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感冒会让心脏骤停
这样感冒会让心脏骤停
“这个孩子在当地医院,4次心脏停跳后竟然能活着,已经是奇迹了。”杨毅教授说,这个孩子虽然上了ECMO,但每个医护人员的心都是拎着的。
郭凤梅副主任医师介绍,经过详细检查最终确诊丹丹是病毒性心肌炎导致心源性休克,最终导致呼吸、心脏、肝脏、肾脏及大脑多脏器功能衰竭。据悉,在丹丹住 院的前三天,心脏几乎处于“不工作”的状态,全部靠ECMO替代,“叶克膜”类似于一颗人工心脏,“叶克膜”装置将患者体内的绝大多数血液引出体外,经人 工膜肺氧合后再回输体内,从而代替患者自身心肺功能进行生命支持。直到第四天心脏才逐步有一些微微的跳动,这样的好消息让抢救团队稍微松了一口气。持续 ECMO治疗,入院第五天后先撤离气管插管。入院第七天正当除夕之夜,才撤离ECMO治疗,这也意味着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和医生也能正常交流。这让医护人 员及家人悬着很久的心才算落了地。
一个小小的感冒差点引发命案,真的有一些不可思议。专家说,冬春时节流感多发,稍不注意及时救治,就会加重 病情,严重的还会诱发病毒性心肌炎、重症肺炎等。杨毅教授介绍,尽管大部分感冒不会引发病毒感染,但还是会有部分病毒会转变成肺炎、心肌炎等疾病。感冒期 间,患者应多加休息,如有关节酸痛,胸闷气喘或咳血性痰等症状的患者,应引起重视,及时前往医院就诊,一旦出现重症肺炎、重症心肌炎等症状,一定要尽早请 三甲医院专家会诊并尽早救治。
什么叫心脏骤停
1)开放气道一旦确诊心脏骤停立即就地进行心肺复苏同时呼救将患者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松解衣领、裤带使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内异物如假牙、粘液和呕吐物等一手置于患者额部另手抬举下颌使其头部后仰颈部伸直避免舌下坠阻塞气道(2)人工呼吸迅速确定呼吸是否停止如无自主呼吸即行口对口人工呼吸用手捏住患者鼻孔深吸气后贴紧患者口唇外缘用力吹气先吹气2次每次1000~1250ml在人工呼吸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胸廓运动参照其胸廓起伏情况控制吹气量避免发生胃胀气而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如患者出现胃胀气应将其侧转并压迫上腹部排出胃气后继续进行心肺复苏(3)胸外按压检查颈动脉搏动如动脉搏动消失立即胸外按压操作者两手掌重叠交叉置于患者胸骨中下段双肘关节伸直利用身体重力有节奏地垂直向下按压将胸骨下段压下4~5cm为宜按压后放松使胸廓复原按压频率约80次/分左右同时观察有无颈动脉搏动按压部位不宜过高或过低切忌按压胸骨下剑突处按压节律均匀切忌用力猛击造成胸骨或肋骨骨折和血、气胸等并发症胸外按压连续进行直至心跳恢复如需描记心电图、心内注射或更换操作者间断时间不宜超过15秒
心脏骤停的定义
心脏骤停的定义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这种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医学上又称猝死。引起心跳骤停最常见的是心室纤维颤动。若呼唤病人无回应,压迫眶上、眶下无反应,即可确定病人已处于昏迷状态。再注意观察病人胸腹部有无起伏呼吸运动。如触颈动脉和股动脉无搏动,心前区听不到心跳,可判定病人已有心跳骤停。
临床表现
心脏骤停或心源性猝死的临床过程可分为4个时期:前驱期、发病期、心脏停搏期和死亡期。
1.前驱期
许多病人在发生心脏骤停前有数天或数周,甚至数月的前驱症状,如心绞痛、气急或心悸的加重,易于疲劳及其他非特异性的主诉。这些前驱症状并非心源性猝死所特有,而常见于任何心脏病发作之前。有资料显示50%的心源性猝死者在猝死前一月内曾求诊过,但其主诉常不一定与心脏有关。在医院外发生心脏骤停的存活者中,28%在心脏骤停前有心绞痛或气急的加重。但前驱症状仅提示有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而不能识别那些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亚群。
