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如何鉴别诊断乳癌
该如何鉴别诊断乳癌
乳癌是乳房的恶性肿瘤绝大多数系源于乳腺的上皮组,少数可源自乳房的各种非上皮组织各种肉瘤,偶可见到混合性的癌肉瘤。乳房的恶性肿瘤绝大多数系源于乳腺的上皮组织(乳癌),少数可源自乳房的各种非上皮组织(各种肉瘤),偶可见到混合性的癌肉瘤。乳腺癌的发病率在我国仅次于宫颈癌,人群发病为23/10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
症状
乳癌最早的表现是患乳出现单发的、无痛性并呈进行性生长的小肿块。肿块位于外上象限最多见,其次是乳头、乳晕区和内上象限。因多无自觉症状,肿块常是病人在无意中(如洗澡、更衣)发现的。少数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触痛或刺激和乳头溢液。肿块的生长速度较快,侵及周围组织可引起乳房外形的改变,出现一系列体征。如:肿瘤表面皮肤凹陷;邻近乳头的癌肿可将乳头牵向癌肿方向;乳头内陷等。癌肿较大者,可使整个乳房组织收缩,肿块明显凸出。癌肿继续增长,形成所谓“桔皮样”改变。这些都是乳腺癌的重要体征。
乳癌发展至晚期,表面皮肤受侵犯,可出现皮肤硬结,甚者皮肤破溃形成溃疡。癌肿向深层侵犯,可侵入胸筋膜、胸肌,致使肿块固定于胸壁而不易推动。
乳癌的淋巴转移多表现为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初为散在、无痛、质硬,数目较少,可被推动;以后肿大的淋巴结数目增多,互相粘连成团,与皮肤或腋窝深部组织粘连而固定。少数病人可出现对侧腋窝淋巴结转移。
乳癌的远处转移,至肺时,可出现胸痛、气促、胸水等;椎骨转移时,出现患处剧痛甚至截瘫;肝转移时,可出现黄疸、肝肿大等。
需要注意的是,某些特殊形式的乳癌(如炎性乳癌和乳头湿疹样癌),其发展规律和临床表现与一般乳癌有所不同。
鉴别诊断
对于性质待定而高度可疑癌肿的乳房肿块,活组织检查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意义。
(1) 乳腺纤维腺瘤:好发于青年妇女,18-25岁最为常见。本病病史长,发展慢。肿块为圆形、椭圆形,质中,表面光滑,活动良好。
(2) 乳腺囊性增生病:多见于中年妇女且常与月经有关。月经前数天开始有肿痛感,来潮后胀痛消失且肿物缩小。检查见腺体粗厚或呈条索状或砂粒状,有些可摸及有囊性感的肿块(腺管内分泌物致腺管扩张所致)。
(3) 大导管内乳头状肿瘤:中年妇女多见。主要表现为乳头溢液(以暗红色最常见),此乃为肿瘤合并炎性感染渗血所致。细心轻按乳晕区或稍为外围,有时可摸及肿物,但大多数肿物并不具体。当按压病变时可见相应的乳管开口溢液。
(4) 积乳囊肿:常见哺乳后期或断奶后多年的妇女。目前认为乳管梗塞为起病的基础。梗塞原因可为炎症也可为先天性乳腺结构不良。临床表现为乳腺圆形肿块,质中。针吸可明确诊断。
(5) 乳腺结核病:中年妇女多见。肿块增大缓慢,似慢性炎症表现。部分病人可同时有腋窝淋巴结和和肺部结核,确诊乳癌有赖于病理。
乳腺癌的检查方式有哪些
①超声检查 :这是一种比较直观的检测方式。乳腺肿块内微小钙化、边缘"毛刺"征、纵横比大于 1 ,癌的可能性最大。通过半定量法和彩色扑获技术观察癌肿血流峰值流速、彩色像素平均密度、血管平均密度对鉴别良、恶性肿瘤有很大帮助。穿入型血管和MVD对诊断乳癌有较高敏感性。
②MRI检查 :目前检车乳腺癌的最新科技之一就是MRI检查。采用顺磁对比剂强化再行MIP重建对乳癌的显示率为 100%。MRS强烈提示乳癌组织内胆碱水平增高 ,水/脂肪比率明显大于正常组织 ,是诊断乳癌重要标准。
③CT检查 :通过此方法可以发现最小的病灶。薄层扫描能发现直径 0 .2cm癌灶 ,乳癌增高的相关参数和MVD密切相关。较好显示转移淋巴结情况。
④X线检查 :对乳癌钙化灶的检出最具优势 ,X线数字摄影有助CAD。MWA和CMRP技术能提高判定乳癌的可靠性。
⑤红外热像图 :通过数字化定量系统对乳癌热区温度量化分析 ,标定病变中心与周围组织温差 ,判断肿块良、恶性。
⑥微创影像 :对缺乏影像特征的微小病灶开展超声引导活检、3D CE PDU改善超声呈像CT引导下活检定性。
乳腺癌转移并不是无药可医,在辅助治疗中,很多患者选择了中药人参精华提取物人参皂苷RH2(护命素)。人参皂苷Rh2能有效调节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对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预防复发转移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适合肿瘤患者等重症病人及年老体弱人群服用,对改善患者食欲和睡眠也很有帮助。
乳腺癌的鉴别诊断
1、乳腺纤维腺瘤:肿瘤大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活动度大,发展缓慢。
2、慢性乳腺炎及脓肿:常有脓肿形成,触之为肿块,边缘不清,呈囊性感,可有轻压痛,与周围组织有轻度粘连感。
3、乳腺囊性增生病:乳腺囊性增生病表现为乳房胀痛、肿块可呈周期性,与月经周期有关。
4、浆细胞性乳腺炎:60%以上浆细胞性乳腺炎呈急性炎症表现,肿块大时皮肤可呈橘皮样改变。40%的病人开始即为慢性炎症,表现为乳晕旁肿块,边界不清,可有皮肤粘连和乳头凹陷。
5、乳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所致乳腺组织的慢性炎症,局部表现为乳房内肿块,肿块质硬偏韧,部分区域可有囊性感。肿块边界有时不清楚,活动度可受限,可有疼痛,但无周期性。
