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2型糖尿病患者要不要打胰岛素

2型糖尿病患者要不要打胰岛素

2型糖尿病病人应用胰岛素是有益处的,它可使血糖浓度得到有效的控制,消除高血糖所致的“葡萄糖毒性作用”,有利于自身胰岛功能的恢复;并能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改善脂肪代谢异常,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并发症。

下列情况必须使用用胰岛素治疗:

(1)病人长期应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但对口服治疗的效果越来越差,血糖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2)口服降糖药物有禁忌,如应用口服药物出现过敏反应。

(3)存在肝功能、肾功能不全,口服降糖药后可进一步损害肝肾功能。

(4)应激状态,如病人处于外伤、手术、妊娠、严重感染等情况时该用胰岛素来有效控制血糖浓度,以利于机体度过应激状态。

妊娠糖尿病孕妇该怎么吃

少吃或不吃淀粉、甜食,就能控制血糖

总有糖尿病患者会抱怨,血糖值居高不下,自己已经吃得很少了。

其实,不要以为吃得很少,血糖就能自动降下来,因为人的身体有自然保护作用,长时间摄取不到能提供足够糖分的食物,就会启动其他升糖激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如此血糖也不会降低。相反,饥饿之后的暴饮暴食还会造成血糖突然升高,给身体带来更大危害。

医生建议的做法是,要均衡糖尿病饮食,还有注意饭菜的质量,各方面营养全面吸收,尽量选择全麦类食物避免精细加工的食物。

打胰岛素会有依赖

糖尿病治疗专家指出,很多糖尿病患者(特别是2型糖尿病患者)认为胰岛素是“激素”,打了以后就要一直打下去,会产生“依赖”,因此对胰岛素有恐惧感,宁愿吃四五种降糖药也不愿打胰岛素。

其实,在实际糖尿病诊疗中,医生会建议1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首先会对其胰岛功能进行评估,如果胰岛功能确实已经衰竭或是有了衰竭的趋势,则会建议进行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在目前的医疗技术中是治疗糖尿病理想的药物。也是安全的。

胖大海会让糖友们的血糖居高不下

大海是一味很好的中药,通常人们都会拿它来沏水喝,它的药理主要在于其性味甘、寒,有清肺化痰、利咽开音、润肠通便的功效,适于用嗓过度、高声喊叫引起的声音嘶哑,以及口渴、咽病等情况。许多经常说话的人,比如说老师,都喜欢用它来“开声”,觉得效果还不错。

但是有一点我们要明白,对于声音嘶哑或咽喉疼痛的形成原因有很多,如风寒、风热、肺肾阴虚、气滞血淤等。而胖大海只适用于风热邪毒侵犯咽喉所致的喑哑,而像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声带闭合不全、烟酒刺激过度引起的喑哑,喝胖大海是无效的。

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由于胖大海中所含有的一些成分对糖尿病患者是极为不利的,如半乳糖醛酸、阿拉伯糖、半乳糖乙酸、半乳糖等,患者经常喝自然会引起血糖升高。

血糖多高需要打胰岛素吗

胰岛素作为替代疗法的适应症为:2型糖尿病诊断时血糖水平较高,特别是体重明显减轻的患者;口服降糖药治疗反应差伴体重减轻或持续性高血糖的患者。可每天注射2次中效胰岛素或预混制剂,β细胞功能极差者应按与1型糖尿病类似的方案长期采用强化胰岛素治疗。注射胰岛素是最无副作用的降糖方法。一型糖尿病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若血糖一段时间内持续高,可以注射胰岛素治疗。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具体病情合理选择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药物和注射胰岛素相比,注射胰岛素是副作用最小的一种控制血糖的方式,而且不需要通过肝脏和肾脏进行代谢,任何口服的降糖药物都需要通过肝脏和肾脏的代谢。长期口服降糖药物的患者需要定期的检查肝功能和肾功能,预防药物带来的副作用。注射胰岛素需要定时定量,进食也要相应的定时定量,避免出现低血糖或者是剂量不足造成效果不明显。

