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护理 口服降糖药的护理
糖尿病的护理 口服降糖药的护理
口服降糖药是治疗糖尿病的方式之一,医生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病型、血糖水平、胖瘦、年龄、肝肾功能等综合决策选用,服用药物时,要注意观察是否出现副作用,出现任何不适应及时反馈给医生。一般在餐前30分钟服用,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定时复查,医生根据血糖水平和病情变化,调剂量,或更换药物种类。
糖尿病病人怎么降糖
夏天人体的血糖水平偏低,所以建议大家要继续做好降糖的做事,同时降糖是与季节有密切的关系。一年之中,冬天血糖水平相对较高;而夏天则相对较低。从病理生理学分析,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夏天胰岛素分泌量较多,同时人体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也增高;二是夏天活动量较大,代谢加强,消耗较多。所以,热天需要抓住降血糖的最佳时机,“顺水推舟”强化治疗,以期达到轻症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降至正常,重症患者的血糖浓度有较大幅度下降,需要注射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能够改用口服降糖药的效果,这对以后控制病情,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夏天做好糖尿病护理的工作是一个很重的的项目,另外,对于糖友们夏天降糖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这一知识希望大家多去了解一些,祝早日康复。
糖尿病孕妇需要注意哪些用药事项
(1)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不宜单用口服降糖药,当然双胍类降糖药及拜糖平与胰岛素合用还是很有效的;
(2)糖尿病孕妇应一律停用口服降糖药,以免目前血糖控制不佳,同时引起胎儿发育有异常。因为口服降糖药能通过乳汁排泄,所以喂奶的女性也不要服用口服降糖药;
(3)肝、肾功能不全者不用或慎用口服降糖药,口服降糖药全部都须肝脏代谢,大多数都要经肾脏排出,肝、肾功能不好的病人服用口服降糖药可能发生药物积累中毒或发生低血糖症,还可能进一步损害肝、肾功能;
(4)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等病人使用口服降糖药效果很差,有些还可能加重酮症酸中毒或引起乳酸性酸中毒,最好不用;
(5)比较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特别是发展到Ⅲ期或Ⅲ期以上的肾脏及眼底病变者应停用口服降糖药,改用胰岛素治疗;
(6)其它急症:如肌梗塞、手术、创伤等情况发生时,也应短期改用胰岛素治疗。
血糖多高需要打胰岛素吗
胰岛素作为替代疗法的适应症为:2型糖尿病诊断时血糖水平较高,特别是体重明显减轻的患者;口服降糖药治疗反应差伴体重减轻或持续性高血糖的患者。可每天注射2次中效胰岛素或预混制剂,β细胞功能极差者应按与1型糖尿病类似的方案长期采用强化胰岛素治疗。注射胰岛素是最无副作用的降糖方法。一型糖尿病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若血糖一段时间内持续高,可以注射胰岛素治疗。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具体病情合理选择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药物和注射胰岛素相比,注射胰岛素是副作用最小的一种控制血糖的方式,而且不需要通过肝脏和肾脏进行代谢,任何口服的降糖药物都需要通过肝脏和肾脏的代谢。长期口服降糖药物的患者需要定期的检查肝功能和肾功能,预防药物带来的副作用。注射胰岛素需要定时定量,进食也要相应的定时定量,避免出现低血糖或者是剂量不足造成效果不明显。
平时注意控制饮食,三餐定时定量,低脂低糖摄入,多食用蔬菜,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要经常监测血糖,保持血糖的平稳,防止并发症的出现。经合理的饮食和口服降糖药治疗仍未达到良好控制目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考虑用胰岛素作为补充治疗,通常白天继续服用口服降糖药,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早晨可加或不加小剂量)或每天注射1-2次长效胰岛素。但当每日胰岛素剂量已经接近50U时,可停用胰岛素促泌剂,而改用胰岛素替代疗法。总之,糖化血红蛋白大于8.5%者应考虑用口服降糖药联合胰岛素治疗;对于空腹血糖高于15以上者,应考虑用胰岛素强化治疗。
