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宝宝春捂秋冻应有量有度

宝宝春捂秋冻应有量有度

常言道“春捂秋冻”,是一句卫生谚语,这是人们维护身体健康的经验,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但对于小宝贝来说合适吗?春“捂”怎么“捂”,秋“冻”怎么“冻”?妈妈们要如何掌握好这其中的量度呢?快来这个攻略里找答案吧!

春捂

“春捂”就是说春季,气温刚转暖,不要过早脱掉棉衣。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过早的脱掉棉衣,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虚袭击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

秋冻

“秋冻”就是说秋季气温稍凉爽,不要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在逐渐降低温度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增加产热,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同样道理,季节刚开始转换时,气温尚不稳定,暑热尚未退尽,过多过早地增加衣服,一旦气温回升,出汗着风,很容易伤风感冒。

宝宝也要春捂秋冻吗?

一般来讲孩子穿的衣服要比成人少一件,或少一层,参加户外活动时要多带外套,但不要穿得过多。季节更替是对孩子免疫力的锻炼,鼓励孩子多到户外活动,建议天气好的话可以达到1-2个小时。多晒太阳,可以促进体内钙的吸收,同时增强宝宝的体质。有的家长会在晚间宝宝睡觉时盖厚的被子,其实小孩子对于温度变化的耐受能力有时要好于成人。有一个部位是需要家长特别注意的,就是孩子的腹部,要避免腹部着凉,引起腹泻。

宝宝春捂四大要点

春季是由冬寒向夏热的过渡季节,气候特点是阳气渐生、阳寒未尽,时常有冷空气活动,天气多变且昼夜温差大。乍暖还寒的早春天,年轻的父母们要给孩子“捂”着点儿,可使稚嫩的身体适应这种冷暖气候的变化,有利于维护孩子恒定体温的调节,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所谓“春捂秋冻”就是这个道理。不过,“春捂”可不是简单地不给宝宝褪衣,这里可是有讲究的。

1、把握时机

春捂要把握时机。在冷空气到来前24-48小时是春捂的最佳时机。因为许多疾病如感冒、消化不良等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因此,妈妈在冷空气来临的前一两天就要适当给宝宝增添衣物了。

2、捂重点

背部保持适当温暖可预防疾病,减少感冒机会。保持腹部温暖很重要。因为宝宝脾胃功能发育不是很完善,当冷空气刺激腹部时,很容易引发肚子疼等各种不适。“寒从脚起”,足底是对外界最敏感的地方。宝宝的小脚暖和了,才能保证身体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

3、明确气温

当昼夜温差大于8℃时就需要捂一捂了。而15℃则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也就是说,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

4、捂多久

气温回冷增加的衣物,在气温回升后也不能立即就脱掉,最好再捂7天左右,小宝宝免疫力弱的话,最好捂14天以上以便身体适应。

乍暖还寒的早春天,为了使稚嫩的身体适应这种冷暖气候的变化,年轻的父母们要给孩子“捂”着点儿,宝宝春捂要做到“三暖二凉”。

背暖 保持背部的“适当温暖”可以预防疾病,减少感冒的机会。“适当温暖”,就是不可“过暖”,过暖则背部出汗多,出汗多反而因背湿凉而患病。

肚暖 肚子是脾胃之所,保持肚暖即是保护脾胃。孩子常脾胃不足,当冷空气直接刺激腹部,孩子就会肚子痛,从而损伤脾胃功能、使脾胃不能正常稳定地运转,影响到消化吸收,且不能把营养物质有效送至全身各个器官。睡觉时围上肚兜,是保持肚暖的好方法。

足暖 脚部是阴阳经穴交会之处,皮肤神经末梢丰富,是对外界最为敏感的地方。孩子的手脚保持温暖,才能保证身体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

头凉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孩子经由体表散发的热量,有1/3是由头部发散,头热容易导致心烦头晕而神昏,中医认为,头部最容易“上火”,孩子患病更是头先热。如果孩子保持头凉、足暖,则必定神清气爽,气血循环顺畅。所以,在室内、风和日丽的天气,要保持头凉,才能使孩子神清气爽。

