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的症状 典型偏头痛发作先兆症状
偏头痛的症状 典型偏头痛发作先兆症状
偏头痛发作首先多以视觉先兆最为常见,可表现为暗点、亮点、异彩或者复视的幻视现象,往往可持续10-40分钟消失。偶尔会有咽、舌、唇部或者偏侧肢体感觉异常。但出现偏侧麻木、偏侧轻瘫或者失语者,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
典型性偏头痛的症状
1.先兆期 视觉症状最常见,如畏光,眼前闪光、火花,或复杂视幻觉,继而出现视野缺损、暗点、偏盲或短暂失明。少数病人可出现偏身麻木、轻度偏瘫或言语障碍。先兆大多持续5~20分钟。
2.头疼期 常在先兆开始消退时出现。疼痛多始于一侧眶上、眶后部或额颞区,逐渐加重而扩展至半侧头部,甚至整个头部及颈部。头痛为搏动性,呈跳痛或钻凿样,程度逐渐加重发展成持续性剧痛。常伴恶心、呕吐、畏光、畏声。有的病人面部潮红,大量出汗眼结膜充血;有的病人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厌食。一次发作可持续1~3日,通常睡觉后头痛明显缓解,但发作过后连续数日倦怠无力。发作间歇期一切正常。上述典型偏头疼可分成几种亚型:
(1)伴有典型先兆的偏头疼:包括眼型偏头疼,偏瘫型偏头疼,失语型偏头疼等。至少出现过2次上述典型发作,排除器质性疾患后诊断方可成立。
(2)伴有延长先兆的偏头疼(复杂型偏头疼):症状同(1)。先兆在头痛发作过程仍持久存在,延续时间超过1小时而不到1周。神经影像学检查不能发现有颅内结构病损。
(3)基底型偏头疼(原称基底动脉偏头疼):有明确起源于脑干或双侧枕叶的先兆症状,如失明、双眼颞侧和鼻侧视野都有的视觉症状、构音障碍、眩晕、耳鸣、听力减退、复视、共济失调、双侧性感觉异常、双侧轻瘫或精神错乱等。多在数分钟至1小时内消失,继而发现双侧枕区搏动性头痛。间隙期一切正常。
(4)不伴头痛的偏头疼先兆(偏头疼等位发作):出现见于偏头疼发作的各种先兆症状,但有时间并不随后出现头痛。当病人年龄渐老,头痛可完全消失而依然有发作性先兆症状,但完全表现为先兆症状而无头痛者则较少。40岁后首次发病者需作深入检查,除外血栓栓塞性TIA。
(三)眼肌麻痹型偏头疼 极少见。起病年龄大多在30岁以下。有固定于一侧的头痛发作史,在一次较剧烈头痛(眼眶或眶后痛)发作后,出现同侧的眼肌麻痹,以上脸下垂最多见。麻痹持续数日或数周后恢复。开始几次发病麻痹完全恢复,但多次发作后可遗留部分眼肌麻痹而不恢复。神经影像不宋体排除颅内器质性病损。
(四)儿童期良性发作性眩晕(偏头疼等位发作)有偏头疼家族史但儿童本人无头痛。表现为多次、短暂的眩晕发作,也可出现发作性平衡失调、焦虑,伴有眼球震颤或呕吐。神经系统及脑电图检查正常。间隙期一切正常。部分儿童成年后可转为偏头疼。
(五)偏头疼持续状态 偏头疼发作持续时间在72小时以上(其间可能有短于4小时的缓解期)的称偏头疼持续状态。
偏头痛的症状
(一)偏头疼的症状
1、头痛前有视物模糊,畏光,眼前见于闪光或火花,眼胀,偏盲等先兆症状,持续数分钟到半小时左右。
2、反复发作一侧或双侧头痛,以额颞部为主,亦可扩展为全头痛。呈跳动性痛、钝痛或现刺痛。
3、伴恶心呕吐,常畏光闭目流泪,喜静卧暗室。部分患者面部潮红,出汗,血压升高或降低。
4、一次发作持续数小时到数日。每日或数日发作一次。
5、在发作先兆时,使用麦角胺咖啡因能缓解症状。
6、间歇期一切正常。在发作期,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
(二)伴有先兆的偏头疼(典型偏头疼)可分为先兆和头疼两期:
1.先兆期 视觉症状最常见,如畏光,眼前闪光、火花,或复杂视幻觉,继而出现视野缺损、暗点、偏盲或短暂失明。少数病人可出现偏身麻木、轻度偏瘫或言语障碍。先兆大多持续5~20分钟。
2.头疼期 常在先兆开始消退时出现。疼痛多始于一侧眶上、眶后部或额颞区,逐渐加重而扩展至半侧头部,甚至整个头部及颈部。头痛为搏动性,呈跳痛或钻凿样,程度逐渐加重发展成持续性剧痛。常伴恶心、呕吐、畏光、畏声。有的病人面部潮红,大量出汗眼结膜充血;有的病人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厌食。一次发作可持续1~3日,通常睡觉后头痛明显缓解,但发作过后连续数日倦怠无力。发作间歇期一切正常。上述典型偏头疼可分成几种亚型:
(1)伴有典型先兆的偏头疼:包括眼型偏头疼,偏瘫型偏头疼,失语型偏头疼等。至少出现过2次上述典型发作,排除器质性疾患后诊断方可成立。
