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炙麻黄的作用

炙麻黄的作用

1、用于风寒表证。本品辛温升散之性较强,能开泄腠理、透发毛窍,以外散侵袭肌表的风寒邪气。在发散风寒药中,其发汗作用最强,为重要的发汗解表药。宜用于风寒外郁,腠理闭密无汗的外感风寒表实证。治疗此证,麻黄与桂枝相须为用,更能增强发汗、散寒以解表之力。又因其兼有平喘的功效,对风寒表实而有喘逆咳嗽者,尤为适宜,如《伤寒论》麻黄汤。本品亦可与其他发散风寒药同用,如《和剂局方》十神汤,其与紫苏等药配伍。

2、用于喘咳证。本品辛散而微兼苦降之性,可外开皮毛的郁闭,以使肺气宣畅;内降上逆之气,以复肺司肃降之常,故善平喘,为主治肺气壅遏所致喘咳的要药,并常以杏仁等止咳平喘药为辅助。对于风寒外束,肺夫宣降之喘急咳逆,最宜使用本品,其发散风寒与平喘的功效,能全面针对该证的病因病理,如《和剂局方》三拗汤。对肺热壅盛而肺气上逆之喘咳,本品仍可宣降肺气以收平喘之剂,如《伤寒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喘咳而痰多者,尚须配伍化痰之药,如《摄生众妙方》定喘汤,其与款冬花、半夏、苏子等同用。

3、用于水肿。本品利尿退肿,可用于水肿小便不利之证。因其上宣肺气、发汗解表,可使肌肤的水湿从毛窍外散,并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以下助利尿之力,故宜于水肿初起,而有表证者。《金匮要略》甘草麻黄汤,其与甘草同用,即可获效。如再配伍其他发汗解表药和利水退肿药,则疗效更佳,如《金匮要略》越婢加术汤,其与生姜、白术等同用。

此外,本品发散风寒的作用,还可以治疗风寒所致疮疹或皮肤瘙痒,鼻渊(鼻窦炎)、鼻窒(慢性鼻炎)之鼻塞不通或流涕不止。其散寒通滞之效,尚可用于风寒痹痛及阴疽漫肿无头,皮色不变等证。

连花清瘟胶囊孕妇可以吃吗

孕妇需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莲花清瘟胶囊。

莲花清瘟胶囊是中成药,材料中包含炙麻黄,因此药物成分中含有麻黄碱成分,会影响到胎儿的供氧。但是这个药没有发生过孕产妇的不良反应,同样也没有试验证明其对孕产妇的反应,因此孕妇需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莲花清瘟胶囊。

连花清瘟胶囊和颗粒有什么区别 从成分上看:没有区别

连花清瘟胶囊成分:连翘、金银花、炙麻黄、炒苦杏仁、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鱼腥草、广藿香、大黄、红景天、薄荷脑、甘草。辅料为:淀粉。

连花清瘟颗粒成分:连翘、金银花、炙麻黄、炒苦杏仁、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鱼腥草、广藿香、大黄、红景天、薄荷脑、甘草。

从上二者的药品说明书中可以得知,二者在成分上是没有区别的。

炙麻黄与生麻黄的区别

麻黄是临床常用药物,性温,味辛、微苦,具有发汗、平喘、利水的功效。应用上有生麻黄与炙麻黄的区别,二者的功效有一定的差别。

生麻黄:辛散作用较强,长于发汗解表利水,多用于外感风寒之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无汗等风寒表实证,常配伍桂枝增强其发汗解表之力;还可用于风水浮肿,常配伍生姜、白术等。

炙麻黄:用蜂蜜拌炒后,辛散作用减弱,发汗解表利水的功效减低,但宣肺平喘的作用增强,多用于肺气壅遏所致的咳喘证,与石膏、杏仁等配伍还可用于热邪壅肺所致的咳喘证。

感冒了怎么办

薄荷茶

薄荷6克,党参9克,芦根30克,炙麻黄、生姜各3克,共为细末,加水适量,煎取药汁,弃渣饮汁。

功效:薄荷茶具有益气解表、清热化痰的作用,用于体虚感冒之发热头痛,咽喉肿痛,咳嗽不爽。

薄荷粥

薄荷10克(鲜者30克),大米50克,调味品适量。先将薄荷洗净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水煎沸数分钟,去渣取汁;再将大米放入锅中煮粥,待粥熟时对入薄荷汁,再煮二三沸,加入调味品即可,这是关于薄荷的做法。