平时注意控制饮食,三餐定时定量,低脂低糖摄入,多食用蔬菜,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要经常监测血糖,保持血糖的平稳,防止并发症的出现。经合理的饮食和口服降糖药治疗仍未达到良好控制目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考虑用胰岛素作为补充治疗,通常白天继续服用口服降糖药,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早晨可加或不加小剂量)或每天注射1-2次长效胰岛素。但当每日胰岛素剂量已经接近50U时,可停用胰岛素促泌剂,而改用胰岛素替代疗法。总之,糖化血红蛋白大于8.5%者应考虑用口服降糖药联合胰岛素治疗;对于空腹血糖高于15以上者,应考虑用胰岛素强化治疗。

总而言之糖尿病是当今社会一种非常常见的且难治愈的疾病,一般患了糖尿病都要注意控制自己的饮食,并且血糖高时,要注意服药进行控制,但是当血糖过高时,就需要打胰岛素替代药物进行强化治疗,使自身的血糖得到控制。

糖尿病治疗方法

少吃或不吃淀粉、甜食,就能控制血糖

临床上,常有糖尿病患者抱怨,自己已经吃得很少,但血糖值还是居高不下。其实,不要以为吃得很少,血糖就能自动降下来,因为人的身体有自然保护作用,长时间摄取不到能提供足够糖分的食物,就会启动其他升糖激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如此血糖也不会降低。相反,饥饿之后的暴饮暴食还会造成血糖突然升高,给身体带来更大危害。

医生建议的做法是,要均衡糖尿病饮食,还有注意饭菜的质量,各方面营养全面吸收,尽量选择全麦类食物避免精细加工的食物。

打胰岛素会有依赖

糖尿病治疗专家指出,很多糖尿病患者(特别是2型糖尿病患者)认为胰岛素是“激素”,打了以后就要一直打下去,会产生“依赖”,因此对胰岛素有恐惧感,宁愿吃四五种降糖药也不愿打胰岛素。

其实,在实际糖尿病诊疗中,医生会建议1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首先会对其胰岛功能进行评估,如果胰岛功能确实已经衰竭或是有了衰竭的趋势,则会建议进行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是目前治疗糖尿病最理想的药物,也是最安全的治疗方式,只要掌握好胰岛素剂量,就可以控制好糖尿病病情。

胖大海会让糖友们的血糖居高不下

大海是一味很好的中药,通常人们都会拿它来沏水喝,它的药理主要在于其性味甘、寒,有清肺化痰、利咽开音、润肠通便的功效,适于用嗓过度、高声喊叫引起的声音嘶哑,以及口渴、咽病等情况。许多经常说话的人,比如说老师,都喜欢用它来“开声”,觉得效果还不错。

打胰岛素的常见误区

胰岛素是都知道的,有的人也是会用的的,但是有的人也是存在误区的,那么打胰岛素的常见误区是什么?

一、打胰岛素会发胖

胰岛素是一种促生长激素,应用后可能导致体重增加,但只要剂量合理、控制饮食、适当运动或配合减轻体重的药物,能使体重基本稳定。另外,不同胰岛素对体重的影响是不同的,有些胰岛素对体重影响小,具有优势。

二、打胰岛素很疼

目前注射胰岛素的专用针头都有光滑的外涂层,且针头非常细,注射时几乎不会感觉到疼。另外,常用注射部位(如腹部)神经末梢少,疼痛感不明显。

三、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最后一招

糖尿病患者在很多情况下需要胰岛素治疗,如1型糖尿病、出现急性并发症、合并重症感染、围手术期、妊娠、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效果不理想等。部分糖尿病患者在某个阶段需要使用,但以后还可以改用口服药治疗。

四、打胰岛素会上瘾

胰岛素是人体按需分泌的激素,医生之所以使用胰岛素,是因为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已不能满足正常需要,对缺陷进行补充是必须的。一旦血糖被控制住,就可以考虑减小剂量或停用。但对于口服药失效或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可能需要长期使用。

五、胰岛素特别容易引起低血糖

低血糖确实是胰岛素治疗较常见的不良反应,但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干预、定期监测血糖,适时合理地调整剂量,注射胰岛素引起的低血糖是可以减少或避免的。

六、打胰岛素的技巧不好掌握

现在的注射装备大多采用笔式注射,使用和携带起来比较方便。很多医疗单位都配备专门的教育护士,对患者进行讲解和示范,大部分患者能很快掌握。

七、胰岛素是最好的药,最好一诊断糖尿病就打

糖尿病患者是否首选胰岛素治疗需根据病情综合判断。我们主张适时、合理应用胰岛素,反对过度或滥用。必须明确的是,对于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依然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上述就是对打胰岛素的常见误区的介绍,现在应该有了解了吧,希望本文对您有帮助,一定不要忽视了对打胰岛素的正确认识,祝您健康!

