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和白术煮水的功效 健脾除湿
茯苓和白术煮水的功效 健脾除湿
茯苓配伍白术,有健脾除湿的功效,是治疗脾虚湿停的常用要对。湿气较重的症状有头晕困重、四肢酸楚、舌苔厚腻等,湿气较重的人往往无精打采、食欲不佳,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常食用茯苓煮白术可以有效改善症状。
小儿鞘膜积液如何治疗
小儿鞘膜积液的治疗方法之一、金钮头场
组成:金钮头、赤小豆、土茯苓25克,荔枝核8克。
制法:将上药洗净,加清水2碗煎至1碗多,滤去渣,加入新鲜鸡肉60—150克炳汤服。以乌鸡肉为最传。
功效:活血通络,消肿止痛、
用途:适用于儿童鞘膜积液,苔脉如常。
用法:每3天服1次,连续3次为一个疗程。
小儿鞘膜积液的治疗方法之二、茯苓泽泻白术汤
组成:猪苓、茯苓、泽泻各3克,白术4克,肉桂1.5克,葱白3克,荷香(盐炒)15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除湿。
用途:适用于小儿睾丸精索鞘膜积液。症见阴囊肿大,时有肿胀,无压痛,不红不热,舌谈、苔薄白,脉缓无力。
用法:口服,每日1剂。或上药研细末,开水调服。
小儿鞘膜积液的治疗方法之三、健脾化痰汤
组成:党参、白术、泽泻、谷芽、麦芽、制半夏各9克。陈皮4.5克,炙甘草3克,牡蛎(先煎)30克,逍遥丸(包煎)9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健脾化痰,疏肝理气。
用途:适用于小儿先天性睾丸鞘膜积眩。
用法:口服,每口1剂。
芡实去湿气吗 芡实去湿气效果好吗
配伍使用药效更佳。
芡实能健脾除湿,适用于脾虚湿盛者,配伍茯苓、白术、山药、薏仁等药材同服,祛湿效果更佳。茯苓性平、味甘淡,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和芡实一起食用,能健脾祛湿、利水涩肠,可用于脾虚久泻、久痢等症。
肩周炎治疗民间验方
(1)川羌活汤
组成:羌活、秦艽、海风藤、木瓜、五加皮、川断、防风、细辛、丹参、桑枝。
功效:祛风散寒,舒筋通络。
主治:肩周炎初期。
服法:水煎服,日1剂。
(2)加味四物汤
组成:熟地、当归、白芍、川芎、桂枝,生姜、甘草。
功效:养血活血,温经散寒。
主治:肩周炎各期。
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
(3)化痰行气方
组成:茯苓5g,姜半夏12g,枳壳10g,风化硝6g,白术12g,白芥子12g,姜黄10g,桑枝12g ,生姜8g。
功效:化痰行气,舒筋止痛。
主治:肩周炎痰湿阻络者。
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
(4)玉竹汤
组成:玉竹30g,桑寄生30g,鹿衔草15g,白术15g,茯苓15g,怀牛膝15g,白芍15g,炙甘草9g。
功效:健脾除湿,补肾通络。
主治:肩周炎,一臂或两臂疼痛,不能高举或转动不灵者,不论病之新久。
服法:每日1剂,煎2次分服。
茯苓药膳
茯苓药膳
1.茯苓饼:白茯苓、大米粉、白沙糖各250~500克。先将白茯苓研细粉,过100目筛;再将白茯苓粉、大米粉、白沙糖倒人面盆搅匀,加水调成糊状, 用平底锅,以微火摊成薄煎饼。此饼有健脾益气之功,尤适于老人日常保健食用,气虚体弱、纳少、便溏者亦可食用。每疗程5~7天,随意食之。
2.茯苓贝母梨:茯苓16克,川贝母10克,梨1000克,蜂蜜500克。把茯苓切成小块,贝母洗净,梨切叮将茯苓,贝母放人铝锅内加适量水,煮至茯苓、贝母熟透,加入梨与蜂蜜,煮至梨熟。本品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具有降血压、降血糖、抗癌的作用。
3.茯苓酒:茯苓60克,米酒1000克。先将茯苓洗净,研碎,人米酒中,加盖密封,浸泡7天即可饮用。本酒有健脾利湿、益气安神之功,可用于慢性泄泻,慢性胃炎等。每次饮20~30毫升,每日1~2次。
养生经验方
1.茯苓蜂蜜面膜:茯苓粉15克,蜂蜜30克。将茯苓粉与蜂蜜调成糊状,晚上睡前敷于面部,翌晨用清水洗去。此方具营养肌肤、消除老年斑和黄褐斑的功效。
2.茯苓粉治脱发方:茯苓500~1000克,研为细粉,每天6克,开水送服。已故名老中医岳美中认为脱发是水湿上行所致,故用茯苓健脾渗湿,使水湿从小便排出。从药性分析,茯苓所治此类脱发应为脂溢性脱发。