功效:薄荷粥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解表透疹的功效,可用于风热感冒,痘疹初起。

薄荷小米汤

薄荷6克,党参9克,芦根30克,炙麻黄、生姜各3克,共为细末,加水适量,煎取药汁,弃渣饮汁。

功效:薄荷茶具有益气解表、清热化痰的作用,用于体虚感冒之发热头痛,咽喉肿痛,咳嗽不爽。

薄荷的做法多种多样,给我们的饮食增添了不少的色彩,它的好处也是值得称赞的。男人可以在家没事的时候,可以喝点薄荷茶,有利身体健康。薄荷有疏肝理气、清热散风的功效,平常多吃以上的薄荷药膳可以让我们提高身体的素质。

白前的功效与作用 下痰止嗽

白前保定肺气,治嗽多用。以温药相佐使,则尤佳。有很好的止咳化痰作用,有很好去寒作用,药性平缓,不管是寒嗽还是热嗽都可以治疗,主治气逆咳嗽、肺实喘满、咳嗽、多痰。用于风寒咳嗽,可与炙麻黄、杏仁等同用。用于痰湿壅肺、咳嗽痰多,可与半夏、陈皮、生姜等同用。

炙麻黄炮制方法

【古代炮制方法】汉代有去节、碎剉和煮数沸等炮制方法(《玉函》)。宋代增加了杵末(《证类》)、酒煎(《圣惠方》)、清炒(《博济》)、沸汤泡(《苏沈》)、蜜炙(《衍义》)等法。元代又有炒黄、烧炭(《宝鉴》)。明代增有炒焦和姜汁浸制(《普济方》)、炒黑(《一草亭》)、沸醋汤浸(《仁术》)、酒蜜拌炒焦法(《景岳》)等。清代有酒洗(《暑疫》)、酒煮(《得配》)。此时,其炮制方法已达20余种。

【现代炮制方法】

1、麻黄:取原药材,除去残根、木质茎等杂质,洗净,润透,切中段,干燥。

2、蜜麻黄:取炼蜜用适量开水稀释后,加入麻黄段拌匀,闷透,置炒药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放晾。麻黄每l00kg用炼蜜20kg。

【饮片性状】麻黄为细圆柱形小段,长10~20mm,直径1~2mm,表面黄绿色,有细纵脊线,手感粗糙,节上有细小鳞片2~3叶,质脆,断面中心显红黄色,粉性,气微香,味涩,微苦。蜜麻黄形如麻黄段,表面黄色至深黄绿色,略滋润,微显光泽,有蜜糖香气,味微甜。

【质量标准】麻黄含杂质不得过5.0%,水分不得过9.0%,总灰分不得过10.0%,按干燥品计算,含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的总量不得少于0.80%。

【炮制目的】麻黄味辛、微苦,性温。归肺经、膀胱经。具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作用。

生麻黄以发汗解表,利水消肿作用力强,多用于风寒表实证和风水浮肿。蜂蜜性味甘平,具有甘缓润燥作用。麻黄经蜜制后味甘而微苦,性温偏润,辛散发汗作用缓和,并能与麻黄的止咳平喘的功效起协同作用,从而增强宣肺平喘止咳的效力,多用于表证较轻,而肺气壅阻咳嗽气喘的患者。

白前的功效与作用 泻肺降气

白前甘能缓,辛能散,温能下,以其长于下气,故主胸胁逆气,咳嗽上气。二病皆气升、气逆,痰随气壅所致,气降则痰自降,能降气则病本立拔矣。白前性温,走散下气,性无补益。用于慢性支气管哮喘,可与炙麻黄、苏子等同用。用于慢性支气管哮喘合并感染发热者,可与桑白皮、生地、地骨皮、茯苓、炙麻黄、生姜水煎服,如白前汤。

麻黄的炮制方法

麻黄一般分为生麻黄和炙麻黄,不同的炮制方法是麻黄产生了不同的作用,生麻黄的发散风寒作用强一些,而炙麻黄的平喘止咳作用强一些,在临床上应该区分使用。

一般麻黄生用,我们见到的一般都是麻黄的草质茎,下面有比较粗的木质茎,很粗,面上有那种棕褐色的,或者棕色的那种比较粗的木质茎,这个长的木质茎,因为麻黄长在一些沙质地里面,它的叶片已经退化了。其实它的叶片就包裹在它的结,麻黄的结上,已经退化成一个薄膜状了。这个在植物学里面把它叫做鳞叶,就是鱼的鳞甲,鳞片那个鳞,鳞叶,只有两三毫米包在茎上,成了一个薄膜状,因为它减少水分的蒸发,所以实际上用的是草质茎。直接把它采了,阴干,保证它的质量,把它切断了,一段一段的,这样子用它的发汗作用比较强。现在研究它的发汗与它含的挥发油关系最为密切,生用挥发油没有受到破坏,没有减少。

