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儿童康复训练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之站立
对儿童进行正常协调的站立指导和训练,锻炼儿童的平衡能力,纠结异常的动作。促使关节再次发育健康生长,为将来健康行走做好全面的准备。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之控制头部
儿童脑瘫的话眼睛无法对视他人,头部也只能低落难以伸展。首先可以用矫正器帮助儿童自我控制头部的能力,引导改善儿童的动作。尽量教会儿童独立主动完成抬头动手,适当给予帮忙和引导。仰卧和俯卧循环交替训练。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之训练爬行
引导和规范儿童,让儿童进行爬行。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儿童控制身体和四肢的能力和协调。更多的是在活动的范围内,为以后成长的站立和慢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之慢步走
给予儿童通积极的鼓励,引导和培养儿童的站立,训练平衡身体四肢的协调慢行。主要教导儿童控制躯干和下半身肢体的运用。增加与大自然和户外的接触,矫正儿童的错误姿态,细心发并改正。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之翻身练习
日常生活里,教导儿童在床上自觉地进行翻身训练,和儿童一起做翻身,不仅是一种示范更是对孩子的陪伴。只有进行不断的翻身联系,让躯干习惯状态才能不断扩大儿童的活动范围。更加良好的进行平衡练习和正常的行走。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之坐姿习惯
教导儿童坐姿的正确方式,用辅助仪器尽量摆正头,背部伸直,保持正常的坐姿和平衡的能力,可以促使儿童正常的学习、交流和活动。
脑瘫有效康复训练方法
脑瘫儿童有效康复训练方法,得了脑瘫的患儿一般都会有各种功能性障碍,而通过脑瘫康复训练的方法,就可以让脑瘫得到一定的治疗,对于患儿的生活能力也多一份助力,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脑瘫儿童有效康复训练方法有哪些。
脑瘫儿童因为躯体功能障碍,活动范围受限,也可能由于过度被照顾,日常朋友交往较少,参加社会活动情绪十分消极,对于社会的理解不够,缺少社会性。这样的脑瘫儿多以自我为中心生活,常不适应工作和社会环境,需要从小进行社会适应性训练,调整其生活环境,争取多接触社会,融入社会生活中。
社会的适应性训练主要采用作业疗法,可以通过游戏、集体活动等形式使患儿增加与他人接触的机会,并可以保证患儿的情绪稳定。在学龄前期,应注意培养患儿生活的乐趣和人生的乐趣,帮助患儿树立生活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对于不能上普通学校的脑瘫患儿,也应争取进入特殊学校进行职业技能的训练,以便未来能有机会进行劳动就业。
脑瘫儿童的作业治疗主要侧重于手的功能及躯体的耐受性;作业的态度、能力、习惯和作业技能;一般能力,包括理解力、表达能力、注意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交际能力和日常身边事物处理能力。通过作业治疗,脑瘫儿童的就业率可达到15%,社会就业有助于脑瘫患儿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对于脑瘫的治疗是繁琐复杂的,康复训练也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进行选择,总之得了脑瘫的患儿是一定要进行一定的康复训练才能适应生活的。
9个月早产宝宝,不会坐,是脑瘫症状么,怎么治疗
按纠正月龄来算,宝宝现在就是六个月大的宝宝,但按你说的情况来判断,宝宝还是存在落后的情况,但目前不能诊断为脑瘫,应考虑为发育障碍。
建议请当地儿童康复科医生诊治,给孩子做个发育评估,以明确孩子达到什么水平,然后再作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和治疗。
