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患者的饮食原则
肝性脑病患者的饮食原则
核心提示:对于昏迷的病人必须停用蛋白质或减至微量,采用葡萄糖维持营养。但停用蛋白质过久,会导致体内蛋白质分解内源性氨的形成,影响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加重浮肿和腹水。
1、热能和 碳水化合物 :供给充足的 热量 以满足脑组织代谢,减少体内组织蛋白分解,促进肝功能的恢复,是 肝性脑病 治疗过程中必须保证的环节。
1病人 昏迷 时,每日提供1200~1400kcal热量,完全由 葡萄糖 提供, 可由 静脉 或 鼻 饲输入,停用 蛋白质 。
2病人复苏 后 ,随其病情好转可稍提 高热 量至1200~2000kcal, 蛋白质 供应量为20~30g/d, 碳水化合物 仍占70%~75%的热量比重,剩余一小部分可由 脂肪 提供。 安康市中医院 消化内科崔翔
2、蛋白质:对于肝性脑病的病人,减少氨的来源。抑制其产生和减少吸收,是治疗的重点。控制 饮 食中蛋白质的 摄入量 是防止 血氨 升高的基本措施之一。
1对于 昏迷 的病人必须停用蛋白质或减至微量,采用 葡萄糖 维持营养。但停用蛋白质过久,会导致体内蛋白质分解内源性氨的形成,影响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加重浮肿和 腹水 。
2病人复苏后,每日可经口或鼻饲含20~30g的蛋白质,若病人症状 无 进 行 性加重,血氨未升高,肝功能未恶化,神志逐步好转,可2~3日增加饮食中的蛋白质10g/d,直至到50g/d。
3应选用含氨少的食物。
3、 脂肪 :使用脂肪应以小剂量为好,每日1g/d效果较好。应尽量使用中链脂肪酸加上必须 氨基酸 ,供应热量不超过总量的40%。对于昏迷的病人应尽量慎用脂肪。
4、水、电解质、 维生素 : 肝衰竭 时各种 维生素 摄取量降低并产生吸收障碍、利用不良,致 维生素 丢失增多与储存耗竭,而大量应用 葡萄糖 也增加了维生素的消耗。对于已知与肝功能有关的维生素B1,B2,B6,B12,C,A,E,K, 叶酸 , 泛酸 , 生物素 , 尼克 酸必须全面补充,并且补充剂量要超过生理量的数倍,最好联合补给,以免影响维生素之间的平衡。
肝性脑病原因
1、感染:各种感染因素是肝性脑病的主要诱因之一。严重肝病患者肝脏合成蛋白质功能下降导致机体免疫力急剧降低,容易引起各种感染,感染可加重肝脏的损害,增加组织分解代谢,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肝性脑病的发生。
2、电解质紊乱:在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中占第二位,其中以低钾低钠血症为多见。低血钾时人体内环境发生改变,血液的pH值上升,引起碱中毒,有利于肠道氨的产生和吸收及肾小管对氨的吸收,氨可透过血脑屏障从而诱发肝性脑病。低钠血症可影响细胞内外渗透压而导致脑细胞水肿,脑细胞能量代谢障碍进而诱发肝性脑病。
3、肾功能不全:严重肝病时常伴肝肾综合征,通常认为这是一种功能性肾功能衰竭。肾功能不全时排氨减少,可诱发肝性脑病。
4、大量排除腹水:大量放腹水可导致腹压骤降使有效循环血量不足,从而导致大脑缺血、缺氧诱发肝性脑病。
5、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后一方面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使肝窦内血液流出维持外周有效循环血量,加重了肝脏缺血、缺氧和肝功能损害,合成尿素功能降低;另一方面出血后进人肠道的血液经细菌分解产生大量的氨,血氨增高诱发肝性脑病。