2.发病期
亦即导致心脏骤停前的急性心血管改变时期,通常不超过1小时。典型表现包括:长时间的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的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突然心悸,持续心动过速,头晕目眩等。若心脏骤停瞬间发生,事前无预兆警告,则95%为心源性,并有冠状动脉病变。从心脏猝死者所获得的连续心电图记录中可见在猝死前数小时或数分钟内常有心电活动的改变,其中以心率增快和室性早搏的恶化升级为最常见。猝死于心室颤动者,常先有一阵持续的或非持续的室性心动过速。这些以心律失常发病的患者,在发病前大多清醒并在日常活动中,发病期(自发病到心脏骤停)短。心电图异常大多为心室颤动。另有部分病人以循环衰竭发病,在心脏骤停前已处于不活动状态,甚至已昏迷,其发病期长。在临终心血管改变前常已有非心脏性疾病。心电图异常以心室停搏较心室颤动多见。
心脏病心脏骤停怎么办
1)心音消失、大动脉搏动扪不到
2)神志突然丧失、抽搐
3)呼吸减慢呈叹息样直至停止
4)瞳孔散大、固定
生物学死亡:从心脏骤停至发生生物学死亡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原来病变性质,以及心脏骤停至复苏开始的时间
心脏骤停症状体征的先后顺序:
①原发病的表现或意外事件的发生;②心脏停跳;③循环中止;④意识丧失;⑤全身抽搐;⑥呼吸停止;⑦瞳孔散大;⑧呕吐、大小便失禁
心脏骤停的诊断:突发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心搏呼吸骤停的判断,是看反应、看呼吸,而不要像过去那样花太多的时间去摸脉、听心音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
以上就是专家对于心脏骤停这种疾病的相关内容阐述,我们都知道心脏骤停是一种很可怕的疾病,为此我们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一定要给出高质量的治疗和护理,此外还应该给与患者精神支持,让患者对生命充满渴望,家属也应该了解患者的病情,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这样我们受到的打击才不至于太大。
心脏骤停的诊断标准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这种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医学上又称猝死。引起心跳骤停最常见的是心室纤维颤动。若呼唤病人无回应,压迫眶上、眶下无反应,即可确定病人已处于昏迷状态。再注意观察病人胸腹部有无起伏呼吸运动。如触颈动脉和股动脉无搏动,心前区听不到心跳,可判定病人已有心跳骤停。
心脏骤停的诊断:
1.神志丧失。
2.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
3.叹息样呼吸,如不能紧急恢复血液循环,很快就停止呼吸。
4.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减弱以至消失。
心脏骤停复苏成功的患者,及时地评估左心室的功能非常重要。和左心室功能正常的患者相比,左心室功能减退的患者心脏骤停复发的可能性较大,对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反应较差,死亡率较高。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原发性心室颤动,为非血流动力学异常引起者,经及时除颤易获复律成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室停顿所致的心脏骤停,预后良好。相反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合并房室或室内阻滞引起的心脏骤停,预后往往不良。