脑瘫患儿家庭康复运动有哪些
1、康复训练要趁早
小儿运动功能的发育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成熟,婴幼儿是发育最重要的时期。越早发现,脑瘫进行康复训练,就可以尽早纠正脑瘫儿异常的姿势,培养孩子正确的运动姿势。一岁以前是脑瘫儿最佳的治疗阶段,早期开始康复训练可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2、促进和抑制双管齐下
康复训练在抑制患儿异常运动姿势的同时,还要同时促进患儿正常运动功能的发育。循序渐进地促进小儿产生正确运动,同时对一些异常或不良姿势加以抑制,就可以使患儿的运动功能有所提高。
3、保持正确和对称
保持正确的姿势有助于协调全身肌力,也有利于保持对称和促使运动功能正常发育。
4、加强调节和平衡力
运动功能的训练需要锻炼调节和平衡的能力,这是正常运动的基础。
5、家庭训练和医生指导相结合
脑瘫儿的康复训练很大程度取决于家长的努力与坚持。有了医生正确的指导和家长的配合,才能达到满意的训练效果。
6、训练与游戏相结合
小儿喜欢游戏,没有耐性,注意力不易集中。如果能将训练和游戏相结合,可以提高患儿的兴趣,获得良好的效果。
家庭康复训练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1、按照医生的计划进行康复
每个脑瘫儿运动功能受损情况是不同的,这就需要父母带着孩子到专科医院求治,专业的医生会根据患儿发育障碍的具体情况拟定出康复训练计划。训练一段时间后还需要进行复诊,康复医生会分析患儿康复训练的情况,训练效果,存在的问题,完善康复训练计划。
2、训练要循序渐进
康复训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应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家长应根据孩子实际发育年龄,对照正常儿童发育表,一步一步地进行训练。选择训练动作时应由简到难逐步过渡。如果训练动作过难,孩子不能完成,会导致挫败感而失去信心、放弃训练。
3、多方面训练可同时进行
家长可同时进行多方面训练的综合康复。将康复训练内容融入孩子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恒。
4、避免训练中的伤害
家长在帮助孩子进行训练时动作应轻柔缓慢,避免用力过猛。孩子在做训练动作时应小心保护,慎防跌倒摔伤。
脑瘫康复训练
脑瘫的治疗最好是早发现、早治疗,同时,脑瘫康复是个长期的过程,仅靠治疗师每天1-2小时的训练不可能解决全部问题,家长也要学会并参与部分常用的家庭康复训练方法。
脑瘫患儿的家庭康复训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头的控制
可利用俯卧位训练抬头的能力,方法:让孩子趴着,拿一个玩具停在与他的眼睛一般高处,为了让孩子抬头看它,把它一点一点抬高。每天至少俯卧30分钟,以饭后10分钟左右最适宜。
2、翻身及爬方法
让患儿趴在地板上,从背后拉他的衣服帮他转动肩膀翻身;让他趴着,将一条浴巾置于胸前,反浴巾两头提起来,保持只让他手和膝部着地,你一边和他沿地板慢慢地前进,一边鼓励他;一人帮他移动手臂,另一人帮助交替活动他的脚,帮他用力爬向某一个目标。
3、坐起训练
将他双腿分开坐在你的膝上,活动你的膝,使他轻轻向一边倾斜,鼓励他稳住自己。或向下压住他的髋部帮助他坐起,将他倾向另一边。从后方握住其髋部,轻轻将他推向一边,让他把握自己,向不同方向转身坐。将他向另一边倾斜,向一边侧坐。
4、拉物站起
大人可拉脑瘫儿一只手,诱使他从座位过度到双腿为脆姿,然后再让他站起来。孩子抓住小床栏杆时家长把双手放在他掖下支撑站立,逐渐减少帮助,让他自己保持平衡。
5、行走
脑瘫儿学走路的关键就是要学会移动身体重心,开始拉双手向前走,渐渐过度拉一只手,最后达到自己独走;也可用学步吊带。
6、上下楼梯
开始让患儿一手扶栏杆,一手拉大人手,以维持平衡,逐渐让他脱离成人的支持,靠自己的手臂和腿的力量,两步一个台阶,上下楼梯。大一点的孩子需鼓励他一步一个台阶两脚交替上下楼梯,可配合音乐进行练习。
7、跳跃
跳跃是锻炼下股肌肉的一个重要项目,练习蹲起动作,为跳跃作准备。经常拉患儿双手从台阶上跳下,作为自行跳跃的爆发力的准备,在室内挂上一些鲜艳的纱布和小玩具(在上述两个训练基础上)让几个儿童一起跳跃着去触摸、拍打。
