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肌酸激酶注意事项
血清肌酸激酶注意事项
(1)肌酸显色法:
①肌酐、精氨酸、胍乙酸等也可与α-萘酚及双乙酰产生颜色反应。故肾功能衰竭患者应用自身血清做空白对照,以消除肌酐的影响。
②α-萘酚为白色或略带黄色之结晶,颜色过深,应在乙醇中重结晶后再用。
③Mg2+为激活剂,半胱氨酸提供巯基,氢氧化钡和硫酸锌沉淀蛋白并中和反应。
④血清CK活性>200U/L时,应用已知CK活性正常的血清稀释后重测,其结果乘以稀释倍数。
(2)酶偶联法:
①最好使用血清作标本,也可用肝素抗凝血浆,因CK活性不稳定,室温仅能稳定4h,4℃仅稳定8~12h,故标本采集后应尽快分离血清,及时测定。不能及时测定,应避光、低温保存。温度升高引起的酶失活为不可逆的。
②红细胞内不含CK,轻度溶血无影响,但中、重度溶血可因红细胞内释放出的AK、ATP及G6P,使CK值假性升高。
③Mg2+、Ca2+、Mn2+对该酶有激活作用,Cl-、SO42-、PO43-、枸橼酸、氟化物可抑制其活性。
肌营养不良的各项检查
一) 血清酶测定:
1、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cpk增高是诊断本病重要而敏感的指标,可在出生后或出现临床症状之前已有增高,当病程迁延时活力逐渐下降。亦可用于检查基因携带者,阳性率为60-80%。
血清中肌酸磷酸激酶cpk含量增高,在活动性肌病中,尤其是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病人中,可显著升高达1000至数千单位。
2、血清肌红蛋白(mb):在本病早期及基因携带者中也多显著增高。
3、血清丙酮酸酶(pk):也很敏感, 20岁以下正常男女血清pk值为119.00,20岁以上男性为84.30,女性为77.50,以上三项血清酶中crk,pk的阳性率高于mb,三项综合检出率为70%左右。
4、其它酶:如醛缩酶(ald),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等,也可增高,但均非肌病的特异改变,亦不敏感。
(二)尿检查:尿肌酸排出增多,肌酐减少。
(三)肌电图:具有肌原性损害肌电图特征。
(四)肌活检:可见肌纤维不同程度增大、变性坏死以及结缔组织增生和脂肪浸润。
可见如前述的病理改变,若有条件可应用x-ct或mri核磁共振检查技术,能发现肌肉变性的程度和范围,可为临床提供肌肉活检的优选部位。
(五)心电图: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常伴心肌损害等而有相应异常表现。
(六)ct和mri检查: ct检查可发现病变肌肉呈密度减低影。mri检查可见受累肌肉不同程度的“蚕蚀现象”。
磷酸肌酸激酶是什么
磷酸肌酸激酶是什么呢?这个东西在身体里面能够起到什么作用呢?许多人都对这个有比较大的疑问,因为我们基本上在生活中是接触不到这个叫做磷酸肌酸激酶的东西的,更不可能知道它是什么东西,有什么作用,下面就针对磷酸肌酸激酶这种东西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吧。
肌酸磷酸激酶(CPK),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在脑组织中也存在,是参与体内的能量代谢的一种酶。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诊断心肌梗塞。心肌梗塞患者发病后2-4小时,血液中此酶活动即开始升高。比血清中谷草转酸酶和乳酸脱氢酶的活力变化都出现得早。
肌酸磷酸激酶及其同功酶的升高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一个重要诊断指标。肌酸磷酸肌酶是一种酶,并证实主要存在骨骼肌、心肌和脑组织中,而胃肠道、子宫、肾和膀胱只有微量的浓度。血清中的肌酸磷酸激酶升高,说明组织中有细胞坏死,这些酶有两个组成部分,肌肉部分和脑部分。血浆中证实有3种同功酶,BB-CPK、MM-CPK和MB-CPK。MB-CPK主要存在心肌组织中,可用免疫学或电泳测定的方法测得结果。
建议酸磷酸激酶(CPK)过高,说明的心血管不好,需要注意身体了。
