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发热的中医退热方法

发热的中医退热方法

中医对发热的认识包括外感发热、内伤发热,而小儿以外感发热为主,同时有食积发热。所以退热方法主要针对这些病因。首先外感,观察患儿情况确定如何治疗,比如孩子出现发热,无汗,怕冷,不喝水,鼻塞等,多是风寒,或者卫气闭郁不开而致,此时应以发汗为主,医生会用麻黄汤发汗,家长可以在家用葱豉汤,葱白带须2-3个,淡豆豉20个,煮汤喂服。如果孩子出现发热,不怕冷,有汗,有些头疼,头晕等,这些多为风热,或者叫荣气疏泄所致,医生会用桂枝汤控制荣气的疏泄作用,家长可以在家黄豆、黑豆、绿豆煮汤或者豆浆喂服。食积发热患儿见暴饮暴食后突然出现发热,胃口差,甚至呕吐,舌苔厚腻,口气重,大便酸臭等,可以用槟榔、豆豉、连翘等消食清热治疗。

同时这些发热均可以推拿治疗,推拿治疗孩子比较容易配合,效果较好。发热的推拿主要穴位为清心经、清肺经、运内八卦,揉内劳宫,清天河水,退下六腑,清三关等,食积患儿可以加用揉板门,补脾经,清大肠,捏脊等治疗。

手足口不发热是轻的吗

手足口病不发热只能说明:暂时病症轻微。

手足口病的患者有些不是一开始就发热,是到后面才发热,而有的则一开始就发热,中间可能退热了又继续发热,若患儿此时不发热的情况下,只能说明暂时病症轻微,不大严重,需警惕后续是否会发烧的情况,因为发烧过或反复高烧不退的情况下,往往意味着患者往重症方向发展,家长需时刻检测体温,随时观察病情发展。

新生儿发热退热方法

一、物理降温法

1、冷敷:通过致冷的方法使全身或某一局部的体温下降。冷敷的原理是,开始时将身体局部致冷,使该部位血管收缩,继之扩张,热量经传导散发至全身,可达到降温的目的。一般以头部冷敷为最常见。用橡皮布、塑料薄等不透水的物质膜制成手掌大小的口袋,里面装冰水或细小的冰块。将冰袋代放在宝宝的额头、颈部、腋窝、大腿根部等部位,还可能制作成帽状冰袋戴在宝宝头上,做成枕头样放在宝宝枕部,或用毛巾在冷水中浸湿后挤干放在额头上冷敷。注意冰袋局部冷敷时,不宜持续时间过长,否则可引起局部缺血、缺氧以致冻伤。也可以使用退热贴退热,更加方便。

2、适当吹风:发热了并不代表要捂严实,给宝宝适当吹风能加速体温的散发,帮助退热。但注意不能对准宝宝的某一部位吹风,否则会使宝宝的某一局部受风。可以用电扇吹偏风或用摇头电扇吹风,风力不可太大,时间不可过长。吹风法适用于夏季,体质较好、体温过高的宝宝才能使用。

3、环境降温:在高温季节,当室内温度高时,可以在地面上泼凉水,用凉水拖地板,或启动空调机,加速室内通风,使室温下降,可利于高热宝宝散热。不要把宝宝捂得死死的,将宝宝的包被解开或脱去衣服都有助于散热。

4、温水擦身:温水可使血管扩张充血,改善血液循环,体内的热量可通过传导的方式达到散热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减轻组织缺氧,增加新陈代谢,降低宝宝对疼痛的感觉,使组织松弛,可解除因肌肉痉挛强直而引起的疼痛。妈妈先将开水放凉至32℃-36℃的水,将毛巾浸湿后擦试宝宝全身皮肤。擦完一遍后可稍停一会,待皮肤上的水分蒸发完再擦第二遍,直到体温明显下降。谨记不可使用稀释酒精给宝宝擦浴,会导致宝宝体温下降过快。

