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孩嗜睡小心患上糖尿病

小孩嗜睡小心患上糖尿病

一般人都认为糖尿病离儿童的距离非常遥远,事实上,随着现代饮食结构的变化,洋快餐、蛋糕、甜点等的轰炸,作息时间的改变,儿童患上糖尿病的几率也很大。

儿童糖尿病最常见的症状时表现疲惫,原本东西吃不多,现在却变得很容易饿,还很能喝水,晚上还频繁上厕所。

有些父母还发现,孩子正常上学的时间,也不起床,就给孩子请了一天假,当天孩子就一直处于昏睡状态。晚上孩子烦躁不安,神志恍惚,还莫名尖叫,睡梦中双手乱舞。这些都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如今儿童吃太多高热量的食物,长此以往易导致肥胖,后者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儿童本身免疫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容易增加病毒感染相关糖尿病的风险。另外,长期压力过大、休息欠佳等因素都会增加儿童及青少年自身免疫糖尿病的风险。

当儿童出现多尿、口渴、多饮,体重出现明显变化,应该注意要去检查血糖。发生腹痛、恶心、呕吐的症状家长也要特别注意。

肿瘤傍上糖尿病

国外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在确诊的58500名各类癌症患者中,有9%患有糖尿病。糖尿病与恶性肿瘤之间是否存在关联“首先请糖尿病人放心:糖尿病与癌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上海瑞金医院瑞安肿瘤中心蔡德江教授指出,目前医学界对糖尿病导致癌症发病率增加的确切原因尚不明了,但比较认同的观点是,与高血糖及胰岛素等因素有关。

葡萄糖是肿瘤细胞的能量来源,长期的高血糖状态可作为营养基而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先有糖尿病,后发现肿瘤,这就有可能与长期高血糖对正常器官的慢性刺激有关。同时,胰岛素抵抗也能促使肝脏或者胰腺的癌细胞生长。另外,蔡教授指出,糖尿病患者本身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就比正常人差,他们患癌率也会因此相应增高。

由于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不容易接受化疗和放疗,导致糖尿病合并癌症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30%,而非糖尿病癌症患者可达50%以上。

糖尿病合并癌症治疗比较棘手,患者生存率低,因此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处处留个心眼。瑞安肿瘤中心陆嘉德教授提醒,饮食上吃得少点,工作后运动多点,心理上懂得自我放松,这是预防糖尿病的有效手段。而一旦患上糖尿病也不要整天担心患癌,可以通过控制血糖、降低胰岛素抵抗,来达到预防肿瘤发生的目的。

糖尿病患者小心被抑郁“缠上”

1. 失眠、早醒等睡眠障碍

据了解,抑郁病人的躯体症状中,睡眠障碍占98%,疲乏83%。特别是睡到半夜就醒来,或者比平时早醒2、3个小时,醒后难以再入睡,脑子里尽想些不愉快和绝望的事,比如以后会得糖尿病并发症,眼睛会瞎,脚会烂等等,这是较为典型的抑郁表现。

2. 血糖老是降不下来

人的情绪受大脑边缘系统的调节,大脑边缘系统同时又调节内分泌和植物神经的功能。当人处在紧张、激动、焦虑、恐惧或受惊吓等不良情绪状态时,交感神经兴奋,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同时体内的一些应激性激素(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水平升高,也会对抗胰岛素,使胰岛素降低血糖的作用下降,导致血糖不易控制。所以,糖尿病患者一段时间内用药、运动、饮食都很规律,但血糖就是降不下去,就要引起警惕。

3. 记忆力减退,学习、工作能力下降明显

有研究指出,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障碍、反应时间延长、警觉性增高、抽象思维能力差、学习困难、语言流畅性差、空间知觉、眼手协调及思维灵活性等能力减退。特别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记忆力下降以为是年纪大的关系,其实很有可能是抑郁的表现。

4. 情绪低落,经常自责

情绪低落是抑郁最明显的症状,特别是情绪低落早晨加重、傍晚减轻的情况,更要引起糖友们的注意。在情绪低落的基础上,患者还可能出现自我评价降低,经常自责,觉得自己患了糖尿病对家庭没贡献,拖累家人等等。

糖尿病与抑郁症是互为影响的两个疾病,糖尿病“五架马车”中就有提出心理防护的重要性。所以,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同时,更不要畏惧心理科的咨询和治疗,家中有糖尿病人(特别是高龄糖友)更要时常关注患者的情绪,必要时到医院咨询、就诊。

患上糖尿病怎么办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很多人反而忽略自己的健康问题,常常会表现多饮、多食、多尿。目前医学上也极力在寻找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下面一起来和小编了解一下吧!