(2)伴有延长先兆的偏头疼(复杂型偏头疼):症状同(1)。先兆在头痛发作过程仍持久存在,延续时间超过1小时而不到1周。神经影像学检查不能发现有颅内结构病损。
(3)基底型偏头疼(原称基底动脉偏头疼):有明确起源于脑干或双侧枕叶的先兆症状,如失明、双眼颞侧和鼻侧视野都有的视觉症状、构音障碍、眩晕、耳鸣、听力减退、复视、共济失调、双侧性感觉异常、双侧轻瘫或精神错乱等。多在数分钟至1小时内消失,继而发现双侧枕区搏动性头痛。间隙期一切正常。
(4)不伴头痛的偏头疼先兆(偏头疼等位发作):出现见于偏头疼发作的各种先兆症状,但有时间并不随后出现头痛。当病人年龄渐老,头痛可完全消失而依然有发作性先兆症状,但完全表现为先兆症状而无头痛者则较少。40岁后首次发病者需作深入检查,除外血栓栓塞性TIA。
(三)眼肌麻痹型偏头疼 极少见。起病年龄大多在30岁以下。有固定于一侧的头痛发作史,在一次较剧烈头痛(眼眶或眶后痛)发作后,出现同侧的眼肌麻痹,以上脸下垂最多见。麻痹持续数日或数周后恢复。开始几次发病麻痹完全恢复,但多次发作后可遗留部分眼肌麻痹而不恢复。神经影像不宋体排除颅内器质性病损。
(四)儿童期良性发作性眩晕(偏头疼等位发作)有偏头疼家族史但儿童本人无头痛。表现为多次、短暂的眩晕发作,也可出现发作性平衡失调、焦虑,伴有眼球震颤或呕吐。神经系统及脑电图检查正常。间隙期一切正常。部分儿童成年后可转为偏头疼。
(五)偏头疼持续状态 偏头疼发作持续时间在72小时以上(其间可能有短于4小时的缓解期)的称偏头疼持续状态。
常见类型的偏头痛
1、无先兆偏头痛
旧称“普通偏头痛”、“单纯偏头痛”。其特征为反复发生的头痛,每次持续4~72小时。典型头痛特征为单侧,搏动性,头痛程度为中或重度,走路或爬楼梯、咳嗽时会加重,常伴随恶心或畏光、怕吵。偏头痛通常位于前额和颞部(太阳穴)。
2、先兆性偏头痛
旧称“典型偏头痛”、“复杂性偏头痛”。在头痛开始时或开始前不久会出现一些神经症状,是为先兆,如疲倦、注意力难以集中、颈部僵硬、对光或声音敏感、恶心、视觉模糊、打呵欠及脸色苍白等,通常在5~20分钟内逐渐产生,持续不超过60分钟。头痛通常在先兆症状后发生。少数情况下,先兆发生后没有头痛发作;也有头痛发作却没有先兆的。
偏头痛包括哪些头痛
常见类型偏头痛
无先兆偏头痛
旧称“普通偏头痛”、“单纯偏头痛”。其特征为反复发生的头痛,每次持续4~72 小时。典型头痛特征为单侧,搏动性,头痛程度为中或重度,走路或爬楼梯、咳嗽时会加重,常伴随恶心或畏光、怕吵。偏头痛通常位于前额和颞部(太阳穴)。
先兆性偏头痛
旧称“典型偏头痛”、“复杂性偏头痛”。在头痛开始时或开始前不久会出现一些神经症状,是为先兆,如疲倦、注意力难以集中、颈部僵硬、对光或声音敏感、恶心、视觉模糊、打呵欠及脸色苍白等,通常在5~20 分钟内逐渐产生,持续不超过60 分钟。头痛通常在先兆症状后发生。少数情况下,先兆发生后没有头痛发作;也有头痛发作却没有先兆的。
特殊类型偏头痛
基底型偏头痛
旧称“基底动脉偏头痛”、“基底偏头痛”。先兆包括以下症状中至少2条:说话含混不清、眩晕、耳鸣、听觉迟钝、视物成双、走路平衡困难、动作不协调、意识水平下降、同时双侧躯体感觉异常(如四肢麻木)。上述症状可持续5分钟至1小时,在先兆期或先兆症状随后60分钟之内出现偏头痛发作。此类症状应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鉴别。尤其是中老年人应做脑血管检查,以除外脑血管狭窄等器质性病变。
视网膜性偏头痛
视网膜性偏头痛症状与眼睛有关,重复发生单眼视觉障碍,包括闪烁、暗点、失明或视野缺损,并伴随偏头痛。头痛一般在出现视觉症状1小时内发生。不发作时眼科检查正常,不归因于其他疾病。
家族性偏瘫性偏头痛
这类型的偏头痛易与脑梗死尤其是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相混淆。偏头痛先兆包括肢体无力,同时又有视觉先兆或肢体麻木、针刺感或语言障碍,一般持续5分钟以上,24小时之内恢复,先兆期内或先兆症状后1小时内发生偏头痛,而且其一代或二代亲属中有类似病史,现在已发现此类偏头痛的遗传基因位点。
偏头痛包括哪些头痛
血管性头痛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的又称为偏头痛。偏头痛的发作频率并不固定,少的一年一次,多则一月数次不等。偏头痛以女性多见,是男性的2~3倍。60%患者有家族史,西方国家发病率较高。美国和欧洲大批人群调查,大约40%的人在生命的某段时间内,曾患有严重的头痛,这些头痛患者中有一半是偏头痛。根据我国1986年的流行病学调查,偏头痛患病率为986/10万。
