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中医对肚子疼的辩证

中医对肚子疼的辩证

1、外感时邪

六淫外邪,侵入腹中,可引起腹痛。风寒之邪直中经脉则寒凝气滞,经脉受阻,不通则痛。若伤于暑热,或寒热不解,郁而化热,或湿热壅滞,可致气机阻滞,腑气不通而见腹痛。

2、饮食不节

暴饮暴食,饮食停滞,纳运无力;恣食肥甘厚腻辛辣,酿生湿热,蕴蓄肠胃;或过食生冷,致寒湿内停等,中阳受损,均可损伤脾胃,腑气通降不利,而发生腹痛。其他如饮食不洁,肠虫滋生,攻动窜扰,腑气不通则痛。

3、情志失调

情志不遂,则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气机阻滞而痛作。若气滞日久,血行不畅,则瘀血内生。

中医辩证多形红斑

多形红斑以好发于春秋季节,皮损多发于肢端,重者口舌糜烂为特点。本病病因病机为心脾久郁湿热,复感风邪,以致风、湿、热三邪搏于肌肤;或心脾素虚,复感风寒,以致营卫失和,寒凝气滞,经脉瘀阻。风湿热型用导赤散加味,生地清热凉血滋阴,竹叶清心除烦,木通利水以降火,甘草清热解毒,石膏泻热,蝉衣祛风,萆

中医怎么辩证治疗子宫肌瘤

我们采取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以及分期治疗的方法,治疗原则以活血化淤,软坚散结为主,佐以行气化痰,兼调寒热。同时,必须根据患者体质的强弱,具体病情随证施治。主要分为气滞、血淤、痰湿、湿热4种证型,各种证型相同的表现是子宫有积块,质硬,较小者常于妇科检查及B超时发现,不同的表现和治法如下:

⑴气滞证 主要表现为伴小腹疼痛,痛无定处,小腹胀满,苔薄润,脉沉弦。治法为行气导滞,活血消。方药用香棱丸(木香,丁香,三棱,枳壳,莪术,青皮,川楝子,小茴香)。

⑵血淤证 主要表现为疼痛拒按,面色晦黯,肌肤乏润,月经量多或夹血块,口干不欲饮,舌紫黯或边有淤点,脉沉涩。治法为活血散结,破淤消 。药用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丹皮,芍药,桃仁)加三棱、莪术。

⑶痰湿证 主要表现为小腹时或作痛,或伴月经不调,带多色白,胸脘满闷,舌质淡暗苔白腻,脉弦细而滑。治法为理气化痰,破淤消 。方药用开郁二陈汤(制半夏,陈皮,茯苓,青皮,香附,川芎,莪术,木香,槟榔,甘草,苍术,生姜)。

⑷湿热证 主要表现为带多色黄或臭秽,小腹及腰骶部疼痛而胀,经期加重,尿少色黄,可伴有经期延长或月经过多,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治法为清热利湿,祛淤消。方药用大黄牡丹汤(大黄,芒硝,丹皮,桃仁,冬瓜子)加红藤、败酱草、制穿山甲等。

◆ 经验之谈

本人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为气虚血淤多见,采用“分期治疗,益气消,补消结合”的治疗原则。因经期与非经期有不同的生理病理特点,须分期治疗。经期若出血量多时以益气缩宫,化淤止血为主,兼以软坚消,非经期治疗以活血化淤,软坚消,兼以益气,以消瘤为主,或服汤药或服丸剂,因病情而定。剂量视病人的具体情况调整。

采用中医药治疗时,肌瘤越小,效果越好。要强调的是,不管是用汤药或是中成药,一定要在正规医院的中医师指导下应用。

失眠的中医辩证分型

失眠与生理因素以及心理社会因素关系很大。失眠症的情绪症状不是焦虑,也不是抑郁,而是烦恼。入睡困难是失眠症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好不容易睡着了,若睡眠时间偏短,不能保证很好的睡眠质量,患者会感到自己似睡非睡,有人甚至觉得通宵做梦,根本没有入睡。

