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力劳动者的养脑三法
脑力劳动者的养脑三法
其方法为:仰卧于床上,松开腰带,放松肢体,思想集中,排除杂念,也可说是进入气功态。由鼻慢慢吸气,鼓起肚皮,每口气坚持10~15秒钟,再徐徐呼出,每分钟呼吸4次。做腹式深呼吸时间长短由个人掌握,也可与胸式呼吸相结合。如能长年坚持每天做腹式深呼吸,就会收到强身延龄的奇效。
值得注意的是,在锻炼腹式深呼吸的初期,切忌急于求成地去追求呼吸的深长细缓,不要过于注意自己的呼吸,以防止出现胸闷气短、呼吸不畅、憋气等不良反应,也不要机械地随意延长呼气时间而缩短吸气时间,防止因为肺换气过度而出现头昏、头痛、疲乏等症状,甚至造成呼吸性碱中毒或酸中毒等不良后果。
王玉川推荐给脑力劳动者的养脑三法
据有关数据显示,在脑力劳动者中约有九成的人处于不同程度的亚健康状态,这说明脑力劳动者是亚健康的高发人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发现,经常感到神经紧张、疲劳的大多是脑力劳动者。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也很容易解释。我们知道,大脑是人体最为精密的“仪器”,脑力劳动者长期保持静止性的单一姿势,使肌肉处于持续紧张的状态,易致气血凝滞,脑供血不足,从而出现亚健康状况。如果这种状况得不到改善,还会诱发多种疾病。
什么人群易发神经衰弱症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脑力劳动越来越成为人们创造财富的重要手段。脑力劳动者,西方俗称白领阶层是普遍受到人们向往的职业。经过医学家们多年的观察也发现,神经衰弱常见于与桌椅笔墨为伴的脑力劳动者,这类患者往往体质不佳,较为瘦弱,经常对自己的一些病痛较为重视和关心,性格也内向,平时好静,缺少体力劳动。
实验证明,沉重的精神负担比繁重的体力活动更易产生神经衰弱。体力劳动强度大的工人,却少有患神经衰弱的。但是汽车司机由于工作时,精神高度紧张尤其是受到车祸等刺激后,也有不少加入神经衰弱的患者行列。
脑力劳动是以大脑为基础,长时间或过于紧张的脑力劳动,使大脑皮质过于兴奋,耗能过多,神经功能不能承受时,就易发生本病。尤其是在学习过于紧张,考试受挫,或工作不能胜任时,发病机率大大增加。
当然,合理地正常用脑,是人类创造财富的重要手段,脑力劳动是劳动的重要方式,绝大多数脑力劳动者,都不会患神经衰弱,这就需要提倡科学用脑,劳逸结合。
秋季进补为何要因人而异 工作性质不同进补方式不同
体力劳动者主要是指工作形式以体力劳动为主,如建筑工人,农民等,这些人长期在户外进行强体力劳动,会流失大量水分,在秋燥环境中,水分损失更严重,因此,秋季体力劳动者在补肺润燥之时,还有在日常饮食中多增加一些健脾,养肝,补肾的食物,以满足机体所需。骨头,蹄筋等对于体力劳动者来说十分适合。
脑力劳动者是指以脑力劳动为主要职业的人,如记者,教师,编辑等,这类人群体力劳动相对较少,脑力劳动相对较多,脑力劳动者在秋季进补之时,要滋阴,补肺,润燥,同时也要注意养心,脾,肾三脏,由于思考问题,脾的功能受到影响,因此,进补宜以粥养的方式进行,这样粥中加入养心,补肾益脾的食物或药物,易被人体吸收,既可达到补养三脏的目的,又可达到滋阴,润燥,补肺秋季进补的目的。
脑力劳动者应多到室外健身
脑力劳动者多做室外健身
首先,选择的健身项目要与自己的工作与学习密切相关。
脑力劳动者一般长期坐办公室,低头弯腰工作。由于颈部长时间向前弯,流向脑部的血液受限,容易头晕脑涨。另外,长期使用电脑的人容易得神经衰弱。
脑力劳动者参加体育锻炼,能使肺部得到充分扩展,氧气供应更加充足,还能加快胃肠蠕动,促进消化。
脑力劳动者的体育锻炼就是积极性休息。因此,脑力劳动者最好在室外健身,充分利用日光和新鲜空气的保健作用,可以选择散步、慢跑、游泳、广播体操、太极拳、气功等。
