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带孩子体验几件危险事儿

带孩子体验几件危险事儿

1. 玩火。带孩子来一次家庭野外烧烤,让孩子自己操作,感受火的威力。家长要适时讲解安全用火、防火的知识,以及如何防止烧烫伤等。这比平时枯燥地教育孩子 “不要玩火”更有说服力。当然,还可以让孩子参与一些模拟场景的训练,比如单位、学校的灭火演习,教大孩子使用灭火器等。

2.用刀。刀 具在每家的厨房中都不可或缺,使用不当很危险,可学会用刀却是一项必备技能。家长不能一味阻止孩子用刀,而应教会他如何正确使用。比如,给孩子准备一把小 刀,让他跟着大人学切土豆、切水果等较硬的食材,让其明白刀具的锋利及可能给人带来的危害等。告诉孩子,剪刀等尖锐器具会戳伤皮肤甚至眼睛,所以不可以把 刀对着自己或别人。

3.拆解旧家电或旧玩具。家里一些准备淘汰的旧家电或旧玩具,可以成为很好的教学工具。家长不妨和孩子一起,准备好 工具,给旧家电和旧家具做个“解剖手术”。家长可以在这个过程中,给孩子讲解电的重要性和危害,以及安全用电知识,包括在日常使用家电时,怎样避免危险, 及正确的紧急处理方法。孩子在拆解的过程中,既能满足好奇心,也可以明白其构造,学到很多实用的知识。

4.玩水。每到暑假,时不时地就会听到儿童游泳导致溺水的新闻。在相对安全的水环境中,比如游泳馆或者自己买的充气游泳池里,在家长的保护下,让孩子自己学游泳,甚至体验溺水的感觉。借机告诉他不要私自去野外或在没有成人的监护下去游泳,及其可能带来的危险。

5.扔鸡蛋。近来,高楼阳台坠落的新闻也总是不断见诸报端。除了家长要尽到监护责任,让孩子从小就明白高空坠落的危险也很重要。可以在家做个模拟小实 验,比如,家长站在椅子上,从高空扔下一枚鸡蛋或西红柿,让孩子看到它摔下来的后果,借机给孩子讲解高空坠落的危险,告诉他这其中的原理。严肃地告诫孩 子,家长不在家,阳台、窗边等地方不能去。

怀孕期间 睡觉也是个“危险事儿”

 一、专家研究建议朝左侧睡

  专家认为“侧睡”或“将枕头夹在肚子和腿之间”是怀孕期间最安全的姿势。朝左侧睡可能会有更多的益处,它能增加血液和营养量以达到胎盘和宝宝的需求。

  新西兰进行了一项研究,为了确定孕妇的睡眠位置或其他睡眠行为是否与晚期死胎的风险有关。而这项病例对照研究表明:相对于朝左侧睡觉,平躺入睡会增加死胎的风险。这个结果貌似合理,但仅凭此项研究并不能证明睡眠姿势会影响死胎风险。即使如此,此项结果还是更支持建议孕妇朝左侧睡。

  二、几种入睡姿势的危险性分析

  当你疲惫了准备枕头入睡时,你正在成长的的宝宝将会影响你入睡姿势的选择。

  1.平躺:可能会影响胎盘血流量以及婴儿食物和氧气供应。

  2.俯躺:很危险,这是我们极不支持的睡法。

  3.侧躺:尽管安全,但可能并不舒服。当你的肚子膨胀时,它会伴有疼痛。这时,你可以尝试用硬一些的枕头来支持你的头部和颈部,并把一个枕头塞在两膝之间。

  三、几种孕期疼痛的缓解办法

  1.背部疼痛:如果你的背痛,使用侧卧的姿势并将枕头垫在你的腹部。

  2.心痛:如果在夜间烧心,你也许可以尝试用枕头支撑你的上半身。

  3.气短:在怀孕后期,呼吸会感到困难。试着侧睡或者用枕头支撑。

  不能找到一个好的位置时,试一下这个姿势:侧躺/将膝盖靠近自己的肚子并把枕头垫在身子下面。一些妈妈说这个姿势一直是她们怀孕期间入睡的唯一方法。

  四、各种枕头的简单介绍

  上面我们提到的枕头和支撑位置。这些都是专门设计来支持睡眠和改变身体。

  1.孕妇枕头:孕妇枕头似乎名不副实。它实际上是附加了枕头贴布和魔术贴标签的两个枕头。你可以调整它前后的支持。

  2.怀孕楔形枕:这些楔形形状的枕头可以当你躺着或半躺着在床上阅读时支持你的腹部。

  3.身体枕头:至少五英尺长,这个大型枕头可以支持你的背部和腹部摇篮。

  妈妈和准妈妈们,阅读到这里有没有觉得很有收获呢?你有睡眠的小贴士或最喜欢的睡眠姿势来与我们分享吗?

