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听力不好怎么治疗 人工耳蜗
宝宝听力不好怎么治疗 人工耳蜗
适合人群:人工耳蜗适合听力丧失严重或者全聋的孩子。
它能够将体外的言语处理器转换为电子信号,来刺激神经,提高听力。人工耳蜗植入的最佳时机是5岁以前,这个阶段是孩子语言发育的黄金时期。耳聋患儿如果在1岁左右就能接受正规治疗、植入人工耳蜗,其中90%或以上的患儿都能正常上学和生活。
早产儿听力筛查未通过怎么办
未通过筛查的新生儿为可以听力障碍群体,必须在出生42天内接受复筛,如仍未通过则应转至专门的听力诊断结构,在3个月内完成诊断性听力学检测和评估,并在6个月内确诊并治疗。
● 通过初次筛查的新生儿则按照儿童耳及听力保健技术规范,进行周期性耳及听力的保健到6岁。
大多数儿童听力筛查NHS方法是耳声发射和自动听性障碍,这两种方法是非常有用的。目前很多医院开展了听力筛查结合耳聋基因检测,联合对听力疾病进行筛查。
儿童听力筛查NHS意义
在于可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宝宝的听力损伤,最大限度减少听力损失对宝宝的不良影响。例如:早期发现、早期有效干预先天性听力障碍,康复率可达90%以上。
对于确诊听力障碍的宝宝,治疗的方法包括:语声放大、药物、手术、助听器、人工耳蜗植入和言语康复训练等。应根据具体的原因进行相应的治疗。
婴儿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不合格怎么办
01新生儿疾病筛查时发现有苯丙酮尿症的疾病时,要及早发现并治疗。一般采用一些低苯丙氨酸的奶粉来代替普通婴儿奶粉。避免婴儿体内苯丙氨酸的增长,从而造成大脑发育受损,一旦婴儿大脑受损,将会成为终身的遗憾。
02新生儿疾病筛查时发现有婴儿出现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发育迟缓的现象时,由于甲状腺素减少会只是大脑发育受阻,婴儿出现呆傻等症状时,要及早的补充甲状腺素片,以此来弥补婴儿本身甲状腺分泌不足,避免大脑损伤。
03新生儿疾病筛查时发现婴儿出现听力受损时,会影响到婴儿以后的发音,严重时还会导致婴儿的先天性聋哑。建议新生儿父母越早发现越好治疗。可以及早使用人工耳蜗植入术,或是通过助听器等方式改善听力不足的现象。
让聋儿说话6个月前最关键
发现越早康复效果越好
耳聋是最常见的一种出生缺陷,也是最主要的致残原因之一。儿童早期的听觉经验会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这种影响会延续至成年,甚至影响一生的生活质量。0~6岁儿童是在认知方面可塑性最强的时期,也是最佳的语言获得期。许多耳聋的儿童,由于缺乏必要的听觉刺激,错过了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由于缺乏言语学习、社会适应,以及情感心理发展的必要刺激,相应的心智发育必然受到限制。
耳聋儿童最终的语言发育水平不取决于病变严重程度,而取决于其被发现和干预的早晚。不管听力损害的程度怎样,只要在6个月内适当干预,患儿的语言发育可以基本不受影响。早期干预的措施有验配助听器;对配戴助听器无效或效果甚微的聋儿要选择人工耳蜗植入;早期进行听觉言语训练等。残疾发现越早,康复效果越好,越有可能使残疾儿童回归正常社会生活。
出生1个月内进行听力筛查
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是及早发现耳聋患者的有效手段。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强烈推荐将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的政策用于所有已建立起康复服务的国家和社区。我国卫生部于2004年将《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纳入到《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中。
我国学者普遍认为,所有新生儿都应接受听力筛查。无论是在医院顺产、非顺产或在家庭出生的新生儿,都要在出生后的1个月内由相关听力筛查中心进行筛查。所有未通过筛查者,要在3个月内开始相应的听力学和其他医学评估,以明确诊断。若发现永久性听力损伤者,要在6个月内进行干预。