心胸凉 穿着过于厚重臃肿,会压迫到胸部,影响正常的呼吸与心脏功能。穿着过厚,还容易造成心烦与内热。

Tip:许多家长在春捂时以不变应万变,整个春季就让孩子穿着厚厚的冬装。其实,这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如果你的宝宝发生面部发红,手心出汗,全身乏力,心情烦躁等情况,很可能就是因为穿得太多的缘故。脱下几件衣服后,这些症状会马上缓解,宝宝也变得更加精神了。

在家在外不同“捂”

在家怎么捂

在太阳出来后或中午气温有所回升时开窗。 且不要急着给宝宝换上单鞋。让宝宝多穿几天棉鞋,以避免小脚受凉。袜子也可以穿得稍厚一点。 一般来说,春季里如果气温比较低,还是应该开一下空调,使居室温度适当高一点,同时被子也要适当厚一点。宝宝睡觉的时候也是很容易感冒的。但是最好不让宝宝穿较厚的睡衣睡觉,或者给宝宝盖得过厚,因为如果捂得太热了,宝宝反而会因为踢被子而着凉。

出门怎么捂

宝宝刚刚睡醒时,不要马上抱到户外去,应该让宝宝在室内活动一会儿,如果宝宝从室外进入有暖气的房间时,最好提前给他脱掉外套。当宝宝玩得满身大汗时,千万不要立刻脱衣服,应该把汗擦干,待汗水完全下去时再脱衣服。“先捂后脱”比“先脱后捂”更容易使宝宝感冒。 出远门前爸爸妈妈要关注一下目的地的天气情况,以便给宝宝带上合适的衣服。如果汽车或火车车厢里有暖气的话,进出时应及时增减衣物。

春捂秋冻有道理吗为什么 春捂秋冻宜适度

中医讲究“天人相应”,机体跟外界相适应有一个调节过程。总之,春捂秋冻也要根据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物,如果春末和深秋,仍捂得很多或穿得过于单薄,这样的“春捂秋冻”就显得不合时宜了。

秋季有哪些穿衣保健方法

穿衣要适度

虽然已经是秋风阵阵寒了,可是林雅仗着自己的身体比较健康,常年也难得感冒几次,再加上听了老人说的“春捂秋冻”的民间俗语,她每天还是穿着短袖、短裤去上班。没想到,就这么过了两天,她居然就感冒了。这下让林雅不明白了,不是说要“春捂秋冻”吗,怎么就把自己给冻感冒了呢?

对于这种情况,沈医师强调:“‘春捂秋冻’并不是强调一味的冻,在秋冬交替之际,每个人都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及时采取防病措施。‘春捂秋冻’ 还要根据气温变化增减衣物。人们的体温总是要保持37摄氏度左右,一方面靠自身调节,同时也要靠增减衣服来协助。像林雅这样进入10月份以后还穿着短裤、短袖去上班,衣服过于单薄,这样的‘春捂秋冻’就过分了,所以感冒也是很正常的。”

而与林雅不同的是关于宝宝的穿衣。在台一医的小儿科里记者看到,最近小儿患感冒的人数激增,小儿科里的医生每天都忙得团团转,在小儿科楼层的过道里都住着一些小病人,而这些小病人中大都是因为衣服穿得太多而得了感冒。

在儿科病房里记者遇到一位才当了妈妈不久的鲁燕。鲁燕说,自己刚生了宝宝才三个月,由于没有经验,请了孩子的奶奶来帮着带。奶奶住在宁溪乡下,她带宝宝所遵循的都是老一辈人的经验。这不,天气刚有点转凉,奶奶心疼宝贝孙子,马上就给宝宝穿了好几件衣服,每天捂得宝宝一身汗,没几天下来,宝宝就生病了。现在宝宝每天要挂针,看着自己的孩子这么痛苦,鲁燕真是心疼得很。

天天今年才上幼儿园小班,妈妈的工作单位在路桥,一出去就是一天,因为早上送孩子去幼儿园的时候天气比较凉,所以天天妈妈就给天天多穿了几件衣服。可是天天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们一玩游戏就满头大汗,因为穿得太多出了身汗,这时候被风一吹,身子又一冷,这样天天就感冒了。

