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的形态特征
地黄的形态特征
年生草本,[1] 地黄体高10-30厘米,密被灰白色多细胞长柔毛和腺毛。根茎肉质肥厚,鲜时黄色,在栽培条件下,直径可达5.5厘米,茎紫红色。
叶通常在茎基部集成莲座状,向上则强烈缩小成苞片,或逐渐缩小而在茎上互生;叶片卵形至长椭圆形,上面绿色,下面略带紫色或成紫红色,长2-13厘米,宽1-6厘米,边缘具不规则圆齿或钝锯齿以至牙齿;基部渐狭成柄,叶脉在上面凹陷,下面隆起。
花具长0.5-3厘米之梗,梗细弱,弯曲而后上升,在茎顶部略排列成总状花序,或几乎全部单生叶腋而分散在茎上;花萼钟状,萼长1-1.5厘米,密被多细胞长柔毛和白色长毛,具10条隆起的脉;萼齿5枚,矩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抑或多少三角形,长0.5-0.6厘米,宽0.2-0.3厘米,稀前方2枚各又开裂而使萼齿总数达7枚之多;花
冠长3-4.5厘米;花冠筒状而弯曲,外面紫红色,(另有变种,花为黄色,叶面背面为绿色)被多细胞长柔毛;花冠裂片,5枚,先端钝或微凹,内面黄紫色,外面紫红色,两面均被多细胞长柔毛,长5-7 毫米,宽4-10毫米;雄蕊4枚;药室矩圆形,长2.5毫米,宽1.5毫米,基部叉开,而使两药室常排成一直线,子房幼时2室,老时因隔膜撕裂而成一室,无毛;花柱顶部扩大成2枚片状柱头。
蒴果卵形至长卵形,长1-1.5厘米。花果期4-7月。
地笋的形态特征
地笋是多年生草本,高0.6-1.7米;根茎横走,具节,节上密生须根,先端肥大呈圆柱形,此时于节上具鳞叶及少数须根,或侧生有肥大的具鳞叶的地下枝。茎直立,通常不分枝,四棱形,具槽,绿色,常于节上多少带紫红色,无毛,或在节上疏生小硬毛。[1]
叶具极短柄或近无柄,长圆状披针形,多少弧弯,通常长4-8厘米,宽1.2-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边缘具锐尖粗牙齿状锯齿,两面或上面具光泽,亮绿色,两面均无毛,下面具凹陷的腺点,侧脉6-7对,与中脉在上面不显著下面突出。轮伞花序无梗,轮廓圆球形,花时径1.2-1.5厘米,多花密集,其下承以小苞片;小苞片卵圆形至披针形,先端刺尖,位于外方者超过花萼,长达5毫米,具3脉,位于内方者,长2-3毫米,短于或等于花萼,具1脉,边缘均具小纤毛。[1]
花萼钟形,长3毫米,两面无毛,外面具腺点,萼齿5,披针状三角形,长2毫米,具刺尖头,边缘具小缘毛。花冠白色,长5毫米,外面在冠檐上具腺点,内面在喉部具白色短柔毛,冠筒长约3毫米,冠檐不明显二唇形,上唇近圆形,下唇3裂,中裂片较大。雄蕊仅前对能育,超出于花冠,先端略下弯,花丝丝状,无毛,花药卵圆形,2室,室略叉开,后对雄蕊退化,丝状,先端棍棒状。花柱伸出花冠,先端相等2浅裂,裂片线形。花盘平顶。[1]
小坚果倒卵圆状四边形,基部略狭,长1.6毫米,宽1.2毫米,褐色,边缘加厚,背面平,腹面具稜,有腺点。花期6-9月,果期8-11月。
地笋的形态特征
地笋是多年生草本,高0.6-1.7米;根茎横走,具节,节上密生须根,先端肥大呈圆柱形,此时于节上具鳞叶及少数须根,或侧生有肥大的具鳞叶的地下枝。茎直立,通常不分枝,四棱形,具槽,绿色,常于节上多少带紫红色,无毛,或在节上疏生小硬毛。
