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孩子出生开始就尊重他
从孩子出生开始就尊重他
面对刚出世的婴儿,是把他看成被动地吃饱喝足就够了的接受者,还是看成同成人一样,希望主动运用自己的能力控制与支配环境,需要精神交流与智慧发展的独立的人?很显然,如果你选择了前者,你处于赐予者的位置,完全有理由不去尊重;但如果选择了后者,一定会从孩子一出世就开始尊重他。
“不管怎样看待他,对婴儿还不是一样地满足他的吃喝需要去抚养吗?”
其实大不一样。理念上的区别决定了我们完全不同的0岁教养方案,也决定了孩子未来是成为一个时刻感觉自己能够控制外界环境的自信的人,还是处处受到环境压制的被动接受者。
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每一个孩子从一出世,就是一个对外部世界充满学习精神的探索者。他不断地伸展自己的能力所及,想尽办法去了解身边的世界,并学习控制环境,达到满足自己需要的目标。如,他会用哭声表达自己的饥饿、不舒服和与人交往的愿望;也会用伸手、蹬脚和各种动作去逐渐发展自己对外界的作用力。瞧,他与我们成人一样,都是在日复一日地设法发展自己的能力,以便更好的适应环境,满足生存需要。
但婴儿又与成人不同,他需要强有力的支持,要求成人从婴儿成长的初始,就随时满足他这种主动发展的需要。例如,在新生儿初期,虽然他还没掌握语言,但仍要利用一切机会,尽可能多地给他充满关爱的语言,以满足他对这个陌生世界的安全感、交流欲望及语言发展的需要;在他能够伸手抓握时,给他设立一些游戏,像一抓绳就能有玩具飞到眼前或有变化出现,这样利于他看到自己的能力对外界的作用,增加他发展自己能力的愿望和兴趣等。假如我们这样尊重婴儿的发展需要,一点一滴的满足着婴儿的发展愿望,孩子的每一分探索精神得到充分鼓励;每一种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他就会从认识世界一开始,就建立起对自己能力的信心,自信的种子便深深根植于孩子的精神世界之中。
反之,如果我们仅把0岁的婴儿看成是吃饱喝足就够了的被动接受者,无视他们的发展需求,在他不会说时就不提供充满爱意的语言,对他各种能力的萌芽也只当作无意义的动作予以忽视,那么,孩子的探索热情总是受到压制,能力发展的愿望也得不到鼓励,他与生俱来的学习热情就会消退,孩子会感觉这个世界不支持他,他是无助的。与处处受到鼓励的婴儿相比,这种在无助感中成长的孩子,会大大降低对外界与对自己能力的信任感,在他长大后,无论怎样重建自信,根基总是摇摆的。
早期教育大师蒙特梭利告诫我们:儿童的成长“没有一样是由母亲来完成的,它属于儿童自己的成就。——婴儿的语言不是来自与母亲,而来自于婴儿自觉的学习——”承认儿童这种不同寻常的能力,父母要说服自己从儿童成长过程的主角位置上退出来,甘当这一成长过程的配角,他们的职责就会履行得更好。他们对儿童的帮助就显得更有价值。如果这种帮助以适当的方式给予的话,儿童就会健康成长。
相信每一位父母最大的期望都是让孩子成才。但无论是成人,还是尚未成年的孩子,获取“成功”的最重要的人格特征就是自信。因此,为人父母者一定要认识从生命的初期就开始尊重孩子的重要意义,抛掉做孩子的权威,设计、指挥他们的观念,确立科学的早期教育方案,那样才会为孩子奠定一生自信的稳固基石。
二孩家庭要怎么教育
1、教会孩子平等的爱与尊重。无论什么年龄、性别,爸爸妈妈从孩子一出生开始就给他们平等的爱,做到不溺爱,不偏爱。才能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孤独、自私,学会宽容、谦让。
