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中国鲎上火吗
吃中国鲎上火吗
每种食物的营养价值都是不一样的,其中中国鲎是很多人都喜欢吃的,但是我们一定要根据身体情况去选择能让自己健康的是我,那么吃中国鲎会上火吗?
中国鲎的营养价值
1.清热明目中国鲎的肉可以清热解毒和明目,对于治疗青光眼和脓泡疮有一定作用。 2.祛瘀解毒中国鲎的壳有活血祛瘀和解毒的功效。 3.跌打损伤中国鲎可以治疗跌打损伤、创伤出血、烫伤和疮疖。
吃中国鲎上火吗
不会上火,但是也不建议多吃。
不是每种食物吃起来对身体都是有很多好处,了解吃中国鲎会上火吗之后,我们在饮食中就能特别的注意,这样才能保证身体更加健康。
辨别中国鲎的好坏
知名产区:
分布于中国长江口以南,东海、南海沿岸至马
生成过程
中国鲎 广西北海中国鲎一般生活在深海区,每年6-8月回到沙滩上产卵,对沙滩的沙质和温度等自然环境都有很高的要求。入秋后,从浅海游回深海过冬。幼鲎在滩涂上长到9岁才移居浅海,一般要到13岁才达到性成熟。成年后就很耐饥,连续10个月不吃东西也不会饿死,主要吃小型无脊椎动物、薄壳小贝类、海豆芽、海葵等。平时生活于水深40m以内的泥沙质海底,以蠕虫、环节动物、腕足动物及软体动物为食,昼伏夜出。
怎么辨别中国鲎的好坏?
中国鲎,体似瓢形,深褐色,全长可达70cm,宽约30cm,雌性成体一般体重都在2kg以上。
中国鲎的好处
中国鲎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肉辛、咸、平,清热解毒,可明目,治青光眼、脓泡疮。壳咸、平,有活血祛瘀、解毒作用;含溴、铁、锌、铜、镍、锰、钙、钛、氯、硫、硅、铝、镁等元素;主治跌打损伤、创伤出血、烫伤、疮疖。尾有咸、温,有收敛止血功效,用于治肺结核咯血、疮疖。
中国鲎的选购方法
圆尾鲎和中国鲎外形相似,不过,如果仔细观察,还是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别。一般来说,圆尾鲎比中国鲎要小,分量也较轻,脚爪和侧面都略有不同。
1、中国鲎
体形:体长达60厘米以上。
体重:平均体重约6斤,雄性偏小,平均体重3斤左右。
尾巴:尾剑呈三棱锥形、上棱角及下侧两棱角靠近身体一段,均有锯齿状小刺、尾剑与背甲长度大致相等。
从侧面看:头胸背面凸起较高、内凹较深。从侧面看起来比较鼓。
脚爪:雄性的第一、二对步足末节则呈钩子状。
2、圆尾鲎
体形:体长只有30厘米,分量较轻。
体重:平均体重1斤左右,雄性更小,体重7两左右。
从侧面看:头胸甲背面凸起较低,内凹较浅,从侧面看起来比较扁。
脚爪:雄性的第一、二对步足末节呈向内弯的钳子状。
尾巴:尾剑呈圆柱形、光滑、上面无小刺、尾剑明显长于背甲。
圆尾鲎和中国鲎区别
1、中国鲎体形:体长达60厘米以上。体重:平均体重约6斤,雄性偏小,平均体重3斤左右。尾巴:尾剑呈三棱锥形、上棱角及下侧两棱角靠近身体一段,均有锯齿状小刺、尾剑与背甲长度大致相等。从侧面看:头胸背面凸起较高、内凹较深。从侧面看起来比较鼓。脚爪:雄性的第一、二对步足末节则呈钩子状。2、圆尾鲎体形:体长只有30厘米,分量较轻。体重:平均体重1斤左右,雄性更小,体重7两左右。从侧面看:头胸甲背面凸起较低,内凹较浅,从侧面看起来比较扁。脚爪:雄性的第一、二对步足末节呈向内弯的钳子状。尾巴:尾剑呈圆柱形、光滑、上面无小刺、尾剑明显长于背甲。
中国鲎的吃法(做法)大全
1、爆炒鲎肉
1.1、主料中国鲎1只 、辅料油适量、辣鲜露适量、味精适量、姜适量、洋葱适量、大蒜适量、红辣椒适量、生抽适量。
1.2、在把鲎杀开,肉取下来,壳可不要。
1.3、把取下来的肉洗干净。
1.4、把鲎放在占板上,用刀砍成一小块一小块的,不要太小。
1.5、再切点辅料;姜片,洋葱片,蒜,红辣椒。
1.6、把锅刷干净,放点生油,把姜片爆干点,放入鲎肉。
1.7、把鲎肉炒干点,放入洋葱片,在炒下。
1.8、把蒜,红辣椒倒入锅中,炒下放入味精(适量)再炒下放入辣鲜露(适量)再翻几下。起锅。
2、清蒸中国鲎
