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手机依赖症的15个表现

手机依赖症的15个表现

1、视力模糊

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模糊和干眼症。

2、没有安全感

发现自己的手机不在身边,就会不自觉的焦虑起来,并且感觉没有它都不知道该做什么,该往哪里去,生活都没了色彩。

3、频繁发短信

无论工作还是闲暇时,总爱使用手机频繁收发电子邮件或短信,甚至给近在身边的人发。

4、头痛

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引起头痛、疲劳乏力,甚至会导致“老痴”(短时记忆丧失等)。

5、方向感差

还有很多的人基本上是到任何一个地方都离不开地图定位,不会记路。

6、手机放枕边

通过相关的研究还发现,经常性把自己的手机放在离自己的身体很近的地方,是非常容易让您入睡困难的,这样就会影响您的睡眠质量,从而影响工作质量。

7、总听见手机振动声

手机明明静音,有时甚至压根没带手机,却感觉它仿佛在响或振动,这就说明你已经因沉迷于手机而产生幻觉了。

8、上厕所带着手机

无论是上厕所还是进卧室,手机24小时不离身。

9、拇指病

长时间使用手机上网或发短信等,手指就会痉挛疼痛,医学上称为拇指腱鞘炎。

10、拍照晒美食

吃饭之前,必须先拍照上网与好友共享美食图片。

11、不喜欢眼神交流

总爱使用手机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眼神接触减少,甚至与他人目光接触时产生异样感。

12、与亲朋聚会减少

与亲朋3个月没聊天,只是通过社交网站了解对方一切情况。

13、记不住电话号码

依赖手机的存储功能,当电话没电或不在身边时,记不清熟人的电话号码。

14、走路也在玩手机

边玩手机边开车、工作或者走路等,容易忽视身边事物,导致意外,甚至会丧命。

15、弯腰驼背

长时间使用手机的坏习惯容易导致弓腰驼背等不良姿势。

什么是手机依赖症

手机依赖症是一种新型心理疾病,在中国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尤其易发生在年轻人身上,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大,信息更新流通速度快,这些原因使得手机成为大多数人工作和生活的重心,手机无形中在这些人的心里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一旦手机没电或来电频率突然降低就会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烦躁,抑郁等。

什么是手机依赖症 手机依赖症的危害

智能手机功能多,很多人睡觉之前喜欢玩下手机再睡,手机拿起便放不下,严重影响了正常的休息时间,第二天上班萎靡不振,生物钟被打乱,会影响人的新陈代谢,免疫力,导致疾病发生等。

长时间盯着手机会造成眼疲劳,长期低头完手机对于颈部,手臂肌肉等都会不同程度的损害,会导致肌腱损伤,手指关节疼痛等症状。

长期把注意放在手机上,朋友聚会都在玩手机,手机成了感情的寄托,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会疏远,而且手机常处在一个多任务的状态,人的注意力会被影响,思维被不断打断,消减了思维能力。

手机依赖症的解决措施 手机依赖症是怎么引起的

患有手机依赖症的人往往是那些“手机史”较长、性格有点孤僻、不太自信者。日常生活中,过多地通过手机来建立和维持自己的人际圈,借助手机来排解孤独感甚至是证明自己的存在,时间一久,对手机的依赖性就增强了。

孩子有手机依赖症怎么办 手机依赖症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孩子们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手机的时尚便捷正好迎合了他们的心理,这是造成他们手机依赖的重要原因。

作为学生,对于周围同伴群体有较强的依赖性和归属感,容易产生从众心理。很多学生购买手机的原因是“别人有了,我也要有”。手机的确带来了很多新体验,自控力较弱的学生就很难抵挡诱惑,容易对手机产生依赖。

学生使用手机除了必要的通讯联络外,最重要的目的是娱乐休闲。他们经常用手机上网、聊天、玩游戏、听音乐、看视频以及各种刷屏。新款手机在休闲娱乐功能上丝毫不逊于电脑。纷繁多样的手机休闲娱乐软件能够满足各类学生的不同需求,是他们丰富生活的重要方式,从而产生严重的依赖心理。

通过手机构建的人际交往,没有面对面的胆怯和顾虑,轻松自如,随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这样的交往方式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交往需求,使得学生的依赖感越来越强。方便快捷的手机交际软件,使人际交往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彼此可以随时随地互动交流,结交朋友、释放压力和倾诉烦恼,满足其社会交往的需要。