偏头痛是一种人类认识较早的疾患,早在3000年前就有人对此病进行过描述,2500年前由希波克拉底命名为偏头痛,沿用至今。中医将偏头痛归入“头痛”、“头风”、“脑风”等范畴。
常见类型偏头痛
无先兆偏头痛
旧称“普通偏头痛”、“单纯偏头痛”。其特征为反复发生的头痛,每次持续4~72 小时。典型头痛特征为单侧,搏动性,头痛程度为中或重度,走路或爬楼梯、咳嗽时会加重,常伴随恶心或畏光、怕吵。偏头痛通常位于前额和颞部(太阳穴)。
先兆性偏头痛
旧称“典型偏头痛”、“复杂性偏头痛”。在头痛开始时或开始前不久会出现一些神经症状,是为先兆,如疲倦、注意力难以集中、颈部僵硬、对光或声音敏感、恶心、视觉模糊、打呵欠及脸色苍白等,通常在5~20 分钟内逐渐产生,持续不超过60 分钟。头痛通常在先兆症状后发生。少数情况下,先兆发生后没有头痛发作;也有头痛发作却没有先兆的。
特殊类型偏头痛
基底型偏头痛
旧称“基底动脉偏头痛”、“基底偏头痛”。先兆包括以下症状中至少2条:说话含混不清、眩晕、耳鸣、听觉迟钝、视物成双、走路平衡困难、动作不协调、意识水平下降、同时双侧躯体感觉异常(如四肢麻木)。上述症状可持续5分钟至1小时,在先兆期或先兆症状随后60分钟之内出现偏头痛发作。此类症状应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鉴别。尤其是中老年应做脑血管检查,以除外脑血管狭窄等器质性病变。
视网膜性偏头痛
视网膜性偏头痛症状与眼睛有关,重复发生单眼视觉障碍,包括闪烁、暗点、失明或视野缺损,并伴随偏头痛。头痛一般在出现视觉症状1小时内发生。不发作时眼科检查正常,不归因于其他疾病。
家族性偏瘫性偏头痛
这类型的偏头痛易与脑梗死尤其是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相混淆。偏头痛先兆包括肢体无力,同时又有视觉先兆或肢体麻木、针刺感或语言障碍,一般持续5分钟以上,24小时之内恢复,先兆期内或先兆症状后1小时内发生偏头痛,而且其一代或二代亲属中有类似病史,现在已发现此类偏头痛的遗传基因位点。
小儿偏头痛是怎么回事
第一种、经典型偏头痛
多数患儿先兆先于头痛发生,少数与头痛同时发作,偶尔在头痛后发作,个别病例只有先兆而没有偏头痛发作。头痛发作往往开始于一侧额颞部、眶上或眶后,偶尔出现在顶部或枕部,呈搏动性跳痛或胀痛,可扩展到半侧头部或全头部,亦有左右交替发作者。
第二种、眼肌瘫痪型偏头痛
这类头痛病多在12岁以前发病,有时见于婴幼儿。眼肌瘫痪可在头痛前或后或同时发生,以上眼睑外翻最常见,重者眼外肌全部瘫痪,伴瞳孔散大,眼球固定,光反应消失。疼痛可持续数小时,眼肌瘫痪可持续数天至数周。
第三种、偏瘫型偏头痛
偏瘫型头痛开始或头痛不久出现头痛对侧肢体瘫痪,可分两类:家族性多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散发性可表现为经典型、普通型和偏瘫型偏头痛的交替发作。
第四种、普通型偏头痛
这种偏头痛一般是没有先兆的,一般是青春期前儿童最常见的头痛发作形式。常为双侧额或颞部疼痛,大约一半患儿头痛性质为搏动性,头痛程度比经典型偏头痛轻,常伴有恶心、呕吐或腹痛等胃肠道症状。
第五种、基底动脉型偏头痛
这种类型的头痛多见于儿童或年轻女性,其中男性患儿要多于女性患儿,该病有明确的起源于双侧枕叶或脑干的各种先兆症状,甚至可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
偏头痛的症状
偏头痛不仅会影响人全的身体健康,同时也会影响到患者第二天的学习长作,当然了偏头痛对患者的心理危害也是很大的。总之得了这种病的话患者和家人的生活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偏头痛的症状有什么? 1、头痛前有视物模糊,畏光,眼前见于闪光或火花,眼胀,偏盲等先兆症状,持续数分钟到半小时左右。 2、反复发作一侧或双侧头痛,以额颞部为主,亦可扩展为全头痛。呈跳动性痛、钝痛或现刺痛。 3、伴恶心呕吐,常畏光闭目流泪,喜静卧暗室。部分患者面部潮红,出汗,血压升高或降低。 4、一次发作持续数小时到数日。每日或数日发作一次。 5、在发作先兆时,使用麦角胺咖啡因能缓解症状。 6、间歇期一切正常。在发作期,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 头痛偏头痛的危害 1. 影响人体健康,人无缘无故不会出现头痛,正常人在疲劳,紧张,感冒时也会头痛,但是只是一时的,很快应该恢复正常。如果不但不恢复,还频繁发作,疼痛难忍,就是一种病。时间长了必然对人的心脑血管产生不利影响,因为头痛后发作的脑血栓,脑出血,高血压,临床非常常见。 2.影响人的生活工作,最直接的就是影响睡眠,没有几个头痛患者睡眠是好的,轻者入睡困难,重者整宿难眠。因为睡眠不足,白天就没精神,工作也大受影响。而且有部分患者偏偏是工作就发作,十分耽误事。 3.影响人心理健康,这是因为人久患头痛疾病,性格发生变化,往往性情变得暴躁。又因为久治不愈,生活受到重大影响,心理脆弱,丧失信心。
