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怎么调理脾胃 揉按心窝

怎么调理脾胃 揉按心窝

心窝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体表的对应区,用手掌以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温暖、舒畅,有调节中焦气机,使胃气通畅的作用。

如果消化不良,胃胀症状明显,可由心窝处开始重复由上至下推按的手法,注意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脾胃虚寒者该如何调理

天气寒冷,饮食不规律、作息不正常,进而影响脾胃的健康。脾胃虚寒脾胃虚寒的人并不在少数,对此,中医有哪些调理的方法呢?

脾胃虚寒的主要病因是饮食习惯不良如饮食不节制、经常吃冷饮或冰凉的食物引起。再加上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更易导致胃病,所以需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表现症状为: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冷痛不适,喜温喜欢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中医调理脾胃虚寒的方法

一、按摩

1、点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钟,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2、揉按心窝

心窝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体表的对应区,用手掌以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温暖、舒畅,有调节中焦气机,使胃气通畅的作用。如果消化不良,胃胀症状明显,可由心窝处开始重复由上至下推按的手法,注意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3、推按两肋

用两个手掌放在身体两侧,然后从乳房的下缘向下推按到侧腰部,一直到局部发热为止,这样可以起到疏通肝胆经,调畅气机的作用。

经常练习这些手法可以有效调节胃功能,达到养胃、暖胃,调畅中焦气机、预防胃疾病的疗效。

二、艾灸

1、艾灸中脘穴

用艾条灸中脘穴10-15分钟,或用艾罐灸20-30分钟。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的宽度。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灸疗可改善胃疾。

2、艾灸足三里穴

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月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20-30分钟。经常用此法施灸,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祛邪防病之功效。

三、偏方

脾胃虚寒,需温中健脾,和胃止痛,恢复脾胃健康。可参考方药:黄芪建中汤。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小建中汤温脾散寒,和中缓急止痛。泛吐清水较重者,可加干姜,吴茱萸,半夏,茯苓等温胃化饮;如寒盛者可用附子理中汤,或大建中汤温中散寒;若脾虚湿盛者,可合二陈汤;若兼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形寒肢冷等肾阳虚证者,可加附子,肉桂,巴戟天,仙茅,或合用肾气丸,右归丸之类助肾阳以温脾和胃。虽同为脾胃虚寒症,但表现不一且程度不同,适用方药也有所侧重,故需听从医师嘱咐,方能事半功倍。

养胃汤:太子参15g,生黄芪30g,柴胡3g,当归10g,仙灵脾10g,加水煮开即可。

四、日常生活作息

(1)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抽烟少喝酒,一些辛辣食物、油炸食物、碳酸饮料等等要少碰。

(2)放松心情,不要出现大喜大悲的情况,并且不要过度劳累。

(3)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暖工作,少吃一些生冷食物。

(4)不要胡乱吃镇痛药,是药三分毒,多吃镇痛药会导致体质下降,出现脾胃虚寒的症状。

(5)坚持每天吃饭“八分饱”的保健生活方式。

(6)如果出现肠胃不适、消化不良等等的症状,一定不能够掉以轻心,而是应该立即接受治疗。

(7)每天都要吃早饭,可以适当的喝牛奶或者豆浆。

(8)减少生气的数量,否则生气对于脾胃的伤害非常的大。

冬季是胃病的多发季节,脾胃寒凉者一定要多加注意。

小儿腹痛推拿手法图解 寒凝腹痛推拿手法

主证:有感伤寒邪或饮冷史,突发腹痛,腹部,四肢均冷,面色青黑或苍白,身体蜷缩,小便不黄,口不渴或喜热饮,舌淡苔白,脉迟,指纹淡红或青。

治疗原则: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推拿处方:掐揉二扇门,揉小天心,揉外劳,一窝风,拿肚角,摩揉脘腹,点按脾俞,胃俞及擦脉督,令热深透。

推拿原理:外劳与一窝风为阳掌阳穴,功能温里散寒,通治各种寒症。配二扇门发脏腑止汗,除脏腑之寒;小天心通经活络,畅运三焦,调理阳气之道;拿肚角与摩揉脘腹对病变部位直接作用。点按脾胃之俞可调理脾胃,二者相配,止痛最宜。

脾胃虚按什么穴位

1、脾胃虚按摩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钟,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2、脾胃虚揉按心窝

心窝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体表的对应区,用手掌以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温暖、舒畅,有调节中焦气机,使胃气通畅的作用。如果消化不良,胃胀症状明显,可由心窝处开始重复由上至下推按的手法,注意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3、脾胃虚推按两肋

两手掌在身体两侧由乳房下缘向下推按至侧腰部,使局部发热,能够疏通肝胆经,调畅气机。

经常练习这些手法可以有效调节胃功能,达到养胃、暖胃,调畅中焦气机、预防胃疾病的疗效。

脾胃虚寒按摩哪些穴位

穴位按摩法:点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钟,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穴位按摩法:揉按心窝

