燥之性传给孩子。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家长需要注意很多细节。
三个途径教您判断孩子是不是过敏体质
辨识途径之一:过敏症状
过敏体质孩子的过敏症状主要表现为以下4个方面:
表现部位一:皮肤
皮肤上的过敏表现通常在孩子出生后不久就出现了,主要是湿疹和脂溢性皮炎。
湿疹主要症状为皮肤表面长出很多红斑或者小丘疹,有明显渗出,如果用手挠抓,会使皮肤表面溃烂,皮肤溃烂处会流出黄色液体而结痂。湿疹常发生于孩子的头部和面部,比如额头、双颊、头顶部等,也有可能蔓延至全身。得了湿疹的孩子会感到患处刺痒,因而会焦躁不安、哭闹不止,影响孩子的睡眠。如果护理不当,极有可能使患处皮肤感染化脓,形成脓疱疹。
表现部位二: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的过敏症状一般为:孩子出生以后经常放屁,并且声音响亮,还经常打嗝。有些孩子还会出现生理性腹泻,一天大便6-7次,为稀便,主要原因是乳糖不耐受或者对动物蛋白过敏。添加辅食以后,孩子的这些症状就会明显改善。
表现部位三:黏膜
眼睛:眼睛黏膜的过敏,表现是过敏性结膜炎,孩子大约在1乣3个月的时候,就会出现揉眼睛或者用额头在大人的身上或衣服上蹭,经常眼泪汪汪,一出门、一刮风就会流眼泪,严重者会造成鼻泪管堵塞。4岁左右,孩子会出现弱视或者近视,严重者也会出现频繁眨眼睛,检查会发现孩子眼睑充血明显,有卵石样突起,严重者有结石形成。
鼻子:鼻黏膜的过敏,主要表现是揉鼻子、抠鼻子、打喷嚏、流清鼻涕或者鼻塞。6个月以前的孩子因为鼻子堵塞,吃奶的时候常哭闹,晚上睡觉爱翻滚。请家长一定要注意!这个症状很容易和缺钙相混淆,但补钙没有效果。如果孩子反复不好,合并感染,就会出现鼻窦炎和腺样体肥大,此时孩子会睡觉咬牙、说梦话、流口水甚至打呼噜,早上起来有口臭,但喝水或者刷牙以后就会消失。
疱疹性咽峡炎注意什么
疱疹性咽峡炎在小儿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它主要的表现就是有发热,还有口腔的溃疡性疱疹,它一般是通过粪口和呼吸道的传播。所以得了疱疹性咽峡炎的小孩子具有一定的传染性,这种情况一般小孩子会有拒乳,流涎和烦躁不安的情况,所以如果得了疱疹性咽峡炎,要注意手卫生,另外小孩子玩过的一些玩具和用过的餐具要注意消毒。另外小孩子注意保护性隔离,尽量不要去跟正常人或者是其他小孩子接触,饮食注意要以清淡,容易消化,不能够太烫,忌辛辣的一些食物,另外可以适当的补充一些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有助于缓解他的病情。
栗子茯苓枣粥 治小儿口水多
现将其介绍如下:栗子、大枣各10枚,茯苓15克,大米50克。将茯苓研细,大枣去核,先将大米煮沸后,下大枣、茯苓、栗子等,煮至粥熟服食,每日1剂,连续5~7天。
点评:小儿流口水,中医称之为“滞颐”(流涎不收),此证主要是由于脾脏虚冷(或脾胃积热),津液不收所致。多见于3岁以内小儿,其主要表现有:唾液增多,或流涎不断,浸渍于两颐及胸前,不仅衣服被浸润而常湿,且口腔周围可发生粟样红疹及糜烂。
据中医临床所见,流涎日久不止,当以脾虚居多。栗子茯苓枣粥是一个较佳的补脾食疗方。方中栗子(板栗)性温、味甘,入脾、胃、肾经。能健脾益肾、厚补胃 肠;大枣味甘性平,有健脾和胃、补益气血功效;茯苓性平、味甘淡。有补脾利湿,宁心安神作用;大米乃“五谷之首”,性平、味甘,能补中益气、健脾养胃。诸 味合用,能共奏健脾燥湿、和胃摄涎之功。此方更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流涎症。
脾胃虚寒证主要表现:涎液清稀,多如漏水,下巴湿烂作痒,面白唇淡,四肢不温,啼声低弱,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沉迟,指纹色淡红等。
因此,家长们可以用上面的方法来治疗小儿的,这样就可以让孩子摆脱流口水的现象,让孩子健康成长。
小儿脑瘫会合并流涎吗
流涎可看做是部分儿童脑瘫症状之一,且难以治愈。流行病学研究认为,10%~37%的脑瘫患儿伴有流涎,开始可能仅为口腔的功能性损害症状,但后续可能导致不断地更换衣服、体液丢失、下唇及下颌区炎症、外观形象邋遢肮脏、营养失衡,进一步造成语言沟通能力减弱、性格孤僻等。
我们都知道,婴幼儿流涎是一种正常现象。通常的情况下,所有的婴儿多有大约6个月的时间流涎,通常随着口腔运动功能发育成熟,很快便学会吞咽口水,流涎一般于幼儿15~18个月自行消失。但对于脑瘫患儿持续流涎,而口周围和前胸总是处于潮湿状态。
目前认为,3岁以后的顽固性觉醒状态下多涎被认为是异常流涎,在脑瘫患儿中多见,且认为与智力发育水平成正相关,具有流涎随智力减退而加重的特征。
脑瘫患儿的流涎主要是由于口腔内器官运动功能障碍、吞咽功能异常和口咽括约肌功能不全,使患儿不能正常通过吞咽清除口腔内的唾液,一般来说极少与唾液分泌过多有关。 目前通过口周按摩、针灸刺激以及外科小手术的方法都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
疱疹性咽峡炎哪些东西不能吃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临床表现就是发热和口腔的溃疡性疱疹,一般小孩子会有咽痛,查体可以看到咽部有明显的充血,然后口腔粘膜可以看到有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这种情况一般小孩子如果吃那种比较硬偏硬的,或者是比较刺激性辛辣的食物,会加重咽痛的情况,小孩子一般得了疱疹性咽峡炎会有流涎、拒食、烦躁不安的情况,所以疱疹性咽峡炎建议吃比较软的,然后清淡的食物,这样也可能会缓解小孩子咽痛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