爸爸育儿的独到之处

让孩子敢于体验冒险

爸爸观点:很多时候,我希望让孩子多做一些尝试,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会任由孩子受伤,例如学步的孩子扶着椅子去抓一样东西,当他摇摇晃晃马上要摔倒的时候,我会在抱他之前,先让他感受一下如何掌握身体平衡。

妈妈观点:保护孩子是妈妈的本能,这也是妈妈对孩子的冒险行为特别小心谨慎的原因。在孕期,我就放弃一切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伤害的危险行为,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健康和安全上。

评点:如果孩子体验不到一点冒险的乐趣,可能会导致他们胆小或失去对新鲜事物的兴趣。所以,爸爸的观点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在安全的范围内让孩子做更多尝试。

对孩子不必有求必应

爸爸观点:看到孩子哭了,只要没有什么大事,可以将手中的事情做完后再去理会他。让孩子稍稍多哭一会儿没有关系。

妈妈观点:一定会在孩子哭闹的第一时间伸出自己的胳膊把孩子搂在怀里,这也是出于妈妈的本能,妈妈无法忍受孩子受一点儿委屈。

评点:妈妈过度的本能反应会让孩子产生过度依赖心理。而爸爸的方式却能给孩子留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对孩子来说,这个世界不是有求必应的,孩子需要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独立处事。

儿童保险有哪些类型

主要类型

编辑

儿童保险主要分为教育型的儿童保险和保障型的儿童保险,具体就是儿童意外保险、儿童医疗保险、儿童教育保险等。

儿童医疗保险

健康医疗保险可防范儿童成长过程中由于疾病而产生的医疗费用造成的风险,预防儿童在罹患疾病后不会因为经济上的原因而无法得到优质、快速的医疗服务。

儿童意外保险

儿童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和缺乏规避危险的意识等特点决定了儿童的意外伤害事故较其他人群高。该类保险可以积极防范儿童成长过程中由于外部突发的意外事故而产生的风险。

儿童教育保险

孩子的教育是一件大事,是父母的重要责任和义务。教育的过程是持续的,背后所需要付出的经济代价是高额和巨大的,需尽早准备。这就要求父母为孩子将来的教育费用作长期性的准备计划,带有强制储蓄的概念,以确保孩子将来获得高质量教育所需的资金。

怀孕期间睡觉也是个危险事儿

在怀孕期间,常规的睡眠姿势可能无法在怀孕期间使用,它往往不能起到原有的效果,甚至可能会带来风险。某些夜晚,睡眠意味着一个“SOS”。怀孕期间的妈妈们该选择怎样的睡眠姿势来降低风险呢?本文我们将指导你学习如何拯救你的睡眠时间,让你安全、舒适地睡觉。

  一、专家研究建议朝左侧睡

  专家认为“侧睡”或“将枕头夹在肚子和腿之间”是怀孕期间最安全的姿势。朝左侧睡可能会有更多的益处,它能增加血液和营养量以达到胎盘和宝宝的需求。

  新西兰进行了一项研究,为了确定孕妇的睡眠位置或其他睡眠行为是否与晚期死胎的风险有关。而这项病例对照研究表明:相对于朝左侧睡觉,平躺入睡会增加死胎的风险。这个结果貌似合理,但仅凭此项研究并不能证明睡眠姿势会影响死胎风险。即使如此,此项结果还是更支持建议孕妇朝左侧睡。

