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如何养生呢
秋冬如何养生呢
生活起居:
1、注意防寒保暖:秋季早晚气温变化较大,不要贪凉,夜温低要盖好被褥,以免受凉,日间衣着不宜过厚,以不着凉为度。适当少穿点,适当冻一下,利于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冬季注意衣着保暖,室内温暖,预防寒冷侵袭,尤其注重足的保暖;但忌暴暖、过度烘烤。外出时注意手、足、头面部防寒保温,预防冻疮。
2、环境舒适:室内温度湿度要适宜;室温保持在22-28摄氏度之间,湿度在50%-60%左右。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室内燃煤取暖要注意防止煤气中毒。
3、睡眠充足:秋季应早睡早起,冬季早睡迟起。一般8-9小时睡眠,老人可以适当增加,如晚上睡眠不足,可坚持午睡1小时;但睡眠不宜过多。睡眠时注意防寒保暖,免受寒冷风的侵袭,引发感冒、呼吸系统等疾病。忌蒙头入睡,应开小气窗通风。
4、皮肤保养:保持皮肤滋润,科学洗浴;秋初湿热并重,注意皮肤清洁防止感染,秋冬季气候干燥气温低,忌洗浴过勤、水过烫、揉搓过重,忌浴液碱性太强,否则皮肤更为干燥,易发痒、皲裂。浴后可涂擦甘油、止痒霜、润肤露等,以保持皮肤湿润,防止皮肤干燥、脱屑。
饮食调养:
秋冬季节天气特点是干燥、寒冷,饮食宜遵循“秋冬养阴”的原则。
1、多食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蔬菜、水果、豆类等食品,如梨、西红柿、柑桔、葡萄、大枣、萝卜、芝麻、莲子、银耳、蜂蜜、红豆等。少食辛辣食品,以改善脏腑功能,增加抗病能力。
2、注意补充水份,每日不少于2000-3000毫升。
3、冬季宜食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禽蛋、猪肝、芝麻、黄豆、花生等。
4、冬天为增加御寒能力,其营养应以增加热能为主,可适当多摄入含糖、脂肪的食物,多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但要注意秋冬时食欲增加,饮食过量,运动减少,热能消耗量少而致肥胖,需要多食低热量减肥食品。同时注意不要过量进补,否则有害无益。
5、适当用保健食品,最好选择中草药保健食品,以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及呼吸道感染。
秋冬养生先养肠胃
饮食定时定量
很多肠胃病常发的人群都是因为三餐不规律所致,不是挨饿就是吃撑,这对于肠胃的保护是相当不利的。三餐最好定时定量,不要贪嘴或挑食。尤其在冬季,很多人会选择早上的时候赖床,放弃早餐。早餐对于一天的肠胃运动是最重要的,因为经过一晚的休息,胃中的食物早已空了,不及时补充食物会使胃酸增多,肠胃粘膜受到破坏,午餐的时候由于过于饥饿,也会吃进更多的食物,这时候肠胃内的负担波动过大,肠胃病也因此发生。
正确的饮食习惯
秋冬寒冷,朋友们大多选择有辣和有油性的食物,偶尔还会喝点酒来热身,但是无论选择哪种口味,适宜即可,过量则会给肠胃带来过大的刺激,导致肠胃病的加重。在过年过节的时候,不要被美食所诱惑,其中的脂肪一般也更多于我们三餐上的食物,肠胃中的脂肪堆积过多时就会引起腹泻,不仅让自己的节日过不愉快,还造成了身体不适。
正确的生活习惯
我们都知道,烟酒对人体有害,尤其是有肠胃病的患者,平时应该远离烟酒,浓茶、咖啡、碳酸性饮料也不宜多喝。很多人都喜欢在饭后吸烟,但是这样烟油会随着食物进入肠胃之中,破坏肠胃黏膜。肠胃属阴,阳气不足,所以冷饮、雪糕等也是不受欢迎的。秋冬时分,为了肠胃的健康,也为了身体的舒适感,不妨用热牛奶和热开水代替饮料,起到暖胃的作用。
肠胃的保养,不应该只是依赖于药物的治疗,平时的养护才是最重要的,为减肥而节食的做法也是不明智的,因为这并没有减到脂肪,反而是伤害到肠胃的健康,因为没有足够的食物咀嚼,胃部就只能咀嚼增加的胃黏膜。,加强锻炼能够增加体内肠胃的温度,还能起到减肥的作用,这才是真正的养胃
秋冬养生应注重养心
秋冬季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进补适度,注意保温,保持清洁,适当运动都是十分必要的。但大多数人忽略了养生第一要养心,秋冬养生尤其要养心。精神上,要做到力求其静,控制情志活动,保持精神情绪的安宁,含而不露,避免烦扰,使体内的阳气得以潜藏。
