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退烧吃什么药好的快 蚕砂竹茹陈皮水

退烧吃什么药好的快 蚕砂竹茹陈皮水

用竹茹、蚕砂、陈皮各10克。把陈皮洗净,和蚕砂、竹茹一起放入锅中,加冷水煮,水开以后再煮三分钟就成了。

一般的人喝一次就可以退烧,严重的可以喝两到三次,完全退烧以后就不用再喝了。这个方子中的几味药物都相当安全,小孩、老人都可以放心地使用。而且这个比吃退烧药和输液的效果都好,又没有西药的副作用。如果是太小的孩子或者高烧不退,需要就医!

辩证选方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引发的腮腺肿胀

1.温毒在表

治法:疏风清热,散结消肿。

方药:银翘散加减。银花、连翘、牛蒡子各12g,桔梗、天花粉各10g,荆芥、薄荷 (后下)、僵蚕各6g,甘草5g。咽喉肿痛红赤加马勃、板蓝根;腮肿痛甚加夏枯草。

2.热毒蕴结

治法: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方药:普济消毒饮加减。黄芩、板蓝根、连翘各15g,桔梗、夏枯草、赤芍各10g,柴胡、升麻、僵蚕备6g,马勃、黄连各5g。腮肿硬痛加海藻、昆布;大便秘结加生大黄、玄明粉。

3.邪陷心肝

治法:清热解毒,熄风镇痉。

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生石膏、水牛角各20g,知母、连翘、黄芩、夏枯草各12g,丹皮、赤芍、生地、钩藤各10g,竹叶、甘草各5g。抽搐重者加僵蚕、地龙,或加服紫雪散。

4.邪毒窜睾

治法:清泻肝火,活血散结。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山栀、柴胡各10g,赤芍、延胡索、川楝子各6g,黄芩、木通、当归各5g。呕吐甚加竹茹、陈皮,腹痛重加白芍、甘草。

风疹试试中医治疗偏方

1、熏洗方

蚕沙120克,用纱布袋包好,用清水10碗煎煮20分钟,倒入干净的盆里,倒入适量的热开水,熏洗患处,每天两次,每次大约20分钟,该方可以缓解风疹皮肤瘙痒症状。

2、生地苍术茶

绿茶3克,苍术6克,生地9克,先将苍术、生地加水煎汁,去渣取汁,用汤汁与绿茶泡茶饮用,可以起到清热祛风的功效。

3、芦根竹茹粥

大米50克,生姜2片,竹茹15克,鲜芦根10克。芦根洗净后切小段,同竹茹一起加水煎汁,去渣取汁,大米洗净,倒入煎好的汤汁煮成粥,等粥快熟时加入生姜,再煮一会儿即可,可加盐调味。每天服用一剂,连续服用3-5天。该食疗方可以清热解毒,生津止呕,对于风疹引起的心烦作呕、肠胃不适有疗效。

中医辩证治疗腮腺炎

毒陷心肝证

患者症状:腮腺肿胀,高热不退,嗜睡,颈强,呕吐,甚则昏迷,抽风。舌质红绛,苔黄糙,脉洪数。

中医治法:清热解毒,息风开窍。

中医方药:普济消毒饮、紫雪丹或至宝丹。三药共奏清热解毒、息风开窍之功。呕吐甚者,加代赭石、灶心土、竹茹降逆止呕。

温毒袭表证

患者症状:发热轻,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肿大,压之疼痛,有弹性感。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中医治法:疏风清热,散结消肿。

中医方药:银翘散。药物组成:银花、连翘、豆豉、牛蒡子、荆芥、薄荷、芦根、桔梗、竹叶、甘草。咽红肿痛去荆芥,加马勃、板蓝根、山豆根清热解毒利咽;恶心呕吐,加陈皮、竹茹清胃止呕;腮肿疼痛,加夏枯草清泻肝火,散结消肿。

