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胆固醇的相关说法
关于胆固醇的相关说法
在对待食物胆固醇的作用方面,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片面的观点。
我们周围很多人对胆固醇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是好的,又有一种观点认为胆固醇是极其有害不能吃的东西。
说这种观点片面,是由于持这种观点的人对胆固醇在人体内的作用缺乏清楚的认识。事实上,胆固醇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参与了一些甾体类激素和胆酸的生物合成。
由于许多含有胆固醇的食物中其它的营养成分也很丰富,如果过分忌食这类食物,很容易引起营养平衡失调,导致贫血和其它疾病的发生。
另一种观点认为胆固醇对人体无多大危害,人们可以尽情地摄取。
这种观点之所以错误,是由于对高脂血症、冠心病的发病机制缺乏认识。长期过量的食物胆固醇摄入,将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
在每天吃多少胆固醇比较恰当这个问题上,一般认为健康成人和不伴有冠心病或其它动脉粥样硬化病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每天胆固醇的摄入量应低于300毫克,而伴有冠心病或其它动脉粥样硬化病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每天胆固醇的摄入量应低于200毫克。
关于胆固醇的三大误区
误区一:吃清淡点就能控制胆固醇
专家解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授 胡大一
胆固醇是血液中一种类似脂肪的物质,当吃进太多含脂肪和胆固醇的食物时,人体血液中就会有很多的胆固醇。但只有三分之一的胆固醇是从食物中获得的,另外三分之二的胆固醇是由人体自身合成的。所以,仅靠控制饮食很难达到有效控制。
误区二:所有人的胆固醇控制目标都是一样
专家解读: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 顾东风
并非所有人的胆固醇控制目标都是一样的。我国目前大部分医院的血脂化验报告单上,只有血总胆固醇高于6.2毫摩尔/升(6.2mmol/L)才标明为异常。其实,这个数值所标明的是健康人胆固醇的理想范围。由于胆固醇在不同危险人群中引发心血管事件的危害程度不同。因此“坏胆固醇”水平要控制在什么范围需要因人而异。
如果用红色(极高危)、橙色(高危)、黄色(中危)和绿色(低危)分别代表未来10年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程度,则不同危险程度的人群有着不同的“坏胆固醇”控制目标。整体危险性水平越高的人群,其“坏胆固醇”水平必须控制得越低(如图)。
误区三:胆固醇化验正常了就停药
专家解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纪立农
约70%“坏胆固醇”是人体自身合成的,而且这种合成是不断进行的。对于橙色风险的冠心病、中风患者,以及刚刚发生过心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众多患者来说,由于他们体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已经广泛存在,化验单上的箭头仅表示胆固醇水平被短时间内控制住了,但并不代表风险消失。若不持续控制,“坏胆固醇”持续合成和累积,斑块还会出现,使血管变得脆弱易破。
一项来自美国的经验显示,控制胆固醇可以使心血管死亡率减少高达24%。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尤其是胆固醇的控制需要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一旦停药,治疗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因此,鼓励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坚持长期、充分的药物治疗。
吃什么降低胆固醇 绿豆芽
绿豆芽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可以促进胆固醇排泄,防止胆固醇在动脉内壁沉积,所含的膳食纤维可以与食物中的胆固醇相结合,并将其转化成胆酸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胆固醇。
胆固醇高跟肝有关系吗
胆固醇高可能跟肝有关系。肝脏是人体主要合成和转化胆固醇的场所,如果肝脏发生病变,可能会引起胆固醇升高。但并非所有的胆固醇高都是肝脏问题引起的。
降脂别乱服保健品
很多人非常武断地自我判断高血脂,仅仅凭血脂化验单上一项偏高的指标就下了结论。其实,高血脂的诊断不是仅凭化验单上的一两个数据就能判断的,而是需要医生的全面评估。
