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经常性会房颤怎么办

经常性会房颤怎么办

房颤也是属于心脏病的一种,患者一般表现出过高的心跳频率,房颤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心理情绪产生影响。房颤的发病原因有很多,压力过大便是其中之一,那么,房颤究竟怎么治疗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

房颤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药物治疗方法,药物能恢复或者在一定程度维持心律,且控制并发症得发生。常用的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以及胺碘酮等。药物治疗的好处是可以控制心室率,并且保证心脏的基本功能,同时降低心房颤动引起的心功能紊乱。非药物治疗的方法有电复律或者导管消融治疗、以及抗凝治疗等。抗凝治疗一定要有专业医生来指导,抗凝过度会引发出血,抗凝强度不够就没有疗效,所以千万要谨慎。

一般情况下非药物治疗的创伤比较大,一旦治疗失败,就需要立即使用药物来治疗。但是无论选择何种方法来治疗心房颤动,其治疗原则都是要恢复窦性心律,这样才能达到应有的治疗效果,所以所有房颤的患者都必须恢复正常心率。对于那些不可能将心律恢复到正常水平的患者,可以先通过药物把心率降下来,然后继续使用抗凝药物,以防止脑卒中或者血栓形成的发生。

所以,不难看出房颤这种类型的心律不齐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比较严重的情况,所以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到附近的大医院进行稳定治疗,防止出现更严重的疾病。

患有房颤这种病的患者通常都是心律过快,相比起正常人来说要快很多,房颤的发病原因也有很多,通常情况下都是与心脏疾病有关,但同时也与压力过大有关系,而上述文章中所介绍的治疗房颤的方法都是经过实践而得来的。

别把心房颤动不当回事

误区1 年轻人不会得房颤

研究表明,房颤的发生率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我国60岁以下人口中房颤的发病率约为1%,60岁以上人口的发病率为4%,80岁以上人口的发病率为9%。由此不少人认为,房颤是老年病,年轻人不会得。

房颤是由于心肌丧失了正常有规律的收缩导致心房跳动显著增快且极不规律的现象。按时间划分,房颤分为急性房颤和慢性房颤,慢性房颤又分为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

房颤的病因包括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甲状腺疾病、肺心病等。也有部分房颤病人没有存在器质性心脏病而独立发生。丁超提醒,近年来房颤的发病还呈现出向年轻人转移的趋势。抽烟、酗酒、酗咖啡、熬夜、加班等不健康因素大大加重了年轻人心脏的负担,从而诱发房颤。所以年轻人如果有心慌、气短等不适,也要考虑房颤的可能。

房颤的诊断并不困难,房颤发作时的心电图就是确诊的依据。发作时间短暂、频繁者,可通过动态心电图检查确诊。

误区2 没症状不需要治疗

约有15%~35%的房颤患者无任何症状。通常是在例行医疗检查或其他病症检查时发现患有房颤。不少患者认为,没有不适的临床症状,不需要治疗。

房颤是一种进行性加重发展的疾病,症状也可能会经历从无到有的过程,包括心悸、气短胸闷、疲劳或轻度头痛等。临床上有“房颤促进房颤”的说法。即房颤每发作一次,患者心房重构即加重一次,从而导致房颤发作间隔的时间越来越短,房颤持续时间越来越长,最终有可能发展成永久性房颤。随着房颤的病程延长,相关危害也逐渐加重。

房颤严重者会诱发如心衰、心绞痛、休克、猝死等重症疾病。而且心房颤动的危害不仅在于心脏,更在于会大大增加血栓和中风的危险。研究发现房颤患者死亡率高于没有房颤的人,中风危险增加近5 倍。房颤发作时,心房不能有效地泵出血液,血液滞留心房内,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就会增高。如果血栓离开心脏进入血液循环,就会阻塞动脉,导致重要生命器官的血液供应中断。一旦血栓流入脑动脉就会导致脑中风。由房颤所引发的脑梗塞后果更为严重,致残率和致死率很高。

