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孩子吵闹一招就能让他乖乖听话

孩子吵闹一招就能让他乖乖听话

孩子4岁时,控制情绪的能力发达了,所以在能忍耐与努力的同时,自我主张也会变强。自我意识强烈的孩子,会用“不要”、“我讨厌妈妈”等否定字眼来表达情绪,而打人、丢东西、特别会哭闹,强烈反抗等行为,也大多出现在这个时期。

去超级市场会一直闹着要买糖果的,也多是这个阶段的孩子。如果对孩子说“今天不买喔”,孩子会用更大的声音说“不管!买给我!”再加上肢体动作来强调他的主张。受到孩子反应的影响,爸妈的情绪也会变得激动,甚至可能掉头就走不理他;但被留下的孩子只会哭闹得更大声,这时,许多爸妈因为在意周遭的眼光,只好买孩子想要的东西给他。

本来还在哭的孩子,马上就停止哭泣,一脸满足地拿着爸妈买给他的糖果;另一方面,大人则生着闷气,心里想着再也不要带孩子来了!更糟糕的是,这种作法会让孩子学到“只要我这样哭,爸妈就会买给我”,而养成不好的习惯。

说“买给我”时,请先跟他说“好啊”,再补上一句“等东西都买完以后再买给你!”因为孩子最重视的是当下的要求能得到满足,所以会接受这个条件;等买完东西后,跟孩子说“谢谢你等我”,然后买他想要的东西给他。这样的作法要持续二个星期。

两个星期后,当孩子要求买糖果时,请试着跟他说“好啊,明天买给你”;令人意外的是,孩子会回答“好”。你可能怀疑孩子愿意接受这样的条件吗?其实大多数孩子都会接受!因为过去的二个星期,爸妈都有遵守跟他的约定,所以他相信爸妈这次也会遵守约定!

孩子只要知道自己的愿望会实现,就可以忍耐下去,所以,要循序渐进地教孩子学会忍耐。重点在于一点一滴、逐渐拉长让孩子忍耐的时间。

宝宝洗脸注意事项 洗脸注意避开宝宝口鼻耳朵

小宝宝有的不配合洗脸,经常调皮,洗脸随便说话、转头等,容易让水进入孩子口鼻,所以在洗脸时应该和孩子沟通好,让他乖乖的听话。在洗耳朵旁时,要把耳朵挡好,以防水进入耳朵。

孩子教育不能乱来

凉风习习,阳光却很好,很灿烂。我和儿子在绿莹莹的草地边走着。促摸着从泥土中探出头来的尖尖小草,数着各种各样叫得出名字和叫不出名字的花。享受着一个做母亲的幸福。

这时,我们看见一个衣观楚楚的小男生,和他的父母正在草地上嬉戏,想必也是趁这个五一节出来玩的。儿子看见了这一幕,满是奇怪地问:“他们怎么走在里面呢?”“是啊,他们不乖!”(“不乖”是儿子的口头禅)我随声附和着,儿子好生气:“他不乖,我去告诉他。”径直朝那个人走 去。儿子走到那个人身边,大声说:“你不乖,不要踩小草,小草要疼的。”可能是因为儿子说话还是奶声奶气的,外人一般不太能听明白,所以,那个男孩没有理 他。儿子愕然了,用不解的眼神望着我。我不想扫了儿子的幸,也不想就此泯灭了他的正义感。我跟儿子说:“听听,社会上有些人是不乖的,你已经去劝他了,也 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了。只要我们乖乖的,不去踩小草,那就行了!好了,我们走吧!”“哦!”

如此雷同的情景在一天里再次上演。过马路了,儿子看见红灯,就叫我们两个停下来(当时没有车子开过)。儿子看见有几个年轻人急急地过了马路,当然也有几个人和我们一样等在那里。儿子又不懂了。我于是按着自己的理解“之所以是因为”地跟他解释起来。

也不知道儿子听不听得懂,毕竟儿子还小,才刚刚走过他的第三个生日。

想想也是,社会上存在着许多不好的现象,甚至违法乱纪的事情。带孩子接触社会的时候,难免会让他见识到许多社会的阴暗面。那我们作为家长,又该如何去跟孩子解释和沟通呢?

