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为何会性欲低下
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为何会性欲低下
功能性垂体腺瘤可导致机体多种激素分泌异常,引发相关症状,其中性欲低下较为常见,其发病机制与以下几种激素分泌异常有关。
垂体作为人类性行为的主要内分泌调节器,当肿瘤自身分泌或压迫垂体刺激激素分泌时,会影响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脉冲信号的发射。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释放增加使血清泌乳素水平升高,高水平的血清泌乳素又通过反馈性抑制,使下丘脑释放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脉冲信号减弱。从而导致黄体生成素水平下降、活性受到抑制,血清睾酮水平也随之下降,严重时出现迟发性性腺功能低下,导致患者性欲低下。
血清睾酮水平无论是在中枢还是在外周都对勃起功能和性欲有影响。有研究者在欧洲8个不同中心对3369名40~79岁正常男性进行调查发现,当血清睾酮水平尤其是F血清睾酮水平下降时,勃起功能障碍、性欲下降等性功能障碍症状发生率就显著上升。因此认为血清睾酮,尤其是血清睾酮与性功能障碍有显著相关性,且呈负相关。功能性垂体腺瘤影响血清睾酮水平的因素很多,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中皮质醇水平异常升高,而高皮质醇水平可抑制血清睾酮的产生,导致性唤起和性欲的改变。
除了血清睾酮水平外,血清泌乳素也影响性功能。有研究者调查了2146例男性性功能障碍患者后发现,重度高泌乳素血症患者中,血清泌乳素越高,性欲就越低。血清泌乳素与性欲呈明显负相关。而且,治疗后血清泌乳素水平降低,性欲也会得到明显改善。进一步研究泌乳素水平与性功能的关系后发现,血清泌乳素是动脉性勃起功能障碍、早泄和代谢综合征的独立高危因素。
脑垂体瘤的具体诊断依据
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内分泌检查、影像学检查三个方面。
垂体瘤病人的早期症状往往轻微,容易漏诊或误诊。如老年无功能性垂体瘤导致的垂体功能低下,视力下降;儿童及青春期垂体腺瘤出现视力下降或生长发育迟缓;男性泌乳素腺瘤所致阳痿;女性泌乳素腺瘤所致月经紊乱等。这不仅需要神经外科、内分泌科医生重视,而且需要相关科室如眼科、妇产科等的重视,应加强各科对相关疾病与垂体腺瘤的鉴别诊断。其中 MRI检查及内分泌激素测定是提高垂体瘤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
目前诊断功能性垂体腺瘤的内分泌学指标是:血清 PRL〉30μg /L 、血清 GH 〉 5 μ g/L、UFC〉80μg/24小时,ACTH〉40pg/ml。由于内分泌激素受内在外在因素的影响,存在节律变化,故对于血GH水平增高的病人,应做葡萄糖GH抑制试验;对于皮质醇增高者,应做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以协助明确诊断。影响泌乳素增高的因素很多,但泌乳素愈高就愈支持垂体瘤的诊断。
MRI检查肿瘤小于1cm为微腺瘤,肿瘤大于1cm而小于3cm为大腺瘤,大于3cm为巨大腺瘤。
临床症状、内分泌及影像学检查典型者,诊断垂体瘤并不难,如闭经、泌乳,泌乳素明显增高, MRI示肿瘤直径为2厘米,诊断为垂体泌乳素大腺瘤;如患者有肢端肥大、糖尿病,血清生长激素增高,核磁共振示垂体增大,诊断生长激素腺瘤明确。如视力障碍,视野双颞侧偏盲,有肾上腺、性腺、甲状腺激素水平的低下,又无泌乳素、生长激素的异常增高,核磁共振示肿瘤为4厘米,诊断为垂体无功能巨大腺瘤。
垂体瘤的诊断我们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由于他的诊断过于麻烦,你实在不想记下来的话,就可以通过定期的到医院来检查,不要讳疾忌医,如若发现垂体瘤,还请你正视自己患上的疾病。
脑垂体微腺瘤的分类
1. 功能学分类
分为功能性垂体瘤和无功能性垂体瘤,据瘤细胞分泌的激素将功能性垂体瘤再进一步分为PRL瘤,GH瘤,ACTH瘤,TSH瘤,LH/FSH瘤及混合瘤和未分类腺瘤等。此分类法在临床中最为常用。