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有什么作用

有时候病人对大夫说:“大夫,我不愿意打胰岛素针”。实际上可以说,没有人愿意打胰岛素,不少人觉得打针麻烦、疼痛,有人怕“打上胰岛素就撤不下来了”,千方百计地抵制注射胰岛素。所以,我国2型糖尿病病人使用胰岛素治疗者(约10%)比西方(约50%)少得多。

国外有人评价说:“一个国家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打胰岛素的比例反映这个国家糖尿病的治疗水平”,有一定的道理。

胰岛素治疗确实能给糖尿病人带来很大好处:

首先,能使病人的病情获得最好的控制,使其糖、蛋白、脂肪、水盐及酸碱代谢平衡维持正常,防止或延缓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使病人维持良好的体力及精神状态,维持正常的生长;生活与工作。

其次,胰岛素治疗是一种最生理的疗法,一种对肝、肾、胃、肠影响最小的糖尿病治疗方式,也就是说它的副作用最小。

第三,随着口服降糖药价格的猛涨,胰岛素的治疗花费也相对较低。有些打胰岛素的病人告诉医师说,他们在打胰岛素前十分紧张、恐惧,实际打起来才感到打胰岛素也没那么可怕,反而自我感觉良好。所以,该打胰岛素的病人千万不要抵制,以免贻误病情。

哪些糖尿病患者必须使用胰岛素

1、Ⅰ型糖尿病患者

本型糖尿病以前也被称作“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是指该型糖尿病患者必须依赖胰岛素维持生命,并不是像有些人“望文生义”,认为胰岛素依赖就像上瘾一样可怕。

该型糖尿病患者的体内分泌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被完全破坏,彻底丧失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如果不通过注射的办法向体内补充胰岛素,该型的糖尿病患者体内就要出现严重的代谢紊乱如酮症酸中毒,并进而发展至昏迷和死亡。在1921年胰岛素被发现之前,几乎所有的1型糖尿病都死于酮症酸中毒性昏迷。因此,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而言,胰岛素首要的是用来救命,然后才是用它来治病,即通过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减少慢性并发症。

2、“久病”的患者

2型糖尿病包括两种情况:一是体内胰岛素水平明显降低,二是对胰岛素不敏感而使胰岛素相对缺乏。由于体内尚能分泌胰岛素,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不会因为不使用胰岛素而出现生命危险,所以以前也把该型糖尿病称作“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但是,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长期观察发现,多数患者大约在患病8—10年左右就不能仅靠口服降糖药来控制血糖了,这时如果不用胰岛素,血糖就难以得到满意的控制,由高血糖所导致的糖尿病并发症就会出现明显的进展。因此,从减少并发症、延长患者寿命的角度上讲,当疾病进展到一定的阶段,也必须用胰岛素。

3、早期患者强化治疗

我国和国际上其他研究人员还发现,给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为期2周的强化胰岛素治疗后,可以使有些患者在3年内不需要任何药物,仅仅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就能维持理想的血糖水平。

因此,刚被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饮食和运动治疗的效果不好,也最好使用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这样可以让患者的胰岛β细胞休息一段时间之后能更好地分泌胰岛素。

4、“多病”的患者

这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其他疾病或者状况可能引起致命性的代谢紊乱,比如需要做大手术、遭受严重创伤、伴有严重感染的糖尿病患者,他们可能会发生酮症、酮症酸中毒或非酮症性的高渗昏迷,危及生命。二是其他疾病会引起口服降糖药蓄积中毒。比如肝肾功能不全或者严重缺氧(比如心功能衰竭)的患者,因为口服降糖药在体内代谢不畅,可使药物蓄积,副作用加重。

胰岛素是生物体内的天然物质,是目前所有的降糖药中最安全的药物。糖尿病患者在需要使用胰岛素时,应该毫不犹豫地接受胰岛素治疗。否则就会有生命危险,或因血糖控制不好而使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甚至缩短寿命。

5、糖尿病孕妇

虽然口服降糖药物可以控制糖尿病孕妇的高血糖,但药物对胎儿是否有影响却没有临床试验的证据。而胰岛素是生物体内自然的激素,它的安全性是可靠的。

因此,糖尿病孕妇当血糖高到依靠饮食和运动而不能控制时,必须使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保证母婴安全。

糖友忘记服药怎么办

糖友忘记服药该如何补救?