6、乳腺恶性淋巴瘤:表现为迅速增大的肿块,有时可占据整个乳房,肿块呈巨块或结节状、分叶状,边界清楚,质坚,有弹性,与皮肤及乳房等无粘连。
急性乳腺炎的诊断方法是什么
产后哺乳的女性如出现乳房胀痛以及局部红、肿、热、痛,并可扪及痛性肿块,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炎性毒性表现,不难作出诊断。乳房内积乳脓肿可表现为局部疼痛与肿块,但常无局部的红、肿与搏动性疼痛,也无发热等全身表现,可资鉴别。乳房皮肤丹毒比较少见,有皮肤的红、肿、热、痛,且有明确的边界。局部疼痛较轻,而全身毒血表现尤为明显。乳房实质内仍松软,无炎性肿块扪及,由此可以鉴别。B超检查对乳房炎性肿块及脓肿形成的诊断很有价值,且具有定位作用。有波动的炎性肿块,用针刺获得脓性液体,即可明确诊断。
急性乳腺炎浆细胞性乳腺炎发病多见于哺乳期多见于非哺乳期病程短,预后良好长,且顽固局部症状好发于乳房的下部象限,或深部,有红肿热痛或化脓。由于急性乳腺炎与炎性乳癌的症状有相似之处,容易混淆。
炎性乳癌好发于乳晕部,大多有乳头先天性凹陷史,脓液中夹有豆腐渣样、极臭的分泌物,部分可形成瘘管,创口反复发作全身症状寒战、高热,浑身乏力,大便干燥急性期可有发热,但不如急性乳腺炎那样高,慢性期一般无全身症状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特别是中性粒细胞数显著升高溢液涂片或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可见大量的浆细胞及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炎性乳癌又称弥漫性乳癌,是一种比较少见的乳腺癌。其主要临床特征为乳房红肿、疼痛亦很明显,但一般局部没有肿块可扪及。肿瘤发展迅速,常累及整个乳房。由于其恶性程度高,病理切片见癌细胞呈弥漫性,乳房和乳房淋巴管内充满大量癌细胞。炎性乳癌亦好发于妊娠或哺乳期女性,患者常于1~3年内死亡。
急性乳腺炎和炎性乳癌的鉴别诊断:
①急性乳腺炎和炎性乳癌均可见到乳房部的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但急性乳腺炎时皮肤红肿可较局限,亦可较广泛,颜色为鲜红;而炎性乳癌时皮肤改变广泛,往往累及整个乳房,其颜色为暗红或紫红色。急性乳腺炎时皮肤呈一般的凹陷性水肿;而炎性乳癌的皮肤水肿则呈“橘皮样”。
②急性乳腺炎和炎性乳癌均可见到腋下淋巴结肿大,但急性乳腺炎的腋下淋巴结相对比较柔软,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推之活动性好;而炎性乳癌的腋下淋巴结肿大而质硬,与皮肤及周围组织粘连,用手推之不活动。
③从全身症状来看,急性乳腺炎常有寒战、高热等明显的全身性炎症反应;而炎性乳癌通常无明显全身炎症反应,如伴有发热,则为低热或中等热度。
④从病程来看,急性乳腺炎病程短,可在短期内化脓,抗炎治疗有效,预后好;而炎性乳癌则病情凶险,一般不成脓,不发生皮肤溃破,却可延及同侧乳房以外的颈部及手臂,甚至可侵及对侧乳房,抗炎治疗无效,预后差。炎性乳癌和急性乳腺炎在初期比较难鉴别,随着病情的发展其不同点就愈来愈明显了。初期出现乳房红肿热痛的患者应及时去医院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温馨提示:急性乳腺炎的预后良好,了解急性乳腺炎和炎性乳癌的鉴别诊断,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同时也能避免因治疗的不及时而耽误了炎性乳癌的病情。
乳腺癌患者的早期检查方法
①超声检查 :乳腺肿块内微小钙化、边缘"毛刺"征、纵横比大于 1 ,癌的可能性最大。通过半定量法和彩色扑获技术观察癌肿血流峰值流速、彩色像素平均密度、血管平均密度对鉴别良、恶性肿瘤有很大帮助。穿入型血管和MVD对诊断乳癌有较高敏感性。
②MRI检查 :采用顺磁对比剂强化再行MIP重建对乳癌的显示率为 100%。MRS强烈提示乳癌组织内胆碱水平增高 ,水/脂肪比率明显大于正常组织 ,是诊断乳癌重要标准。
③CT检查 :薄层扫描能发现直径 0 .2cm癌灶 ,乳癌增高的相关参数和MVD密切相关。较好显示转移淋巴结情况。
④X线检查 :对乳癌钙化灶的检出最具优势 ,X线数字摄影有助CAD。MWA和CMRP技术能提高判定乳癌的可靠性。
⑤红外热像图 :通过数字化定量系统对乳癌热区温度量化分析 ,标定病变中心与周围组织温差 ,判断肿块良、恶性。
⑥微创影像 :对缺乏影像特征的微小病灶开展超声引导活检、3D CE PDU改善超声呈像CT引导下活检定性。
肺癌诊断鉴别
诊断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诊断依据包括:症状,体征,x线表现以及痰癌细胞检查(痰检),诊断工作中,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步骤。
一、X线阴性,痰检阴性
1、凡无症状但具有三大高危因素(男性,年龄≥45岁和吸烟>400支/年)者应半年进行70~100mm荧光缩影x线摄片或胸部透视和痰液细胞检查。
2、凡有咯血或和干性呛咳,伴有三大高危因素者应反复进行痰细胞学检查,同时给以规则抗炎治疗;可以考虑作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纤支镜检)和电视透视,如反复痰检或镜检仍阴性,应每两个月复查一次,坚持一年。