叶具极短柄或近无柄,长圆状披针形,多少弧弯,通常长4-8厘米,宽1.2-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边缘具锐尖粗牙齿状锯齿,两面或上面具光泽,亮绿色,两面均无毛,下面具凹陷的腺点,侧脉6-7对,与中脉在上面不显著下面突出。轮伞花序无梗,轮廓圆球形,花时径1.2-1.5厘米,多花密集,其下承以小苞片;小苞片卵圆形至披针形,先端刺尖,位于外方者超过花萼,长达5毫米,具3脉,位于内方者,长2-3毫米,短于或等于花萼,具1脉,边缘均具小纤毛。
花萼钟形,长3毫米,两面无毛,外面具腺点,萼齿5,披针状三角形,长2毫米,具刺尖头,边缘具小缘毛。花冠白色,长5毫米,外面在冠檐上具腺点,内面在喉部具白色短柔毛,冠筒长约3毫米,冠檐不明显二唇形,上唇近圆形,下唇3裂,中裂片较大。雄蕊仅前对能育,超出于花冠,先端略下弯,花丝丝状,无毛,花药卵圆形,2室,室略叉开,后对雄蕊退化,丝状,先端棍棒状。花柱伸出花冠,先端相等2浅裂,裂片线形。花盘平顶。
小坚果倒卵圆状四边形,基部略狭,长1.6毫米,宽1.2毫米,褐色,边缘加厚,背面平,腹面具稜,有腺点。花期6-9月,果期8-11月。
生地黄的营养价值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生地黄中的梓醇和地黄寡糖能显著增加微血管和神经元数目,减少星形胶质细胞数目,使胞体和突起数目以及形态特征趋近于正常,对神经血管单元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且能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香榧地形态特征
香榧为常绿乔木,嫁接树,高达20米,干基高30-60厘米,径达1米,其上有3-4个斜上伸展的树干;小枝下垂,一、二年生小枝绿色,三年生枝呈绿紫色或紫色;叶深绿色,质较软;种子连肉质假种皮宽矩圆形或倒卵圆形,长3-4厘米,径1.5-2.5厘米,有白粉,干后暗紫色,有光泽,顶端具短尖头;种子矩圆状倒卵形或圆柱形,长2.7-3.2厘米,径1-1.6厘米,微有纵浅凹槽,基部尖,胚乳微内皱。
香榧生长成熟期为三年:第一年开花,第二年结果,第三年成熟(不过一般一棵香榧树需要几百年才能开花)。花期4月中、下旬,果熟翌年9月,其果实一簇一簇地长在枝条上,素有"三代果"之称,一棵树上,往往一年果、两年果同时存在。
香榧的果实为坚果,营养价值极高。干果称“香榧子”,为著名的干果,橄榄形,果壳较硬,内有黑色果衣包裹淡黄色果肉,可食用,营养丰富。在东亚国家榧木是被用来制作棋盘的高级木料。
黄秋葵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1-2米;茎圆柱形,疏生散刺。叶掌状3-7裂,咖啡黄葵图鉴直径10-30厘米,裂片阔至狭,边缘具粗齿及凹缺,两面均被疏硬毛;叶柄长7-15厘米,被长硬毛;托叶线形,长7-10毫米,被疏硬毛。
花单生于叶腋间,花梗长1-2厘米,疏被糙硬毛;小苞片8-10,线形,长约1.5厘米,疏被硬毛;花萼钟形,较长于小苞片,密被星状短绒毛;花黄色,内面基部紫色,直径5-7厘米,花瓣倒卵形,长4-5厘米。
蒴果筒状尖塔形,长10-25厘米,直径1-5-2厘米,顶端具长喙,疏被糙硬毛;种子球形,多数,直径4-5毫米,具毛脉纹。花期5-9月。[3]
生地的形态特征