总而言之糖尿病是当今社会一种非常常见的且难治愈的疾病,一般患了糖尿病都要注意控制自己的饮食,并且血糖高时,要注意服药进行控制,但是当血糖过高时,就需要打胰岛素替代药物进行强化治疗,使自身的血糖得到控制。
口服降血糖药物为什么会逐渐失效
一、口服降血糖药物为什么会逐渐失效
口服降糖药失效是2型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主要见于胰岛素促泌剂,包括磺脲类药物(如优降糖、消渴丸等)和格列奈类药物(如诺和龙、唐力等)。因为此类药物主要是通过刺激胰岛ß细胞分泌胰岛素发挥降糖作用,药物发挥作用的前提是体内存在一定数量的胰岛ß细胞。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人在诊断之初,胰岛功能就已降至正常人的50%,此后,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胰岛功能将以大约每年5%的速度衰减,直至完全衰竭。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2型糖尿病人服用胰岛素促泌剂开始阶段效果好,以后越来越差,最终完全失效。因为在病程早期,患者仍保留一定的胰岛功能,而到了病程晚期,患者胰岛功能已完全衰竭。换句话说:胰岛ß—细胞分泌功能逐渐衰竭是导致胰岛素促泌剂失效的主要原因。
二、口服降糖药失效分哪两种情况?
口服降糖药失效是2型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根据药物失效发生的早晚,分为“原发性失效”和“继发性失效”。有的人在糖尿病确诊之初,口服胰岛素促泌剂就不起作用,血糖始终居高不下,谓之“原发性失效”, 这种情况多见于发现时病情已处于晚期、胰岛功能严重衰竭的糖尿病人。“继发性失效”是指在服药的头一个月或更长时间内,血糖可得到满意控制,随着时间的推移,药效越来越差,将药物加至最大剂量血糖仍得不到理想控制(空腹血糖>10mmol/L),继发性失效的发生率每年为5%~15%,应用胰岛素促泌剂治疗5年,将有大约30%~40%的病人发生继发性失效。
三、口服降糖药失效能否逆转?
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如果是由于胰岛功能完全衰竭所致,逆转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但有些病人之所以服用胰岛素促泌剂血糖控制不好,原因在于饮食控制不严、运动过少、腹泻导致药物吸收不良、药物用法不当、存在应激因素(如感染、创伤、急性期心脑卒中等)或同时应用对胰岛素有拮抗作用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利尿药、避孕药等)等等。这些情况均不属于真正的口服降糖药失效,因为在消除这些干扰因素之后,药效可以重新恢复,故又称之为“口服降糖药假性失效”。
四、口服降糖药失效后该咋办?
一旦发现胰岛素促泌剂失效,应及早加用胰岛素联合治疗,这对于迅速控制血糖,减轻高血糖的毒性作用,保护残存的胰岛功能很有意义。不仅如此,两者联用还可节省外源性胰岛素用量,避免高胰岛素血症的危害。临床上有些继发性失效的病人,配合胰岛素治疗一段时间后,胰岛ß—细胞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可以重新恢复对口服降糖药的敏感性。当然,如果病人胰岛功能完全衰竭,丧失分泌功能,则应完全换用胰岛素替代治疗。
有些患者心理上有强烈的“胰岛素抵抗”,明明已经出现口服降糖药失效,但对使用胰岛素却一再拖延甚至拒不使用,致使血糖长期居高不下。高血糖的毒性作用不仅会加速胰岛功能的衰竭速度,而且会导致各种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这种做法实在要不得。
五、如何防止和延缓口服降糖药物失效?
胰岛功能衰竭是导致口服降糖药物失效的主要原因,而长期高血糖的毒性作用又是导致胰岛功能衰竭的罪魁祸首,因此,延缓或避免口服降糖药物失效,最好的办法就是早诊断、早治疗,将血糖控制控制达标,以延缓胰岛功能衰竭。此外,严格控制饮食,加强体育运动,避免肥胖,减轻胰岛素抵抗,也是必不可少的防治措施。
新近研究证实,新型降糖药物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百泌达)可以促进胰岛β细胞增生和分化,有效保护及改善胰岛β细胞的功能。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应用,可以起到延缓胰岛功能衰减,预防口服降糖药失效的作用。
六、如何正确看待口服降糖药失效?