2. 肿瘤大小分类
按肿瘤直径大小分类,≤1 cm者称为微腺瘤; 1~4 cm为大腺瘤; > 4 cm为巨大腺瘤。
3. 生物学行为分类
分 为侵袭性垂体腺瘤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性垂体其定义为“生长突破其包膜并侵犯硬脑膜、视神经、骨质等毗邻结构的垂体腺瘤”。它是介于良性垂体腺瘤和恶 性垂体癌之间的肿瘤,其组织学形态属于良性,生物学特征却似恶性。侵袭性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临床表现、预后均明显不同。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坏死、卒中、囊 变发生率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有研究表明:70%的垂体卒中发生于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性垂体腺瘤术后复发率高,原因一是很难切干净,二是增殖指数 较高,肿瘤残余组织很快增长。
4. 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标准
Kovacs 等通过对手术切除的8 000例垂体腺瘤研究后认为,垂体腺瘤的分类方法应包括5个方面,即临床表现和血中激素水平、神经影像学和手术中发现、肿瘤切片在光镜下表现、免疫组化分 型及瘤细胞在电镜下的超微结构特征。每一条分类标准在确定诊断和分析肿瘤生物学表现方面均有重要价值,并已被推荐为世界卫生组织的垂体腺瘤分类标准。但该 分类复杂,还未能在临床工作中广泛推广。
5. 按细胞质的染色性能分类
依 据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可将垂体腺瘤分为嗜酸性、嗜碱性、嫌色性和混合性4类。过去认为,嗜酸性腺瘤表现为肢端肥大症或巨人 症,嗜碱性腺瘤伴有柯兴综合征,而嫌色性腺瘤则无明显临床内分泌症状。实际上,仅依据垂体腺瘤细胞的嗜色特性进行分类,并不能反映垂体腺瘤的内分泌特征以 及临床与病理学之间的关系
6. 按组织结构分类
即按瘤细胞的排列方式及血管多少,分为弥漫型、窦样型、乳头型及混合型。
垂体瘤的危害是什么
一、脑垂体瘤导致性功能低下
性功能低下是指阳痿、性欲下降,性功能低下是早期发腺垂体腺瘤的临床表现之一,约有 60% 的垂体瘤患者有性功能障碍,但实际情况要远远高于这一数字,因为我国的传统历来对性非常保守,有些人对此往往不愿启齿。
二、脑垂体瘤导致头痛
大约有 2/3 的患者早期都有头痛,疼痛主要位于眼眶后、前额部及双侧太阳穴附近,程度较轻,呈间歇性发作。由于垂体瘤起源于颅底的蝶鞍内,蝶鞍周围为密闭的骨质,只有 上方覆以韧性的鞍隔,肿瘤直接刺激或生长后造成鞍内压升高引起头痛,当肿瘤向上生长突破鞍隔后,鞍内压降低,疼痛则可减轻或消失。病人往往感到突然的一次 剧烈头痛后,疼痛明显减轻或缓解,但如果不进行治疗,随着肿瘤的生长,疼痛还会出现。
三、脑垂体瘤导致视力下降视野缺损
垂体瘤在蝶鞍内可以突破鞍向下生长,并向两侧侵及颅内的重要血管和神经,但最常见的生长方式是向鞍上发展而压迫视交叉和视神经,而引起视力下 降和视野缺损,患者往往主诉视力下降、看不到两边,总撞门边。出现了视力视野障碍就需要尽快手术,解除对视神经的压迫,挽救视力。如果伴有向其它方向的生 长则称为侵袭性垂体腺瘤,治疗难度明显增大,手术很难一次性切除,需要针对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的治疗。
以上就是垂体瘤的危害,看完上面的文章后,你有什么感想呢?垂体瘤是很可怕的。因此,在生活中大家要积极的预防垂体瘤的发生,若是不幸患上垂体瘤,也要及时的去治疗,这样才能不给自己带来更大的伤害。
垂体瘤早期症状有哪些
有关专家指出,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精神压力的增加,很多疾病更青睐现代女性。据统计,近几年女性垂体腺瘤的患病率明显增加,很多女性出现不明原因的闭经、溢乳症状。由于不知该怎样正确就诊,很多患者延误了治疗时机。