学生学业负担重,还有人际困扰、情感烦恼、家庭压力等诸多问题,由于承受能力不同,有的学生无法理性面对,手机正好成了他们逃离周围环境,营造自我世界的工具。从某种程度上说,手机的小巧方便让这些沉默寡言、痴迷网络的学生心理困扰更加严重。因为不易察觉,到发现时往往手机依赖已经非常严重。

手机依赖症怎样克服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手机人数最多的国家。在我国特别是追求时尚的白领阶层往往是频繁更换手机或一人多部手机,是对手机最为关注的人群。加之工作压力大,对手机的依赖性也相对较大,这种心理的不适应状况在白领人群中的发生率也出现了增多的趋势。此外,一些性格内向、缺乏自信的人是感染“手机依赖症”的高发人群。这些人往往交际圈小,朋友少,想与外界联系又不积极主动,只能借助于手机来排解孤独感和证明自己的存在。还有一些人通过频繁接电话来向别人显示自己工作繁忙,以此证明自己在社会上的重要性,从而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手机依赖症”的另一个表现形式是过多地利用手机进行沟通,如:明明走几步就可到达的地方,却非要通过手机进行联系;在等人的时候总是频繁打手机问对方身在何处,如果不打就焦急难耐。“手机依赖症”严重的人还会出现手脚发麻、心悸、头晕、冒汗、肠胃功能失调等症状。

调整生活可缓解

“手机依赖症”是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出现的现代心理病症,只要能够正视它,通过一些方式去调整自己的生活就可避免或者缓解这种症状。

因为工作性质的转变而对手机产生依赖的人,实际上是由于部分固定交际对象的突然消失而带来的交流欲望的中断。这类人可以在生活中重建自己的交际圈,利用闲暇时间参加一些联谊活动,定时和几个固定好友小聚谈天来排解抑郁的情绪,使自己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和工作。如果是对手机习惯性依赖的人,则应多在现实生活中积极与人交谈,多读读书、看看报,通过自我约束逐渐减少不必要使用手机的次数,尽量将生活的重心从手机上转移。如果客观条件允许,最好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如:听音乐、外出散步、郊游、健身等。如果对手机依赖过于严重,就要去看心理医生,以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经常使用手机的你是不是也担心自己是否得了“手机依赖症”了?那么就做个小测试吧!如果下列问题有一半以上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你很可能已经患上了“手机依赖症”,一定要小心对待:

1.你是否总是把手机放在身上,如果没带就会感到心烦意乱,无法做其他事情?

2.当一段时间手机铃声不响,你会不会感到不适应,并下意识地看一下手机是否有未接电话?

3.你会不会总有“我的手机铃声响了”的幻觉,甚至经常把别人的手机铃声,当做自己的手机在响。

4.接听电话时你是不是常觉得耳旁有手机的辐射波环绕?

5.你是否经常下意识地找手机,不时拿出手机看看?

6.你是否经常害怕手机自动关机?

边吃饭边玩手机的危害 导致手机依赖症

吃饭之时看手机,玩手机一旦养成了习惯,很难克制自己改掉,这是手机依赖症的表现症状之一,甚至出现吃饭时看不到手机就会焦虑不安,食欲不振的情况,总想掏出手机来看看才安心,所以,一定不要养成边吃饭边玩手机的坏习惯。

手机依赖症的表现症状 手机依赖症高发人群

一些性格内向,缺乏自信的人是感染”手机依赖症”的高发人群,这些人交际圈小,朋友少,想与外界联系又不积极主动,只能借助手机来排解孤独感和证明自己,时间一久,对手机的依赖就增强。

当心手机依赖症

经调查35%以上的俄罗斯人一天都离不开手机。而有几乎一半的俄罗斯人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肯放弃使用手机。

据俄新网报道,心理学家确信,这是西方国家几年前出现的一种新的心理紊乱症,叫做“手机依赖症”。患有“手机依赖症”的人如果忘带手机或者丢失手机精神会高度紧张,往往易怒和容易无理取闹。

不久前所做的一项社会调查证明,只有4%的受访者认为放弃手机毫无问题。同时又35%的受访者则根本不想考虑这个问题。

心理学家给“手机依赖症”列出了症状表。“患有‘手机依赖症’的人手机总不离手,总是神经质地转动手机,反复阅读短信,浏览手机内储存的照片的次数一天可达500次”。心理学家斯韦特兰娜-戈瓦尔科娃说:“手机狂对夜间关机与外界失去联系的担忧日益强烈,他们将手机音量设置到最大限度,将手机放置枕下,夜里要醒来几次检查是否错过了短信。”