另外呢,麻黄如果用蜂蜜来炒,就叫炙麻黄或者叫蜜炙麻黄。这样在炒的时候它里面的芳香油可能有一定的损耗,相对来说,它发汗解表的作用就减弱了,它的平喘止咳的作用就相对增强了,而且蜂蜜本身有一定的平喘止咳作用。所以说没有外感风寒,比如说肺热咳喘,一般就用蜂蜜来拌炒,用的是炙麻黄。那么麻黄整个用它这个草质茎,前人认为这个作用比较峻猛。如果把麻黄捣绒,就把它捣绒就象我刚才讲的象乱麻一样,它的药性就变得相对的缓和一些。因为这个捣绒主要就把它茎髓里面的一些成分很容易变成粉末状,然后把它去掉了,剩下来的就是外部的纤维为主。这样子它的有效成分去掉了很多,所以它各方面的作用都有所缓和,所以一般就认为适合于儿童,或者适合于老人,对耐受性比较小的这种情况作用比较缓和。但是有的人提出,既然你把很多有效成分丢掉了,能不能减少用量?不用那么多,它就不峻猛了,也比较缓和了,当然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很有意思的一个问题。

但麻黄绒和减少用量以后,是不是完全相等?这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如果是完全相等的,那将会有很大的贡献。

炙麻黄的附方

1.治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 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伤寒论》麻黄汤)

2.治太阳、少阴两感证,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 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麻黄附于细辛汤)

3.治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 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各二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伤寒论》小青龙汤)

4.治感冒风邪,鼻塞声重,语言不出;或伤风伤冷,头痛目眩,四肢拘倦,咳嗽痰多,胸闷气短 麻黄(不去节)、杏仁(不去皮、尖)、甘草(生用)各等分。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姜五片;同煎至一盏,去滓。通日服,以衣被盖覆睡,取微汗为度。(《局方》三拗汤)

5.治太阳病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 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炙),石膏半斤(碎,绵裹)。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伤寒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6.治咳喘上气,喉中水鸡声者射干十三枚,麻黄四两,生姜四两,细辛、紫菀、款冬花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大枣七枚,半夏(大者,洗)八枚。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两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金匮要略》射干麻黄汤)

7.治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者 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大枣十五枚,甘草二两。上五咪,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三温三服。(《金匮要略》越婢汤)

8.治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者 麻黄三两,甘草二两,附子一枚(炮)。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分,日三服。(《金匮要略》麻黄附子汤)

9.治水气病,皮水无汗者 甘草二两,麻黄四两。上二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甘草,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重覆汗出,不汗,再服。慎风寒。(《金匮要略》甘草麻黄汤)

10.治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 麻黄(去节)半两(汤泡),甘草一两(炙)、薏苡仁半两,杏仁十个(去皮、尖,炒)。上锉麻豆大,每服四钱匕,水一盏半,煮八分,去滓,温服,有微汗避风。(《金匮要略》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11.治中风手足拘挛,百节疼痛,烦热心乱,恶寒,经日不欲饮食者 麻黄三十铢,独活一两,细辛十二铢,黄芪十二铢,黄芩十八铢。上五味口父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二服。一服小汗,二服大汗。(《千金要方》引张仲景三黄汤)

12.治风痹荣卫不行,四肢疼痛 麻黄五两(去根节了,秤),桂心二两。上捣细罗为散,以酒二升,慢火煎如饧。每服不计时候,以热酒调下一茶匙,频服,以汗出为度。(《圣惠方》

13.治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 麻黄二两(去节),连轺二两,杏仁四十个(去皮、尖),赤小豆一升,大枣十二枚(擘),生梓白皮一升(切),生姜二两(切),甘草二两(炙)。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取尽。(《伤寒论》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14.治伤寒热出表,发黄疸 麻黄三两,以醇酒五升,煮取一升半,尽服之,温服汗出即愈。冬月寒时用清酒,春月宜用水。(《千金要方》麻黄醇酒汤)