体力劳动一般来说有锻炼身体的作用,但它不能代替体育锻炼。因为不少工种需要长期保持某种固定姿势,或只是身体某些肌群在活动,容易产生局部疲劳、劳损甚至职业病。
因此,体力工作者需要的是全身性活动,建议这类人参加长跑、打球、游泳、武术、体操等,以达到全身锻炼的目的。
性格不同健身也有差异
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的运动项目,对心理所起的作用不同。通过针对性的健身运动,可以纠正性格缺陷,改善心理和精神状态。
胆小、害羞、性格腼腆的人应多参加游泳、溜冰、拳击、单双杠、跳马等项目。这些活动能培养人克服胆怯、越过障碍、战胜困难的精神。
脑力劳动者为什么会帕金森
“帕金森病患者有一半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忧郁症。”广医一院神经内科主任邵明说,许多帕金森病患者不清楚自己的病情,只是感觉到自己行动迟缓,腿脚不如以前利索,于是不好意思与人交往。慢慢地,就开始忧郁自闭。
据悉,帕金森病是一种常发于中老年人群的神经退化性疾病,由于其早期症状不易察觉,许多患者都将帕金森病的一些早期症状混同为身体机能的正常衰老,该病的误诊率很高。
帕金森病最典型的症状是“震颤”,起初的轻微症状可能是手指下意识有“搓东西”的动作,也可能出现单只手抖动,进而这种震颤或抖动可能发生在一侧肢体,然后再发展到另一侧肢体。还有就是面部的表情发僵、动作缓慢、反应迟钝。走路时身体前倾,碎步走路,而且越走越快。人过50岁后,更要谨防。
邵明指出,目前广州八成以上的帕金森病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因此他提醒市民,家中如有老人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到医院确诊治疗。另外,发现老人患病后,应多与老人沟通交流,帮助其疏通不健康的情绪,防止其走向自闭。
不能盲目求根治
“帕金森病属慢性病,目前对该病的治疗均为对症治疗,尚无根治方法可以使变性的神经细胞恢复。”邵明提醒道,应谨防江湖骗子利用患者迫切希望治愈的愿望骗取钱财。
据了解,由于病人本身的身体条件不同,病情从轻到重的发展时间也有很大不同,有的病人在三至五年内从轻微症状到生活不能自理,而有的病人的进展则可能比较慢。因此,对帕金森病的治疗原则是及时发现,控制症状,延缓病程进展,保持好的状态。
邵明指出,对于帕金森病患者来说,需要有一个熟悉其病情的医生长期跟踪治疗。但由于中老年人群分布不均衡,大医院很难进行普查,给予指导,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病人。
脑力劳动者如何补充营养
脑力劳动者如何补充营养
脑力劳动者一般肌肉活动少,主要从事脑力劳动。怎样通过食物营养提高大脑的劳动效率,这是每个脑力劳动者关心的问题。科学家研究发现,人脑的重量虽然只占人体重量的2%左右,但大脑消耗的能量却占全身消耗能量的20%。人体消耗的能量主要由膳食中的糖、脂肪和蛋白质提供。但人脑在利用能源物质上与其他器官不足,它主要依靠血液中的葡萄糖(血糖)氧化供给能量。大脑对血糖极为敏感,人脑每天大约需用116~145克的糖,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脑的耗氧量也下降,轻者感到头昏、疲倦,重者则会发生昏迷。因此,一定的血糖浓度对保证人脑复杂机能的完成是十分重要的。
蛋白质在大脑中含量最高。脑细胞在代谢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蛋白质来补充更新。实验证明,食入不同含量的蛋白质食物对大脑活动有显著影响。增加食物中的蛋白质含量,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作用,而且蛋白质中的合氨酸还能消除脑细胞在代谢中产生的氨的毒性,有保护大脑的作用。
脑力劳动者宜选用的食物:
1、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如大米、面粉、小米、玉米、红枣、桂圆、蜂蜜等。
2、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蛋类、乳类、鱼类、禽类、瘦肉及大豆类。
3、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植物油、葵花子、南瓜子、花生、西瓜子、核桃、鱼、虾等。
4、富含脑磷脂的食物:如猪脑、羊脑、鸡脑等,富含卵磷脂的食物主要存在于鸡蛋黄、鸭蛋黄、鹌鹑蛋黄、大豆及其制品中。
5、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动物肝脏、乳类、蛋类及胡萝卜、韭菜、海带和木耳中。
6、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谷类、豆类、花生、核桃、芝麻、香菇、蔬菜、蛋类、奶类、瘦猪肉、脏腑类、酵母、鳝鱼等。
7、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鲜枣、猕猴桃、柑橘、柠檬、柚子、菜花、绿叶蔬菜、辣椒、西红柿等。
人脑所需要的脂类主要是脑磷脂和卵磷脂(其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它们有补脑作用,能使人精力充沛,使工作和学习的持久力增强,对神经衰弱有较好的疗效。另外,科学家研究发现,人在长期从事紧张的脑力劳动时,机体可出现脂质代谢障碍,使血清胆固醇含量增高,引起高脂血症和肥胖症。紧张的神经活动还能增加机体对维生素C、尼克酸、B族维生素、维生素的需要量。总而言之,脑力劳动者的营养从其工作特点及其对营养素的需要看,应以补充脑组织活动的能源,构成脑细胞的磷脂或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参与调节脑细胞兴奋或抑制的蛋白质、维生素A和微量元素等为重点。对辅助活动较少的,尤其是中年以上的脑力劳动者,由于热能摄取量较少,应特别注意保证有足够的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减少纯糖、纯油脂食物的摄入量,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科学安排一日三餐。
脑力劳动者健身运动操
脑力劳动者因为长时间伏案工作,缺乏运动,全身各器官的活动不足,使器官功能减退,也容易诱发各种疾病。而脑力劳动者相对来说体质普遍较差,因此,如何运动、如何合理安排运动计划,才能达到运动的预期效果呢?
这里向脑力劳动者介绍一个可供参考的锻炼方案:早晨锻炼20分钟,步行慢跑约10分钟,做5分钟拳操等锻炼,5分钟肌肉力量锻炼。上下班有意识地步行1-2站路。在工作的间隙要离开办公桌,扩扩胸,甩甩手,踢踢腿,活动一下身体的各个关节。如果实在太忙,要记得经常舒展地伸个懒腰。晚饭后和睡前可散步10分钟。每周可进行一次较大活动量的锻炼,如郊游、球类、爬山等活动,既锻炼了身体,又能心旷神怡,有助于消除疲劳。下面我们介绍一下运动操的具体方法。
1.上下耸肩运动
两足分开而立,约与肩宽,两肩尽量上提,使脑袋贴在两肩头之间,稍停片刻,肩头突然下落,做8次。
2.背后举臂运动
两臂交叉并伸直于后,随即用力上举,状似用肩胛骨上推头的根部,保持两三秒钟后,两臂猛地落下,像要撞到腰上(实际也可撞上),做1次。
痛风青睐脑力劳动者
自古以来,痛风就被认为是王公贵族病,它的发生于多食美味佳肴、营养过剩有关。中国古代医学文献中早就指出,痛风因“平素恣食高粱厚味”,以致湿热内蕴而发病。营养条件好的人比营养条件差的人易患痛风,也就是说生活条件优越的富人比生活条件差的穷人更易得痛风。
说痛风是一种“富贵病”,有其统计学上的根据。有关医学文献记载表明:在战争年代与饥荒蔓延的岁月,痛风的发病人数明显下降,而在和平安定年代,在物质供应十分充裕的情况下,痛风的发病人数则明显上升。另外,日本的相扑力士由于每日摄入过量的营养,特别是蛋白质肉食摄入量较多,致使他们身体肥胖过度,患痛风的几率比一般人高出有几倍,这进一步说明痛风确是一种富贵病。