学会6招让你的宝宝不再粘人

1、让宝宝学习自己玩

不是丢下宝宝让他真正的“独处”,而是让宝宝跟妈妈共处在同一个空间中,让他自己一个人玩。可以帮宝宝准备一些玩具,只要他能专注于自己的活动,父母都不要去打扰他。千万要避免看到自己乖乖玩的宝宝,就会忍不住过去抱他喔!

2、让宝宝学习等待

宝宝哭了不要马上过去抱孩子,会养成宝宝用哭当成呼唤父母的方式。父母一定要压抑怜惜的心与罪恶感,最好先悄悄观察确定孩子没有发生危险或是尿布湿了,站在原地上,用和缓的声音安慰宝宝:“宝宝乖,妈妈好爱你喔,但是现在妈妈有其它事情在处理,等我一下,我马上过来喔,先不要哭。”

尽快将手中的事情告一个段落,再过去马上抱他:“宝宝好乖喔,知道妈妈在忙,虽然你看不见妈妈,但是妈妈一直都在这附近陪着你啊,不要哭了啊。”帮宝宝建立起“妈妈没有消失”的概念,渐渐地让他跨越这道认知的鸿沟,走出分离焦虑的恐惧。

3、父母要说话算话建立信赖感

“宝宝乖,下班就来接你”、“要乖乖,等我忙完就来抱你喔!”不要以为宝宝听不懂大人的话喔!一下班就要马上去接孩子,一忙完就要马上陪宝宝,可以让孩子对“等待”深具信心,也更愿意等待,能建立他对人的信任与正面观感,性格也会更独立。

4、不要威胁宝宝

宝宝哭闹不休时,父母尽量克制马上过去抱他的冲动外,也要克制不耐烦的情绪,不要骗宝宝说:“你再哭的话,会有怪物来咬你喔。”“你再哭的话,我就把你关在这里不管你了。”或是父母动怒了:“你再哭的话,我就打你。”这种方式反而会加深宝宝的忧虑,形成恶性循环。

5、不要强迫离开宝宝或趁宝宝睡着时离开

有些父母会偷偷趁宝宝不注意时离开去办事情,或是不理会宝宝的哭闹,就径自离开。父母的突然离开或有离开的可能性最容易导致宝宝焦虑情绪产生。这样的方法有可能导致宝宝更担心你突然消失不见,更加随时紧跟着你。

避免这种情形发生,应该要有耐性,在离开之前先将宝宝托给宝宝信任的人来照顾,然后用稳定的口吻告诉宝宝:“我只是要暂时离开,等一下就会回来,不会消失不见的。”只要父母要暂时离开处理别的事情,都要将宝宝交给宝宝熟悉的人来照顾。

6、不要露出忧郁的表情

“宝宝还这么小,让他一个人玩好孤单。”“把宝宝交给别人照顾,没有我在旁边看着宝宝,我实在不能放心。”“把孩子带出去很容易被传染疾病。”父母常在宝宝面前露出过度忧虑的表情,也会让宝宝感染到忧虑的气氛。父母应学习放松与放手,让孩子适应陌生的环境,也可以培养独立自主的个性。

7、帮宝宝找到模仿的对象

看到其它年龄相仿的宝宝没有父母陪同也能自在玩耍时,趁此鼓励宝宝:“你看,他好棒耶,他能一个人自己玩,你看一个人也很好玩。”让宝宝知道暂时一个人玩并不可怕。

8、在与宝宝分离的时间内,要有其它人也很关心和照顾宝宝

这时照顾宝宝的人,最好能够对宝宝说有关爸爸妈妈的话,例如:“妈妈是去买好吃的东西给宝宝!”“爸爸去上班了,要赚钱给宝宝买新衣服啊!”让宝宝心中充满安全感。

面对孩子的种种不良行为,最忌讳的就是爸妈放任其自由发展,总是认为孩子长大点就好了。然而,小孩子不是万能的,他不知道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因此爸妈一定要对他好好引导,这样才能让他在正确的道路上发展。

1分钟让逆反宝宝合作

1、当宝宝做事磨蹭的时候,怎样才能让宝宝成为“行动派”呢?

