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胆囊良性肿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胆囊良性肿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本病无特异性试验室诊断指标。

1.超声检查 B超为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首选方法,具有无创、简便、经济和病变检出率高和易普及等优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共同特点是向胆囊腔内隆起的回声光团,与胆囊壁相连,不伴有声影,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胆固醇息肉常为多发,息肉样,有蒂,常小于10mm,蒂长者可在胆囊内摆动,高辉度不均一的回声光团,无声影,不随体位变动而移位。炎性息肉呈结节状或乳头状,多无蒂,直径常小于10mm,最大可达30mm,有蒂或无蒂,呈低辉度回声、无声影。腺肌瘤样增生B超下可见突入肥厚胆囊壁内的小圆形囊泡影像和散在的回声光点。超声检查的误诊率或漏诊率受胆囊内结石的影响,往往是发现了结石,遗漏了病变。也有因病变太小而未被发现者。

超声内镜检查(EUS)可清楚地显示出胆囊壁的3层结构,从内向外显示,回声稍高的黏膜和黏膜下层,低回声的肌纤维层和高回声的浆膜下层和浆膜层。在胆固醇息肉、腺瘤及胆囊癌的鉴别诊断方面有重要作用,对于B超难以确诊的病例,用EUS检查有效。胆固醇息肉为高回声光点组成的聚集像或多粒子状结构,胆囊壁3层结构清楚。胆囊癌为乳头状明显低回声团块,胆囊壁的层次破坏或消失,并可了解肿瘤浸润的深度。此法对胆囊壁息肉样病变的显像效果明显优于普通B超检查,但对于胆囊底部病变的检查效果较差。

2.X线胆囊造影 包括口服胆囊造影、静脉胆道造影及内镜逆行性胆道造影等,是一项有用的诊断方法。影像特点主要为大小不等充盈缺损。但是大多数报道认为胆囊造影的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偏低,一般约为50%(27.3%~53%)。检出率低受胆囊功能不良、病变过小或胆囊内结石等因素的影响。

3.CT检查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CT检出率低于B超,高于胆囊造影,检出率为40%~80%不等。其影像学特点与B超显像相似。如果在胆囊造影条件下行CT检查,显像更为清楚。

4.选择性胆囊动脉造影 根据影像上羽毛状浓染像、动脉的狭窄或闭塞等特点,可区别肿瘤或非肿瘤病变。但是早期的胆囊癌和胆囊腺瘤均可能没有胆囊动脉的狭窄和闭塞像或均有肿瘤的浓染像,两者间的鉴别较困难。

超声波能检查出什么

(1)胆结石

B超对胆囊结石的诊断率高达90%以上,能发现直径只有3mm的结石。胆管结石因受肠道气体的干扰,诊断率虽不如胆囊结石,但可以看到因胆管结石而引起的胆管扩张、管壁增厚等改变。

(2)胆囊炎

胆囊炎症会引起胆囊的大小和囊壁的改变。急性胆囊炎时B超可见胆囊增大、囊壁弥漫性增厚;慢性胆囊炎时,胆囊胀大或萎缩、壁增厚、边缘粗糙。

(3)胆道肿瘤

胆囊良性肿瘤B超图像表现为半圆形或近似圆形的较光亮的团块,结构均匀;恶性肿瘤的团块形状不规则,密度不均匀,胆囊壁增厚,凹凸不平;胆管癌的声像图表现为胆管中边缘不规则团块,肿块上方胆管常扩张、增粗。

(4)胆道蛔虫病

B超图像显示条状的与胆管平行的蛔虫光带,甚至可以看到蛔虫的蠕动。

胆囊癌都有哪些辅助性检查

1、ERCP

有人报告ERCP对于能够显示出胆囊的胆囊癌诊断率可达70%~90%,但ER-CP检查有半数以上不能显示。

2、CT扫描

CT扫描对胆囊癌的敏感性为50%,尤其对早期胆囊癌的诊断不如US及EUSCT,影像改变可分三种类型:

①壁厚型:胆囊壁局限或弥漫不规则增厚;

②结节型:乳头状结节从胆囊壁突入腔内胆囊腔存在;