从痛风病人职业分布方面来分析,也可间接证明痛风是一种“富贵病”。痛风患者以干部、高级知识分子、商业家及其他从事脑力劳动者居多,因为这些人工作条件优越,体力消耗极少,待遇又较为丰厚,因而生活水平也较高,也就容易患发痛风。
痛风之所以是一种“富贵病”,归根结底是因为富裕人群的饮食水平偏高,经常吃一些鱼类、肉类等,而这些食物中的嘌呤类物质含量一般都很高,所以容易导致痛风的发生。
当然,并不是说富贵之人就必患痛风,只是说这些人患发痛风的可能性要大一点。不管什么人,只要平时注意饮食调解,多锻炼身体,保持正常的体型,则患发痛风的可能性会大大减小的。
脑力劳动者易患痛风
自古以来,痛风就被认为是王公贵族病,它的发生于多食美味佳肴、营养过剩有关。中国古代医学文献中早就指出,痛风因“平素恣食高粱厚味”,以致湿热内蕴而发病。营养条件好的人比营养条件差的人易患痛风,也就是说生活条件优越的富人比生活条件差的穷人更易得痛风。
痛风是一种“富贵病”,有其统计学上的按照。有关医学文献记载表白:在战争年代与饥荒蔓延的岁元月,痛风的发病人数明显下降,而在和安然靖年代,在物质供给十分充裕的情况下,痛风的发病人数则明显上升。别的,日册的相扑力士由于每日摄入过量的营养,出格是蛋白质肉食摄入量较多,导致他们身体肥胖过度,患痛风的几率比一般人超出跨越有几倍,这进一步说明痛风确是一种富贵病。
从痛风病人职业分布方面来分析,也可间接证实痛风是一种“富贵病”。痛风患者以干部、高级常识分子、商业家及其余从事脑力劳动者居多,因为这些人工作条件优越,体力消耗极少,待遇又较为丰厚,因而生活程度也较高,也就轻易患发痛风。
痛风之所以是一种“富贵病”,归根结底是因为富裕人群的饮食程度偏高,曾经常吃一些鱼类、肉类等,而这些食物中的嘌呤类物质含量一般都很高,所以轻易导致痛风的发生。
当然,并不是说富贵之人就必患痛风,只是说这些人患发痛风的可能性要大一点。不管什么人,只有平时留意饮食调解,多熬炼身体,保持正常的体型,则患发痛风的可能性会大大减小的。
脑力劳动者多吃榛子
榛子因营养丰富被称为“坚果之王”,榛子属于野生灌木。主要生长在东北、华北和陕西、甘肃等地,成熟以后将外壳去掉就可以食用。
1、软化血管,促进胆固醇代谢。
榛子含有丰富的脂肪,吃榛子的时候会感觉到很多油脂,但是这种油脂主要是人体不能自身合成的不饱和脂肪酸,而不饱和脂肪酸一方面可以促进胆固醇的代谢,另一方面可以软化血管,维护毛细血管的健康,从而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所以,平时零食中多吃一点榛子,有助于远离心脑血管疾病。
2、强壮体魄,促进生长发育。
榛子的含磷量为所有坚果类之首,而磷是人体构成骨骼、牙齿的主要成分。是身体不能缺乏的,此外,榛子中钾、铁含量亦名列前茅,对于增强体质,抵抗疲劳,防止衰老都非常有益。儿童时期如果多吃榛子,可以有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可以长的更高,这也是为什么北方人比南方人相对高一些的一个原因吧。北方的孩子从小就可以吃到很多这样的坚果类食物。
3、明目健脑,增强记忆。
榛子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源、B1、B2及烟酸,维生素A被称为视黄醇,有利于维持正常视力和上皮组织细胞的正常生长和神经系统的健康,还能够促进消化系统功能,增进食欲。而榛子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能够帮助提高记忆力、判断力,改善视神经,对电脑一族以及脑力劳动者有很大的健脑作用。如果你长时间对着电脑,每天都要进行大量的脑力劳动,那就把榛子当成零食来吃吧。