8、平衡协调训练
选择无障碍物的场地或房间,在大人的保护下让患儿闭目直行、走脚印、走直线、坐摇马、荡秋千、骑小三轮车、拍球、接球、在地上翻滚都是练习平衡协调动作的好方法。
9、精细动作训练
主要是训练手与大脑的协调能力,提高患儿的动手能力和手的灵活性。训练方法主要有抓、捏、握物品或玩具,要选择适合小孩玩的物品,由方形、长方形逐步过渡到圆形。五六岁时,教患者学习旋拧瓶盖、给玩具上弦、搭积木、握笔写字画图等,为日后上学读书、提高生活能力打基础。
家庭康复训练中,家长应注意以下事项:
1、按照医生的计划进行康复。每个脑瘫儿运动功能受损情况是不同的,这就需要父母带着孩子到专科医院求治,专业的医生会根据患儿发育障碍的具体情况拟定出康复训练计划。训练一段时间后还需要进行复诊,康复医生会分析患儿康复训练的情况,训练效果,存在的问题,完善康复训练计划。
2、训练要循序渐进。康复训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应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家长应根据孩子实际发育年龄,对照正常儿童发育表,一步一步地进行训练。选择训练动作时应由简到难逐步过渡。如果训练动作过难,孩子不能完成,会导致挫败感而失去信心、放弃训练。
3、多方面训练可同时进行。家长可同时进行多方面训练的综合康复。将康复训练内容融入孩子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恒。
4、避免训练中的伤害。家长在帮助孩子进行训练时动作应轻柔缓慢,避免用力过猛。孩子在做训练动作时应小心保护,慎防跌倒摔伤。
幼儿脑瘫如何做康复训练
脑瘫主要引起的是中枢神经运动障碍以及姿势异常,对脑瘫儿童的康复要采用以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训练方法,根据患儿的不同情况可以选用这几种方法:①运动疗法;②作业疗法;③语言疗法;④物理疗法;⑤使用矫形疗法;⑥启智疗法;⑦心理和行为干预疗法;⑧传统疗法。
小儿脑瘫康复训练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①争取患儿的合作,最好结合游戏进行训练;
②训练的形式要多样性;
③诱导患儿几种注意力,防止强制训练;
④每一次训练的时间不要太长;
⑤多鼓励和表扬,让患儿有成就感。
特殊幼教:脑瘫儿童的心理康复
脑瘫儿童是儿童残疾的一种,发生率较高,脑瘫儿童大多伴有轻微的智力残疾,影响他们的认知水平,有的甚至更严重,特别是那些肢体残疾,伴有轻度的智力障碍的儿童,他们往往运动能力低于同年龄的正常儿童,运动自我控制能力差。但是脑瘫儿童又具有正常儿童共性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他们需要玩耍,需要游戏,需要运动,但是他们身体有残疾,这些需求又得不到满足,而脑瘫的家长会感到没有面子,又觉得对不起这些孩子,所以一味宠,生活上尽量满足他们,甚至把这些孩子封闭在家里,生活圈子很小,长期以往慢慢这些脑瘫孩子的心理就会形成孤僻、固执、发脾气,一不顺心就大吵大闹的性格,进入幼儿园后产生攻击性行为,拒绝老师,有的还伴有依赖家人,不愿与陌生人交往,拒绝老师、同伴的倾向明显,哭闹不止,没有情感的交流,甚至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对脑瘫儿童心理的康复是非常必要。
学前脑瘫儿童和正常儿童一样正处于在脑功能迅速发展,各项心智机能逐步形成和成熟的关键时期,但脑瘫儿童由于身心障碍的影响,对物质及人际关系或环境的自发性反应都有迅速较好的倾向,且很容易受到阻碍发展的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脑瘫儿童心理发展畸形一旦形成,将对社会、家庭极其个人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对脑瘫儿童心理康复非常重要。
