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柴胡的相关论述

柴胡的相关论述

①《滇南本草》:“伤寒发汗用柴胡,至四日后方可用:若用在先,阳症引入阴经,当忌用。”②《本经逢原》:“柴胡,小儿五疳羸热,诸疟寒热,咸宜用之。痘疹见点后有寒热,或胁下疼热,于透表药内用之,不使热留少阳经中,则将来无咬牙之患。”

猪肺的相关论述

《随息居饮食谱》:猪之脏腑,不过为各病引经之用,平人不必食之。不但肠胃垢秽可憎,而肺多涎沫,心有死血,治净匪易,烹煮亦难。

《本草图经》:猪肺,补肺。

《本草纲目》:疗肺虚咳嗽、嗽血。

《随息居饮食谱》:甘平,补肺,止虚嗽。治肺痿、咳血、上消诸症。

香附的相关论述

1、《本草衍义补遗》:香附子,必用童便浸,凡血气药必用之,引至气分而生血,此阳生阴长之义也。

2、朱震亨:香附,《本草》不言补,而方家言于老人有益,意有存焉,盖于行中有补理。

3、《纲目》:香附之气平而不寒,香而能窜,其味多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

防风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三十六般风,去上焦风邪,头目滞气,经络留湿,一身骨节痛。除风去湿仙药。”[1]

2、《药类法象》:“治风通用。泻肺实,散头目中滞气,除上焦邪。”

3、《本草求原》:“解乌头、芫花、野菌诸热药毒。”

乳腐的相关论述

1、《嘉祐本草》:“微寒。”

2、《本草品汇精要》:“味甘,微寒,无毒。”

3、《四声本草》:“治赤白痢。切如豆大,面拌,酸浆水煮二十沸,顿服。小儿服之弥佳。”

4、《普济方》:“治血痢,不问远近:乳腐一两。切,以浆水一中盏,煎至半盏,去滓温服之。”

5、孟诜:“润五脏,利大小便,益十二经脉,微动气。”

虎杖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研末酒服,治产后瘀血血痛,及坠扑昏闷有效。

2、《名医别录》:主通利月水,破流血症结。

3、《滇南本草》:攻诸肿毒,止咽喉疼痛,利小便,走经络。治五淋白浊,痔漏,疮痈,妇人赤白带下。

郁金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治血气心腹痛,产后败血冲心欲死,失心颠狂蛊毒。

2、《本经逢原》:郁金辛香不烈,先升后降,入心及包络。治吐血、衄血、唾血血腥,破恶血。血淋,尿血,妇人经脉逆行,产后败血冲心,及宿血心痛,并宜郁金末加姜汁、童便同服,其血自清。

3、《本草求真》:其气先上行而微下达。凡有宿血凝积。及有恶血不堪之物。先于上处而行其气。若使其邪其气其痰其血在于膈上而难消者。须审宜温宜凉。同于他味。兼为调治之。

柴胡的相关论述

①《滇南本草》:“伤寒发汗用柴胡,至四日后方可用:若用在先,阳症引入阴经,当忌用。”

②《本经逢原》:“柴胡,小儿五疳羸热,诸疟寒热,咸宜用之。痘疹见点后有寒热,或胁下疼热,于透表药内用之,不使热留少阳经中,则将来无咬牙之患。”

橘红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下气消痰。[1]

2、《本经逢原》:橘红专主肺寒咳嗽多痰,虚损方多用之,然久嗽气泄,又非所宜。

3、《药品化义》:橘红,辛能横行散结,苦能直行下降,为利气要药。盖治痰须理气,气利痰自愈,故用入肺脾,主一切痰病,功居诸痰药之上。佐竹茹以疗热呃,助青皮以导滞气,同苍术、厚朴平胃中之实,合葱白、麻黄表寒湿之邪,消谷气,解酒毒,止呕吐,开胸膈痞塞,能推陈致新,皆辛散苦降之力也。