6、高蛋白饮食:过多摄入含氮的高蛋白食物,使肠道氨的产生增加,导致血氨增高诱发肝性脑病。
7、不合理用药:苯二氮卓类药物可以诱发肝性脑病,肝性脑病患者中发现内源性的苯二氮卓类物质浓度增加。因此增加外源性苯二氮革类可诱发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是严重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专家表示:及时去除诱因,积极对症治疗,可有效降低肝性脑病的病死率,改善肝癌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肝昏迷的一般治疗方法
“肝昏迷”现称为肝性脑病,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肝硬化发生肝性脑病率可达70%。肝性脑病发病前多有明显诱因,常见的有上消化道大出血、大量腹水(1000ml以上)、大量高蛋白饮食(如大量鱼、瘦肉、鸡蛋)、便秘、感染等。去除肝性脑病发作的诱因是其一般治疗的基本原则,亦是其他药物治疗的基础,包括以下措施。
(一)调整饮食结构:肝硬化患者常有负氮平衡,因此应补充足够蛋白质。但高蛋白饮食可诱发肝性脑病,因此对有肝性脑病患者应该限制蛋白质摄入,并保证热能供给。Ⅲ~Ⅳ期患者应禁止从胃肠道补充蛋白质,可鼻饲或静脉注射 25% 的葡萄糖溶液。Ⅰ~Ⅱ期患者日应限制蛋白质在 2Og/d 之内,如病情好转,每 3~5 天可增加10g 蛋白质,以逐渐增加患者对蛋白质的耐受性。
待患者完全恢复后每天每千克体重可摄入0.8~1.0 蛋白质,以维基本的氮平衡。由于植物蛋白质(如豆制品)富含支链氨基酸和非吸收纤维,后者可促进肠蠕动,被细菌分解后还可降低结肠的 pH 值,可以加速毒物排出和减少氨吸收。因此,肝性脑病患者应首选植物蛋白。乳制品营养丰富,如病情稳定可适量摄入。
(二)慎用镇静药: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镇静药可激活GABA/BZ复合受体,此外肝硬化患者由于肝功能减退,药物半衰期延长,因此,使用这些药物会诱发或加重肝性脑病。如患者出现躁狂时,应禁用这些药物,试用异丙嗪、氯苯那敏 ( 扑尔敏 ) 等抗组胺药。
(三)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肝硬化患者由于进食量少,利尿过度,大量排放腹等造成低钾性碱中毒,诱发或加重肝性脑病。因此利尿药的剂量不宜过大,大量排放腹水时应静脉输人足量的白蛋白以维持有效血容量和防止电解质紊乱。肝性脑病患者应经常检测血清电解质、血气分析等,如有低血钾或碱中毒应及时纠正。
(四)止血和清除肠道积血:上消化道出血是肝性脑病的重要诱因。因此,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应采取各项紧急措施进行止血,并输入血制品以补充血容量。清除肠道积血可采取以下措施:口服或鼻饲乳果糖、乳梨醇溶液或25% 硫酸镁,用生理盐水或弱酸液(如醋酸)进行灌肠,将乳果糖稀释至33.3%进行灌肠。
(五)其他:如患者有缺氧应予吸氧,低血糖者可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如有感染应及时控制。
肝性脑病的检查
1.血氨
慢性肝性脑病、pse患者多半有血氨升高。但急性肝性脑病患者血氨可以正常。
2.脑电图