③实变型:因胆囊壁被肿瘤广泛浸润增厚加之腔内癌块充填形成实质性肿块如果肿瘤侵犯肝脏或肝门胰头淋巴结转移多能在CT影像下显示。

3、超声检查

B超检查简便无损伤可反复使用其诊断准确率达75%~82.1%,应为首选检查方法,但B超易受腹壁肥厚肠管积气的影响,并且不易判定结石。

4、细胞学检查

细胞学检查法有直接取活检或抽取胆汁查找癌细胞两种。直接活检的方法有:B超引导下胆囊病变穿刺、PTCCS、经腹腔镜等方法采取胆汁的方法,更多如ERCP下抽取胆汁,B超引导下胆囊穿刺,PTCD胆道子母镜等。文献报告的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虽不高但结合影像学检查方法仍可对半数以上胆囊癌患者作出诊断。

5、肿瘤标记物

在肿瘤标本的CEA免疫组化研究的报告中,胆囊癌的CEA阳性率为100%,进展期胆囊癌患者血清CEA值可达9.6ng/ml,但在早期诊断无价值。CA19-9CA125CA15-3等肿瘤糖链抗原仅能做为胆囊癌的辅助检查。

6、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国内文献报告在胆囊肿块和壁内测到异常的高速动脉血流信号,是胆囊原发性恶性肿瘤区别于胆囊转移癌或胆囊良性肿块的重要特征。

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胆管癌

1.胆石病与胆囊癌的关系胆囊癌患者常合并有胆囊结石,其合并率在欧美为70%~80%,日本为58.8%,我国为80%。胆囊癌好发于易被结石撞击的胆囊颈部,并多发于患结石时间10年以上,故认为胆囊结石与胆囊癌关系密切。结石直径大于3cm者,胆囊癌发病的危险性比直径小于1cm者大10倍。有人认为胆石中含有致癌因子,但缺乏确切的证据,且胆石症患者中胆囊癌发生率仅1%~2%。因此,胆石与胆囊癌之间有无明确的因果关系,目前尚不明确。

Strauch从18篇文献中统计胆囊癌与胆石的关系为54.3%~96.9%。Jones报告3/4胆囊癌伴有胆石,Balaroutsos等报告胆囊癌病例77%伴有胆石。Priehler与Crichlow复习文献2000例胆囊癌伴有胆石者占73.9%。动物实验证明从胆酸、去氧胆酸、胆固醇制备的甲基胆蒽(Methyl-cholanthrene)做成丸剂植入猫的胆囊,可以形成胆囊癌。Lowenfels认为胆道肿瘤的发生,与这些脏器的梗阻、感染,致使胆酸转化为更活跃的物质有关。Hill等在2/3的胆石中发现梭状芽孢杆菌,这种细菌可使胆酸脱氧化后转化为去氧胆酸和石胆酸,二者是与多环芳香碳氢化物致癌因素有关物质。胆石可引起慢性炎症,胆囊钙化的瓷胆囊(procellaneous gallbladder)恶变率高。但是,胆囊结石的长期慢性刺激,是否诱发胆囊癌,尚未得到充分的证明,只可以说胆石可使胆囊癌发病率增多。美国印第安人妇女胆石病20年,胆囊癌发病率由0.13%上升至1.5%。Nervi等应用Logistic回归模式计算出胆石患者胆囊癌发生率比无结石者高出7倍。

2.胆囊良性息肉与腺瘤和胆囊癌的关系Sawyer报告29例胆囊良性肿瘤,其中4例恶变。他复习了近20年文献资料,认为胆囊腺瘤是癌前病变。胆囊腺瘤多单发,有蒂,癌变率约10%。若合并胆囊结石则癌变的危险性增加。有研究发现,直径小于12mm者,多为良性腺瘤;直径大于12mm者,多为恶性病变。所有原位癌和19%的浸润癌有腺瘤成分,从而认为腺瘤有癌变的可能。

胆囊癌的病因有哪些

1、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与胆囊癌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而且也是最为严重的致病因素,对于该类疾病我们一定要有所了解,结石这疾病容易导致很多患者出现比较严重的疼痛,如果不及时治疗,不断地刺激到患者的胆囊,从而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出现比较严重的胆囊癌疾病,胆囊结石也是跟胆囊癌有一定关系的。

