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狂躁症的表现
老年狂躁症的表现
1.1、心境高涨:这些老人常常处于持久而强烈的兴奋状态,经常主动与陌生人打招呼,让人莫名其妙。常常认为自己是很有本事的人,整天喜气洋洋,好像人间从无烦恼事,他们的情绪反应不太稳定,可因细小琐事或意见遭驳斥、要求未获满足而暴跳如雷,有些病人躁狂期也可出现短暂心情不佳。
1.2、动作明显增多:这些老人在说话时手舞足蹈,做任何事都很积极,对人一见如故,亲热异常。终日忙忙碌碌,效率却不高。兴趣广、喜热闹、交往多,主动与人亲近,与不相识的人也一见如故。喜欢与人逗乐,爱管闲事,打抱不平。
狂躁症容易治疗吗
狂躁症不容易治疗,并且非常容易复发。
因为狂躁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心理因素,而药物只能对疾病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一旦狂躁症患者遇到相应的社会因素的刺激,如果心理方面没有改变的话,很容易复发,再度出现狂躁症症状。
躁狂症复发的症状是什么呢
1、擅自减药或者停药
专家表示,很多患者的狂躁症复发都与擅自减药或停药有关。其中一些患者对于狂躁症及其治疗药物缺乏科学的认识,自己认为好了就停止用药;还有的患者甚至认为服药时间长了自己会变傻因而中断用药。这些不良操作肯定会影响狂躁症的治疗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为狂躁症复发甚至病情加重创造了条件。
2、患者面临心理危机
一个人的心境好坏对疾病有着明显的作用,狂躁症也不例外。因此,狂躁症复发与个人面临心理危机有很大关系。很多患者在治疗过程总或者治愈后,遭受突如其来的打击,甚至陷入困惑和绝望中,极易诱发狂躁症复发。特别是在春夏两季,狂躁症患者的情绪变化比较明显,更是容易造成疾病的复发。
3、患者住院时间过长
有专家认为,与其他疾病不同,狂躁症患者住院治疗的时间并非越长越好。很多患者狂躁症复发,与其住院时间过长也有一定关系。因为住院时间过长,会使患者脱离社会的时间过长,再次认识到自身存在的社会及家庭价值需要的时间也就越长。这就导致他们往往心灵脆弱、遇事容易受到打击、适应社会生活能力降低,更为狂躁症复发创造可能的心理环境。
狂躁症治疗的方法
病人可持续地愉快,终日沉浸在欢乐的心境中,眉飞色舞,谈笑风生,洋洋得意,非常傲慢,瞧不起人,表情活跃,极富感染力,使接触他们的人也感到轻松。虽然他们睡眠减少,但仍显得精力旺盛,兴高采烈,喜打扮,奇装异服,浓装艳抹,好表现自己,爱提意见。有些病人情绪不稳定,容易激惹,常常因为一点小事而大发雷霆,不停地训斥吆喝他人,语言粗俗而尖刻,甚至出现冲动、伤人、毁物等粗暴性行为。
轻度狂躁症与狂躁症的症状两极性的躁狂、轻度躁狂和抑郁都是躁郁症的症状。躁郁症患者的充满戏剧性的情绪波动并不是遵循同一套模式。抑郁并不总是伴随着狂躁症出现。有人可能会经历几次相同的情绪状态——几星期,几个月,甚至有时候会几年都一样——在他们突然出现相反的情绪状态之前。
而且,情绪状态的激烈程度因人而异。轻度狂躁症是一种不严重的狂躁症。很多人并不把轻度狂躁症当做一个问题。实际上轻度狂躁症感觉起来可能会很好。你会有更强的安宁感和活力。然而,对于一些患有躁郁症的人来说,轻度狂躁症可能会发展成为狂躁症,或者变成严重的抑郁症。
怎么控制脾气暴躁
1、凡事住好处想
对于狂躁症患者来说,他们的心胸一般是非常狭隘的。他们表面上似乎对什么都满不在乎,不过,一旦遇到了一点儿小的不如意,他们马上就大发雷霆、怒火中烧。