5、洗温水浴:给宝宝希格温水澡也有助于退热。也可采用温水混合器法将宝宝置温水盆中,水温以38℃为宜,用左手臂托住宝宝的头及肩部,要将宝宝的头露出水面,斜卧在贫中,5-10分钟后将宝宝抱出,将身上的水擦干,用单子包好,半小时后测体温。但要注意早产儿和体重过轻儿不可用洗浴的方法。

二、药物退热法

常用的退热药有阿斯匹林、阿鲁片、安乃近、醋氨本分或乙酰氨基酚等。给新生儿用退烧药,不同于成人,要根据年龄、体重决定服用量。扑热息痛口服每千克重 10-15毫克;阿斯匹林口服,每千克体重8-10毫克;阿鲁片是阿斯匹林和鲁米那的合剂,适合于高热有惊厥史的宝宝,每次每千克体重8-10毫克;安乃近点鼻子,适用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用25%的安乃近稀释1倍后滴鼻,如2-6个月宝宝每次可滴5-10滴。

对于高热持续不退的宝宝,也可用中药紫雪散。妈妈最常用的退热药是美林,即布洛芬混悬液,用量0.25-0.5ml/kg/次,6-8小时可重复使用。一般 2-3岁用5毫升/次。三岁以下小婴儿最好用泰诺林,0-3个月用0.4毫升/次,4-11个月用0.8毫升/次,12-23个月用1.2毫升 /次,24-36个月用1.6毫升/次。

注意:在服用退热药的同时,要给宝宝多饮水,帮助其发汗,利尿,排毒。退热药用药间隔不少于4个小时,急于退热,一次用药量过大或间隔时间太短,重复用药可使体温下降过快,出汗太多,导致虚脱。有些宝宝对某些药物有过敏反应,因此切勿滥用退热药。最好先带宝宝看过医生,根据医嘱取药给宝宝服用,切勿自行买药给宝宝送服。

另外,发热的宝宝应卧床休息,减缓体力流失。发热的宝宝,以利于降温。妈妈还要密切观察宝宝的变化,如果发现宝宝在发烧的同时伴有呼吸急促、喘憋、心慌、腹痛、腹泻、头痛、呕吐、尿色改变、全身有疹子,或局部红、肿、疼等应及时到医院做进一步诊治。

两岁发烧37.8怎么办

宝宝发烧37.8度是低烧,可以用物理降温的,买些退热贴帮宝宝贴在额头上,用些温水帮宝宝擦身,给宝宝大量喝白开水可以降温的。

发烧怎么退烧

根据发烧的发热原理,发烧一般有3大主要因素影响。

1、外在因素:小儿体温受外在环境影响,如天热时衣服穿太多、水喝太少、房间空气不流通。

2、内在因素:生病、感冒、气管炎、喉咙发炎或其他疾病。

3、其他因素:如预防注射,包括麻疹、霍乱、白喉、百口咳、破伤风等反应。

发烧只是疾病的症状之一,而不是全部。发烧是因各种疾病引起的身体防卫性反应。从而发烧应该当作一种警讯。当小孩因感冒或其他感染疾患引起体温升高时,运用各种可能的方法,要把体温立即降到正常范围,并非明智之举。因为这样可能降低病童本身的抵抗能力。

退烧方法一般根据医生的叮嘱和自己的情况,可以合理的选用合用,一些合理的退烧方法。退烧方法可分为:

1、中医退烧,西医退烧。这是根据中西医的不同进行的划分。

2、物理退烧和化学退烧,物理退烧是针对西药用药而来,药引基本上家庭自备可寻。

发烧怎么退烧

发汗退热法

这是最常见的退热方法,适用于感冒发热的病人。常见的发热与恶寒怕冷同时出现,无汗或有汗不畅,因受邪性质的不同和病人体质的差异,又可分为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两大类。