不同规格的胰岛素,其药代动力学特点(包括起效时间以及作用维持时间等等)均不相同,因此,胰岛素一定要按照要求定时、定量注射,否则会造成血糖的继续波动或增高。

①血糖不是很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影响不算大,可于餐后立即服用阿卡波糖或诺和龙。

②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胰岛功能较差以致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以及某些继发性糖尿病患者需要积极采取补救措施,而且只能选择胰岛素,否则可能会发生严重后果。

超短效胰岛素(如诺和锐)或短效胰岛素(如诺和灵R),餐前忘打了,可于餐后立即补注,对疗效影响不大。

一天一次的长效胰岛素,漏打一次,尽快补上即可,下次注射如在原时间需注意低血糖反应,因为两次注射间隔时间很可能小于24小时,也可从此改变注射时间将注射时间调整为补打时间(如早8点补打胰岛素,以后均早8点注射胰岛素)。

对于早、晚餐前注射预混胰岛素(如诺和灵30R)或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如诺和锐30)的患者,如果早餐前忘记打胰岛素了,可于餐后立即补打,其间要注意监测血糖,必要时中间加餐;如果想起来时已快到中午,应检查午餐前血糖,当超过10毫摩尔/升时,可以在午餐前临时注射一次短效(或超短效)胰岛素,切不能把早晚两次预混胰岛素合并成一次在晚餐前注射。

按时、规律用药是平稳控制血糖的基本要求。作为患者,要尽量减少或避免漏服降糖药或忘打胰岛素的情况。

一旦真的发生上述情况,就要采取正确的补救措施,把由此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

糖尿病患到底该不该打胰岛素

糖尿病患者到底该不该打胰岛素

中国的糖尿病人,很抵触打胰岛素,他们觉得这是治疗无效,病情加重的标志,这个误会贻误了糖尿病的最好治疗时机。一般来说,如果已经同时服用了2种降糖药后,血糖还是控制不住的话,就到了用胰岛素的时候了,再往后拖延,胰岛素的降糖效果也会受影响,这是中国专家最近在“美国第76次糖尿病协会科学年会”上给出的建议。

2013年版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已经明确有建议:对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在较大剂量,多种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仍>7%,就应该开始使用基础胰岛素了。

但在我国,降糖药疗效不佳后开始起始基础胰岛素治疗的病人,糖化血红蛋白往往已经达到10%,高出指南建议的7%很多了。

研究发现,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时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越高,之前降糖药的服用种类越多,或者剂量越大,用胰岛素治疗后的糖化血红蛋白达标难度就更大,血糖就很难控制。

糖尿病人体重是胖还是瘦

糖尿病人该胖还是该瘦

可以说,没有哪一种疾病能像糖尿病这样,对体重有如此明显的影响。有的人忽然变得能吃能喝,体重却不增反降,自以为是减肥成功了,可一体检就傻眼了,原来是得了糖尿病。有的瘦人查出血脂高、血压高,担心自己得糖尿病时,旁边却有人宽慰他:“没事,得糖尿病的都是胖子,你得不了的,放心吧。”可见,在糖尿病与体重关系的问题上,存在着不少误区。

1型糖尿病多“喜瘦”

我们所说的糖尿病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即吃饭多、喝水多、排尿多,体重减轻),主要出现在1型糖尿病患者身上。这类糖尿病患者的病因多为胰岛素“绝对”不足。胰岛素缺乏,人体就不容易储存能量,于是就会消瘦。这类糖尿病多见于青少年,起病前体重多属正常或偏低,发病后体重明显下降。

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进行胰岛素替代治疗。经过合理治疗后,1型糖尿病患者可逐渐“变胖”直至体重正常。