心窝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体表的对应区,用手掌以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温暖、舒畅,有调节中焦气机,使胃气通畅的作用。如果消化不良,胃胀症状明显,可由心窝处开始重复由上至下推按的手法,注意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穴位按摩法:推按两肋

两手掌在身体两侧由乳房下缘向下推按至侧腰部,使局部发热,能够疏通肝胆经,调畅气机。

经常练习这些手法可以有效调节胃功能,达到养胃、暖胃,调畅中焦气机、预防胃疾病的疗效。

穴位艾灸法:艾灸中脘穴

用艾条灸中脘穴10-15分钟,或用艾罐灸20-30分钟。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的宽度。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灸疗可改善胃疾。

穴位艾灸法:艾灸足三里穴

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月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20-30分钟。经常用此法施灸,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祛邪防病之功效。

白领养胃按这三个地方

1、点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我们身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也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而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钟,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2、揉按心窝

心窝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体表的对应区,用手掌以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温暖、舒畅,有调节中焦气机,使胃气通畅的作用。如果消化不良,胃胀症状明显,可由心窝处开始重复由上至下推按的手法,注意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3、推按两胁

两手掌在身体两侧由乳房下缘向下推按至侧腰部,使局部发热,能够疏通肝胆经,调畅气机。

肠胃道不好按摩哪里

1、点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钟,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2、揉按心窝

心窝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体表的对应区,用手掌以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温暖、舒畅,有调节中焦气机,使胃气通畅的作用。如果消化不良,胃胀症状明显,可由心窝处开始重复由上至下推按的手法,注意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3、推按两肋

将两只手的手掌放在身体两侧,然后由乳房下缘向下推按至侧腰部,以局部发热为准,这样按摩可以起到疏通肝胆经,调畅气机的作用。

经常练习这些手法可以有效调节胃功能,达到养胃、暖胃,调畅中焦气机、预防胃疾病的疗效。

按摩5穴位可以调理脾胃

按摩哪些穴位可以调理脾胃

1、点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钟,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2、揉按心窝

心窝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体表的对应区,用手掌以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温暖、舒畅,有调节中焦气机,使胃气通畅的作用。如果消化不良,胃胀症状明显,可由心窝处开始重复由上至下推按的手法,注意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3、推按两肋

将两只手的手掌放在身体两侧,然后由乳房下缘向下推按至侧腰部,以局部发热为准,这样按摩可以起到疏通肝胆经,调畅气机的作用。

经常练习这些手法可以有效调节胃功能,达到养胃、暖胃,调畅中焦气机、预防胃疾病的疗效。

4、艾灸中脘穴

用艾条灸中脘穴10-15分钟,或用艾罐灸20-30分钟。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的宽度。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灸疗可改善胃疾。

宝宝脾胃不好可以按摩穴位调理吗

点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钟,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揉按心窝

心窝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体表的对应区,用手掌以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温暖、舒畅,有调节中焦气机,使胃气通畅的作用。如果消化不良,胃胀症状明显,可由心窝处开始重复由上至下推按的手法,注意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推按两肋

两手掌在身体两侧由乳房下缘向下推按至侧腰部,使局部发热,能够疏通肝胆经,调畅气机。经常练习这些手法可以有效调节胃功能,达到养胃、暖胃,调畅中焦气机、预防胃疾病的疗效。

艾灸中脘穴

用艾条灸中脘穴10-15分钟,或用艾罐灸20-30分钟。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的宽度。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灸疗可改善胃疾。

艾灸足三里穴

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月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20-30分钟。经常用此法施灸,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祛邪防病之功效。

中医按摩调理脾胃最有效

穴位按摩法:点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钟,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穴位按摩法:揉按心窝

心窝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体表的对应区,用手掌以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温暖、舒畅,有调节中焦气机,使胃气通畅的作用。如果消化不良,胃胀症状明显,可由心窝处开始重复由上至下推按的手法,注意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按摩5穴位可以调理脾胃

我们都知道,脾胃直接关乎到我们的营养吸收的问题。如果我们的脾胃不好的话,就没有办法吸收一样,身体健康也就成了问题了。因此我们如果脾胃虚弱了,一定要调理好。今天小编教大家用按摩来调理脾胃。那么大家知道按摩哪些穴位可以调理脾胃吗?

