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使用误区
抗生素使用误区
使用误区
虽然滥用抗生素并非消费者的本意,但由于对抗生素相关知识的不了解,很多消费者都或多或少地陷入了一些使用抗生素的误区,这就是很多抗生素被滥用的源头所在。针对这种现状,两位专家一一剖析了消费者在使用抗生素中的9大误区。
误区1:抗生素=消炎药
抗生素不直接针对炎症发挥作用,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起到杀灭的作用。消炎药是针对炎症的,比如常用的阿司匹林等消炎镇痛药。
多数人误以为抗生素可以治疗一切炎症。实际上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症,而对由病毒引起的炎症无效。人体内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如果用抗生素治疗无菌性炎症,这些药物进入人体内后将会压抑和杀灭人体内有益的菌群,引起菌群失调,造成抵抗力下降。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局部软组织的淤血、红肿、疼痛、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都不宜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
误区2:抗生素可预防感染
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抗生素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杀灭微生物的。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相反,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引起细菌耐药。
误区3:广谱抗生素优于窄谱抗生素抗生素使用的原则是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在没有明确病原微生物时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果明确了致病的微生物最好使用窄谱抗生素。否则容易增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误区4:新的抗生素比老的好,贵的抗生素比便宜的好
其实每种抗生素都有自身的特性,优势劣势各不相同。一般要因病、因人选择,坚持个体化给药。例如,红霉素是老牌抗生素,价格很便宜,它对于军团菌和支原体感染的肺炎具有相当好的疗效,而价格非常高的碳青霉烯类的抗生素和三代头孢菌素对付这些病就不如红霉素。而且,有的老药药效比较稳定,价格便宜,不良反应较明确。
另一方面,新的抗生素的诞生往往是因为老的抗生素发生了耐药,如果老的抗生素有疗效,应当使用老的抗生素。
误区5:使用抗生素的种类越多,越能有效地控制感染
现在一般来说不提倡联合使用抗生素。因为联合用药可以增加一些不合理的用药因素,这样不仅不能增加疗效,反而降低疗效,而且容易产生一些毒副作用、或者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所以合并用药的种类越多,由此引起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就越高。一般来说,为避免耐药和毒副作用的产生,能用一种抗生素解决的问题绝不应使用两种。
误区6:感冒就用抗生素
病毒或者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病毒引起的感冒属于病毒性感冒,细菌引起的感冒属于细菌性感冒。抗生素只对细菌性感冒有用。
其实,很多感冒都属于病毒性感冒。严格意义上讲,对病毒性感冒并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只是对症治疗,而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大家可能都有过这种经历,感冒以后习惯性在药店买一些感冒药,同时加一点抗生素来使用。实际上抗生素在这个时候是没有用处的,是浪费也是滥用。
误区7:发烧就用抗生素
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发热,对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有害无益。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者多为病毒引起,抗生素无效。
此外,就算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也有多种不同的类型,不能盲目地就使用头孢菌素等抗生素。比如结核引起的发热,如果盲目使用抗生素而耽误了正规抗痨治疗会贻误病情。最好还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误区8:频繁更换抗生素
抗生素的疗效有一个周期问题,如果使用某种抗生素的疗效暂时不好,首先应当考虑用药时间不足。此外,给药途径不当以及全身的免疫功能状态等因素也可影响抗生素的疗效。如果与这些因素有关,只要加以调整,疗效就会提高。