像现在这样因为天气原因导致小孩感冒增多的情况,沈医师说,其实孩子感冒大部分的原因是父母们给孩子穿的衣服过多。衣服穿得太多,人体的体温就会上升,而毛孔也会随之张开,如果这时候被风一吹,那么邪气更容易入侵。而且小孩子一般是阳气偏旺,所以妈妈们也不需要过早、过度地为宝宝保暖,穿衣服时可以检查一下宝宝的手、后颈,以不出汗为好,如果身体出汗反而容易感冒。

冬天给宝宝穿几件衣服 3岁以上穿几件衣服

3岁以上的宝宝都会自我表达冷暖,只要孩子不觉得冷就没必要多穿。可以和成人穿一样多,甚至稍微少一些,因为他们会经常活动,而且适当锻炼御寒能力可增强体质,不易生病,老话说的春捂秋冻就是这个道理。

立秋后宝宝要穿袜子吗

立秋后,宝宝要不要穿着袜子要视天气的气温而定,早晚比较凉,可以穿着薄的袜子的,天气太炎热,那就没必要穿袜子。

有些家长在立秋之后,会下意识地给孩子增加衣服,然而立秋并不是真正的秋天,全国大部分地区仍处于炎热当中,如果宝宝穿多了,很容易捂出一身汗,这样吹到一点冷风马上就会感冒。俗语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意思就是春天不要过早减衣服,秋天不要过早加衣服,这样才不容易生病。因此,宝宝秋季穿衣也要顺应“阴津内蓄,阳气内收”的需要,适当地冻一冻。

春捂秋冻靠谱吗

“春捂秋冻”引是一句卫生谚语,这是人们维护身体健康的经验,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春捂”就是说春季,气温刚转暖,不要过早脱掉棉衣。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春捂秋冻有道理么

“春捂秋冻”是民间的一条保健谚语,从气候学的观点来分析有一定科学道理。春秋都是过渡季节,但有差异。在气温变化上,春季趋向回暖,室内温度的回暖速度不及室外,所以春季虽然在室外很热,进入室内,就比较凉爽了。秋季则正好相反,是一个降温的季节,室外温度虽然下降了,室内温度还比较热。秋季适当地少穿点衣服,能提高抗寒能力和抵抗力,对过好冬季有帮助。

对“秋冻”的理解,不应仅限于“不忙添衣”上,应从广义上去理解。比如要加强耐寒锻炼,经常用冷水洗脸洗鼻,加强运动,增强机体适应寒冷气候的能力。另外,“秋冻”不是人人都适合的,要有个“度”。人与人有个体差异,性别不同,体质不同,出门的时间早晚不同,有的人身体健康,有的人患有疾病,每个人对寒热的感受也不同。因此,要根据天气的变化和自身的感受随时加减衣服,切勿盲目“秋冻”。

初春宝宝穿衣要下厚上薄

家长进门后抱孩子前要洗手,以避免将携带的病菌传染给宝宝。春季给宝宝穿衣,要记住“下厚上薄”。因为宝宝一旦肚子着凉,容易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宝宝的腿脚对外界寒冷最为敏感。双脚受寒后,会引起上呼吸道黏膜的血管收缩,抗病能力下降,易患感染性疾病。但如果头部捂得过热,容易头晕头昏、烦躁不安。所以,在室内、风和日丽的天气,要保持头凉,才能使孩子神清气爽。因此,宝宝肚子、背部和腿脚要穿厚一些,头部和心胸口要相对穿薄一些。

“春捂秋冻是人们在预防疾病的实践中总结的经验,有一定的科学性。”。除了“春捂秋冻”的说法,民间还流传“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寒衣送”的俗语,都是劝人们初春季节,适当捂捂更健康。

儿科医生说:“这两天的门诊情况看,其中八成以上的患儿是因为冷热不当导致的感冒、发烧、咳嗽等呼吸系统的毛病,所以春天家长更应注意,适当给孩子捂着点儿。”但对于喜欢到处活动的孩子,要适当减一些衣服,以防玩得大汗淋漓后被风吹,反而会感冒。