风寒感冒表现为发热较轻,恶寒明显,一般无汗,且兼有头痛,肢体酸痛,鼻塞流清涕,口不渴,咽喉不痛,脉浮紧等,治疗上应该辛凉解表、发汗退热,可以用九味羌活丸和感冒清热颗粒来治疗。

同时,我们还可通过多喝热水,多盖被子捂汗、洗桑拿、用热水泡脚的方法发汗来起到退热的目的,但洗桑拿要注意保暖,不要受风;发烧时皮肤的毛孔都闭塞,刮痧能使毛孔开泻,里面的邪气可以排泄出来,也有退烧的功效。

热者寒之法

中医退烧我们可以使用药性寒凉的药物来治疗,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发烧而不恶寒的患者。

发烧我们主要见到的就是四大症状,例如高热不退,发烧口渴的时候喜欢喝冷饮,出汗比较明显等症状,这些就是高烧症状,这个时候不能用发汗退热法,我们可以用中药白虎汤来治疗也可以用甘寒退热法。

若果有高烧不退,舌头发红,口干舌燥等症状,我们可以使用苦寒清热法,可用三黄片来治疗。

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喝些冷饮料,但由于药物和饮料都偏属寒凉,易伤脾胃,要适可而止。

体温在38摄氏度以上的还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可将冰块放在额头、腋下等部位或用酒精擦浴的方法退热。此外,还可按住风池或曲池穴10分钟,达到发汗退热的效果。

中医教你4种方法来退烧

发汗退热法

这是最常见的退热方法,适用于感冒发热的病人。常见的发热与恶寒怕冷同时出现,无汗或有汗不畅,因受邪性质的不同和病人体质的差异,又可分为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两大类。

风热感冒表现为发热明显,体温较高,一般有汗,且兼有头痛、口渴、咽喉肿痛等症状,可通过发汗散邪,使邪热外达,发热随之减轻,从而达到退热之效。风寒感冒表现为发热较轻,恶寒明显,一般无汗,且兼有头痛,肢体酸痛,鼻塞流清涕,口不渴,咽喉不痛,脉浮紧等,治疗上应该辛凉解表、发汗退热,可以用九味羌活丸和感冒清热颗粒来治疗。

同时,我们还可通过多喝热水,多盖被子捂汗、洗桑拿、用热水泡脚的方法发汗来起到退热的目的,但洗桑拿要注意保暖,不要受风;发烧时皮肤的毛孔都闭塞,刮痧能使毛孔开泻,里面的邪气可以排泄出来,也有退烧的功效。

热者寒之法

中医退烧我们可以使用药性寒凉的药物来治疗,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发烧而不恶寒的患者。发烧我们主要见到的就是四大症状,例如高热不退,发烧口渴的时候喜欢喝冷饮,出汗比较明显等症状,这些就是高烧症状,这个时候不能用发汗退热法,我们可以用中药白虎汤来治疗也可以用甘寒退热法。若果有高烧不退,舌头发红,口干舌燥等症状,我们可以使用苦寒清热法,可用三黄片来治疗。

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喝些冷饮料,但由于药物和饮料都偏属寒凉,易伤脾胃,要适可而止。体温在38摄氏度以上的还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可将冰块放在额头、腋下等部位或用酒精擦浴的方法退热。此外,还可按住风池或曲池穴10分钟,达到发汗退热的效果。

通腑泄热法

也叫做“釜底抽薪法”,即用苦寒通便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高热而有便秘的病人。甚至病人出现胡言乱语,舌苔黄糙起刺等症状。这时要用清热的药物同时配上通便的药物,大便排下后,热也就降下来。这就是通利大便,泻下热结,使邪热从下而去,可达到去火退热之功,临床上可以用防风通圣丸来治疗。还可适当吃些西瓜或容易拉肚子的食物,但注意不要造成过度腹泻。此外,按摩天枢、大肠俞、大横、内庭等穴位,也能起到通腑泄热的功效。