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糖尿病是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病症。祖国医学称为“消渴症”。由于病情程度不同,表现为两个不同的阶段:早期无任何异常表现,一般呈单纯体态肥胖,而食欲、体力正常,本人无患病感。这时期的主要症状是饭后尿里有少量糖,细心的人如能及时去医院作尿糖化验,就能了解病情。

多数病人是在症状明显时才去就医,如多饮、多食、多尿。如每天尿次数增加,每次排尿量也增加,一般每天排2000~3000ml尿液,因尿里含有糖分,尿有特殊气味,在野地里撒尿时,附近的蚂蚁都会集中到尿液淋湿的地面。如果发现这种情况应去医院作尿的检查。由于排尿量增加,失水也增多,便出现口渴,不管天气冷热,也一味地饮茶、喝冷水,饮而复饮,许久不肯罢休。食欲亢进,多食善饥,尽管如此,饮进的食物不能被充分利用,而身体逐渐消瘦、易疲劳、虚弱、无精神,在临床症状明显时还会有四肢酸痛、麻木、腰痛、性欲减低、阳萎、月经不调、视力障碍等。

一、病因

1.遗传因素

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1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2.环境因素

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

二、表现

1.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

严重高血糖时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见于1型糖尿病。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三多一少”症状更为明显。

2.疲乏无力,肥胖

多见于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发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体重会逐渐下降。

三、检查

1.血糖

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2.尿糖

常为阳性。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毫克/分升)时尿糖阳性。肾糖阈增高时即使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可呈阴性。因此,尿糖测定不作为诊断标准。

3.尿酮体

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阳性。

4.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

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应不可逆,HbA1c水平稳定,可反映取血前2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判断血糖控制状态最有价值的指标。

5.糖化血清蛋白

是血糖与血清白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映取血前1~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

6.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

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2型糖尿病早期或肥胖型血清胰岛素正常或增高,随着病情的发展,胰岛功能逐渐减退,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

7.血脂

糖尿病患者常见血脂异常,在血糖控制不良时尤为明显。表现为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

8.免疫指标

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和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是1型糖尿病体液免疫异常的三项重要指标,其中以GAD抗体阳性率高,持续时间长,对1型糖尿病的诊断价值大。在1型糖尿病的一级亲属中也有一定的阳性率,有预测1型糖尿病的意义。

9.尿白蛋白排泄量,放免或酶联方法

可灵敏地检出尿白蛋白排出量,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轻度升高。

吃糖会引起糖尿病吗

糖又称为碳水化合物,包括多糖、单糖和双糖,如白糖、红糖、冰糖就是单糖。如果所说的“糖”是多糖类碳水化合物,多吃是不会引起糖尿病的。过去,我们吃的几乎是以高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食物,糖尿病的患病率不仅不高,反而很低。

但如果我们常吃包括糖果、白糖、红糖、冰糖等单糖与双糖,就会引发糖尿病,在西方发达国家,其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我国,和他们食用糖的消耗量明显高于我国完全一致。研究表明:大量摄取单糖、双糖,一则可促使肥胖率增高,从而使糖尿病增多,二则将会使许多隐性糖尿病患者,迅速转为显性,这在老年人群中尤为明显。

40岁以后要重视糖尿病检查糖尿病这几年来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越越来越年轻化,不仅中年人有很多发现糖尿病,甚至一些青年人的血糖指标也很高。由于糖尿病是一个终身性疾病,一旦患病,对健康和生活带来的影响很大。所以,经常检查,预防糖尿病是非常必要的,尤其对那些高危人群,更是如此。那么,我们要如何才能及早发现糖尿病呢首先,中年发福的人糖尿病风险较大。专家提醒,如果你同时具备40岁以上的年龄和肥胖这两大条件,就要小心糖尿病了。肥胖者和中老年人是糖尿病的高发人群,同时具备40岁以上年龄和肥胖两大危险因素,患上糖尿病可能性更大。这类人群最好可以每年做一次糖尿病专项检查来了解血糖、血压、血脂情况,同时还要调整饮食习惯、增加运动量来减轻体重。其次,有家族史的人也容易患上糖尿病。家族糖尿病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据统计,如果一个家族三代都有糖尿病,那么祖父祖母可能是60-70岁时得的病,父母可能是40-50岁得病,到了子女这一代,不排除20-30岁就患上糖尿病。