频繁更换药物,会造成用药混乱,从而伤害身体。况且,频繁换药很容易使细菌产生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
误区9:一旦有效就停药
前面我们知道,抗生素的使用有一个周期。用药时间不足的话,有可能根本见不到效果;即便见了效,也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够必须的周期。如果有了一点效果就停药的话,不但治不好病,即便已经好转的病情也可能因为残余细菌作怪而反弹。
同样地,一旦见效就停药,症状复发再次用药,如此反反复复,相当于增加了药物对细菌的自然选择时间,也会使细菌对这种药物产生抗药性。
谈抗生素色变!宝宝能用抗生素吗? 抗生素使用的误区
孩子得病,父母往往焦急万分,总是希望能马上用药且立即见效,由于对抗生素认识的误区,有时过于强调抗生素在病程变化中的作用,甚至在疾病的治疗中依赖抗生素,常见的问题有:
1.发热即是有炎症,就应该使用消炎药。有的父母急匆匆带着高热的孩子到医院就诊,并告诉医生在家已经服用抗生素了;有些父母就诊时强调,孩子发热一定要用抗生素病才能好。
2.家长不带小孩去医院就诊,随意服用家中现有抗生素,缺乏选择性。
3.几种抗生素同时服用或频繁换药。
4.随意停服或间断服用,认为不发热即为病愈,或为省事不按药物说明服药,随意减少用药次数;
5.预防用药,认为孩子病了,用上抗生素就安全了,就可以不出现合并症或并发症了。
抗生素使用的误区
抗生素由微生物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代谢物,以及甚至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目前已知天然抗生素不下万种。
抗生素不直接针对炎症发挥作用,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起到杀灭的作用。消炎药是针对炎症的,比如常用的阿司匹林等消炎镇痛药。
多数人误以为抗生素可以治疗一切炎症。实际上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症,而对由病毒引起的炎症无效。人体内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如果用抗生素治疗无菌性炎症,这些药物进入人体内后将会压抑和杀灭人体内有益的菌群,引起菌群失调,造成抵抗力下降。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局部软组织的淤血红肿疼痛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都不宜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
误区2:抗生素可预防感染
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对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有害无益。抗生素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杀灭微生物的。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相反,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引起细菌耐药。
误区3:广谱抗生素优于窄谱抗生素
抗生素使用的原则是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在没有明确病原微生物时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果明确了致病的微生物最好使用窄谱抗生素。否则容易增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误区4:新的抗生素比老的好,贵的抗生素比便宜的好
其实每种抗生素都有自身的特性,优势劣势各不相同。一般要因病因人选择,坚持个体化给药。例如,红霉素是老牌抗生素,价格很便宜,它对于军团菌和支原体感染的肺炎具有相当好的疗效,而价格非常高的碳青霉烯类的抗生素和三代头孢菌素对付这些病就不如红霉素。而且,有的老药药效比较稳定,价格便宜,不良反应较明确。
另一方面,新的抗生素的诞生往往是因为老的抗生素发生了耐药,如果老的抗生素有疗效,应当使用老的抗生素。
误区5:使用抗生素的种类越多,越能有效地控制感染
现在一般来说不提倡联合使用抗生素。因为联合用药可以增加一些不合理的用药因素,这样不仅不能增加疗效,反而降低疗效,而且容易产生一些毒副作用或者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所以合并用药的种类越多,由此引起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就越高。一般来说,为避免耐药和毒副作用的产生,能用一种抗生素解决的问题绝不应使用两种。
化妆水使用须避开四个误区
爽肤水使用误区1、纯植物爽肤水对肌肤无刺激
很多MM认为纯植物爽肤水对肌肤更为安全,不会刺激肌肤,但这个想法是错误的,爽肤水中除了酒精成分对肌肤具有刺激性外,柑橘、薄荷等有挥发性的植物提取物,对肌肤也具有刺激作用,敏感肌肤更不应使用,所以,在选择爽肤水是,不应过于相信植物成分,应根据肤质进行选择。