一、了解脑瘫儿童的心理需求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欢,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同样,爱智力正常的孩子每个教师都能轻而易举做得到,可对于那些肢体残缺或智力低下的孩子呢,就未必了。而作为特殊教育的教师就要爱那些肢体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满足其合理的要求,要善于观察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时满足,让他们觉得老师是爱他们的。要知道那些孩子,就象遭受到意外伤害的花朵,需要格外精心的关爱和呵护。而脑瘫孩子特别需要这些心理需求,要给他们鼓励、赏识,让他们在心灵舒展中成长,对这些孩子是多么重要。
二、每月召开家长会,不断提供国内、国外的康复信息。
拓宽家长眼界,树立康复信心,家长相互交流,平衡家长心态,正确对待脑瘫孩子的教育态度。例如:有的家长教育方法较好,心态也比较平稳,特别是有的家长能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加以变化、发展,逐步摸索出一套康复训练方法。让家长之间相互交流信息,交流教育方法,让家长在亲子活动中随机学习,提高训练效果。
三、通过家园联系册,家园教育方法统一,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方法,也让教师了解孩子在家情况,及对父母的态度,以便教师及时调整训练方法和教育措施。如有的家长教育方法不妥,教育方法粗暴经常打骂孩子,形成攻击性行为。有的家长非常宠爱孩子一味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养成孩子的自私心理。教师及时能和家长沟通教育方法,调整家长心态。
四、教师及时观察孩子心理状况,调整教育措施。例如:我班在和普通班融合时,脑瘫孩子因不便走路,但流露出一种渴望玩的心情,这时老师就要及时满足,让普通班的孩子和他一起玩,让他学会交往技巧。还有一次,在做升旗时,某某孩子流露出羡慕的心情,老师及时观察到,也满足他的愿望。这样能平衡孩子的心态,提高幼儿康复训练的自觉性。
五、探索心理康复、肢体康复与智力康复之间的关系
由于学前脑瘫儿童受社会上一些偏见、歧视及他们自身特点的影响,大多数都形成了孤僻、胆小的性格,有的还伴有行动不便依赖家人,不愿与陌生人交往。进入幼儿园后,拒绝老师、同伴的倾向明显,哭闹不止,无法对他们进行康复训练和教育,更谈不上挖掘他们的潜能和开启他们的智慧之门。
(一)心理康复
心理康复是指通过师生日常的接触及各种教育训练活动,减少或消除脑瘫儿童的心理障碍,调整与人的关系,恢复和形成学前脑瘫儿童正常的心态和人格。所以,在康复训练中尽可能多地提供成功的体验,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用成功的体验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对他们因能力而造成的失误从不批评,对他们遇到的任何困难都给予极大的关怀和帮助,教师用比父母更多的爱逐渐打开他们封闭的心灵,使他们能接纳他人,愿意与他人交往和游戏,也愿意接受教师施与的康复训练措施。也为他们融入社会群体打下了基础。
(二)肢体康复
肢体康复则是通过各种训练手段对肢体残疾部位加强功能的锻炼,尽可能发挥其机体的潜能,提高和恢复残疾部位的功能,逐步达到生理上的自理自立。随着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和提高,逐渐减少他们对家人的依赖,培养其独立性和自信心,促进了健康心理的形成。
(三)智力康复
智力康复是通过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通过区角活动及个训让脑瘫孩子参加各类游戏、活动,刺激他们的各种感官的引发下,挖掘他们的潜在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的习惯、生活习惯,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