热毒蕴结证

患者症状:腮部漫肿,壮热,头痛,烦躁,疼痛拒按。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中医治法: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中医方药:普济消毒饮。主要药物:黄芩、黄连、连翘、玄参、马勃、板蓝根、牛蒡子、僵蚕、升麻、柴胡、陈皮、桔梗、人参、甘草。腮部漫肿、硬结不散者,去甘草,加夏枯草、海藻、昆布软坚散结;热毒壅盛,大便秘结者,加大黄、玄明粉泻火通便;头痛呕吐者,加钩藤、菊花、竹茹清热平肝。

竹茹的药用价值

竹茹的功效

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用于痰热咳嗽,胆火挟痰,烦热呕吐,惊悸失眼,中风痰迷,舌强不语,胃热呕吐,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1、《别录》:主呕畹,温气寒热,吐血,崩中溢筋。

2、《药性论》:止肺痿唾血,鼻衄,治五痔。

3、《食疗本草》:主噎膈,鼻衄。

4、《本草蒙筌》:主胃热呃逆,疗噎膈呕哕。

5、《纲目》:治伤寒劳复,小儿热痢,妇人胎动。

6、《本草正》:治肺痿唾痰,吐血,妇人血热崩淋,胎动,及小儿风热癫痫,痰气喘咳,小水热涩。

7、《本草述》:除胃烦不眠,疗妊娠烦躁。

8、《本单再新》:泻火除烦,润肺开郁,化痰凉血,止吐血,化水血,消痈痿肿毒。

竹茹的药用价值

【药名】竹茹

【别名】竹皮、淡竹皮茹、青竹茹、淡竹茹、麻巴、竹二青、竹子青。

【来源】竹茹为禾本科植物淡竹、青竿竹、大头典竹等的茎秆去外皮刮出的中间层。

【性味】甘;微寒。

【归经】脾经;胃经;胆经。

【功效】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安胎凉血。

【主治】肺热咳嗽;烦热惊悸;胃热呕呃;妊娠恶阻;胎动不安;吐血;衄血;尿血;崩漏。

【用法用量】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熬膏贴。

【用药禁忌】寒痰咳喘、胃寒呕逆及脾虚泄泻者禁服。

竹茹的药用附方

1、治哕逆:橘皮二斤,竹茹二升,大枣三十枚,生姜半斤,甘草五两,人参一两。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金匮要略》橘皮竹茹汤)

2、治妊娠恶阻呕吐,不下食:青竹茹、橘皮各十八铢,茯芩、生姜各一两,半夏三十铢。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不瘥,频作。(《千金方》)

3、治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生竹茹二分,石膏二分,桂枝一分,甘草七分,白薇一分。上五味,末之,枣肉和丸弹子大。以饮服一丸,日三夜二服。有热者倍白薇,烦喘者加柏实一分。(《金匮要隙》竹皮大丸)

4、治产后虚烦,头痛短气欲绝,心中闷乱不解:生淡竹茹一升,麦门冬五合,甘草一两,小麦五合,生姜三两,大枣十四枚。上六味以水一斗,煮竹茹、小麦,取八升,去滓,乃纳诸药,煮取一升,去滓,分二服,羸人分作三服。(《千金方》淡竹茹汤)

5、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半夏(汤洗七次)、竹茹、枳实(麸炒,去穰)各二两,陈皮三两,甘草一两(炙),茯苓一两半。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姜五片,枣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三因方》温胆汤)

6、治伤暑烦渴不止:竹茹一合(新竹者),甘草一分(锉),乌梅两枚(椎破)。上三味,同用水一盏半,煎取八分,去滓放温,时时细呷。(《圣济总录》竹茹汤)

7、治肺热咳嗽,咳吐黄痰:竹二青三钱。水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8、治小儿痫:青竹茹三两,醋三升,煎一升,去滓,服一合。兼治小儿口噤体热病。(《子母秘录》)

9、治妇人病未平复,因有所动,致热气上冲胸,手足拘急搐搦,如中风状:栝楼根二两,淡竹茹半升。上以水二升半,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作二、三服。(《类证活人书》青竹茹汤)