血脂一般指: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甘油三酯(tg)。从医学定义上来说,目前,国内一般以成年人空腹血清总胆固醇超过5.72mmol/l,甘油三酯超过1.70mmol/l,诊断为高脂血症。将总胆固醇在5.2~5.7mmol/l者称为边缘性升高。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相对低些较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相对高些较好,这两项指标可作为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诊断。血脂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元凶,甚至可以引发多种代谢异常和重要脏器损害。
不能仅看一个指标升高就认为是高血脂。化验单对于医生在诊断上也仅仅是个参考,还要考虑是否有吸烟、高血压、高血糖等危险因素等,再做出诊断。
发现血脂异常时,服用保健食品来调节血脂是非常不提倡的。保健食品不是药,只能对血脂有一定的辅助干预作用,这就意味着不管怎么吃也达不到调脂药效。而且有些不法厂商为了达到某种疗效,在保健食品中添加了违禁药品,病人盲目服用会对肝肾造成损害。
国人血脂干预的参考标准(单位:mg/dl)
化验名称 正常水平 临界水平 需药物治疗 治疗最低标准
总胆固醇 180~220 220~240 ≥240 <240
甘油三酯 <150 150~220 ≥220 <220
低密度脂蛋白 <120 120~160 ≥160 <160
高密度脂蛋白 >40 35~40 <35>35
核桃是如何防止脱发的
对于核桃治疗脱发的相关说法,其实在古代中医就有记载,相关的文献记载有核桃仁“食之令肥健,润肌,黑须发,多食利小水,去五痔。”可见核桃有生发的功效。从现代医院来讲,核桃能够有效防治肾虚、健脑、改善心脏功能,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养生良方。
不过,核桃治脱发只是对于肾虚或者内分泌失调所造成的暂时性脱发,然而脱发的病因是很复杂的,因此在治疗上一定要针对性的进行相关的治疗哦。
绿豆汤的功效 降血脂
绿豆中所含的植物甾醇结构与胆固醇相似,植物甾醇可以与胆固醇竞争酯化酶,使胆固醇不能酯化而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并且,植物甾醇还可以促进胆固醇异化,在肝脏内组织胆固醇的生物合成使血胆固醇含量降低。
胆固醇高说明什么
1、胆固醇高说明身体有什么问题
胆固醇分为高密度胆固醇和低密度胆固醇两种,前者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通常称之为“好胆固醇”,后者偏高,冠心病的危险性就会增加,通常称之为“坏胆固醇”。
胆固醇摄入多了,就会引起高胆固醇血症,进而形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所谓的“富贵病”。“胆固醇”已经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词了。经常听到“我的胆固醇太高了”“不能再吃肉了,胆固醇有点高”之类的话语。那么胆固醇高说明什么呢?
想弄清楚胆固醇高说明什么,首先弄清楚怎样才算胆固醇高。根据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规定血中总胆固醇达240㎎/dc(毫克/分升)或6.2毫摩尔/升为过高;介于200~239㎎/dc或5.2~6.7毫摩尔/升,则为边缘型高血胆固醇,低于200㎎/dc或5.2毫摩尔/升,则为可接受的范围。
了解了胆固醇的标准后,我们就来具体看看胆固醇高说明什么。血清中总胆固醇水平增高是导致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胆固醇越高,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越大,也越早。胆固醇也有好坏之分,有一种叫“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占总胆固醇的60%,尽管身体需要一定的LDL-C,但这种胆固醇过高,造成多余的LDL-C会钻入动脉血管内皮,形成斑块,堵塞血管引起冠心病、脑梗死,或者随着斑块破裂引起心肌梗死、猝死等严重后果。
总体来说,胆固醇过高是引起冠状动脉心脏病的主要原因,胆固醇过高说明了我们身体里有了一个定时炸弹,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因此平时饮食中要注意控制胆固醇的过量摄入。
2、胆固醇高饮食要注意
医学界认为,为了降低胆固醇,也应该减少一些含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取,尤其是心、肝等动物内脏。蛋类每星期以不超过三四个为原则,尤其尽量少吃蛋黄,包括各种鱼卵、蟹黄等。