即便是一般人群,也应该定期检查,因为糖尿病有早期无症状的特点。这很容易让人放松警惕,这种情况下如果拖到出现明显症状时才去就医,也许已经发生不可逆转的危害。所以,定期接受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检查是及早发现糖尿病的一种有效方式。

老人白天嗜睡小心糖尿病

李大伯现年69岁,自从过了60岁,他明显感觉每天的觉特别少。但是最近半年来,他发现自己白天觉特别多,常常睡不醒,到医院就诊,查b超、照x片、拍ct都没找到问题出在哪儿。后来,查血糖和甲状腺功能,发现血糖异常,空腹血糖为9。8毫摩尔/升(正常值为3。3~5。6毫摩尔/升),餐后血糖为15。6毫摩尔/升,甲状腺功能正常,被确诊为糖尿病。王大爷嗜睡,原来是糖尿病在捣鬼。

研究发现,日间嗜睡和抑郁症、肥胖或新陈代谢等因素具有极为紧密的联系。在患有糖尿病的被调查者中,出现日间嗜睡的可能是其他人的近两倍。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血糖高于正常,大量糖分由尿中排出,会引起体力减退、精神萎靡,甚至使中枢神经系统的氧化应激反应减退,引起嗜睡。此外,当糖尿病发展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时,也会出现嗜睡。

日间嗜睡症状在30岁以下的年轻人和75岁以上的老年人当中更为常见。年轻人常常是因为睡眠不足或精神抑郁,老年人则多由疾病所致,应尽快到医院检查。

乳酸性酸中毒是糖尿病的并发症

现在患上糖尿病的人群也是很广泛的,很多人都但心这种病会出现在自己的身体,一不小心患上患者就要及时的接受治疗,妊娠糖尿病患者要注意在孕期出现呕吐不一定是正常的现象,有可能是并发症的发生。那么,乳酸性酸中毒是妊娠糖尿病的并发症吗?下面让专家来解答一下。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糖尿病未及时诊断治疗以至发展至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此外口服噻嗪类利尿剂、糖皮质激素,甲亢,严重灼伤,高浓度葡萄糖治疗引起失水过多、血糖过高,各种严重呕吐、腹泻等疾患引起严重失水等也可使糖尿病发生高渗性昏迷。这是妊娠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

低血糖症性昏迷:多见于糖尿病Ⅰ型中脆性型或Ⅱ型中、重型。一般由于胰岛素剂量过大,特别当糖尿病孕妇处于呕吐、腹泻,或饮食太少,以及产后期。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乳酸是葡萄糖的中间代谢产物。葡萄糖的分解代谢包括葡萄糖的有氧氧化和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前者是葡萄糖在正常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它是体内糖分解产能的主要途径,大多数组织能获得足够的氧气以供有氧氧化之需而很少进行无氧糖酵解;而后者是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分解成为乳酸。这也是妊娠糖尿病的并发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当糖尿病患者遇有急性应激情况,例如各种感染、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时,体内糖代谢紊乱加重,脂肪分解加速,尿酮体阳性,称为糖尿病酮症。是常见的妊娠糖尿病的并发症。当酮体进一步积聚,蛋白质分解,酸性代谢产物增多使血pH下降,则产生酸中毒,称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以上就是关于妊娠糖尿病的并发症的介绍了,希望以上的内容能对你有所帮助,望患者能够多加注意这种病的出现,一担患上积极治疗,祝您早日康复。