二、X线阴性,痰检阳性
1、排除上呼吸道和食管癌肿。
2、进行纤支镜检,争取窥及亚亚段,遇可疑的局部粘膜增厚,粗糙或有血迹,须在该处作刷检,冲洗或穿刺支气管壁粘膜寻找癌细胞,如发现局部有高低不平或粗糙明显,应考虑作咬取活检。
3、进行电视透视,变动体位,重点注意隐蔽部位小结节灶。
4、如经以上检查均未能发现病灶,仍应每两个月复查痰液,电透和纤支镜检,也可作CT检查,在可疑处作细分层,定期复查持续不少于一年。
三、X线阳性,痰检阴性
1、有段,叶性肺炎或阻塞性肺炎,怀疑为中央型肺癌者应作纤支镜检,包括经纤支镜活检(TBB),或选择性支气管造影;并反复加强痰检。
2、肿块或结节病变应作局部断层片,有条件者可作经纤支镜肺活检(TBLB),或经皮肺活检,或抽吸作细胞学诊断。
3、连续痰检至少十二次以上。
4、反复痰检仍为阴性,而x线高度怀疑肺癌时,应作剖胸探查与冷冻切片活检。
四、X线阳性,痰检阳性
1、积极作手术前准备。
2、疑有区域淋巴结肿大时,可摄正侧位倾斜分层片,必要时可作CT,对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在大医院则应常规采用CT和正侧倾斜分层片,肝脏B超,骨同位素扫描和骨髓穿刺成活检涂片检查,以利制订治疗方案。
鉴别诊断
1、肺结核
特别是肺结核瘤(球)有时很难与周围型肺癌相鉴别,肺结核瘤(球)较多见于40岁以下青年病人,病程较长,少见痰带血,血沉变化少,有16%~28%病人痰中发现结核菌,胸片多呈圆形,见于上叶尖或后段,体积较小,一般不超过5cm直径,边界光滑,密度不匀可见钙化,16%~32%病例可见引流支气管影指向肺门,较少出现胸膜皱缩,增长慢,如中心液化出现空洞,多居中薄壁且内缘光滑,结核瘤(球)的周围常有散在的结核病灶称为卫星灶,周围型肺癌多见于40岁以上病人,痰带血较多见,痰中癌细胞阳性者达40%~50%,X线胸片肿瘤常呈分叶状,边缘不整齐,有小毛刺影及胸膜皱缩,生长较快,在一些慢性肺结核病例,可在肺结核基础上发生肺癌,因此在慢性肺结核的成年病人,如果肺部出现异常团块阴影,肺门阴影增多或经正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后,病变不见吸收好转反而增大时,都应怀疑肺癌的可能性,必须进一步做痰液细胞学和支气管镜检查,必要时施行剖胸探查术。
2、肺部炎症
老年病人支气管肺炎,有时难与肺癌阻塞支气管引起的阻塞性肺炎相鉴别,阻塞性肺炎常按支气管分支做扇形分布,而一般支气管肺炎则呈不规则片状阴影,但如肺炎多次发作在同一部位,则应提高警惕,应高度怀疑有肿瘤堵塞所致,应取病人痰液做细胞学检查和进行纤维光导文气管统检查,在有些病例,肺部炎症部分吸收,剩余炎症被纤维组织包裹形成结节或炎性假瘤时,很难与周围型肺癌鉴别,在可疑病例,应施行肺叶切除术,以免延误治疗。
3、肺部良性肿瘤及支气管腺瘤
肺部良性肿瘤如结构瘤,软骨瘤,纤维瘤等都较少见,但都须与周围型肺癌相鉴别,一般良性肿瘤病程较长,增长缓慢,临床上大多没有症状,X线摄片上常呈圆形块影,边缘整齐,没有毛刺,也不呈分叶状,支气管腺瘤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肿瘤,常发生在年龄较轻的女性病人,多起源于较大的支气管黏膜,因此临床上常有支气管阻塞引致的肺部感染和咯血等症状,经纤维文气管镜检查常能作出诊断。
4、纵隔恶性淋巴瘤(淋巴肉瘤及霍奇金病)
临床上常有咳嗽,发热等症状,X线片显示纵隔影增宽,且呈分叶状,有时难以与中央型肺癌相鉴别,如果有锁骨上或腋窝下淋巴结肿大,采取活组织做病理切片常能明确诊断,淋巴肉瘤对放射治疗特别敏感,对可疑病例,可试用小剂量放射治疗,达到5~7Gy时,常可使肿块明显缩小.这种试验性治疗也有助于淋巴肉瘤的诊断。
乳腺癌的诊断鉴别
乳腺癌如今已愈发常见,成为困扰女性的一打烦恼。乳腺癌的治疗应尽早的展开,因此对于乳腺癌的检查诊断非常重要,尤其是与其他一些疾病的鉴别。这里主要讲述一下乳腺癌的诊断与鉴别。
1.乳腺癌的X线检查
1乳腺X线摄片对乳腺癌的确诊率可达80%~90%。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和乳腺癌早期诊断方面,目前还没有其他方法能够取代它,现常用的有钼靶和干板摄片2种方法。X线平片有以下特征时,要考虑为乳腺癌。
①肿块影:多表现为不规则或呈分叶状,无明显界限,中心密度高,有的其边缘有短的毛刺,外突而呈星状表现。或有僵直的索状带向外周延伸。有时肿块周围结构紊乱变形,可出现砂粒样钙化,有时可见增粗扭曲的血管影,或可见到临近皮肤增厚凹陷或乳头凹陷。
②钙化影:有部分病人临床上扪不到肿块,X片上也可能没有肿块影,而单纯表现为簇状细砂粒样钙化影,或伴有斑片状密度稍高影像。
2乳腺导管造影:影像特征可因癌肿的浸润、梗阻、破坏而引起乳腺导管壁僵硬、局部狭窄、管壁不规则破坏或突然中断,或本应呈树枝状分支的导管树整体走向扭曲异常。
3乳腺淋巴造影
4CT和MRI检查:CT检查可能有助于检出小而致密的乳腺肿瘤,MRI亦可用于小乳腺癌检出,都优于普通X线检查。
2.超声显像检查:超声显象检查无损伤性,可以反复应用。对乳腺组织较致密者应用超声显象检查较有价值,但主要用途是鉴别肿块系囊性还是实性。超声检查对乳腺癌诊断的正确率为80%~85%。癌肿向周围组织浸润而形成的强回声带,正常乳房结构破坏以及肿块上方局部皮肤增厚或凹陷等图像,均为诊断乳腺癌的重要参考指标。
3.热图像检查:应用图像显示体表温度分布,由于癌细胞增殖块血运丰富则相应体表温度较周围组织高,用此差异可做出诊断。但是这种诊断方法缺乏确切的图像标准,热异常部位与肿瘤不相对应,诊断符合率差,近年来渐少应用。