误区3 出院就意味着痊愈了

有的患者发作时去医院,经过电复率及输液治疗,不适基本消失,就自认为好了。

房颤的治疗涉及三大目标,即预防血栓栓塞、控制心室率和转复房颤恢复窦性心律。治疗最理想的目标是转复房颤恢复窦性心律,主要是通过内科导管消融和外科微创消融。

导管消融术1次消融成功率在80%左右,2次或3次消融房颤成功率可达到95%左右。外科微创消融术在直视下完成,无需放射线,肺静脉隔离消融线精确完整,单次成功率可达90%。导管消融或外科微创消融成功后,患者恢复窦性心律,无需服用抗心率失常药物,如果患者无其他原发疾病,也无需服用抗凝药物。

“不能恢复窦性心律时通过药物控制心室率也是一种选择。”丁超介绍,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可减轻患者“心慌”的症状,但往往需要终身服药,而且要配合抗凝药物以预防中风的血栓形成。华法令是目前为止最为有效的预防房颤血栓栓塞的药物,不过用药期间应严格检测血凝指标。指标过高有出血风险,指标过低起不到抗凝作用。

高血压惧服降压药易导致中风

脑血管病是江苏人2015年的第二大死因,高血压是脑卒中的重要诱因,这是普遍共识。但鲜有人知道,心脏病也是脑卒中的“罪魁祸首”。前天,由鼓楼医院主办的第九届心脏节律管理论坛上,该院专家徐伟介绍,房颤患者发生中风的风险是正常人的7倍。越来越多的高血压患者因为惧怕使用降压药,让“房颤”乘机而入导致中风。

据了解,正常人每分钟心房跳动约60到100次,而房颤患者每分钟心率为350到600次,“600次/分钟意味着心脏失去正常的收缩,而是在颤抖。可怕的是,心房失去收缩功能后,会使部分血液滞留,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随着血液流入大脑,就会引起中风。”徐伟告诉记者,卒中是房颤患者最常见、危害最大的并发症。相关临床研究发现,其大多由左心房的血栓脱落引起脑动脉栓塞所致,其中90%以上是因左心房外挂的左心耳的血栓引起。预防血栓,此前临床医生会让患者服用抗凝药物,“殊不知,抗凝是把双刃剑,它虽可以预防血栓,但也可以发生大出血,长久服用抗凝药物,脑出血的概率高达2.5%。”徐伟说,目前国际发明了一种与抗凝药物效果一样的新技术——“左心耳封堵术”,即通过微创方式,使左心耳闭合,闭合后的左心耳没法让血液停留发生栓塞,脑卒中的风险就大为降低。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现有约800万房颤患者。“房颤偏爱老年患者,80岁时,10%的病人会发生房颤,到了90岁,40%的病人会发生房颤。”徐伟提醒,虽然房颤与高龄密切相关,但年轻高血压患者如果不按时服药控制好血压,也容易发生房颤。

房颤发生的原因

1. 房颤的急性原因

房颤与某些急性、暂时性原因有关,包括饮酒、外科手术、电击、心肌炎、肺栓塞、其它肺脏病以及甲状腺机能亢进,治疗基础疾病可以消除房颤。房颤是心肌梗塞和心胸外科手术后较常见的早期并发症。

2. 不伴有相关心血管疾病的房颤

年轻患者中,大约30%~45%的阵发性房颤和20%~25%的持续性房颤属于孤立性房颤。

3. 伴有相关心血管病的房颤

与房颤有关的心血管病包括瓣膜性心脏病(大多为二尖瓣性)、冠心病(cad)以及高血压,尤其是存在左室肥厚(lvh)时。

4. 神经性房颤

自主神经系统通过提高迷走神经或交感神经张力可以触发易感病人发生房颤。许多患者房颤发作都是出现在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张力增强的时候。coumel (77)描述了一组病人,并将其分为迷走型房颤和交感型房颤。纯粹迷走型房颤或交感型房颤患者比较少见,但是如果患者有某型房颤发作史以及相关特征性症状之一,那么临床医师选用相应药物才能更有效地防止反复发作。

哺乳期得了乳腺炎怎么办

哺乳期女性担当着哺育宝宝的重任,保证哺乳期女性乳房健康至关重要,哺乳期乳腺炎给哺乳期女性朋友健康埋下了隐患。临床上,哺乳期乳腺炎的症状以高热、寒颤等表现为主,如果治疗不及时还会产生脓肿。为了及时发现乳腺炎,哺乳期的女性朋友了解哺乳期乳腺炎的症状是非常有必要的。

哺乳期乳腺炎怎么办:

哺乳期得了乳腺炎怎么办

缺乏哺乳经验的初产妇身上容易发生急性乳腺炎,急性乳腺炎的高发期是在产后的1个月内。女性得了急性乳腺炎后,乳房疼痛,局部出现硬块、胀痛是最初的症状;如果病情没有及时治疗,还可能出现怕冷、寒颤或体温一下子升高,有时可至39度以上。

一般情况下,乳腺炎只会出现在一侧的乳房,患病的乳房疼痛明显,不能按,局部皮肤发烫、红肿,并有硬块。而同一侧的腋窝处淋巴结肿大,按压有疼痛感。如果到医院查血常规,白细胞的数量会明显增高。

急性乳腺炎的症状每个人不一定都相同,也有不同的表现。如果出现局部发炎正在服用抗菌药物的妈妈,可能就没有症状。如果不及时处理、治疗的话,患病的乳房很可能会化脓,甚至会破坏内部组织,严重的还会发生乳痿。

导致房颤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达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房颤患病率的增长还会与冠心病、高血压病和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增长密切相关,未来50年房颤将成为最流行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导致房颤发生的原因有多种,如心肌细胞代谢紊乱、心房电重构造成离子通道的紊乱、自主神经功能失常以及心房的纤维化等等。目前的治疗药物只是针对房颤发生的某种原因,如心律平、胺碘酮等只能影响某种离子通道,不能改善心肌纤维化和自主神经功能,所以目前房颤的根治率小于1%。具有整合调节优势的参松养心胶囊可以调整心肌细胞的多离子通道,并能调节心脏的自主神经功能,改善心肌血液供应,改善心肌纤维化。

心律平、胺碘酮服用后可引起缓慢性心律失常,对肺、肝、甲状腺、神经系统等也有各种毒副反应,研究中没有发现参松养心胶囊的心脏毒副作用,这表明中药治疗阵发性房颤更具有优势。

知道了导致房颤发生的原因有哪些,所以老年心脏病患者发生房颤服用中药参松养心胶囊,应该说更有效,也更安全。

心房颤动有哪些症状

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

(1)男性患者多见:常无器质性心脏病。

(2)阵发性心房颤动可频繁发作,动态心电图可见发作持续数秒到几个小时不等。

(3)常伴有频发房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可诱发心房颤动。

(4)房性期前收缩的联律间期多数<500ms,常有P-on-T现象,并诱发短阵心房颤动。

(5)激动、运动等交感神经兴奋时可诱发心房颤动发作。

(6)年龄较轻的局灶起源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颤动发作次数相对少。心房常不大,多数为一支肺静脉受累。

(7)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时,如频率不快,可无明显症状。如心率快,患者诉心悸、心慌、胸闷、气短、心脏乱跳、烦躁、乏力等。听诊心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快慢不一及脉短拙、多尿等。如心室率过快还可引起血压降低甚至晕厥。

2.持续性及慢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

(1)持续性(或慢性)心房颤动的症状与基础心脏病有关,也与心室率快慢有关。可有心悸、气短、胸闷、乏力,尤其在体力活动后心室率明显增加,并可出现晕厥,尤其是老年患者,由于脑缺氧及迷走神经亢进所致。

(2)心律不规则:第1心音强弱不均、间隔不一。未经治疗的心房颤动心室率一般在80~150次/min,很少超过170次/min。心率>100次/min,称快速性心房颤动;>180次/min称极速性心房颤动。有脉短拙。

(3)可诱发心力衰竭或使原有心力衰竭或基础心脏病加重,特别是当心室率超过150次/min时,可加重心肌缺血症状或诱发心绞痛。

(4)血栓形成易感性增强,因而易发生栓塞并发症。心房颤动持续3天以上者,心房内即可有血栓形成。年龄大、有器质性心脏病、左心房内径增大、血浆纤维蛋白增加均是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心房颤动的特殊类型: 1.迷走神经介导性心房颤动(简称迷走神经性心房颤动) 各种心律失常都会受到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只是程度轻重不同。动物试验证实刺激迷走神经可诱发心房颤动。1978年Coumel提出迷走神经介导性心房颤动,现已证实其并非少见。其特点如下:

(1)临床特点:

①首次发作者的年龄在30~50岁,年龄范围为25~65岁。男女之比为4∶1。

②几乎只发生在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

③多数患者常经过几年药物治疗,但疗效差,病情加重后才就诊,临床病史常为2~15年。

(2)发作模式特点:

①发作多在夜间、休息时,很少或从不发生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兴奋时。

②发作常与进食相关,尤其在晚餐后,因早餐、午餐时交感神经活动较强。饮酒是促发因素。阵发性房颤主要在夜间发作,常在早晨恢复窦性心律。

③机械性或药物刺激兴奋迷走神经常可诱发心房颤动。

④几乎所有患者都随病程进展而发作趋向频繁:一般从每年发作几次到每月、每周、甚至每天发作几次。发作持续时间从几分钟到几小时逐渐延长。均为阵发性心房颤动,没有或极少变为持续性心房颤动。

(3)心电图特点:

①发作前可见窦性心律的减慢,呈窦性心动过缓(表明迷走神经活动增强),可持续数小时或数个心动周期,当达到一定临界程度时才发作,多数病例的临界心率在60次/min以下。

②除心率减慢外,发作前的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常可出现房性期前收缩或房性期前收缩二联律。

③发作过程中,常可见到心房颤动与Ⅰ型、心房扑动交替发生,或混合存在。

④多年随访不发展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⑤迷走神经可使心房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和不应期缩短,并伴房内兴奋传导的减弱,因此不十分提前的房性期前收缩也可诱发心房颤动。

心率失常是怎么回事

一生中,1/4的人会房颤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心房收缩功能丧失,心跳不规则。房颤通过发病时的普通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均可捕捉到并确诊,但表现因人而异。

最常见的是心慌,也有些人可能会感觉胸闷、气短或者出汗,发病时摸脉搏会发现搏动强弱不等、不齐且脉率少于心率。

心动过缓低于40要警惕

正常成人的心率在每分钟60~100次之间,低于60次称为心动过缓。最常见的是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健康成人,多见于老人和运动员。

严重的心动过缓,如窦性停搏或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多见于老人或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心动过速要找原发病

成年人心率每分钟超过100次时称为心动过速。根据心动过速来源不同,可分为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动过速。

生理因素所致的窦性心动过速持续时间较短;室上性心动过速多见于健康人;室性心动过速最危险,大部分患者合并心脏结构及功能异常,少数见于健康人。心动过速时患者常有心悸、出汗、头昏、乏力等临床表现,通过心电图可检测。

多数早搏不用治

心脏工作,如果提前出现一次跳动,之后停顿一下,就像是演奏舞曲乱了节奏,这种情况被称为早搏。

有些早搏完全没有症状,仅在体检做心电图时被发现。如果早搏是体检查出来的,患者无任何感觉,早搏数目也不多(几百到数千次),不影响日常生活,这种情况大多不用治。

如症状明显,动态心电图显示每24小时有一两万次甚至更多,应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如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或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等。

釜底抽薪防复发

很多时候造成心律失常的根本原因不消除,很难真正控制住,它就像身体里一颗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发作。如果能做到以下几点,很多心律失常是可以预防的。

定期体检。很多心律失常患者没有心慌、胸闷等典型症状,只在体检时发现。某些没有症状的心律失常对身体一样有害,如房颤等会伤害心脏或引发脑卒中。

运动要适量。研究发现,长期剧烈运动者,房颤发病率增加5.5倍,而规律的中等强度运动能减少心律失常发作。

房颤病人是不是都会形成血栓和中风

1房颤病人是可以形成血栓和中风的,因为房颤发作时,心房里的血液流动变缓,有的甚至出现停滞,容易形成血栓,而血栓如果脱落,就会随着血液流入大脑,导致脑中风的形成,因此患者要早发现、早治疗。

2房颤一般分为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三种,因此患者不要盲目地吃一些治疗心脏病的药物,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明确病因和病情,由医生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对症治疗。

3因为房颤的发病群体大多数是心脏病人,因此患者要积极治疗心脏病,消除病因,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戒酒戒烟,少喝一些具有兴奋作用的咖啡、浓茶等饮料,以减少对心脏的刺激。

注意事项:

患者平时还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早睡早起,多休息,劳逸结合,不要经常性的熬夜,在饮食上多吃一些有营养的食物,多参加适合自己的户外活动。