发生口服降糖药失效以后,病人往往情绪悲观、低落,情绪波动反过来又促使血糖升高,使病情进一步恶化。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口服降糖药失效并不意味着无药可医、无计可施,通过联合或改用胰岛素治疗,同样能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但是,有些糖尿病人明知口服降糖药失效,却拒不使用胰岛素,而是盲目加大用药剂量或滥用偏方、秘方,导致血糖长期居高不下,引起各种并发症,最终落得个人财两空的结局,实不足取。
糖尿病人有时不需吃药
你要做妈妈或你正在为你的宝宝哺乳时,是不能口服降糖药的。女人怀孕时,身体处于特殊时期,如果口服降糖药,并不能平稳的控制血糖,这会导致血糖波动大,危害胎儿的正常发育。哺乳期的妈妈也不适合口服降糖药,药物能通过乳汁排泄,会导致孩子低血糖,这是很危险的。所以如果你要做妈妈了,或者你已经是一个可爱宝宝的妈妈了,那么,你就要暂时停止口服降糖药,改用胰岛素的注射。
糖尿病人最怕的就是糖尿病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会对身体造成进一步的损害,甚至危害生命。那么,在糖尿病并发症时期,比如,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这时候患者口服降糖药,往往降糖的效果不明显,那么就需要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了,也可以口服药和注射胰岛素双管齐下,尽快的控制血糖,治疗并发症。
还有一些糖尿病人群,平常就不适宜服用降糖药,比如;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人,单靠服药是控制不了血糖的,必须要胰岛素的注射降糖,当然也可以口服药物双管齐下。还有就是肝、肾、心功能不好的人,口服降糖药会使药物对脏器造成损害,长期服用减少糖尿病人器官寿命。
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便宜,但在特殊时期,特殊情况,或口服药物效果不明显,身体不能承受口服的药物,就需要胰岛素注射。
不宜用口服降糖药情况
不宜使用口服降糖药的情况很多,有些是绝对不能用,有些只是相对不能用,或者说明时要相当小心的。
不宜使用口服降糖药的情况很多,有些是绝对不能用,有些只是相对不能用,或者说明时要相当小心的。这些情况包括:
(1)胰岛素依靠型糖尿病病人不宜单用口服降糖药,当然双胍类降糖药及拜糖平与胰岛素合用还是很有效的;
(2)糖尿病孕妇应一律停用口服降糖药,以免目前血糖控制不佳,同时引起胎儿发育有异常。因为口服降糖药能通过乳汁排泄,所以喂奶的女性也不要服用口服降糖药;
(3)肝、肾功能不全者不用或慎用口服降糖药,口服降糖药全部都须肝脏代谢,大多数都要经肾脏排出,肝、肾功能不好的病人服用口服降糖药可能发生药物积累中毒或发生低血糖症,还可能进一步损害肝、肾功能;
(4)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等病人使用口服降糖药效果很差,有些还可能加重酮症酸中毒或引起乳酸性酸中毒,最好不用;
(5)比较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非凡是发展到Ⅲ期或Ⅲ期以上的肾脏及眼底病变者应停用口服降糖药,改用胰岛素治疗;
(6)其它急症:如肌梗塞、手术、创伤等情况发生时,也应短期改用胰岛素治疗。
妊娠糖尿病的护理方法
首先:糖尿病病人要很好的控制血糖,在身体情况良好的情况下,可于计划受孕前3个月停服口服避孕药,以工具避孕代之,其中以避孕套较佳,糖尿病已控制并维持良好者才可终止避孕,并开始测定基础体温,以正确了解受孕日期。