2、坚持正面教育,在二宝来临之前,教育大宝,有了弟弟、妹妹就有了玩伴,就多了一个爱他的人,使其对弟弟、妹妹的出生产生期待。为他提供机会体验帮助和关心他人的快乐,体会到作为哥哥或姐姐的自豪感,使他知道有了弟弟、妹妹父母仍会爱他。
3、要建立公平、公正的家庭氛围。如果有值得表扬或奖励的事情,应给予同等肯定;如果孩子犯了错误都应该给予相应的批评或惩戒。
遗尿症的症状
1、白天遗尿
孩子出现遗尿症通常会出现在夜间,但严重的患儿,白天也会出现遗尿行为,如孩子睡午觉期间,也会出现尿床。还有因为孩子的膀胱发育迟缓,导致孩子的膀胱比正常孩子小30%~50%左右,这就使孩子在白天通常会出现排尿频繁等情况,而且一般排尿量很少。
2、夜晚遗尿
经过调查发现,夜间遗尿的孩子从年龄上有以下的特点,3岁时,30%以上的孩子仍有一周尿床3次以上的记录,4 岁时尚有17%的孩子尿床,8岁时还有5%的孩子夜间遗尿。夜间遗尿的孩子中,男孩子占多数,女孩只有男孩的一半。
3、尿床情况
通常孩子出现尿床行为有两种,其一是原发性遗尿,这类是指孩子从出生开始就长时间出现尿床,通常尿床过于频繁,有时候会天天出现尿床,有时候会出现一夜几次,尿量过大且气味难闻。
其二是继发性遗尿,这类孩子尿床,通常会间隔一段时间,如孩子曾有尿床行为,但期间隔有半年到一年左右没有尿床,而后突然出现,这类尿床有一定的潜伏期。
从孩子出生开始就尊重他
早教模式强调的是“做孩子的伙伴,尊重孩子”。当父母面对的是一个有独立意志的大孩子时,这种理念容易接受;但如果面对的是一个尚在襁褓中的0岁婴儿,很多父母会有疑问:这仅是一个需要我们照顾才能生存的孩子,难道还需要尊重吗?
其实,答案需要你去选择。
面对刚出世的婴儿,是把他看成被动地吃饱喝足就够了的接受者,还是看成同成人一样,希望主动运用自己的能力控制与支配环境,需要精神交流与智慧发展的独立的人?很显然,如果你选择了前者,你处于赐予者的位置,完全有理由不去尊重;但如果选择了后者,一定会从孩子一出世就开始尊重他。
“不管怎样看待他,对婴儿还不是一样地满足他的吃喝需要去抚养吗?”
其实大不一样。理念上的区别决定了我们完全不同的0岁教养方案,也决定了孩子未来是成为一个时刻感觉自己能够控制外界环境的自信的人,还是处处受到环境压制的被动接受者。
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每一个孩子从一出世,就是一个对外部世界充满学习精神的探索者。他不断地伸展自己的能力所及,想尽办法去了解身边的世界,并学习控制环境,达到满足自己需要的目标。如,他会用哭声表达自己的饥饿、不舒服和与人交往的愿望;也会用伸手、蹬脚和各种动作去逐渐发展自己对外界的作用力。瞧,他与我们成人一样,都是在日复一日地设法发展自己的能力,以便更好的适应环境,满足生存需要。
但婴儿又与成人不同,他需要强有力的支持,要求成人从婴儿成长的初始,就随时满足他这种主动发展的需要。例如,在新生儿初期,虽然他还没掌握语言,但仍要利用一切机会,尽可能多地给他充满关爱的语言,以满足他对这个陌生世界的安全感、交流欲望及语言发展的需要;在他能够伸手抓握时,给他设立一些游戏,像一抓绳就能有玩具飞到眼前或有变化出现,这样利于他看到自己的能力对外界的作用,增加他发展自己能力的愿望和兴趣等。假如我们这样尊重婴儿的发展需要,一点一滴的满足着婴儿的发展愿望,孩子的每一分探索精神得到充分鼓励;每一种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他就会从认识世界一开始,就建立起对自己能力的信心,自信的种子便深深根植于孩子的精神世界之中。