4.近红外线扫描:在显示器屏幕上可见到由浅到深灰甚至黑色多个灰度中心的阴影,可大于实际肿块,而且边界不清,形状不规则,同时其周边伴有异常的血管影,粗大扭曲中断,呈放射状、条束状、鼠尾状或蝌蚪状。
5.CT检查:可用于不能捫及的乳腺病变活检前定位,确诊乳腺癌的术前分期,检查乳腺后区、腋部及内乳淋巴结有无肿大,有助于制订治疗计划。
6.肿瘤标志物检查:在癌变过程中,由肿瘤细胞产生、分泌,直接释放细胞组织成分,并以抗原、酶、激素或代谢产物的形式存在于肿瘤细胞内或宿主体液中,这类物质称肿瘤标志物。
1癌胚抗原cEA:为非特异性抗原,在许多肿瘤及非肿瘤疾病中都有升高,无鉴别诊断价值,可手术的乳腺癌术前检查约20%~30%血中cEA含量升高,而晚期及转移性癌中则有50%~70%出现CEA高值。
2铁蛋白:血清铁蛋白反映体内铁的储存状态,在很多恶性肿瘤如白血病、胰腺癌、胃肠道肿瘤、乳腺癌中有铁蛋白的升高。
3单克隆抗体:用于乳腺癌诊断的单克隆抗体cA,15-3对乳腺癌诊断符合率为33.3%~57%。
7·病理检查
1乳头溢液细胞学检查:多用于单乳乳头溢液者。溢液细胞学检查,经济方便,其诊断准确率在40%~70%,但假阳性率小于4%,诊断阳性多可确诊。
2刮片细胞学检查:对乳头乳晕有湿疹样病变的患者可作印片或刮片检查,如能查见Paget细胞,有助于诊断湿疹样乳腺癌。
3针吸细胞学检查:阚秀1993报告,针吸细胞学检查对乳腺癌的准确率为76.3%,假阳性率小于1%。一旦针吸发现癌细胞即可确诊,但阴性不能排除癌。对性质不定的乳腺肿块,均可做针吸活检,Dawson等1998认为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是对年轻妇女乳腺病灶的较理想的检查方法,可避免延误诊断,改善病人预后。
4切除活检:临床检查高度怀疑为恶性者,最好住院。在做好根治性手术准备的情况下,先切除肿瘤及周围部分正常组织,送快速冰冻活检。一旦明确为乳腺癌诊断,一次性行根治性手术。只有对怀疑乳腺肿瘤良性可能较大者,才可在门诊局麻下切除肿瘤送检,但如证实为恶性则需尽快入院行根治性手术。
5乳管内镜咬取活检:据Kohji Enomoto报道1996,对乳头溢液者用导管内精细纤维内镜检查,发现肿物时咬取活检,认为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但阴性不能排除癌。国内尚未见开展此项检查的报道。
乳腺癌的诊断鉴别尤其重要,尽早的做出诊断便于尽早治疗,误诊为其他疾病易会导致延误病情甚至影响之后的治愈。所以如何做出诊断,如何明确区别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的这些论述希望能对临床诊断鉴别有所帮助。
男性乳腺癌诊断鉴别
诊断标准
有下列情况者可考虑为男性乳腺癌。
1.老年男性,乳房出现无痛性肿块。
2.查体肿块侵犯 皮肤及乳头,并可出现溃疡。
3.针吸细胞学检查找到重度增生,可疑癌细胞,乃至癌细胞。
4.术前冰冻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男性乳腺癌应与男性乳腺发育症鉴别,男性乳腺癌患者多为老年人,单侧肿块,肿物偏心性,质硬,无疼痛;针吸找到癌细胞,而男性乳腺发育症多见于青春期和肝病患者,多为双侧盘状物,有触痛;针吸细胞学检查为重要鉴别手段之一。
肠癌鉴别诊断
1.性痢疾
主要与慢性细菌性痢疾鉴别。病人有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大便次数增多、左下腹压痛等为特征。如为慢性细菌性痢疾,可有急性发作,除上述症状加剧外尚有发热、头痛、食欲不振。本病有流行病学特征,大便培养痢疾杆菌阳性。乙状结肠镜检查肠黏膜除充血、水肿、溃疡外,黏膜呈颗粒状,可有瘢痕和息肉,取肠壁黏液脓性分泌物作细菌培养阳性率高,应用痢特灵、氟哌酸、氧氟沙星等抗菌药物治疗有效。
2.阿米巴痢疾
病人表现腹胀、腹痛、腹泻或有里急后重,大便呈黏液带脓血、排便次数增多。慢性型者可有消瘦、贫血,结肠常粗厚可触,左右两下腹及上腹部常有压痛,易和直肠癌或结肠癌相混淆。但阿米巴痢疾时大便有腥臭,粪中可找到阿米巴包囊或滋养体。乙状结肠镜检查见到正常黏膜上有典型的散在溃疡,从溃疡底刮取材料作镜检可找到原虫。
3.痔
临床上将直肠癌误诊为痔者实不少见。据上海肿瘤医院统计590例直肠癌被误诊为痔者156例,误诊率高达26.4%。误诊的主要原因系对病史了解不够,又未能作指检。一般内痔多为无痛性出血,呈鲜红色,不与大便相混,随出血量的多寡而表现为大便表面带血、滴血、线状流血甚至喷射状出血。而直肠癌患者之粪便常伴有黏液和直肠刺激症状,直肠指检或乙状结肠镜检查可将痔与直肠癌鉴别。
4.肠结核
肠结核以右下腹痛、腹泻、糊样便、腹部包块和全身结核中毒症状为特征。增生型肠结核,多以便秘为主要表现。X线胃肠钡餐造影可与大肠癌鉴别。溃疡型肠结核,钡剂在病变肠段可见激惹征象,充盈不佳,而在病变上下肠段的钡剂则充盈良好,称为X线钡影跳跃征象。黏膜皱襞粗乱,肠壁边缘不规则,有时呈锯齿状。增生型肠结核见肠段增生性狭窄、收缩与变形,可见充盈缺损、黏膜皱襞紊乱,肠壁僵硬与结肠袋消失。如作纤维结肠镜检查,从病变部位作活检可获进一步确诊。
5.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的肠道病变多见于直肠、乙状结肠和降结肠,虫卵沉积于肠黏膜使局部充血、水肿、坏死,当坏死黏膜脱落后即形成浅表溃疡,临床上表现腹痛、腹泻及便血等症状,进一步出现结缔组织增生,最后使肠壁增厚,严重者引起肠腔狭窄和肉芽肿,应与大肠癌相鉴别。但日本血吸虫病与大肠癌有一定相互关系,因此,在结肠镜检查时应在病变部位,尤其对肉芽肿病变进行组织活检。