2型糖尿病患者“有胖有瘦”

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型则胖瘦皆有。一般来说,2型糖尿病患者都有过胖的“历史”,发病后体重会有所减轻,但由于体重基数大,因此不那么明显。一般来说,在没有刻意节食的情况下,一个月内体重减轻超过2公斤,就要警惕糖尿病了,最好去医院查一下血糖。

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总数的90%,其中80%伴有肥胖,因此,2型糖尿病又被称为“糖胖病”或“糖脂病”。肥胖患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胰岛素抵抗,一方面肥胖者脂肪细胞多,脂肪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另一方面肥胖者常伴有血脂异常,游离脂肪酸增多,易形成胰岛素抵抗。在欧美等国家,2型糖尿病患者基本都是胖子,但在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2型糖尿病患者的肥胖率没有那么高。所以,即使是轻微超重的人,也要警惕糖尿病的“侵袭”。

糖友运动要小心误区

打胰岛素会上瘾

经常听到需要打胰岛素的糖友问医生:是不是打胰岛素,打着打着就会上瘾了?其实,胰岛素是胰岛B细胞分泌的蛋白激素,是人体内原本就有的蛋白质。人体仿佛一部发动机,需要燃烧碳水化合物(葡萄糖)获得能量,维持生命的活力,胰岛素恰似葡萄糖燃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催化剂,是维系生命的纽带。健康人体内自己生产胰岛素,糖尿病患者因为体内胰岛素生产系统有问题,需要从外部补充一点而已,这是患病的机体需要,维系健康的有效治疗手段罢了,与“上瘾”无关。

用胰岛素会导致洗肾

胰岛素对人体并没有害,也因为血糖获得控制,减少其他并发症发生机率,保护肾脏不再继续收伤,让胰岛素剩余功能正常;另外,糖尿病人只要维持正常三餐,除高风险食物外,不用特别挑选食材,相信医师诊断与治疗,就可稳定血糖避免病况恶化。

要少吃米饭

糖尿病人是否真的要少吃米饭呢?专家表示,米饭所含的淀粉,能够分解成人体必要能量葡萄糖,如同汽车行走需要加油,人类活动一定要使用到葡萄糖,一旦缺少脑细胞功能将第一个功能受损,红白血球功能也会降低,若长期缺乏淀粉,身体必须分解蛋白质换取葡萄糖,恐导致酮酸中毒或高渗透压血糖症。

白米饭吃成糖尿病?

网上有帖子指出,白米饭含糖量高,引发包括糖尿病在内的各种慢性病。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中国人粮食缺乏,必须用土豆、南瓜、芋头、大豆、地瓜来替代主食米饭,这就是为什么那个时候的人们很少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癌症等慢性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此,专家介绍,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讲,白米饭易消化、转化快,确实属于升糖指数较高的食物。糖尿病人少吃精制谷物,在主食限量范围内多用粗杂粮代替部分米、面。但不能将糖尿病的发生归罪于米饭。1型糖尿病主要与免疫缺陷及病毒感染有关,2型糖尿病是在有糖尿病易感基因的基础上加上环境因素的影响致病的。这个环境因素主要指的是生活方式,吃得多了而运动减少了,尤其是西式的饮食习惯。我国成为世界糖尿病的重灾区,不是白米饭比以前吃得多了,而是大鱼大肉吃多了

相关推荐

糖尿病有哪几种类型

一、1型糖尿病 1、发病机制: 1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病理机制,是由于胰岛B细胞受到破坏,导致了体内胰岛素的绝对缺乏。1型糖尿病 是一种自体免疫疾病。自体免疫疾病是由于身体的免疫系统对自身作出攻击而成的。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对自身分泌胰岛素的胰脏贝它细胞作出攻击并杀死他们,结果胰脏并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因胰岛素分泌缺乏,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以维持生命。 2、症状表现: 1型糖尿病多见于青少年和儿童,急性发病并且具有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少的“三多一少”典型症状。因脂肪分解增多导

糖尿病的分类

糖尿病分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和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和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其中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其胰岛素分泌缺乏,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维持生命。2型糖尿病多见于30岁以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病因主要是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即胰岛素抵抗)。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是源于细胞的胰岛素抵抗,不过其胰岛素抵抗是由于妊娠期妇女分泌的激素(荷尔蒙)所导致的。妊娠期糖尿病通常