脑力劳动者易患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常见于与桌椅笔墨为伴的脑力劳动者,这类患者往往体质不佳,较为瘦弱,经常对自己的一些病痛较为重视和关心,性格也内向,平时好静,缺少体力劳动。实验证明,沉重的精神负担比繁重的体力活动更易产生神经衰弱。体力劳动强度大的工人,却少有患神经衰弱的。但是汽车司机由于工作时,精神高度紧张尤其是受到车祸等刺激后,也有不少加入神经衰弱的患者行列。
脑力劳动是以大脑为基础,长时间或过于紧张的脑力劳动,使大脑皮质过于兴奋,耗能过多,神经功能不能承受时,就易发生本病。尤其是在学习过于紧张,考试受挫,或工作不能胜任时,发病机率大大增加。
当然,合理地正常用脑,是人类创造财富的重要手段,脑力劳动是劳动的重要方式,绝大多数脑力劳动者,都不会患神经衰弱,这就需要提倡科学用脑,劳逸结合。
脑力劳动者为什么会帕金森
“我们要多一点信心去战胜病魔……”一位手脚不停颤抖的中年男子略带羞涩地说。昨日记者在越秀区石室教堂广场上见到这一幕。这是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举行的“共同认识帕金森病”社区科普专场活动的现场,该中年男子是一位帕金森病患者。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据悉,中国帕金森病患者已达172万人,广州约有8000—1万,其中以50岁以上人群居多,但近年亦有向中青年蔓延的趋势,40岁以下的帕金森病患者约占总数的一成,其中以知识分子居多。
人过50要谨防
“帕金森病患者有一半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忧郁症。”广医一院神经内科主任邵明说,许多帕金森病患者不清楚自己的病情,只是感觉到自己行动迟缓,腿脚不如以前利索,于是不好意思与人交往。慢慢地,就开始忧郁自闭。
据悉,帕金森病是一种常发于中老年人群的神经退化性疾病,由于其早期症状不易察觉,许多患者都将帕金森病的一些早期症状混同为身体机能的正常衰老,该病的误诊率很高。
帕金森病最典型的症状是“震颤”,起初的轻微症状可能是手指下意识有“搓东西”的动作,也可能出现单只手抖动,进而这种震颤或抖动可能发生在一侧肢体,然后再发展到另一侧肢体。还有就是面部的表情发僵、动作缓慢、反应迟钝。走路时身体前倾,碎步走路,而且越走越快。人过50岁后,更要谨防。
邵明指出,目前广州八成以上的帕金森病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因此他提醒市民,家中如有老人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到医院确诊治疗。另外,发现老人患病后,应多与老人沟通交流,帮助其疏通不健康的情绪,防止其走向自闭。
不能盲目求根治
“帕金森病属慢性病,目前对该病的治疗均为对症治疗,尚无根治方法可以使变性的神经细胞恢复。”邵明提醒道,应谨防江湖骗子利用患者迫切希望治愈的愿望骗取钱财。
据了解,由于病人本身的身体条件不同,病情从轻到重的发展时间也有很大不同,有的病人在三至五年内从轻微症状到生活不能自理,而有的病人的进展则可能比较慢。因此,对帕金森病的治疗原则是及时发现,控制症状,延缓病程进展,保持好的状态。
邵明指出,对于帕金森病患者来说,需要有一个熟悉其病情的医生长期跟踪治疗。但由于中老年人群分布不均衡,大医院很难进行普查,给予指导,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病人。
针对这种现状,广医一院积极探索“帕金森病社区防治网”的模式,并与人民街、大新街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免费对社区医护人员进行帕金森病诊断和治疗的相关技术培训,并为该病患者设立双向转诊的“绿色通道”,希望为患者提供更为畅通的就医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