1 进补适度 很多人认为,养生就是进补,其实不然,尤其是不能随意药补,饮食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的古训。进补要适度,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同时,各地区的气候条件迥然有别,进补的方法也不同。
2 注意保温 秋冬时节,气温变化很大。衣着过少、室温过低,既易患感冒,又消耗阳气;反之,衣着过多、室温过高,则易出汗,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保持暖手暖足,维护人体末端血管的微循环状况良好。所以,秋冬季保暖十分重要。
3 保持清洁 秋冬时节也是疾病的高发季节,尤其是气候的变化,呼吸道疾病增加,人体的抵抗力相对较弱,注意卫生,保持清洁十分重要。要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服,尤其是内衣裤袜等,被褥也要勤晒洗。
4 适当运动 养生强调起居有序,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的运动。像慢跑、散步、练气功、打太极拳、习剑等项目都非常不错,同时不应该做过度、高强度的运动,大量的出汗,会“发泄阳气”,效果会适得其反。
秋冬养生八大保健要穴
常按可以起到疏通经络、温肾助阳、活血化淤、御寒保暖的作用。
位于后背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低头时,摸到颈后最突起的高骨,高骨的下方就是大椎穴,中医认为“大椎通阳”,因为这个穴位是督脉与六条阳经的交汇点,按摩或艾灸大椎穴可以通络散寒,现代常用于治疗感冒、咳嗽、疟疾、颈椎病等。
即老百姓常说的“虎口”,位置在手背拇、食两指之间凹陷处。该穴有疏风清表,通络行气,活血止痛之效,像天寒引起的关节炎、肩周炎等都可以通过按摩合谷穴治疗。现代常用于治疗牙龈疼痛、耳鸣、耳聋、鼻炎、扁桃体炎、三叉神经痛、咽喉肿痛、月经不调、中风、面瘫、口腔溃疡等。
位于腕背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有生发阳气,沟通表里之效。临床主要用来治疗头痛、手腕疼痛、鼠标手、糖尿病、女性手脚冰凉等。三焦经气血在此吸热化为阳热之气,尤其快到冬天了,应该多坚持按摩或灸灸。
位于肚脐正中央。有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之效,为长寿要穴。有句老话说:“常灸神阙穴,万病自会灭。”灸此穴能使精神饱满、腰肌强壮、面色红润、耳聪目明、轻身延年等。临床常用于治疗腹痛,泄泻,脱肛,水肿,肠炎等病。另外此穴可以鼓舞脾胃阳气,特别是一些胃部怕冷、爱腹泻的人,要特别注意这个部位的保暖;可以经常在肚脐热敷。
别名下丹田,位于脐下三寸,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人体统摄元气之所,也是元阴元阳交汇的地方。中医认为此穴位有培元固本,调气回阳的功效,凡元气亏损的病证都可以选用。灸之可使元气充足,虚损可复,故能祛虚劳百损,壮一身之气。现常用于治疗肾虚阳痿、月经不调、子宫虚寒、肾炎、脱肛、排尿不顺等。
位于后正中线上,第二、三腰椎棘突间,是督脉要穴,也是强腰补肾的长寿大穴,中医认为命门是两肾之间的动气,蕴藏先天之气,内藏真火,称为“命门火”,命门火衰的人会出现四肢清冷、五更泻等问题。很多人有四肢冰冷的问题,睡觉时也总是不暖和,其实这就是中医里所说的“命门火衰”之相。常按该穴能可强肾固本,温肾壮阳,强腰膝固肾气。临床常用于治疗腰部虚冷疼痛、遗尿、腹泻,男性遗精、阳痿,以及女性的虚寒性月经不调、习惯性流产等症,并能延缓人体衰老,推迟更年期。
位于外膝盖眼下方三寸(四横指宽),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属于阳明经保健要穴,也为长寿要穴。阳明是多气多血之经,有通经活络,疏风化湿之效。常按足三里,能调节身体免疫力,增强抵抗力,调理脾胃以补中益气,起到养生保健的效果。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食欲不振、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肾炎、肾绞痛、膀胀炎、阳痿、遗精、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失眠等。