(二)伴有先兆的偏头疼(典型偏头疼)可分为先兆和头疼两期:
1.先兆期 视觉症状最常见,如畏光,眼前闪光、火花,或复杂视幻觉,继而出现视野缺损、暗点、偏盲或短暂失明。少数病人可出现偏身麻木、轻度偏瘫或言语障碍。先兆大多持续5~20分钟。
2.头疼期 常在先兆开始消退时出现。疼痛多始于一侧眶上、眶后部或额颞区,逐渐加重而扩展至半侧头部,甚至整个头部及颈部。头痛为搏动性,呈跳痛或钻凿样,程度逐渐加重发展成持续性剧痛。常伴恶心、呕吐、畏光、畏声。有的病人面部潮红,大量出汗眼结膜充血;有的病人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厌食。一次发作可持续1~3 日,通常睡觉后头痛明显缓解,但发作过后连续数日倦怠无力。发作间歇期一切正常。上述典型偏头疼可分成几种亚型:
(1)伴有典型先兆的偏头疼:包括眼型偏头疼,偏瘫型偏头疼,失语型偏头疼等。至少出现过2次上述典型发作,排除器质性疾患后诊断方可成立。
(2)伴有延长先兆的偏头疼(复杂型偏头疼):症状同(1)。先兆在头痛发作过程仍持久存在,延续时间超过1小时而不到1周。神经影像学检查不能发现有颅内结构病损。
(3)基底型偏头疼(原称基底动脉偏头疼):有明确起源于脑干或双侧枕叶的先兆症状,如失明、双眼颞侧和鼻侧视野都有的视觉症状、构音障碍、眩晕、耳鸣、听力减退、复视、共济失调、双侧性感觉异常、双侧轻瘫或精神错乱等。多在数分钟至1小时内消失,继而发现双侧枕区搏动性头痛。间隙期一切正常。
(4)不伴头痛的偏头疼先兆(偏头疼等位发作):出现见于偏头疼发作的各种先兆症状,但有时间并不随后出现头痛。当病人年龄渐老,头痛可完全消失而依然有发作性先兆症状,但完全表现为先兆症状而无头痛者则较少。40岁后首次发病者需作深入检查,除外血栓栓塞性TIA。
(三)眼肌麻痹型偏头疼 极少见。起病年龄大多在30岁以下。有固定于一侧的头痛发作史,在一次较剧烈头痛(眼眶或眶后痛)发作后,出现同侧的眼肌麻痹,以上脸下垂最多见。麻痹持续数日或数周后恢复。开始几次发病麻痹完全恢复,但多次发作后可遗留部分眼肌麻痹而不恢复。神经影像不宋体排除颅内器质性病损。
(四)儿童期良性发作性眩晕(偏头疼等位发作)有偏头疼家族史但儿童本人无头痛。表现为多次、短暂的眩晕发作,也可出现发作性平衡失调、焦虑,伴有眼球震颤或呕吐。神经系统及脑电图检查正常。间隙期一切正常。部分儿童成年后可转为偏头疼。
(五)偏头疼持续状态 偏头疼发作持续时间在72小时以上(其间可能有短于4小时的缓解期)的称偏头疼持续状态。
偏头痛可以说是一种高发的疾病,当然了儿童也是偏头痛的高发人群,因此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儿童有头痛的症状的话一定要带他及时的就医以排除疾病的可能。
经期偏头痛出现的前兆
偏头痛出现的前兆(一)不伴先兆的偏头疼(普遍型偏头疼)最为常见。发作性中度到重度搏动性头痛,伴恶心、呕吐或畏光。体力活动使头痛加剧。发作开始时仅为轻到中度的钝痛或不适感,几分钟到几小时后达到严重的搏动性痛或跳痛。约2/3为一侧性头痛,也可为双侧头痛,有时疼痛放射至上颈部及肩部。头痛持续4~72小时,睡眠后常见缓解。发作间有明确的正常间隙期。若90%的发作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称月经期偏头疼。至少出现上述发作5次,除外颅内外各种器质性疾病后方可作出诊断。
偏头痛出现的前兆(二)伴有先兆的偏头疼(典型偏头疼)可分为先兆和头疼两期:
1.先兆期 视觉症状最常见,如畏光,眼前闪光、火花,或复杂视幻觉,继而出现视野缺损、暗点、偏盲或短暂失明。少数病人可出现偏身麻木、轻度偏瘫或言语障碍。先兆大多持续5~20分钟。