  二、几种入睡姿势的危险性分析

  当你疲惫了准备枕头入睡时,你正在成长的的宝宝将会影响你入睡姿势的选择。

  1.平躺:可能会影响胎盘血流量以及婴儿食物和氧气供应。

  2.俯躺:很危险,这是我们极不支持的睡法。

  3.侧躺:尽管安全,但可能并不舒服。当你的肚子膨胀时,它会伴有疼痛。这时,你可以尝试用硬一些的枕头来支持你的头部和颈部,并把一个枕头塞在两膝之间。

  三、几种孕期疼痛的缓解办法

  1.背部疼痛:如果你的背痛,使用侧卧的姿势并将枕头垫在你的腹部。

  2.心痛:如果在夜间烧心,你也许可以尝试用枕头支撑你的上半身。

  3.气短:在怀孕后期,呼吸会感到困难。试着侧睡或者用枕头支撑。

  不能找到一个好的位置时,试一下这个姿势:侧躺/将膝盖靠近自己的肚子并把枕头垫在身子下面。一些妈妈说这个姿势一直是她们怀孕期间入睡的唯一方法。

  四、各种枕头的简单介绍

  上面我们提到的枕头和支撑位置。这些都是专门设计来支持睡眠和改变身体。

  1.孕妇枕头:孕妇枕头似乎名不副实。它实际上是附加了枕头贴布和魔术贴标签的两个枕头。你可以调整它前后的支持。

  2.怀孕楔形枕:这些楔形形状的枕头可以当你躺着或半躺着在床上阅读时支持你的腹部。

  3.身体枕头:至少五英尺长,这个大型枕头可以支持你的背部和腹部摇篮。

  妈妈和准妈妈们,阅读到这里有没有觉得很有收获呢?你有睡眠的小贴士或最喜欢的睡眠姿势来与我们分享吗?

爸爸比妈妈更胜任的十件事

一、一起运动

多数妈妈都不是那么热衷运动,而爸爸的运动神经通常比较发达,也更乐意流汗,就让爸爸带着孩子固定去打球、跑步、骑脚踏车、一起看球赛,享受运动的快乐。不过每个孩子肌肉发展与领会运动窍门的速度不一,爸爸尽量带孩子“玩”运动就好,别过于求好心切。带儿子打棒球时,应避免如“你怎么投球像女生一样无力”这类贬损女性的语言。

二、放松、放空

虽然这不是妈妈最喜欢的模式,但是根据咨商心理学博士许皓宜观察,妈妈容易有“不由自主的控制感”,会产生源源不绝的“万一”与焦虑。爸爸则是可以“喊卡就卡”,也容易放下身段跟小孩打成一片,可以跟妈妈互补。四十四岁在媒体工作的沈志清(化名)表示,平时在家时,女儿“虐待爸爸时最开心”,升小五、小二的女儿喜欢爸爸扛着她们往空中抛,直到爸爸体力不支倒地。

三、勇于冒险

妈妈偏“守”,小孩不在视线范围就会不由自主的焦虑。但许皓宜认为,小孩三岁以后,特别需要爸爸,带他们往外探索、出去探险。因为爸爸可以接受孩子不舒服的时间也比妈妈长,孩子受点皮肉伤,爸爸通常不会大惊小怪,孩子若遇到危险,爸爸也能及时反应,能提供安全性高的冒险环境。

四、动手做,想办法

路不只一种,不试不会知道,是很多爸爸觉得“天经地义”的事。目标清楚加上喜欢动手做的特质,会让爸爸倾向一件事不会只有一种标准答案,不必太钻牛角尖,也不一定要等到万全准备后才出手,要灵活、随机应变,才能适应这个快速改变的世界。

五、把自己的“绝活”教给小孩

目标导向、讲究效率和方法的爸爸,可以适时把自己觉得实用的专业或工作方法一点一滴传授给孩子,不仅能增进亲子的理解,也许还会增添亲子的互相崇拜。

六、爱妈妈

许皓宜幽默的说,爸爸要支持妈妈“爱给小孩看”,家里的小孩随时在观察与吸收“爸爸对待妈妈的方式”,这会影响他们日后和异性的相处。

若是妈妈不快乐,倒霉的是小孩。因为多数家庭还是妈妈陪伴小孩的时间长,如果妈妈是主要管教者,爸爸要支持妈妈,不要争夺管教权,而是去理解妈妈为何那样做,或适度带妈妈抽离执着的状态。比方换手照顾小孩、安排夫妻相处时间,即便是两人一起送小孩去上才艺课,利用等小孩的空档喝咖啡、聊聊天,都能帮妈妈充电。

七、做家事

美国《Parents》杂志提醒,爸爸若能自幼儿时期就让孩子自然和异性孩子玩耍、相处,以及从小带着儿子做家事、教儿子做饭,或教女儿帮脚踏车轮胎打气,除了能让孩子更有生活能力,也能减少孩子对两性的刻板印象。