生地体高10-30厘米,密被灰白色多细胞长柔毛和腺毛。根茎肉质,鲜时黄色,在栽培条
生地件下,直径可达5.5厘米,茎紫红色。叶通常在茎基部集成莲座状,向上则强烈缩小成苞片,或逐渐缩小而在茎上互生;叶片卵形至长椭圆形,上面绿色,下面略带紫色或成紫红色,长2-13厘米,宽1-6厘米,边缘具不规则圆齿或钝锯齿以至牙齿;基部渐狭成柄,叶脉在上面凹陷,下面隆起。生地的花具长0.5-3厘米之梗,梗细弱,弯曲而后上升,在茎顶部略排列成总状花序,或几全部单生叶腋而分散在茎上;萼长1-1.5厘米,密被多细胞长柔毛和白色长毛,具10条隆起的脉;萼齿5枚,矩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抑或多少三角形,长0.5-0.6厘米,宽0.2-0.3厘米,稀前方2枚各又开裂而使萼齿总数达7枚之多;花冠长3-4.5厘米;花冠筒多少弓曲,外面紫红色,被多细胞长柔毛;花冠裂片,5枚,先端钝或微凹,内面黄紫色,外面紫红色,两面均被多细胞长柔毛,长5-7毫米,宽4-10毫米;雄蕊4枚;药室矩圆形,长2.5毫米,宽1.5毫米,基部叉开,而使两药室常排成一直线,子房幼时2室,老时因隔膜撕裂而成一室,无毛;花柱顶部扩大成2枚片状柱头。蒴果卵形至长卵形,长1-1.5厘米。花果期4-7月。
黄果的形态特征
甜橙常绿小乔木,高2~3米树冠中等大,圆头形或半圆形。分枝多,无毛,小枝呈扁压状的棱角,无刺或稍有刺。叶退化呈单叶状:叶柄长0.8~1.8厘米,叶翼窄,宽2~3毫米,和叶交结处有 显明的隔痕;叶片椭圆形,长6~12厘米,宽3~5.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边缘有不明显的波状锯齿;革质。花萼杯状,3~5裂,裂片卵圆形,先端窄尖;花瓣4~8,通常为5,长椭圆形,长达1.5厘米,宽0.7厘米;雄蕊多数,花丝常数簇愈合着生在花盘上;子房上位,10~13室,每室有胚珠4~8枚,子房近球形。花柱粗大,常早落。果大,径长7~9厘米,圆形至长圆形,果皮淡黄、橙黄或淡血红色,较韧滑。油泡平生微突,果肉橙黄色至血红色,柔软多汁、有香味。果皮与果肉不易分离。
果圆至椭圆形,两端圆或顶部略平坦,果皮或厚或稍薄,油胞密,淡橙黄色,难或稍易剥离,果心半充实至充实,瓢囊壁韧,果肉味甜带酸或偏酸,个别品系兼有苦味;子叶乳自色,多胚。[1]
果心小而充实。种子多、少或无,因品种而异,卵形或长圆形,多胚,白色。染色体2n=18,也有三倍体、四倍体和六倍体。果实含有大量的糖和一定量的柠檬酸以及丰富的维生素C,营养价值较高,色、香、味俱佳,是鲜食用的优良果品。甜橙丰产稳产性强,在中国每公顷约产30-40吨。
生地黄的形态特征
体高12-30厘米,密被灰白色多细胞长柔毛和腺毛。根茎肉质,鲜时黄色,在栽培条件下,直径可达5.5厘米,茎紫红色。叶通常在茎基部集成莲座状,向上则强烈缩小成苞片,或逐渐缩小而在茎上互生;叶片卵形至长椭圆形,上面绿色,下面略带紫色或成紫红色,长2-13厘米,宽1-6厘米,边缘具不规则圆齿或钝锯齿以至牙齿;基部渐狭成柄,叶脉在上面凹陷,下面隆起。