2.1、主料中国鲎1000g 辅料盐10g。
2.2、中国鲎用流水冲洗干净、将洗好的中国鲎放入一大盘中、撒上一层精盐、放入蒸锅里。
2.3、水开后蒸制15分钟即可。
中国鲎的注意事项
1、哪些人不能吃中国鲎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2、中国鲎的适用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3、中国鲎的食用禁忌
一般没有特殊食用禁忌。
潮汕美味之鲎与鲎粿
潮菜的象征
如果有那么一天自己开了菜馆,我会将一个鲎壳或一只鲎鱼标本挂放在店里最显眼的地方。因为在我看来,潮菜虽然博大精深,菜品繁多,却唯有鲎鱼才能当之无愧地成为潮菜的象征。不过由于鲎鱼资源已经日渐稀少了,我的餐馆不会卖任何与鲎鱼有关的菜肴,即使是已经不加鲎酱,徒有虚名的鲎粿也不卖。我要用鲎鱼的躯壳,唤醒潮州人族群沉睡已久的集体记忆,让他们重温潮菜的古老传统,同时保护那些正在走向灭绝的鲎鱼。
鲎鱼标本
我们就从韩愈吃鲎这件事说起吧。在距今一千多年前即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来到潮州,僚属用鲎、蚝、蒲鱼、章鱼、江瑶柱等很多海鲜设宴为他接风。不想韩愈越吃越不是滋味,竟写诗向一位叫元十八的朋友诉苦,这首诗题目叫《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在诗中,韩愈开篇就提到了长相奇特的鲎鱼,说“鲎实如惠文,骨眼相负行”;译成现代白话,意思是鲎鱼的形状就像秦朝惠文王的帽冠,它们的眼睛长在硬壳上,雌鲎鱼经常背负着雄鲎鱼游走。
按照苏东坡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的说法:“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将韩愈莅潮作为潮人从野蛮走向文明的界限。在韩愈的时代,潮州的确还是一处人烟稀少、野象纵横、鳄鱼出没的地方,境内华人和蛮夷杂处。蛮夷就是所谓的百越,主要有蜒(疍)、俚和獠(畲)。其中的蜒族被史书说成是“不粒食者”,他们不须依赖麦粟稻等粒状食物,仅凭鱼虾蟹就能够打发日子。
在潮州所有的蛮俗食物中,最让韩愈感到惊异的肯定是鲎鱼了。就以同为海滨城市的青岛来说,新华网山东频道2005年底曾转发《青岛早报》一篇文章,题目叫《青岛发现不明“怪物” 活像葫芦瓢无人识》。可见即使在资讯发达,科学昌明的今天,状如水怪或外星生物的鲎鱼仍然会让很多人觉得惊奇纳闷。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鲎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动物之一,其生存年代与三叶虫差不多,超过四亿年,比恐龙和鱼类都还要古老,因此被称为活化石。鲎能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生存下来,是与它们超强的繁殖能力有关的。每年夏秋两季,鲎就会雌雄成对乘潮来到岸边海滩上掘洞产卵。鲎卵数量极多,以致古人误认为虾蟹都是由鲎产生的,比如清朝人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说“炎海之蟹不孕,子皆鲎子所化”,又说“其子如粒珠……鲎乃诸鱼虾之母也”。
潮人对待鲎子,犹如西人对待鱼子,都认为是天下至极的美味。但潮人吃鲎的方法却可能历经演变:一开始只是代表鱼文化的蜒民族在吃,很可能还是生食;接着凤凰山上象征稻文化的獠人也跑到平原海滨,他们一边哼着畲歌,一边抓起蘸满鲎酱的饭团塞进嘴巴;再后来汉族移民也来了,他们带来了中原烹饪技艺的薪火,将饭团变成能拜祭老爷(神明)和祖先的供品,偶尔还将鲎酱渗入其中,于是鲎粿就诞生了。
中国鲎的繁殖