常看电视小心患上糖尿病

常看电视小心患上糖尿病

波士顿哈佛公共卫生研究所对3.79万名年龄从40岁至75岁的男子,进行了10年的追踪调查后得出上述结论。这种病通常只发生在年过四十的超重成人身上。

调查发现,每个星期看电视2到10个小时的男子,比每个星期只坐在电视机前一个小时或更短时间的男子,患上糖尿病的风险增加了66%。如果每个星期看电视节目长达21个小时至40个小时,患上糖尿病的风险增加一倍,如果超过40个小时,患上糖尿病的风险就增加两倍。在这之前的研究显示,常做运动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因素。

患上糖尿病能治疗好吗

糖尿病是终身疾病,需要终身治疗,目前医学水平还达不到根除,主要是 通过各种方法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的治疗要从“五驾马车” 着手,就是药物治疗,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糖尿病教育,血糖的监测,有一环 节做不好,都会影响治疗。

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六种病 长期睡眠不足导致糖尿病

长期睡眠不足的人更容易患上糖尿疾病。晚上时间较长,睡眠不足的人夜间空腹状态明显,很容易引起血糖水平的增高,长此以往会使人更容易患上糖尿病。另一方面长期睡眠不足影响身体的正常新陈代谢更容易加速身体2型糖尿病的进程。

尿常规检查需要怎么做

尿常规检查的方法有什么?下面看看专家的解答吧。

(1)血糖检查:这是判断是否患上糖尿病的关键检查。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值为3.9—6.1mmol/L;如大于6.1而小于7.0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如大于等于7.0mmol/L考虑糖尿病。

(2)血脂检查:通过检查可以辅助检查是否患上糖尿病,尤其是生活习惯不好的人们,如果患上糖尿病是会伴有高脂血症和高脂蛋白血症。尤以Ⅱ型肥胖病人为多,但有时消瘦的病人亦可发生。尤其是有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病及肾脏病变的糖尿病者,脂质上升更明显,而单纯性糖尿病者则升高较少。游离脂肪酸上升更提示脂肪分解加速,反映糖尿病控制较差,与血糖升高有密切关系,较甘油三酯升高更敏感。

尿常规检查属于体检里面最常规的检查,如果您有什恶魔不明白的地方,您可以咨询专家。

相关推荐

肥胖的人容易糖尿病

2型糖尿病者的体型则胖瘦皆有。一般来说,2型糖尿病者都有过胖的“历史”,发病后体重会有所减轻,但由于体重基数大,因此不那么明显。一般来说,在没有刻意节食的情况下,一个月内体重减轻超过2公斤,就要警惕糖尿病了,最好去医院查一下血糖。 2型糖尿病糖尿病总数的90%,其中80%伴有肥胖,因此,2型糖尿病又被称为“糖胖病”或“糖脂病”。肥胖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胰岛素抵抗,一方面肥胖者脂肪细胞多,脂肪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另一方面肥胖者常伴有血脂异常,游离脂肪酸增多,易形成胰岛素抵抗。在欧美等国家,2型糖尿病

饮食脂肪酸让你糖尿病

警惕!常见的饮食脂肪酸或会让你变得懒惰并且糖尿病 糖尿病文章排行榜2017-04-19生物谷分享到核心提示:研究人员就发现,心脏病的发生或许和饱和脂肪酸直接相关,这些脂肪酸还会导致懒惰行为,最终糖尿病。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LoS ONE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明,人们消耗食用油的不同类型或许会破坏其维持机体健康以及避免疾病的效应,比如糖尿病。研究者Sanjoy Ghosh认为,这篇研究报告中我们发现,大量摄入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而不是单不饱和脂肪酸(MU

起来嘴臭怎么办 有其他疾病

当人体有一些其他疾病的情况下,也有可能会出现嘴臭的情况,如糖尿病等,在糖尿病后,由于身体细胞的正常代谢会受到影响,因此糖尿病者的脂肪代谢会出现紊乱,当机体内的酮体增多时,在口腔内就会闻到酮体的味道,即烂苹果味。

糖尿病的认识是不是还存在误区

1.吃糖太多引发糖尿病。迄今为止,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表明,吃糖多会得糖尿病。因此,这是糖尿病的认识误区之一。糖尿病的发生原因极为复杂,涉及遗传、感染、基因变异、环境、饮食等因素,至今未被医学界完整清晰地阐明。因此,不可将糖尿病与吃糖太多简单地画等号。 2.糖尿病就意味着饮食要异于常人。其实,不论健康人还是糖友,都需要健康的饮食,即选择低脂、营养全面、热量适中的食品。 3.糖尿病的认识误区还有只有成人才会得糖尿病。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以1型居多。如今,他们2型糖尿病的可能也增加了。 4.有人认为糖尿病