垂体腺瘤是常见的颅内良性肿瘤,30—40岁多见,人群发生率一般为十万分之一,有的报道高达十万分之七,约占颅内肿瘤的10%以上。垂体腺瘤在临床上症状很多,既可表现为肢端肥大或巨大症,也可以表现为闭经、溢乳或性欲减退等;少数人表现为甲亢或甲低;少数病人没有明显的内分泌失调症状,仅有视力、视野改变。
一旦诊断为垂体腺瘤,患者不必过度紧张焦虑,目前垂体腺瘤的治疗方法很多。对于有明显症状的患者,应根据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药物治疗(如泌乳素瘤选用多巴胺抑制剂类,生长激素腺瘤选用拟生长抑素类药物)、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等。手术治疗主要针对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肿瘤体积较大、颅内压迫症状较重的垂体腺瘤患者。
临床上垂体瘤的分类有哪几种
1.功能学分类
分为功能性垂体瘤和无功能性垂体瘤,据瘤细胞分泌的激素将功能性垂体瘤再进一步分为PRL瘤,GH瘤,ACTH瘤,TSH瘤,LH/FSH瘤及混合瘤和未分类腺瘤等。此分类法在临床中最为常用。
2.肿瘤大小分类
按肿瘤直径大小分类,≤1 cm者称为微腺瘤; 1~4 cm为大腺瘤; > 4 cm为巨大腺瘤。
3.生物学行为分类
分为侵袭性垂体腺瘤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性垂体其定义为“生长突破其包膜并侵犯硬脑膜、视神经、骨质等毗邻结构的垂体腺瘤”。它是介于良性垂体腺瘤和恶性垂体癌之间的肿瘤,其组织学形态属于良性,生物学特征却似恶性。侵袭性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临床表现、预后均明显不同。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坏死、卒中、囊变发生率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有研究表明:70%的垂体卒中发生于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性垂体腺瘤术后复发率高,原因一是很难切干净,二是增殖指数较高,肿瘤残余组织很快增长。
4.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标准
Kovacs 等通过对手术切除的8 000例垂体腺瘤研究后认为,垂体腺瘤的分类方法应包括5个方面,即临床表现和血中激素水平、神经影像学和手术中发现、肿瘤切片在光镜下表现、免疫组化分型及瘤细胞在电镜下的超微结构特征。每一条分类标准在确定诊断和分析肿瘤生物学表现方面均有重要价值,并已被推荐为世界卫生组织的垂体腺瘤分类标准。但该分类复杂,还未能在临床工作中广泛推广。
5.按细胞质的染色性能分类
依据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可将垂体腺瘤分为嗜酸性、嗜碱性、嫌色性和混合性4类。过去认为,嗜酸性腺瘤表现为肢端肥大症或巨人症,嗜碱性腺瘤伴有柯兴综合征,而嫌色性腺瘤则无明显临床内分泌症状。实际上,仅依据垂体腺瘤细胞的嗜色特性进行分类,并不能反映垂体腺瘤的内分泌特征以及临床与病理学之间的关系
6.按组织结构分类
即按瘤细胞的排列方式及血管多少,分为弥漫型、窦样型、乳头型及混合型。
突然闭经 垂体瘤作怪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精神压力的增加,很多疾病更青睐现代女性。据统计,近几年女性垂体腺瘤的患病率明显增加,很多女性出现不明原因的闭经、溢乳症状。由于不知该怎样正确就诊,很多患者延误了治疗时机。
垂体腺瘤是常见的颅内良性肿瘤,30—40岁多见,人群发生率一般为十万分之一,有的报道高达十万分之七,约占颅内肿瘤的10%以上。垂体腺瘤在临床上症状很多,既可表现为肢端肥大或巨大症,也可以表现为闭经、溢乳或性欲减退等;少数人表现为甲亢或甲低;少数病人没有明显的内分泌失调症状,仅有视力、视野改变。