橘红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下气消痰。

2、《本经逢原》:橘红专主肺寒咳嗽多痰,虚损方多用之,然久嗽气泄,又非所宜。

3、《药品化义》:橘红,辛能横行散结,苦能直行下降,为利气要药。盖治痰须理气,气利痰自愈,故用入肺脾,主一切痰病,功居诸痰药之上。佐竹茹以疗热呃,助青皮以导滞气,同苍术、厚朴平胃中之实,合葱白、麻黄表寒湿之邪,消谷气,解酒毒,止呕吐,开胸膈痞塞,能推陈致新,皆辛散苦降之力也。

麦芽的相关论述

1、《药性论》:消化宿食,破冷气,去心腹胀满。

2、《日华子本草》:温中,下气,开胃,止霍乱,除烦,消痰,破症结,能催生落胎。

3、《医学启源》:补脾胃虚,宽肠胃,捣细炒黄色,取面用之。

4、《滇南本草》:宽中,下气,止呕吐,消宿食,止吞酸吐酸,止泻,消胃宽膈,并治妇人奶乳不收,乳汁不止。

5、《本草纲目》:麦糵、谷芽、粟糵,皆能消导米面诸果食积。观造饧者用之,可以类推。但有积者能消化,无积而久服,则消人元气也,不可不知。若久服者,须同白术诸药兼用,则无害。

茯苓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茯苓气味淡而渗,其性上行,生津液,开腠理,滋水源而下降,利小便,故张洁古谓其属阳,浮而升,言其性也;东垣谓其为阳中之阴,降而下,言其功也。[1]

2、《本草衍义》:茯苓、茯神,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阙也。

3、《本草正》:能利窍去湿,利窍则开心益智,导浊生津;去湿则逐水燥脾,补中健胃;袪惊痫,厚肠脏,治痰之本,助药之降。以其味有微甘,故曰补阳。但补少利多。

柿饼的相关论述

1、《本草拾遗》:日干者温补,多食去面皯,除腹中宿血;火干者,人服药口苦及欲吐逆,食少许立止。

2、《日华子本草》:润声喉,杀虫。

3、《嘉佑本草》:厚肠胃,涩中,健脾胃气,消宿血。

4、《日用本草》:涩肠止泻,杀小虫,润喉音。治小儿秋深下痢。

5、《纲目》:白柿治反胃,咯血,血淋,肠澼,痔漏下血。

6、《本草通玄》:止胃热口干,润心肺,消痰。治血淋。便血。

苦参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苦参、黄柏之苦寒,皆能补肾,盖取其苦燥湿,寒除热也。热生风,湿生虫,故又能治风杀虫。惟肾水弱而相火胜者用之相宜,若火衰精冷,真元不足,及年高之人不可用也。张从正亦云,凡药皆毒也,虽甘草、苦参,不可不谓之毒,久服则五味各归其脏,必有偏胜气增之患,诸药皆然,学者当触类而长之可也,至于饮食亦然。又按《史记》云,太仓公淳于意医齐大夫病龋齿,灸左手阳明脉,以苦参汤日漱三升,出入慎风,五、六日愈,此亦取其去风气湿热杀虫之义。”[1]

2、《本草汇言》:“姚斐成云,苦参,祛风泻火,燥湿去虫之药也。前人谓苦参补肾补阴,其论甚谬。盖此药味苦气腥,阴燥之物,秽恶难服,惟肾气实而湿火胜者宜之;若火衰精冷,元阳不足,及年高之人,胃虚气弱,非所宜也。况有久服而致腰重者,因其专降而不升,实伤肾之谓也,何有补肾补阴之功乎?”