其次:如果在怀孕期间,长期的使用口服降糖药,会导致胎儿出现一些疾病的发生。如甲苯磺丁脲(D860),格列本脲(优降糖),苯乙双胍(降糖灵)等均能通过胎盘,导致胎儿低血糖,且文献中有不少关于降糖药可能致畸的报道,有些药物穿过胎盘达胎儿与胎儿体内胆红素争夺蛋白结合,使胆红素游离造成新生儿黄疸,同时双胍类降糖药具有导致胎儿乳酸中毒等作用,所以妊娠期不宜使用口服降糖药,应于怀孕前停药,改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再次:妇女在怀孕之后就要做到严格的控制和维持血糖,使其能够达到或是接近正常血糖水平;鉴于孕后胎盘分泌对抗胰岛素的各激素量随孕周的进展而增加以及胰岛素敏感度下降,故根据不同孕期血糖监护的结果,及时调整饮食计划和胰岛素的用量;谨慎使用一些对糖代谢有不利影响的药物,如噻嗪类,β肾上腺素能制剂及类固醇等。
总之,上面就是妊娠糖尿病护理的方法,希望怀孕的妇女要多加注意,同时也要调理好饮食营养,使胎儿营养的摄入充足,也建议孕妇生活中多活动,可做一些轻松的运动,注意卫生习惯,祝早日康复。
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以糖尿病为首的慢性内分泌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提升。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或者靶细胞对机体胰岛素反应迟钝所致的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因目前没有特效治愈方法,临床上主要通过控制血糖延缓疾病发展[1]。如何预防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发生成为临床备受关注话题。针对此问题,特进行了如下研究,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并且发生夜间低血糖的11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者7例,女患者4例,年龄在61~84岁,平均为(73.17±2.33)岁,以上全部患者经相关临床检查均明确诊断为糖尿病,病程2~42年,平均为(148.59±2.67)年。其中3例合并有糖尿病肾病、7例合并有高血压、1例合并有冠心病。
1.2 临床表现 4例患者自觉心慌、无力、烦躁,观察患者面色苍白,震颤、大汗淋漓。5例表现为反应迟钝、表情淡漠、语言表达不清,四肢乏力,甚至出现神经功能障碍表现;2例患者无自觉症状,夜间监测血糖时发现数值过低。测血糖,以上全部患者值在2.8~3.9。以上全部患者发现后,立即给予甜食如点心、糖果、高浓度葡萄糖液口服,经处理,全部患者均恢复正常,未发生不良事件。
1.3诱因分析 4例患者因口服降糖药物或者注射胰岛素后进食不足所致;1例因口服降糖药物或者注射胰岛素后剧烈运动所致;3例因调整降糖药物用量所致;2例因使用降糖药物过量所致,1例原因尚不明确。
2方法
2.1紧急处理方法
2.1.1低血糖反应较轻,意识仍清醒者,主要通过口服糖类制剂提高血糖。发现后,给其20g糖类制品,如糖块、葡萄糖等,并随时监测血糖改变,一般为10min/次,若血糖仍不达3.9mmol/L,继续口服葡萄糖15g,直至病情缓解。
2.1.2血糖过低,出现意识障碍时,应以迅速提高血糖浓度为主。主要措施为静脉注射20ml50%的葡萄糖或肌肉注射0.5~1.0mg胰高血糖素,并随时监测血糖,若处理后血糖值仍不达3.0mmol/L,继续静推50%的葡萄糖60ml,直至血糖升高。患者意识恢复后,仍需监测48h,无异常情况方可停止。
2.2预防措施和护理。
2.2.1加强夜间巡视,及时识别问题 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应尤其注意夜间巡视,观察其活动情况和神志反应。老年患者因感觉功能减退,部分患者不能及时感知病情变化,在无警觉的状态下出现昏迷或诱发心梗。因此,护理人员应详细观察患者反应,尤其是血糖不易控制患者,孤寡老人等,必要时增加夜间血糖测量次数[3]。
2.2.2加强睡前血糖监测,适当放宽血糖控制范围。睡前进行血糖监测,了解当前血糖水平,可为是否加餐或继续降糖提供依据,为临床用药调整提供指导。有研究称,若睡前血糖低于6mmol/L,患者易发生夜间低血糖。因老年血糖调节机制随着年龄增长反应迟钝,因此,平日使用降糖药物时不宜将血糖将至正常低值,一旦出现低血糖反应时,不易调节[4]。