随着肢体康复渐渐好转,以及知识的积累和各种技能的掌握、教师和家人以及周围人鼓励和表扬,是脑瘫儿童得到了以前没有的微笑和鼓励,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自卑感渐渐消失,“我能行”的自信心逐渐地建立,逐渐建立起正常的心理和心态,激发他们要学习知识的欲望以及要去接触周围的人和事,参加集体活动,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用自己的努力和意志以及好学的精神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得到智力的康复。
所以智力的康复和肢体康复以及心理康复密切配合缺一不可,教师要把握好之间的关系。
六、开展融合活动让脑瘫孩子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由于肢体的残缺引起行动的不便,也有的家长怕被人看不起往往把自己的孩子封闭在家里,生活圈子很小,长期以往慢慢这些脑瘫孩子的心理就会形成孤僻、固执、发脾气,一不顺心就大吵大闹性格,所以幼儿园就要尽可能开展一些融合活动让脑瘫孩子我与正常孩子交往,让他们一起游戏,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慢慢打开他们封闭的心理,为他们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七、做好脑瘫孩子的安置工作
由于社会上还存在偏见,特别是一些智力轻度低下的孩子,经过训练孩子的能力有了提高,可以进入普通学校进行随班就读,老师有责任与各方面联系,做好合理安置。
脑瘫宝宝脚尖走路如何训练
1.根据生物力学和运动学的原理,以增加肌肉,关节的活动度和改善肌张力的运动疗法
(1)肌肉运动形式及相应运动锻炼
①被动运动:所谓被动运动是指全靠外力帮助来完成的运动。被动运动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肢体运动障碍,可松弛肌肉痉挛、牵伸挛缩肌腱和韧带,保持和增强关节活动,防止肌肉萎缩,防治关节粘连和挛缩,并可增强本体感觉,诱发肢体屈伸反射,为恢复脑瘫儿童的主动运动做好充分的准备。不管是脑瘫儿童家长还是临床医生在应用被动运动手法时必须要注意以下5点:
a.活动脑瘫儿童的肢体时应将其置于舒适、放松的体位。
b.活动的顺序要从近端的关节到远端的关节。
c.治疗师的手越接近关节越好,以一手控制将要活动的关节附近,另一手扶托住关节的远端。
d.操作动作时应缓慢、柔和、有节律,逐渐增大活动范围至最大限度。
e.因为脑瘫儿童的耐受力比较差,所以在施力时要以不引起疼痛为度,避免突然施加暴力和冲击力,以防进一步损伤脑瘫儿童的软组织。
②助力运动:助力运动也称为主动一辅助运动。也就是说凭借治疗者、脑瘫儿童健侧肢体、器械装置(如滑轮、回旋器等)、气垫气球、水浴等方法的铺助或消除重力的影响下,引导和帮助脑瘫儿童主动完成的运动。助力常常加于肌肉开始收缩和结束的时候,实际操作时要尽量以主动运动为主,助力运动为辅。
③主动运动:即在没有辅助情况下脑瘫儿童自己完成的运动。主动运动对尽快恢复脑瘫儿童的自主运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动运动能够增强肌力、改善局部和全身功能。对小儿可设法采用趣味性的游戏活动,以引导脑瘫儿童作自主运动。对年龄稍大一点的脑瘫脑瘫儿童,可以指导他做医疗体操。
④抗阻力运动:脑瘫儿童在做主动运动过程中,除克服自身重力外,无其他负荷时,称随意主动运动。如需要克服某些外加阻力时,称为抗阻力主动运动。抗阻力运动是在对抗外力的情况下所进行的主动运动,如利用沙袋负重训练等。这种方法可易化更多的肌梭,促进和恢复脑瘫儿童的肌力与耐力,增强其关节的稳定性。在进行抗阻力运动时要注意以下3点:
a.本方法仅适用于软瘫和手足徐动型脑瘫儿童,痉挛型脑瘫儿童不宜使用,否则会加重痉挛。
b.治疗师要将阻力施加在受累关节的远端。
c.在活动范围的起始或终末要施加最小的阻力;在运动过程的中1/3段施加最大的阻力。
⑤放松运动:是指在肌肉放松的情况下所进行的运动,可以分为主动放松运动和被动放松运动。放松运动常适用于痉挛性瘫痪,但在临床上脑瘫脑瘫儿童通常不容易按照医生的要求配合进行。
以上就是对儿童脑瘫的运动疗法的介绍,希望对患者的康复有一定的作用,有效的儿康复训练可以缓解可控制病情,但是不起到治疗的目的,还应结合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上治疗儿童脑瘫最有效的就是细胞渗透修复疗法,给患者带来了希望。细胞渗透修复疗法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多潜能细胞,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力,医学界成为“万用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形成任何类型的组织和器官,以实现机体内部结构和自我康复能力。