2.头疼期 常在先兆开始消退时出现。疼痛多始于一侧眶上、眶后部或额颞区,逐渐加重而扩展至半侧头部,甚至整个头部及颈部。头痛为搏动性,呈跳痛或钻凿样,程度逐渐加重发展成持续性剧痛。常伴恶心、呕吐、畏光、畏声。有的病人面部潮红,大量出汗眼结膜充血;有的病人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厌食。一次发作可持续1~3日,通常睡觉后头痛明显缓解,但发作过后连续数日倦怠无力。发作间歇期一切正常。上述典型偏头疼可分成几种亚型:
(1)伴有典型先兆的偏头疼:包括眼型偏头疼,偏瘫型偏头疼,失语型偏头疼等。至少出现过2次上述典型发作,排除器质性疾患后诊断方可成立。
(2)伴有延长先兆的偏头疼(复杂型偏头疼):症状同(1)。先兆在头痛发作过程仍持久存在,延续时间超过1小时而不到1周。神经影像学检查不能发现有颅内结构病损。
(3)基底型偏头疼(原称基底动脉偏头疼):有明确起源于脑干或双侧枕叶的先兆症状,如失明、双眼颞侧和鼻侧视野都有的视觉症状、构音障碍、眩晕、耳鸣、听力减退、复视、共济失调、双侧性感觉异常、双侧轻瘫或精神错乱等。多在数分钟至1小时内消失,继而发现双侧枕区搏动性头痛。间隙期一切正常。
(4)不伴头痛的偏头疼先兆(偏头疼等位发作):出现见于偏头疼发作的各种先兆症状,但有时间并不随后出现头痛。当病人年龄渐老,头痛可完全消失而依然有发作性先兆症状,但完全表现为先兆症状而无头痛者则较少。40岁后首次发病者需作深入检查,除外血栓栓塞性tia。
偏头痛的几种常见病症类型
偏头痛是我们的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面对这样的一个病症,我们只有了解偏头痛的种类,才能很好的针对病症来治疗,那么具体的偏头痛的种类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下吧。
视网膜性偏头痛
视网膜性偏头痛症状与眼睛有关,重复发生单眼视觉障碍,包括闪烁、暗点、失明或视野缺损,并伴随偏头痛。头痛一般在出现视觉症状1小时内发生。不发作时眼科检查正常,不归因于其他疾病。
无先兆偏头痛
旧称“普通偏头痛”、“单纯偏头痛”。其特征为反复发生的头痛,每次持续4~72 小时。典型头痛特征为单侧,搏动性,头痛程度为中或重度,走路或爬楼梯、咳嗽时会加重,常伴随恶心或畏光、怕吵。偏头痛通常位于前额和颞部(太阳穴)。
先兆性偏头痛
旧称“典型偏头痛”、“复杂性偏头痛”。在头痛开始时或开始前不久会出现一些神经症状,是为先兆,如疲倦、注意力难以集中、颈部僵硬、对光或声音敏感、恶心、视觉模糊、打呵欠及脸色苍白等,通常在5~20 分钟内逐渐产生,持续不超过60 分钟。头痛通常在先兆症状后发生。少数情况下,先兆发生后没有头痛发作;也有头痛发作却没有先兆的。
家族性偏瘫性偏头痛
这类型的偏头痛易与脑梗死尤其是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相混淆。偏头痛先兆包括肢体无力,同时又有视觉先兆或肢体麻木、针刺感或语言障碍,一般持续5 分钟以上,24小时之内恢复,先兆期内或先兆症状后1小时内发生偏头痛,而且其一代或二代亲属中有类似病史,现在已发现此类偏头痛的遗传基因位点。
基底型偏头痛
旧称“基底动脉偏头痛”、“基底偏头痛”。先兆包括以下症状中至少2条:说话含混不清、眩晕、耳鸣、听觉迟钝、视物成双、走路平衡困难、动作不协调、意识水平下降、同时双侧躯体感觉异常(如四肢麻木)。上述症状可持续5分钟至1小时,在先兆期或先兆症状随后60分钟之内出现偏头痛发作。此类症状应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鉴别。尤其是中老年人应做脑血管检查,以除外脑血管狭窄等器质性病变。
偏头痛的症状
(一)主要症状
1、头痛前有视物模糊,畏光,眼前见于闪光或火花,眼胀,偏盲等先兆症状,持续数分钟到半小时左右。
2、反复发作一侧或双侧头痛,以额颞部为主,亦可扩展为全头痛。呈跳动性痛、钝痛或现刺痛。
3、伴恶心呕吐,常畏光闭目流泪,喜静卧暗室。部分患者面部潮红,出汗,血压升高或降低。
4、一次发作持续数小时到数日。每日或数日发作一次。
5、在发作先兆时,使用麦角胺咖啡因能缓解症状。
6、间歇期一切正常。在发作期,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 头痛偏头痛的危害
(二)伴有先兆的偏头疼(典型偏头疼)可分为先兆和头疼两期:
1.先兆期 视觉症状最常见,如畏光,眼前闪光、火花,或复杂视幻觉,继而出现视野缺损、暗点、偏盲或短暂失明。少数病人可出现偏身麻木、轻度偏瘫或言语障碍。先兆大多持续5~20分钟。
