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患上猩红热
如何避免患上猩红热
目前此病没有自动免疫制剂,预防着重于控制感染的散播,隔离患儿,至咽培养连续两次阴性后解除隔离,对体弱及免疫功能低下的密切接触者,应服复方新诺明或注射青霉素预防,带菌者应接受10天青霉素治疗。
管理传染源:病人及带菌者隔离6~7天,有人主张用青霉素治疗2天,可使95%左右的患者咽试子培养阴转,届时即可出院,当儿童机构或新兵单位发现病人后,应予检疫至最后一个病人发病满1周为止,咽试子培养持续阳性者应延长隔离期。
切断传播途径:流行期间 ,小儿应避免到公共场所,住房应注意通风,对可疑猩红热,咽峡炎患者及带菌者,都应给予隔离治疗。
保护易感者:对儿童机构,部队或其它有必要的集体,可酌情采用药物预防,如用苄星青霉素(Penicillin G Benzathine),儿童60~90万μ,成人120万μ,可保护30天,或磺胺嘧啶每天1克或周效碘胺(Sulfadoxinum)每周0.5克。
患了急性喉炎勿乱用药
家长一旦发现小儿有犬吠样或者“空空”样咳嗽,或者有呼吸困难等喉炎症状时,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诊治。决不可以因为小儿发热不高或者没有发热而掉以轻心,也不要因为半夜交通不便,或者冬季夜间寒冷而不去医院,更不能随意服用镇咳、镇静药物,因为有些药物会引起排痰困难,加重呼吸道阻塞。
在到医院前,应避免患儿哭闹,尽量安抚患儿情绪,防止孩子加重缺氧和呼吸困难情况。
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小儿急性喉炎也可能是某些急性传染病的前驱症状或并发症,如流感、肺炎、麻疹、水痘、百日咳、猩红热等疾病,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检查。
儿童猩红热如何保健
猩红热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的。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时期,传染性最强,皮肤脱屑期则无传染性。当咳嗽、打喷嚏 或大声说话的时候,通过空气就会传给别人。
也可通过被病人污染的食物、餐具、玩具、图书、日常用品等传播,故容易在幼儿园造成流行。因此本病流行期间,不要带儿童到公共场所,出门要带口罩,是预防猩红热的关键。得了猩红热应立即隔离和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大部分在10 天内能治愈。少数病人可并发颈淋巴结炎、中耳炎甚至引起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心肌炎,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不可麻痹大意。
治疗猩红热,以青霉素效果最好,对青霉素过敏的病人可改用红霉素或洁霉素等有效抗菌素。中医认为,此病属于温热病中丹痧病痧一类,对抗生素疗效较差时,可采用以凉药为主的中草药,如板蓝根、连翘、马勃、黄芩、二花、甘草等煎服。
日常保健猩红热,应注意不要接触患者,加强锻炼,充分休息,提升机体抵抗力。父母在照顾患儿时,可经常给孩子漱口,保持口腔的鼻腔的清洁,防止进一步感染。孩子高烧咽痛,同时全身出现红斑,家长需要引起警惕,孩子可能是患上了名为猩红热的急性传染病。厦门市第二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孔祥明介绍,猩红热一年四季都有发病,冬春交接时发病增多,该病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孩子如患病要及时治疗。
如何避免患上猩红热
1,尽量不去公共场所。外出戴口罩。公共场所应空气流通,必要时可进行空气消毒。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理想的可供使用的疫苗。
2,病人、接触者及其直接接触环境的管理:
(1)发现病人早期隔离,隔离到咽部炎症消退为止,一般为7~10天。有条件隔离到咽培养两次阴性为止。发现疫情要向卫生防疫部门报传染病卡片,要求城镇在12小时内,农村应在24小时内报告。
(2)接触者的处理:医学观察7~12天,有条件时咽培养,托幼机构密切接触者可注射一次长效青霉素120万单位,或口服复方新诺明每日每公斤体重40mg,分两次服,连服3天。