从以上的介绍来看,磷酸肌酸激酶这种东西是存在于我们身体里面的一种类似激素的物质,而且是基本上没有什么明显作用的,只有当人体出现了一些炎症的时候才会让这种疾病在磷酸肌酸激酶上有一定的反应。所以,大家要对这个东西了解一下。
心肌梗死应该做哪些检查
(一)白细胞计数发病1周内白细胞可增至10,000~20,000/mm3,中性粒细胞多在75%~90%,嗜酸粒细胞减少或消失。
(二)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可维持1~3周。
(三)血清酶测定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或CPK)发病6小时内出现,24小时达高峰,48~72小时后消失,阳性率达92.7%。谷草转氨酶(AST或GOT)发病后6~12小时升高,24~48小时达高峰,3~6天后降至正常。乳酸脱氢酶(LDH)发病后8~12小时升高,2~3天达高峰,1~2周才恢复正常。近年来还用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γ-谷酰基磷酸转肽酶(γ-GTP)、丙酮酸激酶(PK)等。肌酸磷酸激酶有3种同工酶,其中CK-MB来自心肌,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极高,分别达到100%和99%,它升高的幅度和持续的时间常用于判定梗塞的范围和严重性。乳酸脱氢酶有5种同工酶,其中LDH1来源于心肌,在急性心肌梗塞后数小时总乳酸脱氢酶尚未出现前就已出现,可持续10天,其阳性率超过95%。
(四)肌红蛋白测定尿肌红蛋白排泄和血清肌红蛋白含量测定,也有助于诊断急性心肌梗塞。尿肌红蛋白在梗塞后5~40小时开始排泄,持续平均可达83小时。血清肌红蛋白的升高出现时间较CK出现时间略早,在4小时左右,高峰消失较CK快,多数24小时即恢复正常。
(五)其他血清肌凝蛋白轻链或重链,血清游离脂肪酸,在急性心肌梗塞后均增高。血清游离脂肪酸显著增高者易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此外,急性心肌梗塞时,由于应激反应,血糖可升高,糖耐量可暂降低,约2~3周后恢复正常。
[心电图和心向量图检查]
心电图有进行性和特征性改变,对诊断和估计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病情演变,都有很大帮助。心电图波形变化包括三种类型:
1.坏死区的波形向坏死心肌的导联,出现深而宽的Q波。
2.损伤区的波形面向坏死区周围的导联,显示抬高的ST段。
肌酸激酶高是怎么回事
肌酸激酶(Creatinekinase,CK)又称为肌酸磷酸激酶(Creati nephosphokinase,CPK)。
正常情况下,绝大多数肌酸激酶位于肌细 胞内,血液中肌酸激酶升高一般提示已有肌肉损害或正发生肌肉损害。
慢性肌酸激酶升高称为高肌酸激酶血症,偶尔也见于正常人。
19 80年Rowland将无神经肌肉病临床和组织病理学证据的情况称之为特 发性高肌酸激酶血症。 对于有神经肌肉病临床症状的高肌酸激酶血症者,一般情况下, 就诊后行各种相关检查有可能明确诊断。 符合以下条件者属无症状性高肌酸激酶血症。
1.偶然发现血清肌 酸激酶升高;
2.至少3个月持续性高肌酸激酶血症;
3.无症状或仅在 就诊时发现轻微和非特异性症状(偶然出现轻度肌肉痛);
4.无神经 肌肉病家族史;
5.缺乏与高肌酸激酶血症相关的神经肌肉病临床表现;
6.无心脏疾病(CK-MB及心电图正常);
7.无其他高肌酸激酶血症的 原因(恶性肿瘤、酗酒及滥用药物、全身代谢性疾病、感染、恶性高 热、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疾病、血液病、妊娠、药物等)。
对于确定为无症状性高肌酸激酶血症者,一般应进行以下检查明 确原因。
1.神经系统检查,特别是肌力检查。
2.家庭成员进行肌酸激 酶测定。
3.血乳酸试验:包括基础状态、前臂缺血后以及运动后。
4. 针电极肌电图检查。
5.肌肉活检,标本进行常规组织学、多种组织化 学染色、某些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及电子显微镜等检查。
如果经过以上所述系统的检查仍为阴性结果,则可以考虑为特发 性高肌酸激酶血症(idiopathichyperCKemias)。