2.头疼期 常在先兆开始消退时出现。疼痛多始于一侧眶上、眶后部或额颞区,逐渐加重而扩展至半侧头部,甚至整个头部及颈部。头痛为搏动性,呈跳痛或钻凿样,程度逐渐加重发展成持续性剧痛。常伴恶心、呕吐、畏光、畏声。有的病人面部潮红,大量出汗眼结膜充血;有的病人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厌食。一次发作可持续1~3日,通常睡觉后头痛明显缓解,但发作过后连续数日倦怠无力。发作间歇期一切正常。上述典型偏头疼可分成几种亚型:
(1)伴有典型先兆的偏头疼:包括眼型偏头疼,偏瘫型偏头疼,失语型偏头疼等。至少出现过2次上述典型发作,排除器质性疾患后诊断方可成立。
(2)伴有延长先兆的偏头疼(复杂型偏头疼):症状同(1)。先兆在头痛发作过程仍持久存在,延续时间超过1小时而不到1周。神经影像学检查不能发现有颅内结构病损。
(3)基底型偏头疼(原称基底动脉偏头疼):有明确起源于脑干或双侧枕叶的先兆症状,如失明、双眼颞侧和鼻侧视野都有的视觉症状、构音障碍、眩晕、耳鸣、听力减退、复视、共济失调、双侧性感觉异常、双侧轻瘫或精神错乱等。多在数分钟至1小时内消失,继而发现双侧枕区搏动性头痛。间隙期一切正常。
(4)不伴头痛的偏头疼先兆(偏头疼等位发作):出现见于偏头疼发作的各种先兆症状,但有时间并不随后出现头痛。当病人年龄渐老,头痛可完全消失而依然有发作性先兆症状,但完全表现为先兆症状而无头痛者则较少。40岁后首次发病者需作深入检查,除外血栓栓塞性TIA。
(三)眼肌麻痹型偏头疼 极少见。起病年龄大多在30岁以下。有固定于一侧的头痛发作史,在一次较剧烈头痛(眼眶或眶后痛)发作后,出现同侧的眼肌麻痹,以上脸下垂最多见。麻痹持续数日或数周后恢复。开始几次发病麻痹完全恢复,但多次发作后可遗留部分眼肌麻痹而不恢复。神经影像不宋体排除颅内器质性病损。
(四)儿童期良性发作性眩晕(偏头疼等位发作)有偏头疼家族史但儿童本人无头痛。表现为多次、短暂的眩晕发作,也可出现发作性平衡失调、焦虑,伴有眼球震颤或呕吐。神经系统及脑电图检查正常。间隙期一切正常。部分儿童成年后可转为偏头疼。
(五)偏头疼持续状态 偏头疼发作持续时间在72小时以上(其间可能有短于4小时的缓解期)的称偏头疼持续状态。
偏头痛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女性占2/3以上, 10岁前、20岁前、40岁前发病分别为25%, 55%, 90%。大多数患者有偏头痛家族史,发作前数小时至数天 伴前驱症状,如呕吐、畏光、畏声、抑郁或倦怠等, 10%的患者有视觉或其他先兆。发作频度每周至每年1次至数次不等,偶有持续性发作病例。
国际头痛协会 (2003) 分类:
1.有先兆的偏头痛:
(1) 先兆期:典型偏头痛发作前出现短暂的神经症状即先兆,最常见为视觉先兆, 特别是视野缺损、暗点、闪光, 逐渐增大向周围扩散,以及视物变形和物体颜色改变等;其次躯体感觉先兆, 如一侧肢体或(和)面部麻木、感觉异常等, 运动先兆少。先兆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 复杂性偏头痛持续时间较长
(2) 头痛期:伴先兆症状同时或随后出现一侧颞部或眶后搏动性头痛, 也可为全头痛、单或双侧额部头痛和不常见的枕部头痛等。常伴恶心、呕吐、畏光或畏声、易激惹、气味恐怖及疲劳感等,可见颞动脉突出, 活动头颈部头痛加重, 睡眠后减轻。大多数患者头痛发作时间多为2小时至1天, 儿童持续2到8小时。头痛频率不定, 50%以上不超过每周1次。女性在妊娠第2周或第3季度及绝经后发作常缓解。
(3) 头痛后期:头痛消退后常有疲劳、倦怠、无力和食欲差等,1~2日即可好转。
2. 无先兆的偏头痛即普通偏头痛:临床最常见类型, 约占偏头痛的80%。无典型先兆, 常见双颞部&眶周疼痛, 可为搏动性。发作时常有头皮触痛, 呕吐偶可终止头痛。临床试验,压迫同侧颈动脉或颞浅动脉头痛可减轻。
3. 特殊类型偏头痛:偏头痛发作期或头痛消退后可伴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
(1) 偏瘫型偏头痛:临床少见, 多在儿童期发病。偏瘫可为偏头痛先兆, 单独发生,亦可伴偏侧麻木、失语,偏头痛消退后偏瘫持续10分钟至数周不等。可分为家族型(多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散发型(表现典型、普通型与偏瘫型偏头痛交替发作)。