按摩哪些穴位可以调理脾胃

1、点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钟,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2、揉按心窝

心窝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体表的对应区,用手掌以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温暖、舒畅,有调节中焦气机,使胃气通畅的作用。如果消化不良,胃胀症状明显,可由心窝处开始重复由上至下推按的手法,注意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3、推按两肋

将两只手的手掌放在身体两侧,然后由乳房下缘向下推按至侧腰部,以局部发热为准,这样按摩可以起到疏通肝胆经,调畅气机的作用。

经常练习这些手法可以有效调节胃功能,达到养胃、暖胃,调畅中焦气机、预防胃疾病的疗效。

4、艾灸中脘穴

用艾条灸中脘穴10-15分钟,或用艾罐灸20-30分钟。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的宽度。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灸疗可改善胃疾。

5、艾灸足三里穴

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月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20-30分钟。经常用此法施灸,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祛邪防病之功效。

调理阳虚体质该怎么按摩

1、点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钟,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2、揉按心窝

心窝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体表的对应区,用手掌以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温暖、舒畅,有调节中焦气机,使胃气通畅的作用。

如果消化不良,胃胀症状明显,可由心窝处开始重复由上至下推按的手法,注意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小儿腹痛中医推拿疗法

1. 治疗原则:调和脏腑,畅通气血,缓急止痛。

2. 手法处方:推脾经,掐揉一窝风,运内八卦,摩腹,拿肚角,分腹阴阳。

3. 方义:推脾经,摩腹,分腹阴阳——调理脾胃,和中止痛。运内八卦——理气调中,并能起到调和及加强其他手法的作用。拿肚角,掐揉一窝风——缓急止痛。

4. 加减治疗

⑴寒实痛:加揉外劳宫,推三关,推脾经用补法以温中散寒,助阳止痛。

⑵伤食痛:加揉板门,清大肠,揉中脘,揉天枢以消食导滞,理气助运,和中止痛。

⑶虚寒痛:加补肾经,推三关,揉外劳宫,揉脐,按揉足三里,推脾经用补法以温补脾肾,助阳散寒,益气止痛。

⑷虫积痛:加揉外劳宫,推三关,揉脐以温中安蛔,缓急止痛,蛔遇寒易扰动不安,遇温则静。

⑸热痛:加清大肠,退六腑,推下七节骨,推脾经用调法以清泻胃肠实热积滞,调通中焦气机升降。

⑹气滞血瘀:加平肝经,清心经,按弦走搓摩,推脾经用调法以行气活血,通络解郁,以通止痛。

按摩这些穴位调理胃虚寒

穴位按摩法:点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钟,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穴位按摩法:揉按心窝

心窝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体表的对应区,用手掌以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温暖、舒畅,有调节中焦气机,使胃气通畅的作用。如果消化不良,胃胀症状明显,可由心窝处开始重复由上至下推按的手法,注意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穴位按摩法:推按两肋

两只手掌分别放在身体的两侧,从乳房下缘向下推按到腰部,使得局部发热,便可以起到疏通肝胆经、调畅气机的作用。如果是经常练习这些手法的话,可以有效的调节我们的脾胃功能,达到养胃暖胃、调畅中焦气机、预防胃疾病的效果。

用艾条灸中脘穴10-15分钟,或用艾罐灸20-30分钟。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的宽度。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灸疗可改善胃疾。

穴位艾灸法:艾灸足三里穴

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月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20-30分钟。经常用此法施灸,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祛邪防病之功效。

按摩3穴位可帮你养胃暖胃

1、点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钟,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2、揉按心窝

心窝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体表的对应区,用手掌以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温暖、舒畅,有调节中焦气机,使胃气通畅的作用。如果消化不良,胃胀症状明显,可由心窝处开始重复由上至下推按的手法,注意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3、推按两胁

两手掌在身体两侧由乳房下缘向下推按至侧腰部,使局部发热,能够疏通肝胆经,调畅气机。

经常练习这些手法可以有效调节胃功能,达到养胃、暖胃,调畅中焦气机、预防胃疾病的疗效。

相关推荐

宝宝腹胀腹痛摩图解 寒邪致腹胀腹痛

补脾经,外劳宫,推三关,足三里各1分钟,顺时针摩腹2分钟,掐足三里各1分钟,顺时针摩腹2分钟,掐一窝风50次,拿肚角3-5次。 摩方解:补脾经,足三里,顺时针摩腹能帮助调理脾胃气机,外劳宫,推三关有温中散寒的作用;掐一窝风,拿肚角有止腹痛的效果。

脾胃怎么调理

腹部是六腑的所在部位,其共同生理功能是饮食的受纳、消化、吸收与排泄,做好腹部保健,可以加强消化系统功能,防治肥胖、高血压等。 做法:先搓热双手,然后双手重叠,置于腹部,用掌心绕脐顺时针方向,由小到大转摩36周,再逆时针方向由大到小绕脐摩36周,有增加胃肠蠕动、理气消滞、增强消化功能和防治胃肠疾病等作用。