继发于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及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心脏骤停,即时死亡率达59%~89%,心脏复苏往往不易成功。即使复苏成功,亦难以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猝死护理都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执行心血管系统一般护理常规。
二、根据心脏骤停的最主要特征---意志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立即判断和证实心脏骤停。
三、心脏骤停以室性颤动最为多见,在无证据否时,可立即拳击复律。如心脏骤停是由于室性心动过速引起的,且病人最初被发现时任清醒,应嘱病人用力咳嗽,因咳嗽可终止室性心动过速。
四、如上述措施无效,立即行胸外心脏挤压及人工呼吸。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正压呼吸。
五、向病人及家属做好解释各工作机宣传预防措施。为预防潜在致死性心律失常的再发,需长期治疗,包括内科治疗和外植人体内抗心动过速和抗心室颤动装置等。
心脏性猝死早期症状
临床表现
1.心脏性猝死发生的特点
(1)猝死与性别: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男性多见,男女之比为4:1。
(2)猝死与年龄:高峰为45~75岁及<6个月的婴儿。
(3)猝死发生的地点:60%~70%在院外,最多见于家中(50%~70%)。
(4)猝死与季节:1月份、5月份、11月份是发生心脏猝死的最高季节;又以星期五、星期六发生率最高。
(5)猝死与时间:以上午时至下午3时,午夜12时至清晨4时两个时间段发生率最高。
(6)猝死与诱因:50%有明显诱因,且以劳累、情结激动等多见。
2.心脏性猝见的发展过程
①前驱期:表现为心悸、呼吸困难、胸痛等,随后症状突变,可有心电异常、心肌收缩力下降、低血压、晕厥;②心脏骤停发生,有效循环丧失,意识丧失;③生物学死亡:复苏无效,电机械分离,收缩障碍,中枢神经功能丧失。猝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有的患者可无前驱症状,心脏病发作即可引起心脏骤停。
3.临床特征
(1)临床表现:患者开始表现为晕厥、意识丧失,随后呼吸停止,瞳孔散大、固定、对光反射消失。临床死亡多在5 min内。按心脏骤停的发生时间,其临床表现依次为:①心脏骤停3秒:感到头晕;②心脏骤停4秒:出现黑矇;③心脏骤停5~10秒:产生晕厥;④心脏骤停15~20秒:产生Adams—Stokes综合征;⑤心脏骤停20~30秒:出现叹息样呼吸,乃至呼吸停止;⑥心脏骤停30秒:陷于昏迷状态;⑦心脏骤停35~45秒:瞳孔散大;⑧心脏骤停l min;二便失禁;⑧心脏骤停1~2 min:瞳孔散大固定;⑩心脏骤停10 min:脑细胞基本死亡,标志着死亡已不可逆。
(2)体征:
1)突然意识丧失,可伴有抽搐发作。
2)大动脉(股动脉、颈动脉)搏动消失。
3)心音消失。
跑步预防猝死的小妙招
男子跑步时心脏骤停
你知道吗?最近一名跑者差点跑到“阎王殿”了,还在急救的及时把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这是发生在浙江的一个体育中心。据了解,一名男子在跑步的时候忽然间倒地了,心脏开始停止了跳动。这个时候正好有医务人员在旁边锻炼,而且足足有5名。这些医务人员见到男子倒地之后就对病情进行诊断,初步断定了男子心脏骤停。于是这5名医务人员开始轮流对晕倒的男子进行心肺复苏急救,经过9分钟的之后,终于将男子就回来了,男子恢复了心脏的跳动,随着被120送去医院进行检查。
事件中我们清楚了,如果没有医务人员的及时施救,那么男子可能就因为心脏骤停导致了猝死。所以说学好紧急急救术,关键时候能救人一命。
跑步引发的不适甚至是死亡的事件常常发生,尤其是在夏季的时候案例最多。那么你知道跑步怎么避免猝死事件的发生呢?