10、治齿龈间血出不止:生竹茹二两,醋煮含之。(《千金方》)

竹茹的炮制方法

1、净制:除去杂质。

2、切制:除去杂质切揉成小团,将竹茹中的碎末,过粗箩,收集粗粉。

3、姜汁炒:取净竹茹,加姜汁拌匀,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黄色,取出,晾干。每斤竹茹用生姜3两。

4、姜汁焙:取净竹茹,加姜汁拌匀,稍闷,压平,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焙至两面显黄色焦斑,取出,晾干。每竹茹100公斤,用生姜10公斤或干姜3公斤。

5、炒制:先将锅烧热,放入麦麸,炒至冒烟,加入竹茹翻炒至黄色,筛去麦麸即可。每竹茹10公斤,用麦麸2公斤。

竹茹的配伍应用

1、配半夏:一寒一热,健脾燥湿,和胃止呕力彰,主治脾胃不和,胃气上逆,以致恶心、呕吐、呃逆等症。

2、配枳实:和胃降逆,清热止呕,消积化痰,宽中利膈之力增强,主治胃热痰盛,胃气上逆,恶心呕吐,胸脘满闷等症。

3、配陈皮:一温一寒,温清相济,和胃降逆,除胃中寒热甚妙,主治脾胃虚弱,气机不调,寒热错杂,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呃逆等症。

4、配生姜:一寒一温,具和胃止呕,调中降逆之功,主治寒热互结,胃气上逆之呕呃不止。

5、配黄连:竹茹入胆,黄连入心,心胆并治,可收清心胆,化痰浊之功。

竹茹的鉴别方法

药材性状:本品为卷曲成团的不规则丝条或呈长条形薄片状。宽窄厚薄不等,浅绿色、黄绿色或黄白色。纤维性,体轻松,质柔韧,有弹性。气微,味淡。

饮片性状

1、竹茹同药材。

2、姜竹茹形如竹茹,表面黄色。微有姜香气。

竹茹的炮制方法

采集加工

全年均可采制,取新鲜茎,除去外皮,将稍带绿色的中间层刮成丝条,或削成薄片,捆扎成束,阴于。

炮制方法

1、竹茹:除去杂质,切段或揉成小周。

2、姜竹茹:取净竹茹,照姜汁炙法(附录ⅡD)炒至黄色。

竹茹的副作用

寒痰咳喘、胃寒呕逆及脾虚泄泻者禁服。

两岁幼儿发烧怎么办

发烧是幼儿最常见、最易发生的症状。年轻的妈妈们看到宝宝发烧就很担心,急着用药退烧。但是胡乱用药的结果会影响到宝宝的身体发育,那么宝宝发烧吃什么药好呢?该注意什么呢?随着小编来了解下。

宝宝发烧吃什么药有效又安全?引起小儿发烧的原因有很多,大体而言可分为以下三大类:一、外在因素:小儿体温受外在环境影响,如天热时衣服穿太多、水喝太少、房间空气不流通。

在某些情况下,会让发烧症状持续表现出来,以探寻内在真正的病因。因此,提醒爱子心切的爸妈,切记不要一味的要求医师退烧,去治疗发烧症状,而是应遵从医嘱,准确的找出引起发烧的真正原因,对症下药。

38.5℃以下物理降温在给小儿退热时,在38.5℃以下最好是选择物理降温,如多饮水、温水加酒精擦浴等。

如果非需要用退烧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小儿常用的退烧药有布洛芬、来比林、百服宁、小儿退热栓等。也可以选用中药如柴胡、羚羊角、清热解毒口服液等,对小儿退烧效果也很好。

其实感冒大多为病毒感染,抗生素对病毒没有作用。我们的原则是能吃药的不打针,能打针的不输液,因为输液有时会产生副作用。

当服用抗病毒药物不能退热,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血液检查白细胞数明显增高,出现支气管炎或肺炎时,可考虑使用抗生素。

