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检査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CT检査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CT(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检查的诊断价值较高,应用普遍。对颅内肿瘤、外伤性颅内血肿与脑损伤、脓肿、肉芽肿、脑梗死与脑出血、椎管内肿瘤、椎间盘脱出等病变的诊断较为可靠。
甲状腺激素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1.促甲状腺激素的临床意义
(1)鉴别甲低症
由下丘脑功能受损后出现的甲低症状。这可能由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使促甲状腺激素↓→造成T3、T4↓之故,这称为继发性下丘脑性甲低。而原发性甲低患者T3、T4过低而分泌是强反应的。继发性甲低病变部位下丘脑、垂体。原发性甲低病变部位甲状腺。
(2)甲亢症
甲亢患者的T3、T4过高,反溃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使血清TSH水平降至接近于零,应用超敏促甲状腺激素(S-TSH或h-TSH)来诊断甲亢(而常规TSHRIA为过时的试验)。
(3)甲肿
a.甲状腺肥大患者,由于缺碘使T3、T4分泌减少,因此TSH分泌增加,当肿大后或补碘后TSH水平可恢复正常。甲低、粘液性水肿、呆小症;b.TBG结合力下降;
(4)TSH反应性低下可见
a.甲亢;b.无甲亢的自主功能性甲状腺疾病;c.垂体或下丘脑损害造成的甲低症;d.PRL瘤;e.库兴氏综合症;f.肢端肥大症等。
2. T3、T4的临床意义
(1) T3在以下疾病情况下都有增高:
a.甲亢; b.T3型甲亢; c.T3毒血症; d.使用甲状腺制剂治疗过量;e.TBG结合力增高症;f.亚甲炎等;
T3在以下疾病情况下都有降低:a.非甲状腺病的低T3综合征;d.慢性甲状腺炎等。
(2)T4在以下疾病情况下(甲亢、T3毒血症)都有与T3相平行的变化。
3. FT3和FT4的临床意义
T4、T3被水解后进入血液,99.98%的T4和99.8%的T3以非共价键与血浆蛋白结合,其余为FT4 0.02%和FT3 0.2%。而FT3、FT4是实际进入靶细胞与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的激素物质。故甲状腺的机制状态与循环中FT3、FT4的水平密切相关。可以做为区别甲亢、甲低及甲功的亚临床状态。其正常植不受TBG各种情况增加和减少的影响,是反应甲状腺功能的灵敏指标,1989年Hamburger推荐以高灵敏度的TSH、FT3和FT4为甲状腺功能测定的首选方法已被临床界广泛采纳。
综上所述是甲状腺激素的临床意义,希望可以帮助大家了解甲状腺激素对于人体生理代谢的作用,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血液酸碱度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1.血液酸碱度值增高:提示失代偿性碱中毒。
(1)呼吸性碱中毒:由于换气过多所致,如呼吸中枢兴奋性增高的中枢神经疾病等。
(2)代谢性碱中毒:常因服碱过多或丢酸过多所致,如长期大量呕吐。
2.血液酸碱度值降低:提示失代偿性酸中毒。
(1)呼吸性酸中毒:主要由于肺排出二氧化碳功能障碍,如呼吸肌麻痹、肺部疾病如肺水肿、阻塞性肺病、哮喘持续状态等。
(2)代谢性酸中毒: ① 体内产酸过多,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饥饿性酸中毒;②肾脏排泄障碍,如尿毒症;③丢失碱过多,如慢性腹泻;④酸性药物服用过多。
3.血液酸碱度正常,可有三种情况:无酸碱失衡、代偿性酸碱失衡或复合性酸碱失衡。要区别是呼吸性、代谢性,还是两者的复合作用,须结合其他有关的指标进行综合判断。
所以在上文的介绍中,相信很多人对于血液酸碱度有了一定的认识了,那么,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并不是一个血液酸碱度就可以看得出了一个患者是患有了怎样的疾病的,还是需要结合了各方面的因素之后才可以来决定的,对于有需要的患者来说的话,如果是可以多加的去了解在医学中的一种具有一定的相关的信息之类的话,这样对于实现了血液酸碱度的平衡的问题是有很大的作用的。
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1、糖化血红蛋白(GHb)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缓慢、持续且不可逆地进行非酶促蛋白糖化反应的产物。形成两周后不易分开。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较高时,人体所形成的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也会相对较高。正常生理条件下,非酶促糖化反应产物的生成量与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由于蛋白质浓度保持稳定相对稳定,糖化水平主要决定于葡萄糖浓度,也与蛋白质与葡萄糖接触的时间长短有关。
2、人体内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120天,在红细胞死亡前,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也会保持相对不变。因此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反映的是在检测前120天内的平均血糖水平,而与抽血时间,病人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无关,是判定糖尿病长期控制的良好指标。正常值: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结果以百分率表示,指的是和葡萄糖结合的血红蛋白占全部血红蛋白的比例。HbA1C是评价血糖控制好坏的重要标准。