良性先天性肌营养不良症的检查
1、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cpk增高是诊断本病重要而敏感的指标,可在出生后或出现临床症状之前已有增高,当病程迁延时活力逐渐下降。亦可用于检查基因携带者,阳性率为60-80%。
2、血清肌红蛋白(mb):在本病早期及基因携带者中也多显著增高。
3、血清丙酮酸酶(pk):也很敏感, 20岁以下正常男女血清pk值为119.00,20岁以上男性为84.30,女性为77.50,以上三项血清酶中crk,pk的阳性率高于mb,三项综合检出率为70%左右。
4、其它酶:如醛缩酶(adl),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等,也可增高,但均非肌病的特异改变,亦不敏感。
肌酸激酶同工酶高是什么原因
肌酸激酶有四种同功酶形式:肌肉型(MM)、脑型(BB)、杂化型(MB)和线粒体型(MiMi)。MM型主要存在于各种肌肉细胞中,BB型主要存在于脑细胞中,MB型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MiMi型主要存在于心肌和骨骼肌线粒体中。肌肉型肌酸激酶分子是由两个相同的亚基组成的二聚体。
肌酸激酶的同功酶在临床诊断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8-10],在各种病变包括肌肉萎缩和心肌梗塞发生时,人的血清中肌酸激酶水平迅速提高,目前认为在心肌梗塞的诊断中测定肌酸激酶的活性比做心电图更为可靠。心肌梗死时,肌酸激酶在起病6小时内升高,24小时达高峰,3-4日内恢复正常。
其中肌酸激酶的同工酶CK-MB诊断的特异性最高。肌酸激酶因其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和临床应用价值已引起人们广泛的重视和深入的研究。
心肌梗塞的诊断检查方法
(一)白细胞计数:发病1周内白细胞可增至10,000~20,000/mm3,中性粒细胞多在75%~90%,嗜酸粒细胞减少或消失。
(二)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可维持1~3周。
(三)血清酶测定: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或cpk)发病6小时内出现,24小时达高峰,48~72小时后消失,阳性率达92.7%。谷草转氨酶(ast或got)发病后6~12小时升高,24~48小时达高峰,3~6天后降至正常。乳酸脱氢酶(ldh)发病后8~12小时升高,2~3天达高峰,1~2周才恢复正常。近年来还用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γ-谷酰基磷酸转肽酶(γ-gtp)、丙酮酸激酶(pk)等。肌酸磷酸激酶有3种同工酶,其中ck-mb来自心肌,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极高,分别达到100%和99%,它升高的幅度和持续的时间常用于判定梗塞的范围和严重性。乳酸脱氢酶有5种同工酶,其中ldh1来源于心肌,在急性心肌梗塞后数小时总乳酸脱氢酶尚未出现前就已出现,可持续10天,其阳性率超过95%。
(四)肌红蛋白测定:尿肌红蛋白排泄和血清肌红蛋白含量测定,也有助于诊断急性心肌梗塞。尿肌红蛋白在梗塞后5~40小时开始排泄,持续平均可达83小时。血清肌红蛋白的升高出现时间较ck出现时间略早,在4小时左右,高峰消失较ck快,多数24小时即恢复正常。
(五)其他:血清肌凝蛋白轻链或重链,血清游离脂肪酸,在急性心肌梗塞后均增高。血清游离脂肪酸显著增高者易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此外,急性心肌梗塞时,由于应激反应,血糖可升高,糖耐量可暂降低,约2~3周后恢复正常。
血清肌酸激酶偏高怎么办
肌酸激酶(CK),旧称肌酸磷酸激酶(CPK),主要存在于骨骼肌、脑和心肌组织中。CK的检测是心肌和骨骼肌疾病诊断中最特异和最造纸厂的指标。其检测结果以单位/升(U/L)来表示。 血清肌酸激酶的正常参考值: 男性 25-200U/L 女性 25-170U/L 血清肌酸激酶检测异常有什么临床意义?