大脑细胞活动时所发出的电活动,正常人的脑电图呈α波,每秒8~13次。肝性脑病患者的脑电图表现为节律变慢。Ⅱ-Ⅲ期患者表现为δ波或三相波,每秒4~7次;昏迷时表现为高波幅的δ波,每秒少于4次。脑电图的改变特异性不强,尿毒症、呼吸衰竭、低血糖亦可有类似改变。此外,脑电图对亚临床肝性脑病和i期肝性脑病的诊断价值较小。
3.诱发电位诱发电位
是大脑皮质或皮质下层接受到由各种感觉器官受刺激的信息后所产生的电位,其有别于脑电图所记录的大脑自发性电活动。根据受刺激感觉的不同部位可将诱发电位分为视觉诱发电位(V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诱发电位检查多用于轻微肝性脑病的诊断和研究。尚有一种p300事件相关电位,其与传统的诱发电位相比,具有不受刺激部位生理特性影响的特点。轻微肝性脑病患者的p300潜伏期延长。
4.心理智能测验心理智能测验
适合于肝性脑病的诊断和轻微肝性脑病的筛选。其缺点是受年龄、教育程度的影响。老年人和教育层次比较低者在进行测试时较为迟钝,影响结果。其他可用于检测轻微肝性脑病的方法尚有划线及系列打点试验。
5.影像学检查
急性肝性脑病患者进行头部CT或MRI检查时可发现脑水肿。慢性肝性脑病患者则可发现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此外,MRI检查可发现基底神经节有T1加权信号增强,与锰在该处沉积有关。开展的磁共振波谱分析(MRS)是一种在高磁场强(1.5t以上)磁共振扫描机上测定活体某些部位代谢物含量的方法。用质子(h1)mrs检测慢性肝病患者大脑枕部灰质和顶部皮质可发现某些有机渗透物质如胆碱、谷氨酰胺、肌酸等的含量发生变化。肝性脑病、轻微肝性脑病甚至一般的肝硬化患者均有某种程度的改变。
6.临界视觉闪烁频率检测
轻度星形细胞肿胀是早期的病理改变,而星形细胞肿胀(alztrimer Ⅱ型)会改变胶质-神经元的信号传导,视网膜胶质细胞在时形态学变化与aiztrimierⅡ型星形细胞相似,故视网膜胶质细胞病变可作为时大脑胶质星形细胞病变的标致,通过测定临界视觉闪炼频率可定量诊断,初步应用结果认为方法敏感,简单而可靠,可用于发现及检测轻微肝性脑病。
得肝性脑病的人多吗
国内肝性脑病的确切发病率尚难评估。但我国是肝病大国,慢性肝病患者人数非常庞大,其中许多患者会逐渐发展成为肝硬化,而绝大多数肝硬化患者在病程中的某些阶段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肝性脑病症状,并且当肝脏疾病程度越严重时,肝性脑病的发生率可能更高。
治疗肝病的窍门你掌握了吗
肝病患者可以吃牛奶
肝病患者饮食总的原则是:综合营养,合理搭配,防止偏食。肝病患者每日要摄取足量的维生素、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一日三餐要合理搭配,荤素相间,尽可能少食辛辣等刺激性较强的食物,避免养成偏食的不良习惯。每天坚持喝一杯牛奶,吃一个鸡蛋、二到三两精瘦肉(猪、牛、羊、鸡、鱼肉均可),一块豆腐,每天两种蔬菜(扁豆、菠菜、油菜、芹菜、黄瓜、香菇、木耳等任选)交换搭配,吃两个水果(苹果、梨、桃、香蕉等不限)。尽可能避免食用麻辣火锅、海鲜发物、油炸油煎、动物内脏等不易消化的食品。同时,要禁酒戒烟。在饮食上宜食用一些酸性的蔬菜和水果,例如山楂、杏肉、酸枣、西红柿等。另外,香菇、木耳等食用菌含有较为丰富的多糖类物质,对于加强肝病病人机体免疫功能十分有益。绿色食品是保肝养肝的最佳选择,对于新鲜的蔬菜,患者既可以生食,也可以煮汤,每日交换食用。
