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儿消化不良便秘健脾揉腹捏脊

小儿消化不良便秘健脾揉腹捏脊

给小孩子按摩需要有耐心和爱心,还需要注意几方面的细节。首先是环境,房间要温馨,温度要合适,床铺要柔软,但不能是席梦思之类的弹簧床垫,最好是硬板床铺褥子。其次是孩子处于要平静状态,要不饿不困,正希望家长和她玩儿。

“宝宝消化操”是一种很好的亲子活动,可以先从头部抚触开始,再往下触摸胸部、胳膊等,随后到达重点——腹部。

①顺时针揉腹。

孩子小小的肚子,用掌心就可以包住了,掌根贴住肚脐,下沉大约2厘米,然后以掌根为中心,手掌旋顺时针画一个弧,这是小儿消化道的顺序。这个动作可以健脾理气,促进排便,缓解消化不良。

按摩次数每个年龄段不一样,6个月的时候,每晚6次;7个月的时候,就每晚7次。依此类推,一直到1岁的时候,每晚12次。1岁以后,每次做5分钟即可。

②腹部小震荡。

让孩子躺在床上,用手摸摸他的小脸,然后双手握住他的小屁股,眼睛看着孩子,抬高臀部大约3~5厘米,停顿3秒,然后一下子放开,就像是顿了一个屁墩儿。做这个动作的目的就是要通过震荡来调整脏腑,促进胃肠动力和新陈代谢。

这个动作也可以说是一个游戏,做的次数也是根据年龄来的,6个月做6次,7个月就做7次,1岁以上都是12次。

注意,孩子的臀部切忌抬得过高,否则可能会造成脊柱和髋关节损伤。

③捏脊。

让孩子翻身,趴在床上,双手在孩子的腰部提起皮肤,缓慢向上滑动,从腰部到背部,再到颈部。这是著名的捏脊,是自古以来传下来的儿科推拿方法。主要是刺激督脉,并按摩整个脊柱旁边的夹脊穴,以调整脏腑功能。根据现代解剖学研究,脊柱两边的是神经出入的地方,这些神经连接着人体的司令部大脑和各个内脏,通过物理按摩,可能有助于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进一步调整内脏功能。

小儿推拿治咳嗽

一、案例

例1:李某,女,2岁,于1991年12月6日诊。主诉:咳嗽4天。病史:患儿4天前洗澡后开始咳嗽,鼻塞、流清涕,喉中痰鸣、纳食减少、夜寐不安。家长喂服强力银翘片、止咳糖浆无效,来我院就诊。查:患儿咳嗽有痰,流清涕,咽部稍红,肺部呼吸音粗糙,指纹色红。辩证:风寒外感,肺失清肃。治以疏风解表,宣肺止咳。

处方:运内八卦10分钟,揉二扇门100次,推三关100次,开天门30次,推坎宫30次,揉太阳30次,揉迎香30次,揉乳根30次、揉乳旁30次,揉膻(tán)中50次,摩腹5分钟,按揉足三里50次、揉肺腧(shù)50次,捏脊3次。

方义: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疏风解表;揉迎香宣肺气、通鼻窍;揉乳根、乳旁、膻中、肺腧宣肺止咳化痰;揉二扇门、推三关发汗解表;运内八卦宽胸理气、行滞消食;摩腹、按揉足三里、捏脊健脾助运,强健体质,增强小儿抵抗力。1次/天,2次后诸症好转,5次后症状消失。

例2:陈某,女,5岁,于1998年3月2日诊。主诉:咳嗽2个月。病史:患儿素体虚弱,食欲不振,形体消瘦。2个月前因受寒开始咳嗽,曾服西药对症治疗无显效,咳嗽缠绵难愈,来我院就诊。查:神疲乏力,面色白,咳嗽痰多,色白清稀,肺部可闻干、湿性罗音,指纹色红。辩证:肺脾气虚、痰湿内盛。治以健脾养肺,止咳化痰。

处方:运内八卦10分钟,补脾经100次,补肺经100次,推小横纹100次,揉掌小横纹100次、揉天突10次,揉乳根30次,揉乳旁30次,揉膻中50次,揉中脘(wǎn)100次,摩腹5分钟,按揉足三里50次,揉丰隆50次,擦肺腧(shù)以透热为度,捏脊3次。