表格督促法。要宝宝按时完成一件事情时,你可以尝试用表格督促法。将孩子容易拖拉的几件事列入表格,比如上床睡觉、收拾玩具、叠好衣服等,和他约定好表格的具体内容后,给孩子的表现一一打分。当孩子表现出色并且累计到一定分数时,可以给予奖励,这让宝宝更有动力去完成父母交代的事情。把每天需要做的事情画下来,贴在他容易看得到的地方,对于宝宝来说还有一定的心理暗示作用呢!

跟他比赛。你也可以跟他比赛谁的速度快,偶尔玩玩这个游戏对孩子来说是一个新鲜的刺激。

2、当宝宝在就餐时间不愿意乖乖吃饭的时候,该怎么办?

营造餐厅气氛。宝宝坐不住有可能是因为周围刺激物太多了,使得他容易分心,而且每天在家里一成不变的气氛下吃饭,难免让孩子感觉枯燥。妈妈可以主动让孩子“点菜”,或者制作自己的菜谱,在餐桌上摆好一次性的纸碟子和餐巾纸,营造一点餐厅新鲜的氛围。关上电视,远离玩具,来一点轻柔的背景音乐,在这种环境中,宝宝也容易安静下来。

把孩子不爱吃的菜变有趣。胡萝卜和西兰花是最有营养却最让孩子讨厌的蔬菜,不妨试试这样的小伎俩:“你看胡萝卜的颜色多漂亮啊!”或者“帮西兰花的绿头发理个发吧?”妈妈也可以花点小心思,将饭菜摆盘得可爱一点,小熊头像,或者色彩更丰富些,宝宝会开始期待每天的饭菜哦!

3、讨当宝宝价还价“执拗”的时候,该怎么办?

情绪上,理解;行动上,不让步。让孩子知道你理解他难受的感觉,但这并不表示你要对他的行为让步、妥协。比如你对他说:“我知道你很想现在吃饼干。我也很喜欢吃饼干。但是我们只能在饭后把它当点心吃。”坚定你的立场,不论他怎么哭闹耍赖都坚决sayno,孩子便知道这个方法是行不通的!

用行动做表率。如果你坚持孩子不收拾好玩具就不许看电视,那么重复无数遍这个要求肯定不如直接关掉电视来得有效。当然,收拾好后再让他看电视会强化这个效果。让孩子知道你是一个守承诺的人,那么他也会逐渐按你的要求做。

4、宝宝在公共场合大吵大闹怎么处理?

撤离现场。孩子不耐烦了,未避免影响到其他客人,最好还是抱着他撤离现场。但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培养孩子耐心还需要从生活中循序渐进呢。

循序渐进培养他的耐心。小朋友很难在长时间内保持安静,或者乖乖陪你逛街一个下午,所以你可以慢慢锻炼他的忍耐力,第一次要求安静15分钟,第二次就可以要求20分钟,时间慢慢延长。

开门见山。宝宝吵闹,你可以直接告诉他你希望他怎么做:“在图书馆咱们说话时得小点声。你是个大孩子了,我知道你肯定做得到。

5、旅途车程比较远,孩子坐不住,大声吵闹影响周围的人怎么办?

