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麻脚无力警惕多发性硬化症
手麻脚无力警惕多发性硬化症
每年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三是“国际多发性硬化日”,5月26日是第二个“多发性硬化日”,专家提醒,突感肢体无力,需警惕是多发性硬化症,另外,除了遗传的易感性外,患者在15岁之前的某种病毒感染也可能是多发性硬化症的诱因。
第1页:什么是多发性硬化症? 第2页:如何诊断多发性硬化?如何自我判断? 第3页:硬化的原因有哪些? 第4页:硬化治疗需注意 第5页:义诊活动
什么是多发性硬化症?
所谓“硬化”指的是这些髓鞘脱失的区域因为组织修复的过程中产生的疤痕组织而变硬。这些硬块可能会有好几个,随着时间的进展,新的硬块也可能出现,所以称作“多发性”。
根据病损部位不同,病发时可引起不同的功能障碍,如偏瘫、意识障碍至昏迷、动眼神经麻痹、复视、斜视、瞳孔大小异常、语言障碍等,并且容易复发,病情不断加重,致残率极高。据多发性硬化症国际基金会估计,目前全世界有300万患者,男女比例为1∶2,越远离赤道的地区发病率越高。
多发性硬化症早期常见症状:
刺痛感、感觉麻木、丧失平衡感、肢体无力、视力模糊或影像重叠
中青年妇女易发多发性硬化症 突然四肢无力需警惕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疾病,其症状多变,包括视力模糊、四肢无力、疼痛、排尿不畅、行走不稳和疲劳等;反复发作,且没有特异性的诊断方法,因此诊断比较困难,治疗上也很难治愈但能减轻病情。
内科主任医师叶静认为,中青年,特别是中青年妇女容易罹患多发性硬化症。叶静指出,患上多发性硬化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的共同作用,这里所说的遗传并不是遗传病,而是遗传易感性,即人的体质;环境因素则是指病毒感染等。由于某些病毒含有与人体脑脊髓髓鞘成分相同的分子结构,免疫系统在清除病毒的同时也破坏了脑脊髓以及视神经的正常成分,于是人就患上了多发性硬化。
亚健康人群需警惕 多发性硬化症
视力忽然模糊、易疲劳、肢体感觉麻木,或者长期有免疫系统疾病……这些类似“亚健康”的症状或许隐藏着危险性高、容易误诊的罕见疾病——多发性硬化症。医生提醒忙碌的年轻人,提高免疫系统机能,早确诊、早治疗,是治愈多发性硬化症的关键。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三病房主任付锦表示,多发硬化症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免疫有关的发炎及去髓鞘疾病,多发于20岁至50岁的中青年人群,女性高于男性。症状非常类似一种“亚健康”状态,病情确诊也容易与其他疾病如脑梗、风湿、血管畸形等疾病相混淆,误诊率极高。随着生活压力和节奏加剧,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破坏成为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增多的一大原因。
医生表示,多发性硬化症诊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早期规范治疗。目前,医学上虽然不能彻底治愈多发性硬化,但规范的治疗可以控制疾病的发展。一般来说,多发性硬化症的治疗分为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两个时期。急性发作期主要需要通过激素冲击治疗,缓解期主要应采用免疫修正治疗等。
公众对多发性硬化症知之甚少
5月29日是世界多发性硬化症日。由中国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病友会、多发性硬化国际联合会主办,北京协和医院、解放军301医院、宣武医院等逾20家知名医院支持的全国多发性硬化诊治网络日前启用。
但多家医院的专家表示,普通人对这个可能带来严重残疾的疾病知之甚少。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崔丽英教授指出,“在我国,由于大多数患者亲属甚至部分医务工作者对多发性硬化及其治疗缺乏足够的认识,很多临床医生很容易将多发性硬化症和视神经脊髓炎这两种症状类似的罕见疾病混淆。相当多的患者贻误了治疗的良机,导致患者致残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如果中青年发现自己无理由地出现了视力下降、身体或面部有麻刺感等问题,且无法预测地反复发作,也需要警惕是否患了多发性硬化症,应尽快到神经科进行检查。”
根据北京医院神经免疫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心的局部统计,多发性硬化不是遗传性疾病但具有遗传易感性,亲属中有多发性硬化患者的发病几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多发性硬化平均发病年龄30岁,具有两个发病高峰:21-25岁以及41-45岁。21-25岁发病者更为常见。女性大约是男性患者的1.5-2倍。在中国尚无准确的发病情况数据,据估计我国目前大约有6万名多发性硬化和其谱系疾病患者。