排湿毒最好的方法 排湿毒奇穴 ,,排净体内湿毒

在腋下,俗称“胳肢窝”,上臂与胸臂间凹陷处。为颈部与上肢间血管和神经通路。是腋窝动脉、静脉、臂丛、腋淋巴结群组织的集合处。 取穴方法:曲肘,手掌于后枕,在腋窝中部有动脉搏动处取穴。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腋窝的极泉穴是心经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脏的郁火毒素,应常常去,以疏通这口井。 拍打方法:左手上举,手掌向上,用右手手掌拍打左腋下;再上举右手,用左手手掌拍打右腋下,每次拍打30~50次,反复操作5遍。 作用:拍打腋窝有宽胸宁神、清热解暑等功效。 肘窝定位:位于肘关节前方

调理脾胃摩效果好吗 小腹健脾胃

肚脐为人体精气比较集中的地方,也是中医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神阙穴所在地,旁边分别还有关元,气海,中脘等穴。轻力,对调整人体气海,改善体内脏腑功能都有作用,长期坚持小腹,可以增强脾胃功能,增加肠胃蠕动。

脾胃怎么调理 鼻头

每次鼻头20分钟左右,能改善胃胀气等症状。

调理脾胃中药

1、调理脾胃中药之香砂和胃丸 现代人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节。季节交替之际,脾胃病更易多发。对大多数脾胃不和的患者来说,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引起的食欲不振、腹部胀痛、大便不调等可用香砂和胃丸来调治。 该方以香砂六君子汤为基础,加理气、消食、祛湿中药组合而成,功效健脾开胃,行气化滞,适用范围较广。但是,同时伴有口臭、恶心、大便秘结、舌红苔黄等明显实热证患者及有口干、舌红少津、大便干等阴虚患者不适用该药。 如果患者胃部不适、经或保暖后减轻、乏力、手足不温,可选用温胃舒,顾名思义,其有温胃暖中作用,适于胃脘寒凉,

小孩腹痛怎么推拿

寒凝腹痛推拿手法 主证:有感伤寒邪或饮冷史,突发腹痛,腹部,四肢均冷,面色青黑或苍白,身体蜷缩,小便不黄,口不渴或喜热饮,舌淡苔白,脉迟,指纹淡红或青。 治疗原则: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推拿处方:掐二扇门,小天心,外劳,一窝风,拿肚角,摩脘腹,点脾俞,胃俞及擦脉督,令热深透。 推拿原理:外劳与一窝风为阳掌阳穴,功能温里散寒,通治各种寒症。配二扇门发脏腑止汗,除脏腑之寒;小天心通经活络,畅运三焦,调理阳气之道;拿肚角与摩脘腹对病变部位直接作用。点脾胃之俞可调理脾胃,二者相配,止痛最宜。 燥热腹

婴儿厌食 操作方法

婴幼儿厌食、食积腹胀的时候可以板门穴。操作时用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或者麻油,板门穴。时,顺、逆时针皆可,注意力度适宜不宜过重。2-3分钟。 儿童消化功能不良,食欲差的时候经常推板门穴可以起到调理脾胃、增加食欲的作用。操作时将幼儿手指并拢,注意留出指掌的位置,再用拇指蘸取少量滑石粉或者麻油,从幼儿的拇指根大鱼际处推向腕横纹,称板门推向横纹,推50-100次即可。反之称横纹推向板门,也可以来回推,以达到调理脾胃的作用。

耳朵五招捏出健康

1、牙龈肿痛耳垂 耳垂相当于面部,当因“上火”导致牙齿、牙龈肿痛,或脸上长小疙瘩时,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捏耳垂,或者去医院在耳垂上点刺放血,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经常捏耳垂还能美容养颜。 2、心绞痛下耳窝 经常刺激耳甲腔部位,俗称下耳窝,对血液和循环系统有保健作用。下耳窝相当于胸腔内脏器官。心绞痛时首先要保持镇定,不要惊慌,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最好抬高上身,然后可对下耳窝进行压。方法是,将食指放到耳孔处,拇指放到耳的背面捏。这是最简便有效的急救方法,可以迅速缓解心绞痛,度过危险期。 3、打嗝上耳

摩哪些穴位可以去湿

1、极泉穴 腋窝的极泉穴是心经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脏的郁火毒素,应常常去,以疏通这口井。腋窝的极泉穴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是心经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脏的火毒。 应常常去,或者拨动,一般不少于36下,最少一天两次,以疏通经络,还可起到调理睡眠和解决心脏不舒服的问题,包括白领经常不明原因出现的心悸、胸闷状况。 2、阴陵泉 是脾经的合穴,从脚趾出发的脾经这儿在往里深入,可以健脾除湿。它在膝盖下方,沿着小腿内侧骨往上捋,向内转弯时的凹陷,就是阴陵泉所在。 每天要用手指这里,时间不拘,空闲的时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