方义:补脾经、补肺经补脾肺气虚;揉天突、乳根、乳旁、膻中,宽胸理气、止咳化痰;运内八卦宽胸利膈、理气化痰、行滞消食;揉中脘、摩腹、按揉足三里,捏脊健脾益气、除湿化痰、强壮身体;揉丰隆化痰祛湿;擦肺腧补益气;推小横纹、揉掌小横纹治疗肺部干、湿性罗音。1次/天,3次后症状开始好转,10次后症状消失,巩固治疗1周。

二、体会

小儿咳嗽分为外感咳嗽、内伤咳嗽及内外合邪之咳嗽。由于小儿为纯阳之体(生长发育迅速),脾常不足,脾虚会导致纳差,营养不良;脾失健运又会化生痰湿,使得咳嗽缠绵难愈,正所谓“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故不论哪型咳嗽,小儿推拿时都应兼顾小儿脾胃。上两方中皆用摩腹、捏脊、按揉足三里即为此意。运内八卦宽胸利膈、理气化痰、行滞消食,既能宣肺止咳化痰,又能健脾消食行滞,对脾、肺功能有很好的调节作用,故不论外感咳嗽,还是内伤咳嗽,都应重点操作。

健脾胃有4招

1.捏脊。捏脊疗法通常用于小儿,但它对成年人一样有效,适用于消化不良、口臭、胃胀、胃痛、腹泻、萎靡不振、乏力等患者。每日捏1—2遍,坚持1周即可见效。

操作方法:先在背部轻轻按摩几遍,使肌肉放松,然后用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同时提拿背部正中的皮肤,沿脊柱自下而上,双手交替向前捻动。每捏三下将皮肤提一下,这叫做“捏三提一法”。捏起皮肤多少及提拿用力大小要适当,不可拧转;且要直线前进,不可歪斜。

2.揉脐。一手掌心或掌根贴脐部,另一手按手背,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每次约5分钟,每日1—2次。此法能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多用于消化不良、胃寒、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的患者。

3.擦小腹。两手分别紧贴肚脐两侧,上下来回擦动,发热为止。胃胀、腹痛的病人可选用,每日2—5次。肚脐两侧旁开2寸为天枢穴,这个方法能刺激此穴,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及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积食、呕吐、腹泻、便秘等。

4.按揉足三里。足三里是人体的保健要穴,位于膝眼外下方。每日按揉50—100次,能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脾胃病变。

孩子光吃不长肉 小儿推拿怎么为孩子养胃

用你的左手抓着孩子的左手,用右手的大拇指顺着孩子大拇指桡侧从指尖向指根直推,就是补脾经了,反复100次。

胃经穴在大拇指靠近掌端的第1节,但不是整个大拇指。向心为补,离心为清,所以从指根向指尖推就是清胃经了。把孩子抱在怀里,用您的左手抓住孩子的小手,把右手的大拇指放在孩子的左右胃经上,清50次即可。

孩子的胃、肠都在肚子上,也就是孩子的腹部,顺时针给孩子揉揉肚子,孩子立刻会感觉舒服很多,比吃健胃消食的药都管用。

鼻梁有青筋的孩子,大多会伴有消瘦、头发黄、个子小等问题。宝妈要记住“肚腹三里留”,就是说胃肠有疾先找足三里穴。宝妈们还要记住另外一句话“揉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足三里还是个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的要穴。足三里穴也很好找,外膝眼下四指的地方就是。左右腿各揉1分钟。

两手沿着脊柱的两旁,用捏法把皮捏起来,边提捏,边向前推进,由尾骶部捏到枕项部,这就是捏脊,从下往上捏7遍。捏脊有调整阴阳,通理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等作用。常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失眠及小儿疳积,感冒,发烧等症状。这个手法特别好,宝妈们要牢记。

小儿推拿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之下,根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调理师用推拿的手法,在小儿特定的穴位上刺激,从而达到调节小儿脏腑平衡,阴阳平衡,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提高免疫力。和助长益智为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

以指代针,以手代药,尽量让宝宝少打针、少吃药、少生病。

适用范围

小儿推拿适用于0-12岁儿童的常见病治疗及体质调理:

呼吸系统疾病:感冒、发烧、咳嗽、肺炎喘嗽、支气管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

消化系统疾病:腹泻、呕吐、厌食、腹痛、口疮、便秘、消化不良

心肝系统疾病:夜啼、落枕、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惊风等

泌尿系统疾病:遗尿

功能主治:养胃健脾,适用于脾虚贫血者。

组成:粳米50克,葡萄干10克。

用法用量:以适量清水煮粳米到九成熟,加入葡萄干,共同炖煮至稀烂即可。

功能主治:适用于消化不良伴有厌食的脾虚小儿。

组成:红枣5枚,小米30克。

用法用量:将小米清洗干净,上锅用小火炒到略黄,然后加入水及红枣,用大火烧开后小火熬成粥食用。

功能主治:适用于消瘦、食欲不振的脾胃虚弱小儿。

组成:莲子30克,山药50克,粳米50克。

用法用量:将莲子去皮及芯,加山药、粳米及水煮成粥食用。

婴儿便秘怎么推拿治疗

婴儿实秘推拿方法

治疗原则:理气行滞,清热通便。

推拿方法:清大肠,退六腑,按揉膊阳池,运内八卦,摩腹,推下七节骨,揉天枢,按弦走搓摩,按揉足三里。

推拿功效:清大肠,揉天枢以荡涤大肠腑之气,邪热积滞;运内八卦,摩腹,按揉足三里以健脾和胃,行滞消食;按弦走搓摩可疏肝理气行滞;推下七节骨,按揉膊阳池,退六腑以清热通便。

婴儿虚秘推拿方法

治疗原则:益气养血,滋阴润燥。

推拿方法:补脾经,补肾经,清大肠,推三关,揉二马,按揉膊阳池,揉肾俞,捏脊,按揉足三里,推揉涌泉。

推拿功效:补脾经,推三关,捏脊,按揉足三里以健脾和中,补养气血,强壮身体;清大肠,按揉膊阳池以理肠通便;补肾经,揉二马,揉肾俞,推揉涌泉以滋阴润燥。

小儿摩腹的正确手法 小儿摩腹临床应用

摩腹,分推阴阳能健脾和胃,理气消食,对于小儿腹泻,呕吐,恶性,便秘,腹胀等消化功能紊乱效果较好,常与捏脊,按揉足三里合用,亦可作为小儿保健手法。

五个按摩法赶走脾虚

1、捏脊

捏脊疗法通常用于小儿,但对成年人一样有效,适用于消化不良、口臭、胃胀、胃痛、腹泻、萎靡不振、乏力等患者。每日捏1~2遍,坚持1周即可见效。操作方法:先在背部轻轻按摩几遍,使肌肉放松,然后用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同时提拿背部正中的皮肤,沿脊柱自下而上,双手交替向前捻动。每捏三下将皮肤提一下,这叫“捏三提一法”。捏起皮肤多少及提拿用力大小要适当,不可拧转;且要直线前进,不可歪斜。

2、揉脐

一手掌心或掌根贴脐部,另一手按手背,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每次约53 分钟,每日1~2次。此法能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多用于消化不良、胃寒、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的患者。

3、擦小腹

两手分别紧贴肚脐两侧,上下来回擦动,发热为止。胃胀、腹痛的病人可选用,每日2~5次。肚脐两侧旁开2寸为天枢穴,这个方法能刺激此穴,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及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积食、呕吐、腹泻、便秘等。

4、按揉足三里

足三里是人体的保健要穴,位于膝眼外下方。每日按揉50~100次,能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脾胃病变。

5、灸法补气健脾滋肾

爱喘的人多是由于肾阳亏虚,不能纳气,所以容易出现喘息气短,呼多吸少的症状。要想改善动则气喘的状况,可以通过灸法、食疗等方法助力,以提升运动能力。艾灸是不少人常用的保健方法,可以用艾灸盒、随身灸等来灸大椎穴(第7颈椎棘突下)、定喘穴(第7颈椎棘突下左右旁开2厘米)、足三里(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肺俞(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脾俞(11胸椎棘突旁开1.5寸)、肾俞(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这些穴位或要定喘顺气的要穴,或为补脾益肺健肾的强壮穴,以艾灸之可振奋阳气,改善虚劳气喘的症状。

如何有效治疗小儿疳积

小儿疳积的临床表现

疳积是小儿时期,尤其是1~5岁儿童的一种常见病证。是指由于喂养不当,或由多种疾病的影响,使脾胃受损而导致全身虚弱、消瘦面黄、发枯等慢性病证。

如果小朋友常出现烦躁不宁、咬牙嚼指、揉眉捋眼的现象,可能是小儿疳积的表现。小儿疳积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临床主要表现为形体消瘦,面色不华,有明显的脾胃症状。

捏脊疗法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类病症。

方法:两手沿脊柱两旁,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由下而上,边捏边向前推进,自尾骶部开始,一直捏到项枕部为止。重复三遍至五遍后,再按揉肾俞穴两至三次,每次3至5分钟。