肝病患者还应根据自己病情的轻重缓急,遵循个性化的饮食原则。例如肝硬化患者,饮食以软、凉、易消化食物为主,例如馒头、面条、面片、鸡蛋汤、火腿肠等,杜绝食用过硬、过热食品,防止上火、便秘,杜绝食用油炸食物、过硬食品(如烙饼、萝卜等)以及带刺食品(如鲤鱼、鲫鱼、草鱼等芒刺较多),因为带刺食品很可能划伤患者曲张的胃底和食道静脉,造成消化道出血。肝硬化患者切忌短期内大量食用高蛋白质食物,以防血氨浓度急剧上升,造成肝昏迷。除了应注意以上事项外,已经出现食道或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应避免进食生硬、粗纤维、煎炸及辛辣等刺激不易消化的食品,吃饭不宜过急过快。保持大便通畅,不宜过于用力,以防发生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晚期肝硬化病人还应注意控制高蛋白饮食,以防出现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如何有效饮食呢
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意识行为异常和昏迷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与来自肠道的有害物质进入脑部诱发昏迷有关,但有些肝硬化伴门-体分流的患者,仅有意识行为改变而不发生真正的昏迷。
大部分肝性脑病由慢性肝病引起,小部分病例见于重症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中毒性肝炎、急性药物性肝炎和急性毒蕈中毒等。少见的病例尚有原发性肝癌和急性妊娠期脂肪肝等。
肝性脑病患者体内代谢严重紊乱,肝性脑病时血氨和脑内氨含量都上升肝硬化氨中毒是一重要病因。
膳食治疗原则
1、肝性脑病病人的膳食治疗原则是控制总能量和蛋白质,减少体内代谢产氨。能量供应应适当控制,每日供给6.7MJ(1600kcal)为宜。饮食应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应占总能量的75%。昏迷不能进食时,若无食道静脉曲张者,亦可用胃管供给营养素,当有食道静脉曲张者,应采用静脉滴注20%葡萄糖生理盐水或滴注高渗50%葡萄糖液(可加入维生素C和能量合剂),以维持热能需要。
2、对于昏迷患者每日蛋白质供给量控制在0.5g/kg /人左右,以后每隔2~3d调整一次供给量,但最大限量不超过1g/ kg/人。若有血氨增加同时又有神经系统症状者,在2~3d内不宜给予动物蛋白质,以后从0.2~0.3 g/ kg/人开始供给,每隔2~3d调整一次。对患有肾功能不全或肝肾综合症的患者,应严格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特别是动物性蛋白。
3、膳食中脂肪量以每日30~40g为宜,为防止供给热能不足,可采用脂肪乳化剂,既可提高能量,同时也可预防腹泻。
4、维生素供给应充足,尤其是维生素C的供给量应更多一些,以利解毒。低蛋白饮食常会导致钙、铁、维生素B2、维生素K等缺乏,应在饮食之外予以补充。研究表明肝衰竭时脑中铜、锌降低,可能为肝昏迷的原因之一,因此,在膳食治疗中应注意锌、铜的补充。
5、水和盐的供给视有无腹水和水肿而定,若伴有腹水或水肿者,应给予低盐或无盐饮食,并需限制液体。
以上介绍了肝性脑病的具体知识了,其实对于肝性脑病来说要注意饮食方面的原则的,治疗原则一定要注意一下,饮食方面要努力控制一下能量,很多的肝性脑病情况非常的危及的,对个人的生命会造成威胁的。
肝性脑病的食疗方法
无论是什么疾病,其在临床上的治疗方法往往是多种的,肝性脑病也不例外。专家介绍,肝性脑病是一种较为严重过的慢性疾病,在其治疗上,若采用饮食疗法作为辅助的话,相信效果会更好。那么,肝性脑病患者的饮食疗法有哪些呢?