3.苓桂术甘汤:茯苓12克,桂枝、白术各9克,炙甘草6克。此方具有健脾渗湿、温化痰饮的功效,是中医治疗咳喘病的主方,主要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心脏病哮喘以及部分痰湿型疑难杂玻
芡实怎么吃祛湿最好啊
芡实可以煮成粥或者煎汤服用来祛湿,但是单纯用芡实的祛湿效果有限,建议搭配白术、茯苓、白扁豆、薏米等具有健脾除湿功效的食材、药材一起用,祛湿的效果会更好。
芡实茯苓粥的做法
食材:芡实、茯苓各15克,大米一杯,水1200毫升,盐适量。
做法:
1.将芡实、茯苓、粳米洗净,放入电压力锅中。
2.加入水,盖上锅盖,煮1小时。
3.出锅后加入适量的盐,放温后即可食用。
中医治疗乳房湿疹的方法有哪些
1、慢性乳房湿疹
治宜养血、桂凤、润燥,方用四物消风饮加减。中药有生地、当归、防风、蝉衣、赤芍、川芎、薄荷、白藓皮、独活、柴胡等。
2、亚急性乳房湿疹
治宜健脾除湿,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中药有苍术、厚朴、陈皮、猪苓、泽泻、茯苓、白术、滑石、桅子、木通、甘草等。
3、急性乳房湿疹
以湿、热重者,治宜清热泻火,凉血利湿,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中药有黄芩、龙胆草、生地、桅子、车前于、泽泻、柴胡、当归、茯苓、牛膝等。若风、湿、热兼有者,治宜凉血、技风、清热、除湿,方用消风散加减。中药有苍术、苦参、木通、知母、生石膏(先煎)、防风、牛蒡子、蝉衣、当归、生地、薄荷、白藓皮等。
白术和茯苓的功效区别 白术茯苓吃多久可以祛湿
效果因人而异。
白术和茯苓都具有祛湿的效果,都有利于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减轻水肿的情况,对于祛湿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同时白术和茯苓还具有一定的健脾作用,健脾有利于去除体内的湿气,因为脾是化除体内湿气的主要部位,所以食用白术和茯苓除湿的效果很好,但是一般需要坚持在一个星期以上,才能够有真正发挥作用的功效,因为白术茯苓入血的速度慢,所以作用发时间长。
白术的功效和作用
白术的功效和作用
《名医别录》认为白术能“利腰脐间血”,“利腰脐间血”可理解为健脾祛湿,湿去则血自行。
《灵枢·决气》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白术为中焦的要药,能够健脾除湿,湿气去,则脾气自升,清阳上达于肺,而致上焦出气如雾,熏肤,充身,泽毛,氤氲于全身。气行则津液自布,若不行则滞留某处,水液阻滞则血道不通,正如《金匮要略》中言:“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
《金匮要略》中有一方为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治疗寒湿引起的水肿,其临床表现为“身体重,腰中冷,如生水中,形如水状……腹重如带五千钱”。用甘草、干姜以温中,茯苓、白术健脾化湿,以达燠土以制水之功效,临床用于治疗寒湿带下、妊娠水肿、腰椎间不利皆可达到理想效果。因此白术又是妇科常用药。
《傅青主女科》中也常常用白术治疗带下、浮肿之类,方用补中益气加减,取健脾升阳除湿之效。因此,在治疗腰痛时不可一想便是肾虚,对于腰部不利,或水肿,或冷,或下肢不适,结合辨证属中焦的,不妨用用白术。
白术常见的食用方法
白术猪肚粥
白术10g,猪肚片50g,槟榔5g,生姜3片,粳米100g。先将猪肚片洗净,放入砂锅内;另将白术、槟榔、生姜用纱布袋装好放入锅内。加水清煮,至猪肚片煮烂为度,捞出肚片,弃药袋。再将粳米人汤锅内,煮至米烂汤稠,少加佐料即可。此粥具有补气健脾,理气和中之功。对素体脾胃虚弱,食欲不振,食后胃满,恶食生冷等患者较宜。每1~2日1剂,分次喝粥吃肚片,连食用1~2周。
白术饼
生白术250g,研末,焙熟。大枣250g,煮熟去核。面粉500g,混合作饼,当点心食用。此饼具有健脾补气,固肠止泻功效。治疗脾虚食少,久泻不止。尤益于老年与小儿。
白术煮酒