但无论用什么药物,都要注意剂量不得过大,服用时间不应过久;服药期间要多给孩子喝水,以利药物的吸收和排泄,减少药物对小儿身体的毒害。

小编提醒妈妈们,孩子发烧,别急着降温。首先别忙着退烧,而是要搞清楚孩子发烧的原因。发烧不是一种疾病,它就像是身体的一个警钟,提醒你身体内部出现异常情况。所以如果孩子不是高烧,就不要急于马上退烧,否则会掩藏真正的病因。

治疗蚕豆病的偏方

蚕豆病是一种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所导致的疾病,表现为在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的情况下,食用新鲜蚕豆后突然发生的急性血管内溶血。

偏方一

取茵陈30克,田基黄、云苓、白茅根各18克,车前草、滑石、熟地各15克,广木香(后下)、白术、当归各12克,柴胡10克。本方解毒退黄,健脾利水加减:

1、有血尿者,加石苇15克,小蓟15克。

2、便秘者,加川朴12克,枳实10克。

3、气虚,加高丽参(炖服)10克。

4、出现恶心,加竹茹12克,广藿香12克。

5、出现高热,加青天葵15克,芦根20克,竹叶12克。

大多食蚕豆后1至2天发病,早期症状有厌食、疲劳、低热、恶心、不定性的腹痛,接着因溶血而发生眼角黄染及全身黄疸,出现酱油色尿和贫血症状。

胃炎和胃溃疡怎么治疗

1、急性胃炎有哪些中医单验方

(1)木香9g,黄连2g,大黄炭2g,草果2g,甘草2g,共研为极细末,每次服2g,每日3次。

(2)碱橄榄核15g,烧炭存性,研细末,开水送服。

(3)鲜地锦草250g,鲜马齿苋250g,用清水洗净,热开水浸泡片刻,捣烂取汁,1天分4次温开水冲服。

2、中医治疗急性胃炎的基本处方

藿香15g,紫苏10g。半夏15g,白术15g,川朴10g,煨葛根15g,陈皮6g,白芷10g,黄连3g,生姜10g,茯苓15g。用于急性胃炎。

胸中堵闷,痰热互结,加瓜蒌皮25g,竹茹10g,栀子炭15g,荷梗10g。

湿热偏胜,加黄芩15g,山栀子10g,滑石(包煎)30g。

病初起饮食积滞者,加莱菔子15g,山楂15g,麦芽15g。

寒湿偏胜,加苍术15g,佩兰10g,蚕砂(包煎)10g,高良姜3g。

上药加水煎煮2次,药液混合均匀,分2次服,每日1剂。

积滞化热,泻而不爽,加制大黄10g,连翘15g,枳实10g,大腹皮10g。

有恶寒发热表证者,加银花10g,防风10g,川芎15g,薄荷(后下)6g,荆芥10g。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治疗要怎么做

1.肝胃不和

胸骨后烧灼或疼痛,胸肋胀满,脘闷,嗳气反酸,吞咽时梗噎感,与情绪关系密切,舌红,苔薄黄腻,脉弦。

[治法] 疏肝和胃降逆。

[方药] 四逆散合小半夏汤加味:柴胡13克,白芍13克,枳实16克,半夏12克,生姜12克,竹茹12克,蒲公英16克,甘草6克。若胸骨后痛甚,为气滞血瘀之象,可加用失笑散,胁胀满疼痛甚者,加郁金,青皮,佛手,吐酸水者,加乌贼骨、瓦楞子等。

2.饮食内伤

上腹或胸骨后烧灼或疼痛,胃脘胀满,食少纳呆,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大便不爽.舌红,苔厚腻,脉滑。

[治法] 消食导滞,和胃降逆。

[方药] 保和丸:山檀16克,神曲13克,半夏16克,茯苓25克,陈皮12克,连翘12克,莱菔子16克。胃脘胀满不减可加枳壳:大便于结加大黄或枳实;兼湿热内阻可合温胆汤。