1、主要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尤其对心肌缺血和心内舁下心肌梗死的诊断比其他酶灵敏度高。急性发病时2-4小时开始上升,12-48小时达高峰,2-4日可恢复正常。且增高程度与心肌受损程度基本一致。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使梗死的血管恢复血流后,CK达高峰时间提前,故动态检测CK变化有助于病情观察和预后估计。
2、各种肌肉疾病,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发作期、病毒性心肌炎、多发性肌炎、严重肌肉损伤(如挤压综合征)或手术后血清CK的水平增高。
3、脑血管疾病、急性脑外伤、酒精中毒、全身性惊厥、癫痫发作时血清CK的水平增高;甲状腺功能减退出现黏液性水肿和脑梗死时CK水平亦可增高。
4、手术后、心导管、冠状动脉造影、运动试验、反复肌注、剧烈运动,肌酸激酶可一过性增高。
验血前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所谓的验血,其实就是血常规检查。通过这种检查能够诊断出多种疾病,并且还能判断出是否怀孕。在进行血常规检查的时候,可以针对肝脏功能做检查,并且很多肝炎患者都是经过血常规检查被发现的。验血还可以检查出血糖,所以对于糖尿病有一定的的参考价值。下面来介绍验血前的一些注意问题。
不宜多运动,运动会引起血液化学成分的改变,即便轻度运动也可能引起血糖值升高,而剧烈运动则可明显影响体内代谢和细胞内酶的释放。例如,血清肌酸激酶和转氨 酶分别是诊断心肌梗死和肝炎的重要指标,平时不经常运动的人,一旦过量运动,血清肌酸激酶和转氨酶值就会明显升高。
运动后,血清肌酸激酶可升高1倍,而转 氨酶在运动停止1小时后仍可偏高40%左右。为了减少运动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一般主张化验前2天内尽可能避免剧烈的运动和锻炼。早晨匆忙赶到门诊的患者最 好休息15~20分钟后再采血。选好采血部位, 验血先要采血,最常见的化验采血途径是末梢血(耳垂或手指尖血)和静脉血。空腹”不只是不吃早餐,但不包括“禁水”
验血之前的有关注意问题就介绍到这里了。其实验血这种检查是很有必要做的。我们每年进行的例行体检中,检查的项目就包括了验血,通过这种检查能发现身体里面是否存在炎症,并且能检查出肺炎、脓肿、感染等多种疾病,对很多种性病也有检查的作用。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常见检查方法
一、血清酶测定
1、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CPK增高是诊断本病重要而敏感的指标,可在出生后或出现临床症状之前已有增高,当病程迁延时活力逐渐下降。亦可用于检查基因携带者,阳性率为60-80%。血清中肌酸磷酸激酶CPK含量增高,在活动性肌病中,尤其是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病人中,可显着升高达1000至数千单位。
2、血清肌红蛋白(MB):在本病早期及基因携带者中也多显着增高。
3、血清丙酮酸酶(PK):也很敏感,20岁以下正常男女血清PK值为119.00,20岁以上男性为84.30,女性为77.50,以上三项血清酶中CRK,PK的阳性率高于Mb,三项综合检出率为70%左右。
4、其它酶:如醛缩酶(ALD),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等,也可增高,但均非肌病的特异改变,亦不敏感。
二、尿检查:尿肌酸排出增多,肌酐减少。
三、肌电图:具有肌原性损害肌电图特征。
心肌梗塞导致出冷汗的检查方法
心肌梗塞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其常伴有的症状为心律失常、休克、出冷汗等症状。当出冷汗是由心肌梗塞引起时,我们需要去医院进行以下检查:
1、白细胞计数:发病1周内白细胞可增至10.000~20.000/mm3,中性粒细胞多在75%~90%,嗜酸粒细胞减少或消失。
2、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可维持1~3周。
3、血清酶测定: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或CPK)发病6小时内出现,24小时达高峰,48~72小时后消失,阳性率达92.7%,谷草转氨酶(AST或GOT)发病后6~12小时升高,24~48小时达高峰,3~6天后降至正常,乳酸脱氢酶(LDH)发病后8~12小时升高,2~3天达高峰,1~2周才恢复正常。
近年来还用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γ-谷酰基磷酸转肽酶(γ-GTP),丙酮酸激酶(PK)等,肌酸磷酸激酶有3种同工酶,其中CK-MB来自心肌,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极高,分别达到100%和99%,它升高的幅度和持续的时间常用于判定梗塞的范围和严重性,乳酸脱氢酶有5种同工酶,其中LDH1来源于心肌,在急性心肌梗塞后数小时总乳酸脱氢酶尚未出现前就已出现,可持续10天,其阳性率超过95%。
4、肌红蛋白测定:尿肌红蛋白排泄和血清肌红蛋白含量测定,也有助于诊断急性心肌梗塞,尿肌红蛋白在梗塞后5~40小时开始排泄,持续平均可达83小时,血清肌红蛋白的升高出现时间较CK出现时间略早,在4小时左右,高峰消失较CK快,多数24小时即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