反之,如果我们仅把0岁的婴儿看成是吃饱喝足就够了的被动接受者,无视他们的发展需求,在他不会说时就不提供充满爱意的语言,对他各种能力的萌芽也只当作无意义的动作予以忽视,那么,孩子的探索热情总是受到压制,能力发展的愿望也得不到鼓励,他与生俱来的学习热情就会消退,孩子会感觉这个世界不支持他,他是无助的。与处处受到鼓励的婴儿相比,这种在无助感中成长的孩子,会大大降低对外界与对自己能力的信任感,在他长大后,无论怎样重建自信,根基总是摇摆的。
早期教育大师蒙特梭利告诫我们:儿童的成长“没有一样是由母亲来完成的,它属于儿童自己的成就。——婴儿的语言不是来自与母亲,而来自于婴儿自觉的学习——”承认儿童这种不同寻常的能力,父母要说服自己从儿童成长过程的主角位置上退出来,甘当这一成长过程的配角,他们的职责就会履行得更好。他们对儿童的帮助就显得更有价值。如果这种帮助以适当的方式给予的话,儿童就会健康成长。
相信每一位父母最大的期望都是让孩子成才。但无论是成人,还是尚未成年的孩子,获取“成功”的最重要的人格特征就是自信。因此,为人父母者一定要认识从生命的初期就开始尊重孩子的重要意义,抛掉做孩子的权威,设计、指挥他们的观念,确立科学的早期教育方案,那样才会为孩子奠定一生自信的稳固基石。
好的家庭教育成就孩子的未来
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孩子在学校就可能会过的比较辛苦,孩子很可能会成为学校的“问题儿童”。不要做有知识没文化的家长。有些人有高学历,但不见得有文化。如果家长不懂得生活,不知道善待他人,甚至不懂得善待自己的孩子,无论他拥有多高的学术水平,他也是没有文化的人。
夫妻关系影响孩子的性格。一个男人如果不尊重他的妻子,那么,他的儿子就学会了在学校不尊重他的女同学。一个女人如果不尊重她的丈夫,那么,她的女儿就学会了在学校瞧不起她的男同学。
教育就是培育人的精神长相。家长和教师的使命就是让孩子逐步对自己的精神长相负责任,去掉可能沾染的各种污秽,培育人身上的精神“种子”,让人可以呼吸高山空气,让人可以扬眉吐气。
有修养的父母是“伏尔泰主义者”,“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他们从孩子出生的那天就开始跟孩子讲道理,耐心的征求孩子的意见。不要指望打骂孩子就能让孩子学会服从。杀鸡给猴看的结果是:猴子也学会了杀鸡。让孩子成为既有激情又有理智的人。“没有激情,任何伟业都不可能善始,没有理智,任何壮举都不能善终。”让你的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有教养从守时,排队,在公共场合不大声说话,不轻易发怒开始。
做人要厚道。如果你的孩子比较厚道,请不要嘲笑他的软弱。喜欢占小便宜的人,往往吃大亏,因为他被别人厌恶。愿意吃小亏的人,将来会占大便宜,因为他被人喜欢。身体的活力能够带来精神的活力。身体好的人,性格阳光。身体不好的人,做事犹犹豫豫,躲躲闪闪,说话吞吞吐吐。
经常和孩子一起做三件事:一是和孩子一起进餐,二是邀请孩子一起修理玩具,家具或衣物,偶尔邀请孩子帮忙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三是给孩子讲故事并邀请孩子自己讲故事。如果没有特别困难,父母最好每天赶回家和孩子一起进餐。家庭的共同价值观,就在全家人围着一张桌子吃饭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给孩子讲故事并邀请孩子自己讲故事,让孩子从听故事开始建立阅读和写作习惯,让孩子尽早学会独立阅读,尽早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只要还在读书的人,就不会彻底堕落,彻底堕落的人是不读书的。”从来不给孩子讲故事的父母,是不负责任的父母。孩子的成长有三个关键期:第一个在3岁前后,第二个在9岁前后,第三个在13岁前后。如果错过了成长的关键期,后患无穷。