(3)对直接接触环境进行消毒,调查传染源及切断传播途径。
3,流行期措施:采取紧急措施,加强宣传教育,不到公共场所,注意个人防护,提供有效的治疗及处理设施等。
猩红热有什么症状
1.孩子患上猩红热之后,最先表现出的是高热,体温有可能高达39℃~40℃。
2.伴随着高热的发生,病情较重的孩子会感到头痛、喉咙疼痛,有的还会出现呕吐等症状。
3.病发后的第二天,孩子全身的皮肤开始发红、充血,并可见点状的红色鸡皮疹。但一般孩子的脸上不会出疹,只是皮肤发红,口唇周围常显得苍白,俗称“环口苍白圈”,而后舌苔变黄、粗糙、有红刺,同时后颈部及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4.大约1周之后,孩子的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消退,轻者呈屑状脱落物,重者见大片脱皮。
5.有的孩子还会出现杨梅舌,或出现关节、肾脏变态反应等并发症。
猩红热多久能好
猩红热一般两周后痊愈。
一旦妈妈在发现孩子出现猩红热症状后,需要马上带孩子就医治疗。猩红热一般采用药物治疗方法,配合家庭护理,患儿一般两周内即可痊愈。
猩红热通过治疗后,痊愈后三周,通过复查,没有复发的可能性就可以上学了。
如何诊断患者是否患上猩红热
有与猩红热或咽峡炎病人接触史者,有助于诊断。有典型的 临床表现:骤起发热、咽峡炎、典型的皮疹、口周苍白、杨梅 舌、帕氏线、恢复期脱皮等可基本诊断。
猩红热是由什么引起的 猩红热的传播途径
猩红热致病菌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亦可经由皮肤伤口或者产道等处感染,此类感染称为“外科型猩红热”或者“产科型猩红热”。
小儿猩红热
。临床以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和疹退后皮肤脱屑为特征。少数人在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并发症。
猩红热的传染性非常强,通常在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期,传染性最强。患猩红热的宝宝如果与正常人接触,就会通过飞沫直接传染他人。然而,最重要的传染源是被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非猩红热患者,如急性扁桃体炎、咽炎或其他呼吸道有链球菌感染但未发病的带菌者等。因此,在幼儿园常常可见到这样的现象,即有的宝宝患了上感冒后,很快就患上了猩红热,或是家里爸爸、妈妈患了扁桃体炎、咽炎等疾病,使宝宝感染上猩红热。
不过,宝宝患猩红热后,通常可获得终身免疫,仅有极少数的宝宝由于感染细菌类型的不同而发生第二次猩红热。
如何避免患上
本病病程缓慢,取决于病变的累及范围以及伴有的其他疾病,对假性淋巴瘤的病例需密切观察其转归,发生恶性淋巴瘤者预后差。
有效预防干燥综合症应尽量做好以下几点:1.应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作息,避免熬夜,定时定量进餐。
2.饮食要清淡,避免上火,要忌吃油炸食品,多吃清火食物,如新鲜绿叶蔬菜、黄瓜、橙子、绿茶等。
3.要多吃一些胡萝卜,补充体内必需的维生素B,避免口唇干裂。
4.吃补药时不宜吃鹿茸、肉桂等燥性很大的食物。
5.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心态平和有利于气血通畅,可避免因情绪受到刺激而导致的上火。
6.预防干燥综合征除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外,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喝水。秋冬季每天的补水量应达到2000至2400毫升,由于早上人体血浓度非常高,容易形成血栓,所以早上起床先喝700毫升水,这杯水可起到稀释血液、清洗肠道的作用。