心房颤动有哪些并发症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具有持续性发作的特点,房颤的发病率与冠心病、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等疾病密切相关。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的发病率也会有过提高,根据统计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的发病率。房颤可以伴随着各种并发症,常见的有脑动脉栓塞、周围动脉栓塞、肺栓塞、心功能不全、心脏性猝死等。

脑动脉栓塞

脑动脉栓塞是房颤最常见的并发症,根据流行病学统计,心房纤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为2%-6%。房颤患者并发全身栓塞中75%为脑动脉栓塞。引起脑栓塞的栓子主要来左心房和心耳部位,75%的栓子来自左心房内附壁血栓,25%来自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脱落。

周围动脉栓塞

周围动脉栓塞的患者大部分都会出现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脏附壁的血栓出现脱落之后,栓子会随着动脉血流流行各个部位,容易引起急性动脉栓塞。

肺栓塞

当房颤患者右心血栓出现脱落,就容易造成肺动脉和其分支出现栓塞,诱发肺栓塞。肺栓塞是一种死亡率很高的疾病,死亡率高达20%-40%。在美国,肺栓塞致死是美国死亡原因第三位。

心功能不全

心房颤动的心室率与患者心功能的状态密切相关。房颤会加快心室率,如果患者本身心脏功能比较差,就会引起明显的心排血量降低,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综合征,可并发急性心力衰竭。临床病例中最常见的是急性左心衰。

心脏性猝死

如果患者出现快速房颤,心室率加快,使心输出量减少,引起冠状动脉灌注量减少,导致心脏骤停。快速的房颤很容易导致心脏猝死,常见的病症有房颤伴有预激综合征;肺动脉栓塞;急性心功能不全;神经、精神因素等。

相关推荐

房颤的危害有哪些

房颤的危害表现在房颤患者的心脏内容易形成血栓,而房颤又容易使血栓脱落,脱落的血栓随血管运行到脑部,容易引起脑梗塞。所以,房颤患者患脑梗塞大约是心律正常人的4~7倍。可见,房颤已经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 房颤的危害还表现在长期心房颤导致心房缺少有效的收缩,而代之无效的不协调收缩,心跳极不规则,心室充盈不完全,心排血量显著减少,这些无效收缩不仅不能将血液排出到动脉里去以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反而要消耗心肌的能量,因此时间长了,容易引起心力衰竭。 房颤还能引起血栓栓塞并发症,房颤是脑卒中最危险的

房颤常发生于心脏疾病患者

房颤是目前成年人中比较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临床上,房颤患者轻者心慌、胸闷或乏力,严重者可以产生头晕、胸痛、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甚至晕厥等症状。房颤也是发生脑栓塞的主要原因。房颤的病因有哪些? 一般说来,男性患房颤的几率多于女性,二老年人患病几率多于年轻人,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约10%.房颤时,心房的频率约为300-600次/分搏动(激动),远远高于正常值60-100次/分。尽管并非所有的心房搏动都传给心室,但房颤患者的心室频率一般都较正常人快,初发者频率常常可以在每分钟100至200次,同时节律也不规则。

出现房颤是怎么回事

1、器质性心脏病 (1)风湿性心脏病:约占心房颤动病因的33.7%,以二尖瓣狭窄及闭锁不全多见。 (2)冠心病: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心绞痛者,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为1.5%,陈旧性心肌梗死心房颤动发生率为3.8%;急性心肌梗死时的发生率为8.2%。而因胸痛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正常者,心房颤动发生率为11%。总之冠心病的发生率是较低的。 (3)高血压性心脏病:其心房肌的很多小动脉管腔可因内膜增厚而狭窄或完全闭塞,使局部心肌发生缺血性变化及纤维化。 (4)甲状腺功能亢进:早期心肌有局灶性坏死和淋巴细

房颤的病因

器质性心脏病(35%): 如肺源性心脏病(发生率为4%~5%,大多为阵发性,呼吸功能改善后发作减少),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先天性心脏病等,心房颤动皆属于自律性增高的局灶起源性心房颤动,而部分的阵发性及部分持续性及慢性心房颤动为心房内,肺静脉,腔静脉局部微折返机制所致。 预激综合征(20%): 可能是由于预激综合征患者的旁道不应期很短,一旦建立了折返条件,经旁路的冲动增加,这种冲动又折返进入左心房应激期即能诱发心房颤动,预激并发房颤的发生率为11.5%~39%,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被认为情况严重,因为旁路