“多发性硬化诊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早期规范治疗。”崔丽英教授介绍,目前,医学上尚不能彻底治愈多发性硬化,但规范的治疗可以控制疾病的发展。一般来说,多发性硬化症的治疗一般分为两个时期: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急性发作期是症状发作的阶段,这时主要需要通过激素冲击治疗来迅速控制病情、缓解症状;而当进入缓解期,仍需采用新型干扰素进一步治疗以预防复发、延缓病程、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由于能够延缓疾病进展的有效药品价格昂贵,并且没有纳入医保,使得我国多发性硬化症患者严重残疾的比例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多位专家呼吁相关部门应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尽早将该病的诊治费用纳入国家医疗保障体系。
什么是多发性硬化症
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典型发展过程呈慢性或间歇性,对肌体的影响可由有关的较小的躯体烦恼发展至较大的主要功能的丧失。病的根源在于电生理问题。通常,肌体内的神经被一种称作髓鞘的脂质包裹绝缘,只允许“神经信号”这种电冲动通过。多发性硬化(MS),发生于这种保护鞘的炎症,或于某处的环形破坏使电流回路损坏时。这种髓鞘破裂的结果可能导致肌肉协调性丧失,视力减弱,功能失控。
初始损害——最早可发生于青少年,可以表现有简单、轻微的症状,甚至不被发觉。症状可不明原因地暂时减轻或消失,但复发很常见。尽管通常经过较长的潜伏期,常见的典型发作持续数周或数月。病多发生在20~40岁年龄段,进一步损伤发生在随后的不定的间歇期内。再次发作的神经炎症可产生瘢痕(硬化)。井且虽然髓鞘可以自然修复,但是瘢痕形成太快以致使髓鞘不能痊愈,这种损伤的影响呈持久性。作为这种持久损害的结果,77%的多发性硬化病人的活多发性硬化症动能力受限,大约有25%的病人则只能靠轮椅生活。
医师们认为多发性硬化症可分四种类型:
◆温和型:此类病例常局限于一次典型发作,并且没有持续性功能丧失。最常见症状为肢体麻木和因视神经感染引起的暂时性视力障碍,大约20%的多发性硬化病人属这种温和型。
◆复发——缓解型:此型及下一型均源于有再发作、再缓解的发作缓解周期,这种类型病例包括突然的具有很强破坏力的发作,紧接着几乎是完全缓解的时期,大约25%多发性硬化病人属于此种类型。
◆复发——渐进型:这种类型的病人,发作不太严重,但亦不能完全康复,许多的周期性发作累积效应可慢慢导致某种程度的功能不全,这是多发性硬化中最常见类型,数量约占全部病人的40%。
◆慢性——渐进型:这种多发性硬化症类型病人很快被致残而且没有缓解期。此类病人数量占全部病例的15%。
多发性硬化症不仅有无法预见的再发作——再缓解模式和他的许多的症状,而且有使人迷惑的不均衡表现形式,从而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女性的发病人数是男性的2倍,高加索地区的发病率为非洲、美洲的2倍,而且,北部地区发病率较高,加拿大的多发性硬化病人数为美国的2倍。
多发性硬化症是如何导致的
多发性硬化症是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多发性硬化症的病因目前还不明确,主要以与遗传、环境有关。多发性硬化症是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20岁至40岁的青中年女性。但是在我国,多发性硬化的发病率近年有增高趋势,首次发病年龄在60岁甚至70岁的老年患者也并不罕见。
引起多发性硬化症的原因目前并不清楚,离赤道愈远的地方发病率愈高,提示与环境因素有关;种族、家族性发病,与基因有关。现在大家多倾向认为,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机体的免疫功能紊乱是其主要发病机理。比较时尚的理论假设是分子模拟学说。该学说的核心内容是,某些病毒分子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序列与人类中枢神经系统的有机化合物序列相仿,当病毒侵入机体引发免疫反应时,自身中枢神经组织也受到了破坏。
多发性硬化是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尽早认识、及时治疗,减轻多发性硬化患者的痛苦,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多发性硬化症脑脊液的表现
在患有多发性硬化症时候,及时的接受一些检查来诊断疾病很重要,这样能够帮助患者对症治疗,但是多发性硬化症脑脊液表现是什么呢?