秋裤怎么穿 秋裤不穿过晚更健康

有的人响应”春捂秋冻“,到实在冷的受不了才穿上秋裤,这其实是对春捂秋冻的误解。所谓的秋冻,正是讲究”冻肉不冻腿“,室外温度降至10摄氏度,就应该结束秋冻。否则可能引发膝盖发凉、酸麻等关节疾病。

中医育儿歌

现在宝宝是爸妈的心肝宝贝,全家人都百般呵护。宝宝一旦不舒服了,一些没有育儿经验的父母就感觉手足无措。下面随中医小编一起来看看中医育儿歌,看看您能不能从中得到一些体会吧。

中医育儿 育儿歌

若要小儿安, 须受三分饥与寒;

一把蔬菜一把豆,一个鸡蛋一点肉;

鱼生火,肉生痰,萝卜白菜保平安;

少喝饮料多喝水,煎炸熏烤伤脾胃;

缺锌缺铁儿常见,调料脾胃是优先;

食宜清淡食速缓,食后稍动保健康。

天然药,副效少,抗生素,勿滥用;

有病没病吃小药,正当病时失疗效。

春捂秋冻应变化,穿衣五法要记牢:

背暖肚暖足要暖,头和心胸却须凉。

春天上火是什么原因 春捂捂太久

这是一个人们容易忽视的上火原因,我们都说“春捂秋冻”,春季养生的确需要春捂一段时间,但是当一天中的最低气温已经超过15度时,还不肯脱下厚重的外套,还在春捂的话,身体内热积蓄、内火上升,就容易上火了。

入秋后宝宝穿多少合适

一、年龄小怕着凉?穿太多易出大问题

对于已经能表达自己感受的大孩子,穿衣并不是大问题。但对于婴幼儿,怎么穿、穿多少都得爸妈或者爷爷奶奶亲手操办,而家长总怕孩子受冻,天气稍微变冷就把孩子裹得跟粽子似的,殊不知穿太多也会出大问题。

1.捂热综合征

捂热综合征也称蒙被缺氧综合征,是婴儿在寒冷季节中较为常见的急症之一。主要原因包括:1、蒙被造成呼吸道受阻,引起婴儿慢性不全性缺氧;2、过暖、大汗淋漓,造成婴儿高渗性脱水。

我们都知道,小孩火力旺,并没有大人那么怕冷,加之这时节还真没那么夸张,如果你偏要把孩子的身体暖在厚厚的衣服里,孩子又小,热得不行了也不会诉说和挣扎,就很容易出问题。

2. 影响发育

穿衣过多还会限制孩子的肢体活动,让孩子的运动发育落后。有个疾病叫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在北方地区发病率明显高于南方,这可能与北方的孩子穿衣服多,下肢长久固定在不恰当的体位有关。

3. 更容易生病

造吗?经常感冒发烧的孩子往往是那些穿衣服很多很厚的孩子。家长认为多穿衣可以避免孩子着凉,却不知道这样导致孩子更少接受冷空气的刺激,身体对气候的变化更脆弱,更容易生病。

二、春捂秋冻?太刻意容易冻出病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但对于身体素质还不高,抵抗能力较弱的婴幼儿来说,春捂秋冻并不成立。

当天气变化反常,气温急降时,如果你仍坚持“秋冻”,势必会让孩子伤风感冒,体格差的孩子还会发生呼吸道感染,甚至肺炎。所以,家长一定要掌握气温变化,及时地给孩子增减衣服,不可一味地让宝宝受冻。

Tips:

(1)当室内外温差《2-5℃,可进行耐寒锻炼,若温差》7℃,应该及时添衣。

(2)当昼夜温差《8℃,可接受耐凉锻炼,一旦温差》10℃,就应给宝宝及时加衣。

“秋冻”应因人而异,体质较虚弱的宝宝,如有先心病、贫血、营养发育不良、反复发生支气管炎、肺炎、哮喘、慢性胃肠疾病以及免疫低的小儿不宜进行秋冻锻炼,因为他们对气候比较敏感,尤其是早晚天气变化大时容易感冒。

三、婴幼儿入秋穿衣经,穿多少才合适?