调查指出,手机狂每月支付移动通讯和电话内容(铃声和图片)的平均费用为5000卢布以上。

有这四个症状你就得了手机依赖症

“手机依赖症”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型心理疾病,更容易“赖上”青年白领女性、中年男性和大学生这三大人群。目前关于“手机依赖症”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我们可以尝试从心理学的角度理解一下:所谓“手机依赖症”就是因为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痴迷状态。具体来说,就是对使用手机有不可控制的渴望,不使用手机时,会感到痛苦,这些行为会影响使用者的人际关系、工作甚至是日常生活。

对于大多数手机使用者来说,我们还没有达到“手机依赖症”的程度,但是我们确实对手机有依赖行为了,如果你存在以下行为,如果不及时控制,就很有可能患上“手机依赖症”。

1.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手机必须随身携带,如果没带手机就会坐立不安、魂不守舍;大多数时间都是手拿手机,而不会放到包包里。

2.手机不响,心里打鼓

如果一段时间内没有手机铃声响起,就会感到焦虑不安,并会查看是否有未接来电;别人手机铃声响起,常常会不自主的看自己的手机。

3.大事小情,手机来办

强烈关注手机信息,几乎所有的交流都用手机进行,有事没事都要把手机拿出来看一下。

4.信号要满,电量得足

如果手机没有信号或是信号减弱,就会心情烦躁、不安;手机没电就会心慌意乱,会随身携带充电宝。

孩子有手机依赖症怎么办 手机依赖症为何而存在

对于孩子来说,孩子间以及师生间通过手机进行信息交流越来越普遍,如果孩子不使用手机,他获取的信息和同伴交流恐怕也会相对变少,久而久之,恐怕孩子和同学的共同语言就会越来越少,甚至被边缘化。现在越来越多的学习活动也可以在手机端便捷完成。如果我们一味规避问题,同时我们也规避了手机给孩子带来的益处。

最简单有效的失眠治疗的方法 睡前不要玩手机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手机依赖症,睡觉之前玩手机已然成为了一种习惯。然而,睡觉前玩手机,手机的辐射会造成人体大脑持续兴奋,让你越睡越晚,严重影响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

手机依赖症让人变傻

最近,“手机依赖症”的话题再次引发了社会热议。有媒体报道了这样一条新闻,“一家人聚餐,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聊聊天,但面前的孩子们却个个抱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有网友开玩笑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睡觉前在床上你会做什么?是窝在被窝里在微博上刷屏,还是瞅两眼流行的视频,或是在手机上点击着微信?在一个个不眠之夜,越来越多的人在临睡前拿起手机做这些事情。睡觉前玩手机人多

看电子书、刷微博、聊微信、玩游戏、购物……智能手机层出不穷的新功能,让人们和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但同时也埋下隐患――一不小心就会被手机“奴役”,患上“手机依赖症”。

爱立信消费者研究室最近发布的2011年中国城市通信行为研究报告里提到,62%的智能手机用户在睡觉前玩手机,主要在浏览网页、用即时通讯工具聊天、使用社交网站等。另外人们最常在上下班途中玩手机,这个比例高达75%。易发于白领人群

“‘手机依赖症’严格意义上说是一种心理疾病,这种症状多见于比较孤僻、自卑、相对缺乏自信的人。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这种心理不适应状况出现增多趋势,特别易发于白领人群。”某医院副主任医师吕宝才表示,这些人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手机,无意识中手机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在来电数量突然减少或手机丢失的情况下,通常会出现相关症状。“一旦没有人发短信或者打电话来,心里就会感觉很失落,产生自我挫败感。”

吕宝才说,还有一部分比较活泼开朗的人,纯粹的属于是爱玩族,喜欢在网上进行各种各样的网络活动。久而久之,也就成为了具有“手机依赖症”。

手机越来越智能,越来越好玩,它开始占据甚至侵入我们越来越多的时间。赖症”的一员,要是哪一天你要是叫他不玩手机了,就是一种要死要活,没有精神乐趣的萎靡状态。

手机依赖症四大危害

一、影响新陈代谢

据吕宝才介绍,智能手机的功能异常丰富,原本应该是睡觉的时间,但很多人可能玩兴正浓,还在不停地刷微博、微信聊天、手机QQ等网络活动,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规律,导致第二天精神萎靡。有研究显示在床上使用1个多小时手机等会发光的电子产品,会阻碍人体生成褪黑素,生理周期将受到影响,并使睡眠处于浅状态。人体生物钟长期被打乱,则会影响新陈代谢、情绪、免疫力,导致疾病多发。