15.治水饮内停,上凌于心,心下悸动 半夏、麻黄各等分。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饮服三丸,日三服。(《金匮要略》半夏麻黄丸)

16.疗人嗜眠喜睡方 麻黄、术各五分,甘草三分。捣末,服一方寸匕,日三。(《肘后方》)

17.治流痰及一切阴疽,漫肿无头,平塌白陷 麻黄五分,熟地一两,白芥子二钱(炒、研),炮姜炭五分,甘草一钱,肉桂一钱,鹿用胶三钱。水煎服。(《外科全生集》阳和汤)

18.治疥疮 猪油四两,斑蝥三个,麻黄五钱,蓖麻子(去壳研烂)一百粒,大枫子(去壳研烂)一百粒。先将猪油化开,下斑蝥煎数沸,随去斑蝥,再下麻黄,煎枯滤去渣,将大枫、蓖麻肉和匀听搽。(《医学心悟》麻黄膏)

19治病疮疱倒黡黑者 麻黄(剪去节)半两,以蜜一匙同炒良久,以水半升煎,俟沸,去上沫,再煎,去三分之一,不用滓。乘热尽服之,避风,何其疮复出。一法用无灰酒煎,但小儿不能饮洒者难服,然其效更速。(《本草衍义》)

20.治酒皶鼻 麻黄、麻黄根各二两,头生酒五壶。将药入酒内煮三炷香久,露一宿,每早晚各饮3~5杯。(麻黄宣肺酒)

21.治内外障眼 麻黄一两,当归身一钱。上二味,同为粗末,炒黑色,入麝香、乳香少许,共为细末。含水,鼻内(口畜)之。(《兰室秘藏》(口畜)药麻黄散) 22.治眼目偏痛及头风 麻黄(烧灰)半两,盆硝二钱半,麝香、脑子各少许。为细末,鼻内(口畜)之。(《昔济方》如圣散)

相关推荐

连花清瘟胶囊吃完嗓子凉凉的 莲花清瘟胶囊是什么药

莲花清瘟胶囊的主要成分为:连翘、金银花、炙麻黄、炒苦杏仁、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鱼腥草、广藿香、大黄、红景天、薄荷脑、甘草。辅料为:淀粉。 莲花清瘟胶囊具有清瘟解毒,宣肺泄热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属热毒袭肺证,症见:发热或高热,恶寒,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咽干咽痛,舌偏红,苔黄或黄腻等。

支气管哮喘发作期中医辨证治疗

根据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的不同,中医通常将其分为寒哮和热哮两种基本证型。当然,临床上亦有寒热互见者。这篇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寒哮的中药治疗。 寒哮主症 呼吸急促,喉中鸣哮有声,每遇寒冷哮喘即发,冬季发病较多,伴有面色晦滞带青,胸膈满闷,畏寒怕冷,咳嗽气逆,吐痰稀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 寒哮中医治疗 (1)治则:温肺散寒,化痰止哮平喘。 (2)方药:射干麻黄汤加减。射干12克,炙麻黄9克,细辛3克,紫菀15克,款冬花15克,僵蚕10克,蝉蜕10克,紫苏子10克,半夏10克,

小儿常见的过敏原因

1.1 一般资料 50例均来自于我院门诊,男26例,女24例;年龄1~16岁,平均9岁;病程8~60天,平均28天。诊断标准均参照全国儿童哮喘病防治协作组(1992年于南京)制定的诊断标准诊断。 1.2 治疗方法 口服加味止嗽散:桔梗10g,白前10g,陈皮6g,紫菀10g,百部10g,荆芥6g,炙麻黄6g,地龙10g,蝉衣10g,甘草6g。鼻痒、喷嚏者加辛夷花、苍耳子;咽痒加僵蚕;痉咳者加钩藤;咽痛加牛子、连翘;口干咽燥者加沙参,痰稠难咯出者加鱼腥草;胸闷者加瓜蒌皮。每日1剂,取汁350ml,3岁以下患

硬皮病最新治疗方法有哪些

(1)辨证论治:本病以寒凝、湿热、血瘀、痰阻、脉络受阻为标;以肺、脾、肾之阳虚、气虚为本;本虚标实症候为主要表现。 ①寒邪阻络,肺卫不宣: 主症:四肢逆冷,手足遇寒变白变紫,颜面或皮肤肿胀无热感,而渐渐变硬,或有咳嗽、发热恶寒,或胸闷气短,舌苔白薄,脉浮无力或涩。 治法:补气宣肺,通脉散寒。 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黄芪25g,白芍25g,桂枝15g,炙麻黄15g,炮附子15g,穿山甲15g,生姜15g,大枣10枚,细辛3g,王不留行10g。 加减:皮肤水肿时加白芥子15g,土茯苓25