位于足前部凹陷处,当你用力弯曲脚趾时,足底前部出现的凹陷处就是涌泉穴。该穴有补肾壮阳、强壮筋骨之效。现临床多用于治疗休克、高血压、失眠、神经性头痛、遗尿等。推搓涌泉穴,民间俗称“搓脚心”,还能防治老年性的哮喘、腰腿酸软、便秘、失眠、手脚冰凉、下肢怕冷等病效果较明显。
秋冬养生常按10大穴位
风池穴:主治头痛
在项后枕骨下,与乳突后凹陷处,是足少阳胆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针5~8分,针刺角度向对侧眼窝方向刺进。
按摩方法:
①、先用右手拇食指岔开,分按两侧风池,两指同时用力一捏一松25下;换左手捏拿风池25下。
②、用两拇指分按两风池,余四指抱头,两拇指同时用力揉捻旋转各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头痛、头晕、失眠、感冒、高血压、发热、颈项强直、目赤痛、目眩、流泪、青光眼、视神经萎缩、鼻衄、耳鸣、腰背酸痛、中风等。
曲池穴:主治发热
屈肘成直角在肘纹外端,凹陷中,掌心向内取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上一个重要穴位。针5~7分。
按摩方法:
①、用右手食指按压在左手曲池上,拇指托住少海穴(在肘窝底、曲池穴相对),拇食两指同时用力捏捻50下;换左手捏拿右肘曲池50下。
②、用右手拇指按压捻揉左肘曲池50下;
③、换左手拇食指捏拿揉捻右肘曲池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发热、高血压、肩肘臂痛、咽喉肿痛、上肢不遂或抽搐、扁桃腺炎、关节炎、月经不调等。
合谷穴:咽喉肿痛
拇、食指掌骨之间,也是手阳明大肠的一个主要穴位。针3~7分,孕妇忌针灸。
按摩方法:
①、用右手拇食指岔开,捏拿左手合谷50下;
②、换左手捏拿右手合谷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头痛、感冒、目赤痛、鼻炎、鼻衄、齿痛、臂痛、咽喉肿痛、中风、口眼歪斜、无汗、多汗、便秘、经闭等。
内关穴:心慌心悸
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是手少阴心包经上一个重要穴位。针5分。
按摩方法:
①、用右手拇指按压左手内关,食指托住外关穴(在腕关节背侧、内关相对),两指同时按压,一捏一松50下;换左手捏拿右手内关50下。
②、用右拇指按压捻揉左手内关50下;换左手拇指捻揉右手内关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胃脘痛、呕吐、心痛、心烦、心慌、心悸、心律不齐、心胸部各种疾患、失眠、癫痫、癔病等,且能直接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
殷门穴:主治腿痛
在大腿后侧、臀横纹至腘横纹正中央联线中点,是足太阳膀胱经上一个重要穴位。针8分~1寸。
按摩方法:
①、正坐床上或凳椅上,用两手拇食指岔开,同时捏拿两殷门各50下。
②、两手掌分按两腿殷门,同时上下摩擦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腿痛、腰背臂痛、坐骨神经痛、下肢麻木疼痛、腰间盘突出等。
后溪穴:头项强痛
在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凹陷中,是手太阳小肠经上的一主要穴位。
按摩方法:
①、用右手拇食指岔开,拇指在左手掌上,食指在左手背,两指同时用力掐捏揉左手后溪50下;换左手掐捏捻揉右手后溪50下。
②、两手握拳,拳心朝上,两后溪对敲50下。针5~8分。
保健作用:能主治头项强痛、鼻衄、耳聋、上肢抽搐、肘臂疼痛、咽喉肿痛、手指挛急等。
环跳穴:腰胯腿痛
在臀部、大腿外侧、大转子后凹陷中,足少阳胆经上重要穴位。针5~8分。
按摩方法:
①、两手握拳,手心向内,两拳同时捶打两侧环跳各50下。
②、两手抱两膝搂怀后再伸直,以此反复,一伸一屈共做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腰胯腿痛、半身不遂、下肢疼痛、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症等。