手机依赖症困扰年轻人

对手机依赖过重的人,应换种思维方式多打开一些生活层面,多主动与人面对面交流,多参加一些益心益智的户外活动,通过自我约束逐渐减少不必要使用手机的次数,尽量将生活的重心从手机上转移。

据信息时报报道,手机日益普及的今天,因手机而引起的心理不适症状,在年轻人中渐渐增多。心理专家把这一症状称为“手机依赖症”。专家称系统脱敏疗法可治疗该症,即减少不必要使用手机的次数将生活重心从手机上转移。

某心理咨询室梁医生说,“手机依赖症”大多在一些性格比较孤僻、缺乏自信的人群中出现。这些人有的希望通过手机与外界保持联系,使自己不被社会遗忘;有的希望通过手机在同事和上司面前维持高效率工作的形象。“手机依赖症”还表现在沟通多通过手机进行,比如明明几步路就可以走到的地方,却只想打手机解决问题;等人的时候不断地打手机问对方走到了哪里。

专家建议,心理学上有种叫做系统脱敏的治疗方法可用于“手机依赖症”。每天给自己规定一定的时间不使用手机,必须用电话时使用座机。对手机依赖过重的人,应换种思维方式多打开一些生活层面,多主动与人面对面交流,多参加一些益心益智的户外活动,通过自我约束逐渐减少不必要使用手机的次数,尽量将生活的重心从手机上转移。

手机依赖是一种心理疾病

生活中,你是否总把手机带在身上,没带就感到心烦意乱;会不会常有“手机响了”的幻觉,甚至把别人手机铃声当作自己的;当手机经常连不上线、收不到信号,是不是感到焦虑和无力?请关注——

手机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现代通讯工具,备受人们青睐。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手机引发的各种问题也层出不穷,“手机依赖症”就是其中一个。

在生活中,你是否总把手机带在身上,没带就感到心烦意乱,无法做其他事情;会不会总有“手机响了”的幻觉,甚至会把别人手机铃声当作自己的;当手机经常连不上线、收不到信号,你是不是感到焦虑和无力,脾气也暴躁起来?如果是这样,那你可要小心了,这些都是手机依赖的典型症状。

症状:手机不在身边会焦虑

据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赵军燕介绍:“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成熟和推广,手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联系工具和心灵伴侣。我国2006年的一项调查显示:77%的人每天开机12小时以上,33.55%的人24小时开机,65%的人表示‘ 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有些焦虑’。”

“然而,如果使用手机不当,甚至片刻也不能离开手机,就有患上手机依赖症的可能。在研究领域,国内外不同的研究者使用的术语不同,‘手机依赖症’又被称为‘手机成瘾’‘手机滥用’‘手机焦虑症’‘手机综合征’等,主要指个体因为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一种状态。”赵军燕说。

“手机依赖症”多发于白领人群或青少年群体中,赵军燕指出,其主要表现症状如下:一、手机不离身,行为失控。二、手机功能受限带来情绪困扰:手机没有信号或信号减弱便开始心烦意乱、惶恐不安,产生焦虑、烦躁、抑郁及强烈的无力感等情绪。三、过度使用手机带来经济困扰。四、出现幻听症状。美国的一项研究在线调查了320名成人手机使用者,发现有2/3的人体验过手机“铃声幻听”情况,即常常觉得手机铃声响了或者手机在振动, 可是拿出来看看又没有。五、患者甚至出现各种身体反应。

“手机依赖症可以说是一种对手机使用产生病理性依赖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患者手机在身边时,经常查看手机,看是否有短信、电话等,不在身边时,会感到紧张、焦虑,必须要找到自己的手机,手机出现问题后,会异常的焦虑和烦躁等。手机依赖症与上网一样,包括依赖症状和戒断症状。”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应用发展部心理信息服务中心主任祝卓宏副研究员介绍说。

鉴定:目前非明确的精神疾病

“实际上,手机依赖症到现在为止还不是明确的精神疾病。”祝卓宏介绍,“因为手机依赖与其他精神障碍不一样,还没有明确特异性症状,而且依赖手机、不停查看手机等这些行为,到底到了一种什么程度才能称为病还不确定。国内外学者都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但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每个人都要用手机,如有人手机丢了就焦虑,是因为手机的内容、联系方式比较重要,这就不属于依赖的表现。”