3.痰温郁阻

胸腕、胸膈灼热或灼痛,吞噎食嗝。脘闷泛恶,心中漾漾,心悸,头晕,苔腻,脉滑。

[治法] 清化痰湿,和胃降逆。

[方药] 温胆汤加味:半夏12克,陈皮12克,茯苓16克,甘草6克,生姜7克,枳实12克,竹茹16克,黄连lo克,厚朴12克,瓜萎皮16克。无热者加桂枝、白术:痰热者加黄芩,川贝。

4.脾虚胃逆

[治法] 健脾和胃降逆。

[方药] 香砂六君子汤合旋复代赭汤加减:党参16克,白术16克,茯苓25克,陈皮12克,半夏16克,木香12克,砂仁7克(后下),炙甘草7克,旋覆花12克,代赭石25克,生姜12克。脾虚甚者加黄芪、薏苡仁。

上面就是对中医如何治反流性食管炎情况的介绍,患者应该比较清楚了吧。虽然中医对于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有不错的效果,但是这种疾病的情况还是相当复杂的,最好是先诊断清楚这种疾病,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医治,这样才可能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十二指肠炎吃什么好

1、肝胃不和,治法疏肝和胃。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方中柴胡舒肝,香附、枳壳、陈皮调理脾胃气机,川芎调和气血,芍药、甘草缓急止痛。如泛酸甚者,可加乌贼骨、浙贝、瓦楞子以敛酸、止酸和胃;或加左金丸、黄芪、竹茹以清泄肝热,和胃止痛。

2、肝胃郁热,治法泄肝和胃。方药:化肝煎加减。方中青皮、陈皮疏肝理气,芍药养阴敛肝,丹皮、桅子清泄肝热黄连苦以清火,稍佐吴茱萸辛以解郁,郁散则火随之得泄,诸药相伍,可泄肝和胃。

3、湿热中阻,治法清化湿热、理气和胃。芩连温胆汤加减。方中黄茶、黄连清热燥湿,半夏燥湿和胃,积实、竹茹、陈皮理气降逆。如舌苔厚腻,湿热较甚者,可加藿香,佩兰、厚朴增强化湿理气和中之功。

春季小心------蚕豆病与药物性溶血

又到了春季,正是蚕豆收成的时候,前几天就有一个三岁的宝宝因这吃了蚕豆,引起了急性溶血,吃蚕豆后半天就开始解浓茶样的小便,脸色渐苍白,当地医生见小儿小便浓茶样,就诊断了肝炎,可是因为脸色越来越苍白来我院求治,我们根据病情,急查了血常规,发现血色素只有56克/L,诊断蚕豆病。 其实蚕豆病在我国西南、华南、华东和华北各地均有发现,而以广东、四川、广西、湖南、江西为最多。3岁以下患者占70%,男性患者占90%。成人患者比较少见,但也有少数病人至中年或老年才首次发病。由于G6PD缺乏属遗传性,所以40%以上的病例有家族史。

本病常发生于初夏蚕豆成熟季节。绝大多数病人因进食新鲜蚕豆而发病。本病因南北各地气候不同而发病有迟有早。 有研究发现蚕豆浸出液与缺乏G6PD的红细胞温育后,能使红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降低,高铁血红蛋白[/url]浓度增高。这一结果提示蚕豆浸出液中含有类似氧化剂的物质。研究者对从蚕豆中提取出的多种生物质如蚕豆嘧啶核苷、蚕豆嘧啶、异脲脒和多巴进行分析,发现均有抑制G6PD活性或减少缺乏G6PD红细胞的GSH含量的作用。也有可能在体内几种毒性物质协同作用。蚕豆中引起溶血的物质究为何物,至今仍未清楚。