通过脑脊液检查: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升高,常为转化型浆细胞和淋巴细胞;蛋白质轻度升高或正常;大部分多发性硬化症的患者免疫球蛋白可增高;90%可见少克隆IgG;恶化期或病情复发可测出髓鞘碱性蛋白抗体阳性。
另外,其他辅助检查:借CT、核磁共振或脑干诱发电位,有助于提高确诊率,可发现一些尚无临床表现的脱髓鞘病灶。
换言之,多发性硬化症 脑脊液首发症状:包括一个或多个肢体局部无力麻木、刺痛感或单肢不稳,单眼突发视力丧失或视物模糊(视神经炎),复视,平衡障碍,膀胱功能障碍(尿急或尿流不畅)等,某些病人表现急性或逐渐进展的痉挛性轻截瘫和感觉缺失。这些症状通常持续时间短暂,数天或数周后消失,但仔细检查仍可发现一些残留体征。
总之,希望多发性硬化症 脑脊液患者在了解了上述的知识以后,就要及时的去接受检查以及治疗,早日取得好的治疗效果,希望上面的介绍能帮助大家。
什么是多发性硬化
一、多发性硬化症是什么?
医学上的解释是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都属于炎性脱髓鞘疾病,只是后者只有视神经和脊髓有临床表现。髓鞘是包围在神经纤维的成分,对神经起保护作用和部分传导作用,其遭到破坏后可以修复。病毒感染后免疫系统为了清除病毒,也错误地将髓鞘中与病毒相同的分子结构同时攻击,于是因为错误的炎症反应,破坏了神经的正常结构,就患了炎性脱髓鞘疾病。
因为在时间上反复发作,侵害神经系统部位多发,所以称为多发性;又由于髓鞘反复脱失又修复,形成纤维瘢痕,较硬,所以称为多发性硬化症。
二、哪些人容易患多发性硬化症?
专家指出中青年,特别是中青年妇女容易罹患多发性硬化症。患上多发性硬化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的共同作用,而这里所说的遗传并不是遗传病,而是遗传易感性,即人的身体素质。
现在科学研究认为一些组织相关抗原是多发性硬化的易感基因,即存在多发性硬化易患人群。而环境因素的作用是指病毒感染等,免疫系统犹如国家的保卫防御系统,当外来者侵入时首先免疫识别系统工作,将信息报告给相应部门,对病毒进行消灭。由于某些病毒含有与人体脑脊髓髓鞘成分相同的分子结构,免疫系统在对病毒进行清除的同时也破坏了脑脊髓以及视神经的正常成分,于是人就患了炎性脱髓鞘疾病,也就是多发性硬化。
什么是多发性硬化症
多发性硬化症的介绍
多发性硬化症(MS)是最常见的一种中枢神经脱髓鞘疾病。本病急性活动期中枢神经白质有多发性炎性脱髓鞘斑,陈旧病变则由于胶质纤维增生而形成钙化斑,以多发病灶、缓解、复发病程为特点,好发于视神经、脊髓和脑干,多发病于青、中年,女性较男性多见。
病因
病因不明,与遗传因素有关,环境因素如病毒感染、地理位置自身免疫反应等有一定关系。
分型
目前公认MS临床分型
1.复发缓解型MS(RRMS)
MS的最常见病程类型,80%MS患者发病初期为本类型,表现为明显的复发和缓解过程,每次发作均基本恢复,不留或仅留下轻微后遗症。随着病程的进展多数在5~15年内最终转变为SPMS。
2.继发进展型MS(SPMS)
RRMS后的一个病程类型,表现为在复发缓解阶段以后,疾病随着复发不能完全缓解并留下部分后遗症,疾病逐渐缓慢加重的过程。RRMS患者中约50%在10年内/80%在20年内转变为本型。
3.原发进展型MS(PPMS)