阳陵泉穴:腰腿痛
在小腿外侧,膝下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足少阳胆经上重要穴位。针8分~1寸。
按摩方法:
①、用两手拇指按压在两腿阳陵泉上,其余四余并拢托住小腿肚,同时用力揉捻50下。
②、两手掌分按两膝外侧,同时用力拍打各50下。
保健作用:主治腰腿痛、老寒腿、鹤膝风、高血压、半身不遂、坐骨神经痛等。
昆仑穴:治足跟痛
在外踝后5分与跟腱之间凹陷中,也是足太阳膀胱经上一个主要穴位。针5分,针刺角度向内踝前缘,孕妇忌针。
按摩方法:
①、用右手拇食指岔开,食指按在右足昆仑穴,拇指按在右足内踝下照海穴上,拇食指同时用力捏拿50下;换左手捏拿左足昆仑穴50下。
②、两拇指分按两足昆仑穴同时揉捻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头痛、目眩、目痛、鼻衄、腰背痛、足跟痛、背拘急、坐骨神经痛、小儿惊风、腓肠肌痉挛等。
秋冬养生怎样泡好脚
如今已进入秋冬季节,天气开始转凉,一到这个时候好多人都会感到手脚冰凉,所以泡脚养生便成了很多人入秋冬的习惯。下面中医教你秋冬时节究竟如何泡脚才最养生最有疗效。
1.生姜
祛寒:生姜在中医上属于辛温解表药,有祛寒解表的作用,而且毒副作用较小。现代医学认为生姜能够刺激毛细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怕冷、容易手脚冰凉的人可以用生姜泡脚。
需要注意的是,用生姜泡脚并不是将生姜放入热水中泡一会儿,而是一般取15―30克的生姜(约为中等大小的姜半块),将其拍扁,放入锅中加入小半锅水,盖上锅盖用热水煮上10分钟左右。煮好后,将全部姜水倒出,加入适量冷水至40℃左右(一般以不感觉到烫为宜)。泡脚时水要没过踝部,最好边泡边搓双脚。
生姜中的药用成分有许多是小分子物质,盖上锅盖煮可以避免其挥发。半块姜的用量是对于一般家庭用来泡脚的盆装上半盆水的量而言。如果泡脚用的水量较多,或是怕冷的症状比较重,可酌情增加姜的用量。用生姜水泡脚一段时间后,怕冷的症状一般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2.桂皮
消肿:桂皮,又称肉桂、官桂或香桂,它与花椒都是家庭中常用的香料,二者都有温肾阳的作用。用他们泡脚,对于因肾病引起的浮肿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肾源性水肿是由于肾脏功能问题或出现疾病而引起的水肿。一般首先发生在组织疏松的部位,如眼睑或面部、足踝部,以早晨起床时最为明显,用手指按压水肿部位的皮肤可出现凹陷。如果出现了肾源性水肿,可以用花椒和桂皮各15克(一小撮或一小块)煮后泡脚,煮法同煮生姜的方法。连续用此法泡脚能够起到一定的消肿作用。
如果先从身体的下垂部位(如腿)开始出现水肿症状,逐渐发展到身体其他部位,则可能是由于心脏功能问题而导致的心源性水肿。这种水肿可以选用前面提到的生姜煮水来泡脚,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从而达到辅助减轻水肿的目的。
阳虚需要补什么 阳虚在哪个季节最严重
冬季是最为严重的。
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对人体防病保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春夏时节顺应生长之气以养阳,而秋冬时顺从收藏之气以养阴,这成为中医学所强调的顺时养生思想。
在冬季外界气候阴盛阳衰时,人体正气不能祛邪于外,或重感阴寒之邪就会导致阳气受损,使得人体在寒冷的冬季阳虚现象较为严重,因此在春夏自然界阳气旺盛时补阳是较为理想的时段。
秋冬平和体质如何养生
正值秋冬季节,很多人关心秋冬平和体质如何养生,事实上,平和体质是比较平常的一种体制,养生方法有很多,但是针对季节变化,养生方法是略有不同的,那么秋冬平和体质如何养生呢?以下是专家给出的具体建议。
秋冬养阴,说的是不要大汗淋漓,运动量保持在微微出汗最合适。阳虚在此时节若已经手脚冰凉,说明体内阳气少,卫阳不固,不能温煦肌肉以抵抗外来寒邪的侵袭,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改善,坚持做,否则冬天会很难过。
1.每晚睡前艾叶泡手、脚。
2.金鸡独立,闭眼,单脚站立,站不住要慢慢练习,5分钟就会觉得脚和小腿暖和起来。