至于为何新鲜蚕豆比干蚕豆容易致病,研究发现新鲜或阴天采集的蚕豆皮中含有更多的毒性物质。晒干后蚕豆皮中蚕豆嘧啶核苷和多巴被氧化,毒性因而减低。 蚕豆病发病情况颇为繁杂,如蚕豆病只发生于G6PD缺乏者,但并非所有的G6 PD缺乏者吃蚕豆后都发生溶血;曾经发生蚕豆病者每年吃蚕豆,但不一定每年都发病;发病者溶血和贫血的程度与所食蚕豆量的多少并无平行关系;成年人的发病率显著低于小儿。由此可以推测,除了红细胞缺乏G6PD以外,必然还有其他因素与发病有关。可见蚕豆[/url]病发生溶血的机理比G6PD缺乏所致的药物性溶血性贫血复杂,有G6PD缺乏的人,若是吃了解热镇痛药及氧化性药物也同样可以引起溶血,作为家长最好是要小心点,当发现小儿吃了蚕豆或药物出现解浓茶样小便,脸色苍白,一定要及时的上医院治疗,以免延误病性,出现生命危险。

对这种病当发现后要尽快的停服蚕豆与蚕豆制品,及有相关的药物,碱化尿液,激素等等,贫血明显的要尽快的输血,但是不能输父母的血,同时多喝水,对症支持治疗。也可以加中药:解毒退黄,健脾利水 车前草8克, 田基黄5克,滑石8克, 柴胡5克, 茵陈9克, 广木香6克,(后下) 云苓10克, 白术12克,白茅根10克, 熟地9克, 当归16克。 [加减]:

(1)有血尿者,加石苇6克,小蓟8克;

(2)便秘者,加川朴7克,枳实6克;

(3)气虚(贫血重),加高丽参6克,(炖服) ;

(4)出现恶心,加竹茹或广藿香6克;

(5)出现高热,加青天葵8克, 芦根10克,竹叶4克。 对于发生了蚕豆病与药物性溶血的病人,最好是要交待以后不能再吃这类食物和药物,以免再次出现溶血。

眩晕症吃什么药好

眩晕症吃什么药好?

眩晕症是某些疾病的综合征,所以诱因有很多,在药物选择上要有针对性,才能对症治疗。治疗眩晕的药物有很多,中药治疗眩晕症具有明显疗效,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治疗眩晕症的中药。

1.痰浊型眩晕症,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胸闷、头部有涨感、苔白等,这时适宜燥湿祛疾的药物,比如是天麻、陈皮、白术、半夏、茯苓、生姜等。常用食疗有天麻猪脑汤、茯苓白术膏、黄芪莲心粥等。

2.肝阳上亢型眩晕症,主要表现为头部胀痛、口感、舌红、心情烦躁,适宜食用去肝火的药物,比如是天麻丸、珍珠长寿膏等,芹菜荷叶粥也具有一定的疗效。

3.痰郁化炎型眩晕症,是痰浊型病情加重的表现,可表现为耳鸣、头目胀痛、苔黄等,这时就要清热化痰,可用半夏、黄芩、天麻、竹茹、陈皮等药物。

4.肾虚型眩晕症,主要是由于过度疲劳、肾精不足而引起的,主要表现为耳鸣、腰酸背痛、皮肤无光泽、脱发等,这时可用枸杞、胡桃肉、鸡蛋、黑芝麻加水煎服或制作成胡桃膏,有助缓解症状,猪腰枸杞粥具有同样疗效。