八、诚实有礼貌

不少爸爸都非常在意孩子的礼貌与规矩。邱永林认为比起“男穷养、女富养”,还不如男女都该“有教养”,爸爸要教会孩子在自私的前提下学会妥协。另外,诚实不欺,对父母、长辈有礼貌,仍是多数爸爸认为不能妥协的底限,也是他们认为待人处事的必备素养。

九、制造许多美好的初体验

第一次跟爸爸去打棒球、看球赛、看电影、去夜市吃小吃……与爸爸共有的种种第一次,是很多人一辈子也忘不了的事。邱永林相信,爸爸带着孩子多接触、体验美好的事物,就可以远离丑陋、令父母担忧的黑暗面。爸爸带给孩子的安全感与美好回忆,也能成为稳定孩子的力量,在孩子遇到难关、挫折时,帮助他坚强。

十、建立与小孩专属不变的连结

“即便是青春期的孩子,都需要父亲稳定的承诺,”邱永林认为,爸爸需要和孩子建立至少一个“不论发生什么事都不会改变”的仪式或默契,譬如:固定睡前聊天、每天带孩子去上学、切水果给孩子吃等等,不管阴晴圆缺,不管跟孩子有过多么激烈的争执,或孩子做了什么错事,爸爸仍会持续这项仪式。即使误会或冲突一时半晌解不开,孩子心底仍会确认与感受到爸爸不变的爱。

爸爸一定要教给孩子的十件事

在把孩子送入学校后,身为父母是否觉得松了口气,“总算不用整天被孩子黏着,要求爸妈陪他玩”。但日本儿童脑部教育专家泽口俊之却指出,孩子尤其是七到十二岁的小学生,若能由父亲多陪伴游玩,不仅有助脑力发展,甚至可以解决青春期的亲子冲突。

“六岁之前母亲与孩子亲密的接触非常重要,”泽口俊之在日本President Family 杂志中提到,“但到了小学生阶段,反而是父亲参与孩子的玩耍或运动,对于儿子,或‘前世情人’女儿来说,都更有关键影响力。”

事实上,现在越来越多的新生代爸爸们在有了小孩后,觉得孩子比工作更重要,或至少认为小孩和工作一样重要。他们会刻意抽出时间陪小孩,也渴望能密集“赖在孩子身边”,甚至不惜“孟父三迁”——为了孩子的教育环境搬家,或在工作上做出妥协。

对他们来说,陪伴在孩子身边实在是再平凡无奇的事实了。每个爸妈都是当了父母,才开始学做父母,这世上真的没有什么只有爸爸或妈妈才会做的事。不过,基于两性的生理与心理差异,有些事情,爸爸的确会比妈妈完成得更加轻松。比如下面这十件事:

一起运动

多数妈妈都不是那么热衷运动,而爸爸的运动神经通常比较发达,也更乐意流汗,就让爸爸带着孩子固定去打球、跑步、骑脚踏车、一起看球赛,享受运动的快乐。不过每个孩子肌肉发展与领会运动窍门的速度不一,爸爸尽量带孩子“玩”运动就好,别过于求好心切。带儿子打棒球时,应避免如“你怎么投球像女生一样无力”这类贬损女性的语言。

放松、放空

虽然这不是妈妈最喜欢的模式,但是根据心理学专家们的观察,妈妈容易有“不由自主的控制感”,更容易产生焦虑。爸爸则是可以“喊卡就卡”,也容易放下身段跟小孩打成一片,可以跟妈妈互补。

勇于冒险

妈妈偏“守”,小孩不在视线范围就会不由自主地焦虑。但小孩三岁以后,其实特别需要爸爸,带他们往外探索、出去探险。因为爸爸可以接受孩子不舒服的时间也比妈妈长,孩子受点皮肉伤,爸爸通常不会大惊小怪,孩子若遇到危险,爸爸也能及时反应,能提供安全性高的冒险环境。

动手做,想办法

路不只一种,不试不会知道。很多爸爸都有很强的探索和尝试欲,目标清楚加上喜欢动手做的特质,会让爸爸成为更合格的体验学习导师,陪伴孩子不断试错,才能教会孩子随机应变,更好地适应这个快速改变的世界。