3.下决心开始慢跑、瑜伽、太极拳。
秋冬平和体质如何养生?通过以上内容介绍你知道了吗?我们很明白的一个道理就是养生方法有很多,不同的季节养生方法也是不一样的,料及了秋冬平和体质如何养生之后,还要关注其他季节的养生方法。
二月顺时养生适当春捂
气候特点:二月是春天的开始,包含“立春”和“雨水”两个节气。
“雨水”节气的特点是冬去春来,湿度逐渐升高,加上冷空气活动仍较频繁,所以早晚仍然较冷。“雨水”节气因为雨水增多,空气湿润,天气暖和但又不燥热,更加适合万物的生长。
中医认为,春属木,与肝相应。所以,春季养生主要是护肝,而护肝要从心情着手,使心情舒畅,防止“肝火上升”。
养生原则: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
养生关键:春季是冷空气活动频繁之季,所以要适当“春捂”。
二月白天渐长,阳光暖和,气温趋于上升,日照、降水也逐渐增多。民俗谚语中有句话说“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说明人们经过秋冬养生,到了春天开始劳做了。
春季养生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逐渐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注意保护阳气。
立春以后,气候仍然干燥,补充水分也是很必要的。
春季饮食调养
春季阳气初生,应该吃些辛甘发散之品,不宜吃酸收之味。因为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饮食调养要投脏腑所好。
饮食宜忌:
宜:多食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韭菜、虾仁等。
忌:辛辣之物。
推荐食疗 :枸杞子山药粥
用料:枸杞子20克,山药30克,糯米50克。
制法:将枸杞子、山药和糯米同放锅中,加适量清水,用大火开后改小火慢煮半小时至米熟烂,放温服用。
功用:枸杞子养阴益肾柔肝,山药健脾益肾,糯米和胃,共为养阴柔肝,益肾健脾。
女人冬天怎么保养身体 预防疾病
冬季天气寒冷,容易滋生很多病菌,不少慢性疾病都会选择在秋冬季复发,防寒保暖是秋冬养生最重要的措施。加强体育锻炼可有效预防疾病,增强身体抵抗力。
让老人更长寿的十伴
秋冬养生1、德伴。助人为乐,忠厚仁慈,得理让人,万事通达,乐善好施,心胸宽广,由此必然心理平衡,神经和内分泌系统调节功能也会处于最佳状态,从而身体健康,命长寿高。
秋冬养生2、动伴。常言道:“生命在于运动,动则不衰,用则不退”。老年人经常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和运动,可以利关节、丰肌肉、通血脉、强筋骨、实脏器、抗衰老。
秋冬养生3、众伴。物以累聚,人以众壮。能与周围的人融洽相处,远离孤独,生活充实,交流丰富,相互帮助,充满信任,有安全感必健身延寿。
秋冬养生4、爱伴。爱老爱小,爱家庭爱社会,有爱恨则少,有爱心更宽,不仅被他人爱,而且自己也付出爱,对人间充满爱,那么心境会更好,心态更正常,从而童心不泯抗衰延年。
秋冬养生5、艺伴。无论你有没有“艺术细胞”,也应培养自己的艺术爱好。琴棋书画和游鱼花鸟沾恋上几样,丰富生活,增添情趣,养性怡情,调节生理和心理,也使大脑和心情更加活跃。
秋冬养生6、说伴。有道是:“树老根多,人老话多。”想到就说,实话实说,否则也会憋出病来的。说也是一种通气化淤的良药,无论高兴事还是烦恼事,也无论是喜事还是苦事,一吐为快。
秋冬养生7、乐伴。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乐一乐,疾病消。”笑是美好心情的自然流露,能解除心理上的疲惫和痛苦,乐观豁达体更健,心境坦荡宜长寿。
秋冬养生8、书伴。书报杂志是精神食粮,一本好书能有益终身,经常读报能知天下事,天天用脑,精神不老。博览群书,益智益脑,看书读报,眼明心高。
秋冬养生9、游伴。青山绿水大自然壮美,置身其中,感觉甚好。游山玩水,走低登高,返朴归真,清新振神。常到绿色的自然环境中去游览,空气新鲜,视野开阔,实乃长寿秘诀之一。
秋冬养生10、素伴。衣着朴素,三餐多食素,特别是常吃含叶绿素多的蔬菜。居室简朴,性欲有度。人老了更要清洁简朴,丢弃那些不需要的瓶瓶罐罐,方便起居。瓜果蔬菜,豆谷牛奶,宜粗易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