赵军燕指出:“手机依赖症是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出现的现代心理问题,根据依赖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轻度依赖、中度依赖和重度依赖。尽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标准的疾病分类系统正式把手机依赖症列为一种精神障碍,实际上,参照美国精神病协会制定的《美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手册》(DSM-IV-TR)中界定物质成瘾(或依赖)的标准,重度依赖属于一种精神障碍。国外研究者正在研究和讨论,是否将手机依赖作为一种信息和交流技术成瘾,写入即将制定的《美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手册》(DSM-V)版本中。”

治疗:提前预防手机依赖

“患手机依赖症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对信息的依赖,通过手机获取各种信息;二是娱乐依赖,如用手机打游戏;三是关系依赖,有些人的关系需要用手机来维持,如我在门诊中遇到的实际案例,妻子打不通丈夫的电话就会比较担心,这实际上是人际关系不安全的表现。”祝卓宏介绍道。

“虽然,手机依赖症并没有明确成为精神疾病里的一种,但对于大众而言如果确实出现依赖症状,这时候还是要注意。”如何预防手机依赖的过度发展?祝卓宏解释:“首先,要分析依赖的原因是哪一类,如果对于信息的依赖,如从事销售等这类对信息依赖大的人员,那么拷贝手机信息资料,可以消除手机丢了或者丧失重要联系的焦虑,另外,手机里面不要存储个人隐私信息或机密信息。如果对手机游戏成瘾,甚至严重影响到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建议去看心理医生。如果是第三种——关系依赖,那么患者就要反思为什么有这么不安全的关系,想办法建立比较安全的人际关系。也有强迫症患者强迫性检查手机信息或出现严重的手机铃声幻听患者,需要看看精神科医生。”

对于如何防止手机依赖,赵军燕认为:“手机依赖症是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出现的心理问题,一般来说,调整生活方式就可以得到缓解,如多参加一些现实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和朋友、同事一起旅游,外出散心,多参加体育活动等;此外,限制手机使用的次数。制定一个限制使用手机的计划,在一定时间内不使用手机,尽量使用固定电话进行交流。随着计划的施行,慢慢延长手机限制的时间,逐步消除手机依赖。如果已经发展为重度手机依赖,则需要去医院的精神科进行药物治疗,同时辅以心理咨询。”

相关推荐

孩子有手机依赖症怎么办 手机控该如何解决

家长应该始终清楚,孩子喜欢玩手机是因为虚拟世界有现实世界不能满足他的那些因素,那么我们是不是该反思平时给孩子的陪伴太少,如果我们给孩子足够的爱和陪伴,陪着他一起成长,一起去认识这个未知的世界,他又怎么会沉溺于网络世界无法自拔,家庭教育的缺失甚至会毁了一个孩子。如果孩子已经成为“手机控”,家长千万不要突然阻止孩子接触手机,我们应该用正确的方法来引导孩子放下手机。

酒精依赖症有什么症状 酒精依赖症怎么治疗

在酒精依赖症的急性期,治疗主要针对阶段症状进行支持治疗,以维持患者体内的各种平衡,若病人有躁狂、幻觉、震颤等表现,则应对症治疗;酒精依赖的患者还常有脂肪肝、神经炎、抑郁等症状,也应对症治疗。 在恢复期,要让患者深切了解到饮酒的后果和危害,增强其戒酒的信心和决心。同时,也可以应用呋喃唑酮等进行厌恶治疗。

孕早期经常玩手机危害大吗

1.辐射增多 许多人认为打电话的时候,辐射最强,实际上是不对的。电池没有电或者是玩游戏的时候,手机都是有辐射的。而辐射对胎儿的影响是很大的,这点大家可以通过医生得到这方面的信息和资料。建议孕妇远离手机辐射是必须的。 2.运动减少 孕妇如果常时间玩手机,依赖手机里的游戏或者是应用APP的话,那么孕妇的活动量就会相应减少。当然,孕妇如果想健康,想让胎儿健康的话,就得多运动,不能一直坐在那里不动,否则这样,会引起身体不适,以及胎儿出现问题。 3.乏力困顿 我们都知道,长时间盯着一个东西,人容易出现疲劳,乏力,不

常见的心理疾病及预防方法

1、拖延症:明明知道自己应该做某事却死活不愿意做,一拖再拖,拖延症主要由三种类型:找刺激型,逃避型和优柔寡断型,长期有拖延症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内疚感,自卑感和生活的无序感,使人时常焦虑。 2、强迫症:明知道自己在做的事或在想的问题毫无意义,却无论如何也不停下来,严重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和日常生活,我们应该学会努力的将强迫发生行为的时间推迟一些和转移注意力来改善。 3、手机依赖症:生活中很多人手机不能离身,没带手机就会有各种不适,习惯不停的翻手机。有研究表明严重的依赖会形成焦虑症,所以我们要减少手机的试用。 4、