玩“看谁说话声音能最小”的游戏。当孩子大声吵闹时,你们可以玩一个“看谁说话声音能最小”的游戏。一些小游戏能够很好地转移宝宝的注意力,你还可以让孩子数他看见的红色车子。对大些的孩子来说,让他认路标上的字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零食引诱。准备一些孩子喜欢,并且比较适合外带的健康小零食,这样可以防止孩子因为肚子饿而感觉不耐烦,而且好吃的东西能很好地“塞住”宝宝吵闹的嘴巴。

孕妈心情与宝宝性格

天生“气质”影响宝宝乖不乖

有些宝宝一出生就很乖巧,不哭不闹,家长带了就很省心;有的宝宝生下来后夜夜啼哭,或者一到陌生的环境就反应特别强烈,安搅半天还哭个不停,那么这样“矫”的孩子免不了让做家长的头疼。

差别为什么这么大?对此,研究的主要负责人胡幼芳医生解释,这是由婴儿的先天气质决定的,气质是一个与遗传有关、属于先天的、新生儿自出生的瞬间即表现出不同的气质,而且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具体来说,平易型的孩子,生活有规律,对新刺激的反应温和,看到生人爱笑,容易接受新事物,一句话:很好养。而麻烦型的孩子,生活无规律,环境改变后很难适应,还经常容易哭闹,发脾气,难养,让父母烦心。

妈妈焦虑易出“麻烦宝宝”

研究的对象就是医院里的133位年龄在35岁以下、无家族病史的健康孕妇、她们的丈夫及她们所生的健康婴儿。调查过程很漫长,从怀孕32周起,一直追踪到婴儿出生4个月后。在此过程中,母亲们要详细填写自己孕期的心情,对分娩疼痛的惧怕程度,工作环境,工作的紧张程度,家庭经济条件和自己是否曾经遭受精神创伤等等。此外,还要填写一份“艾森克个性问卷”,回答其中的近百个问题,然后由专门的软件分析出准妈妈的性格。当孩子出生后,再给孩子们做个气质测评,分别与母亲的个性问卷相对比,医生们发现:有62.5%的“麻烦宝宝”,妈妈在怀孕时都处于焦虑的情绪中。也就是说,如果在怀孕时的情绪不好,宝宝生下来的时候,脾气也不会好。此外,准妈妈如果对分娩的疼痛过于畏惧,也容易生下“麻烦宝宝”,这个比例是62.5%;43.74%的“麻烦宝宝”,他们的妈妈工作环境很吵闹,比例最高

什么是好孩子什么是坏孩子

1.表面上的乖孩子

有些孩子在表面上看起来,他们真的很乖、很听话,他们对人很有礼貌,可是他们却总是在人后做这一些令人反感的事情,比如在没有其他人的时候欺负同学。在老师眼里他是那么的听话,表现得很乖,可是老师一旦走开,他们马上就变了一个样子。这样的孩子在小时候就学会了察言观色,他们能够依据打人的神色和心情判断他们的想法,从而去做一些讨好大人的事情,这样的孩子从小就学会了人情世故,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危险的。这些会直接让孩子与一个好孩子的标准越走越远,甚至因此而变成一个坏孩子。一个表面上乖的孩子,会比一个表面上坏的孩子还要可怕。而作爸爸妈妈的不要被孩子的表面所迷惑了双眼。

2.有问题的乖孩子

父母都觉得孩子什么都挺大人的话,让孩子按照大人的理想的方式而生活,大人认为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孩子很听话,也从不跟大人提要求,也从不调皮捣蛋,遇到这样的孩子。父母先不要过于高兴,而是先要担心,怀疑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在至少能跟上有问题,从而到医院检查,因为一个正常的孩子,它并不是一条小狗,她有着自己的思维,不什么都听大人的安排,他们也会调皮,他们有着自己的想法,除非他们有问题。父母一定要知道该如何去判断孩子是不是有一场,而不要一味的当做那是因为孩子很乖巧。

3.乖孩子标贴不好

当一个孩子被认为很乖的时候,那么他就被贴上乖孩子的标签,也就意味着他们在做错事情的时候大人会对他们另眼相待,就像一个习惯以好人形象出现在公众视线中的人,突然做了一件令人不满意的事情一样,他们马上会变成坏人。而经常做坏事的人,那也就很正常,也不会对他造成什么负面的影响。家长随便给孩子贴上乖孩子的标签之后,回影响孩子的成长,和思维的发育,那样会将它们禁锢在一个小小的空间中,这毒孩子的健康成长并没什么好处。