中华鲎每年的5-8月为繁殖季节,雌雄成对爬到潮间带,通常雄性在雌体背上,6-7月为产卵盛期,雌鲎在产卵前在沙滩上挖穴,将卵产在穴中,每穴产卵100-1000粒,接着雄体把精液洒在其上而受精。袂孵出的幼鲎,体长仅7-8mm,没有剑尾,身体仅分中央及两侧三部分,与三叶虫的成虫极相似,故称三叶幼虫。
夏季繁殖,产卵高峰期一般在6-8月,产卵场所通常选择在接近高潮区、退潮时阳光照得到的沙滩上。
雌鲎一生中要蜕皮18次,雄鲎19次,约15年才能成熟,一旦成熟之后,就不再蜕皮。
受精卵和幼鲎的各期特征
受精卵:为球形沉性卵,卵径2.8~3.4mm,外被一层黄色不透明的卵壳。
蜕卵壳期:受精卵约经15天蜕去外层卵壳,卵径2.8~3.4mm。受精卵仍由一层透明的角质膜包裹;此时可见膜内幼体头胸甲隆起,胸中央脊明显,有3对胸肢,能在膜内活动,同时产生第二层角质膜。
蜕卵膜期:约经30天后,蜕出第一层角质膜,卵径为5~5mm,此时幼体的头胸甲中央脊与两颊部的侧脊分界更明显,呈三叶状,腹甲较透明,分左右两叶,尾原基出现在左右腹甲之间,胸肢增至5对。
中华鲎三叶幼体期:蜕去第一层角质膜后约60天左右蜕去第二层角质膜,即为三叶幼体。此时幼体扁平,长轴与横轴几乎相等,为5.9-5.8mm。体白色,头胸甲左右侧前缘有圆弧形深褐色线,复眼一对位于弧形线两端,头胸甲前方中央有一对单眼。腹甲左右愈合,后端6对缺刻,侧缘有1对侧刺。胸肢6对,腹分8节,前旱节各具片状腹肢1对。幼体表现为时伏时游运动,主要呈伏底状态。
后幼体期:幼体呈蜕壳生长,第一次蜕壳前的幼体称为后期幼体,其头胸甲与腹甲边缘逐渐向腹面弯曲,体色加深呈褐色,身体的纵轴增长到6.5mm,横轴的平面长度仅5.0mm,三叶幼体发育轭期幼体约需60天时间。
仔鲎:后期幼体第一次蜕壳后称为仔鲎。蜕壳时先由头胸甲前缘裂开,然后仔鲎由旧壳中向前蜕出。仔鲎的显着特征是腹甲后缘长出长2.4mm的剑形尾。腹甲呈六边形,尾的两侧各具一列缺刻,各缺刻生有刺1枚。此时个体纵轴为10.2mm,横轴为7.7mm。仔鲎在形态上与成体无异,但雌鲎的第二性征(头胸甲前端有两个四刻)尚未出现。
中华鲎的介绍
中华鲎(学名:Tachypleus tridentatus):体长可达60厘米,体重3-5千克。鲎由三部分组成:头胸甲略呈马蹄形(故名马蹄蟹),腹部呈六角形两侧具棘刺,尾部是一根长的尾剑。鲎似蟹,比蟹大,它们虽然都具有关节的附肢,但鲎和蟹的亲缘关系远不如和蜘蛛密切。鲎和蜘蛛的第一对附肢呈螯状。都有四对足,分类学上称为有螯动物。鲎除外形具尾剑外与蜘蛛主要区别在于.鲎的附肢基部有许多刺状突起并围在口的周围以咀嚼食物,故又称肢口动物。
生活在浅海沙质海底。主要是肉食性动物,取食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等,有时也取食海底藻类。中华鲎生长周期很长,需要近13年才能完成繁殖。鲎的血液因含有铜离子显示蓝色。中华鲎血液为蓝色。
分布于中国、印度尼西亚、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和越南。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非法捕杀、收购、加工携带。
鲎粿的历史
潮阳何时开始有鲎粿,未有查考,据现今八、九十岁的老人说,幼年时就有鲎粿了。可见鲎粿是潮阳“历史悠久”的小食品之一。
《潮阳县志》载:“潮邑鲎粿乃粉粿中之精品,清康熙年间也以奉客。而粉粿则唐乃有之。”棉城先民用粥浆或薯粉以及鲎肉、鲎汁为料,蒸制成形似蟠桃的粿品,用油文火煎熬,再蘸以辣椒酱或酱油,而成美味食品鲎粿。今日的潮阳鲎粿,馅料用鲜虾或碎肉,有的加香菇、鲽脯、花生仁一起调制,气味更加芳香可口,为群众所喜爱。侨胞归里,常专点品尝。
【菜名】鲎粿
【配料】鲜虾、南乳肉、鲜肉碎、鲜鱿、厚菇、盐、味精
【做法】生粉、粘米粉、开成糊状待用,将鲎粿印先刷油然后每个印先下半印粉糊,再下配料,后再下粉糊至满即为止。蒸熟后从粿印中倒出,放入盛热油盆即可。吃时在鲎粿上纵横切几刀,浇上适量辣椒酱
【特点】外带点酥,内嫩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