失眠的中医辩证分型

1、心火炽盛:烦躁心烦、口干舌燥、小便短赤、舌尖红,可用朱砂安神丸来清泻心火、安神宁心。

2、胃气失和:胃胀不适、胸闷嗳气、大便不顺,可用半夏秫米汤来和胃健脾。

3、肝郁化火:急躁易怒、头昏脑胀、口苦,可用龙胆泻肝汤来清肝泻火、镇心安神。

4、心脾两虚:脸色苍白、四肢倦怠、多梦易醒、心悸、胃口差,可用归脾汤来补益心脾、养心安神。

5、痰热内扰:头重、胸闷、心烦、恶心,可用温胆汤来化痰清热、和中安神。

6、瘀血阻络型 入睡困难,易于惊醒,噩梦纷纭,或彻夜不寐,久治不愈,伴有烦躁不安,面部黧黑,肌肤甲错,舌质紫暗,脉来不畅。

7、肝郁血虚型 难以入睡,即使入睡,也多梦易惊,或胸胁胀满,平时性情急躁易怒,舌红,苔白或黄,脉弦数。

8、心肝火旺型 如突受情绪刺激,烦躁不安,久久不能入睡,心烦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数等症。

9、胃气不和型 失眠而兼食滞不化的症状,如脘腹胀满或胀痛,时有恶心或呕吐,嗳腐吞酸,大便异臭,或便秘,腹痛,舌苔黄腻或黄燥,脉弦滑或滑数。

10、心虚胆怯型 虚烦不得眠,入睡后又易惊醒,终日惕惕,心神不安,胆怯恐惧,遇事易惊;并有心悸、气短、自汗等症状。舌质正常或淡,脉弦细。

11、肝胆两虚型 肝病日久,身体亏虚,虚烦而难以入睡或入睡后容易惊醒,终日惕惕,胆怯恐惧,遇事易惊,舌淡,脉细弦等。

12、阴虚火旺:头晕、心悸心烦、腰酸腿软、健忘、耳鸣,可用六味地黄丸合黄连阿胶汤来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13、心胆气虚:多梦、易受惊吓、胆怯心悸、倦怠乏力,可用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来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温馨提示:失眠者皆有夜晚睡不着而白天却感到精神不振的体会。这样不但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而且还会引发其他疾病,很不利于健康。为了区分失眠的不同时间阶段,将失眠分为入睡困难、睡态不稳、早醒三种形式。失眠者切不可依赖于安眠药物,而应加强自我调理。

产后子宫下垂中医辩证

古方中医专家在临床中体会到,补中益气汤不能尽愈此证,有些患者用后有不舒之感而不能应用。这是因为病情是千变万化的,执一方以治此证自然不会奏效。子宫下垂虽与带脉有关,但带脉又属脾,如唐容川《血证论》所言“带脉下系胞宫,中束人身,居身之中央,属于脾经”,故补中益气汤用于子宫下垂属脾虚中气下陷者多效。但肝脾之关系密切,肝藏血、主疏泄、脾统血、主运化而为气血生化之源,肝脾二脏在生理上有密切的关系。脾胃的升降、运化,有赖于肝气的疏泄,若肝之功能正常、疏泄调畅,则脾胃升降适度、运化健全;若肝之疏泄失职,就可影响脾胃之升降、运化,从而形成“肝胃不和”或“肝脾不和”之证候。反之,脾病也可影响于肝。

若脾气不足、消化吸收功能不健,则血无生化之源,或脾不统血、失血过多,均可累及于肝,形成肝血不足;若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日久蕴而成热、湿热郁蒸,则肝胆疏泄不利,可形成黄疸。由此可见,肝病传脾、脾病传肝,肝脾二脏在病变上相互影响。

因此,子宫下垂虽与脾关系密切,但脾之病变又可由肝传来,故治脾不应,应考虑治肝。当归芍药散用于子宫下垂,就是由此推衍而来。归芍药散出自《金匮要略》,原为治“妇人怀妊,腹中痛”及“妇人腹中诸疼痛”,本是妇科常用方,由当归、白芍、川芎、泽泻、茯苓、白术等六味药组成。方中,既重用芍药敛肝和营止痛,又佐归、芎以调肝和血,更配茯苓、白术、泽泻以健脾渗湿,共奏养血调肝、健脾利湿之功。

黑便中医辩证

① 肠道湿热:便盅色红,大便不畅或稀溏,或有腹痛,口苦,

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方剂:地榆散合槐角丸加减。常用药:地榆、茜草、槐角、栀子、黄芩、黄连、茯苓、防风、枳壳、当归等,每天2次。

② 气虚不摄:便血色红或紫黯,食少,体倦,面色萎黄,心悸,

少寐,舌质淡,脉细。

方剂:归脾汤加减。常用药: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当归、黄芪、酸枣仁、远志、龙眼肉、木香、仙鹤草、木香、槐花、阿胶等,每天2次。