把自己的“绝活”教给小孩

目标导向、讲究效率和方法的爸爸,可以适时把自己觉得实用的专业或工作方法一点一滴传授给孩子,这不仅能增进亲子的理解,也许还会增添亲子的互相崇拜。

爱妈妈

有句很流行的话,叫“父母恩爱是最好的家教”,这不无道理。爸爸要支持妈妈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足够的互相关爱,因为家里的小孩随时都在观察与吸收爸爸对待妈妈的方式,这会影响他们日后和异性的相处。

若是妈妈不快乐,倒霉的是小孩。因为多数家庭还是妈妈陪伴小孩的时间长,如果妈妈是主要管教者,爸爸要支持妈妈,不要争夺管教权,而是去理解妈妈为何那样做,或适度带妈妈抽离执着的状态。比方换手照顾小孩、安排夫妻相处时间,即便是两人一起送小孩去上才艺课,利用等小孩的空档喝咖啡、聊聊天,都能帮妈妈充电。

做家事

美国《Parents》杂志提醒,爸爸若能自幼儿时期就让孩子自然和异性孩子玩耍、相处,以及从小带着儿子做家事、教儿子做饭,或教女儿帮脚踏车轮胎打气,除了能让孩子更有生活能力,也能减少孩子对两性的刻板印象。

诚实有礼貌

不少爸爸都非常在意孩子的礼貌与规矩。比起“穷养儿、富养女”,还不如让男女都该“有教养”,爸爸要教会孩子在自私的前提下学会妥协。另外,诚实,不欺,对父母、长辈有礼貌,仍是多数爸爸认为不能妥协的底限,也是他们认为待人处事的必备素养。

制造许多美好的初体验

第一次跟爸爸去打棒球、看球赛、看电影……与爸爸共有的种种第一次,是很多人一辈子也忘不了的事。爸爸带着孩子多接触、体验美好的事物,能带给孩子不少安全感与美好回忆,这能成为稳定孩子的力量,在孩子遇到难关、挫折时,帮助他坚强。

建立与小孩专属不变的连结

即便是青春期的孩子,都需要父亲稳定的承诺。爸爸需要和孩子建立至少一个“不论发生什么事都不会改变”的仪式或默契,譬如:固定睡前聊天、每天带孩子去上学、切水果给孩子吃等等,不管阴晴圆缺,不管跟孩子有过多么激烈的争执,或孩子做了什么错事,爸爸仍会持续这项仪式。即使误会或冲突一时半晌解不开,孩子心底仍会确认与感受到爸爸不变的爱

爸爸育儿的独到之处

充分发挥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一般来说,在照料孩子的生活方面,父亲的付出没有母亲的多,但是在育儿观念上,父亲往往有独到之处。在养育孩子的问题上,父亲和母亲往往会有不同看法。专家建议,当父母双方的育儿观念出现不同时,不妨听听父亲的建议,充分发挥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让孩子敢于体验冒险

爸爸观点:很多时候,我希望让孩子多做一些尝试,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会任由孩子受伤,例如学步的孩子扶着椅子去抓一样东西,当他摇摇晃晃马上要摔倒的时候,我会在抱她之前,先让他感受一下如何掌握身体平衡。

妈妈观点:保护孩子是妈妈的本能,这也是妈妈对孩子的冒险行为特别小心谨慎的原因。在孕期,我就放弃一切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伤害的危险行为,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健康和安全上。

评点:如果孩子体验不到一点冒险的乐趣,可能会导致他们胆小或失去对新鲜事物的兴趣。所以,以上爸爸的观点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在安全的范围内让孩子做更多尝试。

不必经常与他人比较

爸爸观点: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没有必要常把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作比较。

妈妈观点:做妈妈的总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与别人经常交流育儿心得,目的是为了汲取有益的做法。但在不知不觉中会与其他孩子做比较,也给自己的孩子增加了负担。

评点:在用平和的心态养育孩子方面,还是爸爸的观点更明智些。因为他们的观点更崇尚顺其自然,这样容易使孩子放松心情,减少心理负担。

不要拘泥于小节

爸爸观点:在外出游玩前,我并不在意孩子的毛衣是否穿反了,或这件背心是该穿在里面还是外面,不就是带孩子出去玩嘛,干吗那么费事。

妈妈观点:外出时应重视孩子的穿着打扮,并搭配好衣服的颜色和款式。

评点:妈妈通常比较在意孩子的穿着,并本能地规定孩子的玩耍方式。而对于孩子来说,出去玩肯定比穿漂亮衣服更能让他们高兴。他们常常会以最快的速度冲出家门,而此时,爸爸更能满足他们的愿望。所以在爸爸的鼓舞下,孩子通常能获得更多的自由。