当气温足够高≥24 ℃,就没有保暖需求了,穿一件单衣遮体即可,孩子也一样。

当气温低于《24 ℃,大人会根据自己遍布皮肤的温度感受器的信号,感知冷暖,调整穿衣的件数和厚度。

婴幼儿不会自己诉说,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原则:

1岁以内:孩子比大人多穿一件(平均厚度的)衣服。

1岁以上:孩子的体温调节能力基本和大人一样了,可以参照大人一样穿衣。

3岁以上:孩子多会自我表达冷暖,只要孩子不觉得冷就没必要多穿。你也可以摸摸孩子的手心和后背,如果是暖和的,身上也不出汗,就说明衣服穿得比较合适。

季节交替时期,宝宝如何穿衣一直是父母关注的大问题,虽然入秋之后天气越来越冷,但也不可一味求暖。爱孩子,就应该让他穿得舒服,而不是让他热着冻着,宝宝还不会说话,作为大人可别欺负Ta哦。

立秋感冒吃什么药

立秋之后,明显感觉风是凉爽的。有点秋高气爽的气息。这时候很多家长担心宝宝着凉感冒,迅速给宝宝穿上厚厚的外套。这样宝宝更容易感冒。那么,立秋之后宝宝怎样穿衣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一转眼就立秋了,北方部分地区早晚已开始有微凉的感觉,而南方大部分地区仍被高温酷暑掌控,不过尽管如此,我们的一些生活习惯还是应该顺这节气而改变。在宝宝穿衣上也要有所讲究,家长要根据天气的变化适当增加衣服,尤其不要马上“捂”,否则宝宝更容易感冒。

立秋后不要马上给孩子加衣服

有些家长在立秋之后,会下意识地给孩子增加衣服,然而立秋并不是真正的秋天,全国大部分地区仍处于炎热当中,如果宝宝穿多了,很容易捂出一身汗,这样吹到一点冷风马上就会感冒。

俗语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意思就是春天不要过早减衣服,秋天不要过早加衣服,这样才不容易生病。因此,宝宝秋季穿衣也要顺应“阴津内蓄,阳气内收”的需要,适当地冻一冻。

相关推荐

宝宝春季穿衣的四大标准

春天已经到了,天气越来越暖和,在这个季节,相信很多家长在这个季节都会为一件事头疼,那就是给宝宝穿衣服了,穿多了怕宝宝捂出病来,穿少了又怕宝宝冻着。如何让你的宝宝在这个春天穿着又时尚又健康!各位家长,一起来看看吧。 1、气温: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 研究表明对儿童、老人等需要“春捂”的人群来说,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也就是说,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 2、温差:日夜温差大于8℃是捂的信号 春天的气温,前一天还是春风和煦,春暖花开,刹那间则可能寒流涌动,“花开又被风吹落”

霜降是什么时候 保暖防寒

有俗语说:“霜降已过百草枯”,霜降节气比寒露更凉了,有的人进行户外运动时仍然按照“春捂秋冻”的做法就有点危险了。因为霜降寒凉,早晚应该注意添加衣物,运动时不要穿太少,运动后要及时洗澡更换衣物,不应该在冷风中逗留。

怎样预防宝宝感冒发烧

天气好的时候,多带宝宝户外运动,运动强生,增加抵抗力。运动时,稍微减点衣服,运动完在加上,防止因为运动出汗太多,汗湿衣服,而导致感冒。 宝宝要营养均衡,不能太胖,也不能太瘦,体质好自然感冒少。 春捂秋冻,春天的时候,减衣服,稍微减慢一点,秋天加衣服,稍微加慢一点。 睡觉时,不要盖太多,容易出汗。盖太多,宝宝反而会踢被子。 平时,多喝白开水,排除体内毒素。 远离感冒人群,避免宝宝被已经感冒了的人传染。