③ 脾胃虚寒:便血紫黯,甚则黑色,腹部隐痛,喜热饮,面色

不华,神倦懒言,便溏,舌质淡,脉细。

方剂:黄土汤加减。常用药:灶心土、炮姜、白术、附子、甘草、地黄、阿胶、黄芩、三七等,每天2次。

中医辩证胸闷

肺气壅滞胸闷:大致可分三种主要证候,外感风寒肺气壅滞胸闷、邪热壅肺肺气壅滞胸闷及肺痈肺气壅滞胸闷。

外感风寒肺气壅滞胸闷:发热,恶寒,头痛,身疼,咳嗽或喘,胸闷不舒,舌苔白,脉浮或紧。若素有伏饮于肺,复感寒邪于外,则咳喘明显,胸闷憋气,烦躁,甚至倚息不得安卧。

邪热壅肺肺气壅滞胸闷:发热重,微恶寒或不恶寒,口渴欲饮,上气咳逆,咳吐黄痰,喘鸣迫塞,胸闷憋气,或溲赤便干,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肺痈肺气壅滞胸闷:胸闷多兼胸中隐隐作痛,发热,咳嗽,吐痰黄浊腥臭,或吐脓血,咽干,口燥,不渴,舌红苔黄,脉数或滑。

心血瘀阻胸闷:胸闷憋气,以夜间为甚,或伴有胸痛隐隐,或痛引肩臂。心悸,或短气,舌紫暗或有瘀血斑点,脉弱或结代。

肝气郁滞胸闷:胸闷不舒,常太息以呼出为快,伴有胁痛,头目眩晕,口苦,咽干,或寒热往来。情绪急躁易怒。或妇女月经不调。舌正常或有薄黄苔,脉弦细。

月经病的中医辩证

月经病以期、量、色、质来辨寒、热、虚、实。

月经先期,量多,色深红,质稠者,多属血热证。

月经后期,量少,色黯,有血块者,多属血寒。

月经先期,经期延长,量多,色淡红,质稀者,多属气虚。

月经后期,量少,色黯,挟小血块,伴小腹胀痛者,多属气滞。

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稀者,多属血虚。

月经或多或少,色紫黯,挟多量血块,伴痛经者,多属血瘀。

月经量多,色淡,质稀者,多属脾虚。

月经先后无定,量或多或少,色黯,质稠,挟血块者,多属肝郁。

月经后期,或先后无定,量或多或少,色淡黯,质稀薄者,多属肾虚。

同时,应结合全身症状和舌脉象进行综合分析,作出正确的诊断。

中医辩证治疗睾丸炎

(一)急性:

(1)实热型:睾丸红肿热痛,疼痛剧烈,发硬或阴囊水肿,多发于一侧,发热口渴,咽痛腮肿,舌红苔干黄,脉数。

配方组成:柴胡15g,黄芩12g,黄连10g,黄柏12g,银花15g,连翘15g,蒲公英30g,败酱草30g,川楝子25g,橘核20g,荔枝核20g,青皮12g,元胡15g,赤芍15g,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2)湿热型:睾丸肿胀疼痛,阴囊潮湿骚痒,下便黄,大便粘滞不爽,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配方组成:黄芩13g,黄柏12g,龙胆12g,柴胡15g,栀子12g,赤芍15g,土茯苓30g,泽泻20g,青皮15g,车前子20g,木通15g,川楝子25g,荔枝核20g,元胡15g,白藓皮15g,苦参15g,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二)慢性:

(1)阴寒型:睾丸疼痛剧烈,痛引少腹,肿胀不明显,遇寒加重,得温减轻,多发一侧,平卧则复位,行走则下坠,舌淡少苔,脉弦紧。

配方组成:桂枝15g,白芍25g,当归20g,乌药15g,小茴香15g,吴茱萸6g,醋香附15g,醋元胡15g,制川乌10g,黄芪30g,枳壳12g,升麻15g,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2)寒湿型:睾丸肿大,阴囊冰冷硬痛或不痛,舌淡苔白腻,脉沉紧。

配方组成:川楝子25g,小茴香15g,当归20g,炒白芍20g,高良姜15g,乌药15g,醋香附15g,青皮15g,木香15g,苍术15g,橘核20g,荔枝核20g,茯苓20g,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3)气滞型:多发于一侧睾丸坠胀痛,痛引少腹和两胁,胸满闷,口苦腹胀,舌黯苔黄,脉弦细。