6.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为肉芽肿炎性病变,并发纤维性变与溃疡,好发于青壮年。腹泻一般轻,每天排便3~6次,腹痛多在右下腹,排便后腹痛可减轻,约1/3病例在右下腹可扪及包块,并可出现肛瘘、肛门周围脓肿。钡灌肠有特征改变,可见肠壁增厚、僵硬、肠腔狭窄,黏膜皱襞消失、变粗、变平、变直,多呈一细条状阴影;纵形溃疡或横行裂隙状溃疡;正常黏膜呈充血、水肿、纤维化,呈假息肉样病变称卵石征。纤维结肠镜可见黏膜水肿、稍充血、卵石样隆起,伴有圆形、线状或沟漕样溃疡。病人常并发发热、贫血、关节炎及肝病。
肾癌诊断鉴别
诊断
根据症状和检查诊断。血尿是重要的症状,红细胞增多症多发生于3%~4%;亦可发生进行性贫血,双侧肾肿瘤,总肾功能通常没有变化,血沉增高,某些肾癌患者并无骨骼转移,却可有高血钙的症状以及血清钙水平的增高,肾癌切除后症状迅速解除,血钙亦回复正常,有时可发展到肝功能不全,如将肿瘤肾切除,可恢复正常。
鉴别诊断
由于肾癌有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术前诊断多无困难,但误诊误治的情况仍时有发生,有时会造成无法弥补的错误,因此必须加以注意。
1.肾囊肿:
典型的肾囊肿从影像检查上很容易与肾癌相鉴别,但当囊肿内有出血或感染时,往往容易被误诊为肿瘤,而有些肾透明细胞癌内部均匀,呈很弱的低回声,在体检筛查时容易被误诊为非常常见的肾囊肿,Cloix报告了32例“肾脏复杂囊性占位”手术探查结果,发现其中41为肾癌,对于囊壁不规则增厚,中心密度较高的良性肾囊肿,单独应用上述任何一种检查方法进行鉴别都比较困难,往往需要综合分析,判断,必要时可在B超引导下行穿刺活检,轻易地放弃随诊或鲁莽地进行手术都是不可取的。
2.肾错构瘤:
又称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肾脏良性肿瘤,随着影像学检查的普遍开展,越来越多见于临床,典型的错构瘤内由于有脂肪成分的存在,在B超,CT和MRI图像上都可作出定性诊断,临床上容易与肾细胞癌进行鉴别,肾错构瘤B超示肿块内有中强回声区,CT示肿块内有CT值为负数的区域,增强扫描后仍为负值,血管造影显示注射肾上腺素后肿瘤血管与肾脏本身血管一同收缩;肾细胞癌B超示肿块为中低回声,肿块的CT值低于正常肾实质,增强扫描后CT值增加,但不如正常肾组织明显,血管造影显示注射肾上腺素后肾脏本身血管收缩,但肿瘤血管不收缩,肿瘤血管特征更明显。
可以看出,肾癌与肾错构瘤的鉴别要点在于肾癌内没有脂肪组织而错构瘤内有脂肪组织,但少数情况下,肾细胞癌组织中也会因含有脂肪组织,造成误诊,另外,含脂肪成分少的错构瘤被误诊为肾癌的情况也不少见,我所1984-1996年收治的49例错构瘤病人中,11例因术前B超为低回声和(或)CT为中高密度肿物而被诊断为肾癌,分析造成误诊的原因有:有些错构瘤主要由平滑肌构成,脂肪成分少;瘤内出血,掩盖脂肪成分,致B超和CT无法辨别;肿瘤体积小,由于容积效应,CT难以测出肿瘤的真实密度,对此种情况,加做CT薄层平扫,必要时B超引导下针吸细胞学检查可有助于诊断,也有作者认为,错构瘤内出血掩盖脂肪组织的CT特征比较显著,但对B超结果的干扰则较少。
3.肾脏淋巴瘤:
肾脏淋巴瘤少见但并不罕见,Dimopoulos等报告,在210例肾脏肿瘤病人中,有6例为原发性肾脏淋巴瘤,肾脏淋巴瘤在影像学上缺乏特点,呈多发结节状或弥漫性湿润肾脏,使肾脏外形增大,腹膜后淋巴结多受累,我所近年收治4例病人中的3例术前未获诊断,另1例靠术前穿刺活检证实为本病。
4.肾脏黄色肉芽肿:
是一种少见的严重慢性肾实质感染的特殊类型,形态学上有两种表现:一种为弥漫型,肾脏体积增大,形态失常,内部结构紊乱,不容易与肿瘤混淆;另一种为局灶性,肾脏出现局限性实质性结节状回声,缺乏特异性,有时与肿瘤难以鉴别,但这部分病人一般都具有感染的症状,肾区可及触痛性包块,尿中有大量白细胞或脓细胞,只要仔细观察,鉴别诊断并不困难。
乳腺癌如何鉴别诊断
中医辨证分型
1.肝郁气滞型:见乳房肿块,质硬,肤色不变;情志不畅,心烦纳差,胸闷胁胀,经前乳胀,舌暗苔黄,脉弦或弦细。
2.脾虚痰湿型:乳房结块,质硬不平,腋下有核,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胸闷脘胀,纳少便溏,舌质淡有齿痕,苔白腻,脉滑细。
3.冲任失调型:多见经事紊乱,经前乳房胀痛,大龄未婚或婚后未生育或生育过多,或多次流产,或产后未哺乳,乳房肿块坚硬,舌淡苔薄,脉弦细。
4.瘀毒内阻型:乳中有块,质地坚硬,灼热疼痛,肤色紫暗,界限不清,推之不动,或肿块破溃,渗流血或黄水,味臭疼痛;烦闷易怒,头痛寐差,口干喜饮,便干尿黄,舌紫暗,或有瘀斑,苔黄厚而燥,脉沉涩或弦数。
5.气血双亏型:乳中有块,高低不平,似如堆粟,先腐后溃,污水时津,出血则臭,面色HUANG白,头晕目弦,心跳气短,腰酸腿软,多汗寐差,尿清便溏,舌淡苔白,脉沉细。
西医诊断:
1.病史详细询问乳腺肿块、疼痛、乳头溢液、糜烂等症的发现日期、侧别、部位、大小、性质、发展速度、与月经周期或妊娠或哺乳的关系;了解既往乳腺有无炎症、外伤、良恶性肿瘤或增生性疾病;月经、婚姻、哺乳、生育史及直系亲属中有无患恶性肿瘤史;这些均有助于诊断。