一旦诊断为垂体腺瘤,患者不必过度紧张焦虑,目前垂体腺瘤的治疗方法很多。对于有明显症状的患者,应根据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药物治疗(如泌乳素瘤选用多巴胺抑制剂类,生长激素腺瘤选用拟生长抑素类药物)、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等。手术治疗主要针对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肿瘤体积较大、颅内压迫症状较重的垂体腺瘤患者。
性功能障碍也许罪魁祸首在头部
垂体腺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也是一种常被误诊误治的疾病。男女患上垂体腺瘤后,症状各不相同,多表现出“性别病”。例如,女性表现为停经、泌乳、不孕、月经量减少、乳房闷胀等;男性则表现为阳痿、无性欲、不长胡须、声音变细、皮肤细白等女性化表现等。
许多女性患者由于不孕、月经不调而辗转在妇产科治疗,做了很多检查,吃了很多药物,最后确诊为垂体腺瘤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还有一些男性患者,因表现为阳痿、性功能下降而自行服用补肾、壮阳药物,结果越补越差,最后因视力下降到神经外科就诊时,往往已经有了3-4年的性功能下降史。
垂体腺瘤还是婚姻的“隐形杀手”。据统计,约有 60%的垂体腺瘤患者有性功能障碍,由于多发人群为青壮年,这类人群通常都已步入婚姻,很多家庭甚至因此濒临破裂。
垂体腺瘤造成性功能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其一是垂体腺瘤对正常垂体组织的压迫及放射性治疗的损伤造成垂体功能低下,影响了人体内的下丘脑 -垂体 -性腺轴,以致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进一步导致性腺功能低下。此外,促甲状腺素腺瘤由于甲状腺功能低下,全身代谢缓慢,使体内雌激素和雄激素的代谢随甲状腺素的缺乏而减少。另外还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型和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所引起的肥胖亦是性功能低下的原因之一。
催乳素脑垂体瘤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一种最常见的激素分泌性垂体瘤。占此类垂体瘤的30~40%。过去诊断为无分泌功能的垂体嫌色细胞大腺瘤中的70%是催乳素(PRL)瘤,而微腺瘤中40%为PRL瘤。女性患者比男性多5倍。2/3女性患者是微腺瘤,多在20~40岁间,以高PRL血症的溢乳-闭经-不育三联症就诊。男性患者90%以上是大腺瘤,多在40~55岁间因肿瘤压迫鞍区组织就诊,也有性功能低减及不育。
有三大症候群:
①垂体腺受压症候群。表现为完全性或部分性垂体前叶功能减退;
②垂体周围组织压迫症候群。视被压迫的组织不同而有头痛、视力减退、视野缺损,甚至海绵窦综合征及下丘脑综合征;
③高PRL血症。垂体 PRL微腺瘤患者多仅有高PRL血症的临床表现。
性冷淡症状
性冷淡的症状是什么?
性欲减退及性冷淡是指性欲淡漠,在与过去同等性刺激的条件下未作出相应的性反应,无性交欲望产生,男性表现为阴茎勃起欠佳及性欲低下等症状,女性表现为对性生活欲望不强烈、无性交欲望产生。
性冷淡中绝大多数患者由于精神、社会性原因,如忧虑和精神抑制、生活压力过大或事业上遭受打击、夫妇之间长期不和,以及过去有痛苦性生活史等而致性欲减退及性欲丧失,一部分患者由于性腺功能严重不足,垂体腺瘤分泌泌乳素等器质性病变引起。性腺功能减退者,用相应药品;药
物或饮酒影响性欲者,立即停药或戒酒。同时结合心理治疗,夫妇双方找出潜在因素,打消隐忧和顾虑,应用浪漫的性想象力以加强性感。也可以试用性感集中练习法,但也应听之自然,不能强求有性高潮出现。性欲低下和性欲丧失在两性间都存在着。性欲低下是对婚姻与家庭的一种威胁,不少夫妻因为对性生活失去了兴趣,最终导致离异、家庭破裂。
现代社会的竞争日趋激烈,高度紧张的工作生活节奏和过度的压力导致了很多女人患上了女性性冷淡。女性性冷淡妨碍妇女自身健康,可诱发许多乳房疾病。不少已婚女子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性冷淡。千万不要轻视性冷淡一定要积极治疗。
关于脑垂体瘤的三大危害