配方组成:荔枝核20g,木香15g,川楝子25g,大小茴香各12g,菖蒲18g,醋香附15g,醋元胡15g,柴胡15g,青皮15g,枳实15g,沉香10g,郁金15g,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中医辩证诊断胃疼

1.痞满:胃疼与痞满的病位皆在胃脘部,且胃疼常兼胀满,痞满时有隐痛,应加以鉴别。胃疼以疼痛为主,痞满以痞塞满闷为主;胃疼者胃脘部可有压痛,痞满者则无压痛。

2.心痛:胃处腹中之上部,心居胸中之下部,正如《医学正传·胃脘痛》谓:“胃之上口,名曰贲门,贲门与心相连。”《证治准绳·心痛胃脘痛》所说:“然胃脘逼近于心,移其邪上攻于心,为心痛者亦多。”心与胃的位置很近,胃疼可影响及心,表现为连胸疼痛,心痛亦常涉及心下,出现胃疼的表现,故应高度警惕,防止胃疼与心痛,尤其是防止胃疼与真心痛之间发生混淆。胃疼多发生于青壮年,疼痛部位在上腹胃脘部,其位置相对较低,疼痛性质多为胀痛、隐痛,痛势一般不剧,其痛与饮食关系密切,常伴有吞酸,嗳气,恶心呕吐等胃肠病症状,纤维胃镜及病理组织学等胃的检查异常;心痛多发生于老年,其痛在胸膺部或左前胸,其位置相对较高,疼痛性质多为刺痛、绞痛,有时剧痛,且痛引肩背及手少阴循行部位,痛势较急,饮食方面一般只与饮酒饱食关系密切,常伴有心悸,短气,汗出,脉结代等心脏病症状,心电图等心脏检查异常。

3.胁痛:肝气犯胃所致的胃疼常攻撑连胁而痛,胆病的疼痛有时发生在心窝部附近,胃疼与胁痛有时也易混淆,应予鉴别。但胃疼部位在中上腹胃脘部,兼有恶心嗳气,吞酸嘈杂等胃失和降的症状,纤维胃镜等检查多有胃的病变;而胁痛部位在上腹两侧胁肋部,常伴恶心,口苦等肝胆病症状,B超等实验室检查多可查见肝胆疾病。

4.腹痛:胃处腹中,与肠相连,从大范围看腹痛与胃疼均为腹部的疼痛,胃疼常伴腹痛的症状,腹痛亦常伴胃疼的症状,故有心腹痛的提法,因此胃疼需与腹痛相鉴别。胃疼在上腹胃脘部,位置相对较高;腹痛在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位置相对较低。胃疼常伴脘闷,嗳气,泛酸等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之症;而腹痛常伴有腹胀,矢气,大便性状改变等腹疾症状。相关部位的X线检查、纤维胃镜或肠镜检查、B超检查等有助于鉴别诊断。

小孩咳嗽为什么肚子痛

咳嗽是机体的一个正常防御反射,是人体自行清除呼吸道黏液的唯一办法,也有可能由一些疾病引起,像呼吸道感染,咳嗽变异性哮喘,异物吸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等。

如果是小孩子出现了频繁的咳嗽,然后伴有肚子痛,有可能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继发肠系膜淋巴结的肿大,出现了肚子疼,还有可能像一些病原体的感染,细菌和病毒容易引起的胃肠功能的紊乱,从而出现肚子疼。

如果是小孩子频繁的咳嗽,然后肚子疼的厉害的时候,要警惕他的病情是不是会比较重,这时候就是建议家长及时带小孩子去就医,肚子痛要排除一些外科疾病影响肚子疼,如果是外科疾病肚子疼是要及时干预治疗的。

如果是一过性的肚子疼,家长也不用太担心了。咳嗽它是帮助机体排出异物的过程,一般情况都还好,可以密切观察宝宝的情况,减少剧烈运动,多休息,饮食多注意,多喝点温水,有可能轻度的病毒感染是有自愈性的,但是如果病情有加重的趋势,还是要及时去医院就医。

子宫癌的中医辩证治疗

对子宫癌的治疗,可采用药物和非药物疗法两种,新病、气病,应以行气活血的方法治疗;久病、血病或痰凝,病情轻微,包块尚小,宜用活血化瘀消症的方法治疗,病情较重,且包块较大,正气渐衰,应采用手术切除的办法,去除病邪再行调补。