退烧吃什么药好的快 竹茹

一般人可能听着陌生,其实它就是竹子的中间层。把竹子最外面一层绿色的皮刮掉,露出里边青白色的部分,把它一条条刮下来晾干就是中药竹茹了。

竹茹的作用是清火,而且是清上面的火。竹茹可以清心火,凉血;可以清肺火,化痰;可以清肝火,除烦;可以清胃火,止吐。用在这个方子中,加强退烧、止吐的作用。

相关推荐

中医治疗脑膜瘤偏方

【脑肿瘤偏方一】 威灵仙、七叶一枝花各30克,木瓜9克,三七粉3克。 前三味煎,冲服三七粉,每日1剂。 本方功能清热解毒活血,适用于脑肿瘤。 【脑肿瘤偏方二】 红粉、郁金各240克,血竭、蛤粉、雄黄各120克,硇砂、芥穗、急性子、川芎、乳香、没各30克,朱砂320克,杜仲、山甲、蜗牛、槐米各30克,巴豆仁150克,苍术、银朱各60克,全蝎、黑芝麻、丁香各30克,天麻、白及、煅金礞石各15克,琥珀60克,白芷、川军各90克,蝉蜕、麝香各9克,蜈蚣10条,斑蝥30个。将共研细末,枣肉为丸,每丸重约3克

抽动症的偏方有哪些

偏方一 珍珠母 30克,黄芩、栀子、泽泻、柴胡、钩藤、菊花、僵蚕、石决明、白蒺藜各8 克,天麻6克,青黛3克。每日1剂,煎分3次服。 偏方二 生龙骨、生牡蛎、龟板各30克,生地、熟地、枸杞子、白芍、沙参、麦冬各10克,当归3 克。每日1剂,煎分3次服。 偏方三 制半夏、胆南星、瓜蒌、石菖蒲、茯苓各8克,郁金、白附子、枳实、竹茹各5克,陈皮3克。每日1 剂,煎分3次服。 偏方四 煅龙骨、煅牡蛎、黄芪各30克,党参、白术、薏苡仁、山、茯苓各10克,扁豆、远志、酸枣仁各6克,当归3 克。每日1剂,煎分

竹茹橘皮汤的摘要

《金匮要略》卷中:橘皮竹茹汤 【别名】 竹茹汤(《医学入门》卷七)、陈皮汤(《证治准绳·类方》卷五) 【处方】 橘皮12克 竹茹12克 大枣5枚 生姜9克 甘草6克 人参3克 【功能主治】理气降逆,益胃清热。治久病体弱或吐下后胃虚有热,气逆不降,呃逆或呕吐,舌嫩红,脉虚数。 【用法用量】上六味,以一升,煮取300毫升,温服100毫升,日三次服。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 页首 《重订严氏济生方》:橘皮竹茹汤 【拼音名】 Jú Pí Zhú Rú Tāng 【处方】赤茯苓(去皮)橘皮(去白)枇杷叶(拭去

妊娠剧吐偏方 食疗偏方

鲜鲫鱼1条(约1千克),砂仁1.5克,盐、姜各适量。将鲫鱼去除鳞、鳃、内脏,洗净。砂仁研末,填入鲫鱼腹内。再将鱼放在汤碗内,加姜片、盐、,上蒸锅蒸熟。喝汤,鱼肉。砂仁和胃醒脾以止呕;鲫鱼健脾益胃,调治脾胃虚弱所致的妊娠呕吐。 生姜60克(带皮切片),伏龙肝(即灶心土)适量,童子鸡1只。将伏龙肝煎取澄清液备用。再将鸡宰杀,去毛及内脏后洗净,纳生姜于腹中,与伏龙肝澄清液同置瓷罐内炖烂。取汤徐徐服食。每周1-2次。温中补虚,降逆止呕。调治胃气虚弱之妊娠剧吐。 橙子1个,洗净,切4瓣(带皮),加蜂蜜少许,煎汤

治疗脾胃湿热的中成有哪些

“急则治标”,当湿热上升为主要矛盾时就要以清化湿热为主,健脾助运为辅。 温胆汤出自《三因极—病证方论》,组成为陈皮、半夏、茯苓、枳实、竹茹、炙甘草、生姜、大枣。原“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又治惊悸”。其性的温凉全在组成味量的大小。该方组方简,性质平和,通过灵活加减,虚实寒热表里证均可应用,临床应用远远超出了原记载的证治范围。老师常用其方加减治疗脾胃湿热证。方中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消痞散结,陈皮理气和胃,气行则湿化,茯苓健脾渗湿,甘草调和诸,益气和中,生姜、大枣