2.体格检查全身检查了解一般状况及心,肺、肝、肾及神经系统等功能状况。局部检查包括乳房及区域淋巴结情况。首先观察两侧乳房是否位于同一平面,及病侧乳房是否抬高。其次观察有无乳头皮肤病变、乳头回缩、乳房皮肤炎症样表现:橘皮样水肿、皮肤溃疡及卫星结节等。最后检查有否乳头溢液及乳晕情况,发现乳腺肿瘤,要明确大小、部位、个数、形状、质地、边界、包膜、活动度、与皮肤、胸肌、胸壁粘连情况。查腋窝及锁骨上淋巴结,常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应了解其大小、个数、有无互相粘连、软硬度、活动度,与皮肤及深部组织粘连等。
3.活体组织病理检查是确诊本病最为可靠的方法。
4.X线检查。
5.热图相检查。
6.超声波显像检查及CT及MRI检查。
7.实验室检查。近年来大都采用数种方法联合检查,其结果互为参考,据报道联合诊断乳腺癌的符合率可达到92.6%。
西医鉴别诊断:
1.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又称乳腺结构不良,是妇女最常见的非炎性、非肿瘤性乳腺疾病。多因妇女内分泌功能紊乱引起。发病年龄多为20~40岁,发达国家发病率可达 1/3,国内约占50%,主要表现为乳腺组织增厚,稍晚则可触到大小不等的结节,与皮肤和乳腺后方均无粘连。好发生在乳腺外上象限,多为双侧。病人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月经前明显,月经来潮后即可缓解。
2.乳腺导管扩张 本病又称浆细胞性乳腺炎,多发生在37~50岁中年妇女。主要表现为乳房疼痛,乳头溢液,乳头可内陷,极似乳腺癌。
以下各点可与乳腺癌鉴别:①病人年龄较轻,多在40岁左右。②乳头溢液多为浆液性或脓性,少数也可为血性。③乳头或乳晕下有时可触到增粗的乳管。④乳房肿块多位于乳晕周围,伴有疼痛,与大导管关系密切。⑤乳腺有炎性表现或有炎症病史及哺乳障碍史,乳房肿块可有缩小或增大的情形。⑥乳管造影可显示导管扩张。⑦乳头溢液有大量的炎细胞。⑧乳腺肿块穿刺可见大量炎细胞或脓细胞。⑨腋窝淋巴结肿大,质较软并有压痛。
3.乳腺结核 乳腺结核有以下特点:①病人多为中青年妇女。②多数有结核病史,或有其他部位的结核。③病变都有炎症史,肿块时大时小,对抗结核药物治疗有效。④肿块局部可有发红、破溃等历史,部分囊肿有囊性感。⑤肿块针吸可见有干酪样组织,有稀薄的脓液。⑥有乳头溢液史,可为脓性。⑦少数病人的乳头溢液或针吸出的脓液,涂片可见有结核杆菌。⑧乳腺X线检查多数无异常,并有呈淡阴影者。⑨有乳腺结核与乳腺癌有并存者,约占5%。
4.乳腺脂肪坏死 主要鉴别分析如下:①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本病肿块一般较硬,形态不规则,酷似乳腺癌。一般在临床上分2型:腺体外型,表浅,位于乳腺的皮下,形态不规则,有炎性改变,易诊断为乳腺结核;腺体内型,肿块位于乳腺实质内,缺乏特征,易被误诊为乳腺癌。②缺乏有效的辅助检查,尤其是中老年妇女,肿块位于皮下,且肿块不见增长或有缩小情形,并乳腺有外伤史。转移淋巴结应做切除活检。
5.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常见于分泌性乳房,特别是初产后3~4周,病原菌大多数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少数为链球菌,感染途径多因乳头皲裂处逆行感染所致。也可因细菌直接侵入乳管,上行至腺小叶引起感染。
开始时乳腺局部表现红、肿、热、痛,以及周围淋巴结肿大,当形成坏死液化时,可有脓肿。乳房肿大,活动性强,变硬有压痛,形成脓肿时,肿块软化有波动感。同时感全身不适,寒战、高热。X线表现结构界限较明显模糊的片状致密影,皮肤增厚,皮下脂肪显示紊乱,有较多的血管和淋巴管阴影,并出现索条状结缔组织模糊影,有时可伴有泥沙样钙化病灶。
急性乳腺炎与乳腺癌比较:①乳腺皮肤无橘皮样改变,无卫星结节。②乳腺肿块很少占据全乳,半数以上有囊性感。③乳腺肿块较少见。④多数体温及白细胞计数增高。⑤消炎治疗有效。⑥针吸多为脓液或有炎细胞,有助于诊断。
6.慢性乳腺炎及脓肿 常有脓肿形成,触之为肿块,边缘不清,呈囊性感,可有轻压痛,与周围组织有轻度粘连感。X线所见为局部致密的片状影,边界不清,皮肤稍增厚。乳腺脓肿可表现为边缘较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不规则的致密阴影,中心部位无结构,周围可因水肿密度较淡。
7.乳腺单纯囊肿 在乳腺中部较为常见,多由于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增生、增多,导致导管延长、迂曲、折叠,在折叠处导管由于缺血可发生坏死,形成囊肿,以后管壁萎缩。X线平片上表现为圆形、椭圆形致密阴影,密度均匀,边缘光滑锐利,由于囊肿挤压周围的脂肪组织而出现透亮晕。单发囊肿为原形,多发囊肿为椭圆形,囊壁光滑整齐。
8.积乳囊肿 较少见。在哺乳期因某一乳管阻塞,即形成囊肿。囊肿可单发或多发,呈灰白色,内含乳汁或干酪样物质。囊壁厚薄不一,大小不等,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以较深的乳腺部位最常见。X线显示圆形或椭圆形的透亮区,体积小,一般为1~1.5cm,偶见有>3cm者,边缘光滑锐利,密度稍低于脂肪。
9.乳腺纤维瘤 乳腺纤维瘤多发生于20~25岁青年妇女,由腺体和纤维组织所构成,有青春型和巨纤维腺瘤型两种,但无质的不同。该病的发生与雌激素有密切关系,有单发和多发2种。单发的乳腺纤维瘤好发于乳腺外上象限,多为较小的卵圆形肿块,月经初潮前生长的纤维瘤都可生长较大。表面光滑,质坚韧,肿瘤边界清楚,与皮肤和周围组织无粘连,在乳房内容易推动,触之有滑动感。生长缓慢,数年内可无变化,但妊娠期可迅速增大。多发性乳腺纤维瘤表现均匀一致,中等硬度,大小不等。较大的可呈分叶状,光滑,质韧,边界清楚,肿瘤中心有钙化颗粒。