因此,狂躁症的治疗要让患者学做一个豁达的人,凡事多往好处想想,多想一些积极的方面,自然就不会有狂躁症了。
2、提高个性修养
狂躁症的发病通常是不受本人控制的,这跟他们平时的一些品质习惯也是有很大的关系的,因为狂躁症患者大多数都是一些脾气暴躁、霸道、易冲动的人。
所以,狂躁症治疗就要从提高自身个性修养开始,让自己养成良好的心性和品质,戒骄戒躁,让情绪总是处于一种稳定、安静的状态。
3、集中精力做事
有狂躁症的人,做事情的时候往往是心不在焉,毛毛躁躁的,明明正在做这件事,可是心却早巳跑到另外一件事上去了。结果,这件事没有做好,只会变得更加狂躁不安。
无端突发狂躁症需排查低血糖
突发精神狂躁,不一定是精神疾病,还可能患上了低血糖。昨日,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汉阳医院精神卫生科主任吴主任告诉记者,低血糖病人也可以出现狂躁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脑部损伤。
精神卫生科门诊收治过多例狂躁患者,经过仔细检查后发现,其中2成是低血糖病人;特别是老年患者、初次吃降糖药物患者和进食不好的病人,很容易出现狂躁症状。
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进步,糖尿病这样的“富贵病”变成多发病,服用降糖药物和使用影响糖代谢药物的患者也不断增多,由此产生的“血糖狂躁症”值得注意。
一旦出现虚脱、出汗、震颤、烦躁等低血糖症状,应立即进食糖类食物,及时治疗;患者及家属也应该学会检测血糖和尿糖的方法,定期监测,随时警惕。
狂躁症的心理治疗
集中精力做事
有狂躁症的人,做事情的时候往往是心不在焉,毛毛躁躁的,明明正在做这件事,可是心却早巳跑到另外一件事上去了。结果,这件事没有做好,只会变得更加狂躁不安。所以,狂躁症的心理治疗还要注意督促患者集中精力做事,即使偶尔思想开小差,我们也要努力把思想再拉回到这件事上。
提高个性修养
狂躁症的发病通常是不受本人控制的,这跟他们平时的一些品质习惯也是有很大的关系的,因为狂躁症患者大多数都是一些脾气暴躁、易冲动的人。所以,狂躁症的心理治疗就要从提高自身个性修养开始,让自己养成良好的心性和品质,戒骄戒躁,让情绪总是处于一种稳定、安静的状态。
凡事住好处想
对于狂躁症患者来说,他们的心胸一般是非常狭隘的。他们表面上似乎对什么都满不在乎,不过,一旦遇到了一点儿小的不如意,他们马上就大发雷霆、怒火中烧。因此,狂躁症的心理治疗要让患者学做一个豁达的人,凡事多往好处想想,多想一些积极的方面,自然就不会有狂躁症了。
老人躁狂症应该怎么办呢
1、家庭环境要求
兴奋躁动的狂躁症病人,狂躁症的测试不宜居住在家庭生活无规律或家人不和睦的家庭中。房间的色彩宜用冷色调,如绿、蓝色为好,房间布置也以简单、清雅为好。在患者发病这段期间内,家中尽量保持安静,尽量少接待客人,如聚餐、聚会等。听音乐时也应尽量放些节奏舒缓的小夜曲或轻音乐,不宜放节奏过于激烈快的乐曲,以免引起狂躁症病人兴奋。
2、如何与兴奋躁动病人接触
在与躁动病人接触、交谈时狂躁症的测试,态度要和蔼、亲切、耐心;对话多的病人尽量不要与病人过多的交谈或争论,更不能因病人有夸大言语而讽刺、嘲笑他。狂躁症病人话特别多时,可采用引导、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若狂躁症病人与客人一直说个不停时,家人可在言语中提示他时间不早了,该休息或吃饭了,或说客人还有其他工作,改天在谈等等,这样病人一般都会乐于接受的。