肝性脑病患者的饮食疗法:
1、膳食中脂肪量以每日30~40g为宜,为防止供给热能不足,可采用脂肪乳化剂,既可提高能量,同时也可预防腹泻。
2、维生素供给应充足,尤其是维生素C的供给量应更多一些,以利解毒。低蛋白饮食常会导致钙、铁、维生素B2、维生素K等缺乏,应在饮食之外予以补充。研究表明肝衰竭时脑中铜、锌降低,可能为肝昏迷的原因之一,因此,在膳食治疗中应注意锌、铜的补充。
3、肝性脑病病人的膳食治疗原则是控制总能量和蛋白质,减少体内代谢产氨。能量供应应适当控制,每日供给6.7MJ1600kcal为宜。饮食应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应占总能量的75%。
4、昏迷不能进食时,若无食道静脉曲张者,亦可用胃管供给营养素,当有食道静脉曲张者,应采用静脉滴注20%葡萄糖生理盐水或滴注高渗50%葡萄糖液可加入维生素C和能量合剂,以维持热能需要。
5、对于昏迷患者每日蛋白质供给量控制在0.5g/kg/人左右,以后每隔2~3d调整一次供给量,但最大限量不超过1g/kg/人。若有血氨增加同时又有神经系统症状者,在2~3d内不宜给予动物蛋白质,以后从0.2~0.3g/kg/人开始供给,每隔2~3d调整一次。对患有肾功能不全或肝肾综合症的患者,应严格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特别是动物性蛋白。
对于疾病,相信您只要保持良好的态度,且坚持治疗,您的病情就会有所改善。以上是关于肝性脑病的饮食疗法是什么的简单介绍,希望能为您疾病的好转带来希望。专家提示,肝性脑病患者在饮食上不宜吃一些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肝性脑病如果不治疗,会有哪些严重后果
肝性脑病是众多肝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才能争取最佳疗效。
病情较轻的肝性脑病,即使是轻微型肝性脑病,如果不治疗,也将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而且可能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肝功能受损伤的程度逐渐加重,将丧失早期治疗和争取最佳疗效的宝贵时机。
病情较重,甚至发生了深昏迷的肝性脑病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将会出现脑水肿、发展为脑疝可导致呼吸循环衰竭等严重情况而死亡。
肝性脑病患者需要注意哪些饮食
肝性脑病的饮食与其他疾病患者的饮食并不一样,因为肝性脑病患者常常会出于昏迷状态,不能进食。但是如果不给于补充饮食,就会影响到身体健康,那么肝性脑病患者的饮食需要注意哪些呢?
一、保证热量充足
医生建议,肝性脑病的饮食应保证热量充足,肝昏迷患者每日热能供给量应不少于1600千卡,所以尚能进食者应多选用精细粮食和含纤维少的水果,以及葡萄糖、果酱、果汁等高碳水化物的食物。
二、饮食以清淡为主
此外,肝性脑病患者的饮食结构应以清淡、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为主,但要注意营养丰富、五味不偏。
三、控制脂肪的摄入
专家提示,肝性脑病的饮食应严格控制脂肪的摄入量,肝性脑病患者饮食摄入脂肪不宜过高,以免加重肝脏负担,对病情不利,但如患者能耐受则不必限得过严。
四、控制蛋白质的摄入
同时,肝性脑病的饮食应严格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肝性脑病患者的饮食需控制蛋白质摄入的原因在于-减少体内氨的产生、减轻肝昏迷的症状,所以产氨较多的食物,如肉类、蛋类、乳类等肝昏迷患者应严禁食用;而且病情好转后每日限入量也应控制在15~20克之间,以保证病情稳定。
肝性脑病患者饮食
1.每日总热量保持在5.0-6.7MJ和足量维生素,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可口服蜂蜜、葡萄糖、果汁、面条、稀饭等。昏迷病人以25%葡萄糖液供给热量,减少蛋白质分解。糖类能促使氨转变为谷氨酰胺,有利于降低血氨。给鼻饲的病人应密切主义为的排空情况,如胃排空不良时应停止鼻饲。在大量滴注葡萄糖供给热量的过程中,必须警惕低钾血症、心力衰竭和脑水肿的发生。