2.2.3做好用药护理,加强健康宣教 指导患者正确遵医嘱用药,掌握用药剂量、用药途径、注意事项等,保证药物正常发挥疗效。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呼叫医务人员。另外,告知家属准备一些甜食,以备不时之需。教会患者正确使用血糖监测仪,加强日常自身监测。
2.2.4重点观察 护理人员应尤其注意老年糖尿病患者,注意收集血糖监测结果,日常活动、饮食情况,是否合并其他易引发低血糖的疾病,如消化功能不全、肾功能受损等。护理人员更换班次时,注意此类人群的交接工作,严防工作疏忽造成的不良后果。
3讨论
糖尿病作为常见的内分泌失调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居高不下,并呈上升趋势发展。因血糖水平主要靠饮食和药物控制,其稳定与否和外界控制因素直接相关,一旦控制失衡,极易发生低血糖。老年人作为患病人群中的特殊组成部分,其年龄较大,器官组织功能减退,食物消化能力、药物代谢能力均受明显下降,这就给降糖药物正常发挥作用造成了阻碍。此外,老年人认知能力、记忆能力不足,对药物用量、方法掌握不够充分,用药不足或用药过量均不利于血糖调节,这也是低血糖发生的重要原因。老年患者多合并其他疾病,在其他疾病用药可能对血糖水平造成一定影响,这对血糖控制也有一定负面影响作用。针对以上原因,护理人员应更加提高警惕,重点关注、加强了解、时刻监测,将老年患者的血糖值控制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防止意外事件突然发生。
长期打胰岛素的危害性
糖尿病的治疗药物分为两类,一种是口服降糖药,另外一种当然就是胰岛素。口服药和胰岛素各有优劣,比如口服降糖药,安全方便,病人的依从性非常好,但是在肝肾功能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患者将无法使用口服降糖药。
而胰岛素是内分泌科医师调整血糖的主要手段之一,胰岛素是人体体内自身的物质,因此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一般是非常安全,不会有什么危害的,而长期使用胰岛素注射当然会带来一个不良反应,就是体重增加,因此肥胖的患者是不适合打胰岛素的。
什么情况不宜吃降糖药
1、1型糖尿病患者
不宜单独使用口服降糖药,但二甲双胍和拜糖平等可与胰岛素联合运用。因为一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细胞遭到免疫攻击而破坏,几乎不能分泌胰岛素,而所有口吸取降糖药的作用都是建立在胰岛B细胞尚有部分功能的基础上,所以一型糖尿病患者单独使用口服降糖药不能使血糖有效下降,必须用胰岛素替代治疗。
2、妊娠期与哺乳期的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孕妇应一律停用口服降糖药,口服降糖药可引起胎儿发痛异常 ,也容易使血糖控制不良,而且可通过乳汁的排泄影响婴儿发育,所以喂奶的女性也不要服用口服降糖药。
3、肝肾功能不全者
应禁用或慎用口服降糖药。降糖药全部须经肝脏代谢,大多数都要经肾脏排出,仅糖适平(格列喹酮)经肾脏排泄比例很小,在5%以下,肝肾功能不全者服用口服降糖药后可能发生药物积蓄中毒或发生低血糖症。还可进一步损伤肝肾功能,应该慎用。但如果转氨酶和肌肝、尿素氮无明显升高,除降糖灵外也可以在严密监测肝肾功能的情况下使用,糖适平也可用于肾功不良者。
4、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如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等病人使用口服降糖药效果很差,有些还可能加重酮症酸中毒或引起乳酸性酸中毒,最好不用;比较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特别是发展到Ⅲ期或Ⅲ期以上的肾脏及眼底病变者应停用口服降糖药,改用胰岛素治疗。
5、其它急症
如肌梗塞、手术、创伤等情况发生时,也应短期改用胰岛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