呵护脑瘫儿别过度
脑瘫儿童的康复是一个长期艰苦的学习过程,如果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能让孩子做到“知、行、意”的合一,他们就会更加有效地掌握必需的生活和学习技能,缩短康复周期。
知,就是知道和明白,让孩子知晓每一项康复训练的内容和要求。多数脑瘫孩子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相对于健全孩子要低,他们对康复游戏、课程或训练项目的内容和要求不一定能很快、很准确地理解。因此,制订康复训练项目一定要结合孩子的日常生活需要,在做康复训练之前,要给孩子做简单明确的解说和示范。
行,就是行动,包括孩子身体和心理等各方面的活动。因为脑瘫孩子最主要的问题是运动功能障碍,所以运动功能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很多人把孩子的运动功能改善作为康复训练最主要和最终的目标。行动不但是孩子肢体的运动,还包括孩子的语言、心理、感觉等各个方面的活动。日常生活中,脑瘫孩子“行”还需要注意“三个过度”的问题,即家长对孩子的过度帮助、过度保护,孩子对家长的过度依赖。某种意义上来说,“三个过度”是当前影响脑瘫孩子回归社会的最主要障碍。
意,即心愿和想法,就是脑瘫孩子的欲望和动机。多年来,我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孩子的运动功能上面,而忽略了孩子本人的“意”。现在看来,这个“意”才是孩子康复的原动力所在。如何让孩子产生“意”,是考验我们康复治疗师工作经验和水平的重要标志。试想,如果孩子没有要动起来的欲望和动机,我们为他做的一切都将徒劳无功。只有脑瘫孩子有了“意”,他们的“行”才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所以,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家长和治疗师应该思考如何才能诱发和调动孩子的“意”。比如,如何设计康复训练游戏和课程,孩子才会更有兴趣;如何布置周围环境,孩子才能进行更多的思考和探索;如何变换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模式,孩子才能够不厌其烦地主动参与等。
脑瘫能治愈吗 小儿脑瘫的治疗方法
脑瘫患儿可以通过坚持的康复训练来进行治疗,如进行运动功能训练促进粗大运动的发育。言语训练改善患儿的吞咽功能以及语言能力。手功能训练来改善患儿手部精细活动。
针对于小儿脑瘫的症状,可以采用一系列物理治疗仪器来改善。如脑循环治疗仪、神经功能电刺激抑、痉挛机等。
智力障碍伴随着大部分脑瘫儿童,针对与脑瘫儿童的智力训练,可以改善患儿的认知情况。但是由于先天条件,可能效果会比较慢,希望妈妈们给予更多的爱心。
中医认为脑瘫是一种先天不足的表现,可以通过头部针灸刺激神经发育,按摩手法改善异常姿势,促进患儿的整体发育。小针刀手法改善异常张力。
脑瘫患儿还可能伴有癫痫、视力障碍、听力障碍、智力障碍、心脏病等其它伴随疾病。首先要通过医疗措施来治疗相关疾病,改善患儿整体情况。
共济失调怎么康复
一、脑瘫康复训练应该按照医生的计划进行康复,每个脑瘫儿运动功能受损情况是不同的,这就需要父母带着孩子到专科医院求治,专业的医生会根据患儿发育障碍的具体情况拟定出康复训练计划,训练一段时间后还需要进行复诊,康复医生会分析患儿康复训练的情况,训练效果,存在的问题,完善康复训练计划。
二、小儿脑瘫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康复训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应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家长应根据孩子实际发育年龄,对照正常儿童发育表,一步一步地进行训练。选择训练动作时应由简到难逐步过渡,如果训练动作过难,孩子不能完成,会导致挫败感而失去信心、放弃训练。