必须让你的孩子学会与他人交往并愉快的接受小伙伴。“如果父母对自己的邻居不满,对孩子的小伙伴也十分挑剔,或者不让自己的孩子和他们交朋友,让孩子觉得好像自己跟别人很不一样,那么,这些孩子长大以后就很难与任何人自然地相处。孩子的成长需要同伴,让孩子有自己的朋友,但不要有太杂乱的伙伴,在孩子没有形成成熟的理性和判断里之前,警惕孩子沾染同伴的坏习惯。让你的孩子尽早建立健康的审美观。有出息的男性一定会喜欢健康的女性。不要让孩子的审美观陷入低级,病态。不要以为小的,有病的,就是好的。不要以为强大的,就都是坏的。不要以为小麻雀,小绵羊,小狗都是可爱的,也不要以为狮子,老虎,狼都是坏的。不要以为豺狼都是吃人的,豺狼只吃比他弱小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学校里给予孩子更多的是知识,而一个孩子的性格、为人处世的方法方式,更多的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夫妻关系影响孩子的性格,一个不懂得尊重妻子的丈夫,他的儿子可能在学校里也不懂得尊重女生;一个不懂得尊重丈夫的妻子,她的女儿在学校也不会懂得尊重男同学。言传身教,家庭教育真的很重要。
如何教育孩子尊重你的隐私
孩子在进你的卧室时知道敲门吗?当你正在房间里休息或者正在和老公有一些亲密的举动,突然你的孩子就站在了你们面前,这是不是特别让你们特别惊讶和慌张呢?可能孩子这么做是习惯了,那也说明你没有对孩子进行尊重隐私教育。
在《创世记》里,神在伊甸园外,尽管他明确知道亚当在哪里,但在进园之前,一定会先喊:“你在哪里啊?”这个典故精辟地阐明了禁止惊扰别人的道理。尊重 他人隐私是犹太教相当重视的价值。先哲教导我们:“绝不要突然闯进朋友家。”由于把不要惊扰他人看得这么重要,我们甚至在回自己家时还要敲门呢!
孩子在隐私方面并不在意而且说话时容易泄密,例如孩子会告诉家长:“妈,我们芭比俱乐部开了个会,这可是保密的喔!”我还发现父母在和孩子相处时也不在 意保护自己的隐私,他们告诉我主卧室里到处都扔着孩子的玩具、护胫和脏袜子,而且孩子不分白天晚上,进父母的房间从来不敲门。
我的两位 客户乔和伊丽莎白五岁的女儿汉娜就有这种问题。汉娜每晚会在午夜两点左右爬到他们的床上睡觉,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已经有三个月了。在我问起个中缘由时,他们 表示,当乔在外地出差时,伊丽莎白觉得寂寞,有一晚就让汉娜跟她睡在一起。既然看到能从家中的常规里找到漏洞,汉娜就借口抱怨一个人睡不着或是睡得不舒 服,每晚都跑到父母的卧室。他们晚上睡觉也把房门开着,“好让汉娜不必敲门”。 几个月后,他们才发现汉娜情绪上有紊乱的症状。
“你们不担心行房的时候突然被她打扰吗?”我问。
“实话实说,我们一直非常担心汉娜的睡眠问题,所以并没有太注意这方面的事情。”伊丽莎白说道。
“三个月呢!自己每晚的睡眠任人打扰是什么感觉呢?”
“我真的有点烦了,可我更担心汉娜。我想她一定是做噩梦了,不然还有什么事会像这样,让她每晚都睡不着觉呢?”