4.关键在父母怎么看待

什么是好孩子,而什么是坏孩子?鬼孩子如何,而不乖的孩子又会如何?这个问题主要是在于父母是怎样看待,坏孩子只要他们聪明可爱、机灵可爱,那就已经很好了,调皮又呢过怎么样呢,做错事又怎么啦,只要他们能够承认自己做错了,并且还会改正这个错误,那么他就是一个好孩子。定义好孩子和坏孩子,乖孩子这没有什么实在性的意义,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关键是看父母怎么教育和引导,如果父母正确的引导孩子,那么,所有的孩子都是好孩子。

中国父母家教的3大悲哀

悲哀一:为何教孩子学“乖”

目前,我国的家庭教育存在着一个很大的误区——教孩子学“乖”。评价孩子时,动不动就说“你真乖”或者“你不乖”,将“乖”当成了教育标杆,具体就是听话,按师长和家长要求做事。但值得一提的是,“乖”在英语当中并没有相应的词语。而在塑造这样一批批“好孩子”的过程中,往往也剥夺了孩子建立自信和良好自我形象的独立空间,甚至无形中扼杀了他们的创新能力,这是一种片面强调孩子社会性的教育理念。现在的学校评选三好学生,为什么十之七八是女孩?在所谓的“优秀生”里,为何永远没有调皮孩子的身影?这其实很好理解,因为比起男孩子的好动,女孩子更容易静下心来好好学习,不吵不闹、不惹是非,完全符合我们这个社会认可的“乖”孩子标准。这样的三好学生固然值得肯定,但我认为,那些不听话的调皮孩子也有可取之处。比如那些上课爱做小动作的学生,虽然常会被老师教训,但每次挨批后,都能立刻抖擞精神继续调皮。

所以说,他们的抗“击打”能力比起那些“好学生”要好得多,而自我调节心态的承受挫折也是一种能力,能使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今后的人生,这对他们日后步入社会是大有益处的。专家视点:“不听话”并非绝对坏事情其实,孩子有时不按父母的要求去做,不听从父母的指令,这正是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某些心理学家认为,3岁幼儿不反抗,就不是正常儿童。即使五六岁的幼儿反抗行为也是很明显的。何况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信息丰富的社会,每天都可以吸收到许多信息,对人对事都会有自己的想法。

如果父母过早地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是不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而且容易扼杀儿童的天性,使孩子从小失去儿童最珍贵的创造性人格,这会给父母留下难以弥补的悔恨。著名的德国心理学家海查曾做过如下的实验:他对2至5岁时有强烈反抗倾向的100名儿童与没有这种倾向的100名儿童追踪观察到青年期。结果发现前者有84%的人意志坚强,有主见,有独立分析、判断事物和作出决定的能力。而后者仅有26%的人意志坚强,其余的人遇事不能做决定,不能独立承担责任。这一研究说明,反抗行为强的孩子,长大易有坚强的独立意志,而这一点正是21世纪的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悲哀二:为何孩子心胸狭小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今天的家庭教育已不是传统“围墙式”的家庭教育,校园也不是传统物理意义上的校园,孩子们拥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好的师资以及硬件设备。但我们需要反思的是:为什么孩子的心胸却变得狭小了?只会关心自己身边的事,过去那种“煮酒论英雄”式的气魄,为国家前途、为人类理想奋斗的抱负,在今天的年轻一代身上已难觅踪迹。因为我们的家庭教育将过多的精力集中在知识的增长上,已经无暇将英雄式的理想灌输给孩子。在国际上,中国家庭对学校教育的高度支持是得到公认的,可这种对知识的高度注意,也是孩子的心胸变得狭小的一个重要原因。