跑步预防猝死的小妙招
1.要知道自己心脏的情况
喜欢跑步的人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心脏健康,因此在跑步的时候,心脏的感受是最深的。突然间的大量运动可能会让心脏受不了,因此出现心脏摆工的情况。特别是跑长跑的时候,很多的马拉松跑者都是在终点前倒地,就是因为心脏已经超出极限,承受不住了。
2.跑前先适应适应
当我们要跑步的时候,我们应该让身体有一个适应的时间。因此跑前热身很有不要,据了解,不热身的跑者最容易导致抽筋,严重就发生了猝死。所以说不管你是不是一名健康的跑者,那么跑前就必须要热身。
3.多喝水
跑步是最容易消耗水分的,如果身体的水分流失比较严重,那么对于肾脏还有心脏等不少的器官都有不少的伤害。
4.身体不适立即停止
相信跑步的都经历过跑着跑着肚子痛、有些喘不过气的经历。当出现这些情况的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停下脚步休息,或者是停下来走一走。如果说在坚持的跑下去,那么可能出现意外。
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停止。绝大多数心脏形猝死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在西方国家,酒精引起的心脑血管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有较高的高发病率,而有80%的心脏猝死是由以上因素导致的,其中冠心病患者中约有75%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肌梗死病史。心脏骤停的病理生理学表现主要是心律失常,尤其是致死性快速性心律失常、严重缓慢性心率失常和心室停顿。非心律失常性心脏性猝死所占比例比较少,常由心脏破裂、心脏流入和流出道的急性阻塞、急性心脏压塞等原因导致。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这种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医学上又称猝死。引起心跳骤停最常见的是心室纤维颤动。若呼唤病人无回应,压迫眶上、眶下无反应,即可确定病人已处于昏迷状态。再注意观察病人胸腹部有无起伏呼吸运动。如触颈动脉和股动脉无搏动,心前区听不到心跳,可判定病人已有心跳骤停。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有哪些?(1)先兆症状:心脏骤停发生前可无任何先兆症状,仅部分病人在发病当日有心绞痛、胸闷和极度疲乏感等。(2)意识丧失及大动脉搏动消失:是心脏骤停最可靠最迅速的判断依据。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抽搐,呼吸断续或停止,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其中意识丧失和大动脉搏动消失是最可靠也是可以最迅速作出心脏骤停判断的临床表现,临床上只要发现病人有此表现,就可以作出心脏骤停的诊断并立即开始抢救。(3)心电图表现:包括心脏停搏、心室颤动及电机械分离。心脏停搏心电图表现为一条直线,心室颤动、电机械分离虽然在心电图上有电活动,但此时的心脏排血量为零,相当于心脏停搏。
引起心脏骤停的原因有很多,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有哪些?除了上文介绍的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可能是引起心脏骤停的原因外,过度喝酒、超负荷工作、严重睡眠不足等也都会引起心脏骤停。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要注意健康饮食,戒烟戒酒,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疾病发生。
心脏骤停如何预防
脏骤停复苏成功的患者,及时地评估左心室的功能非常重要。和左心室功能正常的患者相比,左心室功能减退的患者心脏骤停复发的可能性较大,对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反应较差,死亡率较高。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原发性心室颤动,为非血流动力学异常引起者,经及时除颤易获复律成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室停顿所致的心脏骤停,预后良好。相反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合并房室或室内阻滞引起的心脏骤停,预后往往不良。
继发于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及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心脏骤停,即时死亡率高达59%~89%,心脏复苏往往不易成功。即使复苏成功,亦难以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心脏骤停的表现
心脏骤停或心源性猝死的临床过程可分为4个时期:前驱期、发病期、心脏停搏期和死亡期。
1.前驱期