每天或隔天捏脊一次。

适应症: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厌食、腹泻、呕吐、便秘、咳喘、夜啼等症。此外,也可作为保健按摩的方法使用。

功效: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提高免疫力。在健脾和胃方面的功效尤为突出。

注意:脊柱部皮肤破损,或患有疖肿、皮肤病者,不可使用本疗法。伴有高热、心脏病或有出血倾向者慎用。饭后不宜立即捏拿,需休息两小时后再进行。

宝宝积食按摩治疗

一、按捏疗法:简单易学的消食推拿

当宝宝积食或消化不良时,妈妈可以给孩子捏捏积。捏积是儿科常见的治疗方法,因为捏的部位为脊椎,也被称为“捏脊”,可以治疗多种常见疾病,包括小孩厌食、腹痛、呕吐、便秘以及小孩脾气急躁、睡不踏实、爱哭闹等。以下是按捏疗法的步骤,妈妈们,赶紧动手学一学吧!

1、捏脊:让宝宝面孔朝下平卧,家长用两只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捏其脊柱两侧,随捏随按,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捏3-5遍,每晚一次。

2、揉中脘:胸中与肚脐连线的二分之一处,即是中脘穴位。家长用手掌根旋转按揉,每日两次。

3、摩涌泉:足底心即是涌泉穴。家长以拇指压按涌泉穴,旋转按摩30-50下,每日两次。

脾胃功能失调?健脾胃有4妙招

1、捏脊

捏脊疗法通常用于小儿,但它对成年人一样有效,适用于消化不良、口臭、胃胀、胃痛、腹泻、萎靡不振、乏力等患者。每日捏1—2遍,坚持1周即可见效。

操作方法:先在背部轻轻按摩几遍,使肌肉放松,然后用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同时提拿背部正中的皮肤,沿脊柱自下而上,双手交替向前捻动。每捏三下将皮肤提一下,这叫做“捏三提一法”。捏起皮肤多少及提拿用力大小要适当,不可拧转;且要直线前进,不可歪斜。

2、揉脐

一手掌心或掌根贴脐部,另一手按手背,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每次约5分钟,每日1—2次。此法能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多用于消化不良、胃寒、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的患者。

3、擦小腹

两手分别紧贴肚脐两侧,上下来回擦动,发热为止。胃胀、腹痛的病人可选用,每日2—5次。肚脐两侧旁开2寸为天枢穴,这个方法能刺激此穴,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及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积食、呕吐、腹泻、便秘等。

4、按揉足三里

足三里是人体的保健要穴,位于膝眼外下方。每日按揉50—100次,能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脾胃病变。

小儿推拿治大便干可以吗

宝宝实秘推拿手法

主证:大便干结,面红身热,心烦不安,多汗,食少,腹胀腹痛,口干口臭,时欲饮冷,小便短赤,苔黄厚,指纹色紫,为肠胃积热;大便干涩,难以排出,腹中攻满,喜温恶寒,四肢不温,或呃逆呕吐,苔白,指纹色淡,为阴寒积滞。

治则:调理脾胃,消积导滞。

推拿处方:清大肠,摩腹各300次,清补脾经(清后加补),退六腑,运内八卦各200次,按揉膊阳池,推下七节骨各100次,按揉足三里,搓摩胁肋,捏脊各20次。

推拿方解:清补脾经,摩腹,捏脊,按揉足三里有健脾助运之功;运内八卦,搓摩胁肋能疏肝理气,调理脾胃;清大肠,退六腑,按揉膊阳池及推下七节骨能消积导滞。

辩证加减:面赤身热者,加清脾胃经,清天河水;脘腹胀满者加推四横纹,揉中脘;呕吐者,加横纹推向板门。

宝宝虚秘推拿手法

治则:健脾益气,养血滋阴。

推拿处方:补脾经,推三关,摩腹各300次,补肾经,清大肠各200次,按揉膊阳池,揉上马,按揉足三里,捏脊各20次。

推拿方解:补脾经,推三关,摩腹,捏脊,按揉足三里,能健脾调中,益气养血;补肾经,清大肠,按揉膊阳池及揉上马,能滋阴润燥。

辩证加减:神疲,纳差,腹胀者,加揉板门,揉中脘,摩腹,揉脐,揉脾俞,揉胃俞;腹痛者,加揉外劳宫。

婴儿消化不良 便后清洗

每日婴儿排便后最好用温水对婴儿臀部进行冲洗,以防止臀红发生。如果出现臀部发红、糜烂,可以将臀部暴露在温暖的口气中使之干燥,如果情况严重的需要就医诊断治疗。

脾胃调理推荐的四个按摩法你知道几个

1、捏脊

捏脊疗法通常用于小儿,但对成年人一样有效,适用于消化不良、口臭、胃胀、胃痛、腹泻、萎靡不振、乏力等患者。每日捏1~2遍,坚持1周即可见效。

操作方法

先在背部轻轻按摩几遍,使肌肉放松,然后用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同时提拿背部正中的皮肤,沿脊柱自下而上,双手交替向前捻动。