MS的少见病程类型,10%~15%MS患者最初即表现为本类型,临床没有缓解复发过程,疾病呈缓慢进行性加重,并且病程大于一年。
4.进展复发型MS(PRMS)
MS的少见病程类型,约5%~10%MS患者表现为本类型,疾病始终呈缓慢进行性加重,病程中有少数缓解复发过程。
多发性硬化症的症状
因多发性硬化症会侵犯神经纤维的髓鞘、故临床症状端看受损神经纤维为何而决定。一般而言、运动、感觉、以及视觉的影响都很常见;若脑干及小脑系统的神经纤维受损、复视、吞嚥困难、步履不稳、晕眩的症状亦可能发生。如果脊髓发炎、除了运动、感觉功能外、排泄的功能亦发生障碍。少数病患还会有癫痫及智能障碍的发生。
多发性硬化症的特征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的多样化,配合反复的缓解与复发。最常见的发病症状为感觉异常,出现在一个或几个肢体,躯干或一侧的面部;腿或手的无力或笨拙;或视觉障碍,例如单眼的部分性失明与眼球活动时的疼痛,视物模糊或暗点。其他常见的早期症状包括眼肌瘫痪造成的复视,一个或多个肢体的短暂无力,轻微的步态障碍,一个肢体的轻度僵硬与异常的易疲乏,膀胱控制困难,眩晕,以及轻度的情绪障碍;所有这些症状反映中枢神经系统内播散病变,而且往往可以发生在疾病被确诊之前数月或数年之久。身体温度的升高可使症状和体征加重。
多发性硬化症会分为几类
温和型多发性硬化症:此类病例常局限于一次典型发作,并且没有持续性功能丧失。最常见症状为肢体麻木和因视神经感染引起的暂时性视力障碍,大约20%的多发性硬化病人属这种温和型。
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症:此型及下一型均源于有再发作、再缓解的发作缓解周期,这种类型病例包括突然的具有很强破坏力的发作,紧接着几乎是完全缓解的时期,大约25%多发性硬化病人属于此种类型。
复发渐进型多发性硬化症:这种类型的病人,发作不太严重,但亦不能完全康复,许多的周期性发作累积效应可慢慢导致某种程度的功能不全,这是多发性硬化中最常见类型,数量约占全部病人的40%。
慢性渐进型多发性硬化症:这种多发性硬化症类型病人很快被致残而且没有缓解期。此类病人数量占全部病例的15%。
这些就是多发性硬化症的具体分类,当大家对这些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硬化症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生活中人们需要了解这种疾病的症状。就可以在以后的治疗中对症治疗了。
多发性硬化症药物
第一,脑和脊髓的核磁共振检测;
第二,脑积液检查,这主要是检查免疫指标;
第三,对视觉、听觉等进行诱发电位检查。
虽然到目前为止根治多发性硬化症的有效药物尚未被发现,但是对于控制病情及疾病所带来的后遗症仍有许多的治疗方法。对于疾病所带来的症状如僵硬、痉挛、疼痛、大小便机能失常等,药物及复健的治疗都可使症状改善。近来则有贝它干扰素对于减少复发的次数及复发时严重程度的报告。许多医师也发现,抱持着乐观态度的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往往能享受更丰富的生活,及更容易得到症状的改善。