气滞

主证:小腹胀满,积块不坚,推之可移,或上或下,痛无定处。舌苔薄白而润,脉沉而弦。

治法:行气导滞,活血消症。

方药:香棱丸加减。木香、丁香、三棱、枳壳、莪术、青皮、川楝子、小茴香。可水煎服,也可共为细末,制成水丸内服。

血瘀

主证:胞中积块坚硬,固定不移,疼痛拒按,伴有面色晦暗,肌肤乏润,月经量多或经期延后,口干不欲饮。舌质红,边有瘀点,脉象沉涩。

治法:活血破瘀,消症散结。

方药:桂技茯苓丸加减。桂枝、云苓、丹皮、芍药、桃仁。可水煎内服,可共为细末,制成水丸内服。

相关推荐

膀胱癌的中医辩证治疗

古代中医对本病没有专题研究,但对于膀胱癌发病过程中出现的癃闭、尿血、血淋症状的治疗,在历代文献中论述较多。《医宗必读》将血淋分为血虚、血冷、血热、血瘀四种情况,分别选用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小蓟饮子、桃红四物汤等加减治疗。近现代中医医家对癌症的恶性实质有了较为一致的认识,对膀胱癌的治疗做了更进一步的研究,使临床疗效有一定的提高。 1)气血两亏型 主证:无痛性血尿,或排便无力,不畅,头晕,面色淡白,精神不振,四肢倦怠,纳食不香,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治法:益气养血,健脾益肾。 方药:八珍汤《正体类要

中医如何辩证治疗胃脘痛

胃脘痛的辩证,主要辩别是病邪(寒、热、食滞等)阻滞引起的,还是脏腑失调(肝气郁结、脾胃虚弱)引起的;病在肝,还是病在脾胃;是实证(病邪阻滞、肝郁,肝火),还是虚证(脾胃阳虚或胃阴不足);尚属气滞,还是已成血瘀等几个方面。对本病的治疗,以“理气止痛”为临床上通用之法,但是,还需进一步审证求因,属于病邪阻滞者,当辩其邪而去之;由于肝气郁滞者,当疏泄肝气;因于脾胃虚寒者,当温中散寒;疼痛日久不愈者,往往由于化火,伤阴,血瘀所致,当分别病情采用清火,养阴,化瘀等法。 1)病邪阻滞: 主证:胃脘疼痛暴作,畏寒喜暧,

脊髓灰质炎的中医辩证

1.邪犯肺胃: 症状:身热不扬,头痛身倦,咳嗽,呕恶,苔黄腻,脉濡数。(属前驱期,体温38~39℃,以上呼吸道及消化道症状为主。) 治则:疏泄肺胃湿热 方药:葛根芩连汤、三仁汤加减。 葛根10克,黄芩12克,杏仁10克,薏苡仁15克,杏仁10克,银花20克,连翘15克,滑石15克。 湿重者加苍术10克,高热者加生石膏30克。 水煎服,1日1剂。 2.湿热郁蒸气分: 症状:发热多汗,头痛身疼,烦躁不安,或嗜睡,苔黄腻,脉滑数。(属瘫痪前期,出现中枢神经感染病症,高热、脑膜刺激征,并可有脑脊液异常,但无瘫痪。

前列腺癌的中医辩证治疗

中医可将前列腺癌辨证分型为肾气虚亏证、湿热蕴积证、瘀血内结证等,根据其不同的表现给予相应的治疗,可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1、肾气虚亏证 主证:夜尿增多,尿意频数,尿流稍细,腰膝酸软,体力较差,时有怕冷,喜温喜热,口干不欲饮,舌质淡红或淡紫,苔自或少苔,沉脉或细脉。 治法:滋阴补肾,益气健脾。 方药:六味地黄汤合四君子汤。熟地、淮山药、丹皮、泽泻、茯苓、枸杞子、女贞子、蓑冬、益智仁、补骨脂、淫羊藿、黄精、党参、太子参、白术、甘草、黄芪。 2、湿热蕴积证 主证:病情发展,小便不畅,尿线变细,排尿无力,滴沥不通