荨麻疹与猩红热区别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荨麻疹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主要有:昆虫叮咬,冷、热、风、日光等的物理性刺激,花粉、萱麻等植物性刺激,食入鱼、虾、蟹等“发物”,注射血清、青霉素等药物,病灶感染或肠寄生虫感染产生的毒性物质刺激等。荨麻疹的临床特点是皮肤上出现大小不等的鲜红色、淡红色或瓷白色的风团,这种风团常突然出现,数小时后又迅速消退,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荨麻疹可反复发作,慢性者可反复发作数周、数月甚至数年、瘙痒难忍。
猩红热又称“风痧”,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猩红热由猩红热病毒引起,病毒存在于出疹前5~7天病儿唾液及血液中,但出疹2天后就不易找到。猩红热病毒在体外生活力很弱,但传染性与麻疹一样强。一般通过咳嗽、谈话或喷嚏等传播。本病多见于1~5岁儿童,6个月以内婴儿因有来自母体的抗体获得抵抗力,很少发病。一次得病,可终身免疫,很少再次患病。
猩红热从接触感染到症状出现,要经过14~21天。病初1~2天症状很轻,可有低热或中度发热,轻微咳嗽、乏力、胃口不好、咽痛和眼发红等轻度上呼吸道症状。病人口腔粘膜光滑,无充血及粘膜斑,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伴轻度压痛。通常于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皮疹先从面颈部开始,在24小时蔓延到全身。皮疹初为稀疏的红色斑丘疹,以后面部及四肢皮疹可以融合,类似麻疹。出疹第二天开始,面部及四肢皮疹可变成针尖样红点,如猩红热样皮疹。皮疹一般在3天内迅速消退,留下较浅色素沉着。在出疹期体温不再上升,病儿常无疾病感觉,饮食嬉戏如常。猩红热与麻疹不同,猩红热全身症状轻,无麻疹粘膜斑,伴有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
猩红热经过良好,预后佳,并发症少,但孕妇(4个月内的早期妊娠)感染猩红热病毒后,病毒可以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引起先天性猩红热,发生先天畸形,如失明、先天性心脏病、耳聋和小头畸形等。因此,孕妇在妊娠早期尽可能避免与猩红热病人接触,同时接种猩红热减毒活疫苗。一旦发生猩红热,应考虑中止妊娠。
猩红热如何预防
猩红热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发病范围广。目前,对于猩红热仍没有研发出疫苗等自动免疫制剂,因此,预防本病的关键在于控制传染源。
为了避免疾病人传人,若集体中有猩红热患者,应及时进行隔离,至咽培养连续两次阴性后解除隔离。对体弱及免疫功能低下的密切接触者,应服复方新诺明或注射青霉素预防。带菌者应接受10天青霉素治疗。疾病彻底痊愈后,才可到公共场所等人多密集处,以免造成疾病大范围传播。
在猩红热流行期间,家长应避免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和人多处,住房应注意通风。对可疑猩红热、咽炎患儿及带菌者,都应给予隔离治疗。若孩子曾与猩红热患者接触,家长应带孩子到医院检查身体,必要时可服药预防,如服用复方新诺明片、注射青霉素等。尤其是曾经患过肾炎或风湿热的孩子更需要注意预防本病。
保护易感者。对于幼儿园和一些儿童机构等孩子多的地方,必要时可酌情采用药物预防。如用苄星青霉素(Penicillin G Benzathine),儿童60-90万μ,可保护30天。或磺胺嘧啶每天1克或周效碘胺(Sulfadoxinum)每周0.5克,能起到较好的预防效果。
妈妈还需督促孩子积极锻炼身体,提高抗病能力。平时可以多带孩子到空气清新的室外散步跑动,不要让孩子长期呆在空气不流通的室内。此外,合理安排饮食,为孩子提供充足且均衡的营养,对于预防疾病也很有好处。
请问猩红热的发病有何特点
正常人鼻咽部、皮肤可带菌。 猩红热病人自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时期的传染性最强,脱 皮时期的皮屑无传染性。传播途径主要是空气飞沫传播。偶可通过污染的牛奶 或其他食物传播。个别情况下,病菌可由皮肤伤口或产妇产道侵 人,而引起“外科猩红热”或“产科猩红热”。人群易感性人对猩红热普遍易感,感染后人体可产生 抗菌免疫力和抗毒免疫力。流行特征猩红热系温带疾病,热带、寒带少见。在我国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多见。