专业医生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积累了治疗该病的经验。我们认为,脾肾不足,外来风邪、寒邪、湿邪侵入体内,犯其经络、脑脉,造成毒伤经络、脉络阻滞,从而导致多发性硬化症。可用中医辨证、分型进行治疗,随症加减用药。临床上,急性发作期的病人,可使用抗病毒的中药,如果以中医辨症治疗为主,同时配合康复疗法,可以更有效地控制病情,缓解症状。我们的目的是:该病的治疗不仅要控制病情,使患者临床治愈,而且使其不再复发。这才是我们真正的治疗目的。
虽然目前还没有方法可以治愈多发性硬化症,但是如果可以及时的发现并且及时的进行正规的控制,是可以好转的。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中青年人需要预防多发性硬化症的发生。
年轻肥胖女性易患多发性硬化症
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严重时会导致行动障碍和残疾。为了解女性肥胖与多发性硬化症的关系,美国哈佛公共卫生学校的科研人员对约23.8万名女性进行了总共长达40年的研究,每两年对被调查者进行一次问卷调查,问题涉及被调查者在不同年龄段的体重等情况。调查期间,有593名女性患上了多发性硬化症。研究考虑了吸烟和体育锻炼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研究发现,如果被调查者在18岁时的BMI身高体重指数在30以上(超过30即属于肥胖),随着年龄增长,她们患多发性硬化症的风险要比BMI指数在18.5至20.9之间的女性高两倍以上。研究还发现,20岁时“块头”过大的女性今后患多发性硬化症的风险也要比身材苗条的同龄女性高,但女性在5岁至10岁时身体超重,不会引发成年多发性硬化症。
哈佛公共卫生学校的研究者还指出,由于此项研究的分析对象未包括男性,所以还不清楚上述发现是否适用于男性肥胖者。
研究人员解释说,女性肥胖之所以会增加多发性硬化症的风险,原因可能有两个:
1、是脂肪组织会产生某些物质,它们会对免疫系统以及与多发性硬化症有关的细胞活动产生影响。
2、是如果体内维生素D水平高,那么会降低患此病的风险,然而肥胖者体内的维生素D水平往往较低。
多发性硬化症疑惑问题
哪些人容易罹患多发性硬化症?
多发性硬化症的高发人群是中青年,特别是中青年妇女容易罹患多发性硬化症。患上多发性硬化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的共同作用,而这里所说的遗传并不是遗传病,而是遗传易感性,即人的身体素质。现在科学研究认为一些组织相关抗原是多发性硬化的易感基因,即存在多发性硬化易患人群。而环境因素的作用是指病毒感染等,免疫系统犹如国家的保卫防御系统,当外来者侵入时首先免疫识别系统工作,将信息报告给相应部门,对病毒进行消灭。由于某些病毒含有与人体脑脊髓髓鞘成分相同的分子结构,免疫系统在对病毒进行清除的同时也破坏了脑脊髓以及视神经的正常成分,于是人就患了炎性脱髓鞘疾病,也就是多发性硬化。
哪些情况更容易发生多发性硬化症?
专家指出,多发性硬化症的发病和劳累也有关系,当人劳累时,机体抵抗力下降,病毒、细菌等容易侵入机体,注射激素或丙种球蛋白可以阻断或减轻炎症反应,髓鞘逐渐修复,病也就好了。可再次受到病毒等感染,就又发生了炎症反应。而小李这次患病有些症状没有好转的原因,则是因为髓鞘可以修复而轴索不好修复,当轴索损害或反复脱髓鞘导致髓鞘不能修复,治疗效果就不好了。
多发性硬化对免疫系统有哪些影响?