2.1、烹调用油应采用植物油,此外,也必须限制醣量,最好禁止食用纯糖类食品或饮料。尽量少吃全脂牛奶、巧克力奶、奶油及各种乳酪,多吃脱脂奶及豆浆。
2.2、肉类方面,应该禁吃肥肉、猪皮、蹄膀、香肠,及各种有油的牛羊猪肉等。海鲜方面则应避免虾、蟹、蚌、牡蛎。
2.3、此外,各种精致甜点如蛋糕、巧克力仅量少吃。各种动物油脂、椰子油等应禁食,以人造黄油及植物油取代。
高胆固醇与低胆固醇食物
自然界中的胆固醇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之中,植物中没有胆固醇,但存在结构上与胆固醇十分相似的物质——植物固醇。植物固醇无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在肠粘膜,植物固醇(特别是谷固醇)可以竞争性抑制胆固醇的吸收。
胆固醇虽然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之中,但是不同的动物以及动物的不同部位,胆固醇的含量很不一致。一般而言,兽肉的胆固醇含量高于禽肉,肥肉高于瘦肉,贝壳类和软体类高于一般鱼类,而蛋黄、鱼子、动物内脏的胆固醇含量则最高。
通常,将每100克食物中胆固醇含量低于100毫克的食物称为低胆固醇食物,如鳗鱼、娼鱼、鲤鱼、猪瘦肉、牛瘦肉、羊瘦肉、鸭肉等;将每100克食物中胆固醇含量为100~200毫克的食物称为中度胆固醇食物,如草鱼、鲫鱼、鲢鱼、黄鳝、河鳗、甲鱼、蟹肉、猪排、鸡肉等;而将每100克食物中胆固醇含量为200~300毫克的食物称高胆固醇食物,如猪肾、猪肝、猪肚、蚌肉、蛀肉、蛋黄、蟹黄等。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应尽量少吃或不吃高胆固醇的食物。
在对待食物胆固醇的作用方面,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片面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胆固醇是极其有害不能吃的东西。说这种观点片面,是由于持这种观点的人对胆固醇在人体内的作用缺乏清楚的认识。事实上,胆固醇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参与了一些甾体类激素和胆酸的生物合成。由于许多含有胆固醇的食物中其它的营养成分也很丰富,如果过分忌食这类食物,很容易引起营养平衡失调,导致贫血和其它疾病的发生。
另一种观点认为胆固醇对人体无多大危害,人们可以尽情地摄取。这种观点之所以错误,是由于对高脂血症、冠心病的发病机制缺乏认识。长期过量的食物胆固醇摄入,将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
膳食中的胆固醇与血脂间无明显相关性
美国农业部负责每5年更新一次美国膳食指南,前不久在其2015年最新的膳食指南中写道:“长期以来,我们建议居民胆固醇每日摄入量不超过300毫克。
今年,美国膳食指南咨询委员会(DGAC)不会再限制居民胆固醇的摄入量,因为目前的证据显示,膳食中的胆固醇与血脂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闻此消息后,那些上了年纪或苦于血脂超标的人,总算大大舒了口气——他们不再谈胆固醇色变,不再担心每吃一口胆固醇就会直接贴到血管内壁而导致血脂升高,开始甩开腮帮子吃一些东西了,比如蛋黄、动物内脏等。
美国农业部发布的这个消息,是基于充足的科学依据。因为研究表明,人体每天大概需要1000mg左右的胆固醇,通过饮食摄入的量只占20%~30%,其余则需要通过肝脏来自主合成。
而正常情况下,人们每天从食物中摄入的胆固醇明显少于人体所需,大部分都需要人体另外合成,因此“通过少吃胆固醇而降低身体中总胆固醇含量”是不可能的。
专家还打比方说,人体就像一个大工厂,把从外界摄入的脂肪全都拆成小零件,再根据自身需要把零件组合成新的物质。
因此,想控制身体中的总胆固醇水平,单单靠少吃一些胆固醇是没用的——这,就是“膳食胆固醇与血脂之间没有明显相关性”的原因。
高胆固醇血症的危害
血脂是血浆中胆固醇、甘油三酯(TG)和类脂(如磷脂)等的总称。与临床密切相关的血脂主要包括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胆固醇主要可分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HDL-C可把胆固醇从外周运回到肝脏进行代谢,从而降低周围血管内的胆固醇,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保护心脑血管,也被称为“好”胆固醇。相反,LDL-C水平升高,会沉积在血管壁,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继而引起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也被称为“坏”胆固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