(2) 基底型偏头痛:或称基底动脉偏头痛。较多见于儿童和青春期女性,出现头重脚轻、眩晕、复视、眼球震颤、耳鸣、构音障碍、双侧肢体麻木及无力、共济失调、意识改变、跌倒发作和黑矇等脑干和枕叶症状, 提示椎-基底动脉缺血。多见闪光、暗点、视物模糊、黑矇、视野缺损等视觉先兆,先兆持续20~30分钟, 然后出现枕部搏动性头痛, 常伴恶心、呕吐。
(3) 复杂型偏头痛:指伴先兆延长的偏头痛。症状与有先兆的偏头痛相同,先兆在头痛发作过程中仍持续存在, 延续1小时至1周,神经影像学检查排除颅内器质性病变。
(4) 偏头痛等位症:老年人和儿童可出现反复发作症状,如眩晕、呕吐、腹痛、腹泻、肢体和关节痛, 不伴头痛发作。
(5) 眼肌麻痹型偏头痛:较少见, 偏头痛发作时或发作后头痛消退之际, 头痛 侧出现眼肌瘫痪, 动眼神经最常见, 可同时累及滑车和外展神经, 持续数小时至数周。多有无先兆偏头痛病史,应注意排除颅内动脉瘤和糖尿病性眼肌麻痹。
(6) 晚发型偏头痛:45岁后发病, 发作性头痛可伴反复发作的偏瘫、麻木、失语或构音障碍等,每次发作神经缺失症状基本相同, 持续1分钟至72小时。应排除TIA和RIND等。
4. 偏头痛持续状态:偏头痛发作持续时间>72小时, 但其间可有<4小时的缓解期。
不同类型的偏头痛有哪些症状表现
1.先兆性偏头痛
常伴恶心、呕吐、畏光或畏声、易激惹、气味恐怖及疲劳感等,可见颞动脉突出,头颈部活动使头痛加重,睡眠后减轻。大多数患者头痛发作时间为2小时至1天,儿童持续2~8h。头痛频率不定,50%以上的患者每周发作不超过1次。女性患者在妊娠第2周或第三个季度及绝经后常见发作缓解。其次为躯体感觉先兆,如一侧肢体和(或)面部麻木、针刺感和感觉异常等;运动先兆较少可表现单肢无力;也可出现轻度意识模糊、症状轻微的失语、头晕、步态不稳和倦睡等。
2.无先兆的偏头痛
也称普通偏头痛,是临床最常见类型,约占偏头疼患者的80%,鲜有家族史。缺乏典型的先兆,少数患者可出现轻微而短暂的视觉模糊。常为反复发作的双侧颞部及眶周疼痛,可为搏动性,疼痛持续时伴颈肌收缩可使症状复杂化。发作时常有头皮触痛,呕吐偶可使头痛终止。头痛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日。发作期间或发作后通常无神经系统体征。普通和典型偏头痛的一种有用的床边检查是,压迫同侧颈动脉或颞浅动脉可使头痛程度减轻。药物可以部分控制的偏头痛一般不会限制患者的日常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头痛程度可逐渐减轻,发作次数也逐渐减少。
3.特殊类型偏头痛
偏头痛发作期或头痛消退后可伴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包括偏瘫、偏侧感觉缺失、失语或视觉障碍等。
(1)偏瘫型偏头痛
临床少见,多在儿童期发病。偏瘫可为偏头痛的先兆症状,可单独发生,亦可伴偏侧麻木、失语、偏头痛消退后偏瘫可持续10分钟至数周不等。部分婴幼儿有偏瘫而无头痛,间隔数周出现交替性偏瘫,可完全恢复,不遗留任何神经系统症状。
(2)基底型偏头痛
较多见于儿童和青春期女性,多有家族史,发作与月经周期有关。出现头重脚轻、眩晕、复视、眼球震颤、耳鸣、构音障碍、双侧肢体麻木及无力、共济失调、意识改变、跌倒发作和黑目蒙、视野缺损等视觉先兆,先兆症状持续20~30min,然后出现枕部搏动性头痛,常伴恶心,呕吐。
什么是偏头痛
(一)普通型偏头痛(无先兆症状性偏头痛):是最常见的偏头痛类型,占偏头痛病人的80%以上。先兆症状可有可无,若有先兆也只是短暂而轻微的看东西模糊。头痛进行的方式与典型偏头痛相同,但常左右不定,性质为搏动性,头痛可因体力活动而加重。有时从两侧开始。头痛持续的时间较长,一般持续1 ~3天,也可数日,也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常有家族史。在女性,头痛有时与月经周期有关,则称之'月经型偏头痛'。
(二)典型偏头痛:(有先兆症状性偏头痛)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偏头痛,有以下特点:头痛发作之前有最常见的、典型的视觉先兆,多在头痛前20~30分钟出现一些闪烁的暗点、火星般的亮光、“W”状闪光、"眼前冒金星"或偏盲(一侧看不见)。这些症状往往发生在一侧的视野内,在头痛到来之前发展到最高峰,然后消失。少见的先兆可有偏身麻木、面部针刺样感觉、偏瘫或说不出活。先兆消失后很快出现偏头痛,一般先从一侧额颞部(太阳穴周围)或眼眶周围开始,少数可从顶、枕部开始,逐渐扩散到半个头或整个头部,头痛逐渐加重,由钝痛到钻痛性或搏动性痛(跳痛)。多固定在一侧,也可以两侧。用手指按压局部跳动剧烈的血管时可使头痛减轻。头痛时伴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等植物性神经症状。此时病人非常疲乏,明显地畏光、怕声响,喜欢一个人静卧在暗室内。每次头痛持续的时间多为几小时至十余小时.少数人可持续1~2天,常常是睡一觉后完全恢复正常。脑血流图、多普勒超声检查多有异常发现,可帮助诊断。