悲哀三:为何孩子不愿回家

大部分父母的言谈间还是把“儿童”的概念缩小为“学生”。孩子的生命就是这样被压缩到一个方面,以此来换取成功,代价未免太大。我们应该牢记:“儿童”的概念内涵远大于“学生”,儿童除了在学校要当好一个学生外,在家里、在社会中还有更多形形色色的角色需要“扮演”。因此,家庭不止是给孩子创设的“学习家园”,还应该是他们的“精神家园”。为什么现在那么多大学生放假不愿意回家?就是因为在他眼里,家里是一所“文明监狱”,父母成天只知道督促他学习。现在有的家长总爱陪着孩子做作业,我觉得这种做法值得商榷。。总之,孩子要适合家庭教育,也要让家庭教育适合孩子,这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可需要指出的是,当前大多数家长使家庭教育与学校的关系变为单向,只知道家庭教育围着学校转,结果却牺牲掉很多培养孩子品质的机会。其实学校也可以协助家庭教育,优秀的家长应该把握随机的教育机会。不要用太多规矩限制孩子的自由。要让自己的孩子去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让自己有一片发挥的天地。如果你有顾虑,用“共同决定”的方法诱导他:例如孩子喜欢玩电脑,不要说“不准玩”,告诉他,如果你的成绩够好了,或是功课做完了就可以玩,但是一周至能玩两个小时。把每一个“否定”变成“机会”,把自主权从你身上转移到孩子身上。这样不但能培养独立能力,而且孩子还会为了自己的兴趣更努力做那些“必须做”的事。

相关推荐

孩子睡眠少怎么回事

1.1、身体的不适 很小的宝宝因为还不会表达,在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会出现哭闹不止,睡眠时间短的问题,妈妈要看一下宝宝是不是身体不舒服。身体的不适必然影响睡眠的质量的,但是婴儿无法向大人表达自己的不适,很多时候只能哭。 1.2、环境的影响 如果孩子睡眠的环境不够安静舒适,那也可能造成睡得不多。比如,环境嘈杂,孩子睡得很安稳,很容易被吵醒,醒了又睡不着了,或者开始玩了。久而久之就会造成睡眠时间的减少。或者是太冷太热了,孩子睡得不舒服,也会容易醒。 1.3、饥饿 宝宝在肚子饿的时候就会大声的哭闹,肯定是不会乖乖

如何培养宝宝的实践能力

妈妈应该孩子学做自己的事情,积累自理生活的经验。为孩子创设不同的活动环境,激发孩子的活动欲望,从而促进孩子生活实践能力的发展。从孩子的生活入手,培养生活实践能力。孩子在游戏活动中积极、自主地活动,有的孩子乖乖地当起了妈妈,平时在家里只有妈妈才去做的事情,也能完成,平时在家娇宠惯了的“孩子”也能听从妈妈的话去完成一定的任务。在这样的生活实践活动中,孩子对生活变得越来越热爱,同伴间的情感也随之增强。

如何宝宝乖乖合作

一、宝宝不合作可能跟父母言行有关 如果父母老是习惯用命令的语气强制孩子听自己的话,这种方式自然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因此,我们在说话时要注意个人态度,避免“催命符”式说教,少用感情平淡的陈述句,而是应该短促明白又不失温柔的告诉孩子您的意见。下面一些做法,小编认为你最好避免哦! 1、唠叨型:对宝宝不听话这件事你总是唠唠叨叨,没完没了。 小编点评:避免“催命符”式说教,如果家长能够就事论事,短促明了地表达你的要求,相信能够有效督促孩子把事做完。 2、希望型:总是说“我希望你能自己把饭吃完”“我希望你能自觉收拾房

怎样避免生气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危害

解析问题一:分析是什么事情你生气,学会冷静处理 对待孩子的言行,爸爸妈妈们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是用生气来管教孩子。如果孩子出现反常的举动,比如突然不听妈妈话了,大哭大闹,家长们首先要保持冷静,如果觉得很生气也要先压住火气,仔细想想孩子哭闹是不是有的原因,用轻柔的语气询问:是不是病了累了,还是在幼儿园受欺负了,了解情况之后,慢慢地抚慰孩子,在平复孩子心情的同时,爸爸妈妈的火气也慢慢消退了。 如果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比如乱扔东西,或者说粗话等等,也可以尝试着先耐心地引导,告诉“要将东西放回原位