2、胆囊炎

胆囊炎也是非常常见的疾病,而且导致患者出现癌变主要是因为胆囊粘膜逐渐出现增生,所引发的病情,经过研究表明,有胆囊炎的患者有68%的情况也会导致患者出现癌症。

3、胆囊良性肿瘤

胆囊的良性囊肿可以分为上皮肿瘤,假性瘤和间质,集中,胆囊腺瘤和肌腱增生疾病与胆囊癌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这也是公认的导致胆囊癌发病的主要病因之一。

4、胆囊造痿、先天性胆管扩张、胰胆管合流异常。

这些情况与胆囊癌有密切关系的,研究表明患者的胰胆异常,这种情况下患者一定要尽快的把病情治疗好,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避免患上这种非常难以治疗的疾病。

导致胆囊癌的原因有哪些

(一)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与胆囊癌关系密切,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得出胆囊结石患者的胆囊癌发生率比无结石者高7倍。国内研究显示百分之二十到八十点六的胆囊癌患者合并有胆囊结石,国外报道则高达百分之五十三至百分之百。

(二)胆囊炎

胆囊炎促发癌变多是经过胆囊黏膜的逐级增生而发生的,有研究表明在苍鼠胆囊中植入胆固醇丸剂诱发胆囊的炎性状态,百分之六十八的苍鼠发生胆囊腺癌。

(三)胆囊良性肿瘤

胆囊良性肿瘤可分为上皮肿瘤、间质瘤和假性瘤。其中,胆囊腺瘤和腺肌增生症与胆囊癌的关系最为密切,是较为公认的胆囊癌癌前病变。

(四)胆囊造痿、先天性胆管扩张、胰胆管合流异常。

均与胆囊癌发生有密切关系。研究表明,胰胆管合流异常者,胆囊癌的发生率关百分之二十五,正常汇合者,胆囊癌发生率为百分之一点九。

(五)其他

有报道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胆囊慢性伤寒杆菌感染、Mirizzi综合征等与胆囊癌的发生相关。

胆囊癌的检查

1.B超声检查

B超检查简便无损伤,可反复使用,是首选检查方法。内镜超声用高频率探头仅隔着胃或十二指肠壁对胆囊进行扫描明显提高胆囊癌的检出率,能进一步判定胆囊壁各层结构受肿瘤浸润的程度。

2.CT扫描

CT扫描对胆囊癌的影像改变可分三种类型:

(1)壁厚型 胆囊壁局限或弥漫不规则增厚;

(2)结节型 乳头状结节从胆囊壁突入胆囊腔存在;

(3)实变型 因胆囊壁被肿瘤广泛浸润增厚加之腔内癌块充填形成实质性肿块。如果肿瘤侵犯肝脏或肝门胰头淋巴结转移,多能在CT影像下显示

3.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胆囊肿块和壁内测到异常的高速动脉血流信号是胆囊原发性恶性肿瘤区别于胆囊转移癌或胆囊良性肿块的重要特征

4.ERCP

ERCP对于能够显示出胆囊的胆囊癌诊断率可达73%~90%。但ERCP检查有半数以上不能显示胆囊。

5.细胞学检查

(1)细胞学检查 可以直接取活检或抽取胆汁查找癌细胞。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不高,但结合影像学检查仍可对半数以上胆囊癌患者作出诊断。

(2)肿瘤标记物 在肿瘤标本的CEA免疫组化研究报告中胆囊癌的CEA阳性率为100%。进展期胆囊癌患者血清CEA值可达9.6ng/ml,但在早期诊断无价值。CA19-9、CA125、CA15-3等肿瘤糖链抗原仅能作为胆囊癌的辅助检查。

胆囊癌如何预防

本病早期诊断不易,故预后差,术后5年存活率为0~7%,偶有超过10%的报告,80%患者于诊断后1年内死亡。

1992年,Heason收集了3038例胆囊癌的资料,发现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人种,地理环境和饮食均与胆囊癌的发病相关,胆囊癌的发病年龄集中分布在40~60岁,女性偏高;肥胖是胆石症的重要危险因素;油腻食物,单糖和双糖的摄入量过多会增加胆囊癌的危险,这些研究结果对胆囊癌的预防有指导意义。