许多病人在发生心脏骤停前有数天或数周,甚至数月的前驱症状,如心绞痛、气急或心悸的加重,易于疲劳及其他非特异性的主诉。这些前驱症状并非心源性猝死所特有,而常见于任何心脏病发作之前。有资料显示50%的心源性猝死者在猝死前一月内曾求诊过,但其主诉常不一定与心脏有关。在医院外发生心脏骤停的存活者中,28%在心脏骤停前有心绞痛或气急的加重。但前驱症状仅提示有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而不能识别那些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亚群。
2.发病期
亦即导致心脏骤停前的急性心血管改变时期,通常不超过1小时。典型表现包括:长时间的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的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突然心悸,持续心动过速,头晕目眩等。若心脏骤停瞬间发生,事前无预兆警告,则95%为心源性,并有冠状动脉病变。从心脏猝死者所获得的连续心电图记录中可见在猝死前数小时或数分钟内常有心电活动的改变,其中以心率增快和室性早搏的恶化升级为最常见。猝死于心室颤动者,常先有一阵持续的或非持续的室性心动过速。这些以心律失常发病的患者,在发病前大多清醒并在日常活动中,发病期(自发病到心脏骤停)短。心电图异常大多为心室颤动。另有部分病人以循环衰竭发病,在心脏骤停前已处于不活动状态,甚至已昏迷,其发病期长。在临终心血管改变前常已有非心脏性疾病。心电图异常以心室停搏较心室颤动多见。
3.心脏骤停期
意识完全丧失为该期的特征。如不立即抢救,一般在数分钟内进入死亡期。罕有自发逆转者。
心脏骤停是临床死亡的标志,其症状和体征如下:①心音消失;②脉搏触不到、血压测不出;③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暂抽搐,抽搐常为全身性,多发生于心脏停搏后10秒内,有时伴眼球偏斜;④呼吸断续,呈叹息样,以后即停止。多发生在心脏停搏后20~30秒内;⑤昏迷,多发生于心脏停搏30秒后;⑥瞳孔散大,多在心脏停搏后30~60秒出现。但此期尚未到生物学死亡。如予及时恰当的抢救,有复苏的可能。
其复苏成功率取决于:①复苏开始的迟早;②心脏骤停发生的场所;③心电活动失常的类型(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心电机械分离、心室停顿);④心脏骤停前病人的临床情况。如心脏骤停发生在可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的场所,则复苏成功率较高。
在医院或加强监护病房可立即进行抢救的条件下,复苏的成功率主要取决于病人在心脏骤停前的临床情况:若为急性心脏情况或暂时性代谢紊乱,则预后较佳;若为慢性心脏病晚期或严重的非心脏情况(如肾功能衰竭、肺炎、败血症、糖尿病或癌症),则复苏的成功率并不比院外发生的心脏骤停的复苏成功率高。后者的成功率主要取决于心脏骤停时心电活动的类型,其中以室性心动过速的预后最好(成功率达67%),心室颤动其次(25%),心室停顿和电机械分离的预后很差。高龄也是影响复苏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4.生物学死亡期
心脏骤停向生物学死亡的演进,主要取决于心脏骤停心电活动的类型和心脏复苏的及时性。心室颤动或心室停搏,如在4~6分钟内未予心肺复苏,则预后很差。如在8分钟内未予心肺复苏,除非在低温等特殊情况下,否则几无存活。从统计资料来看,目击者立即施行心肺复苏术和尽早除颤,是避免生物学死亡的关键。心脏复苏后住院期死亡的最常见原因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缺氧性脑损伤和继发于长期使用呼吸器的感染占死因的60%,低心排血量占死因的30%,而由于心律失常的复发致死者仅占10%。急性心肌梗死时并发的心脏骤停,其预后取决于为原发性抑或继发性:前者心脏骤停发生时血液动力学并无不稳定;而后者系继发于不稳定的血液动力学状态。因而,原发性心脏骤停如能立即予以复苏,成功率可达100%;而继发性心脏骤停的预后差,复苏成功率仅30%左右。
心脏骤停的原因 各种意外
1、大出血、心脏大血管突然破裂,可导致心脏骤停;
2、不按照常规撤升压药、脱离呼吸机、手术意外等均可引起室颤而停搏;
3、电击伤、雷击等物理因素也可导致心脏骤停。
心脏性猝死的前兆
心脏性猝死的临床过程可分为4个时期:
1.前驱期在心脏性猝死前的数天或数周,甚至数月可出现胸痛、气促、乏力、软弱、持续性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衰等症状,但有些患者亦可无前驱症状,瞬即发生心脏骤停。
2.终末事件期的表现由于猝死原因不同,终末事件期的临床表现也各异。典型的表现包括:严重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突发心悸或眩晕等。若心脏骤停瞬间发生,事先无预兆,则绝大部分是心源性。在猝死前数小时或数分钟内常有心电活动的改变,其中以心率加快及室性异位搏动增加最为常见。因室颤猝死的患者,常先有室性心动过速。另有少部分患者以循环衰竭发病。
3.心脏骤停期心脏骤停的症状和体征如下:①突然的意识丧失常或抽搐、可伴有惊厥。②大动脉(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脉搏扪不到,血压测不出。③听诊心音消失。④叹息样呼吸或呼吸停止伴发绀。⑤瞳孔散大。
4.生物学死亡期心脏骤停发生后,大部分患者将在4~6分钟内开始发生不可逆脑损害,随后经数分钟过渡到生物学死亡。心脏骤停发生后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和尽早除颤,是避免发生生物学死亡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