给孩子合适的空间

爸爸观点:带孩子出去玩,只要是在安全的环境中,就应该放手让孩子玩。即使与其他小朋友发生了冲突,只要没有危险,也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处理。

妈妈观点:非常在意孩子正在玩什么,是否会有危险,当然如果孩子之间发生冲突,妈妈会本能地上前帮助孩子处理。

评点:给孩子自由的空间,这是大多数爸爸的优点,也是激发孩子创造力的有效方法,应该让孩子在不断尝试中增长见识,学会与他人如何相处。

对孩子不必有求必应

爸爸观点:看到孩子哭了,只要没有什么大事,可以将手中的事情做完后再去理会他。让孩子稍稍多哭一会儿没有关系。

妈妈观点:一定会在孩子哭闹的第一时间伸出自己的胳膊把孩子搂在怀里,这也是出于妈妈的本能,妈妈无法忍受孩子受一点委屈。

评点:有时妈妈过度的本能反应会让孩子产生过度依赖心理。而爸爸的方式却能给孩子留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对孩子来说,这个世界不是有求必应的,孩子需要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独立处事。

爸爸一定要教给孩子的十件事

在把孩子送入学校后,身为父母是否觉得松了口气,“总算不用整天被孩子黏着,要求爸妈陪他玩”。但日本儿童教育专家却指出,孩子尤其是七到十二岁的小学生,若能由父亲多陪伴游玩,不仅有助脑力发展,甚至可以解决青春期的亲子冲突。

“六岁之前母亲与孩子亲密的接触非常重要”专家在日本President Family 杂志中提到,“但到了小学生阶段,反而是父亲参与孩子的玩耍或运动,对于儿子,或“前世情人”女儿来说,都更有关键影响力。”

事实上,现在越来越多的新生代爸爸们在有了小孩后,觉得孩子比工作更重要,或至少认为小孩和工作一样重要。他们会刻意抽出时间陪小孩,也渴望能密集“赖在孩子身边”,甚至不惜“孟父三迁”——为了孩子的教育环境搬家,或在工作上做出妥协。

对他们来说,陪伴在孩子身边实在是再平凡无奇的事实了。每个爸妈都是当了父母,才开始学做父母,这世上真的没有什么只有爸爸或妈妈才会做的事。不过,基于两性的生理与心理差异,有些事情,爸爸的确会比妈妈完成得更加轻松。比如下面这十件事:

一起运动

多数妈妈都不是那么热衷运动,而爸爸的运动神经通常比较发达,也更乐意流汗,就让爸爸带着孩子固定去打球、跑步、骑脚踏车、一起看球赛,享受运动的快乐。不过每个孩子肌肉发展与领会运动窍门的速度不一,爸爸尽量带孩子“玩”运动就好,别过于求好心切。带儿子打棒球时,应避免如“你怎么投球像女生一样无力”这类贬损女性的语言。

放松、放空

虽然这不是妈妈最喜欢的模式,但是根据心理学专家们的观察,妈妈容易有“不由自主的控制感”,更容易产生焦虑。爸爸则是可以“喊卡就卡”,也容易放下身段跟小孩打成一片,可以跟妈妈互补。

勇于冒险

妈妈偏“守”,小孩不在视线范围就会不由自主地焦虑。但小孩三岁以后,其实特别需要爸爸,带他们往外探索、出去探险。因为爸爸可以接受孩子不舒服的时间也比妈妈长,孩子受点皮肉伤,爸爸通常不会大惊小怪,孩子若遇到危险,爸爸也能及时反应,能提供安全性高的冒险环境。

动手做,想办法

路不只一种,不试不会知道。很多爸爸都有很强的探索和尝试欲,目标清楚加上喜欢动手做的特质,会让爸爸成为更合格的体验学习导师,陪伴孩子不断试错,才能教会孩子随机应变,更好地适应这个快速改变的世界。

把自己的“绝活”教给小孩

目标导向、讲究效率和方法的爸爸,可以适时把自己觉得实用的专业或工作方法一点一滴传授给孩子,这不仅能增进亲子的理解,也许还会增添亲子的互相崇拜。

爱妈妈

有句很流行的话,叫“父母恩爱是最好的家教”,这不无道理。爸爸要支持妈妈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足够的互相关爱,因为家里的小孩随时都在观察与吸收爸爸对待妈妈的方式,这会影响他们日后和异性的相处。