花具长0.5-3厘米之梗,梗细弱,弯曲而后上升,在茎顶部略排列成总状花序,或几全部单生叶腋而分散在茎上;萼长1-1.5厘米,密被多细胞长柔毛和白色长毛,具10条隆起的脉;萼齿5枚,矩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抑或多少三角形,长0.5-0.6厘米,宽0.2-0.4厘米,稀前方2枚各又开裂而使萼齿总数达7枚之多;花冠长3-4.5厘米;花冠筒多少弓曲,外面紫红色,被多细胞长柔毛;花冠裂片,5枚,先端钝或微凹,内面黄紫色,外面紫红色,两面均被多细胞长柔毛,长5-7毫米,宽4-10毫米;雄蕊4枚;药室矩圆形,长2.5毫米,宽1.5毫米,基部叉开,而使两药室常排成一直线,子房幼时2室,老时因隔膜撕裂而成一室,无毛;花柱顶部扩大成2枚片状柱头。蒴果卵形至长卵形,长1-1.5厘米。花果期4-7月。
多年生直立草本。株高10-30cm,全体密被白色长腺毛,根肉质。叶基生成丛,倒卵状披针形,基部渐狭成柄,边缘有不整齐钝齿,叶面皱缩,下面略带紫色。花茎由叶丛抽出,花序总状;萼5浅裂;茎紫红色。也多基生,莲座状,卵形至长椭圆形,边缘锯齿。总状花序顶生,花萼筒状,萼齿5枚,花冠紫红色,长约4cm,2唇形,裂片5枚,两面被毛,花期4-5月,果期7~8月。蒴果卵形至长卵形,种子细小。
性状鉴别 呈不规则团块或长圆形, 中间膨大,两端稍细,长6-12cm,真径3-6cm,有的细长条状,稍扁而扭曲。表面灰黑色或棕灰色,极皱缩,具不规则的横曲纹。体重,质较软韧,断面灰黑色、棕黑色或乌黑色,微有光泽,具粘性。气微,味微甜。以块大、体重、断面乌黑油润、味甘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木栓细胞。皮层薄壁细胞排列疏松;散有多数分泌细胞,含橘黄色油滴;偶有石细胞,韧皮部分泌细胞较少。形成层成环。木射线宽广;导管稀疏,呈放射状排列。
黄芪形态特征
黄芪,羽状复叶,有13-27片小叶,长5-10厘米;叶柄长0.5-1厘米;托叶离生,卵形,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4-10毫米,下面被白色柔毛或近无毛;小叶椭圆形或长圆状卵形,长7-30毫米,宽3-12毫米,先端钝圆或微凹,具小尖头或不明显,基部圆形,上面绿色,近无毛,下面被伏贴白色柔毛。
总状花序稍密,有10-20朵花;总花梗与叶近等长或较长,至果期显著伸长;苞片线状披针形,长2-5毫米,背面被白色柔毛;花梗长3-4毫米,连同花序轴稍密被棕色或黑色柔毛;小苞片2;花萼钟状,长5-7毫米,外面被白色或黑色柔毛,有时萼筒近于无毛,仅萼齿有毛,萼齿短,三角形至钻形,长仅为萼筒的1/4-1/5;花冠黄色或淡黄色,旗瓣倒卵形,长12-20毫米,顶端微凹,基部具短瓣柄,翼瓣较旗瓣稍短,瓣片长圆形,基部具短耳,瓣柄较瓣片长约1.5倍,龙骨瓣与翼瓣近等长,瓣片半卵形,瓣柄较瓣片稍长;子房有柄,被细柔毛。
荚果薄膜质,稍膨胀,半椭圆形,长20-30毫米,宽8-12毫米,顶端具刺尖,两面被白色或黑色细短柔毛,果颈超出萼外;种子3-8颗。花期6-8月,果期7-9月。[2]
洋地黄的形态特征
全体密被短毛。根出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边缘具钝齿,有长柄。第2-3年春于叶簇中央抽出花茎,高达1-1.5m,茎生叶长卵形,边缘有细齿,有短柄或近无柄。总状花序顶生,花冠钟形,下垂,偏向一侧,紫红色,内面带深紫色斑点。蒴果圆锥形,种子细小。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少分枝,全株被灰白色短柔毛和腺毛。株高60-120cm。叶片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叶粗糙、皱缩、叶基生呈莲座状,叶缘有圆锯齿,叶柄具狭翅,叶形由下至上渐小。顶生总状花序长50-80cm,花冠钟状长约7.5cm,花冠蜡紫红色,内面有浅白斑点。萌果卵形,花期6-8月,果熟期8-10月,种子极小。同属植物约25种。