3、《神农本草经》:“主心腹结气,症瘕积聚,黄疸,溺有余沥,逐水,除痈肿,补中,明目止泪。”

4、《名医别录》:“养肝胆气,安五脏,定志益精,利九窍,除伏热肠澼,止渴,醒酒,小便黄赤,疗恶疮下部疡,平胃气,令人嗜食。”

5、《药性论》:“治热毒风,皮肌烦燥生疮,赤癞眉脱,主除大热嗜睡,治腹中冷痛,中恶腹痛,除体闷,治心腹积聚。”

6、《滇南本草》:“凉血,解热毒,疥癞,脓窠疮毒。疗皮肤瘙痒,血风癣疮,顽皮白屑,肠风下血,便血。消风,消肿毒,痰毒。”

7、《唐本草》:“治胫酸,疗恶虫。”

乌药的相关论述

1、《本草衍义》:乌药和来气少,走泄多,但不甚刚猛,与沉香同磨作汤,治胸腹冷气,甚稳当。

2、《药品化义》:乌药,气雄性温,故快气宣通,疏散凝滞,甚于香附。外解表而理肌,内宽中而顺气。以之散寒气,则客寒冷气自除;驱邪气则天行疫瘴即却;开郁气,中恶腹痛,胸膈胀痛,顿然可减;疏经气,中风四肢不遂,初产血气凝滞,渐次能通,皆藉其气雄之功也。

3、《本草求真》:凡一切病之属于气逆,而见胸腹不快者,皆宜用此。功与木香、香附同为一类。但木香苦温,入脾爽滞,每于食积则宜;香附辛苦入肝胆二经,开郁散结,每于忧郁则妙。此则逆邪横胸,无处不达,故用以为胸腹逆邪要药耳。

相关推荐

中药吴茱萸生理特性及相关论述

生理特性 本品呈球形或略呈五角状扁球形,直径2~5mm。表面暗黄绿色至褐色,粗糙,有多数点状突起或凹下的油点。顶端有五角星状的裂隙,基部残留被有黄色茸毛的果梗。质硬而脆,横切面可见子房5室,每室有淡黄色种子1粒。气芳香浓郁,味辛辣而苦。 相关论述 1、《本草衍义》:吴茱萸下气最速,肠虚人服之愈甚。 2、《本草纲目》:茱萸,辛热能散能温,苦热能燥能坚,故所治之证,皆取其散寒温中,燥湿解郁之功而已。咽喉口舌生疮者,以茱萸末醋调,贴两足心,移夜便愈。其性虽热,而能引热下行,盖亦从治之义,而谓茱萸之性上行不下行者

青皮的生理特性

1、四花青皮:果皮剖成4裂片,裂片长椭圆形,长4~150px,厚0.1~5px。外表面灰绿色或黑绿色,密生多数油室;内表面类白色或黄白色,粗糙,附黄白色或黄棕色小筋络。质稍硬,易折断,断面外缘有油室1~2列。气香,味苦、辛。 2、个青皮:呈类球形,直径0.5~50px。表面灰绿色或黑绿色,微粗糙,有细密凹下的油室,顶端有稍突起的柱基,基部有圆形果梗痕。质硬,断面果皮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厚0.1~5px,外缘有油室1~2列。瓤囊8~10瓣,淡棕色。气清香,味酸、苦、辛。 产 地 产于福建、浙江、广东、广西、江

蘑菇的用法用量

蘑菇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鲜品150-180g。 蘑菇的功效作用 功效:健脾开胃,平肝提神。 主治:用于饮食不消,纳呆,乳汁不足,高血压病,神倦欲眠。 蘑菇的禁忌 气滞者慎服。 蘑菇的配伍 1、治消化不良:(蘑菇)鲜品150g,炒食、煮食均可。(《中国药用真菌》) 2、治高血压病:(蘑菇)鲜品180g,煮食,分两次食用。(《中国药用真菌》) 3、治小儿麻疹透发不快:鲜蘑菇18g,鲜鲫鱼1条。清炖(少放盐)喝汤。(《食用中药与便方》) 蘑菇的相关论述 1.《品汇精要》:“初采得与米饭同炒,如饭黑