若是妈妈不快乐,倒霉的是小孩。因为多数家庭还是妈妈陪伴小孩的时间长,如果妈妈是主要管教者,爸爸要支持妈妈,不要争夺管教权,而是去理解妈妈为何那样做,或适度带妈妈抽离执着的状态。比方换手照顾小孩、安排夫妻相处时间,即便是两人一起送小孩去上才艺课,利用等小孩的空档喝咖啡、聊聊天,都能帮妈妈充电。

做家事

美国《Parents》杂志提醒,爸爸若能自幼儿时期就让孩子自然和异性孩子玩耍、相处,以及从小带着儿子做家事、教儿子做饭,或教女儿帮脚踏车轮胎打气,除了能让孩子更有生活能力,也能减少孩子对两性的刻板印象。

诚实有礼貌

不少爸爸都非常在意孩子的礼貌与规矩。比起“穷养儿、富养女”,还不如让男女都该“有教养”,爸爸要教会孩子在自私的前提下学会妥协。另外,诚实,不欺,对父母、长辈有礼貌,仍是多数爸爸认为不能妥协的底限,也是他们认为待人处事的必备素养。

制造许多美好的初体验

第一次跟爸爸去打棒球、看球赛、看电影……与爸爸共有的种种第一次,是很多人一辈子也忘不了的事。爸爸带着孩子多接触、体验美好的事物,能带给孩子不少安全感与美好回忆,这能成为稳定孩子的力量,在孩子遇到难关、挫折时,帮助他坚强。

建立与小孩专属不变的连结

即便是青春期的孩子,都需要父亲稳定的承诺。爸爸需要和孩子建立至少一个“不论发生什么事都不会改变”的仪式或默契,譬如:固定睡前聊天、每天带孩子去上学、切水果给孩子吃等等,不管阴晴圆缺,不管跟孩子有过多么激烈的争执,或孩子做了什么错事,爸爸仍会持续这项仪式。即使误会或冲突一时半晌解不开,孩子心底仍会确认与感受到爸爸不变的爱。

相关推荐

父母在家早教孩子从哪些方面着手

1、购买相关的早教图书,比如蒙氏的、孙瑞雪老师的等; 2、购买相关的早教道具;道具也可以称为玩具,作为道具的玩具应该色彩艳丽,但功能简单,最好是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互动才能够发现其中的乐趣,而且家长和孩子一起玩的时候,一定要放下其他事情,专心和孩子玩,同时配以温柔而具有想像力的语言。 3、育儿、教育群中多学习其他父母的早教经验。 4、多体验早教机构的免费体验课;早教机构一般多有免费体验课,多去体验一下不但可以多学点早教的方法,而且能够提高你鉴别早教方法的能力。 5、购买专业性的早教产品,比如布奇乐乐园、巧虎

室外儿童攀岩设备对小孩子有好处吗

1.增加身体的柔软度与协调感这是攀岩的关键能力,其重要性更胜于体力;国外已有医疗领域将攀岩用来矫治青少年肌肉发展,及手、眼、身体之协调训练上; 2. 增强体力,攀岩运动不需要大肌肉宝宝,要的是手脚均衡的力与美,并且足以负荷自己的重量、对抗地心引力,这件事女孩可是一点儿也不输男孩的。 3. 集中力,当脚下扎实的踏着岩石,留意身体在岩壁上移动的每一个细节,此时特别需要的是全神灌注,这一点对青少年未来的学习成就有很大的帮助。 4. 进取心,当自己靠着攀登绳承负重量、再高高的岩壁上时,是放弃、还是继续坚持已经不全

宝宝厌奶期怎么纠正 就医改善

婴儿厌奶若长时期无法调整恢复时,家长应孩子到院检查,排查是否因疾病因素导致食欲降低,并密切观察孩子体重、生长发育是否达标,经医师评估,可适当补充营养素。

儿童乘车安全存在误区

误区一:成人安全系法适用于孩子。 一般来讲,儿童系安全的最佳方法是从手臂下面跨过肩膀斜对角贴胸而过,腿部安全,该跨过大腿根部。这样避免因为儿童的扭动造成安全的脱落。另外,因为儿童的身高所限,如果要保证安全地系好车内安全需要把儿童所坐的位置垫高。 一般来讲,儿童安全座椅都有一定的垫高功能。年龄大一些的儿童无,坐儿童座椅时,可以选择儿童安全坐垫。这样,儿童被垫高后,可以使用正常的安全,这个简单的措施能将危险系数大大降低。以成人的方式对儿童使用安全,就是一个儿童乘车安全误区,来的可能不是保护,而