三、小儿脑瘫康复训练多方面训练可同时进行,家长可同时进行多方面训练的综合康复,将康复训练内容融入孩子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恒。避免训练中的伤害,家长在帮助孩子进行训练时动作应轻柔缓慢,避免用力过猛,孩子在做训练动作时应小心保护,慎防跌倒摔伤。
四、治疗患儿与训练家长相结合:脑瘫患儿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仅靠治疗师每天1~2小时的训练不可能解决患儿今后的问题。为保证患者得到不断的治疗和出于经济上的考虑,必须让家长学会常用的治疗方法。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的六项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由于脑性瘫痪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日复一日,有耐心地训练。各种功能的恢复主要靠在医生和家长的帮助下由患儿自己锻炼。所以,各种动作必须先让患儿适应。如不会坐的患儿,让他自己坐。也可以把一个功能分解成几个动作让患儿联系,每天的训练时间要有计划且不要过长,以免患儿产生疲乏,厌倦,反感,不愿合作等不良情绪。训练要多样化,使患儿觉得有新鲜感,以提高他们训练的积极性。
2、不代替原则。脑性瘫痪儿童每一项动作不可能都能由自己来完成,家长必须帮助他们。但必须强调的是,帮助绝不是代替。如吃饭,有的患儿自己能慢慢吃,但姿势不正确,容易把衣服弄脏,家长只能帮助纠正其不正确的姿势,而不能喂他们吃。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帮助患儿用正确的姿势来拿勺吃饭,时间长了就会习惯,孩子能自己吃饭了。
3、不过分照顾原则。许多患儿家长总因可怜孩子而不自觉的过分照顾;实际上这既无必要,又不利于孩子的训练。久而久之,过多的关照势必养成孩子的懒惰和依赖心理。因此,训练时一定要让患儿配合每一个动作。患儿注意力不集中时,家长可以拿玩具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各个动作上,但切勿过分照顾;凡是患儿自己能完成的动作,尽量让他们自己完成。
4、不断重复原则。脑性瘫痪儿童每恢复一项功能,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每一个动作都需要反复地进行训练,才能最终巩固下来。同时,只有待某一动作定性后才能进行下一个动作的训练。训练时要遵循示范,等待,鼓励,再等待,再示范的原则。因患儿每完成一个动作都相当困难,并且会经常出现反复(如有的患儿能独立走几步了,过几天却又一步也走不了)。所以,患儿对每项功能,每个动作,必须反复练习,才能得到最终的恢复。
5、避免不正常用力原则。由于患儿长期处于某种异常的活动范围之内,从而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肢体异常。引起异常姿势的主要原因是不正常用力问题,不正常用力越严重,异常姿势也越严重。如果不正常用力得不到及时纠正,必然使患儿肌张力增高,导致功能障碍的加剧。因此避免不正常用力,是患儿康复训练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如患儿在平路上勉强能够行走时,就不要急于让他练习跨越障碍物,或上,下楼梯。
6、正面激励原则。由于许多患儿因各种原因而从没有进行过规范的关节活动和训练。因此,一旦接受大运动量、分解式的强化功能训练,便难以接受。多数患儿会出现哭闹和不配合现象而影响康复训练效果。所以不仅要根据患儿的体质、心态等,合理地、有计划地安排训练时间,避免患儿过于疲劳而产生厌倦,反感情绪。日常训练中要尽量想办法引导患儿的注意力,要充分了解患儿心理,注意利用语言、儿歌或物品来引起患儿训练兴趣;注重少批评多表扬,练得好还可以适度奖励,让孩子经常保持一种成就感。必须明白,过于溺爱或吓唬打骂都会使患儿造成心理压力,进而逃避、拒绝配合训练,而最终影响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