①白术200g,白酒700g。将白术压碎,置砂锅中,加水600g,煮至300g,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后滤出药酒,饮用。此酒有健脾益气作用,适用于食欲不振,胸腹胀满,大便泄泻等。每日饮2—3次,随量。②白术60g,黄酒50g。将白术研末。每取6g,加入黄酒内,同煮数沸,待温滤出药酒,分2次饮用。有安胎理气作用。适用于妊娠脾气虚弱,胎动不安等症。
炒扁豆白术炖鸡脚(健脾祛湿气)
白术10g,炒扁豆25g,火腿肉20g,鸡脚4对,猪瘦肉100g,生姜3片,盐适量的。上述材料分别洗干净;火腿肉,猪瘦肉切成片;鸡脚去甲,切开,刀背敲裂,一起与生姜放进炖盅内,加入冷热水六成满,加盖隔水炖两小时,再放进猪肉,火腿肉,汤汁缩干时放盐调味。
白术鲫鱼粥(健脾益气)
白术10g,鲫鱼100g,粳米30g,糖适量的。鲫鱼去杂,洗干净切成片;白术洗干净先煎汁100ml,接下来将鱼,粳米煮粥,粥成时加入药汁和匀,加糖调味。
白术五味粥(健脾行水)
白术12g,茯苓15g,橘皮3g,生姜皮1g,砂仁3g,粳米100g。把上五味药煎汁去渣,加入粳米同煮为稀粥。每天服两回,早晨和晚上温热服。
白术甘草茶(健脾益气、燥湿和中)
白术15克,甘草3克,绿茶2g,冲水泡饮。
白术的炮制方法
白术的炮制不同,功效也有所差别。临床常用的白术炮制方法有:
生白术,即将白术拣净杂质,用水浸泡润透后捞出,切片,晒干。生白术长于健脾、通便。生白术用于通便时,入煎剂可用到每天30克,常与枳实同用。
炒白术,又名炙白术,先将一份麸皮撒于热锅内,等有烟冒出时,再将十份白术片倒入微炒至淡黄色,取出,筛去麸皮后放凉。炒白术善于燥湿。
焦白术,又名焦术、白术炭,即将白术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黄色,喷淋清水,取出晾干。焦白术以温化寒湿,收敛止泻为优。
土炒白术:取一份灶心土(伏龙肝)研为细粉,置锅内炒热,加入五份白术片,炒至外面挂有土色时取出,筛去泥土,放凉。土炒白术以健脾和胃、止泻止呕为著。
利水消肿的中药有哪些
茯苓
性能: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主治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茯苓药食两用,长于利水渗湿,为利水消肿和治痰饮病之要药,又可健脾安神,本品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用治寒热 虚实各种水肿,常配猪苓,泽泻以加强利水渗湿作用;亦善渗水湿以化痰饮,用治痰饮眩悸,常配白术,茯苓以加强健脾利湿之功;配人参,白术,薏苡仁,白扁豆等,治脾虚倦怠,食少便溏;配伍朱砂,酸枣人,远志以宁心安神。
薏苡仁
性能:甘,淡,凉,归脾,胃,肺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脚气,脾虚泄泻,湿痹拘挛,肺痈,肠痈,赘疣,癌症。
薏苡仁功效似茯苓,而力缓,长于利水渗湿,又可健脾,除痹,排脓,本品淡渗利湿,兼能健脾,用治水肿,小便不利,脚气等水湿症,尤其适宜于脾虚湿盛之泄泻,若治前者,常配茯苓,泽泻,木瓜等,若治后者,则配白术,山药等;亦能渗湿以舒筋脉,缓挛急,用治风湿痹通,经脉挛急。可单用本品煮粥喝,或配伍羌活,独活,防风,白术等,如薏苡仁散;且本品性凉,还能清热排脓,用治肺痈,肠痈。
猪苓
性能:甘,淡,平,归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渗湿,主治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
猪苓甘淡渗泄,利水作用较茯苓强,凡水湿滞留者均可用。古方有单用本品为末,热水调服即可治通身肿满。治小便不利,水肿,常配茯苓,泽泻等,若阴虚则配阿胶,滑石等,如猪苓汤。
泽泻
性能:甘,淡,寒,归肾,膀胱经。
功效: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脂血症。
泽泻利水作用较强,善治痰饮眩晕,兼泄肾及膀胱之热,又可化浊降脂,本品甘淡渗湿,为治水湿诸症常用药,若治渴欲饮水,水入即吐,小便不利,常配茯苓,猪苓,桂枝;若治痰饮眩晕,常配白术;且本品性寒泄肾及膀胱之热,尤宜治下焦湿热,用治热淋,遗精,多配伍敷脸,猪苓等;兼能化浊降脂,用治高脂血症,可配伍决明子,荷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