孩子叛逆怎么办 适当放手

孩子在成长到一定程度时候会尝试做一些感兴趣的事情,这时候家长需尽可能的放手和支持,只要是合法合理的就应该让孩子尝试,就算知道会失败也要孩子体验,这不仅可化解叛逆,还能促进孩子成长。

隔代教育的成功要点

1、不要因为怕危险就不让孩子爬来爬去,把孩子限制在床上或小车里,只要注意保护就不会出事。 2、不要老抱着孩子,要让孩子多与大自然接触,多做户外活动,每天至少1小时。 3、不要包办代替,孩子能做的事情尽量让他自己动手。 4、如果两代人观念上发生冲突,要多进行沟通,不要各自固执己见。老人可以多阅读一些现代育儿书刊,多接触一些新的育儿理念与方法,提高自己科学育儿的水平。 5、平时多沟通,多交流育儿经验,也能弥补隔代教育”的不足。 6、不要因为自己当年没有满足儿女的需求就以补偿心理来养育孙辈。 7、孩子父母限制孩

小儿多动症具体有什么危害呢

第一、影响注意力 小儿抽动症不及时治疗就会引发注意缺陷障碍。专业人士用儿童神经心理成套量表测试30例抽动症患儿,提示有空间记忆力缺陷,专家通过进行事件相关听觉诱发电位及测验发现,抽动症患儿特殊注意缺陷及视觉注意广度损害。 第二、影响学习 小儿抽动症的危害还包括影响学习的情况,患者成绩猛降,有的不及格,甚至留级。给孩子及家长都来很大的痛苦。也影响孩子的将来升学。由于孩子不由自主地抽动,导致注意力分散,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因此孩子考试不及格。 第三、影响家庭 专家指出:小儿抽动症家庭来不良影响和负担

婴儿发烧惊厥怎么办才好

惊厥发生时,家长常常十分惊慌,不知所措。不是孩子往医院跑,就是用力掐孩子的人中,效果不仅不好,还会把孩子幼嫩的人中处掐伤。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不少家长认为高热惊厥会把孩子的大脑抽坏。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绝大部分惊厥不会危及患儿的生命,也不会伤及大脑留下后遗症。家长不必太过虑。 不过惊厥发生时,患儿意识不清。往往会发生呕吐物,如果吸入气管就会引起窒息的危险,所以正确的处理是非常必要的。 发生惊厥时家长应注意 一、家长要注意惊厥发生的时刻。 二、将患儿摆成侧卧位。这样做可避免患儿呕吐时易发生窒息

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相信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让宝贝平安长大”是父母最大的心愿,而怎样给孩子们尽可能提供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同时帮助他们认识危险,学会保护自己呢?看看下面几位父母的经验之谈,对您是否有所帮助。 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很重要 学会自己爱自己 儿子四周岁了。昨天上电梯时,他才进去,电梯门就关上了,怎么也打不开,被独自关在电梯里的儿子略哭腔地喊了一声:“妈妈——”我们急了,他爸爸立即喊了一句:“豆乐乐不要着急,按4!”我匆忙上了另一部电梯。到了四楼,儿子已经在电梯门口等我了。我欣喜地抱住他,只见他虽然眼睛有点红,但俨

儿童10大意外伤害防范攻略

“杀手”1:跌落伤 儿童意外伤害中坠楼事故常常发生,大多因家中未安装防护栏而从窗户或阳台坠下,有些小孩坠楼事件,是家长不在家,将小孩独自留在家中酿成事故。 家长一定要为孩子的做足安全防护措施,在儿童活动较多的地方,最好安装防护栏。阳台、窗台等处不要堆放杂物或摆放椅子,以免儿童攀爬,发生意 外。刚学会爬、走的小孩,最好不要离开家长视线范围。小孩子比较敏感,离开家人会出现恐惧和急躁情绪,所以家长千万不要把小孩子一个人留在家中。万一外出 也要将窗户关牢,还要特别注意检查屋内设施,比如缝隙过大的阳台栏杆、没有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