气管哮喘的中药偏方

偏方一:麻杏二三汤 炙麻黄10克,杏仁10克,化橘红12克,半夏10克,茯苓15克,炒苏子10克,莱菔子10克,白芥子6克,茶叶6克,诃子6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病情较重者,每日1.5剂,日服3次。 功效:可以化痰蠲饮,降气平喘,兼益肺脾。比较适用于肺脾两虚,痰饮阻肺。 偏方二:清喘汤 炙麻黄9克,细辛9克,射干9克,生石膏24克,五味子9克,炙甘草9克,法半夏9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效:宣肺化痰,平喘止咳。适用于痰饮喘咳。 偏方三:七子定喘汤 葶苈子10克,莱菔子9克,

慢性支气管炎会不会有痰呢?

葛红汤治慢性支气管炎 【功能主治】化痰止咳,解痉活血。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处方组成】葛根30克,红花6克,光杏仁10克,鱼腥草15克,川贝母、百部、款冬花各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加减】寒痰阻肺者,加炙麻黄、干姜、白芥子、制半夏;痰热阻肺,加连翘、桑白皮、黄芩、枇杷叶;肺气不足者,加党参、黄芪;肺阴不足者,加南北沙参、天麦冬;肾不纳气者,加熟地、萸肉、淮山药、五味子、补骨脂、蛤蚧。 金银咳止汤治气管炎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理气化痰。主治急性支气管炎。 【处方组成】金荞麦

气管炎咳嗽该怎么办呢

葛红汤治慢性支气管炎 【功能主治】化痰止咳,解痉活血。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处方组成】葛根30克,红花6克,光杏仁10克,鱼腥草15克,川贝母、百部、款冬花各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加减】寒痰阻肺者,加炙麻黄、干姜、白芥子、制半夏;痰热阻肺,加连翘、桑白皮、黄芩、枇杷叶;肺气不足者,加党参、黄芪;肺阴不足者,加南北沙参、天麦冬;肾不纳气者,加熟地、萸肉、淮山药、五味子、补骨脂、蛤蚧。 金银咳止汤治气管炎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理气化痰。主治急性支气管炎。 【处方组成】金荞麦3

连花清瘟胶囊儿童可以吃吗 莲花清瘟胶囊是什么药

莲花清瘟胶囊的主要成分为:连翘、金银花、炙麻黄、炒苦杏仁、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鱼腥草、广藿香、大黄、红景天、薄荷脑、甘草。辅料为:淀粉。 莲花清瘟胶囊具有清瘟解毒、宣肺泄热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属热毒袭肺证,症见:发热或高热,恶寒,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咽干咽痛,舌偏红,苔黄或黄腻等。

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中药方剂

1、清喘汤 组成:炙麻黄9克,细辛9克,射干9克,生石膏24克,五味子9克,炙甘草9克,法半夏9克。 用法: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效:宣肺化痰,平喘止咳。 2、加味前胡汤 组成:前胡12克,杏仁9克,桑叶12克,知母12克,麦冬9克,黄芩9克,银花15克,款冬花15克,枇杷叶12克,桔梗9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清热化痰,宣肺利气。 3、麻杏二三汤 组成:炙麻黄10克,杏仁10克,化橘红12克,半夏10克,茯苓15克,炒苏子10克,莱菔子10克,白芥子6克,

麻黄到底能干什么

麻黄功效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生品发汗解表和利水消肿力强,多用于风寒表实证,胸闷喘咳,风水浮肿,风湿痹痛,阴疽,痰核。蜜麻黄性温偏润,辛散发汗作用缓和,增强了润肺止咳之功,以宣肺平喘止咳力胜。多用于表症已解,气喘咳嗽。麻黄绒作用缓和,适于老人、幼儿及虚人风寒感冒。蜜麻黄绒作用更为缓和,适于表证已解而喘咳未愈的老人、幼儿及体虚患者。 麻黄作用 麻黄的作用是主要可以治疗外感风寒,这里大家一定要注意,是外感风寒,因为风寒症的种类有很多,所以一定要分辨自己得风寒的种类,才可以对症下药。另外,对于身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