每捏三下将皮肤提一下,这叫“捏三提一法”。捏起皮肤多少及提拿用力大小要适当,不可拧转;且要直线前进,不可歪斜。

2、揉脐

一手掌心或掌根贴脐部,另一手按手背,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每次约5分钟,每日1~2次。

此法能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多用于消化不良、胃寒、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的患者。

3、擦小腹

两手分别紧贴肚脐两侧,上下来回擦动,发热为止。胃胀、腹痛的病人可选用,每日2~5次。

肚脐两侧旁开2寸为天枢穴,这个方法能刺激此穴,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及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积食、呕吐、腹泻、便秘等。

4、按揉足三里

足三里是人体的保健要穴,位于膝眼外下方。每日按揉50~100次,能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脾脾胃虚弱变。

相关推荐

缓解孩子消化不良饮食方法

胡萝卜汤 功能健脾消食,下气和中。本膳用胡萝卜,富含维生素(维生素食品),尤其胡萝卜素A的含量特别多,还有较多的维生素B2、叶酸(叶酸食品)等,被称为“平民人参(人参食品)”。其味甘、性平,有健脾化滞、润燥明目等功效,可治小儿脾胃虚弱所致的消化不良。 粟米山药粥 功能补脾益气,安神滋阴。本膳用粟米,有补益脾胃、清热安神之功;山药,健脾胃,补气阴,利尿益肾。经常食用能防治小儿消化不良。 小米香菇粥 功能健脾和胃,消食化积。本膳用小米,健脾胃;鸡内金,能助消化;香菇,有健脾胃、助食作用。此粥大益胃气,开胃助食

宝宝积食怎么办 这些方法消除积食很管用

第一招:按捏疗法 当宝宝积食或消化不良时,妈妈可以给孩子捏捏积。因为捏的部位为脊椎,也被称为“捏脊”,可以治疗多种常见疾病,包括小孩厌食、痛、呕吐、便秘以及小孩脾气急躁、睡不踏实、爱哭闹等。新手妈妈们手学一学吧! 捏脊 让宝宝面孔朝下平卧,家长用两只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捏其脊柱两侧,随捏随按,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捏3-5遍,每晚一次。 中脘 胸中与肚脐连线的二分之一处,即是中脘穴位。家长用手掌根旋转按,每日两次。 摩涌泉 足底心即是涌泉穴。家长以拇指压按涌泉穴,旋转按摩30-50下,每日两次。 第

小儿疳积怎么治疗才是最有效果

一、中医药治疗 治疗应用消乳消食,导滞和中之法。 方药可用砂仁3g,神曲10g,生麦芽10g,陈皮6g,莱菔子6g,白术6g,茯苓6g等药物治疗。 中成药可用化食丸、消乳丸等。 二、治疗小儿疳积的常用推拿按摩穴位及手法 推八卦2分钟,清胃2分钟,清补脾2分钟,清补大肠2分钟,中脘1分钟,捏脊一次,分阴阳半分钟,巨阙2分钟,足三里1分钟。 三、小儿疳积推拿按摩随证配穴 1、伤食 表现:精神烦躁,夜间不能安睡,纳呆,胀,痛拒按,或呕吐食物残渣,或大便腥臭,小便混浊或伴发热,苔厚腻,脉滑数。 治法:

小儿捏脊有什么作用

小儿捏脊对提高孩子健康程度方面有许多的作用,比如可以提高孩子免疫力,对于小儿的一些怪癖如胆小、爱哭,咬指甲,脾气暴躁等也有明显改善的效果。 1、小儿捏脊疗法非常适合应用于小儿脾胃虚弱所引起的疳积、消化不良、厌食、慢性泻、呕吐、便秘,或者肺气虚引起的慢性咳嗽、哮喘缓解期等慢性疾病。 2、肺系疾病孩子反复感冒、咳嗽,西医称为免疫功能低下,中医则认为是小儿卫外功能薄弱,阴阳不调。捏脊通过刺激督脉和膀胱经,能调和阴阳,健脾理肺,从而达到提高免疫力、减少呼吸系统感染的作用。 3、夜啼、睡眠不安。捏脊疗法能调理脾胃