爽肤水使用误区2、含酒精的爽肤水不应使用
酒精对肌肤的确有刺激作用,但并不是说有酒精的爽肤水就不好,含有酒精的爽肤水更能清理干净毛孔的油脂与污垢,并帮助收敛毛孔,帮助控制油脂的分泌,更适合油性肌肤使用,每个星期使用1-2次,可让护肤效果更佳。
爽肤水使用误区3、一直使用一种功效的爽肤水
爽肤水分为保湿型、清洁型、清爽型等,不同的季节或肌肤状态不同的时候,应针对性地选择爽肤水,无论哪一种类型的爽肤水都不适合长期使用,特别是夏季肌肤油脂分泌过多,应选择收敛型爽肤水,而晚上则使用具有美白功效的爽肤水,而在春季,如果是敏感肌肤则应使用舒缓型爽肤水则比较适合,但在冬季则应使用保湿型爽肤水,所以,不应长期使用同一功效的爽肤水。
爽肤水使用误区4、配合化妆棉使用效果更佳
化妆棉的确是辅助清洁肌肤的能手,擦完面部肌肤后,还可以用来涂抹颈部肌肤等,但如果使用过于粗燥的化妆棉,对肌肤的伤害很大,用手拍爽肤水并按压肌肤,可让毛孔保持张开状态,可帮助肌肤更好的吸收爽肤水的营养成分,正确的化妆棉使用方法应是在使用清洁型的爽肤水时配合化妆棉,而使用保湿型化妆水则应用双手轻拍。
抗生素使用误区 误区六:频繁更换抗生素
抗生素使用后不能立马见效,需要一个周期。有的人可能觉得没有效果立即更换抗生素,这样可能造成细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若没有药效最好咨询医生是否是药量不足或使用不当引起,听从医生建议。
抗生素使用原则 不擅自用药
抗生素是处方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能擅自决定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种类、剂量和疗程不能一定标准。不当使用会造成对身体的损害。
护手霜使用的几个误区
护手霜使用误区1
脸部保养品过期丢了可惜,拿来擦手刚好当然不行!保养品一开封使用,已接触到环境中的微生物污染及空气氧化,内含的有效成分会从新鲜期开始逐渐失去效能,一直到酸败腐坏。置放过久或是过期的护肤品对于肌肤压根失去“加分”效果,甚至氧化酸败的油脂还会加速肌肤的老化与刺激,就像是吃下炸了多次的回锅油一样,这种油脂对身体无益且有害。千万别以为闻不到油耗味,就代表保养品还没坏,其实,保养品添加的香料,能使已经变质的产品仍闻不出酸败味。
护手霜使用误区2
面霜可以替代手霜手部皮肤和脸部完全不同,油脂腺汗腺的分布也截然不同,面霜是根据面部肌肤设计的,用面霜代替手霜,你会发现滋润度和保湿力都远远不够,不是说完全不能用,而是有点暴殄天物。
护手霜使用误区3
手霜随便选瓶滋润就行选择手霜要和选择面霜一样按照年龄、肤质、诉求来选,才能发挥它的最大效果。就年龄来说,年轻人就可以选择一款保湿效果良好的护手霜,预防手部肌肤干燥龟裂;年纪稍大者,除了注意保湿滋润外,另外最好挑选具有抗老修护、淡化斑点(如维他命c、洋甘菊等)的多功能护手霜。
同时,护手霜最好也能区分日夜保养,日间要在手背的肌肤搽上具有防晒效果的护手霜。白天双手要做很多工作,所以白天用的护手霜就要选择不黏腻、吸收迅速的。而夜晚则可搽上黏腻一些、滋润度较高的护手霜,甚至可以戴上棉质手套,加强护手霜的滋润柔软效果。 另外,还可以以保鲜膜包裹双手数分钟来加强护手霜的吸收渗透,就像帮手部敷面膜,拥有一双纤纤玉手一点也不难。
护手霜使用误区4
洗手之后马上涂抹护手霜效果最好原则上没护手霜使用误区,在洗手后涂抹上护手霜,可保护肌肤水分不流失。有些手部肌肤较敏感的人,每次洗手无疑给肌肤制造更多的过敏、龟裂、发炎的机会,那么这类人除了接触水之后应该搽上护手霜外,在做家事或接触大量的水之前,要先擦上含有凡士林等具有防水效果的护手霜(如隐形手套的作用),更能够加强手部肌肤的隔离防护。
护手霜使用误区5
手容易出汗,所以尽量不要使用护手霜,以免让手更加潮湿当然是护手霜使用误区误的!手部肌肤过度潮湿容易产生过敏发炎问题。针对有些天生湿手的人,要选择质地轻透,同时添加少许吸湿因子的护手霜,如果找不到满意的清爽护手霜,建议也可以在使用护手霜之后,再使用婴儿痱子粉,将手部的湿气吸除。
抗生素的使用误区
虽然滥用抗生素并非消费者的本意,但由于对抗生素相关知识的不了解,很多消费者都或多或少地陷入了一些使用抗生素的误区,这就是很多抗生素被滥用的源头所在。针对这种现状,两位专家一一剖析了消费者在使用抗生素中的9大误区。
误区1:抗生素=消炎药
抗生素不直接针对炎症发挥作用,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起到杀灭的作用。消炎药是针对炎症的,比如常用的阿司匹林等消炎镇痛药。
多数人误以为抗生素可以治疗一切炎症。实际上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症,而对由病毒引起的炎症无效。人体内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如果用抗生素治疗无菌性炎症,这些药物进入人体内后将会压抑和杀灭人体内有益的菌群,引起菌群失调,造成抵抗力下降。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局部软组织的淤血、红肿、疼痛、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都不宜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