大规模的筛查要求筛查技术简单、快速、便宜。现在用于新生儿听功能筛查的方法主要有自动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ABR)法和耳声发射(OAE)法。通过筛查若发现感音神经性耳聋,要给患儿验配合适的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助听器与人工耳蜗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患儿,它们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在于,两者都是通过特殊的电子线路来处理外界声音,使人体接受声信号刺激,都是一种辅助听力设备。不同之处在于,助听器类似扩音器,将声音进行放大,使患者得到部分听力补偿。但是对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没有明显效果,这是因为助听器无法使已经病变受损的听觉器官重新工作。助听器适合于轻度和部分重度耳聋的患者。而人工耳蜗适合于部分重度和极重度的耳聋者,这部分人使用助听器起不到任何作用。人工耳蜗可代替病变受损的听觉器官,将声音编码成电信号,直接刺激听神经产生听觉,所以人工耳蜗是这类患者重获听觉的最佳选择。
无论是配戴助听器还是植入人工耳蜗,都要经过一定时间的适应期以及较长时间的康复训练,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平时如何测试宝宝的听力
和孩子互动,观察对声音的反应
通过了听力筛查,也不是“万事大吉”。宝宝的各个成长阶段,妈妈们不妨多留个心眼,在互动中观察孩子的听力。
有一些小方法可供妈妈们参考。比如说,宝宝2个月大时,听到拍掌的声音手会抖,并且抱拳;3个月时,宝宝听到声音时眼睛、头部会跟着转动;9个月时,孩子听到别人叫他名字时会转头;7个月-1岁的孩子,已经开始牙牙学语,发出类似大人说话的声音。
如果医院确诊宝宝听力有问题,就要选择在合适的时间植入助听器或人工耳蜗。3-6岁年龄段的孩子,植入人工耳蜗的效果会比较好。
儿童听力障碍的治疗误区
儿童听力障碍的治疗误区
误区一:只做筛查不管监测。
目前,新生儿听力筛查已在我国许多地方开展,但这种物理检查手段只能测出孩子当时是否有听力异常的可能,不能给出孩子是否属于耳聋高危人群的提示。比如药物性耳聋基因携带者的孩子,只要使用了庆大霉素、链霉素等氨基糖甙类药物,就很容易导致耳聋。除遗传因素外,药物中毒、环境噪声污染、意外事故等都可能在后天给孩子带来听力障碍。
建议:除做新生儿听力筛查外,新生儿的耳聋基因检测也是对听力保健的重要一环,只需医院采集孩子的足跟血送至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基因检测即可。若结果异常,就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并定期监测。
此外,家长还应做到定期带孩子到医院做健康保健,并在日常生活中密切观察孩子的听力和语言变化。一般,3个月婴儿就会对强声音有反应,半岁前能分辨出妈妈的声音,9个月时能主动向声源处转脸,不晚于1周岁会有言语意识,家长对此应有所重视,测试孩子听力的时候,一定要避开孩子除听觉之外的其他感觉,如视觉、触觉等动作。一旦怀疑异常,应尽早到医院做听觉功能检查,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误区二:耳病只让耳科看。
“你说我家孩子耳朵有毛病,干嘛还让我们看神经科大夫”,在北京儿童医院就诊的过程中,一些耳聋患儿家长对看病的流程提出了质疑。张杰主任解释说,耳病不只需要耳科专家治疗,比如一些听力障碍儿童表现出来的智力异常可能还跟脑部发育有关,需要相关科室配合检查,以明确治疗方案,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多学科协作治疗,受益的是患者”,张杰主任举例说,以北京儿童医院人工耳蜗植入流程为例,手术前后,还需要除系统化听力学、耳科学专家之外的小儿神经科、麻醉科、影像及护理人员的联合参与,这样的团队协作,既保障了手术的成功开展,又能对手术疗效做出更准确的预估和评估。
“在国外,一个优秀的人工耳蜗治疗团队,还包括一名言语康复师和一位社会工作者”,张杰主任说,手术之后的言语康复训练和听力障碍儿童融入社会的能力都对治疗效果影响很大,可以说“一个都不能少”。
误区三:人工耳蜗,植入就是痊愈。
人工耳蜗是目前重度、极重度听力损失儿童进行听力重建的有效方法,然而,其动辄几十万的设备费让不少家长望而却步,那些抄了家底给孩子做完手术的家长则对疗效满怀期望,以为只要植入了便是痊愈了,孩子就能像正常人一样听到声音、开口说话了。对此,张杰主任提醒,家长应对该手术疗效有科学的认知。
人工耳蜗引入我国已有近20年,大量耳聋患者通过这一手术开启了声音的世界。一些家长,正是看到了太多康复效果明显的案例,便对人工耳蜗植入术有了过高的期望。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人工耳蜗植入患者都可以获得相同的术后效果,手术的疗效与患者自身条件、人工耳蜗的性能、手术状况、以及术后康复训练等密切相关。为了达到良好的听觉及言语康复效果,术后坚持不懈的康复训练至关重要,同时还应该定期对康复训练效果进行评估,适当调整,以达到最大化的康复效果。
最可怕误区:佩戴助听设备很丢人。