2.暂停蛋白质饮食:意识障碍期应禁食蛋白质,目的在于减少氨的形成。待病情好转、神志清醒后,可逐渐恢复,从小量开始。每日先给20g,每隔两天增加10g, 逐渐达到50g左右,但需密切注意病人的耐受力,反复尝试,掌握较适当的蛋白质量。如肝昏迷有复发现象,则在度禁用蛋白质。植物蛋白含蛋氨酸、芳香氨基酸较少,此外植物蛋白含非吸收性纤维素较多,有利于氨的排除,故肝性脑病病人恢复蛋白质饮食以植物蛋白为好。也可少量选用酸牛奶等含必需氨基酸的蛋白质。
3.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肝性脑病多有水潴留倾向,水不宜摄入过多,一般每日2000ml左右。对有脑水肿可依的病人,尤应限制。除肾功能有障碍者,钾应补足,但钠盐要限制。正确记录出入液量,按需要测定血钠、钾、氯化物、血氨、尿素等。
肝性脑病检查
1.血氨慢性肝性脑病、pse患者多半有血氨升高。但急性肝性脑病患者血氨可以正常。
2.脑电图大脑细胞活动时所发出的电活动,正常人的脑电图呈α波,每秒8~13次。肝性脑病患者的脑电图表现为节律变慢。Ⅱ-Ⅲ期患者表现为δ波或三相波,每秒4~7次;昏迷时表现为高波幅的δ波,每秒少于4次。脑电图的改变特异性不强,尿毒症、呼吸衰竭、低血糖亦可有类似改变。此外,脑电图对亚临床肝性脑病和i期肝性脑病的诊断价值较小。
3.诱发电位诱发电位是大脑皮质或皮质下层接受到由各种感觉器官受刺激的信息后所产生的电位,其有别于脑电图所记录的大脑自发性电活动。根据受刺激感觉的不同部位可将诱发电位分为视觉诱发电位(v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诱发电位检查多用于轻微肝性脑病的诊断和研究。尚有一种p300事件相关电位,其与传统的诱发电位相比,具有不受刺激部位生理特性影响的特点。轻微肝性脑病患者的p300潜伏期延长。
4.心理智能测验心理智能测验适合于肝性脑病的诊断和轻微肝性脑病的筛选。其缺点是受年龄、教育程度的影响。老年人和教育层次比较低者在进行测试时较为迟钝,影响结果。其他可用于检测轻微肝性脑病的方法尚有划线及系列打点试验。
5.影像学检查急性肝性脑病患者进行头部CT或MRI检查时可发现脑水肿。慢性肝性脑病患者则可发现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此外,MRI检查可发现基底神经节有T1加权信号增强,与锰在该处沉积有关。开展的磁共振波谱分析(mrs)是一种在高磁场强(1.5t以上)磁共振扫描机上测定活体某些部位代谢物含量的方法。用质子(h1)mrs检测慢性肝病患者大脑枕部灰质和顶部皮质可发现某些有机渗透物质如胆碱、谷氨酰胺、肌酸等的含量发生变化。肝性脑病、轻微肝性脑病甚至一般的肝硬化患者均有某种程度的改变。
6.临界视觉闪烁频率检测轻度星形细胞肿胀是早期的病理改变,而星形细胞肿胀(alztrimerⅡ型)会改变胶质-神经元的信号传导,视网膜胶质细胞在时形态学变化与aiztrimierⅡ型星形细胞相似,故视网膜胶质细胞病变可作为时大脑胶质星形细胞病变的标致,通过测定临界视觉闪炼频率可定量诊断,初步应用结果认为方法敏感,简单而可靠,可用于发现及检测轻微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患者在饮食上应该注意什么
(1)推荐易消化、低盐、低脂、高碳水化合物的饮食,避免一次性进食过量的蛋白质。
(2)对于不同严重程度的肝性脑病患者,每天饮食摄入蛋白质量的要求有所不同,当肝性脑病急性发病期、3 至 4 期肝性脑病患者对限制蛋白质摄入量的要求就更为严格和重要。
肝性脑病的诊断检查
(一)血氨:慢性肝性脑病、pse 患者多半有血氨升高。但急性肝性脑病患者血氨可以正常。
(二)脑电图:脑电图是大脑细胞活动时所发出的电活动,正常人的脑电图呈α波,每秒 8 ~13 次。肝性脑病患者的脑电图表现为节律变慢。ⅱ-ⅲ期患者表现为 δ 波或三相波,每秒4 ~ 7 次;昏迷时表现为高波幅的δ 波,每秒少于4 次。脑电图的改变特异性不强,尿毒症、呼吸衰竭、低血糖亦可有类似改变。此外,脑电图对亚临床肝性脑病和 i 期肝性脑病的诊断价值较小。