治疗淋巴瘤的偏方有哪些

偏方1 [组成]党参、生黄芪各30g,炒白术、阿胶(烊化,分冲)各l0g,茯苓、菟丝子各12g,制黄精、枸杞子各15g。 [加减]食欲缺乏者,加鸡内金、炒麦芽、炒谷芽、炒山楂;呕吐者,加苏梗、姜竹茹、姜半夏;黄疽者,加茵陈、金钱草;口干咽燥者,加生地黄、麦冬、天花粉;发热者,加葛根、淡竹叶、白花蛇舌草。 [制用法] 将上煎服,每日1剂,均常规化疗。 偏方2 [组成]白花蛇草30-90g,山慈姑、三棱、莪术、炒白术个15-30g,僵蚕、夏枯草各30g,昆布、煅牡蛎、煅瓦楞子、各9-15g,全蝎(研末冲服

竹茹是什么东西

竹茹是一种常见的中草,竹茹的功效有很多下面就让小编告诉你竹茹的功效。 养脾胃,竹茹在中医上是归于我们人体的脾胃经,胆经,所以脾胃不好的人可以经常的食用竹茹可以改善脾胃不好的症状。 瘦身排毒,由于竹茹可以帮助改善胆经,胆可以帮助人体排毒所以经常食用竹茹可以在帮助排毒瘦身。 竹茹的食用方法非常的简单,可以直接用竹茹煲汤,也可以把竹茹炒熟泡喝。 小编推荐 : 1、竹茹的功效及作用及食用方法到底是什么? 竹茹确实是一个好东西。竹茹的营养价值非常的大。一般可以给身体起到活血益气,补充血气,调节肠胃,增强胃动力的

十二指肠炎的偏方

1)肝胃不和:治法:疏肝和胃。 方:柴胡疏肝散加减。方中柴胡舒肝,香附、枳壳、陈皮调理脾胃气机,川芎调和气血,芍、甘草缓急止痛。如泛酸甚者,可加乌贼骨、浙贝、瓦楞子以敛酸、止酸和胃;或加左金丸、黄芪、竹茹以清泄肝热,和胃止痛。如疼痛较甚者,可加元胡、川楝子加强理气止痛之功;如嗳气较频者加代储石、旋覆花以顺气降逆。 (2)肝胃郁热:治法:泄肝和胃。 方:化肝煎加减。方中青皮、陈皮疏肝理气,芍养阴敛肝;丹皮、桅子清泄肝热;黄连苦以清火,稍佐吴茱萸辛以解郁,郁散则火随之得泄,诸相伍,可泄肝和胃。如肝郁

中医辨证用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腮腺非化脓性肿胀和疼痛为特征。本病亦可累及其他腺体、神经系统及心脏。常见的并发症有脑炎、睾丸炎和卵巢炎,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为多。好发于年长儿,两岁以下小儿发病者少见,儿童期无明显性别差异。本病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 中医学以其突然发生耳下、腮部漫肿疼痛,故名“痄腮肿”、“鸬鹚瘟”。 辨证论治 温毒袭表证 证候:发热轻,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肿大,压之疼痛,有弹性感。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散结消肿

经期养生食疗 赶走经期综合症

1、 情志异常 柴胡(10g)、夏枯草(12g)、白芍(15g)、枳壳(10g)、丹参(20g)、红糖适量。煎取汁,最后加红糖调味。每日一次。 鲜芦根(150g)、竹茹(15g)、大米(100g)、生姜3片。芦根与竹茹洗净后先煎汁,之后用汁与大米同煮成稀粥,粥将成加入生姜稍煮,再加油盐调味,分2次服,连服3-5次为佳。 新鲜香橼1-2个,切碎放入有盖蒸碗中,加入等量的麦芽糖,隔蒸数小时,直到香椽稀烂。每次服约一汤匙,早晚一次。 佛手(10g)、生姜(6g),煮去渣,加冰糖调味温服。 西芹汁常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