多发性硬化对免疫系统有影响,机体的防御体系(免疫系统)保护我们不受各种因素的感染。当我们的免疫系统攻击外来的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寄生虫或者真菌时就会出现炎症反应。血液中的白细胞—包括特异性免疫细胞和被激活的免疫细胞“巨噬细胞”---在我们的免疫系统中就像前线的卫士。与它们共同抵御外来入侵者的叫T细胞,T细胞—是免疫系统的关键部分。多发性硬化只是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其它的还有克隆氏病,银屑病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上面的几个问题,多发性硬化症的高发人群,以及促进多发性硬化症的情况等,万一发病后更要注意疾病的治疗和防治注意,注意疾病对身体的危害,此病主要影响的是免疫系统的发病,因而也需要注意它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和危害。
多发性硬化症的危害
1、肢体瘫痪、共济失调
多发性硬化症肢体瘫痪最为多见,发生率为83%以上。
开始为下肢无力、疲劳、沉重感,继而变为痉挛性截瘫、四肢瘫,亦有偏瘫或单瘫,伴有腹壁反射消失、腱反射亢进和病理反射阳性。
共济失调:半数患者表现为断续性言语、四肢意向性震颤、随意运动及步态的共济失调。
眼球震颤、意向性震颤和吟诗样语言称为Charcot三主征,先前认为此为MS临床诊断标准,但以后发现Charcot三主征仅见于部分MS晚期患者。
2、视神经受累、眼球震颤与眼肌麻痹
约46%以上的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发生视神经炎,多从一侧开始,再侵犯另一侧。
亦有双眼在短时间内先后受累,表现为视物模糊、中心暗点、视野缺损、色觉异常、眼球转动时球后疼痛等。
多数患者视力障碍发生较急,有视力障碍者多有缓解—复发的特点。早期眼底无改变。
后期可见视神经萎缩和球后视神经炎;视野改变可有双颞侧偏盲、同向性偏盲等。
多数患者视力可于数周后开始改善,半数患者可遗留颞侧视乳头苍白。
眼球震颤与眼肌麻痹:约半数患者有眼球震颤,以水平性最多见,亦有水平加垂直、水平加旋转及垂直加旋转等。约1/3患者有眼肌麻痹。
最常见者为核间性眼肌麻痹,为内侧纵束受累所致。
MS多表现为双侧,复视是其常见主诉。若遇患者同时存在核间性眼肌麻痹和眼球震颤,则应高度怀疑患有MS的可能。
引起多发性硬化症的病因是什么
多发性硬化症属于中枢神经系统与免疫有关的疾病,是一种最常见的疾病。引起多发性硬化症的病因还不清楚,有20%的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在发病的时候没有症状表现,有10%的多发性硬化症属于原发性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症,病情恶化的比较迅速,预后较差。
引起多发性硬化症的病因,也有人认为饮食因素可能是致病原因,有些学者对北部地区多发性硬化症高发原因的解释中记载了那里的人们喜食烤肉,奶制品和高饱和脂肪食品,多发性硬化症病人吸收不饱和脂肪酸的能力低于常人,其结果是在他们系统中饱和类脂肪过剩,已经设计出许多治疗饮食来纠正这种失衡,而且有些饮食方案已获得成功,但尚没有一种饮食可被当作治疗的手段。
多发性硬化症病因尚不明确,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免疫系统在其中充当了重要角色,也许这种疾病来源于免疫系统的遗传问题,也许一种病毒刺激肌体产生主动免疫反应,此过程中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形成伤害,因为他错误地认为自身组织为异己成分,也有人曾设想某种影响免疫系统的极度的情绪波动或物理创伤可以引发多发性硬化症。
化疗能治疗多发性硬化症
化疗常被与癌症治疗联系起来,不过最近英国《卫报》上的一篇报道称,化疗也可以用在多发性硬化症的治疗当中。
在过去几年中,美国、英国、巴西和瑞典的约20名多发性硬化症患者接受了一种全新的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并且根据研究人员的说法,这种治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据介绍,多发性硬化症会导致免疫系统攻击大脑和脊椎中神经细胞的髓鞘,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法能够把患者的免疫系统“停机”,然后使用其自身的干细胞重新塑造出一个免疫系统。
据血液学家John Snowden介绍,HSCT能够让免疫系统“重启”到未引发多发性硬化症之前的状态。其中一名叫做Steven Storey的患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在被诊断出患有多发性硬化症后的一年时间里已经需要靠轮椅活动,并且难以握着汤匙吃饭了,但在进行了4个月的治疗后,他重新站了起来。据了解Storey目前已经恢复到能够游泳和骑自行车的状态,他也正在进行恢复行走的训练。
根据《卫报》报道,HSCT能够用于治疗最常见的多发性硬化症类型,也就是复发型多发性硬化。研究人员强调还有许多进一步研究有待开展,并且这种疗法并不一定对所有患者都适用。另据介绍,采取这种疗法需要一次性支付4万美元出头的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