(三)诱发电位:诱发电位 (evoked potentials) 是大脑皮质或皮质下层接受到由各种感觉器官受刺激的信息后所产生的电位,其有别于脑电图所记录的大脑自发性电活动。根据受刺激感觉的不同部位可将诱发电位分为视觉诱发电位 (vep)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 和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sep) .诱发电位检查多用于轻微肝性脑病的诊断和研究。尚有一种 p300 事件相关电位,其与传统的诱发电位相比,具有不受刺激部位生理特性影响的特点。轻微肝性脑病患者的 p300 潜伏期延长。
(四)心理智能测验:心理智能测验 (psychometric test) 有多种方法,其中木块图试验 (block design) 常与数字连接试验 (number connection test , ncta 和 b) 及数字符号试验 (digit symbol test , dst) 联合,用于诊断轻微肝性脑病。 nct 是让患者将印在纸上的 25 个阿拉伯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尽快地连接起来,医生记录连接数字所需的时间,包括连错后纠正错误的时间。正常人所需的时间一般在 30 秒之内,而肝性脑病或轻微肝性脑病患者所需时间常在 45 秒以上。 dst 是将 1~9 个阿拉伯数与一串不同的符号相对应,让患者在 90 秒钟之内尽快写出与数字相应的符号。心理智能测验的方法简便,无需特殊器材,适合于肝性脑病的诊断和轻微肝性脑病的筛选。其缺点是受年龄、教育程度的影响。老年人和教育层次比较低者在进行测试时较为迟钝,影响结果。其他可用于检测轻微肝性脑病的方法尚有划线( line tracing )及系列打点 (serial dotting) 试验。
(五)影像学检查:急性肝性脑病患者进行头部 ct 或 mri 检查时可发现脑水肿。慢性肝性脑病患者则可发现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此外, mri 检查可发现基底神经节有 t 1 加权信号增强,与锰在该处沉积有关。
开展的磁共振波谱分析(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mrs) 是一种在高磁场强(1.5t 以上) 磁共振扫描机上测定活体某些部位代谢物含量的方法。用质子( h 1 ) mrs 检测慢性肝病患者大脑枕部灰质和顶部皮质可发现某些有机渗透物质如胆碱、谷氨酰胺、肌酸 等的含量发生变化。肝性脑病、轻微肝性脑病甚至一般的肝硬化患者均有某种程度的改变。
(六)临界视觉闪烁频率(critical fricker-fusion frequency) 检测机制为:轻度星形细胞肿胀是早期 he 的病理改变,而星形细胞肿胀 (alztrimer ⅱ型)会改变胶质- 神经元的信号传导,视网膜胶质细胞在he 时形态学变化与 aiztrimier ⅱ型星形细胞相似,故视网膜胶质细胞病变可作为he 时大脑胶质星形细胞病变的标志,通过测定临界视觉闪炼频率可定量诊断 he .初步应用结果认为方法敏感,简单而可靠,可用于发现及检测轻微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患者饮食护理
1、控制脂肪的摄入
专家提示,肝性脑病的饮食应严格控制脂肪的摄入量,肝性脑病患者饮食摄入脂肪不宜过高,以免加重肝脏负担,对病情不利,但如患者能耐受则不必限得过严。
2、控制蛋白质的摄入
同时,肝性脑病的饮食应严格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肝性脑病患者的饮食需控制蛋白质摄入的原因在于-减少体内氨的产生、减轻肝昏迷的症状,所以产氨较多的食物,如肉类、蛋类、乳类等肝昏迷患者应严禁食用;而且病情好转后每日限入量也应控制在15~20克之间,以保证病情稳定。
3、保证热量充足
医生建议,肝性脑病的饮食应保证热量充足,肝昏迷患者每日热能供给量应不少于1600千卡,所以尚能进食者应多选用精细粮食和含纤维少的水果,以及葡萄糖、果酱、果汁等高碳水化物的食物。
4、以清淡、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为主
此外,肝性脑病患者的饮食结构应以清淡、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为主,但要注意营养丰富、五味不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