滋阴清热法

我们可以用滋阴的药物来治疗患者阴虚发热的症状。该症状主要适合胸口发热,手脚发热,发烧的时候烦躁不安,夜间睡觉经常出汗,体型偏瘦的患者。也经常用于治疗一些慢性疾病,肿瘤等症状。这中发烧症状不能使用我们前面所讲的方法,应该用滋阴清热,可以使用地黄丸来治疗,也可以按摩三阴交叉穴、太溪穴、涌泉穴等穴位,多吃一些藕片、水果等食物。

三种中医常用退热法

1.釜底抽薪法

相当于中医“通腑泄热法”,即用苦寒通便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主要适用于高热而有便秘的病人。如病人出现高热汗出,大便不通,腹胀、腹痛拒按,甚至胡言乱语,舌苔黄糙起刺,脉滑有力时。此犹如锅下柴多火旺,抽去柴薪则火熄热退。故常用大黄、芒硝等药,或将其配入清热方剂中,以通利大便,泻下热结,使邪热从下而去,可达到去火退热之功;再者,通便去火,又能保护阴液,犹如防止火太旺而将水烧干,限制体温上升,这也有利于退热。

2.扬汤止沸法

相当于中医“疏散退热法”,即用药性辛散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它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发汗退热法,适用于表证发热的病人,常见发热与恶寒怕冷同时并见,无汗或有汗不畅,这是由于体表受外邪困遏引起的发热,因受邪性质的不同和病人体质的差异,又可分为风寒表证和风热表证两大类。前者恶寒明显,一般无汗,且兼有头痛,肢体酸痛,鼻塞流清涕,口不渴,咽喉不痛,脉浮紧等;后者发热明显,一般有汗,且兼有头痛,口渴,咽喉肿痛,脉浮数等。发汗退热法宜根据寒热之异来选取不同的药物,如风寒表证常用辛温发汗药,如麻黄、桂枝、羌活等;风热表证常用辛凉发汗药,如柴胡、升麻、薄荷等。通过发汗散邪,使邪热外达,发热随之减轻,从而达到退热之效,符合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所说的“体若燔炭,汗也而散”的治则,发汗法对无汗高热者尤其有效。二是升散退热法,适用于内有郁热的病人,因邪热内郁于里,常表现为发热,胸膈烦热,口干唇裂,面色红赤,口舌生疮,舌红苔黄,脉数等,可于清热方剂中酌加薄荷、升麻等以加强疏散清热之功,此符合《黄帝内经》所说的“火郁发之”的治则。但应注意的是,发汗退热法虽十分常用,且有很好的退热作用,但过汗能损伤津液,故对体虚病人应当慎用。

3.热者寒之法

也是中医最常用的退热法之一,即用药性寒凉(甘寒或苦寒)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主要适用于发热而不恶寒的病人。如见高热不退,汗出较多,口渴喜喝冷饮,脉象洪大而数时,为热盛津伤证,此时不能用发汗退热法,宜用甘寒退热法,如石膏、生地、麦冬等;如见高热烦躁,口燥咽干,便秘尿热,舌红苔黄,脉数有力,为热毒炽盛证,当用苦寒清热法,如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等。由于本类药物性多寒凉,易伤脾胃,故应注意适可而止。

最后,值得指出的是,上述三法皆宜于实热证,不宜于虚热证;在临床上可以单独应用,如能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应用则退热效果会更好。另外,病人高热大汗时,中医并不主张用冰袋等冷敷法,以免影响出汗,反不利于退热。

低烧吃什么药治疗

有些人经常发热,一般都在38℃以下,到医院检查,又没有其他异常现象,找不出明确的病因。对于这种长期低热,中医称为“虚热”,西医称为“功能性低热”。对于这种低热,不能盲目地使用退热药,也不能长期使用抗生素,否则不仅不能退热,反而会带来不良反应。

中医治疗低烧要点:

针对不同症候的病因病机进行治疗,是治疗内伤发热的根本原则。滋阴清热,益气健脾,补益气血,温阳补肾,疏肝解郁,活血化瘀,化湿清热等,是常用的治疗法则。对内伤实症发热,采用补剂,应根据气郁疏之,血瘀决之,湿郁化之利之诸法选用方药。切不可一见发热便用发散或苦寒泻火之剂。对内伤发热非表证且阴阳气血已虚,发散更易耗气伤津。苦寒用之得当可以坚阴,用之不当,可以伤阴。过于苦寒则易损伤中阳,或化燥伤阴,故叶天士指出,“非六气之所来,苓连之属不能制火。”凡使病情加重。慢性病药重视以胃气为本,内伤发热日久,脾胃已弱,补益太过,则虚不受补,滋阴太过,宜轻,宁可再补,勿用重剂。总之,治疗内伤发热,应缓以图功,不可操之过急,否则欲速不达,变证无穷。

相关推荐

中医对发烧发热的解释

很多人都有手心发热的症状,手心发热会让人感火急火燎的,很不舒服,舒心湿湿的,感觉总很尴尬。那么 中医对发烧发热的解释是什么呢?了解发热的常识是很重要的,大家跟着我来了解一下吧。 体温高出正常标准,或自有身热不适的感觉。发热原因,分为外感、内伤两类。外感发热,因感受六淫之邪及疫疠之气所致;内伤发热,多由饮食劳倦或七情变化,导致阴阳失调,气血虚衰所致。外感发热多实,见于感冒、伤寒、温病、瘟疫等病证;内伤多虚,有阴虚发热、阳虚发热、血虚发热、气虚发热、虚劳发热、阳浮发热、失血发热等。发热类型,有壮热、微热、恶热

小孩子发烧感冒应该怎么办

等到超过38—39℃时再准备退热发热是身体对感染的正常反应,可以说是防御反应中的一种,但在另一方面,有时会因为发热而失去食欲,整天无精打采,有时甚至会让宝宝发生晕厥。而这些发热所引起的问题,通常会发生在体温38—39℃以上,退热措施可以在这种时候再派上用场。 发热中的保暖问题 刚开始发烧而产生发冷、打颤反应时,应给宝宝加盖毯子保暖,而在体温升高,脸色慢慢红润时,应减少加盖的东西来帮助宝宝散热。此外,被汗水沾湿的衣服应尽快给宝宝换掉,换的时候注意保暖。 水分补给要充足 冰枕和沾湿毛巾的使用,对退热虽然产

出血热发热时的中医药浴保健疗法

中医药浴保健疗法一: 取位:全身 操作方法:取葱白10克、麻黄15克、白芷10克、藁本10克、蛇床子15克,水煎汤浴身,每天2-3次。 中医药浴保健疗法二: 取位:全身 操作方法:用李子叶(切碎)250克,加水煎汤,浴身,每天2-3次。

中医外治法对付宝宝发热

1.药浴疗法 青蒿、板蓝根、大青叶、千里光、野菊花各100克,麻黄、细辛、苏叶、荆芥各30克。 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温时洗浴患儿全身。每日2~3次,每日1剂,连用2~3天。具有清热解毒、宣肺理气的功效。 2.足浴疗法 香薷、苏叶、荆芥、防风、藿香各15克,菊花、葱白、生姜各30克,连翘10克。 加水煎煮取汁2000毫升左右,先将患儿双足置于盆中,待温度适宜时,首次加药液于小儿踝关节上下,再加食醋50毫升,以后每隔10~15分钟加药液1次,每次约200毫升,直到药液浸没小腿肚为止,共约40~60分钟,每