一、脑垂体瘤导致性功能低下,性功能低下是指阳痿、性欲下降,性功能低下是早期发腺垂体腺瘤的临床表现之一,约有 60% 的垂体瘤患者有性功能障碍,但实际情况要远远高于这一数字,因为我国的传统历来对性非常保守,有些人对此往往不愿启齿。
二、脑垂体瘤导致头痛,大约有 2/3 的患者早期都有头痛,疼痛主要位于眼眶后、前额部及双侧太阳穴附近,程度较轻,呈间歇性发作。由于垂体瘤起源于颅底的蝶鞍内,蝶鞍周围为密闭的骨质,只有 上方覆以韧性的鞍隔,肿瘤直接刺激或生长后造成鞍内压升高引起头痛,当肿瘤向上生长突破鞍隔后,鞍内压降低,疼痛则可减轻或消失。病人往往感到突然的一次 剧烈头痛后,疼痛明显减轻或缓解,但如果不进行治疗,随着肿瘤的生长,疼痛还会出现。
三、脑垂体瘤导致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垂体瘤在蝶鞍内可以突破鞍向下生长,并向两侧侵及颅内的重要血管和神经,但最常见的生长方式是向鞍上发展而压迫视交叉和视神经,而引起视力下 降和视野缺损,患者往往主诉视力下降、看不到两边,总撞门边。出现了视力视野障碍就需要尽快手术,解除对视神经的压迫,挽救视力。如果伴有向其它方向的生 长则称为侵袭性垂体腺瘤,治疗难度明显增大,手术很难一次性切除,需要针对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的治疗。
脑垂体瘤有哪些你不知道的危害
一、脑垂体瘤导致性功能低下
性功能低下是指阳痿、性欲下降,性功能低下是早期发腺垂体腺瘤的临床表现之一,约有 60% 的垂体瘤患者有性功能障碍,但实际情况要远远高于这一数字,因为我国的传统历来对性非常保守,有些人对此往往不愿启齿。
二、脑垂体瘤导致头痛
大约有 2/3 的患者早期都有头痛,疼痛主要位于眼眶后、前额部及双侧太阳穴附近,程度较轻,呈间歇性发作。由于垂体瘤起源于颅底的蝶鞍内,蝶鞍周围为密闭的骨质,只有上方覆以韧性的鞍隔,肿瘤直接刺激或生长后造成鞍内压升高引起头痛,当肿瘤向上生长突破鞍隔后,鞍内压降低,疼痛则可减轻或消失。病人往往感到突然的一次剧烈头痛后,疼痛明显减轻或缓解,但如果不进行治疗,随着肿瘤的生长,疼痛还会出现。
三、脑垂体瘤导致视力下降视野缺损
垂体瘤在蝶鞍内可以突破鞍底向下生长,并向两侧侵及颅内的重要血管和神经,但最常见的生长方式是向鞍上发展而压迫视交叉和视神经,而引起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患者往往主诉视力下降、看不到两边,总撞门边。出现了视力视野障碍就需要尽快手术,解除对视神经的压迫,挽救视力。如果伴有向其它方向的生长则称为侵袭性垂体腺瘤,治疗难度明显增大,手术很难一次性切除,需要针对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的治疗。
绝经期的女性会有哪些症状表现
1、性腺功能低下:有时还会有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表现出绝经、消瘦、乏力、怕冷,低血糖,低血压、低基础代谢及性欲减退等。由于产后大出血、休克引起垂体前叶组织缺血坏死而发生的席汉综合征是继发性垂体前叶功能低下的典型情况。
2、垂体肿瘤:亦是垂体性绝经较常见的病因,可通过直接破坏垂体前叶功能或因破坏了下丘脑与垂体间调节通道,干扰了生殖激素的分泌与调节,导致绝经。垂体肿瘤的种类很多,如生长激素瘤、泌乳素瘤、促甲状腺激素腺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促性腺激素腺瘤的混合瘤以及无功能垂体腺瘤等。与绝经有关的最常见的垂体瘤是泌乳素瘤。
关于绝经的临床表现,我们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只有把握了绝经的临床表现才能够帮助大家积极的治疗这种疾病,最后建议大家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治疗这种疾病。
垂体瘤的分类具体有哪些