对中年以上,尤其是女性患者的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慢性钙化性胆囊炎,胆囊结石久治不愈,胆囊腺瘤样息肉,尤其是息肉>10mm,宽基者,息肉合并结石,炎症者,应尽早行胆囊切除,鉴于胆囊良性疾病与胆囊癌的关系,一般认为应对胆囊癌高危人群采取预防措施:

①40岁以上症状明显的胆囊炎,胆囊结石,特别是结石直径大于3cm,胆囊壁明显增厚萎缩,或“瓷化”者,应切除胆囊。

②曾因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坏死而行胆囊造瘘者,若无禁忌,应争取早期切除胆囊。

③胆囊良性肿瘤如腺瘤,腺肌瘤应定期检查或及时切除胆囊。

④对于有胆囊管畸形,胰胆管汇合异常,先天性胆管扩展,长期溃疡性结肠炎以及长期接触化学致癌物者,应定期观察胆囊的改变。

相关推荐

胆囊息肉的症状

所谓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样突起的一类病变的总称,又称“胆囊隆起性病变”。临床上所指的胆囊息肉包括有由胆囊炎症所引起的黏膜息肉样增生、胆囊黏膜细胞变性所引起的息肉样改变、胆囊腺瘤性息肉以及息肉样胆囊癌等。胆囊息肉在病理上有良性息肉和恶性息肉之分。良性胆囊息肉分为良性肿瘤性息肉和假瘤性息肉两大类,其中良性肿瘤性息肉可来源于上皮组织(腺瘤)和支持组织(血管瘤、脂肪瘤等),而假瘤性息肉则包括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胆囊腺肌瘤病、组织异位性息肉等。胆囊腺瘤性息肉是潜在的癌前病变,与胆囊癌的发生有关。与此相

胆囊息肉怎么办

由于B超的普及,因此临床上发现胆囊占位性病变很常见,这些占位性病变,通常诊断为胆囊息肉。一般来说,胆囊息肉分为非肿瘤与肿瘤性病变两大类一、 非肿瘤性病变:1. 胆固醇息肉最为多见(一般不会癌变)2.炎症性息肉:为炎症刺激所致的一种肉芽肿,一般也不会癌变3. 腺瘤样增生:有癌变可能4. 腺肌瘤(又称为腺肌增生症),也可能癌变二、 肿瘤性病变此类病变中以良性的腺瘤为主 ,恶性主要为胆囊癌。。(1)胆囊腺瘤 :多为单发的有蒂息肉 ,,恶变率约 30%,瘤体越大癌变机会越高。直径大于10mm的腺瘤,癌变可能性达到

胆囊癌需要什么检查

1、超声检查:B超检查简便无损伤可反复使用,其诊断准确率达90%以上,为诊断胆囊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随着仪器的不断换代,目前不但可以明确地观察到胆囊病变的大小,而且通过对病变组织血流的观察有助于判定是否有癌变的发生,并且可以观察到是否有明显的淋巴结转移及肝脏是否受累,有经验的检查者甚至可以判定病变累及到胆囊的哪一层。 2、 CT扫描:CT扫描对早期胆囊癌的诊断不如超声检查。但对于已经超声检查发现高度可疑胆囊癌的患者,增强的CT检查是有必要的。胆囊癌的CT影像改变可分三种类型:①壁厚型:胆囊壁局限或弥漫不规

胆囊癌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1、CT扫描:CT扫描对早期胆囊癌的诊断不如超声检查。但对于已经超声检查发现高度可疑胆囊癌的患者,增强的CT检查是有必要的。胆囊癌的CT影像改变可分三种类型:①壁厚型:胆囊壁局限或弥漫不规则增厚;②结节型:乳头状结节从胆囊壁突入腔内;③实变型:因胆囊壁被肿瘤广泛浸润增厚加之腔内癌块充填形成实质性肿块。在增强扫描时一般均可见到病变组织有丰富的血供。如果肿瘤侵犯肝脏或有相关的淋巴结转移多能在CT影像下显示。这是常见的胆囊癌的检查方法。 2、核磁共振检查(MRI):MRI一般不为胆囊癌的首选或者必要检查项目,