乳腺纤维腺瘤外有包膜,切面呈灰白色,有光亮,不平滑,肉眼可见切面有多数不规则的裂隙为扩张的乳管。
巨纤维瘤X线平片可见为密度均匀的巨大肿块影,呈分叶状。周围组织被压形成透亮区,肿瘤中心可有钙化影,附近多伴有血管增粗和曲张。
乳腺纤维瘤虽瘤体很小,但恶变的机会较大,因此还必须认真治疗。
10.乳管内乳头状瘤 乳管内乳头状瘤多发生在40~50岁的妇女,75%发生在接近乳头的大乳管内,或发生在乳头附近与乳管相连的囊肿内。可单发也可多发。瘤体很小,但常带有绒毛及较多的薄壁血管,极易出血。
临床多无疼痛,在非月经周期间自乳头溢出血性液体,肿块多摸不到,如果若扪查到肿块,多为几个毫米直径,位于乳晕区。乳瘤常呈圆形,质较硬,不与皮肤有粘连,可推动,轻压此肿瘤,即可有乳头血性溢液。
乳管内乳头状瘤约6%~8%可癌变,故术前应做血管造影,以明确诊断。手术应切除彻底,以患病乳管及其周围腺体组织一并切除,以免后患。年龄较大的妇女,应做乳房单纯切除。
乳腺癌如何鉴别诊断
中医诊断:
中医辨证分型
1.肝郁气滞型:见乳房肿块,质硬,肤色不变;情志不畅,心烦纳差,胸闷胁胀,经前乳胀,舌暗苔黄,脉弦或弦细。
2.脾虚痰湿型:乳房结块,质硬不平,腋下有核,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胸闷脘胀,纳少便溏,舌质淡有齿痕,苔白腻,脉滑细。
3.冲任失调型:多见经事紊乱,经前乳房胀痛,大龄未婚或婚后未生育或生育过多,或多次流产,或产后未哺乳,乳房肿块坚硬,舌淡苔薄,脉弦细。
4.瘀毒内阻型:乳中有块,质地坚硬,灼热疼痛,肤色紫暗,界限不清,推之不动,或肿块破溃,渗流血或黄水,味臭疼痛;烦闷易怒,头痛寐差,口干喜饮,便干尿黄,舌紫暗,或有瘀斑,苔黄厚而燥,脉沉涩或弦数。
5.气血双亏型:乳中有块,高低不平,似如堆粟,先腐后溃,污水时津,出血则臭,面色HUANG白,头晕目弦,心跳气短,腰酸腿软,多汗寐差,尿清便溏,舌淡苔白,脉沉细。
西医诊断:
1.病史详细询问乳腺肿块、疼痛、乳头溢液、糜烂等症的发现日期、侧别、部位、大小、性质、发展速度、与月经周期或妊娠或哺乳的关系;了解既往乳腺有无炎症、外伤、良恶性肿瘤或增生性疾病;月经、婚姻、哺乳、生育史及直系亲属中有无患恶性肿瘤史;这些均有助于诊断。
2.体格检查全身检查了解一般状况及心,肺、肝、肾及神经系统等功能状况。局部检查包括乳房及区域淋巴结情况。首先观察两侧乳房是否位于同一平面,及病侧乳房是否抬高。其次观察有无乳头皮肤病变、乳头回缩、乳房皮肤炎症样表现:橘皮样水肿、皮肤溃疡及卫星结节等。最后检查有否乳头溢液及乳晕情况,发现乳腺肿瘤,要明确大小、部位、个数、形状、质地、边界、包膜、活动度、与皮肤、胸肌、胸壁粘连情况。查腋窝及锁骨上淋巴结,常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应了解其大小、个数、有无互相粘连、软硬度、活动度,与皮肤及深部组织粘连等。
3.活体组织病理检查是确诊本病最为可靠的方法。
4.X线检查。
5.热图相检查。
6.超声波显像检查及CT及MRI检查。
7.实验室检查。近年来大都采用数种方法联合检查,其结果互为参考,据报道联合诊断乳腺癌的符合率可达到92.6%。
西医鉴别诊断:
1.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又称乳腺结构不良,是妇女最常见的非炎性、非肿瘤性乳腺疾病。多因妇女内分泌功能紊乱引起。发病年龄多为20~40岁,发达国家发病率可达 1/3,国内约占50%,主要表现为乳腺组织增厚,稍晚则可触到大小不等的结节,与皮肤和乳腺后方均无粘连。好发生在乳腺外上象限,多为双侧。病人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月经前明显,月经来潮后即可缓解。
2.乳腺导管扩张 本病又称浆细胞性乳腺炎,多发生在37~50岁中年妇女。主要表现为乳房疼痛,乳头溢液,乳头可内陷,极似乳腺癌。
以下各点可与乳腺癌鉴别:①病人年龄较轻,多在40岁左右。②乳头溢液多为浆液性或脓性,少数也可为血性。③乳头或乳晕下有时可触到增粗的乳管。④乳房肿块多位于乳晕周围,伴有疼痛,与大导管关系密切。⑤乳腺有炎性表现或有炎症病史及哺乳障碍史,乳房肿块可有缩小或增大的情形。⑥乳管造影可显示导管扩张。⑦乳头溢液有大量的炎细胞。⑧乳腺肿块穿刺可见大量炎细胞或脓细胞。⑨腋窝淋巴结肿大,质较软并有压痛。
3.乳腺结核 乳腺结核有以下特点:①病人多为中青年妇女。②多数有结核病史,或有其他部位的结核。③病变都有炎症史,肿块时大时小,对抗结核药物治疗有效。④肿块局部可有发红、破溃等历史,部分囊肿有囊性感。⑤肿块针吸可见有干酪样组织,有稀薄的脓液。⑥有乳头溢液史,可为脓性。⑦少数病人的乳头溢液或针吸出的脓液,涂片可见有结核杆菌。⑧乳腺X线检查多数无异常,并有呈淡阴影者。⑨有乳腺结核与乳腺癌有并存者,约占5%。
4.乳腺脂肪坏死 主要鉴别分析如下:①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本病肿块一般较硬,形态不规则,酷似乳腺癌。一般在临床上分2型:腺体外型,表浅,位于乳腺的皮下,形态不规则,有炎性改变,易诊断为乳腺结核;腺体内型,肿块位于乳腺实质内,缺乏特征,易被误诊为乳腺癌。②缺乏有效的辅助检查,尤其是中老年妇女,肿块位于皮下,且肿块不见增长或有缩小情形,并乳腺有外伤史。转移淋巴结应做切除活检。