霜降节气 不宜贪凉

霜降后天气特别寒凉,所以为了增强身体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抗旱能力,很多人都选择了在秋季进行户外锻炼,并根据“春捂秋冻”的原则,在秋季尽少添衣物。然而,“秋冻”自有一番道理,但是秋季起居也不能过于贪凉,因为霜降的早晚气温较低,应该根据户外的气温变化来增减衣服。锻炼时应在身体发热后,才能脱下过多的衣服;锻炼后切忌穿着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防身体着凉。

孩子穿太多容易导致感冒和尿路感染吗

大家都听说过“春捂秋冻”,也知道“若要小儿安,三分饥和寒”;许多医生也曾经呼吁家长,要注意给孩子适当衣着,过薄或者过厚都不利于宝宝健康。但大概这些都没有微信上这条内容来得惊人。 最近在微信好友圈中,一条号称来自于“一位老中医的衷心劝告”的帖子算是彻底火了。其中罗列了宝宝穿衣太厚可能导致的诸多问题,许多父母诧异发现,穿衣过多不仅可能反而让宝宝感冒、发烧,甚至还可能引起皮肤病、尿路感染、便秘腹胀等全身问题

秋冻是怎么回事,科学“秋冻”要避免这些误区 “秋冻误区”

都说“春捂秋冻”有益健康。然而,面对降温,有的爸爸妈妈却不得要领,对孩子“秋冻”添衣存在不少误区。这些误区的存在,不仅使“秋冻”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而且还有损宝宝健康。 新生儿衣服大多都是采用系带设计,这样可以避免钮扣伤害宝宝皮肤或是宝宝误吞了钮扣的情况发生,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选购有钮扣的衣服。 有扣子的衣服比系带设计的衣服更加保暖,它更适合宝宝在冬天穿。尽不要选择扣子容易松脱、扣子粗糙突起的衣服。 宽松的衣服虽然对宝宝不会产生束缚感,但是如果衣服不贴身宝宝很容易着凉,所以选择衣服要做到“松紧适当”。

第一次带宝宝打疫苗注意事项

一、宝宝的身体准备 宝宝如果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应暂缓接种: 身体不适 严重营养不良 有发热 过敏史或变态反应史 免疫功能缺陷,近期使用过丙种球蛋白或免疫抑制剂等 二、物品准备 第一次带宝宝出门,新妈妈难免紧张,怕宝宝吹风了冻着了 其实宝宝远没你想的那么娇弱。如果天气不是特别恶劣一般宝宝都能很好应对。 春秋两季室内外温差不大,宝宝比平时多添件薄外套即可。切忌穿得太多,宝宝捂坏,冬季出门要注意保暖,以免冻坏了宝宝

如何预防面瘫 少熬夜

一些青壮年自认为身体好,所以背离‘春捂秋冻’的常理,早春就开始狠减衣物,而且还常熬夜、喝酒,这些不良生活习惯其实很有害健康。不仅易患关节炎等疾病,面瘫也是容易发生的。

春捂秋冻必须要遵守吗

春捂秋冻不能千篇_律,要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以及天气情况,决定是梧还是冻。如果天气变化较平缓、气温逐渐下降或上升,捂一捂或冻一冻是可以的。但遇到有强冷(热)空气活动,造成气温急剧下降(上升)时,还是应该及时添衣保暖(减衣降温)。春梧秋冻虽然有一定道理,但更重要的是要因人、因时而异,而且要适度,否则不仅达不到预防效果,反而可能闹出病来。

春捂秋冻适合所有人吗 春捂秋冻哪个部位不能冻

头部阳气旺盛,耐寒能力较身体其他部位强些,但不是说头部就可以随便冻,如果人体一旦受凉,会非常容易引起感冒,导致颈部血管收缩,影响脑部供血。 后背为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的主要部位,布散阳气于周身,受冻的话则易诱发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 肚脐属中医里的神阙穴位,此穴不可针刺,但宜艾灸,肚脐周围皮下脂肪较少,一旦受冻受凉容易引起腹痛腹泻。 足部是距离心脏最远的地方,在脚掌处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加上脚部表面脂肪层薄,保温性能差,容易受寒冷的侵扰,如果脚部受冻的话,可能会反射性地引起毛细血管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