预防卵巢肿瘤每年要一次彩超

卵巢是女性所特有的生殖器官,而且至关重要。每个月的月经,更是直接的受卵巢分泌激素的影响。但受许多因素影响,卵巢总是受到一些疾病的威胁,比较常见的如卵巢肿瘤。专家建议,如果有条件,每年一次B超检查,就能够及时发现卵巢肿瘤。 卵巢肿瘤并不少见,但也有良恶之分,良性的如卵巢囊肿,恶性的即卵巢癌。 很多人B超发现卵巢囊肿后会很惊慌,生怕自己患癌,但其实,卵巢囊肿是良性肿瘤,在治疗上不要急于一刀切,而要耐心观察一下,区分对待。患者可以进行半年一次的超声检查,如果囊肿变小,就不需要手术治疗,而囊肿变大的患者则需要尽

良性胃肿瘤的检查

1.钡餐检查 胃内可见形状规则、边缘整齐的半圆形充盈缺损阴影,但周围黏膜和胃蠕动正常。 2.胃镜检查及活检 可通过上述两种方法确诊。 诊断 根据病因、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可确诊。 治疗 由于胃良性肿瘤临床有时难于完全排除恶性可能,即使为良性,今后也可能恶变或出现梗阻、出血等并发症,故亦应积极手术治疗。可根据肿瘤具体情况选择胃部分切除或全胃切除术等。

肾良性肿瘤

肾良性肿瘤:(一)单纯性肾囊肿 单纯性肾囊肿十分常见。囊肿可单个或多个,单侧或双侧。多见于老年人,罕见于婴幼儿。病因不明确。囊肿大小不一,直径由1~2cm至6~7cm。大多为单房性,极少为多房性。少数囊壁有钙化,偶尔囊内有出血或感染。在欧美国家囊内并发乳头状癌者占7%,在国内很少见。临床上常无症状,多在肾盂造影或超声检查时被偶尔发现。造影片上可见到肾盂肾盏有移位受压等表现。超声检查可见到圆形透声区,与肾肿瘤有所区别。经皮囊肿穿刺检查及造影可明确囊内是否并发肿瘤。小囊肿无需治疗。巨大囊肿(5cm以上)可行囊

胆囊息肉 是什么

胆囊息肉病变是泛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样生长的胆囊良性病变。根据息肉的成因和成份又有多种区别。在我国,随着影像技术的提高,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检出率逐渐增加,目前认为,息肉的最常见并发症就是胆囊炎和胆囊息肉癌变。伴有症状的息肉,具有切除的必要性。同时,一般文献认为,如果息肉大于1cm或者短期内生长迅速,均有癌变的潜在风险,建议行手术治疗。

怎么诊治胆囊息肉方法

胆囊息肉在医学上归总为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 lesion of gallbladder ,PLG),可分为假性息肉与真性息肉。 假性息肉也称非肿瘤性病变,约占明胆囊息肉病人中82%,多为胆汁代谢异常引起的胆固醇结晶析出,属良性病变,这是最常见的胆囊息肉,另一种假性息肉称为炎性息肉,是由于反复多次的胆囊炎症,在胆囊壁局部纤维组织增生导致的炎性隆起。 真性息肉主要包括胆囊腺瘤、腺肌瘤、腺瘤样增生,其中腺瘤是公认的癌前病变,癌变率在10%左右,腺肌增生症也有潜在癌变危险。由于而胆囊癌总的手术疗效极差

浅析胆囊息肉如何的辩证

胆囊息肉又称胆囊隆起样病变或胆囊肿瘤,从胆囊肿瘤的意义上分析胆囊息肉,又可分为真性肿瘤和假性肿瘤两种。所谓真性肿瘤,指胆囊本身的腺体、肌层增生引起的胆囊息肉,这是一种胆囊的真正意义上的肿瘤,此类胆囊息肉特点见下表。所谓假性肿瘤,是指由于肝胆清理功能失调、紊乱引起胆固醇积聚、结晶,胆囊慢性炎症引起炎性增生,胆囊、胆汁异常改变引起的其它增生性病变,此类胆囊息肉的特点如下: 胆囊息肉之真性肿瘤: 一般无慢性胆囊炎病史;发现过程:一般为体检发现; B超检查特点:单发、中强回声光团、不移动、体积较大(一般超过1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