误区2:抗生素可预防感染
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对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有害无益。抗生素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杀灭微生物的。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相反,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引起细菌耐药。
误区3:广谱抗生素优于窄谱抗生素
抗生素使用的原则是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在没有明确病原微生物时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果明确了致病的微生物最好使用窄谱抗生素。否则容易增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误区4:新的抗生素比老的好,贵的抗生素比便宜的好
其实每种抗生素都有自身的特性,优势劣势各不相同。一般要因病、因人选择,坚持个体化给药。例如,红霉素是老牌抗生素,价格很便宜,它对于军团菌和支原体感染的肺炎具有相当好的疗效,而价格非常高的碳青霉烯类的抗生素和三代头孢菌素对付这些病就不如红霉素。而且,有的老药药效比较稳定,价格便宜,不良反应较明确。
另一方面,新的抗生素的诞生往往是因为老的抗生素发生了耐药,如果老的抗生素有疗效,应当使用老的抗生素。
误区5:使用抗生素的种类越多,越能有效地控制感染
现在一般来说不提倡联合使用抗生素。因为联合用药可以增加一些不合理的用药因素,这样不仅不能增加疗效,反而降低疗效,而且容易产生一些毒副作用、或者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所以合并用药的种类越多,由此引起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就越高。一般来说,为避免耐药和毒副作用的产生,能用一种抗生素解决的问题绝不应使用两种。
误区6:感冒就用抗生素
病毒或者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病毒引起的感冒属于病毒性感冒,细菌引起的感冒属于细菌性感冒。抗生素只对细菌性感冒有用。
其实,很多感冒都属于病毒性感冒。严格意义上讲,对病毒性感冒并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只是对症治疗,而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大家可能都有过这种经历,感冒以后习惯性在药店买一些感冒药,同时加一点抗生素来使用。实际上抗生素在这个时候是没有用处的,是浪费也是滥用。
误区7:发烧就用抗生素
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发热,对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有害无益。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者多为病毒引起,抗生素无效。
此外,就算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也有多种不同的类型,不能盲目地就使用头孢菌素等抗生素。比如结核引起的发热,如果盲目使用抗生素而耽误了正规抗痨治疗会贻误病情。最好还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误区8:频繁更换抗生素
抗生素的疗效有一个周期问题,如果使用某种抗生素的疗效暂时不好,首先应当考虑用药时间不足。此外,给药途径不当以及全身的免疫功能状态等因素也可影响抗生素的疗效。如果与这些因素有关,只要加以调整,疗效就会提高。
频繁更换药物,会造成用药混乱,从而伤害身体。况且,频繁换药很容易使细菌产生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
误区9:一旦有效就停药
前面我们知道,抗生素的使用有一个周期。用药时间不足的话,有可能根本见不到效果;即便见了效,也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够必须的周期。如果有了一点效果就停药的话,不但治不好病,即便已经好转的病情也可能因为残余细菌作怪而反弹。
同样地,一旦见效就停药,症状复发再次用药,如此反反复复,相当于增加了药物对细菌的自然选择时间,也会使细菌对这种药物产生抗药性。
宝宝该如何使用抗生素
妈妈们一般都知道“抗生素”这个词,也听说了不能滥用抗生素,可孩子得了病,最要紧的是赶快治好,只要药能治病,哪里还顾得上医生和专业人士的忠告。目前在儿童疾病,包括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由于医生或父母的原因,仍存在着种种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的现象。
抗生素该怎么用?