1. 功能学分类分为功能性垂体瘤和无功能性垂体瘤,据瘤细胞分泌的激素将功能性垂体瘤再进一步分为PRL瘤,GH瘤,ACTH瘤,TSH瘤,LH/FSH瘤及混合瘤和未分类腺瘤等。此分类法在临床中最为常用。推荐阅读:垂体瘤都有哪些治疗方法2. 肿瘤大小分类按肿瘤直径大小分类,≤1 cm者称为微腺瘤; 1~4 cm为大腺瘤; > 4 cm为巨大腺瘤。3. 生物学行为分类分为侵袭性垂体腺瘤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性垂体其定义为“生长突破其包膜并侵犯硬脑膜、视神经、骨质等毗邻结构的垂体腺瘤”。它是介于良性垂体腺瘤和恶性垂体癌之间的肿瘤,其组织学形态属于良性,生物学特征却似恶性。侵袭性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临床表现、预后均明显不同。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坏死、卒中、囊变发生率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有研究表明:70%的垂体卒中发生于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性垂体腺瘤术后复发率高,原因一是很难切干净,二是增殖指数较高,肿瘤残余组织很快增长。4. 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标准Kovacs等通过对手术切除的8 000例垂体腺瘤研究后认为,垂体腺瘤的分类方法应包括5个方面,即临床表现和血中激素水平、神经影像学和手术中发现、肿瘤切片在光镜下表现、免疫组化分型及瘤细胞在电镜下的超微结构特征。每一条分类标准在确定诊断和分析肿瘤生物学表现方面均有重要价值,并已被推荐为世界卫生组织的垂体腺瘤分类标准。但该分类复杂,还未能在临床工作中广泛推广。5. 按细胞质的染色性能分类依据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可将垂体腺瘤分为嗜酸性、嗜碱性、嫌色性和混合性4类。过去认为,嗜酸性腺瘤表现为肢端肥大症或巨人症,嗜碱性腺瘤伴有柯兴综合征,而嫌色性腺瘤则无明显临床内分泌症状。实际上,仅依据垂体腺瘤细胞的嗜色特性进行分类,并不能反映垂体腺瘤的内分泌特征以及临床与病理学之间的关系6. 按组织结构分类即按瘤细胞的排列方式及血管多少,分为弥漫型、窦样型、乳头型及混合型
垂体微腺瘤是怎么回事
垂体是人脑内的一个神经内分泌器官,调节人体的许多功能,成人垂体大小约为1*1.5*0.5厘米,这分别代表前后*左右*上下的大小。磁共振是检查垂体大小、垂体瘤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在医学上如果磁共振发现垂体瘤,直径>1厘米,这里主要是指上下径的距离,一般称之为垂体大腺瘤,垂体大腺瘤可能压迫视神经、视交叉,因此一旦发现,应该积极就医治疗。
而在临床门诊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垂体微腺瘤的磁共振报告,很多患者非常恐慌。
在下面我主要解释一下垂体微腺瘤:
在临床上,如果磁共振发现垂体病变,有一个局限性的病灶,如果大小上下径<1厘米,并且病灶与垂体明显可分(一般这是在增强扫描的情况下可以分清楚),这时候磁共振阅片的时候常常在汇报中提示垂体微腺瘤诊断。
垂体微腺瘤在医学上分为功能性垂体微腺瘤和无功能性垂体微腺瘤:
功能性垂体微腺瘤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增高症(ACTH),在临床上表现为Cushing征(病理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生长激素增高症(GH),表现为肢端肥大和巨人症,以及泌乳素增高症(PRL),女性表现为闭经泌乳,男性表现为性欲低下等。如果患者有临床以上症状和表现,磁共振检查又发现垂体微腺瘤,就需要进一步到脑外科去做进一步的确诊。请参考:(点击进入)辩证的看待垂体瘤的治疗策略及手术方式
无功能性垂体微腺瘤:也就是微腺瘤没有分泌功能,不会引起以上临床症状。这样的微腺瘤是非常常见的。随着磁共振分辨率的提高,无功能性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越来越高,引起很多人的恐慌,其实绝大多数微腺瘤是不需要任何担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