黄皮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黄皮小乔木,高达12米。小枝、叶轴、花序轴、
尤以未张开的小叶背脉上散生甚多明显凸起的细油点且密被短直毛。
叶有小叶5-11片,小叶卵形或卵状椭圆形,常一侧偏斜,长6-14厘米,宽3-6厘米,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两侧不对称,边缘波浪状或具浅的圆裂齿,叶面中脉常被短细毛;小叶柄长4-8毫米。
圆锥花序顶生;花蕾圆球形,有5条稍凸起的纵脊棱;花萼裂片阔卵形,长约1毫米,外面被短柔毛,花瓣长圆形,长约5毫米,两面被短毛或内面无毛;雄蕊10枚,长短相间,长的与花瓣等长,花丝线状,下部稍增宽,不呈曲膝状;子房密被直长毛,花盘细小,子房柄短。
果圆形、椭圆形或阔卵形,长1.5-3厘米,宽1-2厘米,淡黄至暗黄色,被细毛,果肉乳白色,半透明,有种子1-4粒;子叶深绿色。花期4-5月,果期7-8月。产海南的其花果期均提早1-2个月。
生长习性/黄皮
性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以疏松、肥沃的壤土种植为佳。
繁殖方法/黄皮
砧木培育
在黄皮成熟期,选择果大饱满、充分成熟的酸黄皮果实,置阴凉处堆沤数天至腐烂,脱去皮肉,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剔除细小的、发育不全的种子,即可播种。苗床高25厘米、宽80-100厘米,把种子均匀撒于畦面,不相互重叠,粒距2厘米左右,播后复盖厚约1厘米的干净湿细沙,盖上一层厚约2.5厘米的稻草,淋水,每隔3-5天淋水1次,保持土壤湿润,苗地忌过干过湿。幼苗开始出土时,分次逐渐将稻草揭去,并施用优质三元复合肥(0.4%),当苗高12-16厘米时,分床移栽于嫁接圃,株行距以20厘米×20厘米为宜,畦宽120厘米、高30厘米左右。幼砧生长期间,每隔15天追施腐熟稀薄人粪尿水肥,或优质三元复合肥(0.4%)1次;做好除草、浅松土、除虫、防病等工作。
嫁接苗培育
待砧苗径粗(砧苗离地面10厘米处)达0.8厘米时,即可进行嫁接。以3-4月嫁接为佳。
接穗的采集:接穗应采自进入结果盛期、丰产、稳产、优质的良种母树(可选用郁南无核黄皮、选种大鸡心黄皮、迟熟无核黄皮等品种),在其树冠顶部或中部外围选取生长充实健壮、芽眼饱满的上年春梢或秋梢作接穗。
嫁接方法:采用单芽或双芽切接法,嫁接时宜选在晴天,以无风阴天最适宜;在砧苗离地面10-12厘米处选择平直光滑部位进行嫁接。
接后管理
一般嫁接后12-15天,接穗芽眼开始萌发,此时要加强检查,对不成活的要及时补接。及时抹除砧桩萌芽,待第一次梢转绿后,可施用优质的复合肥,以后在每次梢抽发前和新梢转绿后各施1次优质复合肥。结合施肥适当浅松土(深度以2厘米左右为宜),除去苗地杂草。及时浇水防旱,保持土壤湿润,雨天及时排渍。接穗抽梢长至30-35厘米时,打顶摘心,促分枝,培养2-3条分布均匀、生长健壮的分枝作主枝;注意做好炭疽病、蚜虫、潜叶蛾等病虫害防治,以保护苗木的正常生长。