别患上冰箱依赖症

夏季随着气温的升高,冰箱做为必备的家用电器,做为贪凉一族的神器,使用率也越来越高。除了日常冷藏食品外,为了凉爽口感的西瓜、冷饮、牛奶等很多食品都要放冰箱里凉一下再吃,很是解暑,很是惬意。可您是否知道冰箱并非万能,使用不当很可能给身体造成不适。今日,晚报隆重推出使用冰箱五大误区,您不妨逐一对照。 冰箱误区一:冰箱内拿出的冷食,马上吃 夏天很多人为了“贪凉”,经常将冰箱中储存的食品拿出来就吃。殊不知,这样可能会得病——“冰箱病”!存放在冰箱中的食物拿出来就吃,容易引起腹泻或是肠胃疾病的不良反应。 夏天刚从冰箱

防止儿童过度玩手机的五个小窍门

现如今,“手机控”越来越低龄化,但长时间盯着屏幕会对小孩的视力产生不良影响,除此之外,孩子很容易错误操作,对手机里的文件“搞破坏”,给父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如何解决孩子过度玩手机的问题现下已成为了不少家庭的当务之急。手机对于孩子的魔力实在太大,有没有什么有效办法来转移孩子对手机的注意力呢?又或者有没有手机应用可以对这种现象“以毒攻毒”? 面对年纪还小就有“手机依赖症”的小孩,分散注意力是最好的方法。这里有很多窍门,一是陪他看书、看电影,给他培养其他的兴趣爱好,不要把全部精力都投在玩手机上。二也可以多带孩子

5招摆脱手机依赖

5招摆脱手机依赖 其实,不少人已经意识到手机对人类健康和情感掠夺问题的严重性,想出不少方法来应对。洛杉矶一家餐厅可以为顾客代管手机,买单时将给予9.5折的优惠;网友发起了“手机叠叠乐”活动,呼吁大家聚会时,所有人都交出手机,谁先碰手机谁就要被罚款;有的大学设立“课堂手机休息室”,号召学生上课前将手机上交。这些行为都是为了提醒大家玩手机应有所节制。汪冰和祝卓宏指出,如果吃饭、上厕所都强迫性地看手机,手机不在身边就坐卧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生活、情绪、社会功能受到影响,就需要调整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改变: 睡

酒精依赖症有什么症状 酒精依赖症的症状

酒精依赖症患者通常表现为对酒的强烈渴求以及经常需要饮酒的强迫性体验,若停止饮酒后则常常感到心中难受、坐立不安,甚至还会出现肢体震颤、恶心呕吐、出汗等戒断症状,而恢复饮酒后这类症状就会迅速消失。

什么电器对孕妇有辐射

手机 作为通讯工具的手机,在现代生活中更加是必不可少。甚至有很多人患有“手机依赖症”,只要手机不在身边就会十分焦虑。但是,它有辐射也是人尽皆知的事实。准妈妈如何应对这让人又爱又恨的玩意儿呢? 为了避免胎儿畸形,准妈妈在妊娠早期应尽量少使用手机,手机在使用时,应尽量使头部与手机天线的距离远一些,最好使用分离耳机和话筒接听电话。手机接通瞬间释放的电磁辐射最大,为此最好在手机响过一两秒或电话两次铃声间歇中接听电话。准妈妈还应尽量避免将手机挂在腰间。 电磁炉 现在很多小夫妻为图方便,做饭、炒菜、煮汤等都是使用电磁

烟酒依赖症的治疗方法

对酒精依赖症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常规大剂量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C、营养、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高剂量地西泮(地西泮负荷疗法)或抗精神病药等治疗。地西泮负荷疗法具有快速、安全的特点,但其不足之处是脱瘾效果不持久,严重的戒断反应易反复。目前有几种药物已经被证明在戒酒早期恢复中能够减少病情反复,包括纳曲酮、阿坎酸、托吡酯。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慢性乙醇中毒患者维生素B1胃肠吸收不良,故口服维生素B1作用不大,肌注维生素B1起效也慢。应选择静脉应用维生素B1。特别应提出,当体内硫胺贮备不足时,如果补充大量碳水化合物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