针对以上存在的抗生素使用误区,下面简要介绍抗生素使用原则。但是,由于小儿病情的多样性及多变性,孩子生病,还是应到医院就诊,由医生根据病情作出诊断并给予相应治疗。
由医生来判断是否应用抗生素
发热、腹泻是儿童常见的症状,可由多种原因,包括感染性与非感染性所致,而在感染所造成的疾病中,病原菌可能为病毒、细菌、支原体等,对上述症状的原因作具体分析,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前提。
小儿患病应看医生,由医生根据小儿病史、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状况,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作出诊断,根据诊断由医生确定是否需用抗生素治疗。通常,在常见病原菌所致感染性疾病中,由细菌、支原体感染造成者需用抗生素,而病毒(儿科上呼吸道感染、婴幼儿腹泻常见病原菌)感染造成者则不需使用抗生素。切不可孩子得病即用抗生素。
抗生素使用的误区
孩子得病,父母往往焦急万分,总是希望能马上用药且立即见效,由于对抗生素认识的误区,有时过于强调抗生素在病程变化中的作用,甚至在疾病的治疗中依赖抗生素,常见的问题有:
一、不就诊,随意服用家中现有抗生素,缺乏选择性;
二、发热即是有炎症,就应该使用"消炎药"。有的父母急匆匆带着高热的孩子到医院就诊,并告诉医生在家已经服用抗生素了;有些父母就诊时强调,孩子发热一定要用抗生素病才能好;
三、随意停服或间断服用,认为不发热即为病愈,或为省事不按药物说明服药,随意减少用药次数;
四、几种抗生素同时服用或频繁换药;
五、预防用药,认为孩子病了,用上抗生素就安全了,就可以不出现合并症或并发症了。
不能盲目同时服用两种以上抗生素
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生素同时使用称为联合用药。同时服用两种以上的抗生素,有可能造成用药无效的后果。通常,有严重感染或混合感染,病原菌不明或单一抗生素不能控制,又或者较长期应用抗生素细菌产生耐药性可能者,以及联合用药可使毒性较大的药物剂量得以减少时,才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联合用药。一般需用抗生素治疗的感染性疾病仅用一种抗生素即可,多用药多保险的想法是错误的。
护理液使用有误区
护理液的三大使用误区
使用误区一、护理液预防性病
现在有很多女性在保健的时候,就会重视护理液的清洗阴道。其实,不管是“医”字头的,还是“健”字头的洗液,都不能预防性病。导致淋病的淋球菌、导致梅毒的梅毒螺旋体、导致尖锐湿疣的乳头瘤病毒等可以直接传播到宫颈上,甚至进入子宫腔内。
因此,事后用各种洗液冲洗阴道是不能把这些致病物质清洗掉的。要预防性病,最好的办法是洁身自好,或使用避孕套,总之,洗液不能预防性病。
使用误区二、添加中草药更好
中草药虽有清热、解毒、消炎的作用,但也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而且中草药保存期较短,容易变质发霉,这样的洗液使用后反而有害。
尤其现在,部分不法药厂将化学成分加入中药洗液来达到某种治疗目的,大家更要警惕。
使用误区三、患病时使用洗液
很多女性在患有妇科疾病的时候,习惯性的使用护理液。其实,女人在治疗宫颈糜烂时,要注意修复受损阴道黏膜组织和恢复自洁系统。在护理和治疗中,更应保护好阴道黏膜,维护好自洁系统。
所以在治疗宫颈糜烂过程中,不宜使用大量刺激性的阴道冲洗液,尤其要注意的是,在宫颈糜烂治疗期间,应保持外阴、阴道的清洁和干燥,一般不推荐使用洗液,否则容易造成局部感染。
宝宝使用抗生素的三大误区
一、感冒离不开抗生素
“哎呀,宝宝好像感冒了,快拿点消炎药来。”这样的场景在很多家庭中都不陌生。很多家长,当孩子稍有点流清鼻涕、咳嗽症状时,就凭经验赶紧给孩子服药,几种抗生素同时服用或频繁换药,一种药服用了2天不见效马上给孩子换另一种药。抗生素好像已经成了家庭的万金油。有些父母就诊时也强调,孩子发热一定要用抗生素病才能好。