5.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常见于分泌性乳房,特别是初产后3~4周,病原菌大多数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少数为链球菌,感染途径多因乳头皲裂处逆行感染所致。也可因细菌直接侵入乳管,上行至腺小叶引起感染。
开始时乳腺局部表现红、肿、热、痛,以及周围淋巴结肿大,当形成坏死液化时,可有脓肿。乳房肿大,活动性强,变硬有压痛,形成脓肿时,肿块软化有波动感。同时感全身不适,寒战、高热。X线表现结构界限较明显模糊的片状致密影,皮肤增厚,皮下脂肪显示紊乱,有较多的血管和淋巴管阴影,并出现索条状结缔组织模糊影,有时可伴有泥沙样钙化病灶。
急性乳腺炎与乳腺癌比较:①乳腺皮肤无橘皮样改变,无卫星结节。②乳腺肿块很少占据全乳,半数以上有囊性感。③乳腺肿块较少见。④多数体温及白细胞计数增高。⑤消炎治疗有效。⑥针吸多为脓液或有炎细胞,有助于诊断。
6.慢性乳腺炎及脓肿 常有脓肿形成,触之为肿块,边缘不清,呈囊性感,可有轻压痛,与周围组织有轻度粘连感。X线所见为局部致密的片状影,边界不清,皮肤稍增厚。乳腺脓肿可表现为边缘较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不规则的致密阴影,中心部位无结构,周围可因水肿密度较淡。
7.乳腺单纯囊肿 在乳腺中部较为常见,多由于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增生、增多,导致导管延长、迂曲、折叠,在折叠处导管由于缺血可发生坏死,形成囊肿,以后管壁萎缩。X线平片上表现为圆形、椭圆形致密阴影,密度均匀,边缘光滑锐利,由于囊肿挤压周围的脂肪组织而出现透亮晕。单发囊肿为原形,多发囊肿为椭圆形,囊壁光滑整齐。
8.积乳囊肿 较少见。在哺乳期因某一乳管阻塞,即形成囊肿。囊肿可单发或多发,呈灰白色,内含乳汁或干酪样物质。囊壁厚薄不一,大小不等,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以较深的乳腺部位最常见。X线显示圆形或椭圆形的透亮区,体积小,一般为1~1.5cm,偶见有>3cm者,边缘光滑锐利,密度稍低于脂肪。
9.乳腺纤维瘤 乳腺纤维瘤多发生于20~25岁青年妇女,由腺体和纤维组织所构成,有青春型和巨纤维腺瘤型两种,但无质的不同。该病的发生与雌激素有密切关系,有单发和多发2种。单发的乳腺纤维瘤好发于乳腺外上象限,多为较小的卵圆形肿块,月经初潮前生长的纤维瘤都可生长较大。表面光滑,质坚韧,肿瘤边界清楚,与皮肤和周围组织无粘连,在乳房内容易推动,触之有滑动感。生长缓慢,数年内可无变化,但妊娠期可迅速增大。多发性乳腺纤维瘤表现均匀一致,中等硬度,大小不等。较大的可呈分叶状,光滑,质韧,边界清楚,肿瘤中心有钙化颗粒。
乳腺纤维腺瘤外有包膜,切面呈灰白色,有光亮,不平滑,肉眼可见切面有多数不规则的裂隙为扩张的乳管。
巨纤维瘤X线平片可见为密度均匀的巨大肿块影,呈分叶状。周围组织被压形成透亮区,肿瘤中心可有钙化影,附近多伴有血管增粗和曲张。
乳腺纤维瘤虽瘤体很小,但恶变的机会较大,因此还必须认真治疗。
10.乳管内乳头状瘤 乳管内乳头状瘤多发生在40~50岁的妇女,75%发生在接近乳头的大乳管内,或发生在乳头附近与乳管相连的囊肿内。可单发也可多发。瘤体很小,但常带有绒毛及较多的薄壁血管,极易出血。
临床多无疼痛,在非月经周期间自乳头溢出血性液体,肿块多摸不到,如果若扪查到肿块,多为几个毫米直径,位于乳晕区。乳瘤常呈圆形,质较硬,不与皮肤有粘连,可推动,轻压此肿瘤,即可有乳头血性溢液。
乳管内乳头状瘤约6%~8%可癌变,故术前应做血管造影,以明确诊断。手术应切除彻底,以患病乳管及其周围腺体组织一并切除,以免后患。年龄较大的妇女,应做乳房单纯切除。
肾癌该如何鉴别诊断
肾癌的鉴别诊断介绍:
1.肾囊肿:肾囊肿也是肾癌的一种,这也是多发疾病之一,典型的肾囊肿从影像检查上很容易与肾癌相鉴别。但当囊肿内有出血或感染时,往往容易被误诊为肿瘤。对于囊壁不规则增厚、中心密度较高的良性肾囊肿,单独应用上述任何一种检查方法进行鉴别都比较困难,往往需要综合分析、判断,必要时可行穿刺活检,轻易地放弃随诊或贸然地进行手术都是不可取的。
2.肾错构瘤:肾错构瘤是常见的肾癌之一,这种类型的疾病又称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肾脏良性肿瘤,在B超和CT图像上都有特征性表现,临床上容易与肾癌进行鉴别。典型的错构瘤内由于有脂肪成分的存在,B超示肿块内有中强回声区,CT示肿块内有CT值为负值的区域,增强扫描后仍为负值。
睾丸癌该怎么鉴别诊断
由于睾丸肿瘤早期诊断甚为重要,凡青壮年男性自诉阴囊内或腹股沟有肿块,应怀疑有睾丸肿瘤的可能。体格检查中以检查睾丸最为重要。基本的体征为:
①睾丸肿大,有些睾丸完全为肿瘤所代替,虽可光滑,但正常的弹性消失,一般多无明显压痛。
②睾丸肿瘤常为质地坚实的肿块,有时患者双侧睾丸大小相近,但患侧较健侧有明显的沉重感。
③透光试验阴性,无波动感。但少数晚期患者由于肿瘤对鞘膜的影响,并发积液或肿瘤出血而形成血肿。过去有人主张将鞘膜积液穿刺吸尽后再行仔细检查,现已不采用,而主张作手术探查,以免伤及肿瘤,通过穿破各层被膜引致种植,影响治疗效果。
除检查阴囊外,亦应仔细检查身体的其他部位,特别是腹部有无肿块、肝脏是否肿大、下肢有无水肿、锁骨上区淋巴结有无肿大,只要检查认真仔细,诊断多无困难。
睾丸肿瘤患者还应作如下的辅助性检查:如胸部与骨骼 X 线摄片、 CT检查、放射性核素扫描、 B型超声、肾盂造影、实验生化免疫测定,甚至淋巴造影,以观察或推测有无转移的范围和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