糖尿病的分类是什么

糖尿病在当今社会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大家应该及早的预防。糖尿病(diabetes)分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及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在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所占的比例约为95%。 糖尿病的分类: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 (type i diabetes)是一种自体免疫疾病(autoimmune disease)。自体免疫疾病是由于身体的免疫系统对自身作出攻击而成的。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对自身分泌胰岛素的胰脏贝它细胞 (pancreatic beta cells)作出攻击并杀死他们,结果胰脏并不能

2型糖尿病的病因有哪些呢

2型糖尿病的病因有哪些呢?与遗传、日常生活状态、肥胖、妊娠等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说糖尿病的病因是比较复杂的。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一种类型,而且是发病率比较高的一类,这类患者的主要症状是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的病因有哪些呢? 1、遗传、肥胖。糖尿病都是可以遗传的,2型糖尿病也不例外。2型糖尿病患者其父母2型糖尿病患病率达85%,直系三代连续有2型糖尿病家庭史者为 46%,子女中隐性2型糖尿病者达53%。2型糖尿病发病率与肥胖成正比,据统计,身体肥胖者的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28.2%,非肥胖者仅为2.6%。 2

糖尿病的类型

糖尿病(Diabetes)分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及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在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所占的比例约为95%。 1型糖尿病 1 型糖尿病 (Type I diabetes)是一种自体免疫疾病(Autoimmune Disease)。自体免疫疾病是由于身体的免疫系统对自身作出攻击而成的。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对自身分泌胰岛素的胰脏贝它细胞 (pancreatic beta cells)作出攻击并杀死他们,结果胰脏并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因胰岛素分泌缺乏,依赖外

糖尿病病因

糖尿病主要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决定的,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1型和2型糖尿病病因因素如下: (1)1型糖尿病病因 1型糖尿病遗传因素: 1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 1型糖尿病环境因素: 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发生自身免疫反应,破坏体内的胰岛素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升高。 (2)2型糖尿病病因 2型糖尿病遗传因素: 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

糖尿病分类

糖尿病分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和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和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其中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其胰岛素分泌缺乏,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维持生命。2型糖尿病多见于30岁以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病因主要是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即胰岛素抵抗)。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是源于细胞的胰岛素抵抗,不过其胰岛素抵抗是由于妊娠期妇女分泌的激素(荷尔蒙)所导致的。妊娠期糖尿病通

胰岛素治疗必须知道的3件事

胰岛素治疗有适用人群 糖尿病有多种,主要分为1型和2型以及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其治疗的共同特点之一是降低血糖,但胰岛素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糖尿病患者。 除了丧失胰岛素分泌功能的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靠注射胰岛素来维持生命外,早期和久病的2型糖尿病也可用胰岛素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为期两周的强化胰岛素治疗,部分可在3年内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维持理想的血糖水平,暂时摆脱药物治疗;而2型糖尿病患者在患病8-10年左右,仅靠降糖药来控制血糖不足以阻止并发症的发生,需要与胰岛素配合使用。 另外,降糖药的副作用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方法

糖尿病是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由于糖尿病的复杂性使得糖尿病的治疗不像其他疾病那样常规。胰岛素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下面由小编简单介绍一下胰岛素治疗吧。 1.胰岛素的种类 按来源分类,有动物胰岛素猪、牛和基因重组人胰岛素。人胰岛素的制剂免疫反应较较轻,不易产生抗体。 按起效时间分成不同类型制剂。 ①短效胰岛素起效快,而作用时间短。常规属于短效胰岛素。制剂透明。 ②中效胰岛素,起效时间,峰值和作用时间皆较短效胰岛长。最常用的是NPH。 ③预混胰岛素:50R:50%NPH胰岛素和50%常

糖尿病是什么引起的 如何诊断糖尿病

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标准是空腹血糖高于7.0mol/L或餐后2h血糖高于11.1mol/L。糖尿病主要分为两种:糖尿病1型和糖尿病2型,1型糖尿病的发生与自身胰岛素分泌不足有关,2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由于胰岛素作用不强、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发生胰岛素抵抗有关。一般来说,2型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了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的“三多一少”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