小儿发烧凉茶退热

小孩发烧怎么办?试试某位妈妈推荐的凉茶,能解燃眉之急。 我女儿长期在深圳打工,三岁的小外孙就一直跟着我生活。一天半夜,我被小外孙的哭叫声吵醒。起来一看,只见他翻来覆去、烦躁不宁,嘴里不时发出不安的哭喊声。我一摸他的额头,原来是发烧了!此时家里除了一包二十四味凉茶外,其他什么药物都没有。想上医院,可大冬天的,又是半夜,人、车都无法找到,怎么办呢? 幸好我平时爱看医学书籍,对中医药有粗浅的认识。从孩子的症状来看,估计是感受风邪所致。而二十四味凉茶中的薄荷、紫苏、葛根、藿香等可以发散体表的风邪;白茅根、芦根、金

吃了退烧药手脚冰凉如何退烧

发热是体温的升高,机体本身抵抗病原微生物侵袭, 适应内外环境温度变化,保护机体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反应,发热仅仅只是一个症状,37.5~38℃为低热,中度发热38.1~39℃,高热39.1~40.4℃,超高热≥40.5℃。 小孩子因为在长身体的时候,整个机体的生长发育都比较快,会产生热量,这些热量光靠本身的排汗、呼气时的散热可能还不够,所以小孩的体温比大人的可能稍微高一点,37.5度以下都不算发热。 如果遇到发热了,如何来退热?退热的方法包括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所谓物理降温就是指不用药的,不管是低热或者高热,

中医退烧方子

退烧药方一 白萝卜,香菜根,生姜 是在小孩生病的时候,一个老中医给的。“香菜去叶子留茎和根3-4根 白萝卜2-3片 生姜1-2片加冰糖加水煮15分钟。待温度适中给小孩喝,小孩喝下去会出汗退热的”各位妈妈们可以试试看,效果非常好。 退烧药方二 杏仁: 10克 桃仁:10克 栀仁:10克 枣仁:10克 将上面四味药研碎,切记一定要磨碎成粉末状!(一般药店都能提供研磨)。 取适量,用鸭蛋清(没有鸭蛋也可用鸡蛋)调成稀泥状(不能太干),放在干净的纱布或其他干净布上,将药对准宝宝脚掌心,布最好长一点,可以在孩子脚上

乳腺炎发热怎么退热 退烧药治疗

乳腺炎患者在哺乳期出现了发烧的现象,可以通过服用退烧药来达到退烧的目的,但是服药后的母亲不能继续哺乳,以免药物成分通过母乳到达婴儿体内,从而影响到婴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经期发热怎么回事啊 经行发热中医辨证

经行发热中医的说法,是指经期或行经前出现以周期性发热为主的病症,本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气血营卫失调引起,主要辨证为。 肝气郁结,郁而化火,以经前或经期身热面赤唇红,或心烦易怒,乳房胸胁胀痛,月经先期或伴经量增多,口干口苦,尿黄便结。 阴血既泄,阴虚不能敛阳,阳气外越,以经期或经后,午后潮热,经量少色红,两颧红赤,五心烦热(两手两足心发热,并自觉心胸烦热),烦躁少寐,舌红而干。 外之阳气失固,营卫不和,以经行或经后发热,形寒,自汗、神疲肢倦,少气懒言。 素有瘀血,瘀热交结阻碍血行,经行瘀阻不通,营卫失和,以

孩子中暑后如何退热

小儿中暑分两型:一是婴儿中暑,多发生在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是由过暖引起,多见于寒冷季节。另一类型是年长儿中暑,病因与症状接近于成人,多发生于夏季。 轻症中暑时,婴儿应立即敞开衣被降温。物理降温难以奏效时,可给予药物降温:氯丙嗪加入0.9%的氯化纳液中静滴。对体温下降不理想者,可再加用地塞米松静脉滴注。年长儿应立即搬移至阴凉通风处或空调房间,用温水擦身以降体温,一般不用退热药,只有在下列情况之下可试用: 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有中暑高热不退时。 ②中暑同时伴有其它急性感染。 ③中暑高热不伴有循环功能不全,经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