澄清糖尿病六大误区

误区一:糖尿病不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事实糖尿病最终致人死亡的可能性要高出乳腺癌和艾滋病。 误区二:吃糖太多引发糖尿病。迄今为止,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表明,吃糖多会得糖尿病糖尿病的发生原因极为复杂,涉及到遗传、感染、基因变异、环境、饮食等因素,至今未被医学界完整清晰地阐明。因此,不可将糖尿病与吃糖太多简单地画等号。 误区三:肥胖引发糖尿病。体重指数(BMI)超过25只是引发糖尿病的诸多危险因素之一。有很多体重超重的人身体完全健康,一些体重正常的人却得了糖尿病。 误区四:糖尿病就意味着饮食要异于常人。其实

多吃糖会导致糖尿病

实际糖并不只是指日常使用的白砂糖、水果糖、巧克力糖等,糖包括单糖、多糖和双糖,碳水化合物类食物,即主食类食物也属于多糖类食物。无论哪一种糖类都不会直接导致糖尿病,但如果长期多吃糖类食物会导致多余的热量摄入,引发肥胖而有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引起糖尿病;并且多吃糖类食物可使许多隐性糖尿病者迅速转为显性,特别是一些老年人糖尿病者。老年人属于糖尿病高危人群,年龄越大越容易糖尿病。不少老年人可能出现轻微的高血糖,由于病情轻微常不出现明显的症状,但在食用糖类后就可能出现严重的高血糖。

五类主妇最易糖尿病

基本不在家做饭的主妇 外出吃饭虽然方便省事,但是餐厅的食物大多具备多盐分、多油脂、高热量等特点,长期在外就餐容易导致体内热量过剩,进而引发身体肥胖,而肥胖则是引发糖尿病的主因之一,因此建议家庭主妇尽可能减少外出就餐。 经常吃蛋糕等甜点的主妇 家庭主妇通常喜欢通过吃点心、巧克力等甜点的方式来奖励自己,而经常食用这些高热量食物很容易导致体内卡路里过剩,进而可能会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所以家庭主妇一定要控制甜点的食用量。 家务运动量减少的主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如今的家电产品越来越便捷,进而变相减轻了家庭主妇的

糖尿病者小心糖尿病引发糖尿病肾病

小心糖尿病引发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是怎么引发糖尿病肾病的呢?我们都知道,糖尿病肾病的病人,多会有高血糖、高血压的症状,但是,我们却不知道糖尿病高血糖、高血压对于肾脏的影响。下面我们就来了解糖尿病是怎么引发糖尿病肾病的,希望者们多多了解一下吧。 首先,糖尿病高血糖,也就是长期过度的血糖增高,会让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这也就是为什么糖尿病肾病的者,肾小球膜通透性会增加的原因。这样,血浆和蛋白质就会外渗,引发毛细血管基膜的损害、肾小球硬化和肾组织萎缩。所以,糖尿病会引发肾病。 其次,大概三分之一的糖尿病者,会

为什么中国的糖尿病人越来越多

造成糖尿病人数急剧升的原因很多: 1、糖尿病有家族遗传性。 2、生活条件改善,糖分的摄取增加。 3、不健康不科学的生活方式,饮食水平提高,但运动少。 4、糖尿病检测手段提升,以前医学条件不足,很多人可能糖尿病却不自知。

糖尿病肾病该怎么办

1、改善生活方式。吸烟是2型糖尿病发展至DN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与肾功能的恶化相关。戒烟可以使DN进展的危险减少30%。因此,建议所有的糖尿病者都应戒烟。控制体重也是一个重要措施。有研究发现,使超重者的体重指数下降,可达到稳定肾功能、显著降低蛋白尿的作用。建议DN者将体重指数控制在18.5~24.9[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 2、饮食治疗。低蛋白饮食可减少DN者尿蛋白排泄量,延缓肾功能恶化速度。早期DN者蛋白摄入量应控制在正常低限[0.8-1.0g/(kg?d)]为宜;肾功能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