其实这样做是不对的,人体内的细菌是普遍存在的,而有些细菌是不致病的。当人体免疫力下降,失去屏障保护的时候,体内的细菌才会失衡,外界细菌也更容易侵入,这个时候才需要使用抗生素。
二、抗生素也能杀病毒
有些家长只要小孩一感冒就想到要吃药,想到抗生素,其实这个时候抗生素是不管用的,一般情况下,伤风感冒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主要起消灭病毒作用的是人体内的免疫细胞。不过家长经常会发现小孩服药一个星期左右症状减轻了,于是有种错觉,以为是药物起了作用,其实不然,孩子体内的免疫机制都有一个反应的时间,当免疫系统开始工作到把病毒抑制住,有一个过程,就算不服用抗生素,10天左右症状也会减轻,称为“自愈性”,这是很多病毒性感冒都有的特性,所以有时医生会建议家长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轻易给孩子服用抗生素。
三、宝宝腹泻时滥用抗菌素
宝宝的消化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加之从4个月起要添加离乳食品,因此,免不了会出现腹泻,而且宝宝往往表现得又吐又泻,使得父母顾不上找出腹泻的原因,就急着给宝宝用抗菌素。有时,为求快速止泻,甚至好多种同时一起用,而且一用就是好长时间,这样做父母才认为保险,包括不应该给宝宝使用的吡哌酸。然而腹泻却是越来越重,即使三天两头地带宝宝往医院跑,可仍旧是迁延不愈。其实,这正是由于妈妈滥用抗菌素所致。
抗生素的居家使用
1.家庭常备的抗生素药物要遵循常用、少量、毒小、价低的原则。需要备用的抗生素比如喹喏酮类,它主要针对胃肠道的一些细菌感染,比如腹泻。但是对于小孩和老人来说要慎用,因为它们属于免疫力比较弱的群体。此外还可备青霉素、阿莫西林,服用时一定要注意看说明书,注意孩子的用量。
2.如果在家自行服用了几天抗生素后没有效果,需要带宝宝去医院的话,家长一定要注意告诉医生给宝宝吃的什么药,服用的量等等,这样医生才能根据宝宝的情况合理的开出适合宝宝的抗生素。一般抗生素杀死细菌都有一个周期,如果这个周期还没有过去就换了另外一种抗生素,经常如此的话容易导致机体对两种抗生素都产生耐药性。
抗生素的误区 误区四:新抗生素比旧抗生素好
每种抗生素都有各自的优势,抗生素的治疗效果与抗生素的出现先后或价格没有直接关系。价格非常高的碳氢霉烯和三代头孢菌素治疗因军团菌和支原体感染的肺炎效果不如廉价的红霉素好。最主要的是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才能针对性的治疗。
防晒霜这样涂就等于白搭
防晒霜使用误区一:临出门才涂防晒霜
防晒霜在使用的时候,想要发挥效果的话,建议各人在出门前10-20分钟应涂防晒霜,而去海滩前30分钟就应涂好。假如说临出门才涂防晒霜,肌肤很难汲取,达不到防晒的效果。
防晒霜使用误区二:涂上防晒霜就可以了
想要做好防晒工作,仅仅涂抹防晒霜还是不足的,建议各人外出的时候还要打太阳伞,而且假如在太阳下逗留时间过长的话,还要及时补涂防晒霜。
防晒霜使用误区三:防晒系数越高的防晒霜防晒效果越好
防晒霜在使用的时候,必然要看SPF值,即防晒系数,是这样计算出来的:一般黄种人皮肤均匀能抵挡阳光15分钟而不被灼伤,那么使用SPF15的防晒用品,便有约225分钟(15分钟×SPF15)的防晒时间。日常护理、外出购物、逛街可选用SPF15-20的防晒用品,外出游玩时可选用SPF20以上的防晒用品,游泳或做日光浴时用SPF30以上的防水性防晒用品。
防晒霜使用误区四:室内、阴天不需要用防晒霜
很多人或许会以为室内、阴天不需要用防晒霜,实在不然,即便在室内、在树阴底下,紫外线仍可通过附近物体进行折射。就算是阴天,紫外线仍会侵害肌肤。
抗生素的误区 误区一:抗生素=消炎药
抗生素有抑制细菌代谢的作用,对细菌引起的炎症有间接治愈作用,很多人就错误认为抗生素就是消炎药。抗生素不直接治疗炎症,只能控制引起炎症的细菌代谢,从而减轻炎症。因此抗生素只能治疗细菌性炎症,而对病毒、真菌或外伤引起的炎症是没有效果的。消炎药是直接治疗炎症的一大类药物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