3、如何做好有冲动、伤人、毁物行为病人的护理
对待这类病人,家属狂躁症的测试必需做好防范工作。一方面要避免激惹狂躁症病人,因狂躁症病人大多表现为好关闲事,好打抱不平,小题大做,平时看不惯的事情此时更看不惯,非要周围或家人按他的意愿办,尽量满足他的相对合理的要求,以免引起冲动、伤人行为。
4、如何做好兴奋、躁动病人的生活护理
兴奋、躁动狂躁狂躁症的测试症病人常因“忙忙碌碌”而“废寝忘食”,饥饿过度时又会出现暴食暴饮,不注意饮食卫生,所以尤其要做好狂躁症病人的饮食护理,督促病人定时进餐。用餐时最好让其单独用餐,以免因多说话精神不集中而影响进餐。
狂躁症怎么治疗呢
1、药物控制不正确:狂躁症治疗后的康复期还是需要药物进行稳定病情的,为此,很多家属自行加药或减药,不按医生的嘱咐进行服用药物,其实这种治疗都是不科学的。因为药不是喝的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据狂躁症的症状、病情和体制来定,不同的患者药量也是不同的,所以,病情的好转程度要根据医生来调节,不可擅自加药或减药。
2、狂躁症的治疗不系统:既有发作期又有缓解期,这就是狂躁症的特点。虽然疾病处于缓解期,一切正常。但那只是表现现象,如果脏腑功能没有进一步的调理,致病因素没有被清除,还会卷土重来,导致新一轮的发作。因此,建议狂躁症患者一旦找到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法,还是要及时正确的进行治疗。
3、治疗狂躁症不科学:有部分狂躁症患者或家属,不愿意服用药物治疗,愿意心理治疗或者是饮食疗法,期望这些能治好狂躁症,其实这些方法都是相当错误的。专家建议,狂躁症的治疗还得要根据专业医生的嘱咐,不要盲目的医治,盲目的治疗只能延误狂躁症患者的治疗时机。
狂躁症的注意事项
1、多发性硬化:作为一种神经体统疾病,事实表明至少10%的多发性硬化患者被确定同时患有狂躁症,并且医学表明,狂躁症的产生与多发硬化所致的神经损伤有关。当患者出现多发性硬化时,其狂躁症可能先于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出现。
2、心血管病:研究表现狂躁症患者发生致死性心脏时间的几率比较高。其中包括心律失常病、高血压和周血管等疾病。
3、偏头痛:狂躁症患者得偏头痛的几率高于普通人群,尤其对于低收入人群,并以女性多见。
狂躁症能自愈吗 狂躁症能治好吗
狂躁症是能治好的。
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生活干预等综合治疗的方法,能够有效的缓解狂躁症症状,甚至可以完全治愈狂躁症。
狂躁症能治好吗 狂躁症能自愈吗
狂躁症不能自愈。
大多数患者具有身体和精神上的创伤,从而导致情绪的异常,而有一些狂躁症患者是不了解自己的情况的,认为自己没有得狂躁症症,只有当病情十分严重了才会寻求医疗帮助,只能增加治疗难度。没有药物,心理治疗,狂躁症是不能自愈的。
狂躁症怎么引起的 精神因素
狂躁症病人可能是由于外界环境的精神刺激而引起的:
很多患者往往会由于不良的环境以及精神刺激,逐渐表现出狂躁症的症状,而这种因素不能作为狂躁症的主要因素,只能看做是狂躁症的诱发因素之一。
例如:
1,遭受重大负面生活事件,身心、精神造成重大的创伤,使人处于低落、沮丧的情绪中不能自拔,很容易诱发狂躁症。
2.长期处在不和谐的环境中生活或者是工作的人患狂躁症的概率会高,比如,长期的遭受父母责骂、领导批评,高压下工作的人易患上躁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