糖化血红蛋白可以检查什么
1、在现在的体检套餐中,除了检查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也是检查糖尿病的主要项目,尤其是对糖尿病患者,可以起到监测血糖控制水平的作用。因此对于中老年人群查糖化血红蛋白很有用,特别是糖尿病患者。
2、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可以了解糖尿病患者血糖总体控制情况,也可用于指导对血糖的调整,有助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认识。另外还可以区别应激性血糖增高和妊娠糖尿病(GDM)。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值范围,4%~6%:血糖控制正常。6%~7%:血糖控制比较理想。7%~8%:血糖控制一般。
高烧临床意义
【热型及临床意义】发热患者在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记录在体温单上,将各体温数值点连接起来成体温曲线,该曲线的不同形态(形状)称为热型(fever-type)。不同的病因所致发热的热型也常不同。临床上常见的热型有以下几种。
1.稽留热(contimledfever)是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h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2.弛张热(remittentfever)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h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3.间歇热(intermittentfever)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4.波状热(undulant fever)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氏杆菌病。
5.回归热(recurrentfever’)体温急剧上升至39°C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可见于回归热、霍奇金(Hodgkin)病等。
6.不规则热(irregularfever)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等。
不同的发热性疾病各具有相应的热型,根据热型的不同有助于发热病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但必须注意:
①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时控制了感染,或因解热药或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可使某些疾病的特征性热型变得不典型或呈不规则热型;
②热型也与个体反应的强弱有关,如老年人休克型肺炎时可仅有低热或无发热,而不具备肺炎的典型热型。
颅内压升高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颅内压升高提示颅内存在如颅内占位性病变、脑水肿、炎症时脑脊液增多或流通受阻、颅腔容积太小(如尖头畸形)等,是发生脑疝的前奏,颅内压增高的“三主征”即头痛、呕吐、视神经盘水肿,以及有意识障碍、生命体征变化等临床表现。
乙肝小三阳是什么病 小三阳的检查意义
小三阳的临床意义是代表体内病毒数量少,基本不复制,传染性小。但需要注意的是,因小三阳患者体内有乙肝病毒存在,依然具有传染性,因此小三阳身边的人必须做好预防工作。另外,小三阳并不代表病情轻,有的小三阳患者病情比大三阳还严重,最近的研究表明小三阳更容易恶化。
乙肝五项检查结果分析 乙肝五项临床意义
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不具有传染性,但它常常伴随乙肝病毒出现,是被乙肝病毒感染的标志。
临床意义:是检查者已被病毒感染的标志,并不反映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强弱。
又简称为表面抗体,是乙肝病毒入侵人体后,刺激人体产生免疫反应,从而产生表面抗体。它可以与人体其他免疫细胞一起清除病毒,保护人体不再受乙肝病毒感染。
临床意义:是中和性抗体的标志,也是检查者是否康复或有抵抗力的标志。
一般通称为E抗原,是核心抗原的压成分,或是核心抗原裂解后的产物。e抗原是可溶性蛋白。当核心抗原裂解时,可溶性蛋白部分(及E抗原)就溶于血清中,存在于血液循环中,若取血化验就可查出来。
临床意义:为病毒复制标志,持续阳性3个月以上则有慢性化倾向。
是异性肝炎e抗体,简称(抗-Hbe),s是由E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出来的特异性抗体,这种特异性e抗体能够和抗原结合。
临床意义:为病毒复制停止标志,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较弱,当抗-Hbe和抗-HBs不同,e抗体不是保护性抗体,不代表患者有了免疫力。
核心抗原虽然在血清中查不出来,但是它具有抗原性,能刺激身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出特性抗体,即核心抗体,即核心抗体,故检测抗-HBc可以了解人体是否有过核心抗原的刺激,也就是说是否有过乙肝病毒的感染。
临床意义:曾感染或感染期出现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