偏头痛的症状有哪些
1.有先兆的偏头痛
也称典型偏头痛,占偏头痛的15%~18%,多有家族史。典型病例发病过程分为三期:
(1)先兆期发作前出现短暂的先兆,如视觉先兆:闪光、闪烁的锯齿形线条、暗点、黑蒙和偏盲等;还可有视物变形和物体颜色改变等。其次为躯体感觉先兆,如一侧肢体或面部麻木、感觉异常等;运动先兆如轻偏瘫和失语等,但相对少见。先兆可持续数分钟至1小时。
(2)头痛期在先兆同时或随后出现一侧颞部或眶后搏动性头痛。约2/3的患者为单侧,1/3为双侧或两侧交替。也可表现为全头痛、单侧或双侧额部头痛及不常见枕部头痛等。头痛常从额部、颞部及眶后部开始,向半侧或全头部扩散。典型有颞浅动脉明显搏动感,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或畏声、易激惹、气味恐怖及疲劳感等。患者喜静卧于暗室,睡眠后减轻。头痛持续2~10小时,少数可达1~2天,儿童持续2~8小时。发作频率可每周、每月或数月,发作次数不等。发作间歇期多无症状。
(3)头痛后期头痛消退后患者常表现疲劳、倦怠、无力和食欲差等,1~2日好转。
2.无先兆的偏头痛
也称普通偏头痛,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偏头痛的80%。相对于有先兆的偏头痛,缺乏典型先兆,常为双侧颞部及眶周疼痛,可为搏动性,头痛反复发作,伴呕吐。头痛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日,疼痛持续时伴颈肌收缩可使症状复杂化。发作时常有头皮触痛,呕吐偶可使头痛终止。本型偏头痛常与月经有明显的关系。与有先兆偏头痛相比,无先兆偏头痛具有更高的发作频率,可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常需要频繁应用止痛药治疗。
3.特殊型偏头痛
(1)偏瘫型偏头痛少见。多在儿童期发病,偏瘫可为偏头痛的先兆症状,单独发生或伴偏侧麻木、失语,偏头痛消退后偏瘫可持续10分钟至数周不等。
(2)基底型偏头痛或称为基底动脉偏头痛。儿童和青春期女性较多见,发作可与月经有关。多有家族史,家族成员可患此型或其他类型偏头痛。其常见视觉先兆:如闪光、暗点、视物模糊、黑蒙和视野缺损,持续20~30分钟出现枕部搏动性头痛,常伴恶心、呕吐,头痛持续数小时至1天,睡眠后缓解。其还可因椎基底动脉缺血出现脑干和颞枕叶症状:如眩晕、视物成双、眼震、耳鸣、言语不清、双侧肢体麻木及无力、共济失调(身体协调性下降、不能保持平衡)、意识改变(嗜睡)、跌倒发作和黑蒙等;多次发作后可导致基底动脉或大脑后动脉血栓形成。
(3)复杂型偏头痛偏头痛伴先兆延长。症状与有先兆的偏头痛相同,先兆在头痛发作中持续存在,延续1小时乃至1周。此类型需做磁共振检查排除脑内病变。
(4)眼肌麻痹型偏头痛较少见,患者多有无先兆的偏头痛史。在偏头痛开始发作或发作后渐趋消退之际出现头痛侧眼睛肌肉瘫痪,动眼神经最常受累,可同时累及滑车、展神经,持续数小时至数周。复发多见于同侧,多次发作后瘫痪可持久不愈。此类型应注意除外颅内动脉瘤和糖尿病性眼肌麻痹。
(5)视网膜动脉型偏头痛多见于有先兆偏头痛病史年轻人,可能为视网膜动脉痉挛所致。常出现单眼黑蒙伴闪光性暗点先兆,可有视力范围下降。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水肿。
(6)晚年型偏头痛45岁后发病,发作性头痛伴反复发作的偏瘫、麻木、失语或言语不清,每次发作神经功能缺失症状相同,持续1分钟至72小时。此应注意排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7)偏头痛等位症表现发作性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引起的血管功能障碍。极少数情况,老年人和儿童可出现反复发作的自主神经症状,如眩晕、呕吐、腹痛、腹泻、肢体和关节痛等,不伴头痛发作或与头痛交替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