出现房颤严重吗

房颤可导致病人脑卒中、心力衰竭、猝死等严重后果,据有关统计,在中国有房颤患者约800万左右,60岁以上是高发人群。所以,平常如果出现心慌气短的现象不要忽视了,要及时上医院检查,及时治疗。 房颤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升高,中国60岁以下人口中房颤的发病率为1%,60岁以上人口发病率为3%~4%,80岁以上人口发病率为10%。而近年来房颤有向年轻人转移的趋势。抽烟、酗酒、洋快餐横行,熬夜、加班、赶工作等不良因素加重了年轻人心脏的负担,提早诱发房颤的发生。 心慌、气短、胸闷等症状往往是房颤患者最先发现的异常

如何第一时间发现心房颤

如何第一时间发现心房颤动?心房颤动发生时有明显的心脏跳动紊乱或者是心跳加快的情况,除此之外还感到疲劳,头晕眼花、胸部不适或气短等症,如果有这症状应尽快到去医院检查。 张阿姨今年六十有余,从年初到现在,已经进了好几次医院急救中心。发病时心惊肉跳、心慌气短、头晕乏力,过几个小时,也就没事了。反复折腾后,张阿姨才知道自己患了“房颤”。 您总是感到心脏跳动紊乱或心跳加快,容易感到疲劳,头晕眼花、胸部不适或气短吗?如果是,那您就需要去医院检查一下是否患了房颤房颤的诊断并不困难,房颤发作时的心电图就是确诊的依据

先天性心脏病房颤怎么

心脏病的房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是心脏的心肌失去了正常的、有规律的舒张和收缩的活动,而是以快速而不协调的微弱的蠕动,导致心房失去了正常的有效的收缩功能。 如果房颤持续发生了三个星期及其以上的患者,都被称为持续性的房颤。如果患者出现这样的情况要及时就医的,建议选择当地比较权威的心内科治疗的,因为专业的科室,治疗的病人多,经验也丰富的。 在房颤发作的时候,可选用减慢心率的药物,也可选用复律的最新的药物。建议对房颤发作比较频繁的患者,在发作的间歇期间,应使用复律的药物,不要选用有减慢心率作用的药物。

房颤的症状都有哪些

1.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 (1)男性患者多见:常无器质性心脏病。 (2)阵发性心房颤动可频繁发作,动态心电图可见发作持续数秒到几个小时不等。 (3)常伴有频发房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可诱发心房颤动。 (4)房性期前收缩的联律间期多数100次/min,称快速性心房颤动;>180次/min称极速性心房颤动。有脉短拙。 (3)可诱发心力衰竭或使原有心力衰竭或基础心脏病加重,特别是当心室率超过150次/min时,可加重心肌缺血症状或诱发心绞痛。 (4)血栓形成易感性增强,因而易发生栓塞并发症。心房颤

房颤的危害有哪些

房颤的危害有哪些?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即心房不协调的乱颤。房颤的危害不能忽视,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许多心脏病都可以引起房颤,比如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炎以及心衰等,房颤患者主要表现为心慌、头晕、气短等。 房颤的危害表现在房颤患者的心脏内容易形成血栓,而房颤又容易使血栓脱落,脱落的血栓随血管运行到脑部,容易引起脑梗塞。所以,房颤患者患脑梗塞大约是心律正常人的4~7倍。可见,房颤已经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 房颤的危害还表现在长期心房颤导致心房缺少有效的收缩,而代之无效的不协调收缩,心跳极

房颤动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1.器质性心脏病 (1)风湿性心脏病:约占心房颤动病因的33.7%,以二尖瓣狭窄及闭锁不全多见。 (2)冠心病: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心绞痛者,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为1.5%,陈旧性心肌梗死心房颤动发生率为3.8%;急性心肌梗死时的发生率为8.2%。而因胸痛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正常者,心房颤动发生率为11%。总之冠心病的发生率是较低的。 (3)高血压性心脏病:其心房肌的很多小动脉管腔可因内膜增厚而狭窄或完全闭塞,使局部心肌发生缺血性变化及纤维化。 (4)甲状腺功能亢进:早期心肌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