小儿食积就选中医捏脊疗法

小儿食积病因病理 1、伤食:由于乳食不节、喂养不当、过食厚陈,以致脾胃损伤,运化失司,升降失调,乳食停积而不化。 2、胃阳虚:如果胃阳盛,则多会而不清。苦出现胃阳虚,则饮食而闷胀,饮食易于留滞。进食生冷之物,容易导致胃伤。 3、脾阳虚:脾阳虚,就会食而不化,饮食停留,脘痞胀。 小儿食积临床表现 胸脘痞闷,嗳气酸腐,大便臭秽,矢气味殊,饮食不香或食欲大减;有的患儿会出现厌食,可能出现痛、哭闹等。 捏脊治疗小儿食积 捏脊是运用中医的阴阳、气血、经络等理论为指导,通过推、拿、提、捏等手法直接对脊背部进行刺激

捏脊背的功效与作用

背部有大肠俞、脾俞、胃俞、等穴位分布,通过捏脊,对小儿脾胃虚弱所引起的消化不良、厌食、慢性泻、呕吐、便秘、夜啼等症状有很好的帮助。 捏脊通过刺激后背的督脉和膀胱经,能调和阴阳,健脾理肺,从而达到提高免疫力、减少呼吸系统感染如咳嗽、哮喘、感冒等症状。 捏脊疗法可以刺激人体脊柱两侧的植物神经干和神经节,能起到防遗尿、止汗的作用,同时还能提升脏腑功能和加强全身气血运行,间接达到增长智力的好处。

得了疳积应该怎么治疗

1.积滞伤脾 (1)治则:消积导滞,调理脾胃。 (2)处方:板门,推四横纹,运内八卦,补脾经,分推阴阳,中脘,天枢,按足三里。 (3)方义:板门、中脘、分推阴阳、天枢消食导滞,疏调肠胃积滞;推四横纹、运内八卦加强以上作用,并能理气调中;补脾经、按足三里以健脾开胃,消食和中。 2.气血两亏 (1)治则:温中健脾,补益气血。 (2)处方:补脾经,运内八卦,掐四横纹,外劳宫,推三关,中脘,按足三里,捏脊。 (3)方义:补脾经、推三关、中脘、捏脊温中健脾,补益气血,增进饮食;运内八卦

什么是小儿捏脊

小儿捏脊是小儿推拿中的一种疗法,是通过对督脉和膀胱经的捏拿,达到调整阴阳;通理经络,调和气血,恢复脏腑功能的目的。 捏脊疗法可以刺激人体的植物神经干和神经节,通过复杂的神经体液因素,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并整体地、双向地调节内脏活动,从而防治多种疾病。在健脾和胃方面的功效尤为突出,临床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厌食、泻、呕吐、便秘、咳喘、夜啼等症,并且也可作为保健按摩的方法使用。

消化不良便秘怎么办

一、调节日常饮食结构 因为粪便主要是由食物消化后构成地,所以通过饮食调节来防治大便秘结是简单易行地方法。首先要注意饮食地量,只有足够地量,才足以刺激肠蠕动,使粪便正常通行和排出体外。特别是早饭要吃饱。其次要注意饮食地质,主食不要太精过细,要注意吃些粗粮和杂粮,因为粗粮,杂粮消化后残渣多,可以增加对肠管地刺激量,利于大便运行。 二,养成良好地排便习惯 每个人都有各种习惯,大便也不例外,到一定地时间就要排便,如果经常拖延大便时间,破坏良好地排便习惯,可使排便反射减弱,引起便秘,所以不要人为地控制排便感。对经常

消化不良性泻时的一般处理

消化不良性泻的治疗 (一)、微生态治疗 随着医学发展,肠道微生态环境对肠道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并且将微生态制剂,如妈咪爱及其他益生菌广泛用于消化不良、泻等辅助治疗当中。以妈咪爱益生菌为例,所含菌种均为人体正常菌属,对致病菌起到抑制作用,从而抑制肠源性毒素的产生和吸收,来调节肠道微生态的平衡。同时所补充的益生菌会合成一些对消化吸收有帮助的酶类,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而妈咪爱所含的人体必须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及矿物质钙,又可以补充因消化不良或泻所致的缺乏。服用时参考说明书使用即可。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