“我想是她自己想醒来的。她醒了以后能来你们床上睡,觉得很赚。我不太担心汉娜,倒是担心你们缺乏隐私。要是你们让这件事继续下去,可能得担心你们的婚姻质量了。”
起初,伊丽莎白尝试“讲理的”办法,告诉汉娜在自己床上会睡得比较好。汉娜却跟母亲说,跟爸妈在一起才睡得比较好。出于下策,伊丽莎白只能采用一种她似 乎不太习惯的方法,她以前总是最关注怎样对汉娜最好,而不是考虑怎样对自己和丈夫最好。现在她告诉女儿:“你得开始睡自己的床,这样爸爸和我才能保护自己 的隐私。”后来,伊丽莎白也意识到这样对汉娜也比较好。当她和丈夫能充分得到休息之后,就变成更为冷静、更有耐心的父母,而汉娜也上了有关成人的尊严和权 利的一课。
你也可以这么做。你不妨让卧室成为一个圣地,孩子没有敲门且得到答应,就不允许进入。他们应该学会把玩具摆在自己的房间,他 们应该学会当你在打电话时不要打扰。假使你开始相信保护自己隐私的价值,并相信教会子女尊重他人值得你投入时间和精力的话,那么他们也会学会这一点的。
让孩子学会尊重你的隐私,一方面是保护自己的小秘密,另一方面也告诉孩子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很多不想让别人看到或知道的事情,从而学会尊重别人。
孩子睡眠不好如何调理呢
常情况下两周岁以内的孩子一天至少要有两次小睡,这个不同的宝宝都会有不同的睡眠规律。事实上这一个规律从孩子出生开始就可以培养了,只要抓住了宝宝的规律,就可减少妈妈的负担,也更有利于孩子的睡眠质量。
如果孩子确实睡眠不足,而又不肯入睡,那么做家长的就要耐心的引导了,不可过于急躁,否则容易引起恶性循环。尽量把孩子留在床上,给孩子讲故事,听音乐。如果孩子还是执意要下床,就尽量的让他呆在房间里玩,然后再轻声的哄孩子上床睡觉。
二孩家庭如何平衡两个孩子的爱
第一,对于二孩家庭,父母需要把握好一个关键原则:用平等的爱与尊重来对待每个孩子。从二宝一出生开始就给他们平等的爱与尊重,这一点非常重要。不管什么性别,不管是什么样的年龄差距,我们一定要给每个孩子平等的爱与关注。
第二,当二宝出生时,父母要尽可能对大宝保持高关注和高情感水平,让大宝感受到父母的爱并未减少。非但不能减少,反而需要更多,当然不是说时间全扑在大宝身上,主要就是我们对大宝的关注和情感支持一定不能减少,更不能忽略她。有很多两个孩子的家庭问我一些问题的时候,我就发现他们在二宝出生之后对大宝太忽视了,不管多大的年龄,大宝都会感受到很多失落。
第三,尽可能维持大宝之前的生活方式和节奏,让大宝感觉到小宝的到来并未对自己的生活带来太大的影响。不能因为家里二宝出生了,大宝就要围绕着他去转。这就会让大宝觉得我不是家里的主角,你要让他觉得我也是家里的主角。
第四,尽可能少干预孩子之间的冲突,让他们自己学会如何解决兄弟姐妹之间的争吵甚至打闹。现在因为我家二宝比较小,冲突事件发生得比较少,但是也有,只不过不会出现打架的情况。
让孩子懂礼貌
一个没有礼貌、举止粗俗、不尊重他人的人,在工作中很难获得尊重和同事的友好协作。在生活中也不易获得友谊和自信,因此往往缺乏幸福感。要想使孩子成长为有所作为的人,父母应就让孩子从小懂礼貌,讲友谊。
让孩子懂礼貌,最早便是让孩子学会同人“打招呼”。问候语虽然都很简单,但要让孩子养成习惯并主动说出,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如果孩子主动叫人或使用文明用语,做父母的要及时给予表扬,让他知道懂礼貌的孩子是人人喜爱的。
在日常生活中,要教育孩子懂得尊重长辈尤其是老年人。这点当父母的要以身作则。如果当父母的对长辈就不尊敬,不孝顺,孩子就不可能学会尊敬老人。
带孩子到别人家做客时,要教育孩子不要大声喧哗,不要狠抓主人递过来的糖果,和主人家小朋友要友好相处。在做客处一定不可去拉别人家的抽屉或翻别人的柜子,也不要到主人家的卧室特别是床上打打闹闹。
在公共场合,要守秩序,说话文明,乘公共汽车时,如果有人起来让座,一定要让孩子说谢谢。如果当你们下车时,让座者仍然站着,就要打声招呼请那人回坐。有些年轻的父母,抱孩子上车后,见到有人让座,吭都不吭一声就坐下,这给孩子的印象就是上车后,就应该有人站起来,如果没有人站起来,就会又哭又叫。
在公共场所要教育孩子不要大声喧哗,养成平静回答及表述自己意见的习惯。
有礼貌,表现在遵守各种社会公德,当父母的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他人的态度和所做所为,常常影响孩子以后对人的态度和行为举止。此外,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也会影响孩子日后的为人。比如,父母粗鲁,孩子就往往不会文静,父母不尊重孩子,孩子也往往不会尊重他人。
为了孩子今后的幸福,教育孩子成为有教养、有礼貌的人是十分重要的。记住这要在3岁前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