柴胡的介绍

清虚热中药,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柴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历代本草对柴胡的植物形态多有记述。《本草图经》载:“(柴胡)今关、陕、江湖间,近道皆有之,以银州者为胜。二月生苗,甚香,茎青紫,叶似竹叶稍紫……七月开黄花……根赤色,似前胡而强。芦头有赤毛如鼠尾,独窠长者好。二月八月采根。其中丹州柴胡、襄州柴胡、淄州柴胡图,以及《本草纲目》的竹叶柴胡图,《救荒本草》的柴胡图,均为柴胡属植物。

柴鱼片的相关食谱

南义厚皮披萨面皮 材料: 南义厚皮披萨面皮1张,章鱼50公克,洋葱20公克,洋菇15公克,照烧酱1又1/2大匙,起司丝适 柴鱼片 量,起司粉适量,柴鱼片2大匙,熟白芝麻1/2小匙,美乃滋适量,海苔丝适量 做法:1.将面皮放入抹油的烤盘中,移入预热210℃的烤箱中烘烤约7分钟,至颜色呈金黄色后取出。2.将章鱼洗净、切丁,洋葱去皮、洋菇洗净、切碎,备用。 3.将烤盘刷上一层薄油,放入作法1饼皮,并均匀抹上照烧酱。 4.作法3上均匀撒上起司丝,再均匀铺上作法2材料,最后再撒上适量起司丝与起司粉。 5.将作法4移

中药苡仁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薏苡仁阳明药也,能健脾,益胃。虚则补其母,故肺痿肺痈用之。筋骨之病,以治阳明为本,故拘挛筋急,风痹者用之。土能生水除湿,故泄痢水肿用之。[1] 2、《本草经疏》:性燥能除湿,味甘能入脾补脾,兼淡能渗湿,故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及风湿痹,除筋骨邪气不仁,利肠胃,消水肿令人能食。 3、《本草新编》:最善利水,不至损耗真阴之气,凡湿盛在下身者,最适用之。

南瓜子的相关配伍和论述

1、血吸虫病:南瓜子,炒黄、碾细末。每日服60g,分二次,加白糖,开水冲服。以十五日为一疗程。(《验方选集》) 2、产后手脚浮肿,糖尿病:南瓜子30g。炒熟,水煎服。(《食物中药与便方》) 相关论述 1、《现代实用中药》:驱除绦虫。 2、《安徽药材》:能杀蛔虫。

莱菔子的相关论述

1、《纲目》:莱菔子之功,长于利气。生能升,熟能降,升则吐风痰,散风寒,发疮疹;降则定痰喘咳嗽,调下痢后重,止内痛,皆是利气之效。 2、《本草经疏》:莱菔子,味辛过于根,以其辛甚,故升降之功亦烈于根也。 [1-2] [配伍使用]:饮食停滞,脘腹胀痛:配山楂、神曲、半夏、陈皮、茯苓等。 痰壅喘咳:配紫苏子、白芥子。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痰多:配苦杏仁、甘草。 [保存方法]:通风干燥,阴凉防蛀,避强光。

高良姜的相关论述

1、《本草汇言》:高良姜,祛寒湿、温脾胃之要药也。 2、《本草纲目》:健脾胃,宽噎膈,破冷癖,除瘴疟。[1] 3、《本草求真》:良姜,同姜、附则能入胃散寒;同香附则能除寒祛郁。若伤暑泄泻,实热腹痛切忌。此虽与干姜性同,但干姜经炮经制,则能以去内寒,此则辛散之极,故能以辟外寒之气也。

鸡屎藤的相关论述

1、《生草药性备要》:“其头治新内伤,煲肉食,补虚益肾,除火补血;洗疮止痛,消热散毒。其叶擂米加糖食,止痢。” 2、《本草纲目拾遗》:“中暑者以根、叶作粉食之。虚损者杂猪胃煎服。治瘰疬用根煎酒,未破者消,已溃者敛。” 3、《本草求原》:“理脚湿肿烂,蛇伤,同米擂食并敷。” 4、《植物名实图考》:“为洗药、解毒,去风,清热,散寒。敷无名肿毒,并补筋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