孩子不吃药该怎么办

由于宝宝已经能听懂妈妈的话,所以妈妈可向们说明吃药才能赶跑疾病,鼓励宝宝自己吃药。一般不用将药片溶化,可直接将药片放在宝宝舌头的后部,然后宝宝饮一口水咽下,只要第一次能顺利服下,以后再吃药就容易了。对于很难合作的宝宝,家长可参照婴幼儿的喂药方法。 1、家长平时不要拿吃药来吓唬孩子,“你再闹……就给你吃药!”这样的话语会孩子对吃药产生深深的恐惧。 2、家长生病时,可以当着孩子的面吃药,孩子明白,生病是需要吃药的。 3、有的家长会哄孩子,这药一点也不苦,孩子吃了一次后,知道上当了,以后可能说什么也不肯

孩子不去幼儿园是怎么回事 家庭教育失误

入园前的家庭教育尤为重要。很多家长,每次当孩子哭闹、任性时,就会用”再不乖,把你送幼儿园去。“这些话语,孩子听过了,就会对幼儿园产生恐惧心理,明知道不是个好地方,当然就不愿意去上学了。

孩子乖乖吃药有技巧

经验1:从“下颌部”喂药不会呛咳 给孩子喂药,成人都是参照自己吃药的方式———张口、灌药、吞下。但半岁以下的孩子吞咽功能不完善,灌药虽然简单,却难免太急引起呛咳和呕吐,并不是好方法。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余明医生说,要小宝宝比较轻松地吃药,姿势一定要正确。“先把宝宝的头抬高,脸侧偏,然后将勺或吸管从下颌部(口腔靠下牙的一侧)伸进去慢慢喂药,勺或吸管不要急着拿出来,等孩子把药吞下了再拿出来。” 经验2:鼓励大孩子自己吃药 孩子到了2岁,多半已经学会自己用勺。这时孩子生病,除非身体很虚弱,如果精神和食欲

孩子为么不听话?

5--6岁的孩子听不见你对说的话,多数情况下是因为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太全神贯注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比小时候的兴趣范围更加广泛、程度更加强烈、注意力维持的时间也更长了,这就很难们马上停下手里正在做的事情,更何况们还乐在其中呢。有时,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也过高:父母看到孩子在幼儿园里能够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话,就理所当然地断定在家里也同样能够做到。而真实情况是:孩子一回到家,就会很放松、很安逸,觉得对父母没有必要像对老师一样总是听从。有时候,你的孩子行为懒散,注意力不集中,正是感觉自己具有控制能力

孩子变乖的四个暗示法

第1步言语暗示 言语暗示就是要学会采取一种迂回的赞扬或批评方式对孩子进行赞扬或批评,这样能孩子在一种相对柔和的环境下接受到教育。对于宝宝没做好或做错的事,不要直接说出来,而要用言语暗示,潜移默化的接受。例如你家宝宝早上起来不喜欢叠被子,那么你要暗示“宝宝很乖,每天总是自己叠被子”,在这种暗示下,宝宝就能知道叠被子会被赞赏,也是一种乖的表现,那么以后就会逐渐自己叠被子了。 第2步动作暗示 你家的宝宝喜欢看电视吗,会经常坐在电视机前看卡通、看动画片而忘记自己到时间去睡觉了吗?这时候,你最好的办法是

小孩晚睡的危害 按时睡觉

不是累了才要睡而是时间到了就必须睡 肝脏在下午三点就已经开始进行同化作用,所以下午三点以后不宜再孩子吃太多东西,晚餐简单就好,这样才能孩子早早上床睡觉。 有的父母以为孩子只要玩累了,就会自己乖乖去睡,所以也不督促孩子养成定时睡眠的习惯。孩子玩到筋疲力竭,最后当然会昏溃而睡着,但是这当中通常会先经历一段过度亢奋或紧张不安的情绪阶段,变得无理取闹。 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不会自动发展出来,需要大人协助养成。到了睡觉时间孩子还不想睡,大人需要多用一点心思,准备一个固定的上床睡觉仪式为们养成习惯。 例如讲床边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