“你会觉得近视是残疾吗?会向一个戴眼镜的人投去异样的眼光吗?肯定不会,那你为什么会觉得佩戴助听设备很丢人呢?”在门诊上,张杰主任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切症状表明孩子非常适宜佩戴助听设备,家里经济也没有问题,可家长就是不能接受在孩子耳朵上加点东西,宁可孩子以后真的又聋又哑,至少别人看不出异常来,也不愿意因为佩戴助听设备而在第一眼就被人歧视。
从言语发育的角度讲,人工耳蜗植入越早越好,而且安装助听设备就好比给耳朵配了副眼镜,一点都不丢人,反而会大大提高孩子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借此呼吁社会,向对待近视眼一样对待耳聋患者,他们没有残疾,不过是听力差了一点,就像你的视力不太好一样。
做人工耳蜗的利与弊
植入人工耳蜗是西医治疗各种耳聋的办法,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植入人工耳蜗,它是有选择性的.人工耳蜗的副作用很大。
好处:
1.能够让患者恢复听力
2.可以有效地治疗耳聋
坏处:
第一,风险高费用大。
第二,人工耳蜗的仪器需要定期的保养和清理
第三,植入人工耳蜗最容易造成面瘫。
第三,影响脑部神经的发育,比如说三叉神经,迷走神经的支配出现问题。
第五,植入人工耳蜗会带来一系的并发症,比如皮下血肿,急性中耳炎,术后迟发性切口感染,术后迟发性面瘫,面肌抽搐,术后重度眩晕;重度并发症,脑脊液漏,切口感染致植入体外露,鼓膜穿孔致电极外露及脑膜炎、永久性面瘫发生。如轻度并发症经处置后还可有痊愈的机会,脑脊液漏经二次手术修补也可痊愈,但是也会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痛苦。因此患者家长在决定给孩子植入人工耳蜗前应该慎重考虑。
耳聋基因筛查的作用
为什么听力正常的孕妇要检测耳聋基因?
在我国听力正常人群中,每100个人就有6个带有耳聋突变基因。这些人生育聋儿的风险非常高。80%以上的聋儿都是由听力正常的父母所生。
耳聋基因筛查适合什么人群?
适合所有人群。夫妻双方或者孕妇产前只需要抽取2-3ml的静脉血就可以进行检测。
对于发现携带相同突变基因的夫妇,可早在怀孕10-11周或18-21周时进行胎儿耳聋基因检测,从而实现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
夫妻中有耳聋患者,还有可能生出听力正常的宝宝吗?
夫妻双方进行基因检测,发现致病性基因后,进行产前诊断及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若确定为聋儿,可予以早期治疗,人工耳蜗植入,宝宝可以有正常的听力;若检测宝宝存在听力的潜在问题,通过避免接触某些药物和外伤,可以保护孩子一生的听力健康。
为什么有的宝宝出现“一针聋”?
有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新增的聋儿中,有半数为药物中毒性耳聋。使用抗生素致聋与患儿的体质有关,此类患儿若早期进行基因检测,明确身体情况后,可通过终身禁用某些药物,避免耳聋的发生。
宝宝听力筛查通过了,将来听力一定不会有问题吗?
药物性耳聋是患儿因携带了某种致聋基因,导致在使用某些抗生素以后,出现耳聋。迟发性耳聋是患儿出生时听力正常,在某些外伤后,更易出现耳聋,这类耳聋也与基因相关。这些耳聋其实是可以通过早期检查预防的。
人工耳蜗的饮食
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后一个月进行开机(switch-on)。因不同人工耳蜗装置的设计原理不同,其使用的调机硬件、软件不同,调机方法、调机过程和调机参数也不同。人工耳蜗装置包括体内的植入体和体外的言语处理器。调机(mapping)是通过电脑及专门的设备,由专业人员调节每一个人工耳蜗装置中的参数使之为病人提供最舒适、最有效的刺激并让病人舒适地听到各种声音的过程。除非专业人员通过调机在一系列参数中设定适合的值,否则言语处理器是不工作的。人工耳蜗植入后调机需要调整的参数包括:言语编码方案例如SPEAK、CIS、ACE方案;电刺激模式,可选用单极刺激,双极刺激,共地模式;所使用的通道可选用1~22个通道,通道过滤输出的频率分配,将200Hz~8kHz的频率范围分配到各通道;每个通道的阈值(T值能产生听觉刺激的最小刺激水平);每个通道的最大舒适刺激(C值能让病人感受到的最大舒适刺激)。
开机安排在术后3~5周,这时人工耳蜗的体内部分特别是电极部分较为稳定。开机后,大多数病人对外界的声音都会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和生理变化、发展,才能稳定下来。开机后的最初1~4周电极参数变化最大、最快,每周调试1次,第二个月每2周调试1次,第三个月每月调试1次,以后可每三个月,六个月,1年调试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