苗木出圃
嫁接成活后1年便可出圃定植,出圃时应剪除嫩枝及一部分叶片(约1/2)。苗木质量要求接口愈合良好,苗高60厘米以上,主干粗(离地面8厘米处)1.2厘米以上,有2-3条分枝,须根较多,无病虫害
竹黄的形态特征
子座呈不规则瘤状,早期白色,后变成粉红色,初期表面平滑,后期有龟裂,肉质,渐变为木栓质,长1.5-4cm,宽1-2.5cm。子囊壳近球形,埋生于子座内,直径480-580μm.子囊长圆柱状,(280-340)μm×(22-35)μm;子囊孢子单行排列,长方形至梭形,两端大多尖锐,有纵横隔膜,(42-92)μm×(13-35)μm,无色或近无色,成堆时柿黄色。
特征:多生于将衰败或已经衰败的竹林中的莿竹属、刚竹属植物的杆上;在竹杆上形成子座,子座呈不规则瘤状,早期呈白色肉质,后变红色,木栓质。
地肤子的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根略呈纺锤形。茎直立,圆柱状,淡绿色或带紫红色,有多数条棱,稍有短柔毛或下部几无毛;分枝稀疏,斜上。叶为平面叶,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 长2-5厘米,宽3-9毫米,无毛或稍有毛,先端短渐尖,基部渐狭入短柄,通常有3条明显的主脉,边缘有疏生的锈色绢状缘毛;茎上部叶较小,无柄,1脉。
花两性或雌性,通常1-3个生于上部叶腋,构成疏穗状圆锥状花序,花下有时有锈色长柔毛;花被近球形,淡绿色,花被裂片近三角形,无毛或先端稍有毛;翅端附属物三角形至倒卵形,有时近扇形,膜质,脉不很明显,边缘微波状或具缺刻;花丝丝状,花药淡黄色;柱头2,丝状,紫褐色,花柱极短。
胞果扁球形,果皮膜质,与种子离生。种子卵形,黑褐色,长1.5-2毫米,稍有光泽;胚环形,胚乳块状。花期6-9月,果期7-10月。
生地黄的形态特征
体高12-30厘米,密被灰白色多细胞长柔毛和腺毛。根茎肉质,鲜时黄色,生地叶在栽培条件下,直径可达5.5厘米,茎紫红色。叶通常在茎基部集成莲座状,向上则强烈缩小成苞片,或逐渐缩小而在茎上互生;叶片卵形至长椭圆形,上面绿色,下面略带紫色或成紫红色,长2-13厘米,宽1-6厘米,边缘具不规则圆齿或钝锯齿以至牙齿;基部渐狭成柄,叶脉在上面凹陷,下面隆起。
花具长0.5-3厘米之梗,梗细弱,弯曲而后上升,在茎顶部略排列成总状花序,或几全部单生叶腋而分散在茎上;萼长1-1.5厘米,密被多细胞长柔毛和白色长毛,具10条隆起的脉;萼齿5枚,矩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抑或多少三角形,长0.5-0.6厘米,宽0.2-0.4厘米,稀前方2枚各又开裂而使萼齿总数达7枚之多;花冠长3-4.5厘米;花冠筒多少弓曲,外面紫红色,被多细胞长柔毛;花冠裂片,5枚,先端钝或微凹,内面黄紫色,外面紫红色,两面均被多细胞长柔毛,长5-7毫米,宽4-10毫米;雄蕊4枚;药室矩圆形,长2.5毫米,宽1.5毫米,基部叉开,而使两药室常排成一直线,子房幼时2室,老时因隔膜撕裂而成一室,无毛;花柱顶部扩大成2枚片状柱头。蒴果卵形至长卵形,长1-1.5厘米。花果期4-7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