鼻咽癌的中医辩证治疗

鼻咽癌的中医治疗,以辨证治疗为主。还需根据临床具体情况,先攻后补,或先补后攻,或攻补兼施,灵活施治。其具体治疗方法如下所述。 1、邪毒外袭,痰热结肺 治法:清肺利鼻,除痰散结。 方药:清金化痰汤加减。黄芩、栀子、桔梗、麦冬、桑白皮、贝母、知母、瓜蒌仁、橘红、茯苓、甘草。鼻塞涕多者,可加辛夷花、白芷;涕血者,宜加白茅根、茜草根以凉血止血。 2、肝气郁结,气滞血瘀 治法:行气活血,软坚散结。 方药:三棱散加减。三棱、赤茯苓、当归、鳖甲、枳壳、白术、木香。 3、脾胃受伤,痰浊结聚 治法:调和脾胃,祛痰散结。 方

截瘫的中医辩证治疗

体针 (一)取穴 主穴:损伤平面上(1~2个棘突)和下(1~2个棘突)的督脉穴和夹脊穴,膈俞。 配穴:分4组。1、关元、中极、天枢;2、秩边、殷门、委中、昆仑;3、髀关、伏兔、足三里、冲阳;4、环跳、阳陵泉、绝骨、丘墟。 (二)治法 主穴每次均取,配穴第一组每次取2~3穴,余每次取一组。督脉穴刺法:左手食指和中指固定所要针刺穴位的上、下两个棘突点间的皮肤,右手持针,针尖垂直刺入,缓慢均匀提插,以测知针尖所遇之阻力,并体会指下感觉。如因骨折或脱位使棘突间发生改变时,可按照损伤平面上下选取督脉穴的原则,加用其

中医辩证论法治疗肿瘤

[病因病机] 脾主肌肉,由于思虑过度或饮食劳倦伤脾,脾气不行,津液聚而为痰,痰气郁结而成肉瘤。 [诊断] 常见于成年人,好发于肩、颈、背、肩胛间、臀部、前臂等处。 肿块多为单个,少数病人为多发,大小不一,呈扁平团块状,或分叶状,瘤体质地柔软似棉,外观肿形似馒,用力可以压扁,推之可以移动,与皮肤无粘连,瘤体表面皮肤如常,亦无疼痛。生长缓慢,长到一定程度后可自行停止生长而固定不变。另有一种多发性肉瘤,常发生于四肢、胸或腹部皮下,呈多个圆形或卵圆形结节,质地较一般肉瘤略硬,压之有轻度疼痛。 [辨证论治] 一、内

甲亢的中医辩证类型

1、气滞痰凝证 证候:颈前肿胀,烦躁易怒,胸闷,两胁胀满,善太息,失眠,腹胀便溏,舌苔白腻,脉弦或弦滑。 治法:疏肝理气,化痰散结。 2、肝火旺盛证 证候:颈前肿胀,眼突,烦躁易怒,手指颤抖,多汗,面红目赤,头晕目眩,口苦咽干,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消瘿散结。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3、阴虚火旺证 证候:颈前肿大,眼突,心悸汗多,手颤,消瘦,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失眠多梦,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消瘿散结。 4、气阴两虚证 证候:颈前肿大,眼突,心悸失眠,消瘦

中医怎么辩证治疗慢支

1.热痰 证候:①主症:咳嗽咯痰,痰性状为粘脓或粘浊痰,常不易咳出。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数。②次症:发热,脓涕,咽痛,口渴,尿黄,便干。 辨析:①辨证:本证多见于急性发作期,以痰脓或粘调,舌质红、首黄,脉弦滑数为辨证要点。如痰少而粘稠不易咯出为侧重考虑燥痰,并应随时注意热喘、肝风内动之候出现。②病机:痰热蕴肺,防失宣降,故咳嗽、痰脓或粘稠不易咳出;痰热化火,故发热、咽痛、口渴、尿黄、便干为热甚伤律、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数,均属痰热之象。 2.寒痰 证候;①主症:咳嗽咯痰,痰性状为白色泡沫或粘稀痰,常较易咳出。

矽肺病的中医辩证治疗

在矽肺的药物治疗方面,常用汉防己甲素。这是从中药汉防己科植物中提取的双苄基异喹啉类药物,能使矽肺内的胶原合成量减少,对急性矽肺疗效较好,患者每日口服200毫克至300毫克可改善临床症状。该药物的副作用为食欲减退、转氨酶升高、心率减慢等。另据报道,该药物与六味地黄丸每周同服6天,连用两个月,可使矽肺患者咳嗽、咯痰、胸痛、呼吸困难明显改善,并使其发生感冒和支气管、肺部感染的几率下降52.94%。 矽肺多表现为痰瘀阻滞,故以化痰软坚为食疗原则,可选用海藻、昆布、苡仁等,加水煮食。在痰瘀阻滞的同时,患者还常有